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货店港澳游需要哪些证件什么证件

东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东莞日报社旗下媒体:  
港货店的集体狂欢
  ■港货店如雨后春笋快速繁衍,背后折射了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无奈
  描述这一新型零售业态,或可折射出当前商业道德价值缺失背景下,港货店快速繁衍背后的推动因素  内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度担忧和不信任,港货因其严格的质检标准和高品质,获得消费者青睐,目前港货店在东莞地区快速繁衍,作为传统综合超市及便利店的重要补充,港货店这一新型零售业态为市民提供了新的消费选择,也成为消费者权利伸张的另一个渠道。追溯港货店的滥觞及发展,全景式描述这一新型零售业态,或可折射出当前商业道德价值缺失背景下,港货店快速繁衍背后的真正推动因素。  ■本报记者&郑志波/图  悄然兴起的港货店热  4月28日,何平的港货店在南城城市风景商业街正式营业。一个月前,他的身份还是一名地产中介。谈及开港货店的初衷,他说2008年5月份自己的儿子出生,本打算喂养三个月的母乳之后喝奶粉,恰遇7月份问题婴幼儿奶粉事件爆发,他权衡再三,决定去香港给孩子买奶粉。  “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以前阜阳劣质奶粉害死婴儿,又出来个三聚氰胺事件,涉及那么多大品牌,实在是没办法放心在内地给孩子买奶粉喝。”无奈之下,他只能去香港买进口奶粉。对国产奶粉的极度不信任和香港购买奶粉的良好消费体验,或许是他开港货店的一个诱因。  转型的决定并不艰难。“我以前是做地产中介的,最近楼市调控厉害,买房人观望气氛浓厚,(地产中介)不太好做。”何平的身边有朋友开了港货店,并有了成功的案例,经过一番考量,他决定也开个港货店,主要经营各种进口食品、保健品、婴幼儿用品、洗浴用品、化妆品、药品乃至汽车养护用品等。  记者5月13日回访何平的港货特惠屋,在当日的出货单上,截至11:40,他只售出了一包杨梅及一袋蓝莓威化饼,价值27.8元。“现在才营业半个月,生意谈不上很好,但比给人打工强。经营一段时间,积累了稳定的客户后应该会好起来。”谈及未来,他十分乐观,边说边忙着同店员将新到的洋奶粉摆在收银台后最显眼的位置。  “据我了解,从去年底到现在,在东莞的城区和常平、虎门这些地方,已经新开了十几家港货店。”何平说。  仿佛一夜东风,大大小小的港货店在东莞各城区、镇街悄然绽放。  港货店即以经营港货为主,其产品来自香港,然而却并非完全产自香港,包括了经由香港引进的日韩、东南亚乃至欧美的进口产品。区别于大型综合超市与传统便利店,港货店是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其营业场多设于社区、街角,提供贴近生活的便捷购物场所。  记者在市工商局了解到,港货店登记经营范围时写的都是日用百货,很难统计全市范围内到底有多少家港货店。但是据观察,港货店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目前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  南城城市风景街,短短不到500米的街道,就开有4家港货店,其中两家更是在近一个月才刚刚开业。而这个街区现有一家外资大型超市、一家中型超市和两家便利店。  在何平的家乡梅州,近一年也零星出现了几家港货店。这并非孤例,在毗邻香港的深圳,港货店早已遍地开花。沿海各大城市早有港货店开业消息见诸报端,而湖南、四川等内陆部分城市近年亦有港货店落地。  一些在东莞经营港货店的外地人已有回老家开连锁店的打算。“我想等这个店收回成本后,回湖南长沙开个分店。”鸿福路某港货店老板表示。  悄然兴起的港货店,以其商品的丰富多样、物美价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或将成为东莞市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港货店的目标消费者群体并不庞大,却在稳定、持续的增长中。记者了解到,来港货店购物的人群有白领、私营企业主、公务员等,也有外来务工人员。