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元钱100斤梦见稻谷的小说,卖了178斤,应收多少钱?

我想开一个加工厂,想问问一般100斤稻谷,可以出米、糠壳、米糠、碎米各多少,后三者的市场价格是多少?_百度知道
我想开一个加工厂,想问问一般100斤稻谷,可以出米、糠壳、米糠、碎米各多少,后三者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加工工艺,早稻还是晚稻,都会影响到出米率稻谷品种,含水量多少,什么机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米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三亚的物价早就不想再次的谈论它了,真的是难于言表的事情。一般居民工资基本上维持在2000上下,1000出头的工资也不在少数。这样的收入要很好的解决个人或家庭一日三餐真的是有点捉襟见肘。  荤类的价格不忍直视:猪牛羊每斤的零售价一天的工资收入买不到几斤,海南本地出产的大米基本上维持在2块多之间,大陆米3元左右。  目前三亚市面的蔬菜品相好的很大比例来自于云南等周边的省份,基本上是用汽车运输到海南批发的。成本可想而知了。其实在海南三亚本地专职菜农种菜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那些自给自足的除外】,现在我来晒一晒个人种大米和蔬菜的成本,大家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失调的一面了。
楼主发言:25次 发图:
  求真相。
  天龙兄还在写呢,你们耐心等待吧。
  三亚物价真心高!去广州三四好友吃顿饱也就两百。三亚随便吃点都要4百。  
  期待大作
  别外想问下,崖城不是蔬菜生产基地吗,为什么三亚的菜价还这么贵,崖城菜的品种都是哪些。谢谢
  真正批发的青菜不贵,普通青菜也就一两块甚至还低,重要是过给卖菜的人然后进入农贸市场又一笔高昂的租金和管理费,这样的青菜已经翻了一倍甚至更多。田独新市场就是因为租金过高,卖菜的人都提高菜价,有的拿到农村里买便宜。  你想想有多少当官在家里吃饭过?每天光应酬都要排队,谁会过问这些底层人的生活呢?
  期待天龙的大作,看看你的成本是多少  其实现在青菜的价格确实是高了  不如来一斤芒果螺实在,便宜实惠,还是荤菜  市场上目前好像小的芒果螺十块钱一斤
  先说种稻谷,在三亚的土地租赁价格分为好多种,他们的价格都不一样!山地丘陵地每亩年租赁价格70元上下,水田年租之间,旱地2000元年租以上,山地丘陵地适合种水果,水田适合种植大米,年底天气干旱的时候种南调北运的蔬菜,旱地适合育各种种苗和种植高附加值的蔬菜。  种稻谷当然是首选水田了,现在我们来看看一亩地的稻谷成本:  海南的天气得天独厚一年可以种3季大米。  1500一年的地租分配下一季的地租就是500元,  种子30元,  尿素一包100元,复合肥30斤60元,  整地120元,  雇工220元  农药50元  收割120元  成本大约合计1100元  育秧苗到收割4个月的时间。            
  天龙是勤劳致富的典范!支持!  
  我也是个农民,但没算过这笔账。
  以前有 银联卡
现在有天龙兄科普三亚土著生活的点点滴滴真好。
  天龙兄是个有心人啊。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种田完全是亏本而且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要不然中国的农民为什么大量抛弃土地而进城打工。这说明,光靠刨土地已经活不下去了。城里人羡慕农民有土地,那是因为他们手里有钱又有工资,需要一块地“劳作”一下,或者渴望土地被征。
  天龙兄多写点农业方面的文章,赞!  
  农民不是自己有天地的吗?为啥还有租赁费?。。。。求解释!!!
