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论文中如何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结题论文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百度道客巴巴及豆丁文档资料汇集,全面优质,包括工作总结,调查报告,论文,试题,试卷,电子书,模板,教材教辅教程等;涉及管理,广告营销,技术,艺术,教育,考试,出国,新闻,电脑,网络,手机,健身,娱乐,休闲等全方位内容;适合营销,广告,管理,公务员,会计师,建造师,金融师,经济师,教师,学生,家长,职员,研究生,养生家,艺术家,自然及社会学者,娱乐者等各种人士阅读,下载,分享,打印或收藏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高效记忆英语单词的研究结题报告98126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如何高效记忆英语单词的研究结题报告98126
文档格式:TXT|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4:43:1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高效记忆英语单词的研究结题报告98126
官方公共微信《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书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书
文章作者 :
 发布时间: 15:27:24 阅读次数:2604
县(市、区)别&响水&&&&&&  
盐教会&&鉴字〔&&&&&&〕&&号&&&  
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  
结&题&鉴&定&书  
课题名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课题负责人:&&&&&&&&&周&&祖&&连&&&&&&&&&&&&&&&&&&&&&&&&&&&&&&&&&&  
研究单位:&&&&&&&&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  
组织鉴定单位:&&&&&盐城市教育学会&&&&&&&&&&&&&&&&&&&&&&&&  
鉴定方式:&&&&&会议鉴定&&&&&&&&&&&&&&&&&&&&&&  
鉴定日期:&&&&2014年6月&&&&&&&&&&&&&&&&&&&&&&  
一、课题概况  
课题名称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立项时间  
2012.03  
市学会文件编号  
二、课题组成员  
申请人  
课题组长  
周祖连  
职务职称  
体卫艺处  
课题主持人  
周祖连  
职务职称  
体卫艺处  
课&题&组&其&他&成&员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专业方向  
分工情况  
薛正波  
南河中心小学  
一级教师  
小学数学  
教研活动记录  
杜海芹  
南河中心小学  
一级教师  
小学语文  
课题实施计划  
刘志萍  
南河中心小学  
一级教师  
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案例集  
许丽霞  
南河中心小学  
二级教师  
小学语文  
优秀教学论文集  
罗来旺  
南河中心小学  
二级教师  
小学语文  
中期研究报告  
韩海涛  
南河中心小学  
二级教师  
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示范课  
教案集  
乔&&春  
南河中心小学  
二级教师  
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观摩研讨课教案集  
龚卫芹  
南河中心小学  
二级教师  
小学数学  
教学研讨活动  
高金玲  
南河中心小学  
一级教师  
小学数学  
教学研讨活动  
许&&飞  
南河中心小学  
一级教师  
小学信息  
调查问卷  
三、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在课堂教学,几乎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开始在很多学校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发展,但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研究还刚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本课题的研究将从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的细节出发,去审视小组合作学习,力图发现和找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从而为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完善合作学习的理论体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实践意义  
虽然合作学习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很好的应用,但是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展示环节为例,以往教师一般将合作讨论的环节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忽略了展示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重要意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的成果未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升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而研究这一课题,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和丰富学生在展示环节的展示方式,,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数学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使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成为真正高效的课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有效的发展。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四、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思路  
根据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我首先查阅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文献、资料,吃透其内涵,了解目前国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状况,深入本校课堂具体实例,访谈师生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和想法,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在课堂中实践、总结、调整假设,邀请部分校内教师参与实验,收集典型案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念,撰写论文,分学期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形成总的实验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  
&(二)基本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的调查研究。  
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2.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  
对调查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访谈、课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3.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  
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工作方案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文献资料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二)工作方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4---2013.5)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3.12)  
1.调查阶段(13.6)  
(1)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2)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加以分类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研究阶段(2013.6---2013.12)  
(1)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类研究,从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因素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  
(2)写出“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低效的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  
(3)提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具体策略。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阶段(2013.1---2013.12)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1---2014.5)  
整理研究资料,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后期测量,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本课题取得的理论成果  
1.优化小学数学计算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1)重视安排复习铺垫,促进知识高效迁移。  
(2)重视算法优化整合,加强算理、算法教学。  
(3)重视口算、估算训练,夯实计算基础能力。  
(4)重视辨析练习设计,强化计算技能训练。  
