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三联都网是什么啊

----------------------- 页面 1-----------------------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
赖仰福辑录
状元妻智对乾隆帝
乾隆年间,通州胡长龄赴京赶考,三榜三甲,中了头名状元。乾隆帝爱他一
表人才,心想招他为驸马。就派主考官王御史前往试探。胡状元因有结发之妻,
婉言回绝。
乾隆帝听王御史回禀,新科状元不肯招驸马,想看看状元夫人到底是个什么
样的美人,同时,要试试她的才学,于是,下道圣旨,宣胡氏进宫。
乾隆皇帝率领三宫后妃,在后宫召见状元夫妇。胡氏农妇装束,青布衣裙,
蓝布长衫,举止大方,进殿跨槛时,轻轻撩裙角,启口说:“乡女村妇一条草裙,
千万别污了万岁爷的金槛。”乾隆帝听了,大吃一惊,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民间
女子,竟然如此大方,又如此知礼。他叫胡氏抬起头来,将她上下,打量一番,
只见面前站着的状元夫人,既非红颜粉黛,又非绝色佳人,而是相貌平常,皮肤
黝黑,体形壮硕,—
天下无双。男子莫及,见所未见。胡氏知是皇帝取笑自己,不慌不忙,从容答道:
“脚大胜似舳舻履惊涛。”
乾隆帝说:“依你所说,是脚大好啦!那么,朕宫中嫔妃捷妤,人人都是金
莲小足,你说如何?”胡氏随声应道:
“足小宛若画舫过浪尖。”
乾隆帝心里明白,胡氏在讥诮三寸金莲,行走不便,但又不得不佩服她出口
成章,对答如流,便吩咐宫女奉茶。胡长龄夫妇坐下,胡氏喝了一口香茶,脱口
“饮啜香茗遥念故乡水。”
乾隆帝被胡氏思乡之情感动,传令摆宴,为状元夫妇洗尘。胡氏接着又说:
“食俸皇粮当思耕夫辛。”
听了之后,乾隆帝更加敬佩胡氏的才学,便出个上联要她对。上联是:
远闻通州出才子;
胡氏不加思索,对道:
近观皇宫多佳人。
乾隆帝又出一联:
冠授官,官戴冠,
官被冠管;
胡氏沉吟片刻,大声应道:
仁教人,人压仁,人受仁欺。
乾隆帝自知理亏,心悦诚服,称赞胡氏才思敏捷,更赞叹新科状元不图富贵,
不弃前妇,真是当世难得的人才。他拿起大笔,写下“翰墨竹梅”四个大字,并
叫匠工刻在匾上,赠给状元夫妇,以表敬意。
一副回文联
河南嵩山少林寺,不但少林武术名闻国内外,而且,寺内还有不少学识渊博,
----------------------- 页面 2----------------------- 多才多艺的和尚。他们吟诗作对,书法、绘画均甚出色。
相传,明朝时,有一位翰林,到少林寺游玩,看见寺内,有一幅泼墨荷花,
画得颇有功力,荷叶上的露珠欲滴,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加上一股挺拔峭峻的气势,大挥大合的手笔,令翰林倾倒。翰林于是向寺内的和
尚问,此画为何人所作,站在一旁的老和尚声称是他所画。翰林对这幅题名为“出
水芙蓉图”的画,甚是欣赏,就向老和尚索讨,希望得到这幅画。老和尚说:
“只要对出我的上联,老衲愿将此画相赠。”
翰林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老和尚的上联是:
画上荷花和尚画;
翰林听后,如雷轰顶,扭头便走出寺门。回到家里,仍然想着那幅画,和老
和尚所出的上联。当他拿起毛笔,准备临帖练字时,忽然灵机一动二个绝妙的下
联,随之而出。下联是:
书临汉帖翰林书。
于是,他放下毛笔,急急忙忙地跑回少林寺,吟出自己所对的下联。老和尚
听后,十分满意,立即取下那幅“出水芙蓉图”,赠给翰林。
老和尚的上联,看上去似乎平易,其实,他是利用谐音的关系,组成回文联。
这句上联,无论从前往后,或是从后往前,都是同音同义,难怪一时难倒了饱学
的翰林。翰林后来想出的下联,也同样巧妙,无论顺念,倒念,也是同音同义。
“翰林”临帖,对“和尚”画花,不仅对仗工整、稳妥,而且符合各自的身
份。这副回文联,确实各具千秋,堪称佳作。
贾知府续联
明朝时,江南有个进土出身的知府,姓贾名文通。他博学多才神思敏捷,尤
善续对。一次,城中一间当铺贴出一副上联:
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当铺老板愿出重金征求下联,由于此联较难,全句十三个字,只以“东西典
当”四字组成。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无人应征。贾知府知道后,略加思索,挥笔
立就,续了下联:
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此联一出,士民争相传阅,人人拍手称绝。一时,贾知府的声名大噪。
有位农夫,听了很不以为然,想找个机会,试试贾知府的真才实学。刚好,
一次在郊外,碰到贾知府正在赏春。农夫拦道与左,手扶犁杖,出联求对。农夫
的上联是:
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芒种”;
这也是颇有难度的,贾知府沉吟多时,终于对出下联:
双手捧住炉中火,明天“大寒”。
农夫听后,连连点点头,称赞说:“对得好,对得妙!”
明朝孝宗年间,广东省饶平县有个小孩叫曹宗。他聪明灵慧,七岁便能吟诗
作对,远近闻名。有一天,他到海边玩耍,刚好出海打鱼的渔民扬帆归来。渔民
闷早闻曹宗之慧名,切不怎么相信,想趁机考他一下。于是其中一位渔民对曹宗
----------------------- 页面 3----------------------- 说:“听说你会吟诗作对,如果能对出我的上联,送你一条大鱼。”
曹宗请他出联,渔民脱口而吟出:
沙马钻沙洞,沙蒙沙马目;
上联中的“沙马”是一中在海边沙滩上的小螃蟹,次联对只有七岁的孩子来
说,当然不好对。岂料曹宗眼珠一转,对道:
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
渔民听了甚为高兴,连说:“名不虚传,名不虚传!”出上联的渔民,兑现自
己的承诺,选鱼送曹宗,他见曹宗人小体弱,故意送了一条 10 斤多的马鲛鱼,
看看这孩子怎么办?曹宗看了看马鲛鱼,四周张望,然后捡了一条绳穿过鱼鳃,
把哪鲛鱼放进水里,借水的浮力将鱼带回家去,渔民们看了,又齐声称赞:“这
孩子真聪明
儿童巧题戏台联
浙江吴兴南浔镇同乡会馆的大厅里,有一戏台,戏台的柱子上有一副脍灸人
口的楹联。联文是:
吴越比邻,莫问他乡故里;
沧桑往事,都归檀板金樽。
说起这副戏台联,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说,戏台,刚刚落成时,会馆的孙馆长向镇上一位张姓的宿儒求一副对联。
这件事被附近的章秀才知道了章秀才心里不服气,因为论才华与名望与张宿儒难
分轩轻,他想: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姓张的抢在前头。于是主动写了一副对联托人
送给孙会长。这样,孙会长可难为了,戏台主要一副对联,用哪一副才好呢?左
思右想,得出一个自以为两全其美的办法。于是,择一吉日,设酒邀请镇上一批
缙绅、骚人墨客,张、章两位也在其中,请大家来品品,选出一副,以免自己得
罪人。发请帖时,孙会长顺手写信在外读书的儿子,要他提前回来,以帮助自己
接待宾客,同时也让他见见世面,开开眼界。
孙会长宴请的那天,绍兴同乡会馆车马盈门,高朋满座,张、章两位所题的
对联悬挂于大厅的两侧。谁料到会的宾客都是老于世故,他们一味的泛泛溢美,
空话连篇,左右逢源,说什么姚黄魏紫,均属佳品,没有一人作出抑扬。孙会长
的儿子年方一十有三,聪明伶俐,颇有天赋,他是处声牛犊不怕虎,见状,毫无
忌讳地评头论足起来。张、章两人新中国虽然十分恼火,但是碍于会长的面子,
也不便对他发火。于是语带讥讽地同时对孙公子说:“阁下所论极是,既然两联
均不合适,能否自撰一联,以饱我辈之眼福?”不料公自欣然允诺,并请赐两字
韵脚,以免宿构之嫌,张、章二人气呼呼地,一个说了个“里”字,一个说了个
“樽”字。孙公子略一思索,很快作成一联,而且笔走龙飞,当场一挥而就,大
有当年王勃当年在《滕王阁》做序的气势。其联文:
吴越比邻,莫问他乡故里;
沧桑往事,都归檀板金樽。
打听里的众宾客立即热烈鼓掌,赞扬之声不绝于耳,大家一致认为没有比这
副对更贴切了。张、章两位也暗暗佩服,同声感叹:“后生可畏。高才,高才!”
