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题求详解,,,高中分析化学习题详解

[转载]2014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解析
2014年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解析
7.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CH3CH3+Cl2CH3CH2Cl+HCl
CH2=CH2+HClCH3CH2Cl
均为取代反应
由油脂得到甘油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Cl2+2Br&=2Cl&+Br2
Zn+Cu2+=Zn2++Cu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Cl2+H2O=HCl+HClO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A、CH2=CH2+HClCH3CH2Cl为取代反应,A错误;B、由油脂得到甘油,属于酯类的水解反应。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属于糖类的水解反应,B正确;C、Zn+Cu2+=Zn2++Cu的单质Zn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错误;D、Cl2+H2O=HCl+HClO反应中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错误。
8.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与得电子能力相同
【解析】A、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A错误(没有指明是最高价);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比如Na+、H2O、Ne、O2-四种微粒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是他们的化学性质差别较大,B错误;C、Cl&、S2&、Ca2+、K+四种微粒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微粒半径逐渐较小,所以S2&&
Ca2+、C错误;D、与属于同位素,都属于Cl元素,得点子能力相同,D正确。
9.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Fe2O3 C. FeSO4
【解析】放出NO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有+2价的铁元素才能与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2价铁元素的含量越高,生成的NO就越多,所以FeO中+2价铁元素含量最高,答案选A。
1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 B.中和滴定
C.制备乙酸乙酯
D.制取收集干燥氨气
【解析】A、该装置图代表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容过程,定容过程中要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A错误;B、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实验使用酸标液滴定碱待测液,所以酸标液应为酸式滴定管盛放,而图中的是碱式滴定管,B错误;C、制备乙酸乙酯需要加热,且要用饱和的Na2CO3溶液来处理产品,C正确;D、因为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和空气形成对流,所以在收集NH3时要把导气管的末端深入到试管底部,且在管口放置一团棉花,D错误。
11.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mol苹果酸可与3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生成1mol
D.HOOC&CH2&CH(OH)&COOH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A、苹果酸中含有羧基(-COOH)和羟基(-OH),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A正确;B、1mol苹果酸中含有2mol羧基(-COOH),所以只能和2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羟基(-OH)不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B错误;C、羧基(-COOH)和羟基(-OH)都能和活泼金属Na发生反应,所以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生成1.5mol
H2,C错误;D、HOOC&CH2&CH(OH)&COOH与互为同一种物质,D错误。
12.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2&、I&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
【解析】A、Al3+
和S2-能发生双水解反应(2Al3+
+6H2O=2Al(OH)3&+3H2S&)而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在酸性条件下,Cl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把I&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项可以大量共存;D、中性溶液中,Fe3+能发生水解反应(Fe3+
+ 3H2O==Fe(OH)3& +
3H+)生成Fe(OH)3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3.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c(NH4+)/
c(NH3&H2O)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
【解析】A、醋酸电离:CH3COOH CH3COO&+H+,一水合氨电离:NH3&H2O NH4++OH&,H2O的电离:H2O H++
OH&,所以开始滴加氨水时,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中和了醋酸电离出的H+),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再滴加氨水,会抑制水的电离,使其电离程度减小,A错误;B、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所以=。温度不变,Kb不变,但随着氨水的不断滴加,逐渐增大,所以始终减小,B错误;C、随着氨水的不断滴加,溶液的体积增大,c(CH3COOH)与c(CH3COO&)之和逐渐减小,C错误;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H3COOH和NH3&H2O恰好完全反应。因为二者的电离常数相等,所以CH3COONH4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 (NH4+)=
c (CH3COO&),D正确。
29.(17分)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 ∆H
2NO(g)+Cl2(g)2ClNO(g) K2 ∆H & 0
(1)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
(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II)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1mol Cl2,10min时反应(II)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ClNO)=7.5&10-3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
mol,NO的转化率а1=
。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II)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а2
а1(填&&&&&&或&=&),平衡常数K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 。