  国家把粮价定死了,种田是找亏,  
  1、农业生产比较原始、粗放。个体、小规模生产,平均成本自然高,如果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成本可大大降低,但是,目前三亚“寸土寸金”,土地在本地农民手里,有些农民即便不种地了,也不愿意被大企业整体承包,大企业进入的困难重重,大规模生产有点难。  2、市场缺乏大企业运作,基本上也都是个体户,人工成本是抬高菜价的大头。如果农贸市场的一个摊位每天销售100斤蔬菜,每斤必须加价赚取1-1.5元,否则,没有人到市场上买菜!管理费、摊位费虽然也是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关键是人工成本,每天买菜赚取150元,每个月4500元,不算多,因此,人工成本是大头!  3、三亚地处物流末端,物流成本必须叫消费者买单。因此,不难理解三亚的东西比海口贵,尤其是三亚自己没有太多的资源、农产品,除了叶菜以外,其他的都是从大陆、周边市县调运,菜价怎么能不贵!  4、到了冬季,外来人一大堆,结构性的失衡是常有的事,哪个产品短缺了,市场供给不足,价格就必然上涨,而且三亚市场本身不大,没有的补充,不像大陆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市场非常发达,信息灵通,物资补充非常快,上午某个产品短缺,下午很快就有商家进入、调运,补充市场,有利益谁不会抓住机会,三亚则不能,缺货的话,到哪里调货?调来也需要两三天时间。  5、如果按照冬天人的规模来配套商业,夏季外来人员少了,这些商业配套设施如何运营是个问题,谁愿意投资这样“半年好,半年差”的商业配套设施?半年要喝西北风!因此,不难理解这几年,搞旅游的企业积极性高,但对投资民生的商业配套设施项目大都不感兴趣,加上三亚主城区土地金贵,谁愿意拿土地搞市场,收益慢啊,房地产来钱快啊,因此主城区的农贸市场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6、随着三亚城市的发展,三亚的商业配套不合理的问题开始显现。主城区商业过于密集、扎堆,导致各种资源、矛盾都在此爆发,如,买海鲜,大家都扎堆第一市场,吃海鲜都扎堆春园广场,人多了,价格就上去了。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商业布局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应当把商业配套项目往城市北边、两翼扩张,同时,政府要搬迁、公共服务功能项目首先搬迁,引导各种商业配套服务项目搬迁出主城区,还可以解决交通问题。
  今天去小巷里找本地人批发青菜买菜,那些人因为搞文明城给城管赶走了,全部要求进市场,现在应该摊位6000,顶手费4000,很多小菜农只能打游击,可怜卖菜农。价格也提高了,哎.......
  好贴!
  米不贵,而且一天也吃不了多少。  菜贵,贵在运输费、过桥过路费,人工费,摊位费。蔬菜至少要过两道手才能到你我手上。而以前廉价的铁皮大棚菜市场都取缔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发商出资建设的“农改超”菜市场。那是开发商的摇钱树,不贵才怪。  双创,再把培龙市场和海玻这两个蔬菜批发夜市取缔的话,菜价还会贵,信不信?
  三亚自己种菜种稻划不来的,因为育种更赚。但是可以种一些特别的品种,就是质量特好特贵的,可以发展。其实在三亚有一种声音认为,全三亚彻底放弃种植业,田里全部种树,省下来的水做成自来水卖给游客可以挣更多。换句话说,三亚农民辛苦一年,其实还不如把水卖给政府!事实如何,我不知道,但我知,不换脑筋,三亚还想着自产自足,四个字:死路一条!!!
  番茄4元到4块五,比有些水果都贵  苹果最低6块  香蕉前年还是1元2元,几年普遍都3.5以上了  物价太离谱了
  好!好贴!
