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sz12怎么样单电相机怎么样请大家帮忙!

网页设计教程与开发
提供各种常见网页效果
提供各种各样的设计教程
装扮QQ,让QQ变得更酷
设计参考,提高自升水平
学习服务器和操作系统
提供各种素材和工具
收藏学习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购买相机必看!帮你解析单反、单电和普通DC的差异
  数码相机发展到现在,已经从最开始的数码单反和普通数码相机两大类,发展为现在的数码单反、数码旁轴、可换镜头(模块)数码相机(单电数码相机)、大尺寸感光芯片数码相机和普通数码相机五大类。
  其中,可换镜头(模块)数码相机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新鲜类别,从M43系统的松下G1推出来到现在,已经包含了松下、奥林巴斯、理光、sony、三星五家厂商加入了这个潜在市场的角逐。
  可换镜头(模块)数码相机推出之初,大家都期待其上打中低端数码单反相机,下压高端普通数码相机,然而直到现在,似乎还不能起到这个作用。
  这中间价格因素最大,从价格最低的E-PL1到价格最高的松下GH1,价格跨度几乎覆盖了中低端数码单反到中高档数码单反的范围,然而其相对于单反相机较弱的机身性能,相对普通数码相机略显臃肿的体积,被人们冠以了性价比低的帽子,一推出来就被相当多人批判和不看好。不过却丝毫没有阻止大家对其的喜爱和购买热潮,奥林巴斯更是通过PEN系列的这类数码相机,摆脱了多年的亏损局面,扭亏为盈,甚至帮助它在日本本土数码相机市场的占有率上升到20%,EP1也成为日本本土年度销量最好的数码相机,在日本和德国的专业评比中均获得了最佳单电数码相机的称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本文将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也让大家擦亮眼睛、拨开云雾看看,单反、单电和普通数码相机,到底哪一类数码相机才是自己最合适的选择。
  第一部分:身材对比
  本次进行的对比机型,单电相机的代表是奥林巴斯E-P1,单反相机的代表是奥林巴斯E420,普通数码相机的代表是Leica D-LUX4。
  E-P1虽然不是目前最小的单电相机,但却和E-P2一样是最小的功能齐备,操控接近单反的单电相机,其定位属于单电相机中的中端。
  E420仍然是目前全球最小的单反数码相机,其定位属于单反相机中的低端入门。
  Leica D-Lux4是大多数功能全面的高端普通数码相机的代表,虽然没有卡片小巧,但功能和成像都属于普通数码相机中最好的一类,其身材也属于普通数码相机中的中等身材,其定位属于普通数码相机中的高端。
  1. 我们先来看单电和单反相机的身材对比图:
  EP1和E420比较,同样的饼干头,焦段一个是20mm,一个是25mm,非常接近,因此镜头的厚度是差不多的。但是我们依然能见到EP1相对于E420,少了五面镜的目镜取景器,因此高度上有了很大的降低。
  同时,得益于反光板的取消,因此机身也薄了不少。而且,EP1还内置了机身防抖,奥林巴斯也是单电相机中唯一内置机身防抖的机型,内置机身防抖,厚度却比没有内置机身防抖的E420更薄,这是取消反光板的最大益处。
  我们再来看看超广角镜头的对比,M43系统用的7-14mm超广角镜头,和普通43系统用的9-18mm系统,如果在同一个标准下,前者的体积会大大超过后者,但是得益于单电相机取消反光板的光路设计,不仅机身可以做得更薄,而且光路可以缩短,镜头结构可以变得更简单,镜头可以做得更短。
  同时,口径可以更小。
  镜头卡口也可以做得更小。要知道,普通43系统的9-18mm超广角,是单反超广角镜头中尺寸最小的镜头,在单电相机的镜头设计下,优势荡然无存。这不得不说是单电相机的一大优势
  同时,奥林巴斯在镜头设计上采用了很有创意的三段折叠设计,这样,即使焦段范围为3倍的14-42mm镜头,也比焦段范围2倍的9-18mm在相机关闭状态要短很多。这在携带相机时,会有很大的好处,配备普通标头的单电相机放入普通手提包中非常容易,而绝大多数单反相机,却很难办到,即使像E420这样小巧的单反相机,也很难做到。
  在镜头打开使用状态,两者的长度也是相同的。
