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论文怎么样算抄袭能得奖吗,或者什么样的好的论文怎么样算抄袭才能得奖,

什么是议论文?怎样写议论文?怎么样才能写好议论文?怎么样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什么是议论文?怎样写议论文?怎么样才能写好议论文?怎么样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是议论文,其中可以适当的有些记叙。写议论文主要有论点,论证过程和论据。写好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多运用议论的技巧,如正反论证,可分论点论证。要想提高水平,多看相关的书籍,论点提出来要新颖,并能自圆其说。多收集整理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最重要是要有真情实感,不能假大空。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河西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建模室万载检察信息网
不保存登陆
[收藏本站]&[]
按文章标题
按文章内容
一周新闻阅读榜
您现在的位置是: > 理论论文
怎样写好检察论文
怎样写好检察论文
(根据录音整理)
一、关于检察论文的概念和内涵
什么是检察论文:就是你提出一个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尔后运用你的思想和掌握的材料对其说理论证,使你的观点、思路、方案能够立得住,站得了的检察理论研究文章。
一篇检察论文的全部内容必须是围绕一个基本观点而展开,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该论文对检察事业和学术的贡献和价值,即具有创造性,否则,它就不是一篇地道的论文,而更像一篇冠以论文之名的工作经验和一般性的报道材料。
所以检察论文有三个要素:一是有观点;二是有论证;三是观点和论证立得住,有一定的原创性。
什么是写论文:简而言之,就是把你的思想观点和论证过程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能够让人读得到、看得到,这个过程,就是写论文。
这样,就具备三个要点:
一是你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要在思想上进行论证。
二是要能够用文字写得出来,说得出来不算,那是演讲,不是论文。
三是要遵从学术规范,写得出来,不是无规矩,还要遵从一定的学术规范。
检察论文的属性:
第一,要有学术性。要有学术观点和进行学术论证。
第二,要有政治性。服务中国宪政制度,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服务。
第三,要有法治性。为了实现依法法治国目标,要法治而不是人治。
第四,要有检察性。体现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服务,有法律监督的属性。
第五,要有适时性。要适应时势的发展,比如现在形势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大局进行,理论研究也不能例外。
第六,要有服务性。为检察业务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检察事业发展服务。
检察论文的特性:写出的论文要有价值,就是:一要可读性,二要指导性,否则一文不值。
所以要具备:
(1)新颖性。要紧跟形势的发展,观点不陈旧,且有一定现实超前性,能让人耳目一新,给人启发。
(2)实用性。即文章管用,正如邓小平所说,学马列,要管用,否则就是教条,能够对开展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参考、借鉴作用。
(3)适当性。文章的观点,不能太超前,不能脱离现实,在现实的条件下可以去实施。或者说未来几年可以实现的了,不要写二十几年以后才能变成现实的,要适当,不要过度。简而言之,就是跳起来可以摘到桃子,如果跳起来,还摘不到,那就是镜中之花了。当然,更不能与当前的形势发展和党的精神、政策、法治建设相违背。
(4)可操作性。就是不能虚无缥缈,缺乏操作性,按照文章的提出观点和措施去做,在现实的条件下可以去实施,对开展工作有帮助。
二、为什么要写检察论文
(一)写论文可以培养你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人