含天文气象知识的
----------------------- 页面 4----------------------- 一、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这副对联用四个节气--大雪、霜降、小雪、清明和两个节日--端午、重阳组
成。一寒一暖,形象分明,谈天说地,意境优美。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
上联从月的形状介绍了天文知识。吓联从声音上介绍了春雷的区别,一形一
声,构成一副对联,颇具匠心,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
相传明代江南有一个进士出身的知府,颇有文才。一次他外出郊游,有一位
农夫手扶犁杖,在路旁出一上联求对:
一犁耕破路边土,今日是芒种;
知府不愧是进士出身,听完上联,沉思片刻,对出下联:
双手捧住炉中火,明朝是大寒。
农夫用芒种,知府用大寒,各用了一个节气,对仗工整。
含数学知识的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这是对联,也是诗画,联中钩画出一副美妙的夜晚醒月图。其中的数字掺进
了乘法运算。上联“十四”是“七”的倍数;下联“一双”是“孤”的两倍。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此联与上面那副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联文同样可以勾画出一副富有诗意的
图画。上联的“千”是“五百”的两倍;下联中的“两”是“一”的倍数。
趵突泉啸八声,石上四声,石下四声,声绕一池春水;
寒山钟声十响,寺内五响,寺外五响,响传百里客船。
这是运用出发的对联,上联中的“八”除二为“四”;下联中的使除二为“五”。
读了这副对联,将我们带到济南的趵突泉旁、苏州的寒山寺内,欣赏那奇妙的泉
水,与聆听那洪亮的钟声。读了这副对联,你或许会情不自禁的背吟“云舞润蒸
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东西”趣对
“东西”两字本是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为东,日落的方向为西,“东西”就
是东方和西方,也可以泛指方向。
“东西”除纸东方、西方外,还有其他的谐说,如指不同的方向,用作物品
的代称,还可以引伸来指人或动物。表述在对联中成为趣话。
----------------------- 页面 5----------------------- 一、指方向
相传,有一个商人,父母去世后进行合葬时,误将父亲葬在西边,母亲葬在
东边。违背了当时的规矩。商人遍访亲朋好友求救,看看能用什么法子补救一下。
大家一时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最后求到一位老先生门下。老先生想了想,对
商人说:你在坟墓前竖一对石柱,我替你撰写一副楹联。商人立即照办。石柱竖
好了,只见老先生挥笔写了:
生前既不离左右;
死后何须辩东西。
二、指物品
“东西”被用作物品的代称,是何时开始的呢?传说是从宋代开始的。这里
有个典故。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有一天外出,遇到老朋友盛温和,盛温和提
一只竹篮子,告诉朱熹说,要去买“东西”。朱熹问:“难道不能买南北吗?”盛
温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金木类,我这篮子就装得;南方属火,北方
属水,,水火类,我这篮子就装不得,因此,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买“东
西”从此流传下来。
虽然金木类不能如口,但“东西”两字泛指各类物品了,后来人们不但去买
“东西”,而且还要吃“东西”呢!
三、指财物
明朝嘉庆年间,有一个太监奉命到杭州办事,受到管理该城北关的南工曹与
管理南关的北工曹的盛情款待,觥筹交错,酒过几巡,太监已有几分醉意。此公
雅兴不小,趁着酒酣耳热,想戏谑一下这
两个地方官。于是摇头晃脑,咬文
嚼字,念出一则上联:
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联中“东西”指财物)
两个地方官一听,太监借着联在揭他们的第,以怨抱德,甚为恼火。北工曹
知道太监的底细,脑子一转,很快对出性下联:
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曹锟,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北洋军阀首领。1922
年第一次直奉战争
打败奉系后,曹锟以5000 银元一票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
590 人,被选为“大总
统”,世称贿选总统。有人送他一副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此联将“民国”、“总统”两词分别嵌入联中四个分句之首,组成四个文言句
式,自然贴切。将民国“总统”作为不是东西,给予辛辣的讽刺和唾骂,读来令
人捧腹。联中“东西”指人。
五、指动物
清乾隆五十七年(1788 年),京城工部失火,皇帝命大司空金简召集瓦工木
匠重新建造。当时,京都中流传一则上联:
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联中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个字统统用上,而且妥为安排,说明
一件事。要对下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久久未有人对出。有位内阁中书舍人,
与纪昀(纪晓岚)同乡,自己想对,又无佳句,想起了被称为楹联大师的老乡纪
昀,意识登门求他对。纪昀春:“这亦不甚难对。”他略一凝思,微笑着说:“只
----------------------- 页面 6----------------------- 是对出来有妨先生,您看怎么办?”中书舍人求对心切,忙说:“无妨,无妨,
只要对得上就好。”纪昀随口对道:
北人南相,中书令什么东西。
联中窘“东、南、西、北、中”五方五字全部用来相对,也同样说明一件事,
十分工巧。联文中“东西”指动物。
触景生情续绝联
相传,有位姓张的秀才,一次到江苏省秦县一位叫“白米”的小镇,恰好天
已过中午,只见一户人家有一只长满白羽毛的答雄鸡,正好在引颈啼喔。张秀才
见此情景,一时兴来,随口吟出一句上联:
白米白鸡啼白昼;
此上联连续用了三个“白”字,欲续下联应有响应的要求。张秀才搜肠刮肚,
苦苦思索,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一时成了绝对。
事隔几年,张秀才出门路过一个叫“黄村”的村庄。使已傍晚,一只大黄狗
正在村头对着不速之客----张秀才汪汪大叫,才思敏捷的张秀才触景生情,终于
续了下联:
黄村黄狗呔黄昏。
张生军和李四冠,是一对好朋友,平时作文吟诗,互相切磋。两人都酷爱对
对,见什么对什麽,往往以对作戏。
一日,两人对奕。
张生军匆忙攻卒,叫声:
李四冠从容上士,对道:
过一会儿,张生军攻卒过河,得意洋洋地叫嚣:
越寇过越境;
李四冠沉着架炮,针锋相对答:
边民保边疆。
不久,张生军的卒子又向前攻了一步,不可一世地大喊:
越寇过越境,越逼越近;
李四冠驱车杀士,直捣老巢,应对:
边民保边疆,边杀边将。
接着,大喝一声:“将军!”