  2. 单电相机和普通数码相机身材大小对比:
  普通数码相机,因为感光芯片很小,并且没有机械快门,更没有反光板这一类装置,因此可以将厚度控制得更薄。即使用了相对较大的感光芯片,添加了更多接近单反相机的调控功能,其机身厚度依然能做得很薄,更何况纯粹全自动,更小的感光芯片,调控功能少得可怜的卡片相机,机身做薄做小更是不在话下。在身材方面,单电相机相对普通数码相机,依然没有优势的。
  即使配备了饼干头,单电相机还是相对普通数码相机要大上一圈,厚上一层。
  更不用说同样3倍变焦的标头,即使是目前最小最短的标头14-42mm,在关闭状态,也比Leica D-LUX4这类DC的三倍标头在打开状态要庞大一些,更不用说其它没有采用三段折叠设计的单电相机镜头了。
  第二部分:功能操控对比
  机身大小,和相机的基本功能和操控性能都是有很重要关系的。不说复杂的,机身越大,能够放置的功能控制键和相机状态查询窗口都会更多。
  1.三者功能对比:
  单反相机,因为体积允许,因此能放入各种摄影需要的功能。我们来看看这三类相机中,都配备了什么基本功能。
  1)内置闪光灯和防抖技术:
  对于单反相机来讲,内置闪光灯的配备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而且内置闪光灯的功率也不算小,实际应用中还是比较实用。机身防抖在大多数单反数码相机中也很容易内置,但是对于E420这一类过于轻薄的单反相机,放入机身防抖技术还是比较困难,因为有反光板、五面镜等元件对内部空间的占据。
  单电相机由于机身尺寸所限,必须在内置闪光灯和机身防抖技术中牺牲一样,奥林巴斯E-P1就牺牲了内置闪光灯,松下和三星就牺牲了机身防抖技术,而sony为了将机身做得更小巧更薄,甚至将两者都牺牲掉了,对此到底哪个功能更重要,谁更实用,我对此不发表评论,因为这跟每个人的要求不同有关,比如我就基本不需要闪光灯,而是机身防抖对我来讲要重要得多。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奥林巴斯的更加低端的单电相机E-PL1已经将机身防抖和内置闪光灯都配备了,但是其身材也比E-P1大了一圈,甚至接近E420的大小。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单电相机的内置闪光灯,功率一般都比较小,实际使用中,其实用性有限。
  对于普通数码相机,由于感光芯片很小,又没有机械快门等物件,因此机身防抖和闪光灯都能内置,并且高端数码相机的闪光灯功率接近单反相机,因此实际中比较实用。
  对于单反相机和单电相机,都带有闪光灯热靴可以外加闪光灯,但是对于普通数码相机,只有高端型号才配备了闪光灯热靴,这对于普通数码相机来讲,实际应用的范围会打一个折扣。
  2)更换镜头实现不同焦段的应用:
  单反相机之所以比普通数码相机受到很多人青睐,除了大感光芯片对于成像的明显提升以外,不同焦段的镜头更换,不同光圈的镜头使用,更是一大优势,目前单反相机的镜头组成,不论哪家单反相机品牌,都已经比较齐备,甚至达到了全面丰富的状态。
  单电相机能够更换镜头,因此对于想要尝试不同焦段不同光圈的镜头,也是非常方便的,唯一不足的是现在单电相机镜头目前还只能说够用,M43系统的镜头虽然现在已经慢慢丰富起来,但离齐备还远远不够,更不用说三星、sony等其他厂商了。不过,针对现阶段这个问题,厂商都开发了转接环,比如奥林巴斯,就能将普通43系统的镜头通过转接环转接到M43系统上进行使用,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电相机镜头不充足的局面。
  而普通数码相机,因为镜头完全内置,不可更换,因此在这一点上毫无优势可言,这也是针对普通数码相机,选择起来很艰难的一点。
  3)微距拍摄功能:
  这个功能,对于普通数码相机来讲,非常容易做到,只需在机身上将对焦方式切换到微距对焦(一个花朵的标志),就能创造最近达到0mm距离的最前面镜片与拍摄对象(最近对焦距离)的微距拍摄程度,这在很多单反相机上是很难办到的事情。而且普通数码相机微距状态下,景深依然较大,对于微距拍摄非常有用。因此我常说,普通数码相机的微距功能,实际上非常强大,而且很实用,价格也很实惠,甚至可以认为是相对单反相机和单电相机的一个很大的优势。