(3)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含0.2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L溶液A,溶液B为0.1mol&L&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O3&)、c(NO2-)和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mol&L&1,CH3COOH的电离常数K
a=1.7&10-5mol&L&1,可使溶液A和溶液B的pH相等的方法是
a.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
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
c.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
d..向溶液B中加适量NaOH
【答案】(1)(2)(2)2.5&10-2;75%;&;不变;升高温度
(3)c(NO3&) &
c(CH3COO&);b、c
【解析】(1)(I)&2(II)即可得到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所以平衡常数K=;
(2)ClNO的浓度变化△c(ClNO)=7.5&10-2mol&L,所以ClNO的物质的量变化△n(ClNO)=0.15mol,所以Cl2的物质的量变化率△n(Cl2)=0.075mol,则平衡后n(Cl2)=0.1mol-0.075mol=0.025mol;转化的n(NO)=0.15mol,则NO的转化率а1==75%;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II)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则反应(II)的压强大于反应(I)的压强,则平衡有利于向正方向移动,所以平衡时NO的转化率а2&а1;因为温度不变,所以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因为反应(II)的∆H
0,为放热反应,所以要减小化学平衡常数,就要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以采取加热的方法;
(3)根据盐类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所以CH3COO&的水解程度大于NO2-,故离子浓度大小是c(NO3&)&c(NO2-)&c(CH3COO&);
因为CH3COO&的水解程度大于NO2-,所以溶液A的PH小于溶液B的PH。
a.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
(使A的PH减小),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使A的PH增大),c.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使B的PH减小),d..向溶液B中加适量NaOH
(使B的PH增大),只有bc满足题意。
30.(16分)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2Cl7&和AlCl4&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
(1)钢制品应接电源的
极,已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若改用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 。
(2)为测定镀层厚度,用NaOH溶液溶解钢制品表面的铝镀层,当反应转移6
mol电子时,所得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 mol。
(3)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
a.KCl b. KClO3
c. MnO2 d. Mg
取少量铝热反应所得到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溶于足量稀H2SO4,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填&能&或&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答案】(1)负
4Al2Cl7&+3=Al+7AlCl4& H2
(2)3 (3) b、d 不能
Fe2O3+6H+=2Fe3++3H2O
2Fe3++ Fe=3Fe2+(或只写Fe+ 2Fe3+
【解析】(1)在钢制品上电镀铝时,即钢制品为镀件,电镀时作为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在电镀时,阴极生成Al单质,所以电极反应为4Al2Cl7&+3=Al+7AlCl4&;电镀时若用AlCl3作为电解液,则由水电离出的H+也能在阴极放点生成H2;
(2)用NaOH溶液溶解钢制品表面的铝镀层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H2。根据H2与转移电子数的关系:H2~2,所以H2的物质的量是3mol。
(3)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并且它是一个放热反应其中镁条为引燃剂,氯酸钾为助燃剂,所以答案选bd;H2SO4与Fe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铝热反应生成的Fe可将Fe3+还原为Fe2+,所以不能说明固体混合物中无Fe2O3。
31.(20分)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2H2S(aq)+SO2(g)=3S(s)+2H2O(l)
S(s)+Na2SO3(aq)Na2S2O3(aq)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
,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 。装置E中为 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
。已知反应(III)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含有 。
a .烧杯 b .蒸发皿 c.试管 d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答案】(20分)
(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防止倒吸;NaOH(合理即得分)
(3)c 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合理即得分)
溶液变澄清(或混浊消失);a、d
(4)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合理即得分)
【解析】(1)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D瓶的作用相当于安全瓶,防止E瓶中的溶液倒吸;装置E放在最后应该起到尾气处理的作用,因为尾气中含有SO2、H2S等酸性有害气体,所以用碱性溶液(比如NaOH溶液、KOH溶液等)来吸收;
(2)根据烧瓶内发生的三个反应: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2H2S(aq)+SO2(g)=3S(s)+2H2O(l)、S(s)+Na2SO3(aq)Na2S2O3(aq),可以得出如下关系式:
2Na2S ~ 2H2S ~ 3S ~
3Na2SO3,2mol Na2S完全反应生成2mol
Na2SO3,所以还需要另外加入1mol
Na2SO3,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要观察观察SO2的生成速率,第一不能吸收或溶解SO2,第二不能和SO2发生反应,a.蒸馏水(SO2易溶于水),b.饱和Na2SO3溶液(与SO2发生反应),c.饱和NaHSO3溶液(溶解度较小且不发生反应)d.饱和NaHCO3溶液(与SO2发生反应),所以答案选c;SO2是由70%H2SO4和Na2SO3反应制取,所以为了SO2使缓慢进行烧瓶C,采取的操作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和试管,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和锥形瓶。
(4)样品中加入盐酸,Na2S2O3与稀盐酸反应(Na2S2O3+2HCl&2NaCl+S&+SO2&+H2O),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选做部分】
32.(12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结晶后的母液(含少量杂质Fe3+)生产重铬酸钾(K2Cr2O7)。工艺流程及相关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
