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面的通讯修改成消息。求专业人帮忙==一、阅读下面两篇通讯,将之改写为倒金字塔减仓结构的硬新闻。要求:字

消息写作讲稿 新闻报道是什么样的文体 新闻报道实质上是记述性文体。 我们知道, 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有叙 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这五种。 叙述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记述性文 体是最基本的文体。因此,新闻报道 并不高深莫测。可以这么说,只有小 学文化的人都能写好新闻报道, 因为 小学生已经学了记述文的写作; 或者 说,只要会写字,会讲故事的人都能 写好新闻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说
呢?平时我们在一起了, 往往喜欢把 知道的新鲜事讲给大家听。 有些人很 会讲,眉飞色舞,讲得有板有眼、有 血有肉、有头有尾,往往令人听得入 迷。有些人问不知怎么写新闻,其实 只要把讲的, 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 篇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就是这么简 单。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写好 新闻报道的信心。 新闻定义 对于新闻的定义, 国内外新闻界 颇有争议。 我国新闻界特别是一些新 闻学教材,目前一般认同陆定一(曾 任过中宣部长) 给新闻下的定义, 即: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个定义并不十全十美, 还有待 进一步完善。我认为,应该把上述新 闻的定义作如下改动为好,即:新闻 是新近发生、 发现的能引起广大群众 关注的事实。 下面对这个定义中的关键词逐 个进行分析。 “新近” 不久以前的一段时期。 : 这符合新闻时效性原则, 应该充分肯 定。 如果不讲时效性, 一旦时过境迁, 新闻就成了旧闻,就成了资料,就成 了历史。 “发生”:产生;原来没有的事 出现了。 “发生” 用 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仅用“发生”又有局限性。为什么 这么说呢?比如说, 石门县壶瓶山有 燕子石。燕子石是三叶虫的化石。三 叶虫主要生活在五亿年前泰山周围 的浅海之中, 以后随着地壳上升而被 埋入泥沙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它的 骨骼便成了化石。 由于化石上保留着 三叶虫生命最后一瞬动人的姿态, 像 燕子,故称燕子石。可以肯定,石门 县壶瓶山的燕子石一定有悠久的历 史,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的,但直到 1992 年才被常德市委党校赵家书教 授发现。我们绝不能说,石门县壶瓶 山的燕子石是 1992 年才形成的。壶 瓶山的燕子石难道因为不是最近形 成的而不是新闻吗?回答应该是否 定的。当时,我写了篇《石门发现燕 子石》 的消息, 新华社播发了通稿 (我 是新华社的特约通讯员)。稿件被国 内外新闻媒体广泛采用, 谁能说这不 是新闻呢?可见,原来就发生了的, 现在才被发现的重大事情, 仍然是新 闻。 因而, 这里还要把 “发现” “发 与 生”并列在一起。“发现”:发觉; 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 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这是讲为 什么要把“发现”与“发生”并用的 原因。 “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这 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新闻作品来 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成了文学作 品。 “报道”:通过报纸、杂志、广 播、电视、网络等把新闻告诉群众; 用书面或广播、 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 稿。“告诉群众”,只是一个过程, 怎么能说是“新闻”呢?“发表的新 闻稿” 都是新闻吗?新闻媒体上经常 出现不少司空见惯,毫无新意、毫无 价值的东西, 谁敢说新闻媒体上发表 的新闻稿都是真正的新闻呢?如果 说没有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东西都 不能成为新闻,那么,在新闻媒体出 现之前, 是不是就没有新闻呢?由于 世界之大, 自然、 社会现象丰富多彩, 记者纵然有三头六臂, 也难以把能够 成为新闻的事实全部捕捉到, 也就是 说还有不少东西不能在新闻媒体上 发表, 而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人们 的嘴去传播。虽没有发表,但能引起 广大群众关注的事实, 谁又敢说不是 新闻呢?因此,说新闻是“报道”是 不妥当的,应该说是“能引起广大群 众关注的事实”才准确。关于新闻的 定义,我曾写了篇论文,被《中国新 闻出版报》在头版采用。可想而之, 我以上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 新闻特性 关于新闻的特性,我归纳了三 点:一是真实性,二是时效性,三是 可读性。 1、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 命。新闻与文学有天壤之别的区别: 文学作品可以虚构,可以是张三的 嘴、李四的眼、王五的鼻集中于一个 人身上, 它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的东西;新闻绝对不允许虚构,不允 许添油加醋、添枝加叶。 湖南省石门县有一个通讯员 (名 叫向才银)写了一篇假新闻,曾经造 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他写的这篇假新 闻说: 石门山沟里有个女人特别会骂 人——假设要骂张三, 她就搬块砧板 放到张三家的门口,手里拿把菜刀, 骂一句就用刀剁一下砧板, 而且骂人 时咬牙切齿。 村民要吵架时就请她当 吵手。帮人吵一次架收费 20 元。这 篇报道我们《常德日报》登了。后来 是怎么发现是假新闻的呢?是 《湖南 日报》。《湖南日报》编辑对这篇报 道表示怀疑:石门山沟里很穷,村民 怎么舍得花 20 元钱请人吵架呢?打 电话一问,原来是作者杜撰的,是条 假新闻。 不知大家知不知道, 捏造新闻是 要受法律制裁的。我们知道,新闻一 旦严重失实且含有侮辱、 诽谤他人的 内容即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 这是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 若干问题的解答》 7 条第 4 款的规 第 定。 2、时效性。这里头包含时间与 时机这两个问题。 时间的问题比较好 理解。新闻讲究快。我们注意一下就 会发现,目前媒体上有不少“昨日” 新闻,甚至出现过“今日新闻”。时 机的问题怎样理解?打个比方说, 我 前不久写了篇稿件,题目叫《预二团 陆地打造强“水兵”》,写的是湖南 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二团开展抗洪 抢险训练的事。 这篇稿子写好后放了 很长一段时间, 为什么?就是为了等 时机。等到前不久我省普降大雨,发 生洪涝灾害的时候才刊登出来。 这个 时候发出来就叫到了时机。还比如, 庆祝 “七一” 活动的稿件, 如果在 “七 一”的前几天或“七一”的后几天刊 登才是好时机, 太提前或太推迟刊登 就不合“时令”了。 3、可读性。总的来说就是新闻 要有一定的价值,也就是要有用。新 闻的价值大概包括指导性、启发性、 警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对于这 几 “性” 这里就不一一展开来讲了。 , 要注意的是, 不是每一篇稿件都必须 同时具备以上的几“性”,往往是一 篇稿件只要具备其中一 “性” 就够了。 新闻体裁 新闻分: 消息、 通讯、 新闻评论、 新闻图片等。 