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在哪里中小型企业所贡献的GDP在哪里查,最好还有中小型企业的就业人数

的人,“这是我们大学的使命”。
&&&&这次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发起的论坛,主题就是“面对时代挑战的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秦绍德认为,本科生教育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但当代中国的大学本科教育面临着四大挑战。
&&&&秦绍德表示,第一个挑战就是社会市场化的挑战。现在整个社会向市场化转型,浮躁情绪弥漫,对人文精神和生活的意义漠视,这样的社会背景深刻地影响着青年的成长,也全面渗透到了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市场走,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更多的是和职业、收益联系在一起,使得现在不少大学的专业都是围绕着市场的需要开设,高校教学成为知识叠加和技能的操练,忽视了品性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秦绍德认为,这种过分功利化的教育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大学生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只是追逐社会的热点,最后很可能被市场抛弃”。
&&&&第二个挑战是教育大众化的挑战。秦绍德表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与日俱增,而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统一考试就成为竞争优势资源的唯一公平方式。当今中国中小学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教育,都围绕着升学这一目标进行,而教育的本质被遗忘、扭曲了,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危害越来越大。他认为,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活泼的成长,扼杀了青少年的创造力,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育。
&&&&第三个挑战是教育模式的转变。秦绍德表示,50多年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专业教育的模式,在当时是成功的,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但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复杂,要领导社会进步,要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就需要有综合素质,即便是专门人才,也必须是建立在综合基础上的专门人才。而一个人知识、思维、素质的结构,终生都在调整,不可能通过本科学习就能一劳永逸的确立。
&&&&第四个挑战则是全球化文化冲突的挑战。秦绍德表示,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中西文化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而依仗着经济实力的西方文化目前还占据着传播的优势,这恐怕是一个历史时期内不能改变的。秦绍德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大学教育既要积极面向世界,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交往的能力,同时也要承袭和发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大学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我们的民族意识和中华文化必须充分地融入我们的大学教育”。
&&&&秦绍德强调,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必定有一定的功能,将来学生走上社会,也必定要履行社会个体的某种功能,但是功能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如果大学的教育过程中贯彻功能优先的原则,就会掩盖教育的根本目的,甚至违背教育的本质”。他表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大学培养的人才当然希望他们能够金石自用,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只见才不见人,只有专业没有素养,只有知识没有思想,“大学应该在对人的认识上表现出我们的理解和作为”。
|||||||世界各校公开课||||我国的中小企业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数的99%,占GDP的40%,出口的60%,每年新增就业的85%和存量就业的75%,都由中小企业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A...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我国的中小企业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数的99%,占GDP的40%,出口的60%,每年新增就业的85%和存量就业的75%,都由中小企业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 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我国已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D.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B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它们使用20%的金融资源,却创造了60%的GDP。中国的经济要发展,靠的不是大规模政府投资,而是有利于发挥民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活力的政策,主要是政府要“放权、让利”。  一年多来,关于中国经济走势的种种预测很多,但基本都不准确。我在这里谈宏观经济,不是想加入那个已经非常庞大的预言家的队伍,而是想换个方法,先充分认识中国经济中最重要的结构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再来探讨中国经济宏观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分析应对宏观挑战政策的有效性。  我们提倡对症下药,来应对宏观经济挑战,讲到底,就是要改变近年来形成的种种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重新激发中国中小企业的活力。   中国经济中四大结构性特征   中国经济中,有4个长期的、持续的和稳定的制度性特征,十分突出。   第一点:巨大的劳动力队伍与失业、待业队伍。   中国有大约8亿劳动力,这个数字比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总量加起来都还要多得多。