在厚街经营五金制品厂的王女士因业务需要,经常往返莞港两地。因此,她常被要求从香港带一些化妆品、奶粉、药品甚至油盐酱醋,大包小裹的往回拎东西。尽管是举手之劳,但随着要求代购的朋友、亲戚越来越多,她也觉得有些吃不消。“现在家门口就开了个港货店,我不再需要当搬运工了。”她笑称。  港货店的商业逻辑  “现在内地食品安全问题太多了,很多顾客都爱买港货,起码香港进来的东西质检比较严格,质量上更有保障,价格也不是太贵,港货店还是有发展空间的。”这是何平简单的商业逻辑,有利益的驱动,亦有商业道德观的基本判断,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消费者是既简单又复杂的族群。市场营销专家可能会用消费者行为学中一系列理论来研究或印证消费者的购物行为,考虑心理、社会文化、性别、地域、价值观念、阶层等一系列变量对购物行为的影响。事实上,消费者的要求简单而直白,那就是用最便捷的方式买到安全可靠、物美价廉的商品。  但是,消费者却用血与泪证实最简单的需求其实是一种奢求,这并非危言耸听。问题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假薯粉、……近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单调而重复地刺激我们早已麻木的神经。“还有什么可以吃?”我们发出这样的质疑,更是愤怒的拷问。  从洋奶粉的热销或可发现港货店渐入市民消费视野的一丝端倪。洋奶粉是港货店出货量较大的一种商品,多美滋、惠氏、美赞臣、美素、明治等进口奶粉一直占据销量的前几名。  美国奶粉品牌美赞臣在内地奶粉市场占有率达15.95%&,对比内地和香港市场出售的美赞臣,其主要配方基本相同,但内地的美赞臣全部由广州生产,而香港的美赞臣全部由荷兰生产,原装进口。  曾有赴港购买洋奶粉的妈妈们传称,两地同一品牌的奶粉成分、配方都不一样,颜色也有差异,国产的很白,进口奶粉呈淡金色且奶香浓郁。  究竟是崇洋心理作祟还是国产奶粉让消费者寒了心?  在东豪花园某港货店,李女士推着婴儿车在买奶粉。她说,买洋奶粉其实是很无奈的一种选择。“进口奶粉比国产奶粉是要贵一点,但是香港政府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监管得比较严格,喝得不会出问题,买的就是放心。”  典型事件反映了消费者心理的趋变。今年3月份,内地游客担心日本地震导致食品受核辐射影响,蜂拥至香港购买最后一批日本配方奶粉,香港部分超市一度不得不发出“限购令”。再往前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掀起第一波洋奶粉抢购风潮。赴港抢购奶粉事件可能由羊群效应引发,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背后则隐藏着理性而睿智的思考。  从根本上来说,食品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安全监管不力、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低,对内地食品安全的极度担忧和对商业信仰的缺失,或为推动港货店近来较快繁衍的一个主导因素。  港货店在零售市场的华丽舞姿,遮掩了内地食品企业一声悠长的叹息。  多年前的物质匮乏时代,国人以拥有一件港货为荣。三十年风云激荡,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物质极度丰富,沉寂多年的赴港购物潮再度热兴。当然,近几年人民币持续升值,消费水平的提升,是赴港购物的巨大推动力。但是,当国人连油盐酱醋都要到香港去购买的时候,我们或许该深刻地问一句“为什么?”  除出于质量、安全方面考虑外,港货价廉物美也是获得消费者青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东莞到香港的直通车全程约90分钟,双程票价150元,到香港购物十分便捷。除了买奶粉、服装、化妆品、珠宝和电子设备外,普通日用品甚至油盐酱醋都在购物清单之列。港货店开在社区5-10分钟的步行圈内,可节省不少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港货店进货渠道  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由自己或通过朋友,采取“蚂蚁搬家”的形式从香港分批进货,并将货物总量控制在合理避税的额度下。    