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得真是千年铁树开了花吗?

人订阅该博客0
14:51:45 | gyzs8ad40 |
佛教修行者开悟后的特征——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开悟了?
开悟后你会看到真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悲心:这是我们的心体,但尽对不是你想象的善心。大悲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深心、柔软心、细悬、若有所失的空悲的感觉等等,听来还是一头雾水,只能这样了,行者实证后就能立刻体会到其中难以言传的心境。
2、真心自定:这是一种非常清楚,历历在目的情景。比我们平时的状态要清楚得多,看任何物体似乎有一种合为一体的感觉,继续深入下往,就和物体合二为一,我即是宇宙万物,宇宙万物就是我。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是石头,是树木,是黑板上的字,是影子,是声音等等,虽然自己是石头,但却极其清醒,思想非常灵敏,这时候你才能体会到为什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你才能体会到原来山河大地皆是自己的身体。
3、你会发现真心思想活跃灵敏,比你现在的状态灵敏的多,清醒的多。真心同样知道以前曾有的欢快和愤怒等,但是你会发现无论如何也爱不起来恨不起来,这正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无生法忍。真心尽对不是你想的那样傻乎乎混沌一片,佛陀尽不是傻子,诸佛菩萨尽不是傻子。
4、真心虽然能善分别诸法相,但绝对没有“我”这种动机,只有当你离开真心,心动后才会产生“我”这个念头。因此,佛教与外道的根本区别就是无我。
5、真心无心动这种心力,只有离开真心才有明显的心动,因此,六祖大师一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让内行人立刻看到六祖的功夫。心动是开悟的关键。假如你是通过禅定开悟的,你将由于外缘破坏心一境性而先有心动后见真心,假如你是通过观心开悟,你将先见真心,出离真心后才有心动,然后出现分别念,这是实证心动的两种情况。
6、开悟后,你将见到佛陀,假如你是修净土宗的,你还会见到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弥陀佛还会对你莞尔一笑,那是一种浅浅的微笑,是一种不沾染的微笑,是一种让你立刻产生定力的微笑,绝对不是你平时想象的微笑,也绝对不是很神奇的微笑,在你意料之中,又出乎你的意料,将来你自然会知道。观音菩萨还会向你放大光明,这种光明让你立刻产生深深的定力,因此不要担心自己定力不够,释迦牟尼佛和诸佛诸菩萨早就为你想好了。这时候你见到诸佛菩萨,就像见到亲爹娘一样当下就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不像有的公案说的那样,见到弥陀佛了,就问:“你是弥陀佛吗?是弥陀佛你就摸摸我的头。”很显然这些人堕在想阴里面,已经着魔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修净土宗的行者,如果能走开悟这条路,就可以当下进入极乐世界面见弥陀和观音,何必等到死后。
7、开悟的人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已经开悟,如果有一丝一毫的怀疑,那你肯定没开悟。
8、开悟后,所有经典公案当下就懂,即使你目不识丁,也照样会懂。
9、刚开悟有这样一种复杂的心境:恍然大悟,想笑却笑不出来,反而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因为费了这么大事往求证,原来本来就有,想告诉别人,却又很矛盾,因为人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你说给他听似乎没什么意义,给别人说法其实是很可笑的,因为你事实上什么也没说,他本来就有啊。因此,许多人这时候往往大笑后失声痛哭起来,那确实是一种很难形容的心境,任何人都将有这样一种心境,佛陀也绝不例外,看看佛经上佛陀刚开悟时的心境就知道了。任何真正的开悟都一定会有佛陀开悟时的心境,如果没有,那你一定还没有开悟,还需要加把劲儿。
10、禅定行者都有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到了一定时候不由自主就出定了,再比如,你会开天目看到许多美好的境界,心中不由自主就会高兴,一高兴马上就看不到了。但在自性如来藏真心就没有这种情况,你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你同样会看到很多美好的境界,但就是喜欢不起来,虽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好,但那绝不是平时的喜欢。这就是自性金刚定,不可破坏的大定。
11、你开始真正知道什么才是习气,并不是你平常认为的那样。当你在自性如来藏中,你会发现你无法愤怒、无法喜爱,你会很怀念以前喜怒的心境,很想再回到那种心境,这就是习气,这才是真正的习气。
推荐阅读:
证悟空性后还会对异性产生爱情吗?
证悟空性后,太不可思议了!
证悟了空性就能穿越岩石、飞入天空
初地菩萨从极乐世界投胎到台湾农村?
初地菩萨有什么神通?
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与神通差异
没开悟之前神通会成为我们修行的障碍
略谈佛法中的开悟或明心见性——欢快远超女性高潮?
罗汉、菩萨和佛之间有什么差别?