  继续说说种大米的事情~~~  当每亩地投入1100元,自己还要亲力亲为的管理4个月以后收割下来的稻谷也就800斤左右。这还是需要相当好的管理水平才能有这个产量!  今年的稻谷市场收购价是每斤1块5钱,800×1.5=1200元。忙碌了120天纯利润100元。伤了农民的心,为什么在海南很多农民不愿意种大米就是这样:白辛苦!  有的会问为什么不自己加工成大米出售?我在来告诉大家原因:100斤上好稻谷出米率大约是在百分之七十左右,除去损耗和碾米机因素也就剩下65斤了。本地大米零售价是2块五,而且要自己卖才能有这个价格,大量批发给米商是一块九,这样算下来也差不多。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是金玉良言,粮食是国家的根本保障。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粮食供求关系紧张   2004年—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以年均2.5%的速度稳步增长,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经济结构转变,我国同期的粮食消费增长更快,出现了"丰年缺粮"的现象。据统计,2013年的我国的粮食消费量高达6.82亿吨,比粮食总产量多出0.8亿吨,粮食供求紧平衡状态没有改变。   ——粮食进口规模增大   自2009年开始,我国已连续几年成为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净进口国,且进口量呈现扩大趋势。2013年我国粮食进口量总计达8025万吨,其中小麦进口269万吨,玉米进口521万吨,大米进口234万吨,大豆进口5838万吨。   ——粮食自给持续下降   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03年,我国的粮食自给能力较高,自给率一直保持在100%以上。2008年我国的粮食自给率降到95%以下,2011年下降到不足90%,2012年已经降至88.4%,已经大大突破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所提出的"保障粮食等重要食物基本自给,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的预期目标。   未来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粮食需求刚性增长   粮食需求的扩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一是口粮需求持续增长。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6亿,比2013年净增1亿人口,如果按年人均口粮135公斤计算,届时口粮需求量将至少增加135亿公斤;二是饲料用粮大幅提升。随着人们对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饲料用粮快速增长。以2010年为例,全年的饲料用粮比2005年增加700多亿斤,增长20%以上,约占国内粮食消费增加量的2/3以上。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饲料用粮将达到2.36亿公斤,超过粮食需求总量的40%;三是工业用粮急剧增加。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的提升,生物燃料、生物制药和酿酒(行情专区)工业发展迅速,对粮食的需求也在大幅增加。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资源要素的紧缩和环境压力的增大,给粮食综合(行情专区)生产能力提升带来了困难。一是人均耕地数量减少且质量下降。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我国人均耕地1.52亩,较1996年第一次调查时的1.59亩有所下降,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此外,耕地质量总体不高,25度以上的耕地达到8244万亩,占到耕地总量的4.1%.同时,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一步降低。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合理。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年农业生产缺水近300亿立方米。三是气候条件变化多样且影响较大。近些年,我国气候变化频繁,旱涝灾害增多,特别是极端性天气给粮食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剧,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增加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生产消费矛盾突出   粮食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区域性、结构性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一是粮食产销区域性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重心向北方转移,在空间上呈现出向泛东北地区和泛黄淮地区集中。全国80%左右的商品粮、90%左右的粮食增量来自于黑龙江等13个主产省区,而广东、浙江等主销区的粮食产需缺口不断扩大,"北粮南运"和"北出南进"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原来的"鱼米之乡"变成了"无米之地";二是粮食品(行情专区)种消费结构性问题凸显。比如,大米在口粮消费中的比例大约占到六成,甚至更高。但由于南方地区水田不断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有所下降,恢复和稳定生产的难度加大,稻谷供需总量将长期偏紧;三是部分粮食生产者变为消费者。粮食生产有其自然规律,"人为之,天生之,地成之",而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中心城镇转移,部分农民已经由原先的粮食生产者转变为粮食消费者,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紧张关系。今后谁来种地?这是粮食生产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种粮效益明显下降   一是生产成本增加。