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ure nx2 下载使用问题

Capture+NX2使用心得.pdf - 下载频道 - CSDN.NET
&&&&Capture+NX2使用心得.pdf
&Capture+NX2使用心得.pdf
写的非常详细易懂,请下载后自行学习使用。这是一篇文档。
若举报审核通过,可奖励20下载分
被举报人:
举报的资源分:
请选择类型
资源无法下载
资源无法使用
标题与实际内容不符
含有危害国家安全内容
含有反动色情等内容
含广告内容
版权问题,侵犯个人或公司的版权
*详细原因:
您可能还需要
Q.为什么我点的下载下不了,但积分却被扣了
A. 由于下载人数众多,下载服务器做了并发的限制。若发现下载不了,请稍后再试,多次下载是不会重复扣分的。
Q.我的积分不多了,如何获取积分?
A. 传优质资源可以获取积分,详细见。选择完成有奖的任务,可以获取积分。选择购买VIP会员服务,无需积分下载资源。评价资源返积分:第一次绑定手机,将获50下载积分及100论坛可用分。论坛可用分兑换下载积分。
下载资源意味着您已经同意遵守以下协议
资源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资源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CSDN下载频道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资源负责
下载资源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
本站不保证本站提供的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课程资源下载排行
你下载资源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
如何快速获得积分?
你已经下载过该资源,再次下载不需要扣除积分
Capture+NX2使用心得.pdf
所需积分:10
剩余积分:
VIP会员,免积分下载
会员到期时间:日
剩余下载次数:1000
VIP服务公告: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当前位置:
& 心得 & Nikon Capture NX(NX2)使用心得__教程
心得最新范文
········
心得排行榜
心得推荐范文
········
心得相关范文
········
Nikon Capture NX(NX2)使用心得__教程
查阅次数:323次
发布人:admin
实例之五,多变的渐变   渐变工具与画笔工具可能是NX中比较容易掌握、也比较常用的工具。在上一个实例中讲到了如何使用渐变工具分别改变天空和水面的亮度,以取得D-lighting的效果,由于在实例之五中天空需要压暗、而水面则要加亮,所以采用两个增强步骤来做。但有时候在一个增强步骤里也可以多次使用渐变工具来达成一些特殊的效果。   下图为原图。   在NX中选择渐变工具,请注意,默认是加渐变工具,其标志为渐变工具右侧上面的+号时按下的,在图上从外向内拉出渐变的指示线。所谓从外向内就是说渐变指示线的起点在外而终点在内,显示的效果是颜色最深的在外,最浅的在内,如此这般以人物为中心拉出多道渐变指示线。实际上,NX支持在一个增强步骤中可以使用多次渐变工具,不过只有最后一次的渐变指示线还保留在图上,也只有其锚点可以调整。如下图:   当完成上面的步骤后,就可以使用我们熟知的交换增强功能将彩色化改变为其它的增强功能,比如用减少干扰增强功能获得的效果如下图:   怎么样?比用画笔去涂抹要简单容易吧。   也许您会问,如果不仅需要虚化,还需要用其它增强功能比如转为黑白可以处理吗?这就需要用到编辑列表的另一项功能——链接。比如我们在用渐变工具做好选区并交换为高斯模糊实现了背景虚化,同时,还希望将背景转为黑白,可以在2、高斯模糊增强步骤中,用鼠标在滤镜菜单中选择黑白转换,注意,将鼠标移到黑白转换时按下Shift键不放,同时点击鼠标,如下图:   请注意右边的编辑列表,看看发生了什么?原来的2、高斯模糊变为2、黑白转换,同时,在这个增强步骤中出现了两项增强功能,分别是高斯模糊和黑白转换。而图像中被渐变工具所选中的范围将被高斯模糊和黑白转换,如下图:   这就是编辑列表的链接功能,可以在一个增强步骤中有多项增强功能,如果还需要增加其它增强功能,可以如法炮制,NX对此并无限制,只是可能会需要更多的资源,使得系统的运行速度受到影响。请注意在每一项增强功能的右边都有一个向下的箭头,点击这个箭头将会出现可选增强功能的下拉菜单,这意味着交换可以与链接并用,可以将高斯模糊交换为亮度、对比度调整,黑白转换交换为颜色增强器调整等等,甚至可以用多次高斯模糊调整来解决一次调整强度不够的问题。