在这个巨大的基数上,中国每年还要新增加1000万至1200万劳动力,而全国每年新增加就业岗位多数年份也只有600万至800万。   我们再来看两个特定的劳动力市场。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上,虽然有1.3亿已经进城打工了,但是还有1.3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市场上,随着近年来高校逐年扩招,就业压力也很大。仅2009年,就有400多万往届生和580多万应届生将要找工作,而在一个正常年份里,市场为大学生创造的就业岗位不过400万左右。中国经济中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第二点:居民储蓄总额达18万亿元。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居民储蓄总额已经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2008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估计能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从理论上说,中国的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中国经济发生什么问题,原则上都不是钱的问题。   第三点: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骨。   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它们使用20%的金融资源,却创造了60%的GDP,75%的城镇就业,60%的出口,贡献了60%的税收。这些数据说明,每一单位投入,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是大型企业的8倍至10倍,创造的GDP是大型企业的4-6倍。因为中小企业是中国城镇劳动力就业的主力,雇佣了中国75%的城镇劳动力,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小企业裁员10%,中国就会新增加3000万失业人口。   在30年的改革过程中,大型国企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扭亏为盈”、“下岗分流”、“解决历史包袱”。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同时解决了就业与社会问题,靠的主要是中小企业。   非常不幸的是,中小企业却受到了与它们的贡献完全不匹配的待遇。它们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成为了腐败官员的私人银行,在政策上受到歧视,在资源分配上被边缘化。   第四点:政府占有绝大部分社会财富。   中国的政府有多大呢?有人做了粗略计算,将国有资产资源转换成钱的话,这个价值大约是90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占了全社会财富总额的75%左右,而一个发达国家,政府所占的财富大约是20%。   除了90万亿财富的占有以外,每年政府还有6万亿元的财政收入,占25%的GDP。对于这个数字,财政部官员在做国际比较时说,这个比例还不是很高。但是他们忘了做两个进一步的比较:一是中国各级政府在财政以外收的其他费用至少要占财政收入的80%左右;另外,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大部分不是自己支配。比如说美国,50%至60%的财政收入都属于转移支付,用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工程。而在中国,大约80%至90%以上都可以由政府自由支配。   关键不是钱,关键是就业   从中国经济四个基本面的分析可得出:在中国经济中,关键的不是钱,关键的是就业,关键的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关键的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我们经济要重新走上30年的轨道,仅仅靠4万亿元是不够的。  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非常丰富。1958年的大跃进,最后结果怎么样,我们都看到了。196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饥荒,我们度过饥荒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政府瘦身,放权让利,具体体现在实行“三自一包”,允许民间多了一点经济自由,饥荒很快就过去了。1978年,中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引进了市场机制,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就发生了。把正面和反面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经济的四个基本面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道理:中国的经济要发展,靠的不是大规模政府投资,而是有利于发挥民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活力的政策,主要是政府要“放权、让利”。   当前,除了大规模投资,政府还应加强民生方面的支出。政府加强对民生的支出,这比大规模政府投资,比上大型项目要好,因为这可以解决老百姓在困难时期的吃饭问题。不过,虽然民生政策可以帮大家托底,却不能创造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更好一点的方式就是要把着眼点放在帮助中小企业上。因为就业永远是中国经济里的头等大事。   可惜的是,这些年来,中小企业的困境非但未有缓解,反有加重的趋势。比如在劳动立法方面,政策制定者没有看到中小企业解决了75%的就业问题,而把中小企业看作劳资关系紧张的源泉。在税赋方面,中小企业的负担没有减轻,反而是在不断加重。在金融政策方面,中小企业常常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牺牲品。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历来都是困难的,一旦宏观调控,这个板子又是首当其冲地落到中小企业的身上。国际金融危机,实体经济急转直下,这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我们列举的中小企业四大困难中,三条都有政府政策的因素。中小企业大批倒闭,更多劳动力失去收入,长此以往,全社会的消费能力将进一步下降。   所以,我们希望政府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出台好的政策,让中国经济重新充满活力,让中小企业放心,人民收入不断提高。能在这样一个艰难阶段走出一条新路子,将使得中国经济不但能更快度过当前危机,还能再持续高速发展30年。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它们使用20%的金融资源,却创造了60%的GDP。中国的经济要发展,靠的不是大规模政府投资,而是有利于发挥民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活力的政策,主要是政府要“放权、让利”。  一年多来,关于中国经济走势的种种预测很多,但基本都不准确。