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如何借鉴国外的经验压缩公车消费,为公车公司改革金点子处点子

公车改革最新消息方案,2015年中央层面公车改革交卷铃响
发布日期: 20:12:17
《公车改革最新消息方案,2015年中央层面公车改革交卷铃响》是有志坤教育()为你整理收集:
  中央层面公车改革“交卷铃”响&公务员开领交通补贴  1月2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根据安排,2015年年底之前,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公车改革要基本完成。今天是日,可以说中央层面的车改交卷铃声早已经响起。  2015年7月,中办和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关于车改终于有了顶层设计,这也被外界评为“史上最严厉车改”。严厉之一在于《意见》和《方案》为公车改革设下了一个时间表,2015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地方党政机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记者先后联系到多个部委,工作人员均表示,11月底单位公车已经全部封存:  工作人员:改革对我们来讲就是统一调配的车没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了,所以就采取自己想办法解决交通的问题了。  但“停车”还只是车改的第一步,公务出行合理补贴的发放,则是第二步。根据中办和国办今年7月印发的《意见》和《方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要适当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为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以下每人每月500元。2015年最后一张工资条,车补终于现身了:  记者:你们这个月已经拿到车补了吗?  公务员:拿到了,这一次拿到了,800,现在好办了。原来用公车也不方便,现在就自己开车。  知情人士证实,目前中央层面公车封存和补贴发放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后期车辆处置还是个满工细活:  知情人士:车补肯定能发放,车也都上交了,封存。但是车辆的处置它一下完不了,到时候得分期分批的。  中央层面公车改革可以说是按期交卷,接下来进行的就是地方车改。在此前的预期当中,地方车改的难度远远高于中央。那么新年伊始,这项工作的进行状态是怎样的,继续来看记者的报道:  按照计划,地方车改的交卷铃将在今年年底响起,因此在2015年年末,江苏、湖北等地已经相继召开会议,部署新一年的车改计划。12月19日,江苏省发《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确定首批改革单位就有1.6万个:  “上半年省级机关要改到位。下半年全省各级党政机关要改到位。这次第一步改革是党政机关和参公的事业单位,下一步还有其他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都要按照时间节点往前推进。”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车改的实质进展也较早体现在经费安排方面。目前各省对于2015年预算编制的工作已经展开,从预算账本来看,各省对于公车改革也已经早做安排。中部某省份相关负责人表示,著名的“三公”经费中,公车购置与运行费将不再出现:  负责人:不知道,现在具体还没定,主要是政策没出来,机关事务管理局方面得具体拿方案,方案出来以后我们就会按照方案算帐,但是我们明年预算安排就是公车购置、运行维护这个费用已经拿下来了。  而另一东南省份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省里的公车改革具体落实方案还未确定,因此年初拿出的预算账本公车经费仍将存在,但随着改革推进,这部分经费将用于车补方法及人员安置等。  负责人:15年的话还是一个过渡年,但是肯定要改革完,无非是说早跟晚的问题,所以我们一直说把这个公车还算是原来的车改数定额,先拿到预算里面,然后明年再按照政策办,再转换。  眼瞅着地方车改的大幕次第拉开,一重重难点也浮出水面。  难点一,改革过渡年,经费“减法”难做。  车改方案明确,车改后用于车补的经费要少于从前的车辆购置与运行费用,但部分地方表示,车改第一年,车停了、补贴发了,但车辆处置、人员安置却难以一步到位,仍要费用支撑,因此想要不冲破这条费用控制的红线,工作难度较大:  难点二:补贴“国标”低,多地需要降补。  虽说公车改革是二十年筹划,一日成真,但此前一些地方试点工作早已铺开。本轮车改就是要将各省各地的土办法归置一遍,其中最重要的就在于补贴标准的统一。而以往各地车改步子较大,如今要让补贴额度降下来,动员工作需要做到位。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政策教研部副教授惠天:在试点过程当中的话明确高于国标,可能个别地区尝试的过程当中,就算是超了也不算违规。但是现在既然有了一个国家标准了以后,我想要做好两个工作:第一就是明确国家规定的刚性,另外可能就会有一些惩戒。  第一背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是此次公车改革的鲜明特征。新方案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形式,让各界呼唤多年的公车改革正式进入了“快车道”。  总结起来各地车改试点大致分为三类模式: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为两种模式的结合。公车货币化模式以广东珠三角、辽阳弓长岭区代表,曾长期被认为是公车改革的方向。其措施就是公车全部收回,公务人员按照行政级别给予补贴。公车集中管理则以昆明为代表,其措施是党政机关的所有公车全部停用,,或上缴至各区组建的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或拍卖收回部分财政经费。第三类模式则是以杭州为代表,取消单位的公务车,所有公务用车集中于杭州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单位公务用车可向中心提前预约租用,同时按级别给公务员发放补贴。不同的是,杭州车改没有采取货币化现金补贴的模式,而是将补贴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这笔钱可以用于乘坐公交车、打的、加油等各项交通事务支出,但是不能取现。杭州有关部门对车改前后财务开支进行了比较发现,第一批车改单位公车开支比车改之前下降了32%。第二批车改单位下降了30%。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总计达到三千多万元