第二种:靠“水客”进货。    第三种:采取加盟方式,统一供货。  二八定律与“蚂蚁搬家”  金惠正品港货店是南城城市风景街开业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港货店,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店长刘小姐说,两年前附近只有一家港货店,如今增开了好几家,竞争比较激烈,生意没以前好做。  “我们开店时间最长,坚持做正品港货,积累了很多回头客。附近塘贝新村、石竹新花园、中信新天地是我们的主要客源,收入也比较稳定。”刘小姐说。  然而,该店也有自己烦恼,其中之一就来自于大型综合超市的冲击。  由于旁边开了一家沃尔玛,部分客户的流失在所难免。差异化竞争策略或为港货店避开短板的优先选择。港货店是便利店的变体,其服务便利性、距离便利性、时间便利性、购物便利性等基本特征并无差异,但很难像超市一样销售新鲜蔬果和各类日用品,满足居民全面需求。  “我们的商品不求全求多,主要选择别家没有、需求量大、价格适中的进货,比如药品、奶粉、化妆品等。”刘小姐说。记者看到,该店柜台约有100多种港药,其中不乏黄道益活络油、斧标万金油等明星产品,而这些在一般的便利店和药店基本买不到。  港货店自身定位决定其不能像超市般走大而全之路,锁定稳定的客户源才可稳定获利。二八定律此时发挥其独特效应,20%的顾客带来80%的收益。“来我们店的回头客比较多,老板娘一个月大概会去香港4-5次,除了进货外,也会帮新老客户代购一些化妆品、药品等。”刘小姐坦言,由于价格比较透明,代购货品基本不盈利,就图赚个人情,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港货店老板介绍,港货店进货渠道主要有三种。大多数店主都是由自己或通过朋友,采取“蚂蚁搬家”的形式从香港分批进货,并将货物总量控制在合理避税的额度下。  第二种则靠“水客”进货。“水客”是指往来港澳,以少量、多批次,藏匿、夹带、多带方式进行走私的不法分子。“水客带来的货物来源根本没办法控制,很难辨别真假,我们一般不会拿水客的货。”刘小姐说。  第三种则采取加盟方式,统一供货。何平加盟的港货特惠屋总部设在马来西亚,通过内部订货网络下单,由物流系统配送货物,免去舟车劳顿之苦。但是弊端在于,由于物流配送通常要一周左右才能送达,导致不能像其它店一样迅速及时地补货,影响消费者购物的便捷性。此外,物流配送周期长,需要店里相应囤积部分货物,因而影响资金流转。  港货店:堵还是疏?  记者采访部分港货店经营者了解到,在登记注册及经营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都是按照传统的便利店进行管理。“我们没有看到有对港货店的特别规定,也没有收到口头的约束。”何平说。  记者发现,大多数港货店没有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有的即使有营业执照,但其经营范围写的是日用杂货,并没有注明经营港货。  港货店经营的货品涉及种类繁多,且以进口商品为主,特别是某些药品按有关规定只能在香港地区销售。消费者如果购买这些港货,如何辨别真假,自身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呢?  对此,记者采访了东莞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邓国平。邓国平说,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暂时没有接到关于(港货)这方面的投诉,也没有消费者反映港货质量问题。“港货只要符合国家相关质检标准,质量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消费者应该可以放心购买。”  工商部门的监管重点也放在进口食品这一块,其依据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及八十四条对食品进出口的相关规定和法律责任。其它商品类别的监管与传统百货比较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没有特别针对港货店出台相关的监管规章或条约。  