有思想,就是有主见、有观点,思维具备逻辑性和系统性。通过写作,可以促成成熟的主见、观点,严谨、严密的思维方式。一个人如果成天低头去干些具体的事,虽然办了不少案件,尤其是在基层院,案情简单,看完案卷,批捕出去,开庭时到法庭上坐一下,而且很多简化审的案件都不要出庭,虽然是忙忙碌碌,但一段时间后,你就会觉得干工作很枯燥无味,人活得很机械。
87年我分配在南昌东湖检察院,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有这种感觉,经常加夜班办反贪案子,几个案子下来,就觉得简单机械很没意思,甚至萌生出要跳槽的念头。后来,我一边办案,一边静下心来,结合办案仔细思考一些问题,总结一些经验和感受,写了一些检察理论和工作研究文章,发表了。90年代表江西唯一的一名作者参加了全国反贪污贿赂立法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和全国法学知名专家和高检院领导座谈讨论,这一次给我的触动是最大的,我仍然记忆犹新。记得那时我得稿费和奖金是最多的,获奖也是最多的。我找到了自我,也坚定了我继续从事检察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因此,我们在埋头办好案子的同时,不妨抬起头来寻思和想想自己的工作,多分析,多总结,把感受再清晰一下,把头绪再理顺一下,把经验再总结一下,把感性的上升到理性,在理论上把能力和水平再提高一下,实现在观念上的提升,理论上的超前,行动上的超越,形成具有独到见解的观点、思想,养成娴熟的工作作风,既儒雅又干练。这样,在思想上你就可以做一个自主的人了,工作得很轻松,生活得很自信,与人交流说话也更会有条理、有思想、有水平。我的想法是,要以办案的敏税洞察证据、发现案件线索的能力去搞研究,以写文章严密、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去办案,取得办案与写文章的双丰收,使自己成为既会办案和又会写文章双面能手。
(二)写论文可以让你出名
古代就有文可通天之说,意思就是文章写好了,让皇帝看到了,你就出大名了,成为御用文豪了,做大官了,历史上这样名人太多了,唐宋八大家当中就有好几位,我们抚州的文豪王安石就当上了宰相。自古至今,不少文人就是从学士,发展为谋士,再成为国土的例子。但无论怎么说,你要有思想,会写文章,写得出好文章。文人出名而成为政治家的可谓非常之多。
我们的最高检察长曹建明,他31岁时,就写了和发表了《论我国允许外商租用土地和经营房地产的政策和法律调整》一文,这一思想冲破了法学领域禁区,当时有人说他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要在中国重建租界,在学界和政界产生震动和引起轩然大波。经过争论和反复论证,最终他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中央和国务院肯定了他的研究成果。先是被各级政府采纳运用,给国家建设增加了巨额财政收入,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要知道现在土地买卖出让的收益占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难怪不少新任政府官员关注还有多少土地可盘活啊。最后引发了我国宪法的修改:将“不得买卖、出租非法转让土地”&改为&“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贡献可大啊!
此后在他39岁时的日走进了中南海,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作法律知识讲座。这是在国家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关键时期。为中央领导讲授了题为《国际商贸法律制度及关贸总协定》的课,这堂课讲了一个半小时,江泽民紧握他的手:谢谢你,谢谢老师!四年之后在他43岁时,日,他又再一次来到中南海怀仁堂,讲授《金融安全与法律建设》,这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经济社会动荡时期,各国都很关注,如何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法律的手段维护金融安全,成为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朱F基本身就是金融方面的专家,为了备课,他查阅了4、5百篇资料和论文,阅读了50多本金融专著,多次到金融系统调研,短短一个月他瘦了10多斤。讲完后,朱F基称赞课讲得好,既全面、准确又实实在在,当场指示《人民日报》发表这篇讲稿。用他自己的话说:走出中南海,丝毫没有讲课的感觉,只是感觉到是通过了几乎无法通过的答辩。这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出大名了,加上他的素养,从一个法学家成为了我们的最高检察长。
