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值与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础怎样比较确认应税递加还是递减

谈小企业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
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从2013年开始执行。由于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外部使用者是税务部门,为了简化核算,减轻小企业纳税调整的负担,《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方面的会计处理都尽可能与企业所得税法一致,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形成纳税调整项目也会因执行不同的准则采用不同的所得税核算方法而可能不同。对于小企业会计人员而言,为准确地计算出小企业所得税费用,必须区别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一、所得税费用计算的原则目前关于所得税计算一是按《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计算所得税费用,二是按所得税法规定计算应交所得税。二者因实现的目的不同必然产生差异,如何来确定所得税费用则产生了不同的所得税核算方法。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算,与永久性差异同样处理。在这种方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后,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资金短缺,从金融的角度,结合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现实情况,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安排,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首先,从银企关系、企业定位、政策配套和金融服务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及各种表现形式。然后,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问题,根据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具体环境和自身特点,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从改善企业内源融资条件、拓展间接融资渠道、注重直接融资手段、国家政策取向、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本文还特别探讨了利用国际、国内资金发展风险投资业务,缓解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措施。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探索我国中小企业特别足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为我...&
(本文共128页)
权威出处:
高新技术是高效率、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手段,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实现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生产经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运筹,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也应是企业经营筹划不可忽视的内容。税收筹划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加以灵活运用,必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方面乃至整体发展提供帮助。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税收筹划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文章仍以一般企业为研究对象,高新技术企业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有鉴于此,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其经营特点提出了税收筹划的设计思路,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本文拟就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及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展开理沦分析,存此基础上,笔者以可操作性为目的,以案例、数据为依据,紧扣税收法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筹划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本文共57页)
权威出处: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金。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会计制度,一直是把所得税作为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项内容来处理。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有关准则或规定中.大多都是将所得税作为企业发生的一项费用处理。为了使我国的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财政部以(94)财会字第25号文下发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本文现根据(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企业的会计实务,就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谈谈个人看法。 在了解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之前,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 其一,所得税前会计利润,简称税前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缴纳所得税之前,按照会计原则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税前会 营业 投资净收 营业外 计利润 利润一益或净损失 收 入 营业外 以前年度 补贴 支 出 损益凋整 收入 其二,应纳税所得额,简称纳税所得。是...&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一、企业所得税的涵义及征税对象1.涵义:企业所得税是对在我国境内的企业(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即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内资企业或其他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六类企业:(1)国有企业;(2)集体企业;(3)私营企业;(4)联营企业;(5)股份制企业;(6)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2.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二、关于企业所得税核算的一些观点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中的所...&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一、新旧会计准则在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上的主要比较1.核算方式差异。新的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只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采用“资产/负债”观作为其收益确定理论,计税的差异部分来自于会计准则与相关税法确认的资产负债金额不一致。依照新准则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方法,企业需要根据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值与计税基础的不同所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者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估算得出未来期间能够抵扣或者应该缴纳的暂时性差异,进而计算出其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最后得出所得税费用。新的核算方式比旧准则中的核算方式更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2.递延所得税计算方式简化。新准则中所得税会计核算提出了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理论,企业在确认计税基础时要根据资产、负债的税法和会计的差异来确定。这些都为所得税会计核算中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核算准则可知,企业需要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期末的应有...&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所得税会计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所得税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课​件
大小:20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递延所得税分录问题_百度知道
递延所得税分录问题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意思是不是:负债在贷方表示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将来要多交税,所以记在贷方。
费用在借方表示增加,那它记在借方,是因为将来要多交税吗?不是核算现时的情况吗?那现
在少交税了,不应该是表示所得税费用减少吗?
提问者采纳
 规律1: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规律2: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追加应税所得,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会冲减应税所得;   规律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   规律4:“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登账额=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   规律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该时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时的税率;   规律6: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规律7: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调减应税所得,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会追加应税所得;   规律8: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   规律9:“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登账额=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税率。   规律10:“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该时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所得税税率。   规律11: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规律12:根据规律11可推导出如下规律: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那“借:所得税费用”这个怎么理解啊?
  解说:  ⑴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⑵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  ⑶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②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企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比照上述原则调整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及有关科目。  ⑷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案例:  [例1]甲公司2008年11月初和乙公司签订售后回购协议:协议规定销售价格1000万,成本700万,回购价格1400万,期间为5个月。  销售时候分录,不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1170    贷:其他应付款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70  资产负债表日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75    贷:所得税费用             75  借:财务费用 ()×2/5 160    贷:其他应付款          16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60×25% 40    贷:所得税费用        40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你的理解是正确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可以理解为现在少交了,但是以后应该多交这样理解的话,实际上这个分录是这样的借:所得税费用100 贷:应交税费100借:应交税费1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002个分录合并后就变成了借:所得税费用100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100可以这样理解会计上要确认所得税费用,分录是这样的借:所得税费用100 贷:应交税费100但是按照税法的规定这100的税,今年不交,在以后年度交,也就是说今年不应该确认应交税费科目100的金额, 而应该在以后年度确认应交税费100的金额,但是这项支出确定我们是要付出的,那么就应该确认一项负债,我们就用个专门的科目名称
“递延所得税负债”来替代应交税费。如此理解,应该能明白为什么借方是所得税费用了。
递延所得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