张生军只好乖乖地缴械投降。
“穷不怕”得寸进尺
相声是人人喜爱的一种语言艺术,你可知道,相声是谁创始的?据说是朱少
文,绰号“穷不怕”。
“穷不怕”朱少文,原是个穷秀才。他学问渊博,口若悬河,能够问一答十,
----------------------- 页面 7----------------------- 对答如流。
一次,他进京赶考,遇上了大雨,只好躲进一个门洞暂避。不一会儿,先后
又进来了十几个赶考的人。门洞的主人,是个有学问的老秀才,他开门一看,门
洞里挤那么多的人,有些不满,但随后,转念一想,我何不试试这些人当中,谁
最有学问。于是,他对避雨的人,说了上联求对:
天留过客谁是过客主?
朱少文想都不想,随即就对出了下联:
雨阻行人君即行人东。
朱少文听后,往窗外一看,发现鸡笼里面有鸡。眼珠一转,接着说:
何劳盛馔请烹笼内黄鸡。
主人一听,觉得这个人,还真有两下子,立刻宰鸡打酒,与朱少文对饮。他
俩一直喝到半夜,主人想休息了,便又出了个上联:
君且听谯楼上叮叮当当几更几点?
朱少文一点也不着急,乐呵呵地对了下联:
我只感华堂前说说笑笑一口一盅。
主人无可奈何,只好自己先去睡觉。朱少文呢?一直喝到天亮才
忽然,他走到厨房内,拿出一把切菜刀,坐在门坎上“霍霍霍”地磨着。主人听
到磨刀声,掀帘一看,吓了一跳,对着朱少文,说了个上联:
君为何持刀而磨?
朱少文不慌不忙地道出了下联:
我情愿杀身以报。
主人听了,差点吓晕倒,赶紧穿鞋下床,说了个上联:
若君死岂非一场官府事?
朱少文连忙对了个下联:
要我活还得十两盘缠钱。
主人有口难言,只好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朱少文,并送他到门口,又说了个上
此等恶客,去去去,快去快去!
朱少文掉转头来,笑嘻嘻地对出下联:
如斯佳东,来来来,再来再来。
主人一听,气得差点趴在地上起不来。
此后,朱少文“穷不怕”的绰号,很快地就传开了。
有位文人,姓高名渊,虽是满腹才华,但屡试皆名落孙山,一气之下,削发
为僧,到南山寺修行,人称高和尚。有位姓何的秀才,因看破红尘,也来到南山
寺。不多久,两人相熟了,才子相会,常常借题诗作对消遣。
冰消雪融。他俩商定外出云游胜迹。一出寺门,只见春花怒放,
暖风拂面,杨柳起舞,何秀才触景生情,出了上联:
春风大胆来梳柳;
高和尚信口吟出下联:
夜雨瞒人去润花。
两人继续前行,
目睹蝴蝶嬉戏,耳闻杜鹃啼呜,高和尚脱口吟出:
----------------------- 页面 8----------------------- 蝴蝶梦中家万里;
何秀才马上对道:
杜鹃枝上月三更。
春雨绵绵,他俩於亭中歇息,何秀才得了上联.
驿旅客逢梅子雨;
高和尚随声应对:
池亭人抱藕花风。
转眼,到了盛夏。他俩在山前休息,只见重峦叠幛,溪流蜿蜒,何秀才又吟:
重重叠叠山青青山叠叠重重;
高和尚见流水清澈,当即对了下联:
弯弯曲曲碧水水碧曲曲弯弯。
一日,他俩游至杭州“苏堤”,只见绿柳成荫,碧桃满枝,高和尚吟一上联:
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
何秀才稍加思索,对道:
碧桃满枝,尽是刘朗去后栽。
他俩荡舟湖中,见碧绿荷叶,映日荷花,何秀才见美景当前,乃得上联: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逝;
高和尚略加思考,对出下联: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太阳西坠,两人回归旅店,闻得旅店篱边花飘香,何秀才出了上联:
天边白日悠悠逝;
高和尚不甘示弱,立即对道:
篱畔黄花淡淡香。
转眼八月十五中秋又至,皓月当空,高和尚偶得佳句: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何秀才沉思良久,不断推敲。高和尚亦在为下联冥思苦想,然而二人均未能
秋风习习,红日当头,高和尚信口吟出:
清风掠地秋先到;
何秀才脱口对道:
赤日行天午不知。
秋去冬来,他俩打点行装回南山寺,途中,在客店借宿。当晚,何秀才一觉
醒来,只见窗外明月下林,耳闻雄鸡报晓,便得上联: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
他推醒高和尚,要他对下联。高和尚揉揉眼睛,回忆早晨板桥霜上留马迹,
得出下联:
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他俩回到南山寺,适值大雪纷飞,高和尚吟出上联:
门外雪飞,错认空中飘柳絮;
何秀才目睹对面山上瀑布飞溅,脱口对出下联:
岩边瀑响,误疑天半落银河。
到了除夕,两人对饮辞岁。何秀才忽然想起中秋之夜,高和尚所吟的上联: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尚未应对,灵感一来,得了下联:
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 页面 9----------------------- 高和尚听了,连声称妙。
色彩联是联林中的奇葩,如下联:
轻黄嫩绿齐生气;
姹紫嫣红总入时。
对联中融入带色彩的词句,使人神采飞扬,回味无穷。下面介绍四则色彩联:
从前,云南昆明黑林铺有位秀才,写了一上联:
黑林铺出白日鬼,红眉绿睛,黄大嫂青眼看见;
联中带有“黑、白、红、绿、黄、青”六种颜色。一个补锅匠路过黑林铺,
看见了上联,惜其缺了下联,于是为其补上,下联是:
金马寺观银龙驹,铜鞍铁镫,锡老匠铅手拉着。
下联不仅写出了“金、银、铜、铁、锡、铅”六种金属,同时,也包括多种
颜色,对得恰到好处。
古时候,有两个和尚,到四川泸州白塔街化缘。看见一位黄姓的铁匠正在打
铁。其中一和尚见景生情,得一上联: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
黄铁匠见和尚出口不凡,知是有意考考自己,于是,他放下手中活计,不慌
不忙地随口答道:
一座庙,二僧人,出三界,遁五行,衣百衲,行万里,游八方,历秋过冬
上联由颜色和方位词组成,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下联则利用数字和四时,
可谓对仗巧妙,饶有趣味。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上述对联,只有三十四个字,含意深刻,颇具匠心。上联利用色彩,描绘出
三国时代人物关羽、张飞、赵子龙三人的特征,下联则钩画出一幅魏、蜀、吴三
国,角逐天下的形势图,耐人寻味。
清代,有一位太守,曾出一上联求对,联文是:
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联出几个月、未见有人应对,上联中的使君子花,随着不同的时间,变换不
同的颜色,不易应对。不久,来了一位远方和尚,居然被他对出下联: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下联对得巧妙,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描绘出虞美人草,在不同季节里,各具
不同的色彩。这副对联,真是别具心裁,令人回味。
崇丽阁巧联趣对
----------------------- 页面 10----------------------- 四川省成都望江公园崇丽阁,有一副精美的诗联。其联文是: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该联诗情画意,意境很高,可惜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贴切的下联与之匹配。
直到三十年代,有一位名叫李吉玉的布衣之士,为崇丽阁的这一精美诗联,
成双配对。
李吉玉是四川什邡县人,一次,他在什邡县城北外的珠市坝漫步散心,无意
中,发现坝中有一口古井。井旁,竖立一块清代嘉庆年间的古碑,上镌“古井印
月”四个字。李吉玉灵机一动,衣着望江楼的那首诗联,撰下了联: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下联与原来望江楼的那副联,二者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贴切自然,从此广为
村姑巧对罗秀才
古时候,有个姓罗的秀才,一天,骑着小毛驴,出外游玩。他到了铜鼓西河