佛***修到能在空中飞翔能见佛形象是大成就吗?
显神通到底有没有过失?
佛***应该如何对待神通与感应
修行到什么层次才有能力超度亡灵?
具无限神通可穿墙过壁的宁玛噶陀派鼻祖旦巴德协
原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目击活佛虹化
真有穿墙过壁的神通吗?——兼谈佛教的神通
以神通征服皇帝的著名高僧佛图澄
密宗大成就者圆寂时肉身真能化作彩虹飞走? 本文章由华林国际佛教用品推荐:。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关注当前位置:正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上方,关注我哈!加小莹微信“gxsp88”,精彩不断哦!
推荐淘宝店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左边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标签:
相关文章Relevant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首先声明,晚上在网易新闻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觉得写的不错就摘录过来和派友分享,如果侵犯了哪位大神的版权,请告知,谢谢!文章写的很好,很值得一看!
来源:网易财经综合& 13:57:00
这是一个业内人士对天猫开店成本的大盘点,很值的一看,此前有不少微创新总裁营的学员也反思说,现在电商渠道的成本跟线下的成本并不低。可以说,现在电商渠道的红利时代终结,是社交红利时代的开始,是产品这个基本面的回归:
1、可怕的成本。
20元出厂价的产品,以3倍的价60元卖出去,结果也只能是亏本。百分之90%的天猫商家都是如此,疲于奔命。
2、电商的本质是复购率。如果你的复购率够高,相当于巨大的免费流量。拼复购率,就是拼产品和用户体验。
3、未来是点对点的革命,用户和商家直接交易。文中的疑问,很致命:电商的定义,不仅是淘宝式的电商。归根结底,互联网的信息流直通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我们还要一个专门的购物“平台”“万能的淘宝”才能找到商品干嘛?
——————————————————————————
来源:清华电商同学会淘宝卖家闹事,为何闹事?根源其实是成本。
有的人做了3、4年电商,还弄不明白“成本”里包含哪几项。就像央视打星巴克咖啡,以为出厂价20元拿到手的产品,只要卖上40元,自己就赚了一倍。事实上,在今天,如果你在“天猫”开店经营,20元出厂价的产品,以3倍的价60元卖出去,结果也只能是亏本。
一、一般的商家举个例子,我来帮大家做个测算,其实“成本”不止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整个销售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的费用,最基础的来说,“成本”一共包括6大项:1、产品成本(比如20元);2、包装成本(内包装,外包装,吊牌,售后卡,包装耗材,比如是5元);3、物流成本(仓储,快递,比如是12元,这里要说明,卖家说这不是“成本”,可以不包邮啊。但同学,对消费者购物过程而言,包邮不包邮,都是一次性支付,包邮的物流费用包含在其中,不包邮的消费者得加上快递费后一并付款,人家只要掏出多少钱都算一次消费?管你包还是不包自己的说法?所以快递是“硬成本”);4、天猫扣点(平均扣点4%,60元销售价计算,是2.4元);5、税收(就算平均8%吧,不要提网店不交税了,天猫店铺对应企业银行账户,不是私人的银行卡,所有交易一分钱的税都少不掉,那就是4.8元);6、拍摄和制作费用(快消品尤其很高,还要模拍,以单件产品SKU上架看,需要拍摄,修图和后期制作等,算少点3%吧,所以是1.8元);好了,上面6项成本,加起来是45.4元,占60元销售价的75.7%,而且是水涨船高,是销售的硬支出,不可能降得下来。
那么就是说,一件出厂价为20元的商品,在天猫卖出去60元,硬成本就占了75%以上,剩下的毛利为25%左右,是15元。
那么问问,你赚到了钱吗?可怜的是,除了上面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更可怕,而可变成本分三项:1、人工成本,就是说你要花钱养团队做电商,做天猫的成本,算少点6个人吧(运营,设计,客服,库管...),由于是天猫是公司化运作,员工的工资外,养老保险, 办公支出全摊上,在杭州不会低于7500元/人,那么每个月就是4.5万元。如果按上述“乘3倍销售”,你的店铺每月销售50万元,人工成本为9%。然而事实上,一般商家,人工成本能控制在15%之内的,就很不错了。
2、广告成本,广告成本就是推广,卖流量,这是电商作为互联网产业,必不可少的支出,一般而言,广告的推广成本最少不低于销售额的12-15%。
超过20%也正常。按上述商品成交价60元为客单价计算,每月销售50万元,需要销售出8333件商品,每天需要销售277件。如果天猫平均转化率为2%,每天需要引入UV(人)数为13850人,假定广告占每日引入流量(UV数)的20%,那么推广需要引入2770人,在淘宝,营销主要通过直通车,钻石展位,促销工具(比如聚划算),假定平均花费1元引入1个用户,那么每天需要花费2770元(其实远远不够),那么一个月需要花费广告83100元,占50万月销售额的16%。
这两项相加,控制得好的情况下,约占销售额的22%-30%。
这就是说,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全贴进去了,没钱赚,或者最多打平……慢着,你真的没亏本吗?还没完,要做生意,需要多少钱,库存得备多少货?还有资金链和库存的成本是多少呢?继续,按上面,假定月均销售50万,则一年为600万元的总销售额。
按一年4季分解如下(假定平均售出率为80%):1季度销售60万,需资金约36万,剩7万库存成本2季度销售100万,需资金约60万,剩12万库存成本3季度销售140万,需资金约84万,剩16万库存成本4季度销售300万,需资金约180万,剩36万库存成本加起来,一年做600万的生意,需要资金量在200万-250万之间。
在传统行业,如果投资回报率低于15%,那么这个生意还是不做的好:因为每年CPI如果上涨10%,你投入的200万,需要220万才会不贬值。
然后,上述固定成本加可变成本已经基本全开销掉,没钱可赚了,这里还多出来资金量和库存需要花的钱,这不亏得都底朝天了吗?好吧,这就是“一般来说”的商家在天猫的经营逻辑,我敢肯定的告诉你:百分之90%的天猫商家都是如此,疲于奔命。
那么还有不一样的吗?
