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科协西沙邮政大楼附近有没有电信营业厅

您好, []|
西沙永兴岛上邮政电信设施全 上网方便快捷
永兴岛上唯一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邮电局邮电局职工搬运包裹人民网海南视窗西沙永兴岛7月21日电(记者宁远)相比较从清澜港搭乘“琼沙3号”补给船到永兴岛的海上时断时继的手机信号,记者一行到达永兴岛上后,发现这里的手机信号非常好,上网也很方便。记者了解到,3家电信运营商在这里都投入较大,西沙群岛附近驻岛官兵及居民即可便利、快捷地享受到家门口的通信服务。此外,这里还保留海南唯一邮政和电信没有分离的邮电局,被称为“海南最后的邮电局”,只不过邮寄靠补给船每半月运一次。“海南最后的邮电局”走过位于永兴岛北京路上的海南西南中沙邮电局,这里的工作人员正在给上岛购买印着西沙秀美风光的明信片的客人盖邮戳。这样的明信片每札60元,是不便宜,但买的人依旧很多,要的就是这样珍贵的邮戳。在邮电局服务大厅,从内地和海口等地寄过来的包裹很多。邮电局负责人麦三清告诉记者,通常寄进来的主要是衣服和被子等,寄出去的多数是鱼干等。这个仅有20多平方米的邮电局,担负着岛上居民大部分的邮政通信业务。这里有工作人员5名,工作人员实行轮换制,平时确保有3人正常上班。据不完全统计,他们每年向西、南、中沙群岛各岛屿收订和发送各类报纸杂志2万多份(册),传递邮件包裹12万多件。“限于交通不便,说实施我们往来邮寄东西,能做到每半个月一次就不错了,因为邮寄东西还是靠‘琼沙3号’补给船。”麦三清介绍,最怕的是遇上台风,补给船有时候甚至一个月都不来一班,信件就很难做到及时送出去。于是有时邮件也会交给往返海南岛的渔民带到海南岛邮寄,这些渔民成了岛上的特殊“邮递员”。据了解,西南中沙邮电局成立于1959年3月,与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和办事处同时成立,隶属于海南行政区邮电局,接受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管理。至1990年以前,岛上尚未通电话。2001年西沙邮政业务移交海南电信部门代办后,称为邮政代办所,停办给据邮件、回执等邮政业务。”现在我们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岛上的居民网上购物、电视购物越来越多,对邮政寄递需求有所增加。麦三清告诉记者,“今后会加强三沙市的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提升邮政寄递业务能力。”上网方便手机信号强在海南西南中沙邮电局二楼,记者看到中国电信在这里设置了网络服务中心。记者的电信手机在岛上信号一直很满,电信的3G上网也很流畅。据岛上的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移动在西沙、中沙、南沙13个岛礁已开通14个基站和一个备用基站,不仅解决了驻岛官兵的通信困难,还满足了过往渔民、商船的移动通信需求,为海上抗风抢险、救援等提供了便捷的通信保障。早在2001年,中国移动就开始筹划开展西沙群岛的建站工程,向远洋岛屿进行延伸覆盖。移动西沙永兴岛基站终于在2003年4月正式开通。目前,西沙群岛共建成6个基站,覆盖面积达290平方公里,并实现了对西沙群岛的3G网络覆盖,并已安装应急小区。移动还启动对“清澜港——西沙永兴岛”航线的无线网络测试优化,岛屿海面信号覆盖由原先的15公里扩大到了18公里,基本满足了西沙群岛主要人群活动区域的信号覆盖,解决了航线途经部分海面信号偏弱的问题。西沙永兴岛指定专营店也已于5月25日在永兴岛北京路建成试业,实现了话费充值、手机号码卡销售以及客户业务登记代办等业务受理。自此,西沙群岛附近驻岛官兵及居民即可便利、快捷地享受到家门口的移动通信服务。据联通公司在岛上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2年,海南联通在建成近海覆盖通信网络,无缝覆盖海南岛近海高达140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政府相关部门海上执法、渔民海上生产。联通还陆续推出满足海上作业通信信息需求的系统平台,为海南省海上用户提供全方位的通信服务。2003年4月,海南联通西沙永兴岛移动基站正式开通,实现了语音通话和数据通信,极大地方便了驻岛军民、渔民的生产生活。拍下千姿百态的珊瑚、贝壳和军舰鸟的图像,随时与亲友分享西沙美丽的景色……在永兴岛,这个梦想早已实现。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pennyhua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西沙永兴岛上有个“海南最后的邮电局”_新浪新闻
西沙永兴岛上有个“海南最后的邮电局”
  本报海口7月7日讯(记者秦铭)位于永兴岛北京路的邮电局营业厅,门前分别挂着中国电信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邮电局牌匾,这就是海南唯一邮政和电信没有分离的邮电局,被称为“海南最后的邮电局”。几乎每一位来到永兴岛的游客,都会从这里购买一些印着西沙秀美风光的明信片,盖上邮戳寄给亲朋好友,非常有纪念意义。
  邮寄靠补给船每半月运一次
  古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这个各种通讯设备十分发达的时代,这块“金子”的含金量似乎不那么明显了;但是在三沙市,“金子”价值仍然很高。
  这个仅有20多平方米的邮电局,担负着岛上居民大部分的通信业务。据不完全统计,这个邮电局每年向西、南、中沙群岛各岛屿收订和发送各类报纸杂志2万多份(册),传递邮件包裹12万多件。
  “现在往外邮东西,主要靠每半个月一次的补给船。”省邮政管理局普遍服务处戴磊处长说,如果遇到台风,这补给船有时候甚至一个月都不来一班,信件自然就不能及时送出去,外面的邮件也不能及时送进来。
