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小规模纳税人出口免税如何做收入

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热点问答
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黄山市国家税务局外网!
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热点问答
字体:【】【】【】
1.什么是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
答: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是指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小规模纳税人)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并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缴纳税(费)款。
实行按季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应于每年1月、4月、7月、10月,按规定的申报期限办理上一季度的增值税、消费税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纳税申报并结清应纳税(费)款。
如某户小规模纳税人从2016年4月起实行按季申报,则5月和6月申报期,纳税人无需再进行所属期4月和5月的申报,直接在7月申报期内进行第二季度(所属期4-6月)的申报即可。2016年4月份申报期,小规模纳税人仍需申报缴纳所属期为2016年3月份的税(费)款。
2.小规模纳税人纳税期限实行按季申报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答:小规模纳税人缴纳增值税、消费税、文化事业建设费原则上实行按季申报。
3.小规模纳税人改为按季申报之后是否可以申请改回按月申报?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理简并纳税人申报缴税次数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6号)规定,纳税人要求不实行按季申报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其应纳税额大小核定纳税期限。
4.小规模纳税人按季申报如何填报申报表?
答:小规模纳税人进行季度申报时,无需按月填报三张申报表,直接按季度数据填报,即申报表的“本期数”按本季实际销售收入填写。
5.使用税控器具开具发票的按季申报小规模纳税人,税控器具也是一个季度清一次卡吗?
答:不是。使用税控器具(税控收款机、税控盘、金税盘等)开具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实现按季申报后,仍需每个月按原规定期限在网上抄报开票数据、“下载回传监控信息数据”或“清零解锁”。
6.小规模纳税人改成按季度申报后,是否还可以享受小微企业的增值税税收优惠?
答:可以。在日前,实行按季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其季度销售额不超过9万(含9万元)的,可以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7.按季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对于在季度中间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实际经营月份不足三个月的,如何执行免税政策?
答:小规模纳税人应按照实际经营期予以计算。如:小规模纳税人实际经营期1个月的,1个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可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际经营期2个月的,2个月销售额不超过6万元(含6万元)的,可按规定免征增值税。
8.在季度中间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小规模纳税人,纳税期限如何规定?
答:实行按季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后,自其一般纳税人资格生效之日起,其缴纳增值税、消费税、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期限由1个季度调整为1个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9. 按季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季度内开业或注销税务登记的,纳税季度如何规定?
答:按季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季度内开业或注销税务登记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季度。
【】 【】
网站管理:版权属于黄山市国家税务局@
地址:黄山市长干东路168号电话:(9欢迎来到仁和会计在线&&
很全面的小规模纳税人报税流程解读
很全面的小规模纳税人报税流程解读
小规模纳税人报税时没有什么特殊注意的地方,工业企业6%、商业企业4%,与一般纳税人的区别就在于:小规模不能 抵扣进项税,要全额进成本,而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
  一般情况下,办完登记证的当月就应该申报。如果登记证办完时是接近月末,也可能被要求次月申报。
  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包括有收入而没开发票,虽然这样是不合规定的),则进行零申报。就是收入为零,应纳税额 也为零。
  做凭证时税金直接计提
  小规模纳税人识别号填税务登记证号
  货物或应税劳务名称填主营项目
  销售额填不含税收入金额
  征收率填你公司适用税率:如为销售为主企业4%加工修理企业6%本期实际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应补退税额=本期实际应纳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怎样申报?