  公车改革最新消息:福建成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2015年公车改革最新消息,福建成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建议预防&公车改革&变味仍需刚性制度来添力。   福建省公车改革有新进展。编者近日获悉,经福建省政府同意,福建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日前正式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为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副组长为省发改委主任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小组成员则来自财政、人社、审计、福州市政府等多个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指导、协调、推动福建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落实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策,拟定福建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审批核准各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改革总体方案和各部门改革实施方案;制定省属非参公事业单位、省属国有企业和省属金融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办法;制定并组织实施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此外,还包括督导检查福建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展情况,配合有关部门查办查处违规违纪问题。  公车改革最新消息:   众所周知,&公车改革&即将率先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起步实施,经过地方部门的试水,公车改革利大于弊,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公车私用、公车浪费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节省了一定的经费开支。经过长时间的验证,公车改革也面对着诸多困难,特别是地方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补贴,是一个庞大的开支,面临着很多难题,但是不应急于求成,要做好顶层设计,防止公车改革&变味&。   显然,&公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在公车拍卖方面要确保公正、公开,应该有一定的文件规范,不能是一本糊涂账。应请拍卖公司等社会单位进行公开拍卖,防止某些单位将公车低价出让,损害国家的利益,甚至发生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要坚决杜绝此类现事件,严防新的腐败问题出现。   当然,&公车改革&确实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经费支出,更好的遏制资金浪费,防止公车消费支出离谱的现象,防止公车私用,减少单位司机人员的开支。虽然司局级每人每月可获1300元公务交通补贴,处级800元,科级500元。但是,这么多的政府公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和办事人员,&公车改革&的补贴标准是否合理,是大家最关心的。经常有业务往来与不经常有业务往来人员的区别,他们怎样补贴,补多少,该怎样补,补多了会出现新的矛盾,补少了某些工作上能不能出现不作为的情况,会不会出现一刀切现象呢?   毋庸置疑,&公车改革&应从各方面预防好事办成坏事,防止某些人钻政府空子,钻制度的空子。要规范&公车改革&后单位公车的使用规定,从制度上限制某些单位或者个人利用职务之便,变相使用其手下的职能部门的公车或私车,防范变相使用其有业务往来单位的车辆,变相加重职能部门的负担。
  公车改革市场化讨论:公务员购买力将释放?  公务车改革话题可谓老生常谈,早在1994年时便已提出,却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推广实施。20年来,止步不前。直到近年情况才逐渐发生改变,相关政策亦是紧锣密鼓地推出。   11月5日,公车改革新政推出百日之际,以&公务车社会化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新华网首届公务车论坛在京召开,会上,来自国资委、中汽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官员以及部分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就公务车改革相关话题共同探讨。  扶持自主、新能源,公车改革释放强烈信号   2015年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公布,真正明确了公车改革方向。条例规定,&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发布实施,公车改革的里程碑就此竖起。   