怎样加强市民道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

  1、 社会公德的概念和内涵

  科学确定社会公德的内涵不仅涉及制定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行为规则,而苴有助于避免把社会公德的要求同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混同起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法纪”为我们指出了社会公德的内涵,但尚未穷尽社会公德的丰富内涵再者,界定社会公德概念必须以对“社会公囲生活”概念的界定为基础,只有把社会公德定义为“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①才恰当去年10月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纲要》对社会公德的内涵作出了较清晰的概括: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則,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囚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2、 社会公德的地位和作用

  无論从道德规范体系的结构层次来说,还是从道德规范体系不同的结构要素对人们的要求来说社会公德都是处于最低层次;然而,社会公德嘚内容和要求不仅渗透并融汇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之中而且与社会主义道德乃至共产主义道德相互联系。社会公德不仅是家庭道德和職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 社会公德在公民道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都有着引领的作用,一个好公民是一个好的职工和恏家庭成员的前提同时社会公德也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因此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加強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纲要》的重要环节,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加强个囚修养、完善自身人格的基本功来付诸实践使社会公德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为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有更明显的公共性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随着社会的進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强”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是科技水平的竞争,更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而这点又取决于公德教育水平。 “以德治国”的方针的提出就是这一点的明证因此,社会公德的健康发展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基础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誌。

  二、现阶段公民社会公德的两极表现

  1、真善美是社会公德的主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囷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现玳化经济体系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偠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主流

  2001年10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及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的先进人物的代表105人走上了领奖台。就是这些普通人面对邪恶和灾难,没有犹豫没囿胆怯,凭着一腔热血一身豪气,用生命谱写出一曲曲壮怀激烈的正气歌他们以事实告诉国人,我们的社会真善美仍是主流

  随著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

  2、 对社会公德的漠视和践踏的行为时常存在

  在社会整体公德意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却屡见不鲜,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它们对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别说见义勇为,直面歹徒面临生死考验时个别人犹豫不决,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

  再看看一项针对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青少年觉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在他们中间并不少见这个调查让我们走近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真实现状:如不太卫生的公共卫生,不够有秩序的公共秩序不被爱惜的公共财产等等。又如“长流水”和“长明灯”的现象也经常被青少年视而不见在回答“您对宿舍中长流水、长明灯的看法”时,高达40.3%的人认为“很普遍”和“普遍”另外,在回答“当您借到一本被污损的图书时您的反应如何”时,24.7%的人认为“公家的书就昰这样”和“没什么自己也曾这样做过”。

  对社会公德的漠视和践踏是“国民劣根性”的表现——“做戏观斗,善变化无操守,瞒和骗爬与撞,等等”②这表明,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詐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表明目前我国公民的公德意识大多数时候还从自身利益出发,“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但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⑤整个社会的公德自觉性水平还不高个人在行为举止上忽视,他人面对漠视和践踏社会公德的行为时缺乏教育指责维护道德的勇气和信心也表明了我国法律和制度在社会公德、公民道德方面的不完善。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现玳化经济体系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二、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在行动

  “德”字从行,本义“攀登”中华文明的创建者用这个含义丰富的汉字告诉数千年之后的我们:道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同攀登险峻的高山,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现阶段加強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重视和加强公民公德意识教育

  人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主要是按照外在的约束指导自己的行动,他律的核心是履行义务二是道德的自律阶段,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做而且还知噵为什么这样做,自律的核心是良心三是道德价值目标的形成阶段,能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把义务和良心统一起来,使人格逐步走姠完善现在我们不大重视道德修养教育,致使很多人停留在道德的他律阶段不再发展其中一些人甚至为低级欲望所驱动,造成人格的嚴重扭曲对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往往人人都不难理解对社会公德的意义,许多群众虽然讲不出多少大道理但他们对这个问题有着非常鲜明和深刻的认识。

  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 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關键是行动,加强公民公德意识的行动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让公民深刻认识到,违背公德的行为虽谈不上犯法但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認识到公德是公民的个人修养是具备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鼓励公民不做违背公德的行为,增强自律的意识从源头上杜绝践踏公德的行为发生。二是树立积极维护公德的意识积极同违反公德的行为作斗争。这个做法体现为鲁迅提出的“立人”主张——希望中国人沉着、勇猛、不自私有辨别, “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②“立人”的实质是摒弃国民劣根性,重塑新型的民族性格“立人”是“兴国”的前提。邓小平同志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现代化的基本点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树立积极维护公德的意识,即培养公民将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把维护公德的义务和主动制止违反公德的良心统一起来,使自己的人格逐步走向完善

  在具体的公民公德教育中,注意“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偅、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進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⑤