我在这里谈宏观经济,不是想加入那个已经非常庞大的预言家的队伍,而是想换个方法,先充分认识中国经济中最重要的结构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再来探讨中国经济宏观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分析应对宏观挑战政策的有效性。  我们提倡对症下药,来应对宏观经济挑战,讲到底,就是要改变近年来形成的种种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重新激发中国中小企业的活力。   中国经济中四大结构性特征   中国经济中,有4个长期的、持续的和稳定的制度性特征,十分突出。   第一点:巨大的劳动力队伍与失业、待业队伍。   中国有大约8亿劳动力,这个数字比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总量加起来都还要多得多。在这个巨大的基数上,中国每年还要新增加1000万至1200万劳动力,而全国每年新增加就业岗位多数年份也只有600万至800万。   我们再来看两个特定的劳动力市场。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上,虽然有1.3亿已经进城打工了,但是还有1.3亿剩余劳动力,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市场上,随着近年来高校逐年扩招,就业压力也很大。仅2009年,就有400多万往届生和580多万应届生将要找工作,而在一个正常年份里,市场为大学生创造的就业岗位不过400万左右。中国经济中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第二点:居民储蓄总额达18万亿元。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居民储蓄总额已经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2008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估计能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从理论上说,中国的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中国经济发生什么问题,原则上都不是钱的问题。   第三点: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骨。   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它们使用20%的金融资源,却创造了60%的GDP,75%的城镇就业,60%的出口,贡献了60%的税收。这些数据说明,每一单位投入,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是大型企业的8倍至10倍,创造的GDP是大型企业的4-6倍。因为中小企业是中国城镇劳动力就业的主力,雇佣了中国75%的城镇劳动力,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小企业裁员10%,中国就会新增加3000万失业人口。   在30年的改革过程中,大型国企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扭亏为盈”、“下岗分流”、“解决历史包袱”。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同时解决了就业与社会问题,靠的主要是中小企业。   非常不幸的是,中小企业却受到了与它们的贡献完全不匹配的待遇。它们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钱袋子,成为了腐败官员的私人银行,在政策上受到歧视,在资源分配上被边缘化。   第四点:政府占有绝大部分社会财富。   中国的政府有多大呢?有人做了粗略计算,将国有资产资源转换成钱的话,这个价值大约是90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占了全社会财富总额的75%左右,而一个发达国家,政府所占的财富大约是20%。   除了90万亿财富的占有以外,每年政府还有6万亿元的财政收入,占25%的GDP。对于这个数字,财政部官员在做国际比较时说,这个比例还不是很高。但是他们忘了做两个进一步的比较:一是中国各级政府在财政以外收的其他费用至少要占财政收入的80%左右;另外,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大部分不是自己支配。比如说美国,50%至60%的财政收入都属于转移支付,用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工程。而在中国,大约80%至90%以上都可以由政府自由支配。   关键不是钱,关键是就业   从中国经济四个基本面的分析可得出:在中国经济中,关键的不是钱,关键的是就业,关键的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关键的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我们经济要重新走上30年的轨道,仅仅靠4万亿元是不够的。  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非常丰富。1958年的大跃进,最后结果怎么样,我们都看到了。196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饥荒,我们度过饥荒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政府瘦身,放权让利,具体体现在实行“三自一包”,允许民间多了一点经济自由,饥荒很快就过去了。1978年,中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引进了市场机制,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就发生了。把正面和反面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经济的四个基本面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道理:中国的经济要发展,靠的不是大规模政府投资,而是有利于发挥民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活力的政策,主要是政府要“放权、让利”。   当前,除了大规模投资,政府还应加强民生方面的支出。政府加强对民生的支出,这比大规模政府投资,比上大型项目要好,因为这可以解决老百姓在困难时期的吃饭问题。不过,虽然民生政策可以帮大家托底,却不能创造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更好一点的方式就是要把着眼点放在帮助中小企业上。因为就业永远是中国经济里的头等大事。   可惜的是,这些年来,中小企业的困境非但未有缓解,反有加重的趋势。比如在劳动立法方面,政策制定者没有看到中小企业解决了75%的就业问题,而把中小企业看作劳资关系紧张的源泉。在税赋方面,中小企业的负担没有减轻,反而是在不断加重。在金融政策方面,中小企业常常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牺牲品。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历来都是困难的,一旦宏观调控,这个板子又是首当其冲地落到中小企业的身上。国际金融危机,实体经济急转直下,这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我们列举的中小企业四大困难中,三条都有政府政策的因素。中小企业大批倒闭,更多劳动力失去收入,长此以往,全社会的消费能力将进一步下降。   所以,我们希望政府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出台好的政策,让中国经济重新充满活力,让中小企业放心,人民收入不断提高。能在这样一个艰难阶段走出一条新路子,将使得中国经济不但能更快度过当前危机,还能再持续高速发展30年。