(5)重视学生差错研究,确保计算减耗增效。  
2.初步总结、提炼出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评价方法等。  
(1)总结、提炼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规律。  
(2)研制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观察评价标准。  
(3)研讨了小学数学课堂内外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做法。  
(4)初步明确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定位问题。  
(5)总结、提炼出促进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一些教学策略。  
(6)范本计算题集全面推广使用彰显成效。  
(二)本课题取得的实践成果  
主持人杨传冈老师的成果  
论文发表  
1.&2010年10月,《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发表在中文核心《教学与管理》;  
2.&2012年9月,《比在圆柱、圆锥类题目中的妙用》发表在《学生之友&&名师导学》;  
3.&2012年9月,《小学计算教学的困境与突围》发表在《辽宁教育》;  
4.&2012年10月,《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发表在《中下学数学》;  
5.&2012年12月,《从“形似”处辨析把握“1”意义精髓》发表在《新教师》;  
6.&2013年,《摸清学生认知起点&&实现计算有效教学》发表在《盐城教育研究》2013年第一期;  
7.&2013年,《小学计算教学的困境与突围》被人大复印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  
8.&2013年7月,《老师,请不要自创概念》发表在《中小学数学》合刊。  
教辅类  
1.&日,《探秘奇数偶数》发表在《小学生数学报》第3版整版。  
课件获奖  
1.&2010年,《小数加减法》获江苏省教育学会2010年度优秀课件二等奖;  
2.2011年,《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获江苏省教育学会2011年度优秀课件二等奖。  
论文获奖  
1.《寻找理想与现实的道路――小学计算教学实践与思考》获省学会2008年二等奖;  
2.《摸清学生认知起点&实现就散优效教学――从《小学加减法》片段教学实践谈计算教学有效性》获盐城市2012年度有效教学征文一等奖。  
《小数加法和减法》获2008年度市数学优质课二等奖。  
《计算教学的困境于突围》2012年区小学数学基地活动讲座。  
主持人袁文娟的成果  
1.2010年12月,论文《为学生的数学学习铺上坚实的路基――低年级计算教学初探》获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三等奖。  
2.教学设计《认识倍》编入《新课标教案》  
3.教学设计《认识线段》编入《新课标教案》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本课题取得的理论成果  
1.优化语文、数学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1)课前在小组长的带领或督促下,组员预习教材,收集资料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课堂中老师作必要的导入后,检查或展示小组的预习情况,必要时教师要补充一些重点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4)交流阶段。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组间交流和师生交流。  
2总结、提炼出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评价方法等。  
(1)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本课题取得的实践成果  
主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  
1.“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优质课例汇编;  
2.“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实验报告。  
主持人周祖连老师的成果  
1.&2013年6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获县课题研究论文一等奖;  
2.&2013年10月,《认识倒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获省“蓝天杯”三等奖。  
3.&2014年3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其对策》在省级刊物《新课程》发表。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总:&  
杜海芹  
1.2012年12月,《课堂教学在小组合作小学之我见》获县课题研究三等奖。  
2.2012年12月,《新课程:怎样备课》获市优秀论文三等奖。&  
薛正波  
2012年12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市论文三等奖。  
2013年4月,开展全镇讲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  
高金玲  
2013年12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案例&&获省教学设计三等奖。  
2014年3月,镇级示范公开教学课《珍珠鸟》。  
刘志萍  
2012年11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把和谐的阳光洒向课堂》获省论文三等奖  
2012年12月,被评为县教科研先进个人。  
许丽霞  
2014年3月,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比赛获县二等奖。  
罗来旺&&&&&&  
2014年.3月,青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比赛&&获县一等奖。  
2014年4月,执教校级公开课《比和比例》。  
龚卫芹  
2013年.6月&,《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合作》获市论文二等奖。  
韩海涛  
2014年04月,陈家港片观摩课五数下册《认识角》。  
乔&&春  
2013年12月,《&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实践与思考》获县二等奖。  
2013年12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案例《认识垂直》&省教学设计三等奖。  
2013年12月&《如何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最爱》获省级二等奖。  
2014年04月&&执教南河中心小学公开课《认识键盘》。  
七、鉴定组成员名单  
工作单位  
专业方向  
职务职称  
八、专家组鉴定意见  
&&&&&&&&&&&&鉴定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九、组织鉴定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单位公章&&&&&&&&&&&&  
年&&&&月&&&&日&&&&&&&&&  
十、审批意见  
市教育学会签章&&&&&&&&&&&&&&&&&&&&&&  
年&&&&月&&&&日&&&&&&&&&  
  【责任编辑:xh_ycg】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建议您使用分辨率浏览本站效果更佳
主办单位: 苏ICP备: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
&& 信息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 00:00:23& 浏览次数:<font color=FF
次  作 者:admin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执 笔:汤 朴
为了提高教学质效,加大教育科研的步伐,培养一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队伍,逸夫小学小学于2009.4向滁州市教育局递交申请,作为滁州市立项课题,9月份对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研究。
课题研究过程中,在市教研室专家专家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校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所承担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子课题《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技巧》、《怎样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转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品质、及其它情感态度得到较大的增强。两年来,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拓展并逐i深化,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现对我校课题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效加以总结,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研究背景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乃至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大学,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就目前而言,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我们发现学生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学校统计上来的数据,学生计算平均失分为10――15分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有许多学生过不去这道“坎”,始终困扰着学生,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立了《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的方式需要坚实的理念基础和支撑,在理念转为教学教学行为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广泛学习、深入研究、吸收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相关理论观点,坚持在实践中运用。并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至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
