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本好的电子杂志前期要电子厂是做什么的?

做一本杂志就像养一个孩子 
□ 林建法 黄发有
我接手这个杂志后,就希望所有编辑对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新作保持足够的关注,对作品进行大量的。从那时一直到现在,我一个月大约有一百万至一百五十万字的阅读量。为什么《当代作家评论》这么多年来,基本上没有遗漏重要的作家和重要的作品呢?这在于我们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己的阅读来进行判断。从一九八七年开始,我个人跟踪的作家起码有二三十个,他们的作品只要一出现,我就及时地阅读,及时地对它们进行评介。最明显的是余华,他的每一部长篇只要一出来,《当代作家评论》几乎都是最早做专辑进行推荐的。还有莫言,因为他的作品量太大,我们无法跟踪评介其所有作品,但像《酒国》这样的重要作品,我们都发表了专题评论。再如尤凤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代作家评论》的积极推荐,才引起了更大的关注。我们对他的“抗战系列”、《中国一九五七》、中篇《蛇能不能毒死自己》、《泥鳅》,都推出了评论专辑。有的人就开玩笑说,尤凤伟是被《当代作家评论》捧出来的作家。我觉得一个杂志总要发现一些人家没有意识到的好东西,并不是说杂志能培养作家,或者培养批评家,但是应该能发现作家,发现批评家。
黄:《当代作家评论》在一九九八年新设了一个“寻找大师”栏目,发表的文章引发了一些争议,有的认为其标准有苛求之嫌,更多的认为其中多是溢美之辞,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分歧?
林:作家创作就跟农民种地一样,有的时候年成好,有的时候年成差,甚至写出失败之作,这都很正常。但我们始终坚持一点:面对不同作家、不同作品做不同的评论。对年轻的作家应该更多地扶持,不要太苛求,但对成名的作家,尤其是一流作家,应当苛求他们。
我希望“寻找大师”栏目里的文章能用大师的标准来要求作家,这些设想在开栏时的“编者按”中讲得很清楚。说实话,发表的文章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太理想,有一些有一点批评,总体上还是认同的比较多。当时有一家报纸还说我觉得没有意义,我好像没有讲过。我只是觉得这个比较难做,其实真的不应该树那样的口号,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一些事情。
《当代作家评论》是以作家、作品评论为主的。只要作家在进行创作,这个刊物就始终会有一副新的面孔。因为它不可能总是评介那几个作家,要对不断涌现出的新作家、新作品进行及时而准确的反应,不断给杂志注入新鲜的东西。
黄:《当代作家评论》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判断、选择时肯定有所拒绝。你们拒绝的是哪些东西?
林:刊物要学会拒绝。我们希望能够发现一流的作家和作品,这个自然需要关注作家的创作潜能,关注哪一些作家能够在整个文学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作用。这就需要对作家和作品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有比较厚的学术功力,需要大量地阅读作品,判断这部作品值不值得我们去评介。我们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批评家的判断,相信作家的判断,而不会去相信一些奖项,也不会受到媒体或者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们怎么判断跟我们没有关系。比如茅盾文学奖,有几部获奖作品可以在文学史中留下来?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大的篇幅发表反思茅盾文学奖的文章,原因就在这里。我们觉得公正的评奖有引导作用,但好的作品老是没有评上,评奖的权威性不能不受到污染。比如张炜的《九月寓言》、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王蒙的《活动变人形》、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莫言的《酒国》等,我个人觉得这些作品比一些获奖的作品更有价值。
我们要拒绝什么东西呢?伪现实主义作品,那种平庸的、没有个性的创作。比如《省委书记》,我认为艺术上不如《桑那高地的太阳》和《泥日》,所以我们发过一篇尖锐的批评文章。周梅森早年的作品也是写得不错的,后来的作品总是宣扬概念化的东西,艺术上也比较粗糙,我们就拒绝响应。像《沧浪之水》,尽管得过《当代》文学奖,但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并不像北京的批评家所说的那样好。
黄:这些作品提供的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外部描述,大同小异,没有提供更多的个人艺术经验。那么,你是否担心过自己的拒绝有看走眼的时候?
林:有那么多人在说好,就你说不好?这个时候杂志就要显示出自己的判断和眼光来,那你能不能确定你这个眼光是对的?有人问我,万一这个人得了诺贝尔奖,你怎么办?我说诺贝尔奖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它不是唯一的。如果中国作家有幸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没有评价,我肯定要反思自己。有很好的一部作品,我们没有注意到,作为一个编辑是有责任的,一个好的编辑不能推卸责任。
摘自:   
更多关于“做一本杂志就像养一个孩子”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5要是想做一本精美的杂志用什么软件来做更好呢_百度知道
要是想做一本精美的杂志用什么软件来做更好呢
要是想做一本精美的杂志用什么软件来做更好呢?比如说:用iebook超级精灵来做电子杂志可以做出精美的杂志吗
可以用flash制作,然后做成生成网页格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杂志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用PS是最好的,你可以在百度上查查,非常的棒
IEBOOK做的好,还是很不错的,IEBOOK的功能很全,你想要的效果可以做出来的。比flash相比,我觉得IEBOOK更好用一点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做一本杂志需要做什么工作?_百度知道
做一本杂志需要做什么工作?
班上准备做一本杂志,麻烦高人指点一下,要什么具体人员,比如美编什么的,还有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提问者采纳
总编辑、分编辑、小记者、美编、排版、印刷、校对即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一本杂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还想知道,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需要组建一个什么样子的团队,架构是怎么样的?
受众为王。
我觉得如果想做好一本杂志,刨除找刊号这样的事情,核心就是两点:
1. 明确杂志的定位。
2. 组建一个勤奋的团队。
我曾经看过 Henry Luce 给 Life 杂志的策划案,很短,比一份商业计划书还短,只有三页,但非常明确,把自己要做的杂志和那个时代人们需要的阅读体验对照了一下。好的杂志的确要跟时代有一种奇特的共生关系:Time、Vanity Fair、Fortune 之于美国世纪,《滚石》之于 1960 年代,Wired 之于新经济,都是如此。中国多数媒体人贪大求全,未得好结果,还是《创业家》这样,跟一拨创业潮、创业者紧密相连,明确自己的读者是谁,做起来会更有谱。
此外,一本杂志的优劣,只在于一点:信息的质量。无论八卦小报狗仔了明星丑闻,还是时政刊物洞悉了政策玄机,或色情杂志请来大明星脱光光,或者商业杂志调查出了企业丑闻,这些都是信息的质量。确保一本杂志信息量的,是勤勉的记者、编辑团队。没团队,什么都是扯。
在脑子里不停的想它的样子,直到它清晰独特完整的呈现出来。如果杂志有十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他的样子(图片,版式,选题,文字风格等等,就跟一个人似的,细节丰富),第二个是作者,谁帮助你实现这个样子。谁帮你卖广告。其他问题,办起来就会碰到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厂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