消息分:动态消息、经验消息、 综合消息、人物消息、述评消息等。 通讯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人物专访、特 写、现场短新闻、小故事等。 消 息 1、什么是消息?主要用叙述的 表达方式将事实简明扼要及时告诉 受众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是新闻报道 的常规武器。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 过,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描写。 在消息写作中主要用叙述的表达方 式。我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主要用 叙述的表达方式, 但也不排除少量的 描写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 这里我就 不举例讲了, 请大家在今后的新闻写 作实践中去慢慢体会。 2、消息的外在特征。本报讯和 电头是消息的外在特征。那么,“本 报讯”也就是“本报消息”的意思; 在我国,电头目前有这么两种:一是 新华通讯社的电头,如新华社北京 7 月 1 日电;二是中国新闻社的电头, 如中新社北京 7 月 1 日电。 这里需要 说明的是, 中国新闻社是专门对我国 港澳台地区发稿的通讯社。 3、消息的五要素。何事、何人、 何时、何地、何因是消息的五要素。 因为在英文当中这每个要素开头的 字母都是 “W” 所以简称 , “五个 w” 。 “五个 w”是检验消息是否写得完整 的一把尺子。当一篇消息写成后,我 们可以自己用这把尺来量一量。 如果 这五个要素齐全, 那么你就把话说完 整了, 别人对你写的消息也就不会质 疑了, 你写的消息就是一篇合格的消 息;否则,你就没有把话说完整,别 人对你写的消息就会质疑, 你写的消 息就不是合格的消息。 3、消息的组成。一般情况下, 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这四 个部分组成。 导语一般就是开头的一 个部分,也就是开头的一个自然段; 主体一般就是中间的一个部分, 可以 只是一个自然段, 也可以由几个自然 段组成; 结尾一般就是最后的一个部 分,也就是最后的一个自然段。对于 怎样制作标题和怎样写导语, 我们在 后面再讲。 4、消息分类。消息分:动态消 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 等。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这些不 同种类的消息。 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就是一事一报的新闻。 比如上海《文汇报》1996 年 7 月 20 日头版刊登的 《常德出现三百年一遇 水位的特大洪水》就是篇动态消息。 这篇动态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本 报讯 连日来,地处沅水流域中下游 的湖南常德市出现了百年一遇流量、 三百年一遇水位的特大洪水。 主体部 分对导语中提到的“百年一遇流量、 三百年一遇水位”进行了具体说明: 16 日,沅水干流五强溪上游的下泄 流量达到 2.64 万秒立米,加上区间 流量,常德段洪峰流量高达 2.77 万 秒立米,出现百年一遇的洪峰流量。 17 日,沅水常德段第一次特大洪峰 水位高达 42.19 米, 超历史最高水位 0.69 米,为三百年一遇洪水水位。 19 日,第二次特大洪峰水位已达到 42.7 米。常德 335 公里的一线沅水 大堤全部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导语和 主体的关系往往是这样的: 导语是主 体的高度浓缩, 主体是导语的展开和 补充。 这篇消息的结尾把洪灾造成的 损失写了出来: 据了解, 到目前为止, 常德 9 个区、 (市) 181 个乡 县 有 (镇) 2430 个村共 149 万人受灾,一度被 洪水围困的有 3.7 万人;损坏房屋 12.3 万间 265 万平方米,倒塌房屋 1.4 万间 31.8 万平方米;农作物受 灾 11.9 万公顷,绝收 2.1 万公顷; 死亡牲畜 11 万头;停产半停产企业 750 个。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共达 39 亿元。我们前面说过了,消息是否写 得成功,可以用“五个 W”来衡量。 这里,我们就用这把尺子来量一量。 用这把尺子一量, 我们就会发现, “五 个 w” 有四个在导语中。 导语中的 “连 日来”就是“何时”,导语中的“地 处沅水流域中下游的湖南常德市” 就 是“何地”,导语中的“出现了百年 一遇流量、 三百年一遇水位” “何 就是 因”,导语中的的“特大洪水”就是 “何事”。那么,“何人”在什么地 方呢?“何人”在结尾部分。“149 万人受灾”、“一度被洪水围困的有 3.7 万人”就是“何人”。我这里要 特别指出的是,“何人”有时不一定 是“人”,可以是“单位”。 动态消息常用倒金字塔写法。 我 们知道,金字塔是上面小下面大,而 倒金字塔就是上面大下面小。 倒金字 塔写法就是把最重要的内容写在最 前面,把较重要的内容写在中间,把 最不重要的写在最后面。比如《人民 公安报消防周刊》2003 年 1 月 20 日 刊登的 《临澧县一花炮厂发生爆炸七 人死亡》一稿的写法,就采用了倒金 字塔的写法。 这篇稿件把最重要的内 容写在了导语中, 也就是说把最重要 的内容写在了前面。导语是这样写 的:本报讯 1 月 18 日 18 时 30 分左 右, 湖南省临澧县合口镇凯丽花炮厂 发生爆炸。 临澧县县长吴昂平对记者 称,目前事故已造成七人死亡,九人 正在医院抢救。 凯丽花炮厂的老板石 振权目前在逃, 一名副经理已被公安 部门拘留。 主体部分写的是较为重要 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临澧县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大喜介绍说, 发生爆炸时花炮车间有 44 人工作, 包括老板石振权的家人共有 54 人。 他说, 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是一名职工 违反操作规程, 而负责巡回检查的安 检员擅自脱离操作岗位所致。另外, 该厂还违规使用命令禁止使用的危 险化学品氯酸钾。 把最不重要的内容 放在了结尾。 这篇稿件的结尾是这样 的:临澧县有制造鞭炮的传统,80% 以上的老百姓从事过鞭炮制造。 当地 干部说,凯丽花炮厂是当地规模最 大、操作最规范的一家花炮厂,所有 的手续都合法。但据一些群众反映, 当时建厂的时候,居民都反对,认为 在居民区建这么大规模的鞭炮厂实 在太危险了。李大喜介绍说,事发前 的 15 日,全县召开安全生产及春运 工作大会, 宣布从即日起停止供应氯 酸钾。此次事故发生后,县里决定从 18 日 10 时起,凡鞭炮厂还没用完的 氯酸钾一律封存,停止使用。可以看 出,结尾的内容就是交待背景。对于 新闻背景,在后面介绍。如果删除结 尾这一段,消息仍然是完整的,五个 “W”仍然齐全。所以说,这段内容 是最不重要的。 综合消息 所谓综合消息, 即报道的是 发生在一段较长时间或较大地区的 某一事件、 成就、 趋势或问题的新闻。 其特点是,报道面宽,气势较大,点 面结合,总揽全局;既有广度又有深 度,面上的材料较为概括、全面、实 在,典型事例具有代表性。综合消息 的写作应着重掌握下述两点独特的 要求和方法: 一是组织好材料。 把发生在不同 时间和地点的众多材料组织得有条 不紊,是写好综合消息的重要要求。 组织材料常见的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 横式组织法。 即在导语中概括了全面 情况之后, 在主体中按具体情况的地 点(包括单位)或类别并列地加以叙 述;另一种是纵式组织法。即在导语 概括了全面情况之后, 在主体中按照 事件的发展过程或前因后果逐步深 入地加以叙述。 二是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能 反映全面的或一个方面的情况的概 括与统计;所谓点,就是能反映全面 或一个方面情况的具体事例。 点面结 合,是综合消息常用的写法。在导语 写作时, 为了避免单纯使用概括方法 的抽象与枯燥, 便可以先从一个具体 事例写起,然后再概括全面情况。一 个面可以用一个点,也可以用几个 点。