(1)由Na2Cr2O7生产K2Cr2O7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冷却结晶析出大量K2Cr2O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Na2Cr2O7母液中加碱液调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A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B主要为________(填化学式)。
(4)用热水洗涤固体A,回收的洗涤液转移到母液______(填&I&&II&或&III&)中,既能提高产率又可使能耗最低。
【答案】(12分)
(1)Na2Cr2O7+2KCl=K2Cr2O7+2NaCl;
低温下K2Cr2O7溶解度远小于其他组分,随温度的降低,K2Cr2O7溶解度明显减小。
(合理即得分)
(2)除去Fe3+
(3)NaCl;K2Cr2O7
【解析】(1)根据流程图可知,生成K2Cr2O7是在Na2Cr2O7母液加入KCl(s)
后,所以反应的方程式为
Na2Cr2O7+2KCl=K2Cr2O7+2NaCl;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低温下K2Cr2O7溶解度远小于其他组分,随温度的降低,K2Cr2O7溶解度明显减小,从而析出大量晶体;
(2)调节PH的目的是使母液中的杂质(Fe3+)变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
(3)根据溶解度的大小,高温浓缩时,NaCl析出,所以固体A主要为NaCl;冷却结晶时,K2Cr2O7析出,所以固体B主要为K2Cr2O7;
(4)用热水洗涤固体NaCl,洗涤液中含有NaCl,所以洗涤液转移到母液II中,既能提高产率又能使能耗最低。
33.(12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石墨烯(图甲)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中部分碳原子被氧化后,其平面结构会发生改变,转化为氧化石墨烯(图乙)
图甲 石墨烯结构 图乙
氧化石墨烯结构
(1)图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键的个数为___________。
(2)图乙中,1号C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该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_______(填&&&&&&或&=&)图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
(3)若将图乙所示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到H2O中,则氧化石墨烯可与H2O形成氢键的原子有_______(填元素符号)。
(4)石墨烯可转化为富勒烯(C60),某金属M与C60可制备一种低温超导材料,晶胞如图所示,M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该晶胞中M原子的个数为______,该材料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1) 3
(2)sp3;< (3)O、H
(4)12;M3C60
【解析】(1)由图可知,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3个C-C键,形成&键的个数为3,故答案为:3;
(2)图乙中,1号C形成3个C-C及1个C-O键,C原子以sp3杂化,为四面体构型,而石墨烯中的C原子杂化方式均为sp2,为平面结构,则图乙中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图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故答案为:sp3;<;、
(3)水中的O电负性较强,吸引电子能力的强,易与氧化石墨烯中的O-H上的H形成氢键,氧化石墨烯中O与水中的H形成氢键,故答案为:O、H;
(4)M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棱上有12个M,内部有8个M,其个数为12&+8=12,C60分子位于顶点和面心,C60分子的个数为8&+6&=4,M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3:1,则该材料的化学式为M3C60,故答案为:12;M3C60。
34.(12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3对甲苯丙烯酸甲酯(E)是一种用于合成抗血栓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HCHO+CH3CHOCH2=CHCHO+H2O。
(1)遇FeCl3溶液显紫色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试剂C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_____。
a、溴水 b、银氨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新制Cu(OH)2悬浊液
(3) 是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聚物F,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
醛基 (2)b、d
(3)(配平不作要求)
【解析】由合成路线可知,甲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对甲基苯甲醛,再与CH3CHO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B,B为,①中-CHO被弱氧化剂氧化为-COOH,而C=C不能被氧化,再酸化得到D,D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
(1)能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是酚类,含有酚羟基,将醛基(&CHO)中的氧原子拆分成-OH连接在苯环上,将碳原子与甲基连接形成-CH=CH2,连接在苯环上,二者可以是邻位、间位和对位关系,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
(2)运用新信息可以推出B的结构简式是,B转化为D需要将醛基氧化为羧基,但是碳碳双键易与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只能选用银氨溶液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故选b、d。
(3)有机物中的酯基是酚酯基,1mol完全反应消耗2molNaOH。反应方程式为:
(4)E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的高聚物的结构简式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本类周下载排行
您现在的位置: >
> 广西南宁市2014年11月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资料类型:
文件大小:
来&&&&源:
作&&&&者:
适用学校:
资料点评:
下载条件:
下载链接:
本站所收录资料、评论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 相关资料
在 中搜索:
在 中搜索:
在 中搜索:
&& | &&&& | &&&&|&& && |&&
&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QQ: 电话:5 手机: email:root@ 地址:宁波市江东区曙光一村4幢12号/27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含解析)1.20..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含解析)1.2015重庆理综化学】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COS(g)+H2(g)K=0.1反应前CO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含解析)相关文档专题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暂无简介
总评分4.5|
浏览量2930774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高中化学,求11题答案 _百度作业帮
高中化学,求11题答案
高中化学,求11题答案&
坑,这是物理好吗~设最大速度为V则加速阶段有:S1 = V^2/2a1减速阶段有:S2 = V^2/2a2由已知有:S1 + S2 = S所以V^2/2a1 + V^2/2a2 = S解得最大速度V = 根号下[2a1a2S/(a1+a2)]
好吧,我错了,手抖了
好吧,我错了,手抖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析化学习题详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