湾,看见农夫、村姑,正弯腰在田里插秧。
罗秀才牵着毛驴,走近田陌,向一个插得最快的中年农夫问道:“插秧师傅
腰勾勾,一天能栽几千几万蔸?”中年农夫贸然被问,愕然不知所答。正在为难
之际,一位村姑,手提茶壶走过来,她对罗英
才笑了笑,然后说:“秀才说话惹人笑,自古插秧论田亩,挑秧标担不算只,哪
有闲功数禾苗?”中年农夫听了,高兴得连声称赞:“莲妹,答得好哇!”罗秀才
一时间都呆了,想不到,这荒山野地里的村姑,竟能出口成章,几句话,就弄得
自己无言以对,想到这里,他一抖才绳,准备跨上小毛驴溜了。
莲妹见秀才要走,连忙叫道:“秀才先生,请留步。刚才你问我们,现在,
轮到我来问你了!”罗秀才只好翻身下驴说:“你要问我,就请吧!”莲妹指着秀
才的小毛驴,问道:“秀才驴子耳勺勺,一天能走几千几万脚?”罗秀才见问,
不由暗自心惊:姑娘果然厉害,她明知骑驴赶路,只能以里计程,偏要以脚步相
问,存心捉弄,无非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得巧,也来得狠。急得耳热
心跳,半天答不上来。围观的人,见秀才被村姑所难,齐声叫好。
正当罗秀才惊慌失措,进退两难的时候,恰好有一个用竹制扁担挑着一担笋
乾的人,从田边走过。罗秀才一见,心中暗喜:“此乃天助我也!”他如释重负地,
对莲妹说:“姑娘,你能言善辩,在下自愧不如,倘若真有本事,我们来对副对
联,如何?”莲妹嫣然一笑说:“秀才先生有何上联,尽管说出来,让我试试。”
罗秀才手指那已远去的挑笋人说“我就以‘挑笋’为题吧,上联是:
扁担挑笋父担子;
莲妹略思片刻,即从田中,提起一枝秧来,对道:“我则以此秧为题,下联
禾秆缚秧母抱儿。
联成,众人赞口不绝。罗秀才不得不承认说:“对得好,妙哉,佳句!”
秀才联讽赃官
清朝末年,山东省有个县令,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处处剥削。有一次,借
过生日之名,硬逼穷苦百姓送礼。一位过路秀才知道其中苦况,愤愤不平。于是,
----------------------- 页面 11----------------------- 写了一副对联,当寿礼送去。县令见过路秀才都送了寿礼,非常高兴,连忙打开
看,只见寿联写的是:
大老爷过生,金也要,银也要,铜钱也要,红白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稻未熟,麦未熟,高梁未熟,青黄两不接,送甚东西?
原来是副讽联,县令勃然大怒,气急败坏地叫差役逮捕送联人,那知送联秀
才,早已不知去向了。
过了几年,这个县令,用贪赃的钱财,替自己和儿子,都买了个“进土”的
头衔,混到京城,做了京官。而且恬不知耻地,在自己的京宅门口的柱子上,写
了一副对联:
父进土,子进士,父子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
联文俗不可耐,无非是小人得志,自呜得意。说也凑巧,当年给他送寿联的
秀才,刚好也到了京城。当他看到赃官门柱上的对联,可笑又可恼,秀才很想治
治他。过了几天,秀才终于想出办法来了。他连夜来到赃官家门口,将门柱上的
对联添几笔,然后悄悄离去。
第二天,赃官们前围满看门柱上对联的人。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窃窃私语。
赃官开门出来,一看,差点儿气昏过去。原来门柱上的对联已变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姑娘妙对戏秀才
古时,南州郡,有一个财富殷实的人家,请了一位穷秀才教私塾。东家的小
儿子,也在私塾中就读。一日,这位秀才先生,教学生对对,他信口出了上联:
有客打床惊我梦;
并要求学生第二天交卷。
夜深人静,小东家在灯下,抓耳挠腮,搜肠括肚,找句对下联,无奈无句可
对。他的姐姐问道:“夜已三更,你为什麽还不睡觉?”小东家哭丧着脸,将索
对情况告诉姐姐。他姐姐说:“你赶快去睡,下联我替你对。”
第二天,小东家将姐姐代对的下联,交了卷。先生展开一看,下联是:
无人伴寝度春宵。
这位先生,已到而立之年,尚未婚配,得知下联出自姑娘之手,以为有意,
不禁想入非非。时近端午节,于是,又出一联:
绿竹无心空过节;
同样要求学生第二天交卷。小东家如法泡制,又请姐姐代劳。姑娘又对了下
黄花有意候重阳。
先生看了下联,眉飞色舞,喜形于色。接着,步步相逼,又出了:
林密山深,叫樵夫如何下手?
的上联,叫学生对。
这一次,姑娘代弟弟对的下联,却是:
滩凶水涌,请渔郎不必问津。
先生看了下联,明知此花有刺,无法采摘,但艳心不死,又出一上联,要小
东家带回家对。联文是:
----------------------- 页面 12----------------------- 园内好花,蝴蝶无心亦欲采;
姑娘看此淫词,勃然动怒,立即答对:
画中佳果,猿猴有意却难寻。
她把先生比喻成猿猴了。穷秀才先生仍不罢休,又出一联:
天寒地冻,今晚定能成霜;
姑娘断然回答:
月冷星稀,此夕断然无雨。
这里“成霜”谐音“成双”,“无雨”谐音“无语”,对仗工整,可谓天衣无
缝,厌恶之情溢于言表。这回,先生有些怨愤了,又出上联:
竹本无心,何生枝节?
加以质问,姑娘却平心静气的对以:
莲虽有窍,不染污泥。
穷秀才先生步步设问,姑娘则鼎言而拒,一回一答,如竹筒倒豆,痛快淋漓,
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拍案叫绝一讽联
民国初年,北京一家中药店的一副对联,看到的人,都拍案叫绝。联文是: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二陈汤”,都是中药的两个汤头名。对联作者,巧妙地镶嵌在
对联中,用以讽刺窃国军阀袁世凯,做皇帝的丑剧。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
后,野心勃勃,梦想做皇帝。当时,
(一九一五年),由杨度出面,联络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组
成“筹安会”,宣称“以筹一国之治安”,为袁世凯称帝鼓吹,人称此六人为“六
君子”。上联讽刺袁世凯做皇帝的病”,是由此开始的。
下联的“二陈汤”,是指陕西的陈树藩、四川的陈宦等,地方实力派的代表,
汤芗铭是袁世凯的亲信,他们都是袁世凯的心腹,捧袁称帝十分卖力。后来,蔡
锷在云南首先起兵讨伐袁世凯,各地纷纷响应,形势立刻急转直下,全国人民坚
决反袁,二位姓陈的,见大势已去,马上见风转舵,先后在陕、蜀两地,宣布反
袁“独立”。袁世凯见后院起火,众叛亲离,气病交加,一命呜呼。仅仅做了八
十余天的短命皇帝,从此留下丑名。
这副对联,妙在用中药名入联,寥寥十个字,表现了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
辛辣的讽刺,令人叫绝。
对联话人生
徐悲鸿( 年),江苏宜兴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少年时候
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传达
神情。以画马驰名中外。他的画融合中外技法,而自成面貌。
抗战胜期间,曾多次将自己的作品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积极
参加民主运动。解放前,徐悲鸿先生曾自己给自己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独特偏见;
一意孤行。
----------------------- 页面 13----------------------- 寥寥八个字,表达了自己决不与反动派同流合污的意志与傲骨铮铮的性格。
徐悲鸿先生为什么写这副对联呢?据说 有一次,国民党反动政府文化运动委员
会主任张道潘登门拜访徐悲鸿先生,请他为蒋介石画一张半身标准像,张道潘说
了许多好花,徐悲鸿先生还是拒绝了。徐先生说:“我是画家,对你们的蒋委员
长没有丝毫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张道潘非常吃惊地说:“给蒋委员长画像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
徐先生冷笑着说:“我对抗日救国感兴趣,对人民大众感兴趣。”
张无可奈何地说:“这么说,你决定不给蒋委员长画像了!”