比如《常德日报》上刊登的《鼎 城 300 多名机关干部“傍”农民》就 是篇综合消息。导语概括了全面情 况:300 多名机关干部“傍”起了农 民;入股总额 500 多万元。导语是这 样写的:本报讯 鼎城区目前有 300 多名机关干部“傍”起了农民,他们 或以资金或以物质或以技术入股总 额 500 多万元, 与农民一道发展特种 种植、养殖业。主体部分的开头是交 待背景,是这样写的:鼎城区是一个 种植、养殖大区。然而,一方面受资 金、物质、技术的制约,另一方面农 民担心产品的出路, 不少有特色有市 场的种植、养殖业难以形成气候。文 章接下来按照事件的前因后果逐步 深入地加以叙述;既有面上的情况, 又有点上的具体事例。是这样写的: 近些年,鼎城区委、区政府大力提倡 机关干部以资金、物质、技术等形式 入股农户发展特种种植、养殖业。鼎 城区不少机关干部认为, 把闲置的钱 物技术入股到农户, 既解决了农户发 展特种种植、养殖业的燃眉之急问 题,又使自己的钱物技术增了值,是 一举两得的事。 最早吃入股农户搞特 种种养这只“螃蟹”的要算鼎城区畜 牧水产局副局长、农艺师杨立平。他 于 1992 年以资金、 技术共 10 万元参 股, 与鼎城区十美堂镇的农民等人建 立了 1050 亩水面的珍珠养殖场,3 年后共获纯利 200 多万元。 鼎城区不 少机关干部开始“眼红”了,纷纷入 股农户搞特种种植、养殖业。鼎城区 物价局党组成员张孝群前年以 5.4 万元资金与鼎城区中河口乡的农民 等人,种起了 30 亩雷竹笋(投入不 大,易栽培,3 年后可见效益)。目 前, 鼎城区仅参与种植雷竹笋的机关 干部就有 100 来人。另起一段,接着 写道: 鼎城区乡镇机关的不少干部也 坐不住了, 有近 100 人踊跃入股农户 搞种植、养殖业。沧山乡干部王万保 手头没有多少钱,但他还是于去年 5 月花 2000 多元买了 7 只黑山羊(个 体大,不易病,繁殖快,肉质好,价 钱高) 入股到本乡霞峰村麦建友家。 , 一年后这 7 只黑山羊可繁殖到 19 只, 而王万保只收回 10 只。麦建友说: “我早就想养黑山羊, 但以前没得成 本,干部参股圆了我的梦。我自信, 几年后我一定能成为一个黑山羊大 户。 结尾部分是这样的: ” 鼎城区 “傍” 农民的机关干部看好的主要是珍珠、 山羊、肉牛、花卉、雷竹笋等特种种 植、养殖业。机关干部这么一“傍”, “傍”得鼎城区特种种植、养殖业如 火如荼。目前,全区珍珠养殖水面已 达 6 万亩,山羊存栏 21 万多只,肉 牛存栏 3.7 多万头,花卉 2 万多亩, 雷竹笋 1300 多亩。 还比如《常德日报》1997 年 1 月 17 日头版刊登的《全市干群争相 观看〈邓小平〉》是篇并列关系的综 合消息。导语介绍了“中央电视台在 黄金时段播出的十二集电视文献纪 录片《邓小平》,在我市已引起了强 烈反响”这一面上的情况。主体部分 依次从部队、农民、学生、工人这几 个群体来说明了反响的具体情况, 即 点上的情况。 主体部分的几个内容是 并列的关系。 经验消息 经验消息是对某地区、 某单位或 某部门在工作中取得的具有代表性 和普遍意义的成功经验或典型做法 的报道。 怎样写好经验消息呢? 1、一定要把经验写深、写透。 比如我们《常德日报》前不久刊登的 《桃源确保党性分析、 民主评议不走 过场》这篇经验消息,就把经验写透 了。这篇稿件的导语是这样写的:本 报讯 为了确保保持党员选进性教育 活动的党性分析、 民主评议阶段不走 过场、不出疏漏,桃源县突出抓好 “诚、公、严、细、准、真”这六个 字,严格把住“领导关、学习关、政 策关、质量关、指导关、整改关”这 六道关。那么,消息的主体部分对如 何抓好“六个字”和如何把好“六道 关”进行了诠释。然而,这篇稿件也 有不足之处,这就是:没有把效果写 出来。从本报编辑部收到的来稿看, 有不少稿件只写出了几条粗线条的 经验,而没有把每一条经验展开写。 如本报编辑部收到的 《安乡县县级领 导当“三员”》一稿,只提到了“三 员”,而没有把“三员”的具体内容 展开。 2、要注意写出效果。既然是经 验,那么前提应该是取得了好效果。 如果没有好效果,经验就值得怀疑, 经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那么, 怎么写效果呢?可以把效果集中放 在导语部分,可以集中放在结尾部 分, 也可以放在每一个具体做法的后 面。比如《常德日报》前不久刊登的 《石门农村党员真情换诤言》 这篇经 验消息的效果就写得较好。 效果是放 在导语部分交待的。 这篇稿件的导语 是这样写的:本报讯 为了搞好保持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性分析、 民主 评议阶段的工作, 石门县委组织广大 农村党员开展 “上千家门, 暖万民心, 以真情换诤言”活动,使“征求意见 表”的回收率达 98%。全县 22800 多 名农村党员, 共收到农民群众的意见 和建议 3 万多条。 我们从这篇稿件的 导语可以看出, 这篇稿件所写的经验 就是:开展“上千家门,暖万民心, 以真情换诤言”活动。而通过开展这 个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就是:使“征求 意见表”的回收率达 98%,共收到农 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 万多条。 3、 要注意与经验材料区分开来。 经验消息与经验材料有相同的地方, 这就是都是写经验。不同点就在于: 经验材料往往有理性分析的内容, 也 就是说有议论的东西; 再就是公文味 较浓,这主要表现在喜欢用“第一、 第二、第三”等词,喜欢用“一是、 二是、三是”等词,而且文章冗长。 而经验消息,不需要理性分析,不需 要议论,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忌讳 公文语言,要求用新闻语言,文章短 小精悍。 4、如何把经验材料改写成经验 消息呢?要把经验材料改写成经验 消息,就得弄清经验材料的写作套 路。经验材料的写作,往往是,一件 事用一百句话来说。 而新闻报道往往 是,把一百话用一句话来概括。具体 一点来说就是: 把理性分析的内容除 掉, “第一、 把 第二、 第三” 或者 “一 是、二是、三是”用“分号”来代替。 人物消息 人物消息就是写人的消息。 也就 是把新闻人物用简洁的方法报道出 去。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 是新闻人物, 只有当人的举动值得报 道时才能成为新闻人物, 如大义灭亲 等。比如《光明日报》1994 年 9 月 14 日头版刊登的《不当县长当校长》 一稿就是人物消息。说的是, 临澧 县副县长沈克非, 辞去副县长职务当 中学校长的事。 标 题 新闻标题的标准形式:眉题(也 称引题)+主题+副题。比如: (眉题) 新年不足半月: 火! 火! 1! (主题)全市 13 天发生 20 起 火灾 (副题)消防部门提醒:慎! 慎!慎!(《常德日报》1997 年 1 月 5 日) 如何使新闻标题抢眼? 一、拉出新闻眼。我这里所说的 新闻眼,是指新闻中最吸引人的东 西。当文字编辑的,不可能要求作者 都按自己的思路去写新闻, 但完全可 以按自己的思路, 把稿件中的新闻眼 拉出来制作成标题, 而且不管新闻眼 在何处,是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或 结尾中。 一条新闻一般只有一个新闻 眼, 但有的新闻也有两个以上的新闻 眼。因此,把新闻眼拉出来,则有3 种具体方法。 1.突出一点。例如,新华社 1999 年 12 月6日播发了一条有关全 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稿件。 稿件主要说 2000 年教育工作的重点。这个重点 有 12 项。如何制作标题?如果要把 12 项重点都概括进去,标题就只能 是:教育部确定 2000 年教育工作重 点。这么制成的标题便落入俗套,没 有多大吸引力。《常德日报》采用这 条稿件时,采用了突出一点,不及其 余的方法。《常德日报》编辑认为1 2项重点中, 最为广大群众关心的一 项就是: “坚决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 业负担减下来, 把学生家长的经济负 担减下来。”于是,编辑把这一新闻 眼拉出来,作为主标题:《减轻学生 书包 少掏家长腰包》,而把新华社 制作的标题作为副题。 2.突出两点。《(主题)偷打 电话耗十万 再盗棉花三千斤 (副 题)常德一学生实习期间被逮捕》, 这是《新民晚报》1995 年8月3日 刊登的一条新闻。这条新闻中写道: 湖南常德市技工学校学生姚文锋在 鼎城区芦山乡粮店实习期间偷打单 位的电话耗话费 10.5万元,盗窃单 位棉花 3000 斤得赃款2.6万元。 显 然,这条新闻有两个新闻眼,一是偷 打电话, 二是盗窃棉花。 