  对于单反相机和单电相机,普通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都至少在0.2m到0.25m左右。
  要达到这种普通数码相机程度的微距功能,则要选择专门的微距镜头,并且安装微距放大转接环,才能达到0mm的最近对焦距离。
  4)视频电影拍摄:
  对于视频和电影拍摄,特别是现在流行的720P和1080P高清电影拍摄,对于单电相机来讲,是很大的优势。毕竟,很多人都觉得出去玩耍时同时带着一个相机和一个摄像机非常辛苦,也很麻烦。
  然而,大多数单反相机的视频电影拍摄可以用毫无实用价值来形容,甚至相当多单反相机根本不具备视频电影拍摄的功能。
  另一方面,普通数码相机,虽然视频电影拍摄功能可以用,但受限于小感光芯片的成像较差,并且摄像时无法变焦的问题,也让这项功能的应用受限。
  即使用上了家用的高清的摄像机,但小感光芯片带来的大景深效果,和能够选择不同镜头来实现摄像目的,也比专业摄像机浅景深镜头虚化、超广角等效果差了一大截。
  但是单电相机却改变了这种局面,不仅能够更换不同镜头,还可以在拍摄中非常方便地变焦和对焦,改变光圈和快门大小,以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其拍摄效果比家用高清摄像机好了不少,接近专业摄像机的成像水平。而且随着现在静音镜头的渐渐普及,可以说,未来用单电相机代替家用高清摄像机是非常有可能的一件事情。不过,现在单电相机在视频电影拍摄时,还存在对焦速度不够快,一次连续视频拍摄时间还较短的问题,不过这在未来应该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比较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大体归纳出单反、单电和普通数码相机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定位人群。
  1、单反数码相机优缺点及定位人群
  优点:
  1)低感光度和高感光度画质优秀
  2)操控性能出色,对焦迅捷,握持舒服
  3)镜头支持齐备完善
  4)配合不同镜头能拍出效果创意很不错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
  5)各种相关配件丰富,机身扩展性很好
  缺点:
  1)不论是机身还是镜头,均体积大、重量沉、不易携带
  2)没有视频电影拍摄功能,或者拍摄功能并不强大
  3)液晶屏取景对焦功能性能不强大
  4)有一定的进灰问题,影响成像
  5)价格昂贵
  定位人群:对画质和操控均要求较高,但一般不需要拍视频电影者,经济状况较好,有条件继续今后的持续投资
  洋葱观点:以摄影为乐趣,以摄影为职业,想要拍出精美图片,不怕辛苦的人,适合买单反
  买了单反,只用套头的,不如不买单反。
  2、单电相机优缺点及定位人群
  优点:
  1)低感光度和高感光度画质优秀
  2)中高端单电相机操控性能不错,对焦速度可以接受
  3)有一定的镜头支持,尚且够用
  4)视频电影,特别是高清视频电影的拍摄功能比较强大,而且潜力很大
  5)比较轻巧便携,放于手提包和背包中不占体积。
  缺点:
  1)低端单电相机操控性能不算方便快捷,总体握持有些拘束
  2)镜头还不够完善,想要拍摄特殊效果,比如超广角、鱼眼、微距等特殊效果的支持还不够完善
  3)价格还相对略高,与中低端单反没有价格差距,但是除了体积小巧外,并没有操控性能和成像上的优势
  4)进灰问题很棘手,如果没有超声波除尘系统配备的话,清洁起来会比较麻烦
  5)相关配件较少,机身扩展性不够好
  定位人群:对画质要求较高,对操控有一些要求但并不高,喜欢或需要经常拍摄高清视频电影者
  洋葱观点:以摄影为乐趣,以人文摄影为职业,喜欢旅游但又想用相机记录旅途中的精彩瞬间和拍电影的人,适合买单电相机
  买了单电,通常只需要再添1~2个符合自己喜好的常用镜头,就不用再添其余的镜头了。买了单电,却配备一大堆镜头的人,适合买单反。
  3、普通数码相机的优缺点和定位人群
  优点:
  1)低感光度画质不错
  2)微距效果普遍不错
  3)轻巧便携,尤其是卡片机,很容易放进荷包里就带走了
  4)没有任何进灰问题
  5)价格便宜
  缺点:
  1)高感光度成像画质较差
  2)无法更换镜头,因此无法通过不同的镜头更换拍出特殊的效果,应用受到一些局限