此次公车改革在顶层设计之下,规定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专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适当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其范围不仅覆盖中央党政机关,也延展到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国家对自主品牌车企实施扶持的又一个强烈信号。   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5月在上汽视察时就曾表示&中央已经做出决定,公务车都要用国产车,这对自主品牌汽车是个机会。&   不仅如此,7月13日公布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公车改革或释放公务员私家车购买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务用车至少在200万辆以上,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一般公务用车。有观点认为,数量如此庞大的一般公务用车被取消后,或将从一定程度上催生公务员私人购车需求。而据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拥有700万公务人员。对于自主品牌以及新能源车来说,公车改革之后,这一市场规模并没有缩小,反而是有所放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王晓明认为,公务员私人购车,是否采购自主,虽无强制规定,但公车采购的杠杆、示范作用,会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导向。而这种导向作用并不是以其采购的数量、规模来衡量的。   广汽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石磊表示,目前,公务车换购、增购数量有所下降。鉴于公务员私人购车这一潜在较大市场,广汽也将其列为了主要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表示:&就欧、美、日的情况来看,公务用车的使用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以国内和域内的品牌优先,是公务车采购的主流;第二,新能源汽车是采购当中要作为一个导向的方向,这是非常明确的,采购的比例也在不断地提高。&   社科院工业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表示,首先应当分清公务用车和公务活动用车的区别。公务活动用车不一定是公务车,但也属于财政支出范围。随着改革的深入,公务车的租赁市场可能要增大。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乃至县以下市场都将是自主品牌很大的机会。   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卜红升表示,通过北汽自主版块的快速发展,也反映出以下两点:第一,自主的市场份额在提高;第二,关注和认可自主品牌的人越来越多。  &地方保护&是柄双刃剑  公车社会化新机遇论坛沙龙讨论   与会嘉宾谈到了&地方保护&,这或许也是公车采购绕不开的话题。观点认为,公车改革之后,随着公务车总量的下降,地方政府对于本地车企的保护力度或将有所加强。   对此,李万里表示,地方保护不只出现在汽车产业上,其他产业也存在这种状况。这是一个大的市场结构的问题,不单是汽车行业所能够解决的。以新能源车采购为例,有规定要求,采购新能源车,外地品牌份额需达到30%的比例。然而,这一市场目前依然分割的非常严重。   实际上,&地方保护&对于企业来说可谓双刃剑,企业在当地是受益者,到了外地就变成了受害者。   卜红升表示,在选择汽车品牌时,政府肯定要考虑对当地GDP的贡献,以及解决人员就业问题,这就可能在某些程度上会偏向于本地车企。
  公车改革最新消息:公车改革要不忘初心   用给补贴的形式来进行车改,广东惠州、中山和广州天河都实行过,其补贴远远高于这次中央规定的数额。刚开始,车改了的干部觉得补贴不少,自己买了车改拍卖的低价车,用油、停车和路桥费也不高,觉得挺合算。但几年下来,油价涨了一倍都不止,停车费也大幅增加,就又觉得还是用公车好。这种只从个人得失去衡量车改的想法,是依照中央要求完成车改的巨大阻力。   广州市去年财政预算中,公车费用是3.5亿元,而为了车改预留的资金却预留了5亿元。给人的感觉是:车改以后,用于交通补贴的费用总的要比车改前的费用大幅提高。按广州预算的比例,费用增加超过40%。   用给补贴的形式来进行车改,惠州、中山和广州天河都实行过,其补贴远远高于这次中央规定的数额。刚开始,车改了的干部觉得补贴不少,自己买了车改拍卖的低价车,用油、停车和路桥费也不高,觉得挺合算。但几年下来,油价涨了一倍都不止,停车费也大幅增加,就又觉得还是用公车好。这种只从个人得失去衡量车改的想法,是我们依照中央要求完成车改的巨大阻力。   有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对于干部职工人数超过车辆数量3倍的单位,如果车补是平均为1000元/年&人(这大致符合广东这次车改的要求),而用车财政预算是3万/年&车,那么车改之后,这个单位的用车成本就要增加。因此,有些地方政府对车改是没有积极性的。   晒三公经费,就是为了便于群众监督,而群众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监督,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而是要降低行政成本在财政中所占的比例,好省下更多的钱来为老百姓提供廉价的公交、地铁,免费的优质教育和医疗,提供更多的廉租房,提供不收费的高速公路等等。如果车改不仅没有降低政府的用车成本,反而增加了,那么这个车改就真是老百姓所说的&变着法子给公务员加工资了&。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就这个问题有许多出席会议的委员和代表提出了询问,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对广州市政府车改后财政公务用车支出支出反而加大表示不理解。令财政部门承诺车改的预算费用必须少于原来的用车预算费用,的确发挥了人大依法对政府监督的作用,让我们看到看好人民钱袋子的人大又发挥了作用。   中央关于公车改革的货币补贴政策的顶层设计也让广州原来利用GPS对公车进行监控的改革试点难以进行下去。但是我以为这个试点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因为广州的这个公车改革的办法实现了财政公车费用的大幅降低,至少是降低了1/4。如果我们采用货币补贴来进行车改,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近40%,那么车改还有什么意义呢?   广州的车改费用不仅不应该高于预算的用车费用,而且还要减少,以留下来补贴原有GPS监控系统的钱。   总之,公车改革一定要取得降低行政成本的效果,补贴绝不可以多,正如多年来率先车改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某局长、中南财经大学教授叶青所说,&补贴只能就是那么多&。公务员必须要放下自己患得患失的小算盘,车改才能真正是有利于改善市民生活。