记者查询,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各港货店都或多或少存在违反该规定的情况。部分进口食品外包装上并无中文标签或说明书。  药品也是港货店走量较大的品类之一,但经营药品必须获《药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大多数港货店显然并不具备这一资格。部分港货店主表示并不知道销售药品需要《药品经营许可证》。“我们又不是开药店,主要是搭配着卖一些常用的药物。”某港货店老板称。  而据《药品管理法》第48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按照假药论处。早前,深圳曾在港货店缴获一批非法药品。&  业内人士称,港货店属于新型零售业态,当前对港货店的监管还存在空白漏洞,制度建设也有缺失。此外,当前港货店进货并非完全是通过合法、正规的渠道,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货源不明、产品真假难辨的问题。  尽管港货店有种种亟待完善和规范之处,毋庸置疑的是,消费者通过自主选择港货店,部分实现安全保障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而这些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的最基本的权益曾经是水月镜花,绝难落到实处。  稳定增长的消费者基数是港货店蓬勃发展的现实基础,消费观念引发零售商业形态的变革,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与现代物流体系便捷的背景下,港货店这种新型零售业态孕育于消费者需求及新的市场环境中。港货店作为传统零售业态的重要补充,如何加强监管、引导其良性发展,堵还是疏?考量的或许不只是政府部门的执法艺术,更多将回归到提振消费信心、维护民生权益这一母题。
——澳媒调侃阿博特普京尴尬相遇——习近平称赞梁振英——高校出版《男生安全手册》称——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深圳中英街港货走私减少 通行证买卖仍猖獗|水客|中英街|黄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深圳中英街港货走私减少 通行证买卖仍猖獗
中英街内到处堆着等待分装的货物。
每天下午,中英街人行通道上都会出现大批提着货物出关的水客。
等待办证的游客人头涌涌。
拉客者坐在街边找办证生意。
不少水客拥挤在关口等待出关,秩序混乱。
一辆满载货物的小轿车在中英街出关关口被拦下检查,被拒绝出关后掉头返回。
10多分钟后,这辆小车再次出现在关口,仍旧是满载同样货物,却被放行。
&&& 中英街水客乱象调查
  水客占道分货 公然拉客走私
  本报记者春节前后多次前往中英街调查发现,节前乱象丛生,现经整顿秩序好转
  编者按
  今年1月,深圳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多名市人大代表在会上炮轰“中英街水客猖獗,每天有近10个货柜的港货流经中英街,由水客带往内地”,并直指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此事引起市领导的高度关注。近一个多月,本报派出多名记者10余次前往中英街暗访调查。调查中发现,春节前,中英街水客猖獗、乱象触目;而节后经过整治,秩序好转,然而过关通行证的非法买卖依然猖獗。中英街水客之殇如何治理?解决中英街多头管理、规范证件和人物车等管理,弥补管理上的法律空缺,是当务之急。
  现象 篇
  中英街水客猖獗,每日大量货物流入内地。从1月中旬起,本报记者多次前往中英街调查采访,春节前后所见所闻其现象大相径庭。节前,水客公然占道分货,送货的叉车络绎不绝;节后情况变化明显,经过整治,水客锐减,出关排队的人群井然有序。前后对比差距如此之大,让人不由心生感慨。
  街边占道分货不时可见
  1月18日下午,记者办理证件后进入中英街,只见街面上人头涌动,路边的一些店铺门口堆放着一箱箱的货物,犹如一座座小山,奶粉、纸尿布、沐浴用品等应有尽有。