二、非一般的商家上述经营成本分析后,那么要在天猫生产,得这样:1、产品出厂价20元,乘以4倍销售,固定成本得控制在50-60%以下,毛利才会达到40-50%以上,年净利可以达到10-15%,和CPI上涨差不多,其实还是没赚钱;2、产品出厂价20元,乘以5倍销售,固定成本得控制在50以下,毛利才会达到50%以上,年净利可以达到20-30%,有点小钱赚了;3、产品出厂价20元,乘以5倍以上销售,比如乘以6倍,8倍,10倍.......慢着,你凭什么乘以那么多?天猫上任何品类都有成千上万的竞争商家和同类产品,你的商品不具性价比,拼的是什么?消费者凭什么肯买这么贵的东西?而且,网购不就是为了贪便宜吗?所以,一旦商品的销售价是产品出厂价的5倍以上,你的“转化率”和销售就堪忧了。
好的,既然是“非一般的商家”,总还是有提升利润的办法:1、客单价,如果客单价高于100元,而且合单率高于1.5(每个包裹包含几件产品),物流,包装成本会下降10%以上;但客单价高会降低转化率;2、转化率,如果转化率高于3%,则广告成本会大幅下降三分之一以上;3、回头率,回头率是不花钱的流量,重点是品牌,即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那么产品成本,拍摄和制作费用,包装成本又会上升。
另外,就是所谓的塑造“品牌”和“调性”了,这无非是在竞争对手和市场中跃然而上,用“品牌”去建设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换言之,即消费者本来的购物需求是从产品款式,品类,价格...等维度去淘宝和天猫这个大市场“搜索”并找到所需物品而产生购物的,变成了认识品牌,再按品牌的固有特征去找到产品,比如“御泥坊”,“阿芙精油”或“三只松鼠”,品牌即产品,品类即品牌,想到精油就想到阿芙,干果即三只松鼠。但这不易成功,因为每个淘宝的“类目”,消费者记住的只能是第一,理论上没有第二。血淋淋的真相拨开:第一的是烧钱而不是赚钱,靠烧钱打造品牌,烧钱获得市场领先规模,靠市场规模获得投资,再用投资扩大规模...如此循环,这其中哪有第二的戏好唱?当然也不是没有“逆袭”的可能,“逆袭”的原则则是更大胆更够狠的烧钱砸钱,亏本也要打败第一,归结起来,这不一样?所以是非一般的商家,他们不差钱,但不赚钱,数百万卖家都能学这样的金字塔逻辑吗?要知,金字塔顶部如此辉煌,下面都是尸骨堆出来的。
三、经营天猫的逻辑:赚钱还是赚人气?好吧,骂星巴克咖啡的人都该醒醒了,20元的东西卖60元都要亏死,人家商家要赚钱太难了。
这就提出了致命的问题:在天猫,多数商家都是亏本,只有少数商家赚钱。对于那些有先发优势的商家来说,比如韩都衣舍,每天自然流量都是几十上百万,即便一分钱广告费不花,也可以卖出几百万的东西,因为他们实习了“原始积累”,成为了行业标杆。这就不得不谈到经营天猫的逻辑:
1、卖货走不通:做天猫必须是品牌,消费者如果是贪便宜,那么只能买成本3倍以下的商品,所以消费者消费的是价格,是款式,而不是品牌,因为大多消费者都是通过需要商品的“搜索”找到商品,筛选商品的,那么流量就是随“搜索”走,商家就得花大量广告费去做搜索广告。
2、卖品牌:所谓品牌,就溢价逻辑,即把商品乘以4倍以上价格,由于性价比消失,必须花更多钱和工夫去做品牌的“调性”,就是所谓的用户体验,抓住消费者购物崇拜“屌丝”的心。这样消费者找商品就直接搜索品牌,搜藏店铺,这样的流量不花钱。或者说,由于卖价高了,可以花更多的钱去打广告,打败那些花不起钱做广告的商家。
好吧,上面都是些基础的电商知识,开始进阶....