我们省就有不少干警因为会写文章,被市院从县区院调上来,被省院从市院、县区院调上来,而且我注意过,因为会写文章上调的比会办案的人要多得多,他们此后都得到了领导的重用和提拔,比如南昌的张恒立,赣州的黄亚珍、曾有生,九江的陈新河,上饶的邓亚兵,抚州的何志刚、王建荣,等等。去年,省院评选的首届检察业务专家绝大多数也是经常从事检察理论研究的,是写过不少好文章的。我也是因为写了一些文章,92年被省院从南昌东湖区院调到省院的,那时我在全国、全省发表文章,经常在全国、全省的研讨会上获奖,大家认识了我,就这样调上来了。所以,你写了一篇论文,被发表了,同志们看到了,领导看到了,就会说这小伙子不错呀,很会写呀,是个秀才,以后有什么好事、什么重要的事就自然想到了你。况且,你写了文章,发表了,不仅仅是你个人出了名,而且是你帮单位出了名,外界通过你的文章,知道你所在的单位有很会写文章的秀才,可以证实你的单位是个响当当的学习型的检察院。这样,你自己出了名,也提高了单位的知名度,给单位领导也涨了脸,带来了好的名声。
当然,我反对写文章把自己写成一个清高的书呆子,只会写文章,不会办案,不会与人交流,不懂社会时势,我见过有不少的这样情况。有理论水平是好事,但要谦虚,要成为既会写文章,又会执法办案,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大家写文章要活思考、活运用,千万不要成为这“三不的书呆子”。
(三)写论文是你成长进步的一条重要途径
纵观我们很多的领导干部,他们都是写出来的。在他成为领导之前都是能写、会说、有思想的人。中国共产党的政权为什么能长盛不衰,很大原因就是我们有精英选拔机制,就是把各级能写、会说、有思想的政治家和文人选拔上来了,他们中很多的人都是大秀才,文笔很好,很会写文章,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讲话、作报告出口成章、条例清晰、层次分明,整理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讲话稿。我们省院曾页九检察长,方晓春副检察长在大会上脱稿讲话就是这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写文章搞研究是你成长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是一项打基础的重要工作。
和平年代不是打仗、打架年代,不是像解放前靠力气、靠拳头取胜。当今,那你拿什么取胜,超越别人,只有拿智慧,拿思想,就是你想得多远就能走多远。拿思想取胜,一靠演讲,二靠文章。你的文章发表了,刊登了出来,散播很远很广,而且还是你的成果,我看写文章比搞演讲好,毕竟演讲没有那么多机会给你舞台。写文章你不用自我广告,领导读到了,就为你成长进步多增加了一个砝码、一块砖。
只办案、不写文章行吗?当然行,大家都办案,但你要突出很难,除非你办几个在辖区有震动、有影响的大要案,但这一年又有几个呢?即使有,领导也不一定让你参加专案组,现在办大案都是大兵团作战,更不可能让你一人独办,你要突出就很难,这就是你要体现你个人的才华机会很难得呀!就是轮到了你,首先还要领导垂青你,在领导眼中是个人才,是个全才。
写文章却是你个人的事情,你写了,得到肯定了,功劳和影响全是你自己的,用不着同他人分享。在你还不是领导眼中的人才时,除了办案,你如果通过写文章,来证明自己是人才就快多了。写文章不受制约,你只要愿意就可以写,你要文章发表、得奖,你只要写得好就行,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会给你评奖和发表,谁也没办法控制你,或还要同别人争机会。选择这种发展方式没人能阻挡你,你想进步,就有写文章的冲动和需要,你不想进步,自然就没有这方面的动力。还有你要写好文章,必须要静得下心,耐的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这很重要。
现在很多领导,尤其是基层检察院的说缺人才,其实他们心中缺的就是会写文章、给他做宣传、帮院里出名的人才,而多不是会办案的人才。你写了很多好文章,得到了发表和领导、同志们的肯定。领导关心了,偏爱了你,提拔了你,你的同事无话可说,你有才呀,写了很多文章,谁叫你不写呢?而且,领导要帮你说话也有依据,他是个笔杆子!这总比别人说你是某某领导特别关照的,和某某领导关系好要强得多,有面子得多,并且你自己以后当上了领导也有自信心,是凭自己的本事得来的。就是这个道理呀!