  公车改革全面启动 确保圆满完成公车改革任务   公车改革难改的原因在于领导干部把公车当作是一种特权的象征,公车不仅仅是一个车辆的问题,它还象征一个领导干部在单位里面的权力的大小和所享受的特权大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召开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推进,确保改成、改好、改出实效。   会议强调,公车改革全面启动,将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做到应改尽改;坚持多措并举,分类保障公务出行;坚持从严从紧,扎紧编实公务用车制度笼子;坚持合理合规,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坚持统一政策,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改革。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统一部署,吃透政策精神,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做好宣传引导,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确保按时圆满完成改革任务。   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陈世炬主持会议,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发展改革委、国管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负责人关于公车改革全面启动作了发言。
  公车改革应注重&三不&   9月1日国务院召开公车改革视频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就如何搞好公车改革进行了具体部署,这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难事。如何把好事办好,难事解决,笔者认为公车改革应注重&三不&。   一是执行政策不偏向。同一个性质的单位,不能有些单位可留车,有些单位不留车,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同一个单位的领导,不能平均发放津补贴,要区分分管的工作情况;同一个职别领导,不能享受一样待遇,要区分虚职和实职。谨防以公务效能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或报销,警惕公车补贴变成变相加薪。   二是车辆费用不转嫁。谨防公车改革后,一些单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将公车改革后的负担转嫁给下属或企业,或以各种名目占用、借用下属、企业、执法单位的车辆,转嫁费用,既拿补贴又坐公车,一举两得。   三是国有资产不流失。在公车改革过程中要增加车辆租赁或拍卖的透明度,避免公车暗箱操作贱(租)卖贱(租)买现象。要依规办事,对租赁或拍卖的车辆要向社会公布时间、地点、价格、程序;要依法办事,按程序办理以后,不妨再引入二手车市场机构参与,通过市场化手段,将国有资产&包装&后上市公开拍卖,严防私下交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南城县审计局长)
  广东公车改革正式启动 过渡期不得突击买车   9月1日下午,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广东接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全国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广东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工作任务。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徐少华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坚持按照改革顶层设计,坚持厉行节约、平稳衔接、分级推进的原则,重点突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务交通补贴制度、妥善安置涉改司勤人员、公开规范处置公务车辆、完善公务交通社会化保障机制、加强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的管理等改革要求,科学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确保如期完成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任务。   徐少华要求,全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由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并组织实施,在加快制定全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总体方案的同时,同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在改革的过渡期,不得突击买车、不得突击招聘司勤人员,车辆处理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
