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系统统往极盛发展时净初级生产量为什么不增加

解析试题分析:曲线中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水深增加,光照减弱,光合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不变,所以净初级生产量下降,A正确;C点只是在白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夜间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从而使有机物量减少,不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B正确;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的呼吸消耗,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所以A处最高,则植物长势最好,C正确;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净初级生产量高的而次级生产量不一定高,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D错误。考点:考查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单选题
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单选题
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h)01234胰岛素含量(μU/ml)14.212.08.97.56.2胰高血糖素(pg/ml)65100153220420&A.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B.胰岛β细胞分泌增强,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8、 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D.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正常情况下不起作用②动物、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③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选用黑藻幼叶&④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⑤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增强&⑥破坏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可形成双核细胞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单选题
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为暗红色基因B.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D.反交实验中,F1雌雄性个体交配,子代雄蝇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3∶1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技术及方法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脂肪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B.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C.运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D.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单选题
为验证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将黄瓜雌花在开花前套袋,平均分为1号、2号两组后作如下处理:①1号开花后在雌蕊的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再套袋;②2号开花后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A.2号花未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B.1号未进行人工授粉 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襄阳五中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0.50
&&¥0.5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襄阳五中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日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第十二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自养生物的生产过程,其提供的生产力为初级生产力。? 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异养生物再生产过程,提供的生产力为次级生产力? 分解(decomposition) ? 能量流动