以上三点,是从纯粹的个人主义来谈这个问题的。当然,个人的发展也是紧紧同事业的发展相联的。个人有了好的发展,最终还是会推动检察事业的发展。上述这些供大家参考借鉴,不一定对。
(四)写论文是我们检察事业发展的需要
检察事业正处在完善和丰富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30周年的发展,我们的检察制度一直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之中。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之际,中央确定了检察机关的性质定位,巩固和维护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宪法定位。学界和实务界不再争论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定位了。但这是我们争取得来的结果,尤其是检察理论研究成果的捍卫才得来了的。大家知道,这很不容易啊。
现在我们的检察理论研究方向,是要建立中国的检察学体系。做为一个检察人,当然责无旁贷,要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而研究,写文章。高检院在绩效考评中着重提出,要努力到检察系统以外的刊物去发表检察学术论文,其目的是扩大检察理论的影响力,为构建检察学而打基础。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在哪个山头唱那个歌,要为检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服务,而不能写削弱检察权的文章。否则,你就要成为另类了。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屁股决定脑袋是必要的,既使检察制度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要从建设性的角度提出改进的意见,改善的措施。就象一对夫妻吵架,你一上去,哇,这么是会是这样不和睦,吵的话这么难听,离了算了,这就是破坏性的了。我们检察工作有不足,制度发展有缺憾。这都需要不断完善。事物的发展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特别圆满,总有个过程,大家要理解,更要支持。这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通过研究、论证、提建议、献对策,来写文章捍卫检察制度,为建立中国检察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而呐喊。当然,我们江西的检察工作要进位排前,写文章搞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的文章发表多了,在全国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大家都去少一些应酬,在这方面多努力,就是为我们江西的检察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我想,我们各级检察院的领导是一定会赞赏和支持的。
二、写检察论文要坚持“四个立足”
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指针。作为法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检察理论研究,应立足中国国情,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立足国情”,就是从我国现阶段和各地发展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检察制度和机制改革以及检察工作中的问题,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和现实的检察业务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依据。
(一)立足于我国的宪政制度
宪法所规定的宪政制度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事关国家的根本。我们应以维护我国宪法特别是宪政尊严、保证宪法特别是宪政实施为己任,立足于宪政制度开展研究,以研究的成果教育和影响广大群众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决不能以“宪法可以研究与修改”、“政治体制可以改革”为由,以西方国家的宪政制度为参照系,质疑甚至非议我国的宪政制度,也不能以三权分立体制下的语意来解释我国的宪政制度下的某些词语。政治是政党的统治,不能说改就改,说换就换,这可是大问题,这涉及到政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定。
权力不受制约、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这是真理。但在防止腐败的方法上,各国不尽相同:西方一些国家采取分权制约(制衡)的办法;我国封建社会采取监督的办法;新中国则采取分工制约与监督相结合的办法。一些人片面地比较分权制约与监督,认为分权制约的效果要好于监督,因而提出中国也应当搞分权制约而不应搞监督,进而主张取消承担监督职能的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这明显背离了我国的宪政制度。因为中国宪政制度的最大特点,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而不像西方某些国家那样搞政党轮流执政和三权分立。根据这一宪政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力是不容分割的。因此,我国的分权,只能也必须是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职责分工。既然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是现实唯一正确的选择,那么,中国设立并坚持监督制度同样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合理性。正如你家有你家的情况,我家有我家的特色。我国的法律监督制度是根据国情设立的,与共产党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配套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它构成了我国宪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和一大特色。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容不得有思想的动摇。