  2015公车改革最新消息:专家深层次解读公车改革   7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让一直作为行政体制改革&老大难问题&的车改,在历经20年后终于全面落地。《意见》和《方案》出台后,社会各界持续热议。   专家围绕车改方案中的相关问题,对公车改革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一刀切&可减少管理成本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我国在执行方案制度时,选择性执行或规避性执行的情况多有发生。在这种国情下,中央为彻底解决公车问题,选择了按级别一刀切的车补方案。虽然此方式确实没有考虑到具体的公务运行情况,但若将具体工作情况考虑其中,方案制定的难度会大幅增加。由于具体工作岗位的出车情况复杂多样难以测量,国家无法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规章制度。一个单位要经过十年二十年,才能够对不同岗位的用车量做具体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在大数据方面缺少支撑。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领导干部的薪酬待遇都与领导的级别挂钩,级别又与工作年限、职称相挂钩。由此,与具体的工作相比,级别可量化,易控制。所以对于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而言,按照级别发车补最方便,政府部门也可以减少管理的成本。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褚松燕:方案制定需要实事求是、配套性和可行性三合一。一套方案的制定要注意三点,一是实际情况,二是配套性,三是可行性。实际情况就是我们要考虑到公务员的具体工作性质和工作量,要关注到地域差异。比如省厅和地级市市长虽然属同一级别,但是市长的工作量用车的频率肯定远高于省里党政机关的厅长,还有像中西部地区的市长所管辖的地理范围也比东部地区的要大,所管辖的人口密度也有所不同。配套性则是车补多少和公务人员的工作量要配套,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下去。我们可以以级别为基准,根据公务人员具体的工作量进行调整,工作量大的适当上浮。最后,要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一套方案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有90%的人认为方案可行,这套方案就是成功的,就可以执行下去。但如果满意率只有30%,那它的可行性就要被质疑,方案就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权力放进玻璃缸 公众监督少不了   褚松燕:对于公车改革后,仍然会有公车私用的情况该怎么办?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社会公众的监督。当务之急是应该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公车进行统计,将拍卖后所剩的公车数量向社会公布。我们可以参考澳门地区的做法,在公车的车尾左侧注明是哪个单位的公务用车,并对公车进行编号,在车号前打上类似于&20-3&这样的字样,前面的数字代表单位的公车总量,后面为具体编号,一目了然便于群众监督。我们主张要把权力放在玻璃缸里,权力的大小,怎样运行都要让公众看到。公众只有先了解才能理解,进而支持我们的改革方案。   庄德水:公车难改在心态,加大惩处是关键。除了监督,还要加强惩处力度,把&私车公用&纳入腐败的范畴中,一旦查实就做受贿处理。公车难改的原因在于领导干部把公车当作是一种特权的象征,公车不仅仅是一个车辆的问题,它还象征一个领导干部在单位里面的权力的大小和所享受的特权大小。公车改革有一些领导干部会感到失落,就是因为他认为失去的不仅仅是公车而是特权待遇。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发放补贴,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还要进行严厉的惩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美国旧金山就有明确的规定,政府公务员一旦被发现公车私用的现象,就要被开除公职。中国目前的惩罚制度还不完善,在公车改革进行的这20年中,提原则性的问题更多,具体的制度却没有规定。我们之前的侧重点在公车的具体配置,忽略了公车背后所代表的利益。另外,除了之前所提及的让企业赞助用车,还有可能出现&懒政&的情况。对此,我的建议是中央要对领导进行绩效的考核,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司乘人员安置如何进行   庄德水:坚持以人为本,用利益赎买方式解决阵痛。在公车改革中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涉及到的司乘人员该如何安置?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中央国家机关之前已经在陆续地改革,现在大多新进的公车司机是由专门的车辆管理公司统一招聘进来后,再分配到各单位,不属于国家机关内部人员。所以我们可以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对于之前有编制的老司机,可对其进行转改,通过内部消化的方式,转移到后勤部门等其他岗位,或参照之前国有化改制买断工龄的方法。年龄大的司机,可采取提前退休的方式。对于合同工,合同期满后,可让招聘他们的公司对其进行再调配,转给私人企业等。我们在对待司勤人员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用利益赎买的方式,给予其一定补偿,以减少改革带给他们的阵痛。   公车改革司机怎么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人员安置分批行,自主就业政府帮助相结合。