  顺着街面往里走,在一棵榕树下,地上摆放着一长溜装满货物的黄色购物袋,数目约有三四十袋,一旁还有几个男子正忙着将整箱的货品打开,熟练地分包装件。不一会,一名女子推来一辆手推车,男子们连忙上前帮忙,将车上的一箱箱货物卸下,随意堆放在路边。“一人拿两袋。”这时,一名黑衣女子领着3个人走了过来,随手指着地上的购物袋,3个人也不多话,拎起袋子就走。
  转进中英街旁的一个小巷子,里面的场面更加热闹。不宽的路面上摆放着三四辆手推车,每辆车旁都站着几个人,忙着将各种不同的货物拆箱,搭配好后装进购物袋。装满的购物袋在他们身旁围成一个圈,路人走过时还得小心绕行。
  卡板叉车运货络绎不绝
  “每天有8-10个货柜规模的港货流经中英街,由水客带往内地。”一名市人大代表曾如此表述。18日中午,记者站在中英街的三号界碑所处之地,对面正好是从香港进入中英街的入口,真切感受到了中英街货物流动的大致规模和数量。
  连接香港和中英街的入口并不算宽敞,大约相当于两车道路面,运送货物大多使用的都是卡板叉车。叉车的体积并不大,但却能轻松拖动长宽约1.5米的卡板,上面整齐堆积着一箱箱货物,高度能达到2米左右。在记者观察期间,运送货物的卡板叉车络绎不绝,平均一两分钟就有1车货物进入到中英街。
  在附近的阳和街、横头街,不少铺面也都成了货物的仓库,不时有人用手推车将一箱箱货物运走,交易情况看上去非常活跃。
  “拉客仔”纠缠不放找人带货
  “小伙子,没买东西啊,能不能帮我一个忙。”1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中英街桥头准备出关时,遇到一位中年女子前来搭讪,“带两袋东西出去,几十米的路程而已,我给你30元。”记者问她为什么不自己拿,她坦然表示自己是个水客,因为“老板”要走的货太多了,人手不够,所以才来找人“帮忙”。记者环顾四周,发现类似中年女子的“拉客仔”还有不少。
  记者跟随中年女子来到附近的走廊旁,只见地上摆着二三十个购物袋。“出去有人接应,你把货物给他就能拿到钱。”中年女子顺手将两个袋子递了过来。“他又不认识我,怎么知道是谁的货?”记者的疑惑很快得到了回答,“袋子都是我们自己的,他们认识。”记者借口货物太重了离去时,中年女子还追上来不停纠缠。
  记者看到,不时有人被“拉客仔”说动,拎起袋子往排队的人群而去。
  “混过去就能多挣不少钱”
  中英街检查站共有4条通道。22日下午5时左右,多次通行证件(黄证)通道和一次性通行证件(蓝证)携物通道已经人满为患,数百人的队伍延伸成了两条长龙。
  排队的人流中有两名保安员在维持秩序,但不时仍有混乱场面出现。一名白衣男子拿着两大袋物品,挤进蓝证携物通道后不停左插右穿,面对抱怨之声毫不理会,一名保安员走上前去,似乎对白衣男子的情况比较了解,抓住他的手臂往后拉,一边大声说,“你拿的是‘黄证’,别来这边捣乱。”
  白衣男子被保安驱走后,跑到一旁抽烟,记者上前攀谈时,白衣男子表示,“蓝证”通道可以携带3000元物品,“黄证”通道只能带500元,有时候人多或者检查不严格时,混过去就能多挣不少钱。
  整治后水客锐减
  1月26日,记者再次来到中英街,发现水客的身影似乎突然少了一大半,在中英街内走了一圈,到处见到的都是逛街购物的游客,之前路边拆箱分货的现象也大大减少。在桥头,几名水客守着一大堆货物在聊天,无精打采地看着过往的行人,其中一位正是记者之前见过的白衣男子。“听说要开始严格治理了,最近带货也很难,这钱越来越难挣了。”白衣男子误以为记者也是水客,开口就是一堆抱怨。
  春节后,记者于2月20日、22日连续前往中英街,看到情况有了更大好转。街面上的人流也稀疏了不少,路边拆箱分货的人踪迹全无。在三号界碑处,送货的卡板叉车也是身影难觅,等了将近十分钟,才看到一辆叉车过来,装载的货物量明显减少。转到阳和街、海傍路等地,一排排仓库的卷闸门全部紧紧关闭,以前拉着手推车来取货的热闹场景也不见。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1月中旬,几位市人大代表将中英街的情况向有关领导进行了反映,随后有关部门陆续开始对中英街进行了治理,春节后效果开始明显。这位居民说:“看来以前不是管不好,而是措施不够严厉持久,前后对比,让人感慨。”
  投诉 篇
  当地居民对水客走私乱象深恶痛绝,纷纷表示――
  根治水客才能安居乐业
  “水客太猖獗了,有的是肩扛手提大包小包过关,有的人拉着小推车一箱箱货物进出,还有的直接开着小轿车进来拉货”、“装货的木质卡板随地乱扔,袋、旧纸箱到处都是,深夜还有人在运货、分货,噪音影响居民休息”――一个多月间,记者在中英街采访调查时,当地居民对水客走私带来的一系列乱象深恶痛绝,纷纷表示:“把水客问题治理好了,中英街的居民们才能真正安居乐业。”