阅读:人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您所在位置 >
厦门小微企业贡献6成GDP 提供全市80%就业岗位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点击数:
&&&&更新时间:
到2012年,厦门市中小企业总数已达10万户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小微型企业创造了全市GDP的60%(约1520亿元),全市50%的税收和40%的出口也是由中小微型企业完成。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了全市80%的就业岗位(约180万人)。   1月8日上午,厦门市经发局副局长邓建华主持市长专线,与网友开展互动,解读今年元旦开始实施的《厦门经济特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邓建华透露,到2012年,厦门市中小企业总数已达10万户左右。   邓建华说,厦门一直是以大企业、大项目、外商投资企业为主要的招商引资重点,这也构成厦门市经济发展推动力的主要来源。长期以来,厦门中小企业点多面广、分散,实力相对比较弱。最近几年来,厦门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数量持续增多,不仅广泛活跃在电子、化工、机械等第二产业领域,其在提供商务、社区、旅游服务等领域的第三产业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厦门市中小企业的主体,约占73.5%,近年来中小企业加快向电子信息、光电技术、新材料应用、电子商务等领域发展,投资领域全面拓展。   厦门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小微型企业创造了全市GDP的60%(约1520亿元),全市50%的税收和40%的出口也是由中小微型企业完成。同时,中小微型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提供了全市80%的就业岗位(约180万人)。并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创造了全市65%的技术创新成果。   《厦门经济特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的出台和实施,必将成为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对中小企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厦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9年涨10倍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不光提供政策,还有“真金白银”。邓建华举例说,2004年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到2013年市财政安排5682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厦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逐年增长,9年间增长超10倍。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贴息、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风险补偿、成长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等。   网友追问“政策干货”   在1月8日的市长专线访谈中,网友“赵生”在线提问:“我从网上看到了这个条例,请问一下政策的干货在哪里?也就是对我们中小企业有实实在在好处的东西是什么?”   邓建华表示,《条例》主要从公共服务、创业扶持、市场开拓、融资促进、创新推动、成长推进、权益保护等方面来帮助中小企业,扶持举措有50多条。不少举措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效果“立竿见影”。比如《条例》规定:“市、区人民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其他专项资金,除另有规定外,用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二”;“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应当不低于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百分之三十”;“设立小型、微型企业还贷应急周转资金”;“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及其他新型非银行业金融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邓建华解释说,这些举措,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眼前的难题,又为未来的发展打开了空间。此外,《条例》还专门针对小型、微型企业设计了若干特别规定:如对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本市户籍的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一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企业,给予有关社会保险费补贴;对小型、微型企业减征、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以及其他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项目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
编辑:杨丽丽 ()
【】【】【】【】
本月热点...
广西中小企业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广西中小企业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中小企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中小企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广西中小企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邮箱:e@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局
承办单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理工大学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