徐先生斩钉截铁地说:“是的,是这样!”
张道潘急了,说:“你是才华横溢的大艺术家,我奉劝你不要做这样愚蠢的
事,免得后悔。”
徐悲鸿先生斜视张道道潘一眼,说道:“后悔,我只能感到自豪,因为你的
座右铭是升官发财,金钱美女,而我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
骨!’”张道潘怒气冲冲地走了,徐先生坦然地笑笑。
徐悲鸿先生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遵循师训:“一个艺术家要诚实、要
守位。不为名利与金钱创作,不为阿谀创作。”
年以后,国民党同志区美术界有一批自甘堕落的画家,大肆宣扬资产
阶级颓废派艺术美化国民党,毒害群众的心灵,徐先生在这种情况下写了上述对
解放后,徐悲鸿先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赵赤坪智对讽敌人
三十年代初期,红军撤出苏区。赵赤坪同志奉命留下坚持斗争,不幸被捕。
国民党伪县长想诱骗他投降。有一次审问时对赵赤坪说:“听说你很有文才,我
出个上联,你若对出下联,我就放你出去。对不出,休想活命!”说完当众念道:
四次围剿,四面受剿,面山、面水、面临绝境;
赵赤坪同志听了暗暗地想,这是一次很好的反击机会,要用应对机会狠狠讽
刺一下。他略加思索对了下联:
三民主义,三自主义,自私、自利、自取灭亡。
伪县长听后,瞠目结舌,象哑巴吃黄连,恨不得地上有个洞钻了进去。摆摆
手,示意退堂。
“独一无二”一妙联
有声处有韵,有韵则有味,有味处生情。情致倘浮摇,便是灵气。若用这番
话来映衬一副对联,可以说恰到好处。
这副对联是:
独览梅花扫腊雪;
逸睨山势舞绿溪。
此联文具有诗的意境,上联意思为:独览梅花傲雪怒开,一扫腊雪的寒意。
下联意思是:闲暇时看青山雄姿,有与碧绿溪流挥练长舞的真妙之趣。但是,此
联单从以上的含意去理解还是欠缺的,其中的“音韵”是联文的“灵魂”。作者
----------------------- 页面 14----------------------- 撰此上联意在求得语言的音乐美与音乐的形象美。你如果细心的的品味一下,上
联的简谱的唱名:1
(DO )、2
(RE )、3 (MI )、4 (FA )、5 (SO)、6 (LA)、
(XI )。(如果用浙江地区或侨乡的方言念,可能有极小的变异)。就象旅居海外
的华人、华侨听到乡音一样,有那么一种感触,似走到心里的微笑,如此浅易平
柔,又那么深厚荡人。下联将数目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借助方言变
读,写成有意简选的汉字。像这样以数字与音乐的七个音阶相对,又极富诗的楹
联,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
失而复得一楹联
逍遥于城市而外;
仿佛乎山水之间。
此楹联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1)撰并书(篆书)。其真迹由苏州市购物中心四
楼苏州古玩有限公司收藏。
这副对联是邓石如为耦园主人所书,其内容流露超然尘外的文人境界。笔意
古朴浑成,神韵飘逸。真如包世臣(2)在《国朝书品》中所言:“和平简静,遒丽
天成,神品也。”耦园主人将原句镌刻于耦园内亭廓上,保留至今,而原楹联一
度不知去向。
年春天,苏州古玩公司经理等人到外地参观艺术交流活动,外地同行
见有苏州客人,将邓石如撰写的上述对联,从库房拿出来欣赏,古玩公司经理等
苏州客人,看了爱不释手,欲求购买,后经过再三恳谈,总算割爱出让。会苏州
上柜后,有客人指出,次对联与耦园内楹联一模一样,真是无意中巧合。
珍贵的邓石如真迹,相隔
多年,辗转几千里,如今无归故里,堪称收
藏“奇缘”。
注:(1)邓石如()清乾隆年间篆刻家、书法家,安徽怀宁人。精
四体书,造诣很深。才华过人,自称“顽伯”。一生不求功名富贵,唯有一剑一
砚。云游四方,广结天下才学之士,墨迹遍布大江南北。其篆书题势笔意,沉雄
厚朴,自成面目,一洗过去刻板拘谨之风。其弟子包世臣,仰其人品、学品,于
道光四年著成《艺舟双楫》,将清代书法家刻划成五品九级,并得到书法家的承
认。依次排列为“神品一人,邓石如,隶及篆书”;“妙品上一人,邓石如,分及
真书”;“妙品下二人,刘墉小真书,姚鼎行、草书。”并称邓石如“篆、隶、分,
以臻绝诣”。
(2)包世臣(1775 年--1855
年)清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安
徽泾县人。泾县古属安吴,人多称其为“包安吴”。工书,用笔以侧傍取势,提
倡北碑,对后来书风的复革颇有影响。著有《安吴四种》,其中《艺舟双楫》下
篇,为书法理论著作,为学者所推重。
梦中得奇联
横看蟹意;
静得龟年。
撰联作者在上联两旁有200 多字行书题跋:
上联“横看蟹意”题跋是:约在三十岁时,夜梦一老翁立于巨龟上,顺江而
下,手捧楹联赠余曰:“四美人,得延年之道在此。归而展视,联文为次两句八
----------------------- 页面 15----------------------- 字。梦盖由临睡前读宋玉《女神赋》后而构成。“美貌横生”与“志态横出”,借
蟹之横意出之,蟹未必美。
下联“静得龟年”题跋是:静或是对冲动而言,老人必有戒乎?次日凌晨,按所
见楹联尺寸,仿老擘窠大书。后经战乱,流离丧失。当时尚未完婚,今逾四十余
年,补记趣事,而书法亦应有所变异矣。
无中生有出妙联
纪晓岚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乾隆很想出个题难为他一下,以压压他的才气。
一天,君臣来到关帝庙,乾隆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个怪题,对纪晓岚说:
纪爱卿,关武帝君是个大忠大义之人,歌颂他的联语随处可见,可是从没有
见过吟咏他妻子的对联。朕命你吟一联,颂扬关夫人的品德。
此题的确很难,因为不论史书《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只字未
提这个关夫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如何“歌功颂德”呢?