  3)总体操控都不大方便快捷,甚至几乎没有什么调节功能,不过部分高端DC的操控性能接近单反,特别是一些大变焦数码相机,然而普遍对焦速度都比较慢
  4)机身扩展性不好,顶多能扩展一个外置闪光灯
  5)视频和高清电影拍摄虽然可以办到,但大多数不能变焦,效果也一般
  定位人群:对画质和操控要求都不高,主要为了生活工作学习中用作普通记录,不想在相机和摄影上进行过多投资者
  洋葱观点:以摄影为乐趣,但不愿意投资过多者,可考虑高端DC或大变焦DC
  以家庭活动、工作场景、旅游纪念等目的为主者,可考虑卡片相机
  高端DC或大变焦DC可以作为自己摄影入门的工具,以后如果真的有兴趣,有闲钱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焦段范围和拍摄主题了,再入手单反或者单电也不迟。
  4)微距与非微距的差别
  前面已经说过,单反和单电数码相机的微距要靠专门的微距镜头才能达到很强的微距效果。
  单反相机E420+25mm定焦的最近对焦只有0.20m,实际拍出来放大100%的中心区域是下图这个效果:
  同样单电相机EP1+非微距镜头20mm的最近对焦距离也是0.2m,实际拍出来放大100%的中心区域是下图这个效果:
  然而普通数码相机,只需要调到微距对焦模式,就可以达到0mm的最近对焦距离,实际拍出来放大100%的中心区域是下图这个效果:
  而单反相机E420,需要接专门的微距镜头35mm,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但是效果确实比普通数码效果出色:
  单电相机EP1也需要通过转接环接专门的微距镜头50mm,才能照出微距的效果:
  由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普通数码相机,在不需要进一步投资的情况下,就能实现很不错的微距效果,虽然没有单反和单电相机的锐度高,景深浅,然而单反和单电相机需要另外支付一笔价格不菲的微距镜头的负担,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
  2)边缘锐度
  边缘锐度的比较,对于光路设计来讲更能看出差别,因为光线在边缘衰减的幅度大大强于在中心的衰减,因此如果一个系统光路设计得好,应该在边缘的锐度和中心的锐度差别不大。
  由下图对比中可以看到,总体来讲,在最低ISO下,单反相机和单电相机的边缘锐度差别也并不明显,高端普通数码相机的边缘锐度略微差一些,但也不明显。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单反和单电相机数码相机,光路设计都很不错,高端数码相机的光路设计也很出色,但鉴于感光芯片太小,对分辨率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差一些。但是对于低端的更小感光芯片的数码相机,在画质锐度上受成本限制,会更差一些。
  3)高感光度成像画质
  高感光度一度被大众认为是评定成像画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过我并不敢苟同,具体理由我在后面再提,我们先看看这三类相机的1600高感光度的成像效果差别,可以发现,感光芯片最小的普通数码相机在高ISO下的成像画质最差,要么就是牺牲成像锐度来成就低噪点,要么是牺牲干净的画面来成就成像锐度,不管如何,都是没有很大实用价值的,这也是为什么对于普通数码相机不推荐应用高感光度拍照的原因。那么对于单反和单电相机,实际上也是处于这样一种情况,要么牺牲些锐度换取更少的噪点,要么保持成像锐度,但画面不那么干净,但总体上,差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说到这里,我想说说目前判断成像画质的误区。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国内网站不责任的评测,致使大众将高感光度的成像作为了成像画质的主要因素。其实,想想胶片时代,我们大众有多少时候用过感光度超过400的胶片?感光度400以下就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使用范围,高感光度根本没有多大意义和使用价值,反而应该更加注重成像锐度和色彩表现,这才是评价一个相机成像品质好坏的最重要标准。因为如果一个相机成像锐度低、色彩表现不好,那么无论怎么调节,都无法提升成像质量,但是如果高感光度下成像效果表现不好,用400以下的低感光度就可以大幅度提升成像质量,孰轻孰重,大家一想就明白了。