一、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一)基本概念初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绿色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数量,也称第 一性生产量。 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 :在初 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 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 的生长和生殖。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GP = NP + R NP = GP C R 生物量 (biomass): 某一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 积存的有机物质。以鲜重(fresh weight, FW)或 干重(dry weight,DW)表示。 生产量(production): 是在一定时间阶段中,某 个种群或生态系统所新生产出的有机体的数量、 重量或能量。是时间上积累的概念,含有速率的 概念。 生物量和生产量的关系生物量:到某一特定时刻为止,生态系统所积累下 来的生产量 生产量:是某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积存的生物 量。 顶级状态:总生产量=呼吸量,生物量不增长; 当生物量很小,就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和能量进行 生产,净生产量也不高 (二)全球初级生产力的分布1. 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陆地生态系统约占地球表面1/3,而初级生产 量约占全球的2/3。 占海洋面积最大的大洋区缺乏营养物质,其生 产力很低,平均仅125g/m2.a-海洋荒漠 木本和草本沼泽 2. 陆地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降低的趋势由热带雨林向常绿林、落叶林、北方针叶 林、稀树草原、温带草原、寒漠依次减少。 太阳辐射、温度和降水是导致初级生产量随 纬度增大而降低的原因。 3. 海洋初级生产量由河口湾大洋区逐渐降低河口湾净初级生产力平均为1500 g/m2.yr, 大洋区净生产量平均为125 g/m2.yr。 海洋初级生产力海洋超微型浮游生物(原核细菌和真核细菌):在 海洋初级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的贡献 率高达60%。 蓝细菌在光补偿层占叶绿素的25%―90%。 这类海区也有数量众多的金枪鱼、箭鱼、鲐鱼、竹 刀鱼、竹荚鱼及大量食微生物的种类,这种现象只 有在浮游植物产量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出现。 4. 水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量垂直变化森林不同层次生产量的排序为:乔木层&灌木 层&草被层。 5.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随群落的演替而变化早期植物生物量很低,初级生产量不高; 随演替进行,生物量逐渐增加,生产量也提 高; 系统到达顶极时,生物量接近最大,但净生产 量反而降低。 森林一般在叶面积指数为4时,净初级生产量最 高; 叶面指数:地表单位面积上植物叶片的面积数 量。 森林初级生产量随演替的变化 6.全球初级生产量可划分为三个等级生产量极低的区域。 生产量1000千卡/m2.yr或者更少。 辽阔的海洋 荒漠 营养物质; 缺水。 中等生产量区域生产量为千卡/m2.yr 草地、沿海区域、深湖、农田 高生产量的区域生产量大约为千卡/m2.yr 或更多。 大部分湿地生态系统、河口湾、泉 水、珊瑚礁、热带雨林和精耕细作 的农田、冲积平原上的植物群落 热带森林 5%面积 占全球总生产 量28%。 河口湾、海藻床、珊瑚礁 0.4%面 积 占2.3%。 全球净初级生产力在沿地球纬度分布上有三个高峰,第一高 峰接近于赤道,第二高峰出现在北半球的中温带,而最小的第 高峰出现在南半球的中温带。 (三)初级生产的效率
最适条件下的光合效率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初级生产效率 总初级生产效率总体状况在自然条件下,总初级生产效率很难超过3% 人类精心管理的农业生态系统中曾经有过6%~8 %的记录 在富饶肥沃的地区总初级生产效率可以达到1%-2% 而在贫瘠荒凉的地区大约只有0.1% 全球平均来说,大概是0.2%--0.5%。 (四)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1 陆地生态系统CO2 取食 ② ① 光 NP光合作 生物量污染 ③ H2O ④ 营养R ⑤ O2+温 ⑥ GP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是由光、二氧化碳、水、营养 物质(物质因素) 、氧和温度(环境调节因素)六个因素决定的。 光的作用光合途径 C3-戊糖磷酸化途径 羧化最初阶段形成三个碳原子的3-磷酸甘油 有较高的光呼吸率,光合效率低,光强达2050klx时,光合强度便不增加 小麦、大麦、水稻、棉花、大豆等 C4二羧酸途径固定CO2时最初形成4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 C4植物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称为高光效植物 景天酸代谢途径(CAM)晚上将CO2固定于四碳双羧酸中,白天在阳光 下,从四碳二羧酸中释放出CO2,供光合碳循 环同化 许多沙漠肉质植物 光强与植物光合作用 效率的关系红橡树, C3 植物; 藜, C4 植物 水的作用 美国几个草地净初级生产率与土壤蒸发力之 间的关系 温度的 作用 2 海洋生态系统 预测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公式: P=R/k×C×3.7 其中:P-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R- 相对光合率;k-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 衰变系数;C-水中的叶绿素含量。 光的影响 营养物质海洋生产力偏低,由于缺乏营养物质。 肥沃土壤可含0.5%的氮,1m2土壤表面生长 50千克植物(干重); 富饶的海水含氮0.00005%,1m2海水只维持 不足5克浮游植物。 N、P、Fe等 3 淡水生态系统营养物质 光 食草动物的捕食 富养化(entrophication)N、P是造成湖泊富养化的主要营养物质,磷 是植物生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结果:硅藻、绿藻 蓝绿藻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植物的原因:浮游动物和鱼不愿以蓝绿藻为食。 很多蓝绿藻能固定大气中的氮,但氮缺乏时,它们便处 有利的竞争地位。 (五)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1 收获量测定法用于陆生生态系统,定期收获植被,烘干至 恒重,然后以每年每平方米的干物质重量表 示。 以其生物量的产出测定,但位于地下的生物 量,难以测定。地下的部分可以占有40%至 85%的总生产量,因此不能省略。 2 氧气测定法通过氧气变化量测定总初级生产量。 (1)步骤 从一定深度取自养生物的水样,分装在体积为125-300ml 的白瓶(透光)、黑瓶(不透光)和对照瓶中; 黑白瓶放置在取水样的深度,间隔一定时间取出。用化学 滴定测定黑白瓶的的含氧量; 净初级生产量=LB―IB 呼吸量=IB―DB 总初级生产量=LB-DB IB-初始瓶溶氧量、 DB-黑瓶溶氧量、 LB-白瓶溶氧量 该方法由Goarder和Gram (1927)倡导,并在淡水和海 洋被广泛应用,适于浮游植物生产量的测定。该方法一般 在野外现场进行,但在很大的湖泊或海域,为方便,有时 在船上模拟采水样水层的光照和温度进行。 黑白瓶法黑瓶 (呼吸作用)白瓶 (净光合作用)放 置 于 水 样 深 度 处一定时间后,测各瓶的含氧量变化,求初级生产量 (2)结果计算 水柱日生产量:1m2水面下,从水表面到水底整个水柱 形水体的日生产量-算术平均值累计法、曲线积分法 换算: 12 mgC/32 mgO2≈0.375 1mgO2≈0.375mgC≈14.56J≈0.937mg葡萄糖 ≈0.88mg浮游植物干重 3 二氧化碳测定法用塑料帐将群落的一部分罩住,测定进入和抽出 的空气中CO2含量。 透明罩:测定净初级生产量; 暗罩:测定呼吸量。 测定:红外气体分析仪或KOH吸收法 4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方法:把放射性14C以碳酸盐(14CO32-)的形式,放入含有自 然水体浮游植物的样瓶中,沉入水中经过短时间培养, 出浮游植物,干燥后在计数器中测定放射活性,然后通 计算,确定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14C可利用量 12C可利用量―――――― = ―――――― 14C同化量 12C同化量浮游植物在暗中也能吸收14C,用“暗呼吸”作校正。 灵敏度要比黑白瓶法高3个数量级以上,在海洋和贫营养 水体中被广泛采用 5 叶绿素测定法植物定期取样,丙酮提取叶绿素,分光光度 计测定叶绿素浓度; 每单位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是一定的,通过测 定叶绿素的含量计算取样面积的初级生产 量。 新技术的应用浮游植物效应仪(分析仪) 海岸区彩色扫描仪 先进的分辨率很高的辐射计 美国专题制图仪或欧洲斯波特卫星(SPOT) 等遥感器 二、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 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 经过同化作用形成自身的物质,称为次级生 产-第二性生产。 (一)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净初级生产量是生产者以上各营养级所需能量的唯 一来源。 对动物来说,初级生产量或因得不到、或因不可 食、或因动物种群密度低等原因,总有相当一部分 未被利用。 被动物吃进体内的植物,也有一部分通过动物的消 化遭排出体外。 被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动物的呼吸代谢和 生命的维持。
次级生产量的一般生产过程 猎物种群生产量(886.4g)未捕获(876.1g) 被捕获(10.3g)被吃下(7.93g)I 未吃下(2.37g)同化(7.3g)A未同化(0.63g)净次级生产(2.7g)P呼吸(4.6g)R 动物种群的能量收支C=A+FU C:动物从外界摄食的能量 A:被同化能量 FU:排泄物 A=P+R P:净次级生产量 R:呼吸能量 C=F+R+U+G摄食 粪便 呼吸 排泄 生长 (二)次级生产量的测定按已知同化量A和呼吸量R,估计生产量P P=C-Fu-R, Fu-尿粪量 根据个体生长或增重的部分Pg和新生个体重Pr, 估计P P= Pg +Pr 根据生物量净变化△B和死亡损失E,估计P P= △B+ E (三) 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 1.消费效率 (1)食草动物利用或消费植物净初级生产量效率植物种群增长率高、世代短、更新快、其消费效率就较高 草本植物的支持组织比木本植物的少,能提供更多的净初级 生产量为食草动物所利用 小型的浮游植物的消费者(浮游动物)密度很大,利用净初级 生产量比例最高。 植物―食草动物的系统协同进化而形成的,它具有重要的适 应意义。 (2)食肉动物利用其猎物的消费效率-资料较少 脊椎动物捕食者可能消费其脊椎动物猎物的50%--100%的 净生产量,对无脊椎动物仅有5%上下 无脊椎动物捕食者可消费无脊椎动物猎物25%的净生产量。 2 同化效率在食草动物和碎食动物较低,而食肉动物较 高。食肉动物净生长效率比食草动物低。 在人工饲养条件(或在动物园中),净生长效 率也往往高于野生动物。 北京鸭 3 生产效率无脊椎动物生产效率高,约30%-40%,外温性 脊椎动物居中,约10%,而内温性脊椎动物很 低,仅1%--2% Lindeman:10%――十分之一法则。 Pauly&Christensen(1995):40个水生群落:营养级间能 量传递效率的变化范围是2%--24%,平均10.13% 三、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一)分解的性质生态系统的分解(decomposition):死有机物 的逐步降解过程。 矿化(mineralization):分解时,无机物营养 元素从有机物中释出。 1 分解的过程碎裂:由于物理的和生物的作用,把尸体分解为 颗粒状的碎屑 异化: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从聚合体变 成单体,进而成为矿物成分 淋溶:可溶性物质被水所淋洗出,是一种纯物理 过程。 分解者亚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食物网 生长状态的植物叶 枯枝落叶 活的动物机体 分解过程因许多无脊椎动物的摄食而加速 食碎屑种类的活动使叶等有机残物暴露面积增加 2 分解者亚系统与消费者亚系统营养动态差异 进入分解者亚系统的有机物质也通过营养级而传 递,但未利用物质、排出物和一些次级产物,又可 成为营养级的输入而再次被利用,称为再循环。 有机物质每通过一种分解者生物,其复杂的能量、 碳和可溶性矿质营养再释放一部分,如此一步步释 放,直到最后完全矿化为止。 