总之,如果您选定了一个区域,就可以在一个编辑步骤里采用多种方式对此区域进行调整和处理,不需要赠加增强步骤再次选择同样的区域作不同的处理,大大节约时间并提高了效率。   在上一个实例中我曾说过,NX的每一个增强步骤都相当于PS中的一个图层。在本例中我们发现,在NX中有些时候一个增强步骤相当于PS中的多个图层。在PS中每一个渐变都需要做一个图层,每一项调整也需要一个图层,要实现本例的效果将需要多个图层,而在NX中仅仅一个增强步骤即可完成。在这方面,NX确实比PS方便直观得多。   实例之六,NX可以磨皮吗?   拍人像特别是MM免不了要磨皮,有同学认为NX干不了这个活,真是这样吗?从原理上来看,用NX磨皮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原理虽然如此,还要通过用行动来证明,因此找一张片子试试看。由于平常不怎么拍人像,家人和朋友的片子也不适合拿来试,好在6月车展的时候去凑了半天热闹,拍了一些车展模特的片子,可大部分片子上的模特化妆都不错,根本就不需要磨皮,只找到一张勉强可用的,没有征得模特本人的同意,不敢将全图拿来用,且我的磨皮技术也不怎么样,就作了裁剪,只保留一部分脸部,一来多少让人看不出MM的原貌,再者也减少一些工作量,也就是意思意思而已,请读者见谅。经裁剪后的原图如下:   磨皮后的效果   一般磨皮的程序讲PS的书都会介绍,其主要办法是确定需要磨皮的区域,然后应用高斯模糊在磨皮的区域虚化,可以通过高斯模糊的强度来控制虚化的程度,还可以通过控制图层的不透明度来进一步控制磨皮的效果,选区一般通过画笔来实现。NX可以做高斯模糊,也有对不透明度的控制,并且有画笔工具等选区工具,完全具备采用与PS类似的方式磨皮的条件。   手边正好有一本Scott Kelby写的《Photoshop CS数码照片专业处理技法》,其中第7章7.16节(p.214-p.218)介绍了一种高级皮肤柔和技术,照方抓药即可。不过,MM们不会只要求你磨磨皮就完事,对于脸上的小痘痘,眼睛里的血丝什么的会很在意的,也得要照顾到,好在这些雕虫小技Scott Kelby这本书里也有的是,无须再找,只是需要在编辑列表里多增加几个增强步骤而已。   1、在基本调整里将有关调整做好,然后选择画笔工具,调整画笔硬度和不透明度到合适位置。本步骤地目的是将脸部皮肤上的小痘痘之类修掉,所以,调整画笔大小到比要修饰的区域大一些,如下图:   2、在彩色化设置的浮动窗口中点击色块旁边的吸管,在接近要修饰部分的正常皮肤上点一下,获得其颜色,然后再用画笔工具在要修饰的部位点击,使修饰部位的颜色与其旁边的颜色一致,如下图(红圈处即是要修饰的部位):   3、由于NX没有如PS的修复画笔这样的工具,所以通过上述方法来实现其功能。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1)这一步调整要放在其它增强步骤之前,这样其它的增强步骤所作的任何改变都是以其为基础的,不会对其产生影响。但基本调整是在该步骤之前,如果在该步骤完成以后又去调整基本步骤,将会对本步骤所作的调整产生影响。2)如果有多处要修饰的部位,而这些要修饰部位旁的正常皮肤的颜色相差较大,需要用多个增强步骤来处理,因为在每个增强步骤中所有选区的调整都是一样的,本步骤是用画笔来改变修饰部位的颜色使得其与周围的颜色一致,也就是说只能用一种颜色,所以如果颜色不一致的话将需要多个增强步骤来实现多种不同颜色的调整。3)在调整的时候可以试试看不同的混合模式如正常、变亮、变暗等产生的效果择优用之。修饰后的效果如下图:   注:NX2增加了自动修复画笔的功能,所以去痘变得很容易,将自动修复画笔的大小调得比要去掉的痘痘大一点,直接在痘痘上涂抹即可。   4、这一步对眼白的血丝进行修饰。按编辑列表下的新建步骤按钮新建一个增强步骤,选择套索工具,在眼白出做出选区,如下图:   5、选择填充工具填充选区。用编辑列表的交换将彩色化交换为LCH,用LCH编辑器中的色度窗口,将红色的色度降低到合适的程度,用LCH编辑器的主亮度窗口适当增加亮度。用编辑列表的链接在本步骤中增加对比度/亮度增强功能,通过对比度/亮度设置窗口适当降低对比度。这一步显得比较麻烦是因为我是在用这两项增强功能来代替PS中的色相/饱和度功能。与上一步骤相同,由于NX的工具不如PS的多,功能也差一些,所以在做这类调整的时候不如PS方便。如下图:   6、本来到上一步对眼白的修饰也就可以结束了,但Scott Kelby介绍了两种增白眼睛的办法(见原书第7.8,7.9两节),第一种即上面所介绍的,做完后意犹未足,一时技痒,又在NX中试了第二种方法,觉得还成,就画蛇添足,增加这一步骤,权当交流一种NX的玩法。