我认为,如果说西方的政权架构是平面三角形,那么,我国的政权架构则是立体三角形,顶点是人大,三个基点分别是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形成对权力的分工制约与监督。立体三角形比平面三角形不仅美观好看,而且结实牢固。实践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中国实行分工制约与监督相结合的办法,能够解决权力异化和腐败的问题,而且可以比单纯分权制约的国家解决得更好些。要知道,西方国家的腐败也不轻。既然宪法规定我国的检察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下面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相并列的法律监督机关,而不像西方某些国家那样仅是政府系列的公诉机关,因而就不应以西方某些国家的权力架构为参照系,来研究和设计中国诉讼中的权力配置,认为西方诉讼程序中没有法律监督,中国就不应该有,检察机关不应对诉讼实施法律监督。又比如,说“司法权具有被动性、中立性、终局性”,这对三权分立国家可以这样说,因为在他们那里,司法权仅指审判权。但如将它套用到中国,就不对了,因为在中国,司法机关不仅仅指人民法院,司法权也不等于审判权,它还包括检察机关,以及行使司法权时的公安机关和司法部门。总之,只有立足于中国的宪政制度,检察理论研究才能有正确的方向。这不是写作方法问题,而是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问题,我们不能也不允许犯这个错误。
(二)立足于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和检察事业发展阶段
中国当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都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主法治状况都有待改善,检察机关的体制和工作机制、干警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检察机关的物质装备与经费保障等,都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是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大家不能回避,要现实面对,不能埋怨。
检察理论研究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既看到初级阶段民主法治建设特殊的紧迫性,坚定地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又看到其渐进性,在研究和设计民主法治进程时把握好尺度和分寸,看到检察体制和检察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循序渐进。既防止安于现状,又防止急于求成,更防止片面强调“与国际接轨”,不加分析地以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和人权保障的法律规定来要求我国。况且,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他们也有腐败,虽然标榜是民主国家,很重视保障人权,但实际上,在遵守国际法方面,常常视强权为公理,不经任何程序、不需要任何理由就攻打其他主权国家,充当世界警察。在人权保障方面,也有虐囚和殴打人犯。拿沉默权来说,并不完全是那样,是有条件的,一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案件不允许有沉默,二是当场被抓获查到作案工具或身上有被害人的血迹等时不允许有沉默,三是主动承认犯罪事实将会得到宽缓处理,而保持沉默则会受到严厉处罚,事实上你很难做到保持沉默。故不要认为某些发达国家写在纸上的法律挺漂亮,就认为他们实际上也是这样。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我国建设的经验教训表明: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经济建设是如此,法治建设同样是如此,逾越了,就会受到惩罚,其结果必然欲速而不达。要理性地看待检察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心态,建设性态度而待之,我们写检察理论研究文章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三)立足于中国的法律文化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淀而形成的。法律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不随法律的修改而及时变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法律文化对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法律实践和法律行为,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国家的法律模式及其发展走向。
法律文化是扎根于人们头脑中无形的法律,而法律则是写在纸上的有形的法规条文。各国法律之所以不同,世界上之所以出现不同的法系,就是因为各国国情、法律历史传统、法律文化不同。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和大陆法系的法律制度由于分别适应各自的法律文化,因而在本国都是适用的法律制度,硬把它们搬到对方国家,就有可能“水土不服”,成为不适用的法律制度。法律只有与法律文化大致相适应,才能得到较好的执行,取得较好的效果。尽管当前两大法系存在互相借鉴和融合的趋势,但其本质差异可能并非数年数十年所能消除。文化不同,必将决定其法律制度不同。