一方面与粮食种植直接相关的化肥、农药、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另一方面种粮农民的机会成本增加,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增多,直接导致种粮农民的数量减少,粮食种植的人工成本大幅上升;二是粮食价格偏低。近些年来,我国的粮食价格增长幅度很小,远远低于其他商品同期的价格涨幅,种粮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极大地抑制了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种粮补贴不足。一方面补贴标准相对较低,不足以完全弥补粮食种植的比较效益的差额;另一方面粮食补贴发放的对象是土地承包者而并非粮食的直接生产者,补贴发放的依据是承包地的面积而不是最终的粮食产量。因此,粮食补贴的政策效应有所降低。   ——产后损耗相对严重   粮食的产后损耗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发达国家损耗率较低,发展中国家相对较高。在我国,由于烘干能力不足、储粮条件较差等原因,粮食在收获、储藏、装卸、运输、加工过程中的损耗还比较严重。据有关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每年谷物类粮食产后损耗在5342.4万吨—7255.7万吨,相当于同期国内居民75天—102天的口粮消费,其折合综合产后损耗率高达10.8%—14.5%.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加大整治改造力度,向"土地"要粮食   一是开展土地整治。通过农田整治、宜耕后备土地开发和损毁土地复垦,进一步盘活农业用地存量,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二是改造中低产田。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行情专区),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向"技术"要粮食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要切实加强对稻谷、小麦、玉米等前沿性生产技术研究,通过种质资源创新、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农产品(行情买卖点)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多样性;二是创新管理体制。在宏观管理上,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导和协调,建立多部门联席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对重点项目和技术实行联合攻关、集中突破。三是强化农技推广。要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建立起农技专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三方协同互动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   ——完善粮食扶持政策,向"制度"要粮食   一是优化粮食补贴方式。在继续扩宽粮食补贴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的基础上,将种粮补贴与农民出售商品粮挂钩,由按种植面积补贴改由按种粮面积和按出售商品粮数量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补贴对象由土地承包者向粮食直接生产者转移,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保护和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完善粮价形成机制。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与农资价格协同定价机制,确保种粮农民的合理收益。从长远来看,要根据"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逐步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实行粮食目标价格制度;三是建立目标价格保险(行情专区)制度。以平均生产成本为粮食保险目标价格设定依据,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保险公司开展理赔,促进市场均衡供应和价格稳定。   ——树立健康消费理念,向"节约"要粮食   积极倡导减量、营养、健康、绿色的新型消费方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科学饮食和健康消费生活理念,引导社会公众树立节粮爱粮意识。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完善餐饮服务标准和文明用餐规范,深入推进"光盘行动",避免餐桌上的浪费,在全社会营造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  转至(中国经济时报)
  不晒我们还真不知道
  现在有了很多超级稻品种,亩产都在800公斤以上,由于各个不同地区的受到土壤贫瘠,种植管理等影响,同一品种在不同地方种植的产量差异也比较大,不过总体来说,平均大面积实际亩产在600多公斤了。请问水田的土地租赁价格怎么回事,农村的田地不都是分的吗?
  请问楼主 种粮的最大成本是在生产环节还是流通环节?
  现在取消农业税了  农民的压力是不是变小一点了
  其实海南人吃的米都不是本地产的  大多是东北米  就感觉东北米千里迢迢运到这里还比本地产的米还便宜
  中国几千年了  农民还是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最辛苦  拿的却是最少
  还是是蔬菜水果产地,但本地人吃的菜吃的水果却比内地还要贵,这是为什么呢
  好贴啊
  民不聊生
  可怜的百姓
  三亚的物价真是高的吓人
  菜价这么高,农民却赚不到钱
  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
  三亚的物价高还能理解,文昌完全比不上三亚,但是物价跟三亚相差无几,更无法理解了
  整个海南的物价都很高
  在海南生活太不容易了,物价那么高,收入那么低
  在三亚生活压力好大,北上广物价高但是工资也高,三亚是物价高工资却很低
  生活太艰难了
  物价太高了,生活压力太大了
  如果租给你100亩水田,你能干出什么?
  三亚是3高1低的城市,物价高,消费高,房价高,工资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崖城天龙 最苦咱农民、、、、
  放心吧各位大神,我估计菜价最贵不超过10块钱。。。。。。也就是那样!