  实际上,感光度400以下,从4/3系统到全画幅,不管什么品牌的相机,中心和边缘成像锐度都是差不多的,在感光度200以下,即使是普通高端数码相机,其成像锐度与单反单电相机也差距不大,这时候,我们对于相机的选择,就更要注重颜色的表现和自己的喜好了。这才是符合每个人特点的对相机的选择。
  第三部分:成像画质对比成像画质说白了就是感光芯片和镜头的比拼。
  1.感光芯片
  单反相机的感光芯片从4/3系统到APS-C、APS-H、直到全画幅,甚至还有用中画幅的单反数码相机。其成像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达到了很不错的画质效果。同时单反的感光芯片都是藏在反光板和机械快门后方的,因此取下镜头看不到。
  单电相机的感光芯片目前还只有4/3系统和APS-C画幅。虽然单电相机的光路和机身设计是全新设计,但感光芯片并非全新设计的型号,因此其画质表现与采用相同大小感光芯片的单反相机是一致的。不过,单电相机的感光芯片是暴露出来的,取下镜头可以看到覆盖低通滤镜的感光芯片,这样的感光芯片暴露的方式总让人担忧进灰和损坏的问题,好在奥林巴斯和松下的超声波除尘系统十分有效,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进灰的影响,而损坏的问题,只要自己小心,也不会出现。
  2.镜头设计
  单反镜头考虑到光路的复杂性,为了尽量减少光线到达感光芯片过程中的衰减和变形,因此用了很多镜片来组装设计,因此单反镜头一般尺寸都比较大、比较沉、比较长。
  单电相机因为全新的光路设计,感光芯片更靠近镜头,光线到达感光芯片的距离大为缩短,因此光线的衰减要少很多,同时对于感光芯片尺寸更小一些的4/3系统来讲,镜头的设计制作更加简单,采用的镜片更少,因此镜头尺寸更小、更轻、也更短,这样的镜头对于光线衰减的影响更小,因此单电相机理论上来讲,成像锐度应该超过用同样大小感光芯片的单反相机,并且目前M43系统的成像锐度应该最高。
  3.画质实拍对比
  我没有很多不同的相机拍摄,因此无法自己拍摄对比单电相机和单反相机的,因此我从权威网站dpreview上截取了部分对比图片,里面带有各种相机,包括中高端单反相机、单电相机和高端普通数码相机。
  1)中心锐度
  从下图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最低ISO下,高端单反数码相机,在中心锐度上最高,单电相机、中低端单反相机中心锐度的差别都不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高端普通数码相机,中心锐度最低。
  A。调节拨轮
  单反相机上,都会带有这样一个拨轮,甚至在中高档单反上,还会配置一前一后一下三个拨轮,这对于调节参数来讲,是非常方便迅速的。
  单电相机上,定位中高端的单电相机,也会配备至少一个这样的拨轮,另外奥林巴斯还将上下左右键做成了转盘,构成了双拨轮的配置。
  而普通数码相机中只有少数高端的型号才配备了这样的拨轮。
  B。变焦和对焦
  对于单反和单电相机,因为镜头单置,因此镜头上带了变焦环和对焦环,对于变焦焦段的掌握,以及手动对焦的方便,都有很大益处。
  但是普通数码相机大多数都只能依靠变焦拨杆来进行变焦,对于具体变焦到了什么焦段根本心中无数,而且手动对焦的调节也更加麻烦一些。
  3)对焦性能
  目前一般来讲,单反相机用取景器取景时的对焦速度是最快的,单电相机次之,其次是普通数码相机,其次是单电相机转接单反镜头的对焦速度,最慢的是单反相机用液晶屏取景时的对焦。
  以下我拍摄了6组视频进行比较,因为坛子目前还不能发视频,因此我将视频链接附下,大家可以去看看,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到底差别有多大。
  第一组是EP1+20mm定焦镜头和E420+25mm定焦镜头的对焦速度对比,可以看出单电相机EP1对焦速度明显慢了单反相机E420一小截。需要说明的是,EP1升级了最新的固件,提升了对焦速度,其对焦速度已经和松下、sony单电相机的对焦速度处在同一个水平,因此可以代表单电相机的平均对焦速度水平。