不过,纪晓岚毕竟是纪晓岚。只见他略一思索,就吟了出来:
生何年,殁何月,皆无从考;
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
妙!关夫人的事迹,书无所载、史无从查,自然是生和死“皆无从考”了,
然而,既然其夫大忠、其子大孝,那么她理所当然可以称为“贤”了。乾隆皇帝
听后龙心大悦,重赏了纪晓岚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与一僧人在河边游玩。忽见一犬在河边啃骨头,苏东坡摇
了摇自己的题了诗的扇子来了雅兴,提议与僧人对哑联。
只见东坡嘴一咬,手一撸,指了一指,意为“狗啃河上骨”。“河上”与和尚
谐音。僧人一见,知其戏弄之意,当场回敬,夺过苏东坡的扇子扔到河中,任水
冲走,意为“水流东坡诗”,“诗”与“尸”谐音。
二人相对哈哈大笑
张玉书巧释哑对
据说清代张玉书常在同僚面前夸赞他的家乡镇江是座风景秀丽、文人荟萃的
历史名城。一次,张的几位同僚和他到镇江游览,他们在地方官陪同下饱览了名
刹金山寺。有位文臣想试一试镇江人的文才,指着寺旁的一座宝塔高声吟道:“一
塔巍巍七层四面八方”,并向陪同人索取对句。镇江地方官搜索枯肠,也未能对
上。此时张玉书“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游金山寺结束,朝中官员们坐船离去,地方官站立江岸向他们挥手送行。张
玉书见状喜出望外,拊掌对同僚们说,你们看,送行的人一个个不约而同地对出
了下句,并放声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他还解释说这是镇江的哑对。同
僚们听后无不捧腹。
最早的一副对联
----------------------- 页面 16----------------------- 公元964 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
要群臣在“桃符板”(画有神像的桃木板,旧时认为可以避邪)上题写对 句,以
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 是,他
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小孩对对联
相传在汉朝时期,不知哪个寨姓袁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男孩,这个小孩脑瓜
蛮灵,小小年纪便通晓诗文。
有一次,小孩子在花桥上玩石头把戏,一会来了几个抬轿子的人。他们刚走
过花桥,小孩追上叫住他们不要走。这些人肩上抬着轿子,气都换不赢,见这个
小孩拦路,怒喝道:“哪来的野小子,瞎了眼啦?竟敢拦住丞相的轿子,快走开!”
小孩一听,心里惊了一下,但转念一想,这丞相年纪一定大了,如今便告老
还乡,想必拦住他的轿子也没什么可怕。于是他冲着这些人说:“你们才是瞎了
眼哩!把我的石桥踩坏了我要你们赔。”
抬轿的人听说后,一时傻了眼,想走不是,不想走出不是。
坐在轿内的老丞相刚想发怒,忽听拦轿的人童音很重,感到奇怪,忙吩咐抬
轿的人放下轿子。老丞相掀帘一看,果见站在面前的是一个稚气十足的小孩,这
小孩生得眉目清秀,天真中带有几分聪慧。老丞相怒气全消,乐呵呵地走出轿子,
怜爱地抚摸着小孩的头问道:“我们踩坏了你的石桥,你要我们赔什么呀?”
小孩抬头看了看老丞相,觉得他很慈祥,于是很有礼貌地说:“老爷爷,我
不要你们赔什么,我们来对‘对联’,我出上联,你说下联,好不?”
老丞相听说要对“对联”,更感到这小孩不同一般,就爽快应道:“行啊。”
小孩看了看被踩坏的石桥,眨了眨眼睛,说:“脚踏磊桥三块石。”
老丞想见小孩出了上联,忙对下联,可一边对了几句,小孩都摇头。老丞相
没法,只得对小孩说:“我就住在那边寨子,今天我对不上,明天再来吧。”小孩
点头表示同意。
老丞相回到家,因为找不到下联,急得茶饭不香,夫人问道:“你刚衣锦还
乡,应该高兴才是,为何这样愁眉苦脸?”老丞相便把半路上碰见的情况跟夫人
讲了一遍,夫人一听,看着自己做的针线,想了一下,说:“有啦。”便要丞相明
天照她讲的就是了。
第二天,老丞相早早出门了,找到小孩后,高兴地说:“下联得了,是‘手
剪出开两重山’,对吗?”
“对啦,对啦。可是这下联不是你对的,是一个妇人说的。”
老丞相听后,心想。这小孩当真聪明过人,将来一定有出息。我不如收他为
养子,给他些银我,让他去读书,不是更好吗?想到这里,便把想法跟小孩说了,
小孩也很乐意,高兴地答应了。
后来,小孩发愤读书。几年后,便成了举世名人。
有一先生欲考弟子学才。
----------------------- 页面 17----------------------- 一日,先生出上联,要弟子应对下联。
先生出:海棠;弟子应对:山药。
先生又出:一枝,一枝海棠;弟子应对:半截,半截山药。
先生再出:斜插,斜插一枝海棠;弟子应对:倒挂,倒挂半截山药。
接着,先生点点头,又续上:鬓角,鬓角斜插一枝海棠;弟子脱口而出:胯下,
胯下倒挂半截山药。
先生心中不悦,但还是接着续:小姐;先生不往下说了。
弟子略加思索,对上:大汉。
先生面色难看,仍然接着:偷看!
弟子心想好对呀,紧跟着:梦见!
先生生气了,提高嗓门:无--耻!弟子大声应道:有情!!!
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弟子。先生心想,看你如何应对。
弟子为难了,总不能拿先生来应对呀,暗自思量一番,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词:
先生脸色铁青,一声不吭转身走了。
弟子心中好生奇怪,怎么一回事?细细品味猛然发现对联上出了问题,暗暗叫苦
原来连起来就成了这样:……..
联讽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
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
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
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
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
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
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承看着也是无可奈何。
这年,正好洪承畴 60 生日,这一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
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
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诔文,一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被弄得无地自
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
见上面写的是: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
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太,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
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
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
----------------------- 页面 18----------------------- 一局妙棋,
今日几乎忘谷雨!
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
妙联绘贪官
某县税务局有一个局长姓卞,是个贪得无厌的贪官,他经常借故到管下的企
业敲诈勒索,要钱要物,若是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给“小鞋”你穿,处处刁难
你,使许多企业的老板敢怒不敢言。有一次,他借故到管下的一家名叫“万福楼”
的餐馆大吃大喝,这“万福楼”餐馆老板姓熊,他为了能做生意,所以不敢得罪
这个税务局局长,每次这位局长光临,他夫妻俩都是跑前跑后,殷勤地好酒好肉
招待。谁知,这卞局长,得寸进尺,他酒醉饭饱之后,还厚颜无耻地要熊老板请
来“三陪小姐” 供自己“消遣”,有一天,卞局长喝了几杯之后,兴致勃勃,他
自以为对楹联精通,吃了人家的,还要拿人家取笑,见熊老板夫妻俩为了招待他
忙得团团转,他就将熊老板夫妻俩讽剌挖苦取乐,他将熊老板的“熊”字拆为“能”
字与“四点”,因 粘梢簧狭 ?/SPAN>
上联是:熊老板,能者多劳,餐前跑断四条狗腿!
可是这个熊老板,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原是一个作家辞职下海经商的,不但
对楹联很是爱好,还是市楹联协会理事,因此他也不甘示弱,立即以牙还牙,将
“卞”字拆成“下”字加上“一点”,拟出了下联,形象地描绘这位贪官的形象。
下联是;卞局长,下流无耻,饭后伸出一只龟头!