  地租给谁、你租地三亚农民在干啥、农民怎么苦求说说
  @崖城天龙
懂个屁 伪农民 真正的农民认为很OK(取消各种上缴国家的公粮)。
  豇豆,也就是咱海南人俗称的:豆角  从点种到采摘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采收期为两个月  每一亩地的成本投入大约  地租:1500元  整地:450元  化肥:400元  搭架竹子:1000元  喷灌设施:400元  种子:120元  抽水需要的柴油、汽油:100元  其它农资:300元  这些是前期的投入,采摘后那些不间断的花费没有算在其中。  粗略合计一亩地的豆角需要投入:4270元  亩产优质的商品豆角5000斤左右  后期采摘豆角要付出的工钱是每斤大约需要0.30元,一个熟练的工人一个早上可以采摘200斤左右,这是后话了。                
  最高的工作价钱就是它了,起垅开行 一天400元。  另外还要包它主人一顿午饭。一包烟一瓶啤酒。    
  崖城很多农民把地租掉了,反过来帮人家种地挣工钱,倒是省心省事了。  
  富有实践精神!
  哀民生之多艰
  城市的菜就贵的要死
我这豆角5元左右
叶菜几乎都是5元左右
土豆最便宜
  小打小闹已经是亏本了  规模化才是未来农业发展之路  可是土地集中后大批的农民除了打工又没有其他活路
  好帖子必须顶
  确实,这几年物价倒是涨的飞快,对农民来说  就算人工不涨,肥料 种子 农药都是逞的往上涨  而粮食的价格呢,说的好听点有国家最低收购价格,其实呢。。。  这两年来,倒是因为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出现了大规模的抢占农民的地现象  (这些不完善的制度比原来更加的坑农,因为农民始终处于弱势一方)
  楼主是真农民么,算成本工资都扣除了,你这是在算纯收益,就像投资一样
  高,高,实在地高?
  以前也是农民。种水稻亏本还要整天担心天气。
  海南的地不能过分规模化,地租太贵。海南就应该夏天种粮或放弃种粮,直接种果树,蔬菜。国外粮食普遍比国内便宜百分之30,如果不是国家控制,国内都没有人种粮了
  我们也是种水稻的地方,不能用种水稻来赚钱这种思维想问题,如果是要赚钱,那就是大批的包地种植,成本也会省很多,像 你说的一亩地利润100元,那10亩,100亩,1000亩呢,所以种地只要想有自已的口粮,多出的才会想到去卖,如果都像 你这种思维,那都没人种地了,而我们这也相反,有那么一丁点地也被人种了,大家都想种地
  因地制宜的利用
  这贴的农产品不是农民种的,是以经济收益为目的的承包公司的。真正的农民,像在我们四川,大部分的地没人承包,都是农民自己种或者么有劳动力的送给别人种,再或者丢荒。楼主说了农民收入其实是根本不是这样的,在广大农村,农民的粮食是要留存一大半的,留着养鸡养鸭养猪,以我们家乡情况来说农民收入,八口人的的地。旱地10,水田2?4,这样的地两个劳动力就能辛苦的种处来了。丰产年小麦2500斤,玉米2500斤,红薯2万斤,水稻3000斤。如果按市场价全部卖掉也有一万多块钱,但是自给自足的农民,不会这样卖的,即使想卖比如红薯也卖不出去。把口粮留足,卖水稻小麦玉米各卖一千五,五千元刚好。红薯用来打红薯粉,经过洗涤过滤沉淀二次过滤晒干转化成三千斤红薯粉,市场价九千。再喂十只鸡里十只鸭,两头猪,鸡鸭的蛋先自己吃,吃不完的卖,一年鸡鸭的蛋管日常生活开支。猪喂一年,卖五千元,除去一千五的猪仔钱,有三千五。其他种子化肥参照楼主的成本。那么本来是八口人的工作,由两个人干,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休息,日日如此。总收入两人不超过两万。如果置办农具,送娃娃读书,那就别想存钱了,不到处借钱就是非常能干的了。所以很多人离开家去城里,即使捡垃圾,当环卫工都收入比这强。天天城里人喊贵,到底是农民卖的贵还是流通中人们赚的贵,但加价不加高点,每天才卖两百斤菜,摊位费一天八十,
  天涯上的伪农民很多哈,没拿过锄头,没见过秧苗的人,也敢自称是农民的儿子,什么时候,农民变得这么高大上了,美狗日杂狗粮美分都不要了,一个个争当农民的儿子了。  
  天涯上成天鼓吹集约化生产的,感觉不是挑起矛盾的,就是被别人收买了的。要是真的企业化管理农业有效,还轮到得到你们在这儿得瑟。中国什么人都有,当然也不缺有经济头脑的人。  
  农村种田确实不挣钱,除非个别大户人家。。。那基本上相当于规模效应了!