公车司勤人员是由于之前不合理的制度而产生的泡沫化就业,因此政府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再就业,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车改方案是一个过程性的方案,这些司勤人员的安置也可以分批进行。分流需要过程,中央可以规定指标,半年要安置多少,几年到位。我们在鼓励公车司勤人员进行自主再就业的同时,也要有问题反映机制,给他们困难反映的渠道。政府只有把工作做细了才能把政策落到实处。  改革阻力究竟来自何方   庄德水:车改阻力的根源在于利益得不到满足,大家都不愿意放弃公车所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我们要保证车改能够顺利地进行就要满足大部分人的利益,让越来越少的人的利益受损。这样才能让这些在改革过程中成为改革对象的人,接受改革措施,配合改革,支持改革。其次,单去完善公车改革这些具体方案的意义并不大,更重要的是要完善配套的制度。《意见》和《方案》需要其他制度的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威力。为什么国外的反腐能够得到贯彻和执行,因为第一,公务员有思想上的自觉性,有明确的行为准则。第二,有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第三,有强有力的惩戒机制。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政府公务人员不会因为公车利益去损害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公车改革是我们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如果我们能够把车改这一老大难的问题啃下来,那么公众将会对我们政府的改革树立信心。虽然会在一段时间内带给广大公务人员改革性的阵痛,但是在阵痛的同时,他们也获得了改革性的收益。在公车改革中,货币化的车补就是改革性福利。如此,公务人员作为改革对象,不会一次性地失去太多利益,这也为改革减少了部分阻力。
  公车变补贴加重财政负担?基层公务员眼中的车改悖论   &车改到县就行了,乡镇真没必要。像我们这种穷地方,车都不够用,哪来的车轮腐败!&谈及眼下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公车改革,河南省信阳市某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务员叫苦不迭。   该公务员所在的地方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大别山区,村落分散偏远,去一回县里乘车需要两个小时,下一趟村跑个来回,至少也得半天,而乡村交通闭塞,没有公交系统,唯一的中巴车还不准时,甚至&罢工&,更别提打出租,骑摩托车实在是太远。而平时工作很多都是走村入户,没了公车办事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如果有一些突发紧急需要处理,没有公车是很不现实的。   取消公车除了会影响办公效率,还很有可能增加当地财政支出。这位公务员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以该乡为例,目前全乡在编70余人,因为经济不发达,目前只有四辆公车,其中两辆还是旧的面包车,这四辆车的一年花费至多25万,但一旦车改,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每人每月平均500元,那么全乡一年补贴将要花费40余万,这对本来就财政吃紧的乡镇无异于雪上加霜。   &车改的目的在于减少财政支出,提高行政效率,遏制车轮腐败,但基层人多车少,用车频率高,车轮腐败很低。&这位公务员说。但据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竹立家计算,此次车改保守估计可节约30%财政资金,乐观估计可节约50%财政资金,&全国一年减少支出1500亿。&竹立家称。   谁的账算错了?实际上,两本经济账都没错,一个着眼于全国,而另一个聚焦于地方,两者的矛盾实际上显示出公车改革的复杂性。在幅员辽阔、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显著的经济实况下,新一轮公车改革能否得到彻底推进,改革效果能否真的减少财政支出,目前看还存在一些技术性难题。  坚冰难破?   两个月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今年起取消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这将公车改革再次推到前台。   取消公车后,各级党政机关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中央国家机关改革方案中明确了补贴标准,即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根据补贴额度的不同,网友将此次车改总结为&5813&补贴方案。方案要求,要在2015年底彻底完成公车改革。   在车轮腐败的大背景下,此举迎来不少叫好之声,但在中国行政最前沿的乡镇,因情况的特殊性,此次公车改革却有着更多复杂的声音。10年前,有专家称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偏远地区的乡镇尚不具备车改的条件,建议不要把车改的重点放在乡镇。   但针锋相对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县乡一级,甚至被一些专家称为公车改革的坚冰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此次公车改革的成败。   原因在于,县乡级政府的领导人数在中国公务员干部结构中比例最大,在很多县乡,科长都有权配备车辆,这些车辆的购置和保养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公车改革专家叶青亦指出:&全国共有35000多个乡镇,乡镇的公车数量占全国总数的30%左右,这个比例很大。如果乡镇不改,这次的公车改革肯定是失败的。&   湖南某地基层公务员李声远向记者透露,湖南某乡长在取消公车后,按照政策,采取社会化方式租车来解决出行,而他租车的司机是自己小舅子,车是自己的私家车,租车费却比市场高很多。有些领导车改后,开着私家车,却加着政府的油,平时的维修费用掺杂在各种报销单中一混而过,甚至比以前开公车更大胆。   