四、淘宝和天猫的内在冲突根源淘宝每天交易不低于30-40亿元,天猫如果今年交易2000亿,每天约8-10亿。
1、双11代表什么?双11,购物狂欢节,天猫的商家约7万,只有2万能参与,而淘宝的600万家店铺一家都参与不了,双11的350亿交易奇迹的后面其实是:压抑消费:都知道双11要来了,那么本来要买的商品,就提前10天不消费了吧,这样就抑制了上百亿需求,在双11当天爆发。淘宝上年末的交易起码每天40-50亿,压抑10天...你懂的消费力集体迁移:2万个经过筛选的品牌商家,集中分享掉原本600多万个商家的消费,原本在淘宝消费,“打死不上天猫购物”的消费者,都在当天集体转移到天猫的少数商家,而2万个商家中的20%,即4000个商家,又占掉了其中的90%以上。
收费站:天猫筛选商家,都会有扣点,加入平均扣点4%,那么350亿成交天猫收入应该有16亿,加上卖出去的硬广告,去掉退换货和蓄积成交,收入不会超过20亿。
另外,双11的大商家们,通过向天猫缴费,垄断了几乎所有成交流量,获取了新的消费者资源,消费者集体从零散的淘宝市场集体迁移成为品牌和大卖家的“初次购买”用户,这就像是把草原上分散的羊,驱赶到了固定的几个饲养场。
因此,看上去很美的双11,阿里收入不会有想象那么高,只不过通过营销过度压榨了消费能力而已。
那么,淘宝的数百万卖家在这场盛宴中连汤也没喝上,不会闹意见吗?2、淘宝究竟是什么模式?淘宝,天猫,聚划算...都属“大淘宝”范畴,大淘宝的商业模式,是“平台”+“收费站”模式。
B2C是什么?B2C一端是工厂,一端是消费者,电商的魅力在此,即通过入驻平台,一步把工厂产品卖给消费者,由于中间环节减少,因此费用降低,可以把价格让给消费者,而从中赚钱。
但是,这说法忽略了“竞争”成本和其中的高额“收费”。而这才是阿里系,马云的生财之道。
我们从B2C的整个生态链条看,商家寄生在其中,才可以做生意,必须经历几个环节:1,头部是品牌加产品,在中国,大多是工厂;2、尾部是消费者。
中间环节:工厂出货--经销商(代理,代运营)--平台入驻--拍摄制作--店铺运营维护--营销(引入流量)--服务(转化流量)--客服和售后--仓储发货。
在这样的模式中,特定的淘宝消费群约数亿,但每个特定的品牌和特定的产品都是对应其中特定购物需求的消费者,这种特定,就如大海捞针,比如一款名表,价格2万元,在淘宝消费群中特定的消费需求有2万人,那如何找到这2万人?在淘宝平台给出的答案是:搜索。这2万人的具体需求不同,他们如何找到产品?影响他们购物决策的除了价格,款式,功能,品牌...还有成百上千个来“找到”,“搜索”到产品的逻辑。
因此,如果你是卖名表的商家,你得每时每刻在这特定的消费者“搜索”时,要第一时间第一位置“呈现”或美化你的产品。假定每天有3000人搜索这类款式的名表,在消费者看到你商品进行点击时,你进行了“搜索”营销,即直通车,那么你至少得花费元去竞价搜索,才有可能导入流量,这是做淘宝最基本的常识。
那么,等于说,你在淘宝每天数亿的搜索需求中,精确的筛选到你要的特定消费者,这就是一条“通道”。只不过,如今淘宝和天猫上所有的“通道”,对于流量,都给出了“收费站”的模式,而且还要竞价,拍卖,你出钱够狠,持续,天天花费,这个通道才能通畅,这尼玛就是中国的高速公路呀!原谅我说的常识你都懂,但你或许不懂的是:如果我是一个这样的品牌,我应该直接跳过收费站,先找到这2万潜在需求的客户,直接找到他们,说服他们,干嘛那么费劲,天天烧,反复缴过路费,天天把产品放到推广位置守株待兔?这才是淘宝电商经营的逻辑?按照社交媒体的定义,用户是通过分享激发需求,先变成特定品牌和个人的“粉丝”,他先告诉你喜欢,你再按需提供产品和内容的,这就绕开了“收费站”,用户喜欢就关注,这种“信用”,几乎无价。