后来,因这贪官东窗事发,进了监狱,此事才被餐馆的服务员披露,成为一
社会新闻,该联被该县的楹联协会评为当年谐趣反贪佳联一等奖而流传民间。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
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
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一葫芦,便上前讨水喝。
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有水,不过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
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李
宋二先生,木头木脚。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
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农民报》一
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36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只有
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
他对的下联是: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联语如刀亦伤人
民国初年,贵州的夏瑞符是一位心直口快,喜欢玩笑的人。一次在闲谈中,
他开玩笑似的作了一副对联:“胡自玉理学好色,罗贞松名士爱钱。”为这副对联,
夏瑞符失去两位朋友。
----------------------- 页面 19----------------------- “胡自玉理学好色”说的是清末旧臣胡嗣瑗。此人常以理学兼才子自居,还
爱好看戏,一次看上天津一位叫陈玉秋的女演员。陈玉秋当时只有二十来岁,长
得美丽动人。胡不顾自己已是垂暮老头了,还托人去说合。陈回答说:“我东厢
房也不住,西厢房也不住。”言下之意要当正房太太。而胡正妻健在,好事是以
不成。胡嗣瑗为此自取了一个别号叫“自玉”,以示念念不忘陈玉秋。夏瑞符是
胡同乡,两人关系甚密,平时无话不说,但这联语可伤了胡的感情,二人从此绝
“罗贞松名士爱钱”是指罗振玉(字贞松)因索债逼死王国维之事。罗振玉是
清末大臣,常以名士自傲。王国维是一位著名学者,至今他的《人间词话》影响
犹深。他 22 岁独闯上海,开始在《时务报》馆司书记校雠之事,后入罗振玉创
办的文学社。
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王国维从事学术研究,但没经济来
源,完全由在日本做字画生意的罗振玉解囊相助。两人志趣相投,回国后,结成
儿女亲家。罗振玉追随溥仪入宫任南书房行走,又推荐王国维在南书房担任古董
书画的鉴定工作。王为感恩知己,便把自己的著作以罗振玉的名义发表,如《殷
墟书契考释》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王国维到清华任教,罗振玉随溥仪去了天津。1927
年,罗振玉不知何
事与王翻脸,秋后算账,向王国维逼债要钱。王国维一介书生,无钱还账,一时
想不通,竟投昆明湖自尽。当然王国维的死因并非这么简单,至今说法不一,但
罗振玉为此联对夏瑞符也恨之入骨。
明朝嘉靖年间,据传张居正()与艾自修同科中举,但艾自修是倒
数第一名。一次闲谈中,张居正随随便便地对艾自修说,今有半联请教:
“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虎榜”即是末名。说者无意,
听者有心,张居正说完就完,但这半副笑联却始终似石头般压在艾自修的心中,
使他处处发愤,时刻留意张居正的一举一动,以便寻得下半联报仇雪恨。
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由张居正主持,大权在握,显赫一时。但人也有
倒霉的时候。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艾自修想在上朝前拜访张居正,便来到张
府。家人告诉他说张在花园里,艾便径直走到花园,见张居正在一假山旁,但眨
眼之间就消失了。艾自修怕出意外,急急跑去,只见一块石板刚刚盖上,还有一
截被卡住的袍角正往里缩。艾灵机一动,抽出佩剑割下袍角,离开了花园。
这天早朝张居正没来,艾自修心想,他到哪里去了呢?为了揭开这个谜,艾
自修找了一个机会,从那石板洞里钻进去,原来是一条暗道,出口恰是太后娘娘
的卧室。艾自修此时心里有了底,久久压在他心头的那半副对联终于有对了。于
是,他把下联写在黄绢上,并用它包了张居正的袍角,呈给了神宗皇帝。
神宗打开丝绢,先见袍角,再看绢上写道:
“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先不说龙颜如何大怒,且说对
联的巧妙。这是一副复字联,以双方的名字重复,寓意自然,平仄恰当,特别是
后面的“白面”对“黑心”,“虎榜”对“龙床”,可谓绝对了。
神宗一看,两眼发直,恨不得扒了张居正的皮。张居正不但侵占他的权力,
今天连老娘也不放过,岂能轻饶?但艾自修奏道,此事不可声张,得顾及皇家面
子,且容慢慢来。
腊月初八是晒袍节,由礼部派人一一查照,破旧袍换新,理所当然对张居正
的袍子特别关照。虽然张居正请人修补了官服,但那袍角仍旧露出破绽。于是神
宗就定了张居正“猥亵皇恩”的罪,削职为民,发配边疆,永不赦返。
----------------------- 页面 20----------------------- 张居正启程时,艾自修给他送行,并送给他一张纸片。张居正一看,纸片上
写的正是艾自修所对下联,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了。
王汝玉父子相对
王汝玉,本名王燧,明代书法家,永乐年间任翰林五经博士,参修《永乐大
王汝玉小时候博闻强记,有神童之称。七岁那年,他随父亲到屋外观赏雪后的景
色。太阳一照,房屋上的积雪溶化,雪水从屋檐沟里往下滴,如同下雨。他父亲
即景吟出一联“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让儿子对下联。
汝玉朝四外看看,只见远处有风,吹起阵阵灰尘,好似冒烟一样,便很快对出了
下联:“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
唐玄宗亲试李泌
公元728 年,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全国神童选拔,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登台观
看。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只见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
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唐玄宗非常高兴,将员俶叫到身边问:“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员俶回答
说他的表弟李泌年方七岁,才学比自己更高。玄宗立刻派人飞马把李泌接来。这
时玄宗正与燕公张说对弈,便让张说以象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学。张说出句道: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稍假思索即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玄宗听后觉得答得别致,寓意深刻,连忙把李泌抱在怀里说:“因为你年纪还小,
如果七岁封官,不利于才智的发展。”接着又嘱咐李泌的父母要用心教子,使其
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后来,李泌确实不负众望,大展经纶,成为肃宗、代宗、德宗三个朝代实际上的
张兰张芳答武后
唐武则天(690 年-704 年)时期,宣化府附近有一对神童姐妹。姐姐张兰
十三岁,妹妹张芳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特别善于作诗联对。这消息传到女皇
帝武则天的耳朵里,她不大相信,便传下一道圣旨,命宣化府火速把姐妹俩送到
金銮殿上,姐妹俩对武后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答如流,武后听了十分惊奇。接着,
武后出联要张兰对:“河里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
这是异字同音联,“河、荷、和、何”四字同音,出得新奇别致,要对下联很不
容易。满朝文武听了,都不由得皱眉摇头,替张兰担心。没想到那张兰斜瞟了一
旁为武后弹琴的美女一眼,开口就对:“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武后面露喜
色,连连颔首。两旁的官员们也扬眉舒气,低声议论“情、琴、清、青”这四字
同音对得更妙。
武后接着问张芳:“朕还有一副绝对,你能不能对上?”随即吟出上联:“冰冻兵
----------------------- 页面 21----------------------- 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
联中“冰、兵”同音,“冻、动”同音,十二字一气呵成,珠联璧合,确是“绝
对”。大臣们手里又捏了一把汗,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张芳的脸上,只见她
歪着头,转着一对又大又亮的黑眼珠,稍稍一想即对道:“龙卧隆中隆未龙龙自
隆中飞。”
武后听了十分高兴。众大臣齐声夸赞:“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真情,被这小女娃一
语道出了。”武后越听越高兴,即令摆酒设宴,款待这对小姐妹。
席间,武后拉着张芳的小手说:“朕爱你才思敏捷,又知礼节,想留你在我身边,
你愿意吗?”张芳听了,脸上露出悲伤的神色,低头不语。武后又说:“你默许
了,好,就这么定了。你现在就做一首离别诗,送送你姐姐吧!”