  由于交通不便,邮件也不能及时送达目的地。去年有一次,省邮政投诉12305处就接到一位女士的投诉,称她向永兴岛邮寄的物品,等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还没有到达。而那时,正赶上我省遭遇台风侵袭。
  所以,岛上居民有些特别急的邮件寄出,如果等不及补给船,也会将邮件交给往返海南岛的渔民带到海南岛邮寄,甚至托渔民购买物品。琼海市潭门镇的一位渔民,多年来都在帮大伙这个忙,成了岛上的特殊“邮递员”,有时甚至帮大伙寄钱,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作“钱老大”。
  “种种情况来看,在永兴岛上建立起专门的邮政所还是很有必要的。”戴磊说。
  邮政普遍服务将得到改善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邮电局成立于1959年3月,与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和办事处同时成立,隶属于海南行政区邮电局,接受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管理。至1990年以前,岛上尚未通电话,紧急情况只能发电报,通讯联络很困难。
  随着邮电体制改革,2001年西沙邮政业务移交海南电信部门代办后,称为邮政代办所,停办给据邮件、回执等邮政业务。由于海岛工作环境条件较为艰苦,工作人员实行轮换制,加上个别人员对邮政普遍服务不太熟悉造成很多业务萎缩。
  不久前,省邮政管理局曾派出检查小组对西南中沙群岛邮电局进行检查,了解这里的邮政服务工作。经了解,这里虽然挂着中国电信的牌子,但日常业务基本以邮政业务为主。如报刊、信函、包裹、集邮等工作。同时,随着近期来往岛上的人数大量增多,该局处理的信函、包裹、集邮业等业务量也逐渐增多。
  通过此次检查,发现目前在三沙市的邮政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进出岛交通依靠补给船,信件、包裹部分邮政普遍服务传递时限较长。二是岛上的邮政基础设施不足,邮筒以及邮政无专用标识,营业厅内无相关邮政服务种类、价格等公示内容。三是集邮票品供应不足,特色邮票、集邮品、纪念信封短缺,用户反映强烈。四是随着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岛内居对邮政寄递需求有所增加,但目前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
  为了保障邮政普遍服务,海南省邮政管理局对邮政企业提出要求,逐步提高普遍服务的时限和水平,扩大邮政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能力,待条件成熟将该代办所升级为自办。同时,建议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因地制宜搞好集邮品服务以及有西南中沙群岛特色集邮项目的开发。
  目前,省邮政管理局也针对三沙市的实际情况作了邮政业发展的近中远期整体规划,今后会加强三沙市的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普遍服务水平;加大提升邮政寄递业务能力,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更全面的邮政支撑服务体系。
  永兴岛上的邮电局本报记者李小岗摄欢迎访问网络新闻!
50多年前,西沙群岛刚有邮局就有英国人通过外交部求邮戳
05:50:00 来源: (杭州)
本报记者 邹洪珊
有这么一句话:出国易,上西沙难。说到宁波人去西沙,我们目前能查到的资料,是2013年5月,19个宁波人乘坐首航,来到了这片中国最美的后花园。
然而昨天,宁波海曙的赵先生风尘仆仆从深圳回来,给家人带来了一份新年礼物—日的西沙群岛求戳封。
这或许是目前市面上见到的最早的西沙群岛邮戳。这封求戳信,还牵出了一位英国人和国家邮政总局的故事。
西沙邮电局刚刚成立
来自英国的求戳封就到了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赶到赵先生家时,他们全家人正聚在一起,欣赏这封求戳封。
这是一个信封,信封上收件人叫James Negus,住在伦敦摄政王巷。信封上有个双腰框的邮戳,日期写着:日,广东西沙群岛。
在信封边上,还附上了一张泛黄的纸,一看抬头,就不简单了。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邮政总局日的一封回信, 内容都是英文,大致的意思是:James Negus在日给外交部写了一封求戳信,外交部把这封信转给了国家邮电部邮政总局,邮政总局又转交给了西沙邮局,等西沙邮局盖好戳后,会和这封回信一起邮寄给他。
大洋彼岸的英国人是谁,为什么要写信求西沙的戳?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下,James Negus是英国出版社的文学编辑,他专注于集邮,也是伦敦中国集邮协会集邮杂志的第一任主编。
拿到这份礼物后,赵先生查阅了2008年出版的《海南省志》,发现1959年3月,在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和西南中沙群岛办处成立的同时,成立了西沙邮电局,隶属于海南行政区邮电局,接受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的管理。
按照信中来看,当时英国人求戳的日期,就是机构成立刚刚一个月的时候。
据《海南省志》介绍,当时西沙群岛的邮件主要靠往返西沙群岛的船只,每月一航次,邮件传送十分缓慢,一直到1990年以前,岛上尚未通电话,紧急情况只能发电报,通讯联络非常困难。
“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四个月就盖到了西沙群岛的邮戳,这位英国人太幸运了。”不过,在赵先生看来,最值得自豪的,还是英国人50多年前就在向我国求西沙群岛的戳,这不正是主权的象征嘛!