《新民晚报》 把这两个新闻眼都拉到了标题的位 置上。 3.全部突出。1998 年1月, 湖南常德市政府对全市城镇消防建 设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 发现共有四 大问题: 一是重大火险隐患整改措施 不力,效果不明显;二是城镇消火栓 安装欠帐太多,尚欠 111 个;三是火 灾查处率低, 消防执法环境有待进一 步改善;四是消防基础薄弱,消防业 务经费不够,消防装备奇缺。《常德 日报》2 月 5 日刊登这次消防检查的 新闻时, 把作为新闻眼的这 4 个问题 全部拉了出来做标题:《(引题)全 市消防督查结果令人担忧 (主题) 重大隐患整改不力 城镇消火栓欠 帐多 执法环境有待改善 基础设 施需要加强》。 二、大胆联想。联想,就是由一 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这里所说的联 想,是指从稿件的内容出发进行联 想,从而制作出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在运用联想法制作标题时, 一般可从 三个方面去联想, 一是与稿件中人名 联想,二是与稿件中地名联想,三是 与稿件中事实联想。 1.与人名联想。作为社会主体 的人,其名字丰富多彩,为编辑提供 了广阔的联想天地。如《湖南日报》 1999 年 8 月 24 日刊登了一篇题为 《烈 火炼真金——记全省消防执法标兵 李正金》的通讯。这篇通讯的主人公 名叫李正金, 是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消 防大队的大队长。 作者在制作这个标 题时就运用了与人名联想的方法, 把 “正金” “真金” 与 联系起来, “消 把 防”与“烈火”联系起来。 2.与地名联想。地球之大,地 名五花八门, 同样为制作标题提供了 联想的空间。 由联想地名制作出的标 题也别具一番风味。如《常德日报》 2000 年 2 月 1 日刊登的《新河弄潮 人》的通讯,说的是湖南澧县澧阳镇 新河村党支部书记徐宗友带领农民 群众办企业致富的事迹。 编辑在制作 这一标题时运用了与地名联想的方 法,把“新河”与“弄潮”联系起来, 用“弄潮人”喻“徐宗友”。 3.与事实联想。每个事实都有 自身的特点,与特点联系,制作出来 的标题更令人叫绝。例如,新华社 2000 年 2 月 2 日播发了一条题为 《新 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副司令员陈忠严 重违纪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的消 息。《常德日报》采用此稿时的见报 标题为:《陈副司令不像话 倒在 糖衣炮弹下》。很显然, 《常德日报》 编辑在制作这条标题时, 首先想到了 作为新闻特点的“司令”,再由“司 令”联想到“炮弹”。在战场上不惧 枪林弹雨的“司令”却倒在糖衣炮弹 下,真不像话。 三、选准句式。现代汉语中的每 种句式都有各自的特色, 表达一定的 思想,为一定的内容服务。在新闻标 题中用得较多的句式有陈述句、 疑问 句、祈使句、无主句等。 1.陈述句式标题。陈述句,就 是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 一般政治方 面的新闻标题宜用此种句式。 这种句 式的标题显得严肃,具有气势。如, 新华社 2000 年 2 月 1 日播发的《中 国坚决反对美众院通过 〈加强台湾安 全法〉法案》,这一新闻的标题就属 于陈述句式的标题。 这种句式标题的 缺点是,标题有时偏长。 2.疑问句式标题。疑问句就是 表示询问或反诘的句子。 疑问句式标 题往往能吸引读者。如《人类进化终 结了?》,这是《常德日报》2000 年 1 月 1 日的一条新闻标题。 这条标 题就是疑问句式标题。 这条新闻中说 到了英国伦敦大学基因学教授琼斯 与美国圣迭戈大学教授威尔斯关于 人类进化的不同观点, 前者认为人类 进化到了极限, 后者认为人类进化正 在加速。 对于报道这样有争议问题的 新闻,用疑问句式再恰当不过了。 3.祈使句式标题。祈使句,表 示请求、命令、劝告、催促的句子。 这种句式的标题能使新闻要表达的 立场显得非常鲜明。 新华社 2000 如, 年 1 月 7 日播发了一条题为 《国家计 委出台八项价格、收费检查项目》的 消息。《常德日报》采用此稿时,把 新华社制作的这一标题做了副题, 另 增加了一个祈使句式的主标题: 《不 许乱收费!》 4.“是”字句式标题。由关系 动词 “是” 做谓语中心词构成的句子, 叫“是”字句。“是”字句式标题能 明确表达新闻的主题。 《常德日报》 如 1995 年 8 月 16 日刊登的一则新闻: 《太湖原来是个陨石坑》,其标题就 是“是”字句式标题。这种句式的标 题,在“是”字前面还可以带个“不” 字。如《常德日报》2000 年 2 月 3 日刊登的一条新闻:《UFO 不是“外 星人”》。 5. “有” 字句式标题。 “有” 动词 作谓语中心词构成的句子, “有” 叫作 字句。如,新华社 1995 年 5 月 8 日 晚报专电就播发了一条标题为 《鹰潭 有个“无蚊村”》的消息。 6.无主句式标题。无主句,就 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 由于省略了主 语,无主句式标题,一般短小精悍。 如,《光明日报》1994 年 9 月 14 日 刊登的《不当县长当校长》的新闻, 标题十分抢眼。 这条新闻说的是湖南 临澧县副县长沈克非辞去副县长职 务当中学校长的事。 如果把沈克非的 名字放在标题里面, 那么标题就要逊 色不少。 四、语言大众化。新闻标题能否 吸引受众的另一个因素就是, 标题的 语言是否大众化。标题语言大众化, 老百姓就乐于接受。标题语言大众 化, 首先就要做到不用生僻的字。 如, 有家地市报上登了一则题为 《夤夜查 险》的新闻。对于标题中的“夤夜” 二字, 莫说作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 人,就是不少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 人,也恐怕不知“夤夜”为何时。那 也就是说, 不少读者要看懂这条新闻 必须查字典。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 天, 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了看这条价值 不很大的新闻去费时查字典呢?那 么, 不少读者对于这样的新闻恐怕只 能是敬而远之了。 在避免用生僻字的 前提下,还要尽可能地运用比喻、比 拟和善用数字等方法, 使标题语言大 众化。 1.运用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运用比喻,能使标题生动形象。如, 新华社 1999 年 12 月 6 日播发了一条 题为《福建省发布规定,禁止党和国 家机关工作人员收送 “红包” 。 》 《常 德日报》采用此稿时,把标题改为: 《福建“红包”“烫”手》。后者, 用烫手比喻福建禁止党和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赠送和接受“红包”的规定 很过硬,比前者生动多了,而且字数 也少多了。 2.运用比拟。比拟,就是把人 写成物或把物写成人。因此,比拟分 拟人和拟物。在新闻标题制作中,一 般拟人用得较多。 采用拟人的手法制 作标题能使标题富有人情味。 对于具 有人情味的标题, 受众当然容易产生 阅读兴趣。例如,新华社 2000 年 2 月 5 日播发了题为 《重庆一巨型火锅 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消息。不少 报纸采用这条稿件时, 并没有用原标 题。《常德日报》的标题是:《这个 火锅“肚子”大 一餐要“吃”20 吨》。这则标题把火锅比拟成了人, 说它肚子大,一餐要吃 20 吨料。 3.运用顺口溜。我国民间的顺 口溜非常丰富。“眼睛一睁,忙到熄 灯”。这是我国农村过去曾流传的反 映农民生活的顺口溜。 像这样的顺口 溜在我国民间俯拾皆是。 顺口溜寓意 深刻,读来顺口,是我国民间的一朵 语言艺术奇葩。 用顺口溜的方式制作 出的标题一定能受到广大受众的青 睐。 如新华社 1999 年 12 月 9 日播发 的一条新闻说: 湖南衡山县原县长邹 大华利用职务之便, 大肆收受他人财 物,被法院认定构成受贿罪;其妻子 何省秀被认定犯有窝藏赃款罪。 《常 德日报》在采用此稿时,制作了一个 顺口溜式的标题: 《你受贿来我窝赃 夫妻双双入牢房》。 4.运用对比。一正一反,过去 现在。对比反差大,群众自然喜爱。 