  “每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大伙都会说到水客问题,看到这些人肆无忌惮地运送货物,居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1月22日下午,中英街的老居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对水客的行径一向比较关注,经过长期仔细观察,他发现水客里面分有不同的圈子,“大多都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有的一群人都是说白话,有的是说普通话,彼此照应,甚至还会有统一的暗号,比如用同样颜色的包装袋,或者穿着同一颜色的裤子,非常有组织。”
  刘先生说,从货流规模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每天从港方过来的卡板叉车络绎不绝,每辆卡板叉车能装载20―30箱货物,中英街附近1楼的房屋大多变成了水客的仓库。
  当天下午,记者还遇到了一位祖祖辈辈在沙头角生活了几百年的吴先生,在他眼中,中英街如今似乎已成了水客的乐园,“按照规定,只有中英街居民的车辆和工作车辆才能进出,但现在一些外面的小轿车也能进来,车后厢装满了货物出去照样没问题。”老吴还讲述了一件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对比,“前不久有亲戚托我买几箱朱古力,我开车出关时被挡了回来,说携带的东西太多了,可我看到有几辆小车的货物比我的还多,却顺利出关而去。”
  吴先生还说,有时深夜还有人往仓库送货,噪音影响居民休息,卡板、塑料袋随地乱扔,导致环境脏乱。“进来的车辆多了,通道也不时会堵塞,居民有急事要开车出去很不方便。”
  阿强曾经在中英街工作,在他看来,那些手持蓝证或黄证的都是些小水客,一些实力雄厚的水客都是用小车来运送货物。“6万元一年,外面的车辆就能办好手续进出中英街,每天可多次往返。”阿强还透露,水客不仅走私普通货物,甚至还将一些国外的废旧物品带进境内,“最常见的是来自日本的旧单车,上面印刷着显眼的日文,水客一般都选择清晨人少的时候,十几人一起推着单车过关。这些东西都未经检疫,说不定就会带来巨大危害。”
  办证 篇
  “蓝证”逐渐收紧,“黄证”未受影响
  2000元就能办“黄证”
  市人大代表、中英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沙锦涛等表示,中英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水客走私非常严重。大多数水客持有3个月内多次往返的“黄证”,都是非法买来的。
  近一个多月来,记者明察暗访,接触多个非法倒卖“黄证”、“蓝证”的拉客仔,发现通关证件的管理确实存在很大问题,不仅一周内可办两次“蓝证”,非盐田区户籍居民花2000元也能买到 “黄证”,拉客仔拿着过期“黄证”就能过关,而一张车证喊价7万元。
  “蓝证”节后收紧
  根据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人员入镇规定,进出必须凭有效通行证。据了解,目前进出中英街的证件中,主要是“蓝证”和“黄证”。按规定,非深户30天内只能办一次“蓝证”,深户则缩短到10天办一次,有效期为1天;持“黄证”3个月内可多次往返中英街,每天进出不超过2次,对象为盐田区的户籍居民。
  1月18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盐田区沙头角街道沙深路,检验大楼另一边就是中英街。从查验大楼到广东边防办证中心,有不少拉客仔站在路边,向过往的行人兜售通行证。
  这些拉客仔不仅能快速方便办到通行证,而且不受时间限制。在一个多月的暗访中,记者几次找拉客仔,要求在10天内办2次“蓝证”。在今年1月中旬以前,记者花20元两三天就能拿到;从1月到春节前,时间变为一个星期,价格也涨到50元左右;再到节后,已经很难办到。问其原因,有拉客仔称“最近上面查得很严,所以办不了”。
  2000元仍可买到“黄证”
  “蓝证”自今年1月中旬开始逐渐收紧,但“黄证”似乎并未受到影响,“只要花钱就能办到”。
  作为水客拉货必备的“黄证”,非规定人员能否买到?暗访时,记者跟多个拉客仔攀谈,都表示“黄证”比较好办,并非盐田户籍的记者也买到一张。