  第二组是EP1+14-42mm标头和松下L1+14-50mm标头的对焦速度对比,也可以看出单电相机EP1对焦速度明显慢了单反相机L1一小截。
  第三组是EP1+20mm镜头和Leica D-LUX4的对焦速度对比,可以看出单电相机EP1对焦速度明显快了普通数码相机D-LUX4一小截。需要说明的是,Leica D-LUX4是属于普通数码相机中对焦最快的一类,其它更加低端的普通数码相机的对焦速度则更慢。 /v_show/id_XMTgxNjQ4MjQ4.html
  第四组是EP1+20mm镜头和E420+25mm镜头在液晶屏取景对焦模式下的对焦速度对比,可以看出单电相机EP1对焦速度明显快了单反相机E420在液晶屏取景模式下的对焦速度一大截。
  第五组是EP1+转接环转接单反9-18mm镜头和E420+25mm镜头在液晶屏取景对焦模式下的对焦速度对比,可以看出单电相机EP1转接单反镜头的对焦速度明显快了单反相机E420在液晶屏取景模式下的对焦速度一小截。
  第六组是EP1+转接环转接微距镜头50mm的对焦速度,因为微距对焦本来就比较慢,因此这个对焦速度也很慢,但能接受,毕竟微距拍摄就是要靠耐心的。
  2)功能参数调节
  之前已经说过,越大的机身体积和面积,能够安放的机身调节按钮和状态查询窗就会越丰富。
  对于身材小巧的单反相机E420,机身上的调节按钮,就要少很多。
  不过,因为取景框分担了取景任务,因此通过液晶屏,也可以达到很方便快捷地调节各项参数的目的。
  而单电相机,因为液晶屏要用于取景构图,同时受机身体积所限,分布的按钮也相对较少,此时,单电相机的操控相对于单反相机来讲,会显得不是很方便快捷。
  相对来讲,普通数码相机的调节按钮的数量,则更为捉襟见肘。
  不过,因为常用调节的功能并不算太多,因此操控性上,对于大多数日常拍摄,单电和普通数码相机还是具有足够的操控性能的。但是,足够不代表舒适和方便快捷,下面以最影响操控直观感受的两个因素来比较这三类相机在操控性上的最大不同。
  2.三者操控性能对比
  单反相机由于专注于较为专业的相片拍摄,因此其操控性能都是很不错的,即使是低端入门的单反相机,在操控性能方面也比普通数码相机好上不少,那么单电数码相机呢?
  1)取景
  单反相机的取景,主要靠反光目镜,因为是镜片或者玻璃棱镜的反射,所以这是人最习惯的取景方式,但这种取景常常会产生与拍摄范围的差别。对于取景范围不足100%的取景器来讲(中低端、甚至部分中高档单反相机都存在这种问题),看到的拍摄范围和拍摄出来的范围,会有一点差别。
  而单电相机和普通数码单反,因为没有反光板的结构,因此液晶屏取景便成为了主要的取景器。
  但是,液晶屏取景不如光学取景器那么真实,同时存在室外阳光直射下取景困难的毛病,因此厂商设计了外置的玻璃取景框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一方面这种取景框出现的拍摄范围误差更大,另一方面这种取景框,只能适用于某一焦段,不能随着镜头变焦而取景范围变化,同时,这种取景框无法显示拍摄参数和合焦提示。因此很多单电相机就开发了电子取景器来弥补这个问题。不仅如此,电子取景器还能直观反映出改变曝光补偿等设置带来的直观的图片明暗对比变化。然而,电子取景器的感受毕竟没有玻璃取景器那么真实,因此这两者到底孰优孰劣,也因人而异。
  靠取景器来取景,对于手动对焦,因为取景框很小,在单反相机上,还可以采用改造裂像对焦屏来帮忙(不过这需要自己DIY组装,要求较高,并且裂像对焦屏对于自动对焦下的取景很不方便,因此没有厂商会为用户安装这种取景屏),但电子取景器就无法办到这一点,因此就会带来对焦不准的问题。不过,液晶屏取景可以通过放大对焦点的图像,来提高手动对焦的精度,在这一点上,单电相机和普通数码相机相对于单反相机依然具有不小的优势。
如果有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进入.
转载请注明:破洛洛(谢谢合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林巴斯sz12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