立足我国法律文化,并不是不要剔除其封建糟粕,排除明显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律理念,也不是不要面向世界。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防止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或全部继受。研究外国的法律制度,吸纳人类社会的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包括法治文明成果,但必须分析该法律制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分析它是否适合我国国情包括法律文化,再决定是否建议移植到我国。一定要充分考虑它的适合性和可行性。
比如,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在我国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要像西方国家一样取消死刑在我国目前是绝对不允许的、做不到的。长期封建思想影响,中国人普遍重人情、轻法制,不愿抛头露面出庭作证,刑事诉讼制度如果照搬西方某些国家的庭审制度和证人制度,其结果势必严重影响对犯罪的打击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凡实行当事人主义的国家,过分注重程序,案件的无罪判决率大多很高,有的甚至高达百分之三四十,对此,这些国家的老百姓也没有什么意见。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法律文化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上强调个人至上,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上更注重保障人权,在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上更注重程序公正。在我国,则表现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庸哲学,强调上述几个关系的并重和并举。
邓小平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而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革命和经济建设是如此,法治建设同样是如此。我们在研究和设计我国刑事诉讼方式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引入当事人主义时,就必须考虑其是否符合我国的法律文化,老百姓对高无罪判决率是否能够容忍和承受。还有,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方式,其诉讼效率往往很低,诉讼资源非常耗费,有的案件光开庭审理就达几个月甚至几年,为此,大部分案件就只好通过辩诉交易来解决。辛普森案件就审理了474天,而且还判了无罪,美国老百姓没有意见,还挺支持,这在我国是难以想象的。资料表明,美国通过辩诉交易处理的案件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而辩诉交易也是与当事人主义的法律文化相适应的,是当事人主义的法律文化赋予了控辩双方对定罪处罚进行协商和讨价还价的合理性。如果认为我国要进一步引入当事人主义,就必须考虑是否引入辩诉交易这种配套的法律制度以及辩诉交易是否符合中国的法律文化。刑事和解在强调平衡被害人与加害人关系和修复损害方面,具有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发展基础,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加以推广和运用。
(四)立足于解决当前检察事业发展和检察工作中的问题
检察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服务实践。研究的成果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发展。脱离实际、对实际没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再高深、再完美、再纯粹也是没有用的。当前,我国正处社会重大变革期,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法律监督,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关系十分密切。加强对依法治国进程中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对于指导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作风,从现实的情况出发,多做实地调查研究,多搞实证分析。坚持从具体检察工作入手,对自己所办的案件进行探究,研究解决检察体制和机制改革及办案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可供现实参考的思路和办法,为进一步做好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实务工作,推进依法治国,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促进检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写好检察论文要做到“六个把握”和“六个注重”
(一)把握选题,注重标题的正确与新颖
1、论文选题要有价值。要使研究具有指导作用。没有价值的选题,研究了也是白干,是无用功。杂志编辑看一眼就会丢之一边。如废除劳教制度。建立暂缓起诉、检察权的定位、刑事和解的意义等等。省院每年都下达一些选题,这就是研究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研究就会有价值。如果主题不正确、不新颖、不实用,研究就没有价值,写出的文章就失败了,或者还未开笔,就注定失败。当今形势发展非常快,要紧跟时势,不要落后。
2、论文主题要先行。论文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主题定下来,文章的基本格局就确定了下来。因此,确定主题是十分重要的。文学作品可以有多个主题,但是在法学论文中,却必须坚持主题先行,检察理论研究文章没有一个好的、正确的主题,就不是一篇好的文章。或者说你的研究就没有意义。所以,要先确定主题,再开始起笔写论文。
3、论文标题要简明扼要。论文的标题是一篇论文灵魂和思想的结晶。题目要简明扼要,要能让读者看出你思考问题的核心所在。因此:
一是不要用漫无边际的标题。在文章的标题上,经常出现什么若干问题研究之类的,这类题目不能让读者看到你到底在研究什么,文章也没有一个中心命题和思想,所以,在撰写学术论文的时候,最好不要用这类漫无边际的标题。