  @崖城天龙
  楼主,好帖  
  不是农村人真不懂农民啊你们,如果现在农民现在只依靠种地,最多就是混个温饱水平,楼主这篇文章是比较中肯的,现在农村留守的45岁以下的都几乎没了,为什么,不出去打拼,小孩子上学,娶妻什么都甭想,死待在家里和出去打拼的对比起来,就是两个世界生活的。
  我老家是河北保定下面的农村,我们那边一亩地一年收两茬,冬小麦和秋玉米,听父母说出去杂七杂八,不包括人工每茬收入大约500人民币,一整年下来也就千数来块,冬天的花农村买菜消费比县城贵。
  很多人说菜贵,但是你们以为是农民种出来卖的贵么?是流通环节加价贵吧!农民的菜到城市消费者手中,至少要经过两个环节,大的批发商开货车去地里收购加价在批发市场卖,零售菜商在批发市场进货加价在市场卖。我们这里不讨论批发商加价多少,我们讨论零售商的加价。一般一个一个或者两个人的小摊,一天两三百斤的销售量,每斤加价一块五。市场摊位费管理费卫生费一天八十,油费二十,一天三百斤要准备五十斤剩下坏掉,或者添称。如果运气好这五十斤保本卖出去还不错,但多少都会丢掉一些,三百斤赚四百五十元,除去基本营运开支一百,剩三百五十元。这三百五十元的每天收入要保证天天都这样生意好,天天不休息,天天天气好。但是做生意都有好有差的时候,有赔本的风险,天气也有刮风下雨天热天冷的时候,所以这一月一万的收入谁也保证不了。这样的人大部分是拖儿带女的农村人,一般女的照顾家庭孩子,要么帮忙卖菜,也就是一家人总收入几千一万,还是早上四五点就去进货,晚上九十点才收摊,对于八小时工作的大部分人来说,还有耍双休一个月几千的工资,你们觉得他们收入高吗?你们要付出那么多时间精力风险赚的会比他们低吗?社会工资在涨,谁关注过这些人的收入涨没有涨
  前几天有个天涯贴,问生活在高物价区的你们还还吗?我看了看,纯粹是装逼的主,一般水蜜桃十元三斤,人家偏要买二十一斤的,口渴可以喝瓶矿泉水就解决了,人家偏要买一杯十元的饮料。一天的菜才买十五元钱,人家偏要花三十元吃一顿早餐。人家说的,没办法,我就喜欢,是啊,有钱难买我愿意,愿意就愿意吧,还非得来鬼叫。人活着,吃饭穿衣睡觉,必须的必。但大家摸摸良心,你们一家要真自己煮饭,不是天天大鱼大肉,鲍鱼海鲜,到底每月花了多少钱?人的本身根本需求是很少的,想想六十年代农民的口粮是多少斤?不说六十年代,10年我还过过一天六个馒头,三碗稀饭的日子半年,在没见饿死了,只能说人的欲望太多了,很多时候多得超过自己的能力就会觉得压力大,我家现在三口人也农村,每天半斤肉,天天豇豆茄子冬瓜换着吃,因为现在家里这几种菜正当时,要吃其他的也可以,花钱买吧,为了省钱就只有吃这几样。同样在城里也会一段时间这几样菜相对便宜,你肯省也可以这段时间吃这几样,但是满足不了你欲望要买其他的,我也没得办法啊!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过得好与不好,别人都没办法给没改变,所以莫鬼叫,再说物价上涨还不是大家工资给逼出来的,怪神马ZF什么别人,都看看自己吧
  老家河南北部小县,记忆中小时候人均两三亩地,后来由于征地,现在人均六分地。农村人嘛,明知道种地误时费劲还赔本,但也不想浪费让它慌着,硬着头皮种呗。况且现在农资越来越贵,就那么点地,产出的作物想卖也没得卖,仅够口粮而已…现在年轻一辈的种地很少了,都是上年纪的老年人在种,年轻人都出去挣钱了…  
  老家重庆农村,现父母在家种点水田,红苕包谷一类的,一年365天操劳,只能自己自足,现老家常住人口五十岁以下的基本没有,都是六七十的老人。现村里人都说等这一批老人过世了估计就没人种庄家了…  
  哈尔滨市一超市见到的。  
  小时候骑个小破自行车..,吃土豆,白菜,看着有钱人开着大汽车..,吃着肉,喝着酒,羡慕死了!等到长大了拼命挣钱,终于开上车..了,吃上肉了,喝上酒了,TMD有钱人又骑着自行车..,吃着素,不喝酒了!你们到底想干啥,能不能提前通知我一声,这给我累的!........