例如,新华社 2000 年 2 月 2 日播发 了一条题为 《政府掏腰包 农民去考 察》的新闻。稿件中提到,过去是农 民出钱让干部去旅游; 现在是政府出 钱,让农民去考察。《常德日报》的 见报标题是:《昔日:农民掏钱 干 部去旅游 如今: 政府出资 农民去 考察》。看,这条对比式标题的吸引 力多强。 5.善用数字。由于数字具体, 很能说明问题,为广大受众所喜欢。 在新闻标题制作中,要善于运用数 字,要善于让数字说话。如新华社 1999 年 12 月 23 日播发了一条题为 《我国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力度 加大》的消息。《常德日报》采用此 稿时, 把新华社制作的这个标题作了 副题, 而把有说服力的数字搬到了主 题中。 这条新闻的主题是: 《挖出 “蛀 虫” 万多条 挽回损失 33.6 亿元》 2 。 以上是使新闻标题抢眼的常用 方法,实际上远远还不止这些。这些 方法在具体运用中,不是孤立的,有 时制作一个标题要同时用到几种方 法。从以上的方法可以看出,要使新 闻标题抢眼,总的原则是:要具体分 析每条新闻稿件, 要想方设法突出每 条新闻自身的特点, 并运用恰当的句 式和大众化的语言把特点表达出来。 导 语 导语是新闻报道开头的一部分, 也就是第一个自然段。 导语是消息特 有的。导语实际上就是新闻由头。那 么,我们怎样寻找新闻由头呢? 寻找新闻由头总的原则是: 新闻 由头的事实要是新近发生的变化, 要 与所要报道的事实有本质的联系, 要 有利于消息主体部分的展开。 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消息、 经验消 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等。不同的 消息,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不同。 1.动态消息:在系列性变化中 寻找 一般地, 值得报道的各类事件和 活动只要及时抓住报道, 就不存在寻 找新闻由头的问题。 但有些事件和活 动发生后, 过了一段时间才被记者或 通讯员捕捉到。在这种情况下,要把 这些事件和活动报道出来, 就要在系 列性的变化中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三湘都市报》1996 年 3 月 15 日刊 登的消息 《虎狼毒不食子 (眉题) 为 续弦竟杀儿(主题)》,说的是,湖 南常德牛鼻滩镇北家湖村丧了妻的 农民杨绍亮, 把自己的儿子视为续弦 的最大障碍。于是,在 1996 年 1 月 10 日晚,用老鼠药活活毒死了亲生 儿子。这个事情记者知道时已过去 1 个多月,就这样报道出去,时效性是 不强的。于是,记者等到事情有了新 变化——杨绍亮被警方逮捕时才予 报道。这篇消息的新闻由头是这样 的: 本报讯 为续妻残忍毒杀亲生 儿子的杨绍亮,2 月 23 日被常德市 鼎城区公安局逮捕。 如果错过了逮捕的这个报道时 机, 还可以抓住法院判决的时机进行 报道。 2.经验消息:在普遍性变化中 寻找 经验消息是对某地区、 某单位 或某部门在工作中取得的具有代表 性和普遍意义的成功经验或典型做 法的报道。 这里所说的普遍变化, 是指某地 区、 某单位或某部门工作中取得的成 功经验或典型做法的报道。 这里所说的普遍性变化, 是指某 地区、 某单位或某部门工作中取得的 成功经验或典型做法上升到具有普 遍意义的时机。 第一,抓住某地区、某单位或某 部门在会上介绍经验的时机。 《常德 日报》1997 年 4 月 17 日刊登的消息 《澧县县委办充分发挥参谋作用》, 就是记者抓住澧县县委办在有关会 上介绍有关经验的时机采写报道的。 第二,抓住某地区、某单位或某 部门的某个经验被上级推广的时机。 湖南临澧县 1997 年在全县实行了村 务公开制度。1998 年 2 月中旬,他 们的经验被全省推广。 记者以此为契 机,以《临澧县村村办事公开》为题 进行了报道。 第三,抓住外地、外单位到某地 区、某单位或某部门参观取经的时 机。 鼎城区农业发展银行组建一年多 来,支持鼎城区农业综合开发,投放 低息贷款扶持种植、养殖、加工等项 目 20 个。《常德日报》1998 年 2 月 19 日就以《鼎城区农业发展银行热 心为农(主题) 一年扶持 20 个农 型项目上马 (副题) 为题进行报道。 》 第四,抓住某地区、某单位或某 部门在某个方面通过实施一些办法 后取得显著成绩和效果的时机。 新华 社 1998 年 3 月 23 日播发的消息《8 万白鹭栖息花岩溪》 就是一个典型的 例子。这条消息的新闻由头是: 新华社北京 3 月 23 日电 3 月 中旬, 雪白的白鹭成群结队飞落花岩 溪。据有关专家测定,白鹭数量已达 8 万多只,比去年增加了 3 万多只。 这是湖南常德市花岩溪坚持绿化美 化、 保护生态环境带来的一个迷人的 景观。 消息的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了花 岩溪保护森林、环境的有效措施。正 因为措施得力, 才取得了吸引 8 万白 鹭安家落户的成效。 3.综合消息:在全局性变化中 寻找 综合消息是概括反映国内外不 同地区、 不同单位的同类或近似情况 的新闻体裁。 寻找综合消息的新闻由头要抓 住带全局性的新情况、新成就、新动 向、新问题。 第一,抓全局性的新情况。《常 德日报》1997 年 12 月 13 日刊登的 消息 《科技登场一个顶俩 (眉题) 武 陵区一批科技型街道企业正火(主 题) 所创利税占全区街道企业利税总 额一半(副题)》,其新闻由头如下: 本报讯 12 月上旬,武陵区福 泰和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的“方便粉” 获得全国“星火杯”发明创造奖。像 这家公司一样注重科技开发的街道 企业在该区已达 40 多家。 这条消息的新闻由头就是抓住 了全局性的新情况——武陵区涌现 出了 40 多家科技街道企业。而这一 事实又与武陵区福泰和食品有限公 司获得发明创造金奖的事实紧密相 联,使新闻有了较强的新鲜感。 第二,抓全局性的新成就。《常 德日报》1996 年 11 月 13 日刊登的 消息《对症下药 标本兼治(眉题) 我市 300 多个村党支部由弱变强 (主 题)》,其新闻由头是这样的: 本报讯 11 月 1 日至 10 日, 市委农村党支部建设与整顿工作领 导小组对 1996 年度整顿的 336 个软 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农村党支部进 行了验收。结果表明,这些党支部都 重新站起来了, 其中有一些还进入了 先进行列。 新闻由头抓的就是通过整顿取 得的全局性的新成就——336 个党支 部都重新站起来了, 其中有些还进入 先进行列。而这一结论,又是刚结束 的验收得出来的。 第三,抓全局性的新动向。新华 社 1996 年 1 月 5 日播发的消息《澧 县选派机关干部下村任职》,其新闻 由头就是抓住了全局性的新动向— —又有 17 名机关干部下村任职。 第四,抓全局性的新问题。《常 德日报》1997 年 1 月 5 日刊登的消 息《全市 13 天发生 20 起火灾》,其 新闻由头是: 本报讯 新年刚刚开始,全市 火灾频频。1 月 1 日至 13 日,新年 不足半个月,全市发生火灾 20 起, 为火情最严重的时期。 新闻的由头直接反映出全局性 的新问题——不足半个月,发生 20 起火灾。 4.人物消息:在主体性变化中 寻找 人物消息是及时报道新闻人物 的活动和事迹的新闻体裁。 作为社会主体的人, 不是都能成 为新闻人物, 只有当主体发生重大变 化, 即事迹或成绩突出时才能成为新 闻人物。因此,寻找人物消息的新闻 由头,要抓住以下几个时机: 第一, 人物立功受奖或获得荣誉 称号时。 武警常德市德山消防中队战 士徐辉的姐夫夏国平, 伙同他人抢劫 16 万元现金后畏罪潜逃。徐辉巧施 妙计, 几经周折终于弄清了姐夫潜藏 的地方, 使一起特大抢劫案在半月之 内便告破获。记者了解到这件事时, 已过去了 1 个多月。于是,记者抓住 徐辉立功的时机,以《姐夫抢巨款畏 罪潜逃 内弟设妙计获得线索(眉 题)战士徐辉大义灭亲荣立三等功 (主题)》为题进行了报道(见 1997 年 10 月 25 日《常德日报》)。 第二, 人物参加表彰会启程或归 来时。如《常德日报》1997 年 12 月 18 日刊登的消息《丈夫戎马守边关 妻子撑起一方天(主题)鼎城女李双 明晋京参加全国武警 10 家五好文明 家庭标兵户表彰会(副题)》,其新 闻由头是: 本报讯 全国武警部队 10 家 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评选揭选, 鼎城 区李双明榜上有名。