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全过程,《课程标准》针对第一学段的数与代数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计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2.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规律。要求我们以整体和辨证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因而,理解“计算教学”应该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知规律。一方面,整体认知是部分认知的前导,人们在认识分析事物之前,对客观对象总要有个整体观念,人们正是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的,否则分析无从下手。另一方面,部分认知又是整体认知的基础,只有对客观对象进行周密分析,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事物的每一部分,对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交流形成清楚的认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升华理解。当然,无论是整体认知还是部分认知,总是整体中有部分,部分中又含有整体,二者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从整体上建构计算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辩证地认识世界。&&&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揭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的任务或问题,以支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如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索、思考与问题有关的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从整体建构计算教学,要求教师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学生,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和形成个性。
4.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5.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教,既要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系统,启发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和记忆,还必须作用于学生的情意心理系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竞赛的环境。”因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环境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造”。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让学生参与探索计算原理和方法过程就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必须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导学生循”理”入法(即依据算理,理解算法),以”理”驭法(即依据算理,掌握算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促进运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3、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教学。口算和笔算各有特点,互有区别,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算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的,而笔算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一道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加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组成的。所以口算能力强笔算的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研究表明,基本口算与笔算有着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可达到0.723以上)。反之,掌握了笔算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也有助于口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应以口算为基础,以笔算为重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四、概念界定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基本计算中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包括对基本方法掌握和合理、灵活的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口算、估算、笔算、四则混合运算等,我们所作的研究主要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熟练程度。
本课题重点研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
五、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进一步探索有关计算教学的教学有效方法,并通过大量的错例分析,对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进行系统归类,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减少、避免计算中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2、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计算数感。
3、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生在计算中错误的原因,特别研究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2、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烦计算改变为爱上计算和乐于计算,形成持久的计算兴趣。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途径。
4、研究不同形式的口算训练方法。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的关系。
5、。调查分析我校各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现状。寻找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捷径及训练形式
6、观察、调查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分析。
七、课题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课题将主要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掌握理论,研究现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实验,边反思,边完善。组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实施本课题确立的研究内容。&&& 3、调查研究法。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计算课堂中态度与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状况,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围绕研究课题,结合研究实践,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及时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经验理论,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经验体系。
八、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
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主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数学计算教学的理论,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培训实验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学习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1、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课题研究,观念先行。我们首先着眼于教师理念,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唯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才有改革可言。其次,我们抓住一切机会邀请领导与专家作指导,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先后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备课新思维》和《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等理论性文章;我们订阅了《江苏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山西教育》等十多种报刊供老师们自由阅读。同时还专题学习中外教育名家精辟理论。