点击编辑列表中对比度/亮度下面不透明度左边的向右箭头按钮,弹出不透明度设置窗口,将混合模式改为滤色,眼白立即变白,但效果太强烈了,需通过不透明度来调整,拖动不透明度滑块到合适的位置,例图为70%,这完全可以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并无定规。如下图:   7、前面所作的都是一些前期的修饰工作,从这一步开始,我们才真正进入磨皮阶段。新增一个编辑步骤,选择多边形套索工具,将需要磨皮的部位圈出。本来Scott Kelby的书上并无此作选区的步骤,是后面通过画笔工具再将不需要高斯模糊的地方涂去,考虑到减少后面的工作量,同时主要是想介绍套索与选框工具的使用方法,所以增加了这一步骤。NX中的工具大多可以在一个增强步骤里多次使用,具体在套索与选框工具就是可以做出多个选区,其基本使用规则为:当用加方式做出一个选区后,可以在其外面在用加方式做出多个其它的选区,如本例中在用加方式确定了一个主要选区后,又再用加方式在其外增加两个小一点的选区。在选区内部需要挖出不需要处理的选区如本例中的眼睛部位时,需要用减方式来做。所谓加减方式就是看套索工具右边的加减号哪一个被选中。选区完成后,选择加填充工具,在需要处理的部位填充颜色,然后羽化边界。如下图:   8、将彩色化增强功能交换为高斯模糊,设置高斯模糊为40象素(此值为Scott Kelby针对其书上实例图给出的数值,可根据情况修改)。打开高斯模糊下面的不透明度设置窗口,将混合模式从正常改为变暗,将不透明度降低到40%。在此增强步骤中再链接一个新的高斯模糊,设置此高斯模糊为60象素。打开新增的高斯模糊下面的不透明度设置窗口,将混合模式从正常改为变亮,不透明度减低为40。然后再选减画笔在选区内部一些不需要虚化的部位涂抹,使其恢复到虚化前的状态。如下图:   我们的美容工作到此结束。通过这个实例,我的心得是用好NX的诀窍之一就是借鉴PS应用的一些好方法,一则使得以前在PS上的投资(买书、练习等等)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来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这两个软件的相通和不同之处,这样当有人说NX不如PS,不能磨皮、没有图层什么的时候可以很轻巧的回答一声No,并拿出示例给他看,这不是很爽吗?   从实例之三一直到实例之六,都没有用U点,这一方面是因为需要介绍一下其它工具和编辑列表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是希望读者能够从这几个实例中看到NX与PS的异同,从而可以将一些在PS中使用的方法应用到NX中来。实际上,有些实例也可以用U点来调整,例如实例之四,我发在图片论坛的那张就是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拍摄的,片子全部用U点调整。当然,也可以混合使用。   不过,说到磨皮就有点不同了,因为磨皮一般要用到高斯模糊,而U点却不能进行高斯模糊处理,似乎不大可能用U点来完成,除非找出一种不用高斯模糊来处理的办法。   拍过人像的都知道,在为女士拍照的时候,除了要用大光圈外,一般还需要使脸更亮一些,也就是说对脸部测光后应增加1/3-1/2EV,其目的与使用大光圈一样,为了减少脸部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因此,在后期处理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增加亮度和减少反差等方式,来达到磨皮的效果,而U点可以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所以有可能用U点来磨皮。   按照这个思路,我对实例六所用的原始片子用U点来调整,实际上最早放到网上给大家看的NX磨皮的片子就是用U点处理的,自我感觉还可以,也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兴趣,希望介绍处理方法,从而才使我萌发了将自己使用NX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交流的想法。而实例六是昨晚才开始写,处理是今早才进行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希望有一个对比,通过这个对比看看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的效果,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原始图   处理后的图   使用U点处理过程实在是太简单了,基本调整、脸上的小痘痘、眼睛等处的处理同实例六。