这里先不谈微信如何有可能是直接绕过收费站颠覆“淘宝式”购物的逻辑。因为你要看明白了上面的逻辑,你就会知道,微信和社交媒体是主动关注+相应的双向机制,甚至是消费者关注+商家按需求响应的驱动模式,一旦成立,从工厂到消费者,就成为了一条不收费的康庄大道,B2C才是去掉了所有中间链条,一步到底。
所以,“大淘宝”今天给出的模式,只是阿里巴巴电商的逻辑,前提是流量必须花钱获得,高速公路其实早就是通畅的,但他们在建设好后,上面加了无数收费站,随着阿里巴巴集团上市的商业化进程,为了完善这个模式,收费站只会越建越多。
那么,你看懂淘宝和天猫的内在冲突了吗?这就是,天猫用“品牌”来聚集了少数有实力的公司化运作商家,开动“收费站”模式,促使“花钱卖流量”的商业模式可以成立。而淘宝的600万商家,多数是用价格血拼,在价格差的空间中,不可能花得起钱去购买更多的流量,不花钱就慢慢走不收费的国道乡道,最后道路荒废。打个比方吧:等于淘宝600万卖家养起来了整个血管和网络的大市场,最后被天猫这一超级收费高速公路的强大运力终结了。
五、天猫如此,其它平台呢?京东,一号店,易迅和天猫有啥不同?当然不同了,不同首先在于淘宝已经培养了消费者购物的一套“中国标准”,而这些平台,多采用采销制,他们是“平台”+“一次性付费”模式,所谓“一次性”即这些平台,集中向外采购流量,吸引消费者,对于经营者和入驻品牌而言,天猫模式本来就已接受,而这类平台,选择的首先是“品牌”,而品牌入驻,不过是增加了在互联网上的“橱窗”,这就是所谓的全网营销。
这个费用是“显性”的,清楚可见,而经营天猫的几项叠加成本是“隐性”的。这有助于商家在经营中时刻控制风险成本和规模。
六、未来和颠覆电子商务最终要回归是互联网常识,即互联网不仅有“平台”,更重要本质还是“通道”。
未来必然是“通道”的天下,手机是,APP是,微信是,你不需要平台,你只要有通道,就可以经营。而现在做通道的,只有微信,这就是马云是深沉危机,要不他封微信,美丽说蘑菇街干嘛?所有不属于阿里系不收费的“通道”,马云都会把他掐死。
但他能“掐死”吗?未来必然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商品在工厂,在仓库,在货架,在虚拟的线上和线下都不要紧,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起来,再通
过网络上的各自“通道”,直达消费者。电商的定义,不仅是淘宝式的电商。归根结底,互联网的信息流直通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我们还要一个专门的购物“平台”“万能的淘宝”才能找到商品干嘛?互联网的革命性,决定了消费者购物不需要收费站的隔离,也决定了卖家必然走向开放式经营。
这个部分本文就不发散了,因为结论已经很明显了。
在模式之争中,天猫和其它平台并不一样,天猫只是转移淘宝的消费力即可,马云的电商根基还深得很,大家模式不一样,用不着慌张。
&&&&&&&&&&&&&&&&&&
天猫太吃人了吧&&&
太坑了吧 &&&&
这也太坑人了吧
(0)· 回复
这也太坑人了吧
赞(0) 563天前
太坑了吧 &
赞(0) 578天前
天猫太吃人了吧
赞(0) 578天前
登陆后可回复
发表帖子数量:106篇回复帖子数量:512积分:584
Copyright (C) (开淘网)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 无人驾驶汽车,你敢开吗?
梦想照进现实!“无人驾驶汽车”真的上路了,你敢开吗?