12 月 17 日,李 双明启程晋京参加全国武警部队五 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并报告先进事 迹。 第三, 人物的某一举动引起人们 的称赞时。 新华社 1994 年 8 月 23 日 播发的消息《不当县长当校长》,说 的是临澧县副县长沈克非辞去副县 长职务,到中学当校长的事。沈克非 正式到学校去上班的日子, 是对他进 行报道的最佳时机。 这条消息的新闻 由头是这样写的: 新华社北京 8 月 23 日电 湖南 省临澧县副县长沈克非, 辞去副县长 职务,当中学校长。8 月 10,他高高 兴兴到学校上班了。 第四, 人物获得重大发现或发明 时。 本报讯 3 月 28 日,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院,在上海举行了 80 多名 专家教授参加的 “蒋氏衰老学说高层 次研讨会”,对常德市长生生命科学 研究所所长蒋松柏的“整体衰老假 说”进行了评价与肯定。 以上是刊登在 1994 年 4 月 15 日 《常德日报》的消息《衰老研究有新 说(主题)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举 行蒋氏衰老学说高层次研讨会(副 题)》的新闻由头。这一由头抓住了 蒋松柏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上述寻找各类消息新闻由头的 方法是常用的一般方法,实际上,还 远远不止这些 。 寻找新闻由头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 1.“踏访”式由头要“踏”出 新东西来 所谓“踏访”式由头,是记者或 通讯员深入到现场, 通过观察后写成 的新闻由头。 利用这种方式要注意, 记者或通 讯员一定要善于发现新的事实。 不要 把那些与要报道的事实无联系的事 来作为新闻由头。《常德日报》1997 年 7 月 22 日刊登的消息《“行长” 升天 储户喊天(眉题) 长生桥村一 “私人银行”自行关闭坑了 90 多家 农户(主题)》,其新闻由头便是一 个较好的“踏访”式由头: 本报讯 7 月 19 日,记者到鼎城 区白鹤山乡长生桥村采访,14 组今 年 72 岁的老太太刘元珍拿着一张 1600 元的“存款单”,流着泪水对 记者说: “这是我辛辛苦苦打柴换来 的一点血汗钱, 想不到存在易桂清那 里给‘水’了。”像这样到处诉说的 储户还有许多。 很明显, 这个新闻由头中的事是 记者看到发生的, 且要与报道的事有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少用“了解到”式由头 所谓“了解到”式由头,就是记 者或通讯员把自己到某个部门、 某个 单位去了解情况的事作为新闻由头。 如果说这种方法值得推广的话, 那么,记者和通讯员无须再紧张了, 可以不急不忙, 随便什么时候到什么 单位去采访,都可以写出“新鲜”的 新闻来,甚至还可以写出“昨日”新 闻来。 然而,这种方法也不是就不能 用。 在某件事报道的时机与记者或通 讯员去了解这件事的时间相吻合时, 是可行的。 3.慎用“截至”式由头 记者或通讯员写稿时找不到好 的新闻由头,而以写稿时的时间为 准,采用“从某年某月某日截至到某 年某月某日”的程式作为新闻由头。 这便是“截至”式由头。如某报有条 消息的新闻由头就是如此: 本报讯 今年初至 9 月底,鼎 城区养殖收入已达 5.25 亿元,是去 年全年养殖收入的 1.2 倍。 从这条消息的新闻由头来看, 要 报道这件事似乎在什么时候都可以, 可以在 10 月,也可以在 11 月,反正 只要把养殖收入加大点就行了。然 而,报道此事最合适的时机是 12 月 底,因为到这时全年的工作结束了。 所以,记者、通讯员在使用“截至” 式由头时,要慎重对待截取的时间。 4.不用“马虎眼”由头 凡有“最近、前不久、日前”等 “马虎眼” 一类词儿的导语, “马 均称 虎眼”由头。如某报有条消息的新闻 由头是: 本报讯 最近,常德市十美堂 镇东风村农民李岳林及其女儿李蓉 同时被省摄影家协会接纳为会员, 成 为农民摄影家。 这里的 “最近” 究竟是什么时候, 是一个月前, 还是一年前。 用这种 “马 虎眼”的词儿,只能剥弱消息的时效 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还是愚弄读 者的做法。因此,记者、通讯员要坚 决拚弃“马虎眼”的由头。 5.采访中多留心新闻由头 之所以出现“马虎眼”由头,是 因为一方面, 被报道的事实的确还没 发生新变化,一时难以找出新闻由 头;另一方面,记者、通讯员在采访 过程中没有留心, 没有意识到要找个 新闻由头。因此,记者、通讯员要深 入采访,要多问几个“近几天有什么 新情况吗?”。实践证明,采访中只 要耐心地寻觅,由头还是有的。 我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 导语和 主体不能重复。 《光明日报》 比如 2002 年 7 月 14 日刊登的《深圳职称评审 有重大改革》 一稿的导语与主体的内 容就重复了。导语中说:“对部分高 中级职称评审、申报开辟‘绿色通 道’,可不受外语、学历、资历等条 件限制, 直接由市职称管理办公室随 时受理相应的中、高级职称申报”。 主体部分又说: “所谓‘绿色通道’, 即指凡是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奖、 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优秀设计奖获 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获得国家发明 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完成人; 获得国家、省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 人,可不受学历、资历、外语等条件 限制, 直接由市职称办公室随时受理 相应的高、中级职称申报。” 导语与主体的内容重复, 是消息 写作中的常见病。对于作者来说,出 现这种毛病的心理因素在于, 想把重 要的内容一口气告诉读者, 于是把重 要内容不分粗细一古脑往导语中写。 写完导语再写主体时便感到没有东 西可写了, 于是就只好重复导语中的 内容。最后导致导语冗长,与主体部 分在字数上差不多, 在内容上也差不 多的尴尬局面。 导语是主体的“浓缩”,而不是 “重复”。从技巧上来讲,出现导语 与主体内容重复的原因在于, 作者没 有掌握“浓缩”的方法。这里所说的 “浓缩”,是对新闻主要内容高度的 提炼与概括。其实,在这篇报道中作 者对新闻的主要内容已经提炼出了 核心——“绿色通道”。在导语中, 把这个核心点出来就够了, 没有必要 把它展开,展开则是主体的职责了。 导语中不展开这个核心, 能达到设置 悬念、吸引读者的目的。导语的职责 不就是引导读者走进新闻中来吗? 新闻背景 与舞台背景的涵义差不多, 起衬 托、渲染作用。 新闻背景可以放在导语部分, 可 以放主体部分的开头, 可以放在结尾 部分。 新闻背景放在主体部分的开头。 比如《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3 年 4 月 3 日刊登的 《山东征招合同制 专职消防员》一稿,就把新闻背景放 在主体部分的开头。 这篇稿件的背景 是这样交待的:据统计,1998 年至 2002 年间,山东省共发生火灾事故 8.74 万起,与前五年同比,火灾起 数增长四倍多。 而这期间消防兵力只 增长了 14%,仅占全省人口总数的 万分之零点六,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 通过交待这个背景说明征招合同 制专职消防员的必要性。 新闻背景放在结尾。比如《人民 公安报消防周刊》2003 年 4 月 3 日 刊登的《长岛县医院为官兵开设“绿 色通道”》一稿就是如此。背景是这 样写的:据了解,近年来长岛消防大 队全体官兵向全社会叫响了 “为本地 经济建设再创辉煌保驾护航, 为人民 群众安居乐业赴汤蹈火”的口号。 2000 年以来,消防官兵先后扑救火 灾 100 多起, 抢救被困难众 30 余人, 保护财产价值 500 余万元, 赢得了社 会各界的厚爱和支持, 有力地促进了 部队建设, 同时也激发了消防官兵献 身消防事业的热情。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 专业术语 作为一种特殊的背景,必须解释清 楚。比如新华社 2001 年 10 月 13 日 播发的《炭疽热恐怖美国》这篇报道 没有对“炭疽热” 这一专业术语进 行解释,是一篇缺少新闻背景的报 道。“炭疽热”属于医学上的一个专 业术语,一般的读者的确是看不懂 的。 