在头发上放置一个CP,将作用范围拉到100%,使得头发、眼珠等都包括在内,见下图:   在脸部放置4个CP,额头上的一个用于控制高光,鼻梁的一个用于控制中间色调,左右两个分别控制暗部,CP放置的位置需要通过打开显示选区来观察,并控制其作用范围。分别调整每一个CP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并观察其效果。基本方式为减少对比度,增加亮度、饱和度以弥补对比度下降所带来的发灰发暗的问题,由于效果很直观,很快就能调好。主要是观察毛孔和皱纹是否减少到看上去比较舒服,不那么刺眼即可。由于增加了亮度,所以模特的皮肤显得更白了,如果觉得颜色淡了,可再增加一个增强步骤来调整颜色或在基本调整时就加大色饱和度。见下图:   与使用高斯模糊相比,U点不需要选区,但需要选点,也就是其放置的位置,不过就个人的体会来说选点比选区还是要快一些。在调整方面,实例六用了两次高斯模糊和两次不透明度调整,而本例有5个CP,每个CP调3个参数,似乎比实例六的操作要多一些。其实不然,本例的5个CP中只有两个(高光控制和中间色调控制)需要花点时间精心调整,其它三个可调可不调,主要是起保护作用。所以工作量应该差不多。不过实例六所用的方法我早就知道,也用过不少次,但时间一长还是要翻书来查,因为在PS中这个方法需要建立多个图层和使用多个图层命令,我始终无法牢牢地记住。而本例所示方法很直观,没有什么太多的过程,所以很容易记住。实际上我第一次用也就花了5分钟左右就搞定。   从效果来说我觉得本例所用方法没有降低片子的清晰度,皮肤的纹理和其它细节得以保留,高斯模糊搞不好就磨成塑料感,同时,由于减少了反差,提高了亮度,更能体现女性的圆润和白皙,其缺点是如果脸上有较多的色斑或色素可能难以处理。也许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混和使用这两种方法。   有同学问如何使用中性点(灰点),这方面夜行天涯兄有很好的心得,下面的内容就是夜行天涯在本贴的发言:   ================================================== ======================   我自己对NX的心得是,尽可能地只用灰点控制。   灰点控制的特点是还原本色。看什么不顺眼,就设一个灰点。   这个图是完全为了NX而拍摄的。当时是阴天,也没有什么光线可言,使用NX的灰点控制,分别对花茎、花瓣和水泥假山设置,就完成了一幅色彩满意的照片了。   开荒牛进一步补充,NX的最大特点是可以任意设置多个灰点。为此,我在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根据自己使用的体会,将灰点使用的原则归纳如下:   【1】灰点控制比较适合片子基本准确(适合我们大多数人吧),且有主色调的片子,因为灰点是控制全局的,如果色彩太多,太复杂,色彩平衡很难控制。   【2】任意设置一个灰点在其中的一个主色调上,例如大面积的草地,获得你所希望的绿色。   【3】如此继续,对其他主色调的颜色进行灰点控制,调节成你所需要的颜色,在前面图里,一个是花茎的绿色,一个是大地的本色。   【4】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地进行黑白点控制或者是彩色点控制,前者也是全局性的,只有色彩控制点是局域性的,或者说,润色性的。   【5】小结:用灰点控制来控制全局性的色泽,然后根据需要,用色彩控制点对局部进行润色。   这个做法的好处是不需要设置选区,也不需要用画笔涂抹,就可以搞定了,而且灰点控制的本性,片子的通透性非常好。这就是我目前找到的最少步骤法。   前面介绍了“灰点控制”的用法,现在介绍一下使用心得。   【1】快速校准色调。   【2】任意控制色调。   先来看第一点,如何快速校准色调。当原片色温不满意时,我们想到的是纠正色温。在NC中,我也是喜欢用灰点控制法,其原理是要在图中找一个灰点。   但是在NX中,这个特点更加强劲。我们首先选取“灰点控制”功能,然后,只需点如图像中的任意部位,然后,把它作为“灰点”,利用53贴的控制原理,我们只需要将真实的本色套现,即可获得准确的白平衡!   附图中是一个例子:我故意选取了蓝色的说明书作为“灰点”,因为我想把这一点还原成原来的蓝色,结果,整个客舱的色调都获得了准确的还原。   请注意我的灰点是放在下面的灯光黯淡的蓝色说明书上。仅仅是为了说明,所以样图没有细调,用色轮很方便地找到原来的本色。   补充一点:由于NX提供了色版、和多种调色功能,所以,你可以把灰点放在任意之处,然后把那里调整成你希望的颜色,其余地方自然颜色正常了,不需要去刻意找传统意义上的18%灰了。当然,如果有那种灰,是比较熟悉的一个调色基点,有助于你快速调整。   