二是不要用很时髦、很花骚的题目。在题目的表达上,还存在一个语言风格的问题,有的人喜欢用那种很时髦、很花骚的题目,而有的则喜欢那种比较朴实的题目,我认为应当是朴实的题目,不能用诗一样的题目。
三是不要选自己不熟悉的题目。确定论文题目,题目可以是宏观的、综合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具体的。可以是侦监的,也可以是公诉的,就看你所从事的业务和掌握的资料,总之要从自己所熟悉的检察业务和掌握的材料优势来决定。
4、论文标题要直白。不能隐讳。文学作品的主题讲究隐蔽,且越深越好,让读者产生不同的感受,或者说从不同的角度、视角得出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是文学作品最好的处理方法。但是写论文,不能这样,让读者去猜,弄不明的,或产生歧义,而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一看大家的认识一样。必须要做到这一点,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有些论文作者,采用一些隐晦的文字,或者一些华丽的词语作标题,这是不正确的。
5、论文标题中心要一以贯之。就是文章从一开始到结尾都要贯彻一个主题,不可改变或跑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篇文章就没有中心,没有主心骨,没有一个基本观点了,文章肯定要枪毙了。
6、论文标题用词要准确、精确。题目不能有语法错误,词语不通,或让人产生歧义,有的文章题目很长,这样不好。一定要用词精炼,不要超过15个字。我在给《江西检察》选稿、定稿时,不少文章的题目我都改过。
题目不要漫无边际,搞得很花骚。副标题可以用,但要知道副标题作用是限定研究范围或者让读者明白文章的切入点。因此,不要滥用和误用。
7、论文中心主题寓意要能用一句话说得出来。文章写完成之后,其中心主题寓意要能够被归纳起来,能够用一句话说得清楚。理论工作者就是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展现深刻的理论内涵;实务工作者就是要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化解为简单的操作。体现在案件上,就是把复杂的案件归结为一句话:定罪和量刑,使之与法律适用相当。我们做检察论文,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目的是丰富其理论内涵,把道理讲清楚。但这不等于把文章的主题搞复杂,让人看不懂,理解不了。否则就错了。主题一定要简明,理论一定要深厚。写文章要做到长要长得恰如其份,短要短得精悍练达。
(二)把握方向,注重研究的开阔与深入
&搞理论研究,一定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如果没有新的观点、思路和方案,或者陈旧,人云亦云,那就不能说是好文章。而要做到提出解决问题方向,就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打开思路,深入研究。
1、要从资料入手。广泛收集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看看就该课题,别人已经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哪些观点已经被提出并得到充分论证,哪些观点还有争议或缺陷;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哪些问题还没有涉猎。要根据这些状况,确定自己的研究重点,以免低层次地重复别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2、要从实际问题入手。对检察工作中的相关实践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从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并且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广泛收集相关条例,从已经发生的案件中寻找带有普遍性、规律性或前瞻性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确定自己研究的重点和突破。我们工作在检察实践的第一线;每天都在从事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直接办理和接触各种鲜活的案例,了解检察实践的具体情况,这就是我们开展检察理论研究的优势。
我们写文章,搞研究,就要注重这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运用,不要像校院一些学者拼命地通过想像去讲一些大道理,别人是没有接触实际的办法,我们却没有去理会我们正在贴近的实际。我们呢,不要放弃自己的实践优势,去空泛地讲一些大道理。这样就很难说讲得过别人,也很难说是在重复别人已经讲过的道理。这一点,尤其是新进人员要注意,尽快进行角色转换,要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写文章,不要脱离实际去拼凑一些文章。
3、要从实证调查分析入手。我们要大量地进行实证的调查分析,在实践中围绕问题、案例,讲道理;围绕道理,阐述问题、案例,透过现实引申出深刻的道理,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证分析得出我们有理、有据的观点、思路和方案,使其更具直观性、真实性和针对性,我们要抛弃我们在做文章时,通篇找不到一个实证调查分析的资料,只要有可能,我们都要有一些客观真实的实际例子,来强化文字观点、思路、方案的真实可靠性和实在的针对性。我写的《从艾溪湖的污染谈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一文,就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分析。
(三)把握结构,注重层次的协调与匀称
1、论文的整体布局应当四平八稳。一篇好的文章绝对不是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而是应该是保持协调与匀称。每一个问题的研究最好能够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每个问题的论述篇幅最好能大体相当,让读者看出你的文章的思路是清晰的,而不是显得凌乱和一头雾水。