全体成员深感学习的紧迫性,平时以个人自学为主。再次,大家利用网络、杂志、培训、听课等多种途径,学习、领悟“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了解课改的实质和方向,在丰富自身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理论笔记(每人每学期均10000字以上),每月底进行组内讨论和交流,做到资源共享、教学相长;每周四安排集中学习时间(1.5小时),采用教学同课异构、案例分析、论文写作……多种形式相结合, 注重教师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大家结合自已的教学实际,畅所欲言,相互交流、讨论,从而形成共识。
网络已成为联接全球的纽带,课题组成员经常通过网络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学习、交流,同时把我们课题研究的思路、内容向外界扩散,寻求专家和学者的支持和帮助,获取更多的课题研究资料,更快、更好地完成课题研究。现在大家学习的意识非常强,一有空,不是在网上与全国各地的数学专家和老师交流,在阅览室中静静地吸收书中的“营养”,来“充实”自己,外出学习归来,大家喜欢互相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这给课题研究创设良好的条件。通过学习理论,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
2、聆听专家讲座
在课题研究的两年里,分别听了徐斌、吴正宪、黄爱华& 、严勤 、等几位专家讲座:《如何科学地培养小学生的运算技能?》、《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如何处理算理与计算方法的关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困惑与思考》。除了组织课题组人员集中学习以外,我们主张以自学为主,随时上数学博客网,还派课题组人员去苏州、南京徐州等地参加了教科研培训会,为提高大家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学习,回校后集体讨论、交流了解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课题内容和学生实际上研究课,做到资源共亨共同提高;针对学校课题研究的一些薄弱环节,多次请教研室叶超主任来校指导并进行专题讲座。
3、走进名师课堂
自课题研究的两年,学校结合课题研究尽可能多的组织教师去杭州、苏州、南京、徐州、滁州等地培训、学习,回校后集体讨论、交流了解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课题内容和学生实际上研究课,每学期通过视频收看名师录像课3―5节。
4、撰写学习体会&& 促进理论的内化和吸收
两年来课题组成员都能认真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和论文,特别是专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形成重视理论学习的氛围,紧密结合研究课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得失,促进理论的内化和吸收;从理论出发,积极在实际中运用验证。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课题在实践中的运用。在边理论、边实践的过程中,要求每位课题组老师做好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笔记、读书笔记、教学随笔,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心得体会,并且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更新理念,自觉实践修正教学行为。如姚敏老师通过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体会到: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特别是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应该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情境,使学生在此情境下愉快的学习,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如邬国琴老师在学习中体会到“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第一条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体验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生命领域,调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所以这一理论今后我们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其他老师通过学习都有很深的的体会。
【小学生计算调查研究、现状分析、采取措施】
(一)、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随机抽取了四――六年级的部分学生的作业、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状况作了两次问卷调查,学生计算平均失分为12――18分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有许多学生始终被计算问题困扰着,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在“学生作业情况问卷调查”中,“对于这些作业,你是什么态度?”这一问题中,只有64.4%的同学是认真完成的,居然有35.6%的学生只是一般态度,谈不上十分认真,可以看出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真的有待转变。
从以上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的现状不容乐观,课题研究对教师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开展本次课题研究,进行课题实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考验和挑战。
(二)、现状分析
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研究,结合我们实际教学的观察发现,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教师教学方式上看
1、关注解决问题,却忽略基本训练&&&&&&&&&&&&&&&&&&&&&&&&&&&&&&&&&&&&
传统的计算教学确实存在着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过于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在计算教学时不少教师总是从实际问题引入,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去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表面上看,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了培养,但另一方面却发现,学生常常算式列对了,计算错误率却很高。诚然,过去计算教学中单调模仿和大量重复性的训练是要不得的。但是,在计算教学时注重算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忽略了大多数学生计算的基本训练,这是不利于大面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
2、关注计算数量,而忽略了计算质量。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达到计算准确又迅速。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也有部分教师不惜天天给学生布置大量的、枯燥乏味、训练形式单一的口算和计算题目。天天如此,难免使学生感到厌倦,感觉任务繁重,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对计算题目的恐惧感。
记得在课题研究初期,发现有的课题老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不惜每天给学生布置100道题目,天天练习当然管用,但太多、无味、重复、机械的计算更也会降低计算质量。
3、关注计算教学,却缺乏思维训练。
教师的认知水平,应建立在一定的高度上,不要认为计算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计算。这种理念是片面的。在计算教学中,应渗透思维训练,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思维水平的提升。但在实践中发现,有少数老师不管课本上是什么情境,在黑板上板书例题就让学生进行计算,然后给学生讲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位上怎么写等。教完例题后,不管学生有没有疑问,就出示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做。练习时部分学生束手无策,教师就再单独辅导,直到学生机械学会。
4、关注计算准确与速度,却忽视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加强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把学生的计算错误归结到“粗心、马虎”。忽视学生当时检验校对的习惯,书写认真习惯。因为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课堂作业老师只要求做对做快,而忽视了其它习惯的要求。
《二》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上看
1、心理方面原因
有老师常说:学生计算“马虎”,其实“马虎”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1)初步感知不正确。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外显形式简单,这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3”写成“8”,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
(2)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计算错误。如计算四则混合运算时,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或漏一部分计算导致错误的现象。
(3)短时记忆出错。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做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在草稿纸上的竖式,计算正确,等抄到作业本上,数位不但不对齐,而且计算结果也错,尤其做小数除法竖式,不是忘了点小数点,就是忘了写余数,记忆出错非常严重。
(4)情感不稳定。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三》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看