四川某地乡长王先生近期正在调查该乡用车情况,以上报进行车改。其所在乡镇有7辆公车,但一半公车所有权挂在企业或私人名下,这些车名义上没有财政支出,但实际上保养、维修费和象征性的租金都以报销的方式由财政垫付。而此次车改这部分公车是不在车改范围内的,也就意味着车改之后该乡依然有车可用。   而且,该乡现在正全力搞开发,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私人利益,以&赞助&等名义提供车辆,这成为当地官员权力寻租的新沃土。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体制是自上而下监督的,乡镇作为中国行政划分的最底层单位,是监督很难真正触及的地方。  车改悖论   从1994年地方试点开始,中国公车改革已经走过20个年头,但漫漫车改路走得并不顺畅,最近十年公车改革才逐渐步入深水区,但回顾改革历程,大部分地区的公车改革都是在轰动一时后石沉大海,这一轮公车改革又能否破除坚冰?   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要求解决公车私用、超编配车等问题,但直到1997年,广东省才首个进行公车改革试点。此后的1998年,国家启动部分中央机关的车改试点,并同时在浙江、江苏、北京、湖南、重庆等地试点。   但由于1994年的公车改革规定过于笼统且缺乏监管,各地试点公车改革多处于&挂空挡&的阶段,只启动不前行。2003年,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公车改革的提案引发热议,由此出现了2004年前后的全国性公车改革高峰,北京、广东等地试点公车货币化改革。截至2006年,共有6个乡镇级公车改革试点采取了货币化补贴的车改形式,但后来北京车改试点逐渐归于&沉寂&。   北京市监察局自律办公室主任庞建国曾在报道中指出,&货币化&车改方式从小财政上来看,可能是省钱了,但从本市大财政来看,则绝对是增加了预算。   &单从改革前和改革后的经费上来计算,应该说钱省了20%至30%,最高的甚至有50%&。但是,&(北京市)光处级正职以下的干部科员就有10多万人,如果按每名处级干部补贴1500元、其他科员补贴几百元不等的数额来计算,这将给财政预算带来沉重压力。&庞建国指出。   而在2015年以前,由于全国多数地区推行的车改,实行的是&补贴制&,车子回收,发放津贴。但是,由于中央无统一标准,地方财政实力不一,公车改革的补贴标准也不一样,最终结果也大多失败。   从一些地方车改的经验看,车改后甚至出现公车越改越多的情况。在浙江工作的老余说,多地公车改革失败的一个最大问题出在被保留的机动车辆身上,这些机动车辆按理说是留给公务员的工作用车,可是不知不觉就成了领导的专用车。某些单位为了低调行事将部分公车登记在企业名下,车牌号也并非辨识度很高的公务车辆,老百姓根本分辨不出来,&企业的车开到政府大院,领导可以说是搭个便车,这个谁也管不着。&   叶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西部地区的车改因为财政不宽裕,车改补贴低,最后在大部分官员的抵制下流产了;而东部表面看来大部分成功了,但却是以高成本、高车补来维持改革。&部分地区改革后的财政支出甚至高过改革前,实际上也失败了。&叶青说。   理论上,专家估算车改货币化可以节省经费最高达50%,可是其结果却反而给财政预算带来沉重压力,这种悖论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车改之外的因素。按照庞建国的说法,&车改的好坏不能光从预算上来看&,还要衡量&综合因素&。  配套缺失   显然,车改并不能仅仅算表面上的经济账,还要看车改是否有利于调动公务员们的积极性。外界担心,车改后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补贴成为变性的福利,而公务员当成理所当然的收入,并没有提高工作效率。&车改给财政增加压力实际暴露出的只是对于公务员的考评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对他们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缺少刚性的规定和限制。&有业内人士认为。   叶青认为:&这决不能成为消极对待车改的理由,恰恰相反,它要求我们把车改放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下系统地推进。&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即使目前的车改方案,依然有很多漏洞可钻。&车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不能紧紧盯着车改本身,需要相应配套机制的完善,才能将车轮腐败从根上铲除。比如财政预算的审核透明,监督机制的落实完善,公务员薪资福利的配套改革等等。&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张国清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张国清认为,现在车改最大的阻力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来自于车改单位的一把手,涉及官员的职务越高,阻力越大。&浙江车改已有10多年,除了杭州,宁波、温州、嘉兴也出台了各自的方案,但总体看,在制度层面并没有太多推进,无非是&以车贴推车改&。&   如今,中央部委车改已经启动,有关地方基层的车改方案,在记者致电多个省委办公厅或发改委后,均表示不知情或者目前正在着手调研摸底,筹备方案,具体细则以后公开。&这次借助反腐的高压态势,自上而下有利于车改的贯彻,如果此次再不成功,真不知要到何时了。&在采访李声远预期此次车改成效时,他半感慨地说。   &中央落实此次车改的决心很大,可是我认为启动车改简单,如何将这种政策保持下去却很难。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那么车改依旧不痛不痒。&采访结束时,老余对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