难道要读者自己去查阅医学词典 或去找医生咨询?在生活节奏越来 越快的今天, 谁会愿意为了看懂一则 报道中的一个专业术语而花费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呢?对于专业术语的 解释, 要据其在报道中的重要性和本 身内涵的复杂性而确定解释的形式, 一般可分为括号解释法和单独解释 法。 对那些在报道中不起重要作用或 本身的内涵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 的专业术语, 就在其后面直接加以解 释,并把解释用括号括起来。这种方 法谓之括号解释法。用这种方法时, 要注意在报道的正文中第一次出现 的专业术语后面实施解释。 对那些在 报道中起重大作用且本身内涵一两 句话解释不清的专业术语, 就在报道 中单独用一段或几段加以解释。 这种 方法称为单独解释法。用这种方法 时,对于消息来说,单独的解释可以 放在报道主体部分开头的一段, 如果 是倒金字塔的消息则可以放在报道 的结尾部分;对于通讯来说,除了可 在文章中单独成段解释外, 还可以单 独成篇附在通讯的后面进行解释。 新闻的两个层面 一、新闻都有两个层面 任何类型的新闻, 如政治、 经济、 军事、科技、社会新闻,都具有两个 层面——表层与深层。表层,是事物 外在表现;深层,是事物发展变化的 原因。 这里以《常德日报》1999 年 10 月 22 日刊登的《“执行难”何日不 难》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这篇报道 的开头讲到,常德市 1999 年半年多 时间内,出现了 4177 件执行难的案 件,涉及金额达 1.885 亿元。这是这 条新闻的表层内容。 报道接下来依次 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容易出现执行难 的被执行人的类型; 拒不执行的主要 表现;出现执行难的症结:地方和部 门保护主义及法官违法“执法”。以 上的分析,属于深层的内容。报道没 有就此止步,而向另一个深层开进: 阐述了常德市委、 常德市政府和常德 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执行难的态度及 其采取强有力措施后取得的成绩。 这篇报道的层次很丰富。 表层与 深层的内容界限非常明显。 表层的内 容少, 深层的内容多。 在深层内容中, 又分两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内容由浅 入深。 但在有些新闻中,深层的内容 少,且往往隐匿着,不太明显。试以 新华社 1998 年 2 月 24 日播发的 《临 澧县村村办事公开》为例加以说明。 这篇报道属于深层的内容只有出现 在导语中的一句话: “湖南临澧县的 村民当家作主”。若不仔细想想,难 以发现这就是深层的内容。 这篇报道 主体部分的内容介绍了临澧县村务 公开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都属于 表层的内容。 由此可看出, 新闻的两个层面有 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有时在新闻中 唱主角,有时在新闻中充当配角。 二、挖掘新闻的深层 我们知道,新闻都有六个要素: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 事、为什么和怎么样。有学者认为, 在一条新闻中,不一定六要素齐全。 我赞同这个观点。但我认为,一条新 闻,前五个要素要齐全。目前,媒体 上刊播的新闻没有“为什么”这一要 素的不少。 这样的新闻没有应有的深 度,仅停留在对表层内容的报道。由 此,受众对这样的新闻,往往丈二和 尚摸不到头脑。因此,挖掘新闻的深 层,有利于增加新闻的厚度。 挖掘新闻的深层并不难。 只要拿 起新闻要素中的 “为什么” 这个利器, 就一定能挖到新闻的“核”。这就要 求作者在采访新闻时, 对有价值的问 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试以 新华社 2000 年 2 月 2 日播发的《美 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法 案》为例来说明。可以想见,新华社 驻美国华盛顿记者刘江、 袁炳忠在采 写这条新闻时, 就问了个 “为什么” 。 新闻不仅报道了美国众议院通过 《加 强台湾安全法》法案这一事实,而且 还报道了美国众议院为什么要通过 《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这条新闻 中的“为什么”是这样写的:“这一 法案的实质是企图通过强化美国内 立法, 为美国向台湾提供各种武器装 备、 建立和扩大美台直接的军事联系 提供所谓法律依据, 阻挠中国统一大 业的完成。”这些深刻的内容就是用 “为什么”挖出来的。这条新闻还可 继续深挖: 美国国会一些议员为什么 要阻挠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三、表层、深层谁唱主角 这里所说的主角, 实际上指的是 新闻的主题。 表层吸引受众的能力不 一定就弱, 深层吸引受众的能力不一 定就强。因此,在新闻写作中,是让 表层内容唱主角, 还是让深层内容唱 主角, 这要看表层内容与深层内容谁 吸引受众的能力强。 当表层内容吸引力强时, 就让表 层内容唱主角。例如,新华社 1998 年 3 月 23 日播发的《8 万白鹭栖息 花岩溪》就是典型的例子。8 万多只 白鹭栖息湖南常德市花岩溪, 这是表 层的内容。花岩溪坚持绿化、美化, 保护生态环境, 是花岩溪吸引 8 万多 只白鹭栖息的原因,这是深层的内 容。显而易见,表层的内容比深层的 内容具有吸引力。 如果这条新闻让深 层内容唱主角,则会落入俗套,主题 无非是花岩溪绿化成效显著或花岩 溪环境保护措施硬之类。而“8 万白 鹭”多么诱人。让“8 万白鹭栖息花 岩溪”唱主角,在标题和导语中加以 突出, 当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那么, 绿化环境的具体措施, 当然只能做这 条新闻的配角了。 深层内容如果具有吸引力, 就让 深层内容唱主角。新华社 1994 年 11 月 6 月播发的《汉字中隐藏英文字 母》就是例子。这条消息的表层内容 是, 湖南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师 彭经民发明了电脑输入的新方法— —汉字方位码。 突出这一表层内容也 未尝不可, 因为一名中医师发明一种 新的电脑输入方法的确是一条新闻。 但是, 这条新闻的深层内容更具吸引 力。 彭经民发明方位码的依据是, “汉 字可理解为是由英文字母按东南西 北方位堆积构成的”。汉字中隐藏英 文字母,这是个伟大的发现,理所当 然应成为这条消息的主角, 而彭经民 发明方位码则只能成为这条消息的 配角。(举“金”字说明汉字中隐藏 英文字母) 新闻语言 就像文学有文学语言一样, 新闻 也有新闻的语言。新闻语言要通俗 化,这是因为新闻的受众很广泛,受 众的文化程度高低不一。 新闻语言通 俗化,是吸引受众的基础。我国目前 新闻语言存在不少毛病, 归根结底就 是不太通俗。我以为,以下五种方法 可使新闻语言通俗化。 一、不用生僻字词。生僻字词是 新闻报道吸引受众的“拦路虎”。生 僻字词若用在标题中, 受众会对这条 新闻望而生畏,避而远之;生僻字词 若用在导语或主体中, 当受众发现这 个“拦路虎”时,会吓得扭头就跑。 如,某地市报上刊登了一条题为《夤 夜查险》的报道。赫然出现在标题中 的“夤”字不知要拦住多少读者。据 《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 “夤” 的读音为 yín,意思为 “敬畏”“深” 或 。 可想而知,这条标题中的“夤”的意 思应为“深”。真不可思议,这条报 道的作者抑或编者, 为何不用 “深” , 而偏偏要用 “夤” 他们在用这个 。 “夤” 字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过, 作为一张 面向基层的地市报, 用这样的生僻字 合不合适。还比如,有张面向农村、 农民的大报, 在一篇歌颂一位老农民 关心公益事业的报道中没有明确指 出老人多大年纪,而是用“耄耋”一 词代替。 农民读者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这一词的意思。