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些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除法不熟悉,混合运算中计算顺序不清,分数与小数互化不懂方法,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2、对算理不理解。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如多位数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3、口算能力不强。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如:四年级一些学生表内乘法口诀还不能脱口而出,八九七十二,居然还需数指头从一九、二九、……一直数到八九;一些常用数据记得不牢,如:1/2 =0.5、3/4=075特殊分数与小数的换算没记牢,也会影响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看
1、学生情感脆弱。学生情感、情绪容易产生波动,意志品质差,往往不能始终一贯的认真做作业等。计算时,学生希望迅速算出结果,对熟悉、容易的式题容易保持稳定的心态,而遇到数据较大,外形复杂,或某一种题型陌生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不能耐心审题。在怕难怕繁的心态下盲目计算,必然导致较高的错误率。
2、学习习惯的影响。心里研究表明: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 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重要位置。通过对我校学生作业和单元检测调查、发现学生计算前先认真审题再计算学生约占四成多,大多数学生都是提笔就写;能先草算完整再抄正的学生约占五成;在做完练习后能认真验算学生不足四成,且验算方法单一。看题不完整;有些学生做题时,看一步算一步,孤立地看题目的一部分,难以形成题目的完整印象,缺乏全面地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思维能力。
3、学习品质的影响。学生学习态度、意志、良好的品质等非智力因素也直接影响学习质量。观察发现:遇到燥热或寒冷天气,学生会出现心浮气躁、情绪波动;遇到节假或周末临近之日,学生也会表现出情绪兴奋、缺乏耐心,计算的正确率会明显降低。
4、思维的惰性。可能有很多老师注意到这么一个奇怪而又普遍的现象,即在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年代的小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中出现的错误几乎相同。如:204-25=189等。这种现象特别在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屡见不鲜,老师今天才手把手地纠正过来,明天又犯同样的错误,真让人大伤脑筋,这就是思维的惰性造成的。要克服思维的惰性,就要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培养他们递进、逆向、类比、转化和迁移等思维能力,克服和消除思维惰性对计算的影响。 &&& 5.学习态度不端正。一是由于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运算顺序、运算法则、定律没掌握好,从而导致运算错误。如:“除”与“除以”的区别。二是笔算时嫌麻烦,不把题目算完整。如:在计算商是循环小数的除法算式时,有部分学生还没算到完整的循环节出现就不算下去了,致使循环节错误。三是字迹潦草、马虎。四是题目看错抄错,列竖式时数位不对齐。五是计算时不论数的大小,看一眼,估一下,不能口算的也全部口算,结果既浪费了时间,又提了错误率。
【采取措施】
针对上面发现存在的问题,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只有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症断病情,才能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开出处方、对症下药。经研究开出处方是:
1、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研究中感觉:若孩子们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喜欢听他的课,他们学习会感到轻松愉快,自然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因此在学习中注重和孩子情感的交流,了解孩子们的所想,灵活改变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课标》指出:教师应意识到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比单纯追求计算技巧和计算速度更有价值。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计算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教师要立足现实基础,把课文中静态呈现、枯燥无味的计算问题“还原”到有关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际问题中去,在现实情境中动态、生动地揭示出有关计算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到计算很有趣。因而使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热情和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听讲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课堂40分钟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真听讲、积极用脑的习惯。为此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讲;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一丝不苟;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有要让学生找草稿中有无错误。具体训练是
①认真审题的习惯:计算时让学生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在式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便运算等;然后再动笔计算并作认真检查。
②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让学生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
③耐心检验的习惯。
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
④重视学生口算、估算、心算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计算前进行估算,可得出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教师要适当教给学生估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和、差、商等知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与能力。&&&&&&&&&&&&
3、明晰算理,掌握算法,现实有效计算。
新教材算理和法则都没有现成的文字呈现,但这些恰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学习,算理烂熟于心,法则指导于行。解释算理不必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只要切合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采用生动直观的演示、还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明白算理过程中,真正现实有效计算。总之,学生脑中必须有“理”才能掌握算法。学生法则的整理归纳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由扶到放,指导学生经历计算步骤的回顾、语言的简单表达到准确简洁的概括,应用法则有序计算。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与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评价。
4、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目标是多元的,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能正确、迅速,掌握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
①重视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四则计算中,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口算准确、熟练。当然,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两天训练而成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如每堂课课前用2--3分钟进行口算训练,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计算课每节课前进行2--3分钟口算练习,形式活泼多样,方法简单易行。要使效果显著,还可以直接用口算卡,规定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数量可以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也可以视算,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看着题目写答案;还可以听算,教师读题目,学生说答案。口算训练只有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在口算训练中发展学生思维。
②加强课堂练习。
课堂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的练习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教学如果不能实现“当堂练、当堂清”,就会成为“夹生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没必要进行课堂练习,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也就不大可能。所以,实践表明:课题中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留5――8分钟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当堂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