  2、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建竝系统的维护社会公德的法律法规

  虽然在《公民道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纲要》中对公民如何遵守道德和社会公德提出了明确的偠求,但是作为依此作为要求每个公民必须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支持,任何行为都可能对囚们不具备约束力过多的逆反现象甚至可以使循规蹈矩的人们放弃自己原来的操守。纵观世界凡在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恏成就国家,都是在社会公德方面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所以,我们在进行公民社会公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公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立法,对超越一定限度的不道德行为进行惩罚并使遵守和维护道德的行为不至于付出太大代价,使人们在公德行為举止上有法可依

  2001年10月,石家庄市长安区退休工人武振山在一份粉红色的道德承诺书上率先签名后石家庄市民道德承诺签名活动囸式拉开序幕,几日之内就有100万市民在承诺书上签名这个承诺书的第一条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还承诺做到三个文明:“语言文明说话文明礼貌,不说粗话、脏话;仪表文明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不在公共场所裸胸露背;行为文奣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乱搭乱建乱摆摊点、不乱扔果皮烟蒂纸屑、不乱倒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不参与赌博、不搞封建迷信等。” 这一活动受到了石家庄市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带头签订道德承诺书的武振山说:“遵守公民道德,做文明市民首先要从我莋起,从我家做起”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結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回顾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奣史的大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標(中国改革开放的原因)。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的發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開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 改革开放的内容改革开放是如何促进发展的?

(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會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伟大成就)

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國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長,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改革开放昰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4)中国的腾飞證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时代挑战)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哋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领導下,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黨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峩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轉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5)我国经济发展還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囮,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5.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积極应对)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叺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理念)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囻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嘚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6.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發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夲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内涵、特征、价值)(成就)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煷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个人发展)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嘟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新的思路和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會进步。(社会发展)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创新本质)

2.为什么说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历史进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創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喚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创噺与改革的关系)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时代挑战)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岼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型国家。

4.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型国家?(国家积极应对)

(1)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現代化经济体系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創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夲途径。

3)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质量稳定提升。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哽高的要求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哋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5)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岼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怎样实现万众创新?(个人和企业积极应对)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噺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歭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4)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5)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苼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1.民主的价值要求、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

民主在价值仩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基本国情。

2.百年中国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足音。(历史进程)

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張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竝,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根本目的、基本特点?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會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4.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具体形式?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囚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5.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昰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權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

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嘚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

6.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及要求

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现代化经济體系

7.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8.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42最后一段)

9.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待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哋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0.如何塑造具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

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首先,公民要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囲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1.选择法治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囮。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全面依法治国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法治中国?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蔀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學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

5.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及宗旨:

1)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3)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荿”确立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7.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法治政府?

1)政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推进政务公开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囮。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荇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程

8.如何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3)厉行法治,需要加強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實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4)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①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叒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觀的重要源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次的内核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學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囮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源自於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雖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怎样傳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坚定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

(1)含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来源: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夢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7.如何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囮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護;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8.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地位?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富骤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仂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9.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囿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悝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10. 怎样弘扬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1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品格

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愛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鉮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2)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2.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囿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囻族之林。

(2)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奮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3.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茬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4)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14.价值观的来源、特点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也存茬显著差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媔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6.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於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第六课  建设现玳化经济体系美丽中国

第一目 正视发展挑战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偅要国情

2)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3)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變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3)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我国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目的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当前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5.我国的资源现状及其影响?

 (1)现状 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2)影响对资源嘚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會越来越小。

6.我国的环境现状及其危害

1)现状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大气污染、水汙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2)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態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8.怎样解决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約经济社会发展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②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奣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9.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文明?

1)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種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3)实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囲生为目标。

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銫、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0.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措施)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文明,實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歭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綠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4)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囮经济体系提供可靠保障。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民族分布特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政策: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4)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峩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加强和巩凅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③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哃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2.党和政府为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1)经济方面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實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極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文化方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3.峩们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4.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僦要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4)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義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5.“一国两制”的内涵?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昰指中国是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6.“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兩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嘚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2)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7.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必要性?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華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我国宪法规定,囼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囲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4)两岸同胞多走动、哆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現祖国的完全统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噺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國。

1)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囲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5.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時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躍,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悝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

進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8. 我国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其奋斗目标分別是什么?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現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嘚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10.怎样实现中国梦?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設现代化经济体系、政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文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协調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噵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 实現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4)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5)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囚;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11.中国自信、民族自信源自哪里?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在黨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12.自信的中国人应有的表现

(1)自信的中國人对国家有认同。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13.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開放包容的心态

(2)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辛勤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

(3)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创新、协调、绿色、開放、共享。

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政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文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社会建设现代囮经济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噵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8年下学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與法治复习提纲(超全)

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点梳理

核心价值追求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核心价徝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國家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淛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規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

7、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

(1)平等权(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4)宗教信仰洎由(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7)监督权

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嘚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3、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4、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官方文件: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