 来源:IT时报
【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编者按】在离开旧金山的 9 天后,这辆蓝色奥迪 SQ5 搭载一套汽车供应商德尔福(Delphi)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穿越了美国 15 个州到达纽约,里程共计 3400 英里,创造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新历史。由于这段形成基本上 99% 是依靠自动驾驶系统完成的,所以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是时候让无人驾驶汽车离开高速公路,到城市的各个街道和角落去溜达溜达了?但我们是否考虑过,无人驾驶汽车真的安全吗?近日,一位沉默而不知疲倦的“车手”完成了驾驶奥迪Q5横跨美国东西海岸的一次旅程,而事实上,这是一次无人驾驶汽车的壮举,全程几乎没有人干预。在6个激光传感器、6个雷达传感器,以及大量的摄像头的帮助下,奥迪Q5穿越15个州,全长3400英里,无论路口环岛、隧道、坏天气,甚至在遇到道路上急性子的其他驾驶员时,奥迪Q5依然依靠电脑完成了99%以上的安全驾驶过程。奥迪公司表示,五年之内这辆Q5或许就能和普通消费者见面。在这背后,是各国政府的支持,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几乎全都启动了各自的无人驾驶系统测试计划,无人驾驶在全球发展中驶入快车道。如果你要问一位物联网工程师,无人驾驶汽车靠不靠谱,他会告诉你,这玩意儿甚至都算不上高科技了,从理论上来说,人类目前的技术已经完全可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无人驾驶体系,这对解决交通拥堵、改善道路秩序将产生革命性的帮助,与此同时,说不定还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只要行人不随便乱穿马路,只要程序不出错,交通事故发生的理论值是零。如此美妙,如此乌托邦,以至于一些手拙的私家车驾驶者和学车人开始欢呼,让那奇葩的驾校体系见鬼去吧,我们两手揣兜里就能开车出门了!调查表明,60%的美国人喜欢无人驾驶汽车,英国人为40%,有70%的中国被调查者喜爱无人驾驶汽车,巴西人则高达95%。但令人担心的是,在大国与普通人狂热追逐的背后,无人驾驶潜在着可怕的伦理危机。摆在台面上的直接安全隐患来自黑客,不法分子一旦侵入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输入代码,车辆就完全在其掌控之下了。如果恐怖分子控制着汽车直奔国会大楼而去,谁也无法阻挡。就算汽车和互联网安全厂商费尽口舌解释其百分百的安全设计,但从逻辑上来说,只要联网,就有可能被攻破,连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都能被美国情报部门监听,还有什么黑客做不到的呢?而在法律层面,显而易见的是,当无人驾驶汽车造成有人驾驶汽车、非机动车、行人、财物等损失后,法律该如何问责和界定。有人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上述奥迪自动驾驶汽车的工程师,对方无奈地表示,这是现有法律很难界定的。毕竟,无人并不意味着无责。可以肯定的是,无人驾驶汽车不会一夜之间齐刷刷地替代有人驾驶,在二者长期的共存中,人类的汽车社会有可能将面临驾驶机器人与人类大脑之间的激烈矛盾和冲突。车内生命、车外生命对“驾驶电脑”来说应当如何衡量,这绝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在《我,机器人》这部奥迪公司曾经赞助过的科幻电影中,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为机器人设定行为准则。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谁也不想让无人驾驶这个充满美好幻想的未来技术成为“黑科技”。不难设想,在著名的英国荒诞科幻剧集《黑镜》中,可以大胆这样“黑”无人驾驶汽车一回——在一位白领坐着自动驾驶汽车上班的途中,迎面驶来一辆同样自动驾驶的幼儿园校车巴士,两车在一座大桥上相遇,此时桥面忽然发生异状,两车将要被迫相撞,此时通过互联网连接背后的“超级大脑”计算,两辆自动驾驶汽车立刻做出了看似“英明”的决定——为了保证幼儿园校车和车上数十位孩子的安全,而让白领的汽车偏离行驶道路主动坠桥,如此丢卒保车,让人不禁泛起一丝寒意。当无人驾驶汽车挑战生命权这个最基本的人类底线时,你还敢叫嚣开着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吗?【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编后】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恐怕还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无人驾驶汽车在安全性能、精确操控和驾驶任务等方面都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曾经就有位业界专家预言,无人驾驶汽车20年内在中国都不会成气候。或许未来几十年,自动驾驶技术将在中国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但是汽车无人驾驶还是有点难。【责任编辑/李响】
关注更多观点和话题,可参与IT时代网微信互动(微信号搜索"ittime2000",进入“”进行互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9:41:46 
只要行人不随便乱穿马路,只要程序不出错,交通事故发生的理论值是零。呵呵只要
  10:01:48 
现在无人机刚刚渗透到市场,还属于高冲的阶段。可以预想,接下来可能会面临价格战,然后再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洗牌,最终形成行业格局。
  10:01:30 
从新技术发展的角度,无人机和过去的汽车、网络以及智能手机的发展轨迹一样,在一步步的蹒跚试错中走入人们的生活。
  10:01:07 
无人机作为一个科技产品,在一定程度拓宽人类的视野、甚至改变人们思维方式的同时,正在加速走进大众以及应用行业。
  10:00:51 
过去一年间,无人机就好像一个淘气的新生儿一样“让人欢喜让人忧”。欢喜的是,不仅以低成本换回了航拍作品,而且在农药喷洒、灾后搜救、数据勘测及采集等商用化方面表现不俗。忧的是过去一年它闯过白宫,也曾因缺乏行业标准、侵犯隐私等问题遭遇不少国家政府层面的监管。
  16:53:55 
如果全都是无人驾驶,不会再堵车,而且配上打车软件,车随叫随到,买车成为没必要,肯定利大于弊!!!无人驾驶是方便,但开车也有乐趣。
  16:52:34 
这是差距,不单是科技的差距,即使我国能造出这车,也不会批准使用的,官本位思想,害怕承担一切问题,你老百姓方不方便与我无关,但我不能犯错,否则乌沙要丢,所以没有创新,最多随着世界大潮流缓缓移动
  16:51:58 
这种车在中国的道路上根本走不动,我曾今尝试过学西方停车让行人,结果我在那个路口等了30多分钟,人太多了络绎不绝!