据《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耄耋”的读音为:m ào dié; 意思泛指老人,其中“耄” 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 岁的年纪。退一步说,就是理解“耄 耋” 一词意思的读者, 也会被弄糊涂, 报道中的老人究竟是多大年纪呢? 是七八十岁,还是八九十岁? 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 没有人看 的报道就失去了价值。读者少的报 道,其价值就不大。从以上例子可以 看出, 不少报道失去价值或价值不大 的原因在于作者或编者有意或无意 用了生僻的字或生僻的词后造成的。 因此,我们写报道时,对于某些生僻 的字、词,要设问一下:“大多数读 者看得懂吗?” 二、不用公文语言。公文是公务 文书的简称, 有时也称文件, 如命令、 决定、通知、通报、报告等等。公文 有公文的语言。平实,是公文语言的 特点。 目前, 我国新闻媒体中用得较多 的公文语言模式有三种:喜欢用 “该”,喜欢用“第一……第二…… 第三……”,喜欢用“一是……二 是……三是……”。这些字或句式用 在公文中是很合适的, 因为公文本身 的性质决定了公文的用语必须严谨 明了,容不得花里胡哨。但这类字、 句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就使报道显 得不伦不类了,既不像公文,又不像 报道。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上为何经常 出现这种不伦不类的文体呢?原因 就在于, 我们有不少新闻记者热衷于 泡会议,跑机关,把别人现成的公文 如通报、 通知拿到手里稍微一改作新 闻发表。这样的新闻报道,难免公文 味。 笔者并不反对收集与采访内容有 关的公文。收集包括公文在内的材 料,是采访的方法之一。问题是,我 们根据收集到的公文写新闻报道时, 不能抄公文, 而要把公文中有新闻价 值的东西用新闻语言表达出来, 切不 可留下公文的痕迹。比如说,通报中 称某人或某单位时, 一般用 “该同志” 或“该单位”。我们在据通报写新闻 报道时, 就不能照搬通报中的这种模 式, 应该把 “该同志” “他” “她” 用 或 代替,把“该单位”用“这个单位” 代替。又如,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 “一是……二是……三是……”或 “第一……第二……第三……” 的语 句模式,完全可以用分号(;)来表 示并列关系,或者用“和”、 “及”、 “或”、“或者”来表示并列关系。 三、慎用古汉语。古汉语有以下 优点:简练;词汇丰富,表达方法变 化多;从修辞的角度看,炼字的工夫 深;写情写景长于造境;委婉;注意 句法整齐;声音和谐;风格上百花齐 放。 写作新闻报道常常借鉴古汉语 的这些优点。新闻报道,偶尔引用一 两句子曰、诗云之类,以增强内容的 分量,当然可以,但这引文还是以古 汉语的面貌出现,没有“化入”现代 文,并不是这里所谓的借鉴;兴之所 至,随手抓来一些文言词语,放在新 闻报道中,圆凿方枘,文白不能水乳 交融, 更不是这里所称的借鉴。 借鉴, 要取其神而遗其形; 或者偶尔采用少 数词语,这虽然是取形,放在新闻报 道里却顺理成章,能够更恰当地表 意,像鲁迅先生的有些作品那样,当 然也未尝不可。总之,要把来自古汉 语的东西“融会”到自己的笔下,而 不是“搀杂”在自己的报道里。取其 神而遗其形,如果能够做到,水乳交 融没有问题。问题是采用少数词语, 要怎么才是“融会”而不是“搀杂”。 情况千变万化,很难具体说明,但可 以用耳朵作个尺子量一量, 凡听起来 生硬,明显觉得不像日常说话的,是 “搀杂”而未“融会”,反之是已经 “融会”而不是“搀杂”。如某报刊 登的一条新闻报道中说: “这样的新 疗法应该公诸于世。”这句话中的 “诸”是“之于”的合音,说“公诸 于”,等于说“公之于于”,当然是 错的。总之,新闻报道中要慎用古汉 语,切莫乱用、滥用。 四、选用熟语。熟语是指语言中 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使用时一般不能 任意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 歇后语等。 成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 它在新 闻报道中已被广泛大量地使用。 如新 华社1993年9月17日播发的 《燕子石飞出石门县》 这篇1000 来字的通讯中就用到了 “千里迢迢” 、 “目不转睛”等9条成语。谚语,是 以传授知识和经验为目的的一种俗 语。表现社会生活方面的谚语,常常 是劳动人民的格言,是人们的“公共 生活准则”,它告诉人们如何为人, 如何做事。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寒”、“放长线钓大鱼”、“一人作 事一人当”等等,都是民间广为流传 的谚语。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上 半部分是具体的形象, 下半部分是抽 象的概念,其形式一般为“譬喻—— 解说” 如 。 “爆竹脾气——一点就炸” 、 “竹篮打水——一场空”、“无耳茶 壶——缺个把柄”等等。由于谚语、 歇后语具有幽默、顺口好记的特点,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而,它们合 乎新闻语言的要求, 是一种很好的新 闻语言。近些年来,我国新闻媒体的 报道中,谚语、歇后语出现的频率越 来越高。 如新华社1993年8月6 日播发的《探索衰老之谜的人》中, 写主人公蒋松柏到复旦大学找谈家 桢教授请教生命衰老问题碰壁后, 再 次去找谈家桢时有句话就是谚语: “开弓没有回头箭”。又如《中华老 年报》 报道江西景德镇市的老年人老 有所为时用到了一条歇后语: “像十 月里的鸡冠花——老来红”。在新闻 报道中, 谚语比歇后语使用得要多一 些。 地方报纸中, 还偶尔用到常用语、 惯用语、方言土语等熟语。值得注意 的是,新闻报道中,熟语的使用要掌 握好“密度”,一篇报道中用得过多 也不好。 五、多用修辞。修辞就是研究怎 样把话说得好。有些新闻报道者,把 修辞学看得很深奥,其实,修辞学不 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大学问。 我们在平 时的新闻报道中, 都在自觉或不自觉 地运用修辞手段, 只是运用得好坏优 劣不同罢了。 比如报道中经常出现的 “铁饭碗”、 “大锅饭”、 “走后门” 等话,其实都是修辞中的比喻说法, 由于大家用惯了, 也就不觉得是在运 用修辞手段了。 修辞的方式很多, 大致可分为两 大类型:一类是从内容方面着眼的, 包括比喻、借代、比拟、摹状、对比、 映衬、夸张、婉言、双关、反语、引 用、警策等;另一类是从语言形式方 面着眼的,包括对偶、排比、叠用、 蝉联、回环等。这两类修辞方式的性 质虽然不同, 关系却很密切, 像比喻、 借代、对比、映衬、双关、警策等就 跟语言形式有关, 而对偶、 排比之类, 往往也涉及内容。 在新闻报道中, 用得比较多的修 辞方式主要有两种:比喻和比拟。比 喻,就是打比方的说法。比喻的主要 作用是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 给人以深刻的 印象。如魏巍在通讯《谁是最可爱的 人》中对一个青年战士的刻画:“像 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 爱”。新闻报道中运用比喻,第一要 贴切,第二要创新,第三要通俗。比 拟就是把无生命的东西当做有生命 的东西来描写, 或把有生命的东西当 做无生命的东西来描写。前者叫拟 人,后者叫拟物。新闻报道中拟人用 得较多。如湖南《常德日报》有篇关 于水稻老品种被淘汰的报道,题为 《我的退休报告》,通篇是拟人的手 法,报道显得生动活泼。 在新闻写作中, 要把以上五种方 法综合运用。即:要在避免用生僻字 词、公文语言和慎用古汉语的前提 下,选用熟语、运用修辞;反过来, 选用熟语、运用修辞,要避免用生僻 字词、 公文语言和慎用古汉语。 否则, 新闻报道的语言仍然是难以通俗化 的。
新闻学基础知识-记者必备-消息写作讲稿-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相关文档:
搜索更多:“”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非常超级学习网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倒金字塔减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