3 资源分解的意义理论意义: 通过死亡物质的分解,使营养物质再循环,给生产 者提供营养物质; 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碎屑食物链以后各 级生物生产食物;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改造地球表面惰性物质;实践意义:粪便处理 污水处理 澳大利亚引进异地金龟处理牛粪澳洲:1788年第一批5头奶牛和2头公牛;19世纪未牛的头 过4500万头。如以每头牛一昼夜排便10次计算,每天就有 4.5亿堆。 当地的金龟子:取食干硬的袋鼠粪,而对软而湿的牛粪不 兴趣。 牛粪覆盖并破坏大面积草原,形成草原上的一块块秃斑。 年被毁的牧场竟达3600万亩。 2头金龟子能将100克牛粪在30-40小时内,滚成球,埋入 层里,以备子代食用。 60年代,澳大利亚引入了羚羊粪蜣(Onthophagus gazella) 和神农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等异地金龟,对分解牛 粪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二)分解者生物 影响分解的因素分解资源的生物质量 分解者的生物种类 分解时的理化环境 1 细菌和真菌生长型 细菌 群体生长 快,迅速利用表面营养 真菌 丝状生长 分解;使营养物产生位移 营养方式 微生物分泌细胞外酶,将底物分解为简单的分子状态 真菌主要分解植物性死有机物质,绝大多数种类的真 菌具有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酶。 在缺氧和一些极端环境中只有细菌能起分解作用。 2 动物小型土壤动物(&100μm) 原生动物,线虫,轮虫,最 小的弹尾和螨 不能碎裂枯枝落叶-黏附 中型土壤动物(100 μm -2mm) 弹尾,螨,线蚓,双翅目幼虫和小型甲虫 大部分可进攻新落下的枯叶,但对碎裂贡献 不大,主要是对大型动物粪便进行处理例外:白蚁 大型(2-20mm)和巨 型(&20mm)土壤动物 食枯叶节肢动物,蛞 蝓,蜗牛,蚯蚓 碎裂植物残体和促进土 壤翻动或再分布的主力 水生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动物碎裂者:如石蝇幼虫等,以落入河流中的树叶为食 颗粒状有机物质搜集者:一类从沉积中搜集,如摇蚊幼虫和 颤蚓;另一类在水体中滤食有机颗粒,如纹石蛾幼虫; 刮食者:口器适应于在石砾表面刮取藻类和死有机物,如扁 蜉蝣幼虫; 以藻类为食的食草性动物; 捕食动物:以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蚂蟥、蜻蜓幼虫和泥 蛉幼虫等。 水生/陆地生态系统: 土壤-蚯蚓;水体:甲壳纲生物 水体中生活的滤食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所缺少 (三)资源质量 1 物理和化学性质资源的物理性质包括表面 特性和机械结构 资源的化学性质则随其化 学组成而不同 2 营养物动物性有机物,微生物机体 种子 落叶树叶 针叶树树叶 木质组织 营养物含量逐渐下降,分解速度也逐渐下降 分解速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资源的含N量和外源性N 分解者机体 C:N = 10:1 最适 C:N = 25:1 &25:1 碳被呼吸消耗 &25:1 N以氨的形式散发出去 大多数植物组织: C:N = 40-80:1 (四)理化环境对分解的影响温度和水是决定分解率在地球上随纬度而变化的地 带性的主要因素。 一般说来,温度高、湿度大的地带,其土壤中的分 解速率高,而低温和干燥的地带:其分解速率低, 因而土壤中易积累有机物质。 局部地区的分解率决定于分解资源的性质和土壤的 类型-沼泽土壤 各类分解 生物的相 对作用对 分解率地 带性变化 也有重要 影响-土 壤生物 分解指数k=I/X K = 分解指数,I=死有机物的输入总量;X=系 统中死有机物质的总量湿热的热带雨林,K值往往大于1-年分解量高于输入量 温带草地的K值高于温带落叶林,甚至与热带雨林接近, -禾本草类的枯枝落叶量高,其木质素含量和酚的含量都 较落叶林低
四、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研究? 种群 ? 食物链 ? 生态系统 (一) 食物链层次上的能流分析把每一个物种都作为能量从生产者到顶位消费者 移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当能量沿着一个食物链 在几个物种间流动时,测定食物链每一个环节上 的能量值,就可提供生态系统内一系列特定点上 能流的详细和准确资料。 食 物 链 层 次 上 的 能 流 分 析a -前一 环节NP的 百分数; b-未 吃; c-吃后 未消化97%98% (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能流分析原理:把每个物种都归属于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 (依据该物种主要食性),然后精确地测定每一个 营养级能量的输入值和输出值 多见于水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层次上能流研究的步骤⑴ 确定组成生态系统生物组成部分的有机体成份; ⑵ 确定消费者的食性,确定消费者的分类地位; ⑶ 确定有机体的营养级归属,进而确定: 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量, ②各营养级能量或食物的摄入率, ③同化率, ④呼吸率, ⑤由于捕食、寄生等因素而引起的能量损失率; ⑷ 结合各个营养级的信息,获得能流图。 银 泉 的 能 流 分 析57%少数龟 和鱼佛罗里达 2 CedarBog湖的能流分析净3.4% 0.1% 可利用量 的28.6% 30% 60% 净79.5% 沉入湖底 沉入湖底 40%净17% 21% 3 森林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三)异养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自养生态系统:靠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的生态系 统。 异养生态系统:不依靠或基本上不依靠太阳能的 输入而主要依靠其他生态系统所生产的有机物输 入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根泉和锥泉 (四)分解者和消费者在能流中的相对作用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 2 陆地生态系统管理结构和能流的一般模型V:脊椎动物 C:肉食动物 I:无脊椎动物 D:食碎屑动物 NPP:净初级生产量 M:微生物 H:植食动物 Mi:食微生物动物 DOM:死有机物质消费者亚系统 牧食食物链 分解者亚系统 碎食食物链 3 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C:消费者亚系统 NPP:净初级生产量 DOM:死有机物质 D:分解者亚系统 R:呼吸 四种生态系统能流的特点对大多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都是通过分解者 亚系统渠道的,因而呼吸失能也是分解者明显大于 消费者; 在浮游生物为主的生态系统里,消费者作用最大, 因而净初级生产量通过牧食链最大,同化效率也最 高 溪流或小池塘通过消费者亚系统的能流很少,因为 大部能量来源于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死有机物。 小结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式图及能流的共同特点