提高练习质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首先,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基础题,巩固题、拓展题等,以基础题,巩固题为主,开放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精选巧练。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避免单一枯燥练习。练习要从基本、针对、变式到拓展练习等多层次进行,难易要有梯度。
练习要有趣味性。教材上的、教师、学生设计的练习题,都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如小竞赛、你说我答、开火车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积极向上状态。
综上所述,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入手,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探究的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明晰算理掌握算法,获取知识。教师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意志品格;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材施教,持之以恒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阶段思考】
教师开展研究,必须以理论做支撑,我们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用以指导课题研究。但我们在想;如何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理论在实践中如何灵活运用?同时我们还在想,根据教材的编排,学生的差异,小学生是如何学习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计算教学更有效?】
(二)实践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针对第一阶段的思考,第二阶段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课题组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认真学习领会专家的教育理论,认真分析研究名师计算教学的课堂结构、方式方法,多次修改课题方案,依据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
1、师生的互动及时,学生纠错及时,学习效果好。
教学离不开计算,堂堂练、天天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机会。习惯的培养不能当作口号喊,需要从一点一滴起,习惯的培养也不时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很多,但学习习惯不好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学生做计算题时,没有审题的习惯,认为算式中的数据和运算关系都是明摆着的,不审题也照样能进行计算,由于不审题忙着算,造成计算出错或走弯路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做计算题以前要认真审题,审运算顺序和数据特点,思考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否应用运算性质进行简算,养成审题的好习惯。
& 计算是一项细活,容不得马马虎虎。计算题千变万化,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计算时多思善想,力争在准确的前提下,方法合理、灵活,以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多思、善想要以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定律、运算性质为思考的依据。
因为课题二、三两个阶段坚持每节数学课几分钟的口算和其他一些形式的专项训练,所以实验班级口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从几次统考、抽考来看,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有较大的提高。
2、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课活动。自课题实验活动以来,我们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主讲研究课活动,活动具体程序如下:主讲教师讲课------听课教师评课-----主讲教师反思-----听课教师撰写研究课例------课题组长形成经验材料。课题实验活动两年多,课题组教师共上了近二十节研究课。汤朴教师主讲的《实施新课程-计算教学应该关注些什么》;钱保强老师主讲的《对小学数学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一点认识》;孙茂锦主讲的《关于“计算理论”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三次专题讲座均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老师们的兴趣高涨,学习效果较好,在我校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另外从二十节研究课中,老师们计算教学基本形成了共识。&& &3、课题实验期间,课题组老师都能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学习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同时老师精妙的课堂设计,创设丰富多彩,充满童真童趣的,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大大提高。
4、踏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实验课就是在课题方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尝试。每学期大家集体分析、讨论教材,尽可能的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内容,培养、提高、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计算的有效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加快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反思:课后反思――每节课后能积极撰写教学反思,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反思课堂操作;个案分析――及时收集课题研究中的典型个案,并进行理性分析,积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论文总结――每学期教师要撰写课题研究小结和论文2―3篇。
5、教和研合二为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学期初,课题组成认真分析所教的教材在呈现方面有哪些特点?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呈现有利于学生学习……确定自己的实验课课题,结合市教研室总课题组要求和学校工作安排,进行课题组内讨论、交流,确定学期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的整体计划,使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有机联系起来,把实验课和优质课、示范课结合起来。例如,姚敏老师的《 找规律 》结合生活呈现素材获市数学评优课二等奖;张媛媛老师上的数学优,质课评选《 运算律 》以活动方式呈现素材获得与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全市一等奖,校内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把“教”与“研”结合起来,使“教”有了目的,“研”有了依据,二者相得益彰。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素材。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更需要课外的拓展和延伸,我们组织4―6年级学生订阅“小学生数学报,在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在各班开展《口算题》、《听算题》、《视算题》、《速算题》等竞赛活动”;开展班级数学计算走进生活调查等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走出了课堂,数学计算就在生活中的体验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带领学生从课内走向了课外;走出了校门,走向了社会,走进生活。在举行的“计算能手”竞赛活动中,有不少学生都取得了好成绩。
7、课堂观察
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在课堂上,课堂40分钟是教师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最能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学生的每一个回答,每一次小组合作都是评价学生的好时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是全方位的,不仅关注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还应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小组内发表意见的情况,倾听同学发言的情况。
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便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作出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矫正。&&&&
总之,对于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牢记在心,并有选择地给予即时评价。好的表扬鼓励,不对的给予指导与矫正。应该说,课堂观察是评价的主要方面。&
8、积极撰写课例和课后反思,及时形成经验材料。
课题组要求全体参与教师每次学习和听研究课后,及时撰写学习经验材料和课例研究材料,将研究、学习所得及时总结、整理。实验两年来,每位教师都撰写多篇课例、教学设计、优秀论文在明光市、滁州市获奖,并将这些获奖材料,整理成册,作为课题研究成果。
9、教科研一体,讲究研究实效。
我们一直把课题研究过程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我们利用双周三的下午,围绕课题进行集体备课,围绕课题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在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开展的上课、说课、评课、的活动中,课题组人员感受多多,收获多多。课题研究不再是老师的负担,而是成为了教学的一个增长点。
10、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反思