  1、增值税,一般按月申报。工业企业根据:开具发票金额/(1+6%)×6%申报增值税;商业企业根据:开具发 票金额/(1+4%)×4%申报增值税。需要申报的报表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表》、《增值税申报附列资料》、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所有的报表应该都可以从纳税申报系统生成打印,如果需要纸质报表,可以向当地税务 机关免费索取。
  2、企业所得税。按季度申报,年底汇算清缴。所得税征收方式可以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如果实行查账征收 ,需要报送的报表很多,并且需要出具由注册会计师签字的查账报告;如果实行核定征收,只需要报送《企业所得税核 定征收申报表》
  国税,我们这边全是网上申报,是用数字证书的,进去了网站后会有提示。
  地税,也是在网上申报,不同的是有专门的软件报税,地税给的1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
  相关纳税人
  纳税人报送申报资料 →受理审核→受理申报
  1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
  2 、《增值税发票领用存月报表和分支机构销售明细表》
  3 、《增值税发票使用明细表》
  4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及电子数据
  5 、《增值税进项税金抵扣明细表》及电子数据
  6 、财务报表
  7 、《重点税源调查表》(列入重点税源企业)
  8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报资料表》
  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当场办结。
  2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
  相关纳税人
  纳税人报送申报资料 →受理审核→受理申报
  1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表》
  2 、财务报表
  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当场办结。
  3 、消费税纳税人纳税申报
  相关纳税人
  纳税人报送申报资料 →受理审核→受理申报
  《消费税申报表》及其附表(金银饰品购销存月报表)
  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当场办结。
  5 、所得税纳税人纳税申报
  相关纳税人
  纳税人报送申报资料 →受理审核→受理申报
  1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或外商投资及外国企业所得税(季度)纳税申报表》、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表
  2 、财务报表
  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当场办结。
  6 、扣缴义务人申报
  相关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报送相关资料 →受理审核→受理申报
  1 、《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
  2 、《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3 、财务报表
  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当场办结。
  7 、延期申报申请
  相关纳税人
  纳税人申请 →受理审核→审批
  《延期申报申请表》
  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当场办结。
  审批权限:
  主管税务机关
  8 、纳税申报方式审批
  相关纳税人
  纳税人申请 →受理审核→审批
  《申报方式申请审批表》
  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当场审批办结。
  审批权限:
  ( 1 )省辖市局分局
  ( 2 )县(市)局
  9 、延缴税款审批
  相关纳税人
  纳税人申请 →受理审核→市、县局审核→省辖市局审核→省局审批
  1 、《延期缴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
  2 、当《月纳税申报表》及财务报表
  3 、银行存款余额证明
  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在 20 日内办结。
  审批权限:
  10 、企业所得税汇总(合并)纳税企业逐级汇总(合并)申报
  相关纳税人
  受理申报 - 受理审核 - 逐级上传到总机构所在地国税机关
  ? 汇总后的纳税申报表及附表及财务会计报表
  ? 所属成员企业纳税申报表及附表
  ? 本级纳税申报表、附表及财务会计报表
  提供的资料完整、填写内容准确、各项手续齐全, 3 日办结。
  一般纳税人报税程序【一般纳税人报税流程】
  一般纳税人报税程序:
  1、月底前进项发票认证解密
  2、报税前(至少在次月7日前)销项发票抄税(在中介机构代开发票的一般由中介机构代办抄税)
  3、打印本月开票清单
  4、网上报税:
  A、如有开具普通发票,要导入
  B、如取得可以抵扣的“四小票”(货运发票、废旧物资发票、农产品收购凭证、海关增值税完税旁证),需要采 集导入
  C、主表自动生成后,根据开票清单,填列申报表中的“销项明细”
  D、如有进项转出、已交税金(一般发生在小型商贸企业辅导期)等情况,需要填列
  E、连同附报表格及会计报表一起网上申报、接收回执、打印盖章
  5、确认纳税专户内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交纳税金
  6、网上打印的资料连同开票清单、金税卡(如开票由中介机构代理,则不需要你携带了)到税务局大厅窗口进行 比对,如无误,OK!如有问题,金税卡锁死,转异常岗处理。
  出口退税企业账务处理讲义【出口退税账务处理】
  在我国,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零税率,即相应的销项税额为零。正是由于销项税额为零,使得进项税额无法得到实际的 抵扣,因此,需要以退税的形式使得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得到实际的抵扣。
  目前,在实务上,出口退税在“销项税额”方面并非执行真正的零税率而是一种“超低税率”,即征税率(17%、 13%)与退税率(各货物不同)之差,即税法规定的出口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比率。
  我国对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办法。“免、抵、退”的含义如下:
  “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为负数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应抵顶的进项税额未能 完全抵扣时,对未抵扣的部分予以全部或部分退还。
  一、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相关会计处理为:
  根据“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末留抵税 额
  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纳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 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
  (三)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公式 为: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四)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1、若应纳税额为零或正数时,即:没有留抵税额,当期应退税额为零;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全部 作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相关会计处理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有留抵税额时,则可以免抵退税额为限享受退税:
  (1)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 未抵扣税额。
  相关会计处理(根据税务局“免抵退审批通知单”)为:
  借:应收补贴款 -出口退税 (与通知单上所载“应退税额”一致)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与通知单上所载“免抵税额”一致)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与通知单上所载“免抵退税额”一致)
  (2)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可全部退税,则:当期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出口抵减 内销产品应纳税额=0。