第十二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010―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34、(1)Meadota湖地&&& Ceder Bog湖
(2)玉米地& 弃耕荒地&
(4)玉米地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模拟题
题型:读图填空题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自己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这部分能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下表列出四个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入射日光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与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
(1)四个生态系统中,光能利用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量的比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2)下图表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四个种群和分解者的能量相对值。请绘制由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形成的食物网简图。
(3)根据第(2)小题的信息,在下图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丙种群的情况。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海淀名题(全析全解),高中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并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
A.1255千焦B.2510千焦
C.2870千焦D.5740千焦
科目:高中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并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
A.1255千焦B.2510千焦
C.2870千焦D.5740千焦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单选题
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并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 )A.1161 kJB.2322 kJC.2870 kJD.5740kJ
科目:高中生物
题型:单选题
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摩尔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是A.1255千焦B.2510千焦C.2870干焦D.5740千焦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高考三人行 学生用书 生物
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摩尔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是
A.1255千焦B.2510千焦
C.2870干焦D.5740千焦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生物教研室
&&B&&C&&&D
科目:高中生物
6.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60mol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是(&&& )
A.10mol葡萄糖含有的能量&&&&&&&&
B.1.5mol 葡萄糖含有的能量&&&&&&
葡萄糖含有的能量&&&&&&&&&
D.小于2mol 葡萄糖含有的能量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学年度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B.在食物链中始终处于第一营养级C.都位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D.都能以CO2为原料合成有机物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4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生物
在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了60mol的CO2,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可达
A.1255kJB.1161.5kJ
C.2870kJD.1148kJ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生态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