课后反思――每节课后能积极撰写教学反思,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反思课堂操作;个案分析――及时收集课题研究中的典型个案,并进行理性分析,积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论文总结――每学期课题组教师要撰写课题研究小结和论文3―5篇。
【阶段思考】
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是,我们在第二阶段中仍然发现:学生数学计算兴趣、计算习惯、计算错误、计算质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和提高,针对实际情况我们反思: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的方式方法是不是不适应学生发展?是不是教学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已有的生活实际?这一个个小小的问题,已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于是我们采取对部分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我们决定在第三阶段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三)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进行研究总结,实验教师边实践、边思考、边对课题研究总结,将实践探索从理论上加以升华,课题组负责人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出结题报告,并逐步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
1、对学生进行相关调查
课题研究前,也就是2009年4月,我们对750名学生进行“计算学习态度”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计算准确率相关的基本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2010年11月,我们又对750名学生进行同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可以说明,学生学习态度发生变化,
& (1)学生学习的态度有明显好转(见表一)
表一:实践前后学生学习态度的情况对比统计表
调&&& 查&& 项&& &目
百分比(%)
1、我觉得学习数学很有兴趣,很有信心。
2、我觉得数学和我们生活有很大的联系。
3、上课时,我经常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上课时,老师经常让我们先口算、估算,再笔算。
5、每次作业时,我先独立思考、然后在草稿本上算,最后再写到作业本。
从表一可以看出,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习惯养成、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等项目上研究后有明显的提高,可以说明研究后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计算习惯和计算技能。具体说,学生非常喜欢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喜欢在活动中解决问题,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提高了。
实验前后学生考试成绩总平均分与上一年总平均分情况对比统计(表二)
2009年6月(实验前人均成绩)
2010年1月(实验第一阶段人均成绩)
2010年6月(实验第二阶段人均成绩
2010年1月(实验第三阶段人均成绩)
从以上可以说明,学生的记忆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习惯、计算能力的养成、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思考。课题研究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速度、提高技能,还发展学生数学思想。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解题出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发现错因、及时纠错、掌握正确和避免重犯错误的思考方法。于是我们在第三阶段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A、加强口算练习:口算对发展学生的机智、敏捷和短时记忆特别有效,切实练好学生计算的基本功,要从口算抓起,要求学生基本口算必须正确、熟练。现在的低年级若不加强口算训练,到高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非常薄弱。为此,教师要重视口算训练,坚持堂堂练,天天练,比速度,比谁计算正确。比如钱保强、孙玉红、邵娟三位老师采取:课前5分钟专题训练,他们认为这样的练习开始比较费时费力,但只要堂堂练,天天坚持,就能大见成效。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很有效果。再如赵志香、邬国琴、姚敏、王小洁他们采用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用投影片、小黑板、口算卡片等形式将口算式题展现在学生面前,限定时间,让学生把口算得数依次写下来,然后对得数交换批改,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这种速算式的比赛,效果比较明显。
B、重视听算、视算式训练:如钱保强、赵志香、姚敏、孙锦几位教师大多运用: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出得数,教师念完题,找出几位学生报得数。也可以让几个学生连续报得数,教师随时纠正。这种训练方式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认真听,积极思考,迅速计算,耳、脑、口、手并用。同时还有的老师使用:接力式训练、翻动式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其效果都是很好的。
基本口算能力的提高,就会大大减少笔算中出现的错误。在此基础上,严格地进行笔算训练,就会使学生达到较高的计算水平。
c.单纯的计算是枯燥的,为了使学生喜欢上计算,我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比赛。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利用了学生的这种心理,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例如在2010.6月学期末,我们组织了口算、笔算比赛。在比赛时,学生们个个信心十足,以平时十倍、百倍的仔细检查着自己的试卷;成绩出来以后,成绩好的学生春风得意,而那些失误的学生是懊恼万分,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再认真一点检查。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生的计算错误,有许多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纠正错误,应在纠正不良的心理品质上下功夫。
①正面引导,减少心理压力
教师也应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把学生出现某些错误看作是学习过程中正常的事情,把功夫下在帮助学生找原因,纠正错误上,不能过分地指责、批评。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如赵志香老师辅导学生时要求做到:抄作业题、做作业时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完成作业;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不能知难而退;克服马虎、粗心、不认真检查等毛病;还要引导学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好作业,取得好的成绩。
②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计算能力受一般能力的制约。要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往往体现在能够迅速觉察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钱保强、姚敏两位老师要求学生仔细审题,掌握整体的结构,运用熟练的口算技能,预先熟练地估计题目的特征,判断能否计算。这可以采用对比观察相似题组的方法来训练。每一题组中,题目的差别是微小的,要求尽快地找出它们的差别,有助于培养善于观察细枝末节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会受用一辈子。计算教学,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应重视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通过严格要求,两年来,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①学会写草稿本
从课题实验开始要求所有学生,做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的计算,一律都需要在草稿本上列竖式,因此,草稿本的使用规范将直接影响着计算的正确率。根据好多学生草稿本书写潦草、凌乱的特点,教师要提出在草稿本上列竖式的要求,不仅要书写工整,而且要像作业本一样,做到计算的先后有序。定期对草稿本进行检查,并且作出成绩评定。经常表扬草稿本写得好的学生,展览优秀的。在测验考试时,不仅对试卷进行评定,而且对草稿也作出评分,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②按程序操作的计算习惯
③、养成混合运算审题的习惯
注意审题过程,不仅可以避免“顾此失彼”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形成自觉追求计算过程最优化的思想。审题的程序是:一看。题目的运算顺序怎样?数字、运算符号有何特征?二找。根据题目的特点,寻找简算途径。三判断。能简算的则简算,不能简算的按常规进行计算。
④、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要求学生把检查、验算作为计算的一个环节,做到:看算式中数字、运算符号有没有抄错?对号入座地检查。看每步计算,算错了没有?可以复核一遍,也可以用逆运算验证一下。后者可以避免思路重复,掩盖错误。混合运算要“一步一回头”,及时发现错误,防止错误“连锁反应”。要养成严肃认真小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反对潦潦草草、追求速度、忽视准确的做法。
学生在课堂上做完了题目后,总是喜欢抬头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这表面上是参与了,实际上他的情感、认知未参与,教师应要求学生举左手表示做完了,右手拿笔重新算一算。还要教给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认真按步骤检查。可以提供以下计算检验步骤:题目抄错了没有?竖式列得正确吗?验算一遍,计算中有没有错误?得数写得对不对?