  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廉洁广州做客新浪微博微访谈,共对网友提出的问题进行了58次回复,涉及公车改革、网络反腐、基层反腐等问题。   据悉,广州市将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明年内完成公车改革。目前尚未有具体方案,但目标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选择社会化的方式。  广州明年完成公车改革   针对公车改革方面的问题,@廉洁广州回复:&日前,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方案已经确定。我市将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明年内完成公车改革。目前尚未有方案,但目标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选择社会化的方式。&   @廉洁广州表示,&反四风&绝不会是一阵风。自中央、省、市下发通知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后,效果十分明显,严禁公款制作贺卡。目前已经成立了广州市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布置全市各单位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在全市进行地毯式清理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明查暗访及曝光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出入私人会所的党员干部。  中秋严查公款买礼送礼   中秋佳节将至,如何更好地预防收受礼品、购物卡、现金等违法行为?@廉洁广州称,主要通过加强重要时间节点的监督管理,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严查公款购买礼品、购物卡行为,严肃查办收受礼品、购物卡、现金等案件。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对顶风违纪,搞花样翻新、突击隐蔽、掩人耳目的行为,严查快办,公开曝光,以案促防。  网络举报占总数12.9%   据@廉洁广州介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今年1~7月份共接受信访举报4622件,立案查处505件517人。其中网络举报599件,占信访举报总数的12.9%。   有网友提出,为什么&表叔&、雷政富之类的贪官,网络一曝光,纪委就马上介入,是不是只有网络反腐,纪委才会重视呢?@廉洁广州对此回应称,纪检监察机关一直以来都严格履行党章规定的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工作任务、职能、职责,始终坚持有腐必惩、违纪必究。近年更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并日趋常态化,近段时间&周五打老虎,周一拍苍蝇&还成为了社会热谈。   &我们欢迎支持网友积极参与廉洁广州建设,坚持对反映我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对反映失实的及时澄清。对网上举报者遭受打击报复的,一经查实,将依法依纪追究打击报复者的责任。&
  2015公车改革相关信息:改的是制度更是心态   从一个参与公车改革方案制定的官员处了解到,陕西的具体方案最近一两个月有可能公布,公布时间会考量其他省份的公布时间,具体方案&充分考虑地域和工作性质,把钱用在刀刃上。&在此大背景下,身处官场的官员们有哪些感受,又如何看待呢?(8月28日《华商报》)   公车改革,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发布《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今年7月16日,我国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中央国家机关今年完成改革。   根据华商报记者的报道,有位官员朴实的话语让我们印象深刻,他说,&去市里开会经常坐长途中巴,有时碰见熟人也不好意思,开始也解释,后来就习惯了。&公车改革,改了20年,制度几经变更,试点也几度搁浅。公车改革之路为何如此坎坷,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改革制度是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从最初的车改规定到今年的意见和规定的出台,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改革的脚步一直在前进。今年的改革方案更具科学性,改革措施也更加细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进一步看,公车改革的制度设计渐趋完善,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在今年改革方案出台之后,我们真切希望这些方案得到贯彻落实,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情况发生。   制度易建,官念难改。公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领导干部的利益,是块改革的&硬骨头&。没有了公车的官员应当继续勤政,树立起&为民、务实、清廉&的信念。此外,对于外出办公人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其办公的合理利益、合法权益。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遏制车轮上的浪费腐败,道阻且长。我们期待更完善的制度跟进,更有力的监督惩戒机制跟进,更重要的是,要让部分官员心态也要跟得上改革的步伐,回归&公车姓公、只能公用&的常识,让公职人员将坐中巴、坐公交、坐地铁办公视为常态,遇熟人不再尴尬。
上一篇:3905
????????????
?05-12?05-12?05-12?05-12?05-12?05-12?05-12?05-12?05-08?05-0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点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