  16:51:35 
楼上太过偏激,也有些发明啊论文什么的,领导看着不错,就帮你推广了,只不过下面的署名发生了变化而已……。哪有一般好的发明领导都会让亲戚亲力亲为帮你推广的。
  16:50:31 
其实中国人更善于发明,无人汽车要是发生在中国的路上,车被灭收,车主早已经被警察抓走。想上路要经过领导同意,领导又说,你们别惹事老老实实过日子!一切创新都被杀!
  16:49:28 
智能自行车,如果有防盗找回功能,能跟公安局联合做到快速办案找回,那还是不错的。创意改变世界,不是实用改变世界。
  16:48:48 
就像那些智能手腕,测步算消耗卡路里啊,那些功能给胖子用用还可以,如果真正打入医疗行业,做到病情预警功能,智能手表手腕才能真正表现出其价值。
  16:48:32 
至于智能系统自行车,自行车不就是要脚踏吗,除了环保和运动健康,我是想不出额外的好处,包括所谓的智能化。
  16:48:12 
这个世界很奇特的,无人不会保证你走大路上就不会飞来横祸,法律的制定就是源于此。无人汽车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6:47:39 
其实,无人汽车、无人飞机,本质是不能保证零出错概率,所以,在减少出错率的同时,可以考虑如何减少事故的损伤,事故责任认定和理赔,这才是折中的办法。
  16:46:55 
创意很重要,但是没有市场,人们不用,也是无意。我感觉无人驾驶汽车,还是智能系统自行车还是不错的。科技改变生活。
  16:46:24 
技术到位,这两样开发技术,很好、不错,顶顶顶!走出这一步的确是极好的,但以目前来说,黑客破解是个头疼的问题,这个问题也许会持续并且一直存在。
  16:45:18 
毕竟和无人驾驶飞机不同,飞机上没有人,而汽车里有着比飞机更珍贵的生命啊!”大天朝最不在乎的就是普通百姓的生命,此结论在天朝无效!鉴定完毕!
  16:44:44 
人们比较关心的是,另外一点就是本身系统安全稳定性,汽车的操作系统一旦被黑客入侵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16:43:51 
这可以区分公司是炒作还是真正做项目,项目可行性很重要。。。长途大货车高速公路将是第一批采用无人驾驶的。市区的10年内都没戏,继续刷版去吧,谷歌吹牛公司。
  16:43:23 
无人驾驶汽车最靠谱的是奔驰的,最先采用的一定是在路况稳定,良好的高速公路上,尤其是大货车,高大,雷达探测距离足够远,而且长途司机有这个要求。
  16:42:59 
哈哈,明年谷歌又要推个什么新项目、新花样?让花二街喝谷狗们 兴奋一番。谷狗每月不被打兴奋剂,就堕落了。
  16:42:13 
无人驾驶技术进入市场是必然趋势,任何技术问题将得到解决。他相信,工程师们将各个突破逐渐解决问题,持续改善软件和感应器,有望5年内研发出无人驾驶公路车。
  16:41:46 
谷歌一鼓作气预先测试无方向盘和脚踏板的无人驾驶原型车,但后来由于加州颁布新法规,不得不增加人为操控装置。
  16:41:30 
虽然其系统能识别过往行人,但是无法识别交通指挥员的手势。包括谷歌在内的许多家公司都选择“黄金州”加利福尼亚作为无人驾驶汽车的试车地点,不仅因为离总部近,更重要的是无人驾驶汽车仍无法在积水或积雪路面顺利运行。
  16:40:35 
另外,虽然无人驾驶汽车能够感应到道路中的障碍物并及时回避,但有时会反应过激或过慢,把纸屑当成实体障碍物。
  16:39:32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目前仍无法识别地图中遗漏的信号灯,比如临时的交通信号灯。而对于地图上列出的信号灯,如果太阳位于信号灯的正后方,其颜色识别功能将存在误差。
  16:38:18 
因为人类有活动和劳动的需求,如果什么东西都智能了,那还有意思吗?人们需要用机械、电脑等解决的是开山、挖河等繁重的超过人类体能的活动,而不是人类能自己完成的活动。
  16:37:41 
自动驾驶汽车、自动自行车等,都可以划分到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领域。哥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不看好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
  16:36:51 
这些都只能说是技术储备,没有实际意义。什么时候路也智能了,比如行人根本无法闯红灯,才好谈无人驾驶汽车。
  16:36:05 
怎么解决防盗问题呢,在北京有几个敢骑新自行车的。要普及这种自行车,首先要解决自行车被盗的问题。否则再好的自行车,上个厕所的功夫就没了。
  16:35:32 
无人驾驶和信息收集的自行车是同一概念吗???不在同一个档次,好不好?拜托CSDN招些靠谱的人来发软文,OK?