到了熟练之后,例如我现在不管什么颜色,随便拖一个灰点上去,调整即可。所以我说这是我当前找到的最懒的办法。   这是一个例子,我的灰点放在那个蓝色的《安全须知》小册子上,当那个蓝色达到你所需要的自然蓝色时,客舱其余部分的颜色也基本正常了,当然,如果你对客舱其余部分觉得不满意,可以继续设置灰点,进行调整,这就是多点设置灰点的意义吧。   黑白点控制的目的是调整对比度,调整的时候,请注意右边的直方图,比较容易理解。   灰点控制就是控制色温。因此,白平衡那里就不用再去了。   在我当前的片子调整中,100%用点控制,其中,90%用灰点控制,其余10%用彩色点润色。   在我自己的贴里我曾经说过,如果点控制不好用,我就不会再用NX。因为这是这套软件的基本亮点,我们必须物尽其用才好,呵呵。   NX2使用心得   NX2出了后,一直没有时间使用,也谈不上有何心得,原打算用一段时间有了心得后再写,没想到一等就是一年多。好在已经有不少同学写了很好的教程和心得。本楼中goldenman兄也将自己的心得介绍给大家,按照前面所说的规则,在首贴中将他的帖子引用过来以方便各位同学。   以下是goldenman兄的帖子:   用了NX2,感觉很方便!调色,调对比度,调明暗都很简单!磨皮也很方便(不用抠图)!现在就用图片来解说磨皮的过程!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也给刚入门学习NX2的摄友一些经验!(我也是刚学,哈哈)   继续1   继续2   继续3   继续4
继续5 继续6 继续7 继续8 基本上就这样了OK   goldenman兄用图很好的说明了NX2新增加的选区控制点如何使用。根据自己的使用体会,补充三点:   1、选区控制点与自动修复画笔是NX2新增的两项主要功能。自动修复画笔虽然很有用,比如可以用来去斑或者将一些不要的东西如电线什么的去掉,但使用比较简单,一看就会,不必多说。   选区控制点看上去似乎与u点(包括彩色控制点)的功能重复,使用也没有u点直观,其与u点的区别在何处呢?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u点不仅可以选择区域,而且包括了对所选区域调整的方法。当你用彩色控制点选中一个对象时,你可以用彩色控制点自带的调整方法如亮度、对比度、色彩、色温、色相等对选区进行调整,这很直观也很方便,但你也只能使用这些调整,无法使用其它调整方法,例如高斯模糊等。而选区控制点只是一个选区工具,本身不具有调整方法,只是为你要使用的调整方法提供选区。所以,其使用不如U点直观,但更具灵活性。特别是可以通过按住Shift键链接多种调整方法例如亮度/对比度+LCH+高斯模糊等对选区控制点选择的选区同时进行调整,甚至可以使用第三方的滤镜,这些都是U点所做不到的。所以,如果需要作一些复杂的调整,用选区控制点比用U点更合适。如果不需要做很复杂的调整,使用U点更方便。   2、与彩色控制点(u点)不同,选区控制点不是一个对象,只是一个如套索、画笔、渐变等一样的选择区域的工具。因此,在使用之前最好先确定准备用它来做什么工作。比如goldenman兄准备用它来磨皮,因此他首先从菜单中选择了调整-&对焦-&高斯模糊,然后再放置选区控制点来选择要做高斯模糊的区域。而不是如U点一样,先放置彩色控制点然后再来调整。这一点NX的老用户需要特别注意,特别是如果当前的编辑步骤是彩色控制点的话,不增加一个新的编辑步骤直接选择选区控制点将会与彩色控制点的选区重叠,导致一些无法预料的后果(至少到现在我还没有发现如何让二者协调工作的方法)。   3、能够看到控制点的选区是一个很重要功能,这对于确定控制点放置的位置和选区的大小很有用。选区控制点的选区范围显示不如彩色控制点那么容易发现。在彩色控制点中只要在显示选区前打勾即可显示选区,而选区控制点的选区显示方式虽然比彩色控制点多(显示叠加和显示蒙版),但却不那么好找。其位置如下图红圈所示,即在显示蒙版选项前打勾就可以显示选区控制点所选择的选区。
【上一篇】
【下一篇】请使用“尼康Capture NX2软件”编辑照片的好友进来看下......
求助各位使用“Capture NX2软件”的好友,我在编辑D600拍的“NEF格式”的图片时,为什么右边“编辑列表”中没有显示“设置”这一栏,并且“快速修正”栏中的“曝光补偿”也不能调整!但编辑D90拍的“NEF格式”图片时,以上两项都行。望得到好友们指点!不胜感激!【我用的版本是2.2.6的】
已有1条答案
& & 楼主升级软件版本就可以正常显示了。
快速简答--编辑问题发送微博@ZOL问答堂
没找到想要的答案?那就登录提问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apture nx2 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