小张芳慢慢地站起来,离席即吟:“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
得一行归。”
吟罢,眼泪夺眶而出。满朝文武见状,纷纷放下杯箸,嗟叹不止。武后也长叹一
声,说:“同来同归,二女之愿也!看来真是欲去不可留啊!”于是感叹一番,才
命人把张兰和张芳送了回去。
(原文)莫廷韩过袁履善先生,适村人献枇杷果,帖书琵琶字,相与大笑。某令
君续至,两人笑容尚在面,令君以为问,袁到其故,令君曰:“琵琶不是这枇杷,
只为当年识字差。”莫即云:“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令君赏誉再
三,遂定交。(〈明〉 浮白斋主人〈雅谑〉)
(译文)莫延韩到袁善履先生那儿去,正逢乡下人献来枇杷,献单上写着:“琵
琶”,两人看了大笑。某县令接着来了,两人的笑容还在脸上,县令因此发问。
袁先生讲出了原因,县令说“琵琶不是这枇杷,只为当年识字差。”莫延韩接上
去吟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县令对这两句诗再三欣赏称赞,
于是定下了交情。
(点评)这是一个由同音字混用而引出的笑话,“琵琶”“枇杷”两词声符相同而
形符不同,而形符是表意义的,所以两词的意义也不同,“枇杷”的形符是“木”,
表明这种水果是一种树木上的果实;而“琵琶”是“玨”,古文中的“玨”代表
双玉,两块玉并放在一起,可以发出声音,与音乐有关。因此,我们看形声字要
注意区别它们的形符和声符,那样就可以减少因混淆不清而造成的错别字了。
苏辙改对显才华
苏辙(1039 年-1112 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与其兄苏轼同属“唐宋八
大家”之列。
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
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
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
“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
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
----------------------- 页面 22----------------------- 桃李满天下
这句成语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此
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称他为“国老”(武则天
即位时,狄仁杰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
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痛。武则天常对其他大臣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
大事,你们不要去麻烦狄老。”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多种措施,广罗人才,并让狄仁杰给他推荐能
担任将相的人才。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
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
真是桃李满天下啊。”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
应该做的。”
公元700 年,九十三岁的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
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息说:“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
的国老啊!”
“桃李满天下”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到处都有学生。桃树和李树,比喻
所培植的优秀人才。
同名巧对李梦阳
李梦阳(1475 年-1531 年),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
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他在江西督
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
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于是他随口念
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
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
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其实,李梦阳这个
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信陵君”,就是窃符救赵的公子无忌。长孙无忌是
唐代大臣,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此联以其“无忌”,双关两人不要顾忌,李督
学觉得有理,非常赞赏这位童子的才智,于是马上改变了态度。经细心考察,证
明确有才能,于是亲自推荐,予以重用。
李明珍自幼善对
李时珍(1518 年-1593 年),字东璧,明代医学家。他好读医书,因为发现
历来本草有很多错误,就立志重修。于是翻山越岭,穷搜博采,历时三十年,阅
书八百余家,三易其稿写成《本草纲目》一书,为我国药物学史上一大巨著,李
时珍也被称为“中国药圣”。
李时珍自幼聪颖善对,还没上学就跟着父亲认熟了好多字。他刚入学时,私塾先
生望着被树木环抱的远山,出了上联:“远声隔林静。”李时珍当时虽然只有八岁,
----------------------- 页面 23----------------------- 但见朝霞分外明媚,过往旅客早已登程,便脱口对道:“明霞对客飞。”先生大为
吃惊,决心加倍关照。
有位药铺主人,膝下有一个女儿,聪慧而美貌,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才华出众的
男子结为伴侣,决定用药名作上联征婚:“玉叶金花一条根。”许多求婚者望联兴
叹。其中有一位姓马的青年为人忠厚,只是略欠文采,他不得不求李时珍帮忙。
李时珍少年助人为乐,脱口对道:“冬虫夏草九重皮。”铺主见马公子比较英俊,
又交给他上联,限一天对上。这上联是:“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马公子只
得二请李时珍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铺主看后非常高兴,随即
再出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限半天对出。马公子无奈三求李时珍。李时珍
为了成全这桩婚事,稍假思索,用“天仙子相思配红娘”作下联。铺主十分满意,
当即答应订婚。
当地郝知府对医药略知一二。一次中秋赏月时,风吹灯笼熄,原来是灯笼破了三
个窟窿,便口占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是防风。”因一直续不出下联,
只好找李时珍对出下联:“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又有一天,郝知府去拜访李明珍。走进院后,看到从竹不禁赞叹:“烦暑最宜淡
竹叶。”李时珍随口对道:“伤寒尤妙下柴胡。”
郝知府看到几株玫瑰,不胜感叹:“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李时珍笑着答道: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郝知府是外地人,见李时珍如此投机,又吟出一联:“做官者四海为家不择生地
熟地。”李时珍笑道:“行医人一脉相承岂分桃仁杏仁。”
郝知府拿起李时珍为他开的处方,自言自语:“纸白字黑,酸甜苦辣五味皆有。”
李时珍手中毛笔尚未放下便说:“杆硬尖软,采晒炒切炙百合俱全。”
就这样,宾主唱和属对,沉浸在妙思雅兴之中,不觉天色已晚,郝知府起身告辞
出门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李时珍笑道:“春风来时尽著花,
但闻藿香木香。”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1521 年-1593 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
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
放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载有对联 118 副,这在明代是很少
见的,而所写出40 字以上的长联就有 12 副,在明代几乎没有第二人。尤其是他
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 140 字长联至今犹存),至今徐文长
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
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
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
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
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
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徐文长还是
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
----------------------- 页面 24----------------------- 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
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
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手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
徐文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对第二
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
州”。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乾隆晚年,一日晚膳后,乾隆召大学士纪晓岚,二人换上民服走出宫外,来
承德大街上闲逛。见一酒店的招牌上书“半联酒店”四字。店前若市,人头攒动。
二人停下脚步,只听掌柜的拱手喊道:“多蒙诸位关照,小店屋内有半副对联,
哪位能续上下联,美味佳肴尽用,敝人并愿赠文银10两。”君臣二人觉着好奇,
便走进店内,见堂屋正中悬的半联是:
一串无鳞,鳅短鳝长鲶大嘴。
君臣二人琢磨半天,怎么也对不出适当的下联来。恰在这时,酒店的伙计抬
进一筐大蟹来。其中还有一只鼋鱼,正仰面朝天四腿乱蹬呢。纪晓岚灵机一动,
吟出下联:
三元有甲,龟圆鳖瘪蟹短头。
此联意境别致、有趣,且字句工整。以三元对一串,有甲对无鳞,龟圆对鳅
短,鳖瘪对鳝长,蟹短头对鲶大嘴,可谓天衣无缝。
顾鼎臣幼年试对
顾鼎臣(1473 年-1540 年),字九和,明苏州人,弘治进士第一。他幼时聪
明,常有妙语。一天,塾师出对为难他:“花坞春晴,鸟韵奏成无孔笛。”
把鸟鸣声比喻成无孔之笛,确非一般,但顾鼎臣面无难色,不一会儿就对上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个土念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