  相关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应收补贴款”所对应的金额,才是真正的退税,根据“当期应退税额”的计算过程可得知,退的是期末未抵扣完 的留抵进项税额。
  应收补贴款科目在会计上属于过渡科目,不应结转利润,待补贴款到账后,该科目余额自然归零。
  由此可见,“出口退税”贷方专栏核算的是“当期免抵税额”与“当期应退税额”之和,即税法中规定的“当期免 抵退税额”(=出口销售额*退税率)。
  而出口货物实际执行的“超低税率”计算的“销项税额”被计入了“进项税额转出”贷方专栏。如果将该部分数额 与“出口退税”贷方专栏数额相加,其实也就是内销情况下,应当交纳的销项税额。在内销情况下,增值税(销项税) 应由购买方支付,但由于出口实行免税政策,购买方免于向销售方支付增值税款(这就是免税的结果),对此,国家以 “出口退税”的办法进行补偿。在这个意义上讲,出口退税就相当于销项税,其目的就是用于进项税的抵扣,抵扣有余 的部分则给予退还。
  在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中,计算“当期免抵税额”主要是为了账务处理的需要。免抵税额即为“应交税金———应 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的数额,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在财务处理时将无法平衡。
  二、现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
  (一)一般生产企业
  例: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3%,月有关业务资料如 下:
  1、一月份,期初增值税留抵5万元,购进原材料等货物50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销售额300 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
  ①外购原材料、备件、能耗等,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5850000
  ②产品外销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主营业务收入
  ③内销产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④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0×(17%-13%)=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4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⑤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51-(85-48)-5=9(万元)>0,仍应交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40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40000
  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⑥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免抵退税额=%=1560000
  从应纳税额计算可知,本月应纳税大于0,则应退税额=0;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 1560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156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560000
  2、二月份,外购原材料、燃料等支付价款85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144.5万元;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 300万元;出口销售货物取得销售额500万元。
  ①采购原料、出口及内销的会计分录与1月份类似,不再赘述。
  ②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3%)=2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00000
  ③计算应纳税额(即抵税)
  应纳税额=300×17%-(144.5-20)=-73.5(万元)
  ④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
  免抵退税额=500×13%=65(万元)<73.5(万元),可全部申请退税
  ⑤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应退税额=65万元
  免抵税额=0
  期末留抵税额=73.5-65=8.5(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65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650000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85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85000
  3、三月份,免税进口料件一批,支付国外买价300万元、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输费用、保管费和装卸费用50万元, 该料件进口关税税率20%,料件已验收入库;出口货物销售取得销售额600万元;本月无内销。
  ①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300+50)×(1+20%)=420(万元)
  借:原材料420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3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关税700000
  ②出口的会计分录与前2个月类似,不再赘述。
  ③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420×(17%-13%)=16.8(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0×(17%-13%)-16.8=7.2(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72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72000
  ④计算应纳税额(即抵税)
  应纳税额=0-(0-7.2)-8.5=-1.3(万元)
  ⑤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420×13%=54.6(万元)
  免抵退税额=600×13%-54.6=23.4(万元)
  ⑥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应退税额=1.3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23.4-1.3=22.1(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13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21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34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85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85000
  (二)进料(来料)加工企业
  案例:某公司从事对外加工业务(以及国内销售业务),对外加工出口A产品,发生国内成本:国内材料成本10, 000,000元、国内其他成本(工资、折旧等无进项税金)42,800,000元。
  1.该业务采取进料加工方式
  A、进料加工的核算
  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货物与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核算大致相同,只是在计算当期不予抵扣 或退税的税额和应退税额上限时,对免税进口的保税料件视同已征税款计算模拟抵扣税款。即:本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 税额=本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本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 税率-退税率);应退税额上限=本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本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 计税价格×退税率。免税进口料件的退税率以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为准。
  出口企业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后,依据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即:本 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作如下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B、进料加工方式效果计算:
  A产品当年出口销售收入(离岸价×外汇兑换率)170,000,000元,加工A产品进口材料成本(当年海关核销免税 组成计税价格)100,000,000元,当年应退税额1,500,000元。
  适用“免、抵、退”出口退税政策,进料加工出口货物免、抵的增值税不征收城建税、教育费附加,A产品税率17 %、退税率13%,城建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费率3%。
  (1)销售收入:170,000,000元
  (2)销售成本:150,000,000元,其中:进口材料成本:100,000,000元;国内材料成本:10,000,000元; 国内其他成本:40,000,000元;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170,000,000元×(17%-13%)-100,000,000元×( 17%-13%)=2,800,000元
  (3)应交增值税:-免、抵税额=-〔(出口销售收入-进口材料成本)×退税率-应退税额〕=-〔(170,000, 000元-100,000,000元)×13%-1,500,000元〕=-7,600,000元
  (4)销售税金及附加:-免、抵税额×(7%+3%)=-760,000元
  (5)利润=(1)-(2)-(4)=20,760,000元
  2.该业务采取来料加工方式
  A、来料加工的核算
  (1)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不作价的,只核算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来料加工
  (2)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作价的,核算进口原辅料款和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账款(工缴费部分)
  贷:主营业务收入——来料加工(原辅料款及加工费)
  (3)外商投资企业转加工收回复出口
  a、销售收入同(1)、(2)
  b、进口料件外商不作价,在发出加工时作如下:
  借:拨出来料——加工厂名(**来料)(只核算数量)
  贷:外商来料——国外客户名(**来料)(只核算数量)
  凭加工企业加工费发票,支付工厂加工费
  借:主营业务成本——来料加工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委托加工的成品验收入库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代管物资——国外客户名(加工成品名称)(只核算数量)
  贷:拨出来料——加工厂名(来料名称)
  c、进口料件外商要作价。在发出加工时,凭业务或储运部门开具的盖有“来料加工”戳记的出库单,按原材料金 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来料加工厂
  贷:原材料——国外客户名(来料名)
  加工厂交成品时,按合约价格及耗用原料,以及规定的加工费,根据业务部门或储运部门开具的盖有“来料加工” 戳记的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国外客户名(加工成品名)
  贷:应收账款——来料加工厂(按规定应耗用的原料成本)
  应付账款——来料加工厂(加工费,如外币按入库日汇率)
  (4)对来料加工所耗用的国内进项税金进行转出
  原则上按销售比例分摊
  借:主营业务成本——来料加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加工费免征增值税,出口货物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金不得抵扣计入成本,A产品当年来料加工费65,000,000元。
  B、来料加工方式效果计算:
  (1)销售收入(来料加工费):65,000,000元
  (2)销售成本:51,700,000元,其中:国内材料成本:10,000,000元;国内其他成本:40,000,000元;耗 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额:10,000,000元×17%=1,700,000元
  (3)应交增值税:0元
  (4)销售税金及附加:0元
  (5)利润=(1)-(2)-(4)=13,300,000元
  3.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比较及选择
  按照现行税收政策,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一律实行“出口免税”管理办法,即进项税额(包括进口料件和国产 料件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最后生产加工环节不征税,出口也不退税(即只免不退)。进料加工贸易则不同,进料加 工企业不但生产加工环节不征税,而且使用的国产料件取得增值税发票的可办理出口退税(即又免又退)。进料加工与 来料加工的加工利润计算如下:
  加工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中,
  A、进料加工:
  销售成本=进口材料成本+国内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 ;销售税金及附加=-免抵税额×(城建税税率+ 3%);
  进料加工利润=销售收入-进口材料成本-国内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免抵税额×(城建税税率+3%) ;
  B、来料加工:
  销售成本=国内成本+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金;销售税金及附加=0元,因而:
  来料加工利润=来料加工费-国内成本-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额;
  根据这两个公式,对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进行比较、选择:
  一般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发生的“国内成本”相同,企业选用进料加工方式还是来料加工方式利润大,只需比较进 料加工的“销售收入-进口材料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免、抵税额×(城建税税率+3%)”差额与“来料加 工费-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额”差额大小,选择差额大的加工方式。
  本文案例中,进料加工的“销售收入-进口材料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免、抵税额×(城建税税率+3% )”差额(67,960,000元)>来料加工的“来料加工费-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额”差额(63,300,000元),进料加 工利润(17,960,000元)>来料加工利润(13,300,000元),该公司应选择进料加工方式。
  本文所述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比较及选择是在进料加工出口货物免、抵的增值税不征收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规定基 础上进行的,实际上我国有的省市规定(如山东省地税局)进料加工出口货物免抵的增值税要征收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在这种规定下:
  进料加工利润=销售收入-进口材料成本-国内成本-不予抵扣或退税进项税额-免、抵税额×(城建税税率+3% );
  来料加工利润=来料加工费-国内成本-耗用国内材料进项税额。
  印花税会计分录处理【印花税会计分录】
  在做印花税会计分录前需要区分是否需要计提
  情况一(如果说不需要计提,也就是说印花税在缴纳完毕之后就直接可以记入管理费用了)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
  贷:银行存款
  情况二(如果说需要计提,也就是说印花税不能计入应交税费,应该记入到其他应付款)
  这种情况又分计提时和缴纳时
  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
  贷:其他应付款
  缴纳时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印花税会计分录处理
  企业交纳印花税会计分录处理,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说企业上交的印花税税额或购买印花税票的数额较小的话,那么可以直接列入企业的管理费用。
  在上交印花税或购买印花税票的时候
  借记 写 :“管理费用一印花税”科目
  贷记 写 :“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
  2、如果企业上交的印花税税额较大的话,那么久需要先记入待摊费用,然后再转入管理费用。
  在上交印花税的时候
  借记 写 :“待摊费用”科目
  贷记 写 : “银行存款”等科目
  分期摊销印花税的时候
  借记 写 :“管理费用一印花税”科目
  贷记 写 :“待摊费用”科目。
推荐课程 / Recommended Cours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规模纳税人免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