  16:34:28 
中国自古就有四大发明;虽然我们落后了太多了,虽然我们以前一直在模仿,虽然这只是跬步但是我们会去超越.让时间见证中国的崛起!
  16:34:06 
如果说谷歌汽车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很酷,那么百度自行车弄出来能干嘛?尤其是小编的一句:总结起来,DuBike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这是电视上被玩坏的口号,当年电视上天天喊,搬到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16:33:33 
现在任何一款传统工具加上一块电子面板就能叫智能XX了,结果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就像智能手环 刚出来的时候还卖几百一个,现在是几十块都没人要的垃圾 。
  16:33:01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反抗的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接受的未必就是傻子。正确的定义在于多数人的认识,如果大多数人说粉笔是黑色的,那他就是所谓的黑色。
  16:32:23 
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说是面向未来的顶尖高科技技术,而百度自行车只不过是一项实用新型技术而已。有兴趣和商业支持才能走得远。
  16:31:10 
无人驾驶汽车涉及到机械、五金、电子、信息、通讯等多个产业,需要融合多个产业的先进技术,而自行车操作系统则要求低得多。
  16:30:53 
无人驾驶汽车的难度和技术含量要高的多,搞个自行车操作系统使用个IT技术基本足矣,无人驾驶汽车仅使用IT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16:30:27 
无人驾驶汽车和自行车操作系统,可都称为高科技,但两者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没法放一起比。把防盗做好再说别的。
  16:28:45 
文中所提的稳定性问题可归结为技术问题,不稳定,说明技术还不过关或不成熟,至于所说的维修不便,完全可以克服。
  16:27:51 
无人驾驶汽车目前主要应还是法律问题和技术问题,对无人驾驶汽车应承担的责任和免责条款定义要非常清晰,咱能不能不要模仿。
  16:26:34 
很简单,无人驾驶不需要法律,伦理什么的,保险公司不就行了?你看现在汽车不都有交强险吗?虽然不太明白,不过感觉顶新鲜。
  16:25:06 
黑客确实很强大,给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法律方面也亟待解决,一旦无人驾驶汽车在公路上撞了车、撞了人,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也是个问题。
  16:16:17 
到时候出租车也无人驾驶了,呵呵,打车软件才真是火呢。希望尽快推出无人驾使汽车大赛,提高大家对无人驾使汽车的信心。
  16:15:17 
还是得看责任方吧,可以参考空难的赔偿。可以借鉴蒙特利尔公约。如果是汽车本身的责任,制造商来赔,都不是问题,突然觉得学驾驶就像以前学5笔一样,会成为没用的技术。
  16:12:06 
中国的路况,就是在你堵在路上的时候可以好好睡觉,车子会送你回家!喝醉酒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车子会送你回家!
  16:11:35 
敢出我就敢上路,那我可都不考驾照了。无人驾驶应该会应用于公交车领域吧。私家车领域的话太危险了,梦想照进现实。
  15:23:38 
标题改为“你敢坐吗”更合适。
如果你想发表观点,请先或,或者通过社交账号快速登陆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
IT时报的最新文章
进入微创新周期,其实是一种系统化创新。这里的系统不是操作系统,而是综合的体系,不会为追逐某一边角,或完全剑走偏锋,制造效果的创新。
嘿嘿,以后就没有机顶盒了。但是会有微型PC给大家用,采用wp10系统,现在还没规定电脑不能接电视机是吧!咱们拭目以待吧!
其实就算现在余额宝收益率跌了,下降到3点多,但也比放银行活期强啊。且购物方便,所以我还是会选择放余额宝的。
无人机兴起带旺培训市场,真是想钱想疯了。骑自行车要驾照吗?这市场可大到沒边鸟。话说走路什么时候要驾照啊,你看都有那么多闯红灯的。
被淘汰在一定意义上说明它们已经不适合时代的使用需求。
Copyright& IT时代周刊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三国无双6开不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