邮友一句话让他欣喜若狂
连夜坐9小时高铁求信封
说起这份礼物,赵先生说,他也是偶然获得的。
他从1997年开始搞收藏,一开始集邮,后来收藏求戳封。西沙群岛的求戳封,一直是他梦想的目标。
去年开始,他就听到藏友们议论,有人拍到了西沙群岛最早的邮戳封。但只闻其名不见真身,这个信封一直没有真的出现过。
一直到前几天,一个邮友突然在QQ呼他:有个西沙群岛的邮戳封,要不要?
邮友发来了照片,老赵一看就激动了:“确实是传说中的求戳封,还有邮政总局的旁证,太好了!”
看到传闻中的宝贝,赵先生晚上都睡不着,连夜坐了9个小时高铁,赶到了邮友所在的城市—深圳,“之前对方说网上交易,但我不放心,这么好的宝贝,得赶紧拿下。”
邮友告诉他,这个东西,是2013年香港秋季拍卖行拍到的,在当时的拍卖杂志—《JOHN BULL》里,对这封求戳封也有介绍:
日广东西沙群岛日戳封一枚,附一封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邮政总局信函。
拍卖行的评语是:这是十分珍贵的50年代早期西沙群岛日戳。
至于交易的金额,赵先生没有透露。他只告诉记者,在收藏群里,已经有人在“抱怨”: 36小时内没抢到,太遗憾了!
听说1959年的求戳封现世
三沙邮政局的工作人员都惊了
在赵先生手里,之前也有与西沙群岛有关的藏品,是他五年前花200元买来的。这是1974年西沙群岛工作委员会写给广东省博物馆的一封信,很可惜,信上的邮戳糊掉了,只能隐约读到“广东省西沙群岛”几个字。
赵先生说,目前关于西沙的藏品,大部分集中在80年代,多为驻岛部队的公函封、汇款单、包裹单等,身价在几百元。但是如果时间稍稍提前,比如70年代的邮戳封,身价至少千元,而且一露市就会被抢光。
再往前的邮戳封, 就更少了。
根据多年的收藏经历,他还发现,西沙的邮戳变迁,正是我国强化邮政机构,强化主权意识的一个历程。
他给记者做了个梳理:
广东管辖西南中沙群岛期间,共使用三种样式的邮政日戳,均为双圈腰框式,直径25毫米,分别为“广东西沙群岛”戳、“广东西南中沙群岛”戳、“广东西沙南沙中沙群岛”戳;共使用过7枚日戳,所见最早使用日为日,最迟使用日为日。
后来由于海南省成立,邮戳变为”海南西南中沙群岛“。日三沙市成立,邮戳改成了“海南三沙”的戳。
赵先生还说,今年他准备也效仿英国人,去三沙求戳。
求戳究竟难不难?记者打电话,联系了三沙邮政局。
听到有1959年的求戳封,工作人员也吓了一跳:我们都没见过呢!太珍贵了!
工作人员说,现在来信求戳很多,“一封两封求戳的我们会盖,但多的会退回去。”工作人员说,回信的时间也不能保证。因为三沙这里的交通还不方便,如今信件还是随船传递,如果天气冷,两三个月才来一班船,所以想求戳的,一定要有耐心。
另外信上的地址一定要写清楚,要是因为这个耽误了求戳,就太可惜啦。
作者:邹洪珊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4471条
评论14170条
评论11621条
评论9170条
评论7710条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
普京19日在克里姆林宫接受了朝鲜驻俄罗斯大使金亨俊...
以下是该份报告中提到15个濒危物种: 1、太平洋蓝鳍...
据法新社报道,泰国总理巴育3日威胁称,如果媒体不...
CNN:俄罗斯军机频繁飞临大西洋上空“惹恼”北约 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榆林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