  记者联系到一个自称老周的拉客仔,称有朋友想到中英街进货,需要买张“黄证”。老周说可以办到,需要身份证复印件和1800元,但要一个星期。记者问能不能快一点办理,老周在电话中表示,明天拿证,要加200元加急费。
  23日下午3时许,老周给记者一张崭新的“黄证”。当记者质疑为何签发日期比办证日期提前2天,老周解释说日期打印错了,提前几天也没有关系。见记者还有怀疑,老周提出一起过关验证,记者拿“黄证”和身份证,在查验大楼二楼验证后顺利进入中英街。
  过期“黄证”也能进关
  通过多次接触和顺利交易后,记者以想当水客为由向老周“取经”。老周称自己来深圳十多年,住在附近,在中英街办证也当导游,还拿出自己的“黄证”给记者看,“我们进中英街都是拿过期的‘黄证’,是洗过的,别人以前的‘黄证’,过期了的。”老周一边指给记者看一边说:“条码是不一样的,你的‘黄证’条码是清晰的,我的是洗过的。”记者注意到,老周的“黄证”条码很模糊,不知是否故意洗去,日期为2012年确已过期,姓名为“陈某某”。对于为何用过期“黄证”,老周回答称“因为不占名额”。
  一张车证拉客仔喊价7万
  相比肩扛手提过桥头蚂蚁搬家带货,有的水客利用汽车走车辆通道来带货。
  采访中,有不少镇内居民向记者抱怨,中英街内有7000多原居民住,车辆需求大,但车证却严重不足。“有的水客拉着日用品和红酒出关,一车一车带出去。”镇内居民老吴说,车证在外卖6万元一张,一天多次进出,也成了水客带货的工具。
  记者向老周询问有关购买车证一事,老周告诉记者,以前车证要三四万元,现在要7万元一张,拉的货多,而且过关速度快。
  为何通行证这种国家机关证件得以非法买卖,管理究竟存在怎样的问题,幕后是否有权利交易,本报将继续追踪报道。
  现场直击
  车辆满载货物 最终安然过关
  1月22日记者来到中英街,下午5点半左右,一辆黑色的马自达商务车开进了检查岗,驾车的黑衣男子连忙下车,将车尾箱一打开,只见最外围的是六七个硕大的购物袋装得满满当当,一直堆积到将近1米多高的车顶位置,购物袋的背后,隐约还可见到满载着饼干等物品,宽敞的车后箱几乎没有留下空隙。一名戴着白色口罩的海关人员见状连连摆手,黑衣男子则低着头不停解释着什么,见海关人员不肯通融,黑衣男子随即拿出电话开始拨打。
  大约十几分钟后,黑色的马自达商务车再次出现,黑衣男子打开车后箱,依然可见装载着满满的货物,之前那位戴着口罩的海关人员却未表示什么,只是让黑衣男子将外面的几个购物袋拿开,探头检查了一下后面堆放的货物种类。随后海关人员又走到副驾驶位旁,伸手将车门打开,记者隐约看到里面还有几个黄色的购物袋。海关人员关门后和黑衣男子说了几句话,走向一旁的道闸,红灯很快变成了绿灯,栏杆抬起,黑衣男子驾车扬长而去。
  对话水客
  每次带货出关 总是忐忑不安
  “其实,我是一个水客。”2月20日,记者初次见到山新(化名)时,这句话是他的开场白。
  借用了一句周星驰的经典台词,山新说完后,和记者不约而同地笑了。山新是个江西小伙,今年25岁,他在罗湖一城中村开个小店,有个柜子专卖港货。
  “一般我会避开高峰期,在周一、周二去,从黄贝岭乘车去中英街打货,按照客户的清单,在熟悉的几家商店逛,一般买奶粉、纸尿布、洗发水和沐浴露等,有时也带一点食品和养乐多。”山新说,每次拖着小车出关时都忐忑不安,心想:这次当班检查的千万不要是某某某的组,如果是其他的组可能会松一点。山新的通行证是3个月多次往返的“黄证”,找办证的花1800元买的,和大多数水客一样,“这样进出比较方便”。
  “比起那些专职水客,我只能算是个兼职的。”山新说,中英街每天晚上都有大量的货物从香港进入,白天都是靠这些专职水客蚂蚁搬家把货物运出来。“这些水客跑桥头一趟赚20到40元不等,查得不严时一天赚三四百,最多一天赚1000元的也有。”山新说,“那些水客都是外地人,但也有‘门派’之分,为不同的老板打工,老板们在后台运作,指挥他们干啥就干啥,他们也不用多想。”
  山新最害怕的是一旦货物被查扣,就血本无归。山新说,从年前开始查得严起来,进出和带货都不比以前容易,随着查扣货物的增多,一些职业水客索性开始放假,山新也半个多月没有去中英街了,特别是听到一个水客朋友前不久深夜在家里被抓走的事情,更让他不敢再露头。他眼神迷茫,说实在不行,就关闭专柜,不卖港货了。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港澳台需要什么证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