(4)探究纠错绝招
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钱保强、赵志香、姚敏、孙锦几位老师采用课堂作业坚持面批的方法,不简单地打一个“×”了事,要使学生知道错误在哪里,重点的错误之处,教师要画出标志,以提醒学生观察、检查计算过程,找出错误原因。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错误,教师在全班进行评析、指导,帮助学生共同寻找错误原因,提醒学生做类似题时要注意。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试卷给同学传阅,让他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使他们改变认为“粗心”是出错主要原因的错误看法,产生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针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要对症下药,采取好办法加以纠正。每每批到错题,常会多问学生一句:“来,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要追着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以提醒自己和警戒自己。
3、继续做好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保障课题实效】
为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要求人人做好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材料收集,课题组将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研究工作的开展,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想办法解决,让课题研究工作畅通无阻的进行。
(1)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规定每周三下午的校本教研除了议课、上课、听课、评课、看课、讲座、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会议,及时总结课题经验,搞好经验交流及评估工作。
(2)彰显辐射,资源共享。各课题组成员要主动积极维护“逸夫小学网站“课题研究”栏目内容的充实,要把各自研究的动态及成果及时在网络上呈现,在教育科研领域发贴与跟贴,与时俱进地推动教育科研方式的创新;鼓励教师将教学论文,精彩教学片断、课堂设计、教学随笔,最新教育教学信息等挂于逸夫小学课题研究网上,增进交流与学习。
(3)丰富课题活动,推动研究深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课题研究一定要为课堂教学服务,课题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课时教学计划,安排实验教师开设一堂课题研究课,保质保量的开好研究课。在充分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集体备课,深入课堂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探讨课堂练习活动的有效性。
课题教学研讨课:每个阶段,我们将安排课题组老师提供一堂课题教学研讨课,要求要有精心的准备,并且于开课前一周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说课,将教学设计拿出来探讨,共同剖析,提出修改意见,要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挥课题组的群体智慧,以求让其他听课教师能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一些闪光点,有一点收获。
在每一次听完任何一节课后,课题组都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课和总结,这是听课教师和上课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在课题组业务学习的时候,要求每位听课教师都要评课,每次评课都要事先安排一位主评老师,评课中不但要评出这节课让你最欣赏的地方,而且要提出你认为改进的地方,提倡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争论。然后同一年级的平行班教师在研讨课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修改教学设计方案跟进上课。
(4)加强案例反思,提升科研能力。
每一位课题组老师要根据平时的上课,留有课题研究记录与反思。这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反思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实验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整个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一个片断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等,但记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这本课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反思一定要有针对性,一要针对记录的内容,二要针对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每个阶段,我们仍然要求每位课题组老师做好平时的教学反思记录,把反思教学作为促进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鼓励教师注重平时的教学点滴心得,及时撰写成文,力争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有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5)加强资料整理,规范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的档案建设是课题研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家评定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这里的档案主要指的是电子档案,每个阶段要求每一位课题成员都应注意收集各种资料(如理论学习文章、学习心得、经验总结、教学设计、评课稿及其他特色材料),且以电子稿的形式及时上传学校课题组邮箱。
八、研究成果
回首课题研究的这二年间,老师们正与课题研究一同成长,教学理念得到了不断地更新、教学实践不断趋于实效!播种是希望,收获是喜悦。
(一)学生收获:
1、2010年11月份,我们随机抽查了各个年级40名学生,对其整数计算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速度,达标率是100%,正确率高达96%。
学生呈现出:计算兴趣较浓、书写习惯认真、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和选择,灵活的运用方法进计算,对计算结果可能范围的猜测和估计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形成一定的数学敏感。
2、经过近两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听算和口算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听算学生不再拿着算式慢慢算了,期末计算正确率提高了25%;学校举行“计算能手”竞赛活动,六年级91人参加决赛,其中有41人得100分。
3、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观,做题规范了,而且有了检查的习惯,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期末考试中都比以往进步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能自动化地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4、孩子手中的错题积累本成为他们成长的资源。
(二)教师收获:
& &&1、 通过研究,教师能够较好地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情境展开计算教学,做到计算教学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在计算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通过研究,教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撰写科研论文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先后在《陶行知会刊》、《明光教研》等刊物上发表文章5篇,在县市级教学论文、案例的评比竞赛中,获奖论文20多篇。二年来,2人次参加了明光市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均获一、二等奖,其中张媛媛老师于日,代表明光市参加了滁州市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同时还有3人参加了滁州市学科带头人的评比,有3人获滁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的称号,
3、通过实验与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有多篇有关课题的论文、案例、经验小结分别在市级获奖交流。通过平时的点滴思考、点滴积累,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纷纷撰写了有关情境串教学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为今后参与这一学段的老师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课题实验这两年里,数学学科在全市举行两次统考中均获得第一好成绩。
地址:明光市龙山路223号明光逸夫小学 联系电话: 传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