  一亩地要是能挣100万,还轮到你征地了?!切!
  作者: 时间: 16:50:00  小时候骑个小破自行车..,吃土豆,白菜,看着有钱人开着大汽车..,吃着肉,喝着酒,羡慕死了!等到长大了拼命挣钱,终于开上车..了,吃上肉了,喝上酒了,TMD有钱人又骑着自行车..,吃着素,不喝酒了!你们到底想干啥,能不能提前通知我一声,这给我累的!........
  订一个
  不得不说,老百姓的钱都被Zf拿走了啊
  有点意思的帖子,但可能楼主不是内行人,说不到点子:其实譬如一个人,青春期得不到好营养,还要超重劳作,你觉得他这辈子还有强壮的机会。  我父母是广东省的农民,我小时候,稻田种水稻,每年交公粮是要占去一造的收成(一年两造),当然会有一点钱会给你,美其名曰:收购公粮,其实只够化肥钱,而且你还不能说不,那个时代,只要你是农民户口,就有农田分给你,而工业不发达,没有其他谋生的机会,你不耕田就是等死。所以你若说这个收购是公平的贸易,那我就告诉你,我们村我们这辈,虽然还是农业户口,但没有一个是耕地谋生的。如果有朋友父母是工人,你问问他们需要交一半收入的税么?你有想过那个时代,国营企业低下的生产效率,是谁在维持城市工人生老病死的福利。  其实,剥削就是暗地进行的,那个时代,国家垄断了粮食的市场贸易,并且以稳 定的理由禁止粮食的随便升价,加入世贸时,也是牺牲农民的利益,所以,现在,农业税虽然取消了,但市场的观念还是停留在以前,譬如最近猪肉一升价,马上有人说吃不起,其实算成本的话,猪肉还很便宜,而且农民当下还要跟进口农产品竞争,别忘了,人家是那补贴种地
  是啊 现在的农民不容易啊 辛辛苦苦一季庄家 收不多少钱 收入全靠天啊 农民的收入还是少啊 中国什么时候能富起来
  其实楼主是三亚版有名的菜农,大家先别喷他,经常混三亚版都知道。另外大陆怎样不知道,三亚的地租是真的有那么贵的,因为田地已经差不多都拿来建小区了。
  不是说三亚是自貿区吗?为何普遍打工的工资只得区区的两三千元。物价也如此之高。那有什么人乐意到三亚讨生活。在珠三角工厂打工也不低于四五千元月薪吧!
  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中间有个叫做政府的不产生价值之产生消耗的存在。所以什么东西成本都会暴增。  比如一颗青菜,政府撕下几片最外层的菜皮扔给老百姓后其他都归政府。那么自然菜皮的价格暴涨同时菜皮还不能满足需求和品质。  本来人人都可以吃一碗饭,结果被政府拿走8成米。。。一样加水煮后。。。原本的饭就变成稀饭了。。。
  不过日本的农民日子也不好过。。。日本米在中国超市就算日本品种在东北种的同样规格都是中国米的2~3倍以上。日本农民日子也不好过。。导致日本物价爆低。。。相对于日本人的收入来说。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ttp 125.46.40.17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