因此,在一篇文章里,虽然有一个好的题目,也有一个好的观点,语言表达也很流畅,但如果在文章整体布局结构上不协调、不匀称,仍然不能说是一篇好的论文。
2、写论文要分题,分成几级小标题。在总标题下,一篇大的文章要分成不同级别的小标题,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一般情况,分为三级标题就行了,分四级题的也很多见。
不同的题级,要用不同的题号。一级标题用“一、二、三……”,二级标题用“(一)、(二)、(三)……”,三级标题用“1、2、3……”,四级标题用“(1)、(2)、(3)……”。这样,文章就眉清目秀,井井有条,不会眉目不清。
有些人写作的时候,不作这样的区分,写出来的文章层次混乱,不好理解。这应当改进。要结合实际,该怎样分,就怎样分。但是,既然要分题,就要遵守分题的规则。当然,分成几级题目也是可以变通的,例如不用1.2.3.……,改用一是、二是、三是,第一、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都是可以的,但是,无论用什么,都要层次清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连自己都不知道要说明和阐明的问题是什么。
3、论文各级标题的用语要准确。要记住,每级标题的题目都是这个层次、这个段落的中心意思,用词用语一定要精确。这样就要求,一要作出高度的概括,体现出这个层次、这个段落的真实意思;二要用词用语要准确,不要在标题上出错,否则就象是在一张漂亮的脸蛋上生出了一个很不好看的粉刺。
关于结构,我在此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通常论述方法。或者说是:“概念、特征、沿革、意义、比较、借鉴、操作、运用”。在很多文章中,都是用的这些结构,尤其是工作研究性的文章用的三段论式的多。例如,检警一体化,这个制度是从外国介绍过来的,就要在介绍沿革中多着笔墨,详细说明这一制度的来龙去脉,以及借鉴这种制度的好处。再写如何结合我国实情引入这项制度,提出可供我国操作适用的具体办法,构建合符我国的检警一体制度。&
二是总论分论方法。如果写一个制度的内容很多,又要介绍总的制度,又要介绍具体的制度内容,这时候,用总论分论的方法写,眉目清楚,一看就明白,写出来的效果就比较好。
三是判解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文章结构,比较灵活,总是先从判例和司法解释入手,进行分析,阐释法理,说明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处理办法。我在景德镇的研讨会上,看到新进人员珠山区院蒋玲玲写了《实践视野下加强与完善检察权初探》一文,通过自己所办的一系列案件来阐释完善检察权的立案监督、引导侦查、量刑建议、诉讼监督和刑罚的执行监督权。我觉得很好,建议修改后发表在《江西检察》上。这样的文章是,结合实际,针对性强,有实践和理论价值,可读性强,易理解,读者喜欢。&
四是综述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综述。这种方法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某种会议的讨论进行综述,对一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都是这种结构方法的运用。第二种是对具体的理论问题进行综述,同时加以评价,例如在某个理论问题上,归纳出几点,对各家学说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做出评价。这种结构方法可以按照问题来确定结构,较为灵活。&
五是平铺直叙方法。在一篇文章中,要说几个问题,就一一点出来;列一个题,就说明一个问题;再列一个题,再加以说明这个问题。这种方法极为简单,很好用。我在写作《论检察工作中的“十大关系”》时,就是用的这种结构,十个关系问题平平道来,一一列举,详尽阐述。
(四)把握论证,注重说理的充分与有力
1、理论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给一种主张、一个观点寻找根据,就是讲道理的工作。理论研究不仅仅是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思路或方案,而且包括对这种新的观点、思路和方案进行论证,提出一个使人信服的理论体系,或者讲出一些令人信服的道理。
只有讲出道理并且道理充分,能站住脚,才能使人信服和接受。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运用理论研究,都要注重对研究结论的论证,都要通过充分缜密的论证来讲道理,以理服人。这种论证是研究成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论证的过程本身也是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一个有见地的理论观点、工作思路、解决方案或立法建议,如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往往使人感到空洞,缺乏理论根基,难于说服更多的人来认同它、理解它和支持它,更难以使怀疑或否定它的人消除疑虑或改变反对的立场。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就看你怎么去说,说得充分不充分,说得能不能使人信服和认同。
2、写理论研究文章,不能搞成是写工作部署式的文章,只讲是什么,而不讲为什么;只讲必须或应当怎么做,而不讲为什么要这么做。缺乏理论文章最基本的逻辑架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什么要这么办的三段式。这样的文章,不是论文,而是领导的讲话稿。
3、要确定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是立论还是驳论。一般情况下,法学文章的基本论证方法应当是立论。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确立一种观点、一个基本论点。围绕着这个,全面阐述它的正确性、必要性,以及具体的适用方法,使这个观点立得住,别人批不倒,立论就成立了。&
文章也要用驳论。就是对一个错误的观点,进行全面的批驳,展现这一观点的谬误所在,认识它的错误本质,推翻这个主题。驳论的结果,还是要确立自己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没有力量。有的人,总是批判别人的观点,甲的意见不对,乙的意见也不对,丙的意见也不对,“但是究竟什么观点对,我也不知道,还没有研究出来”。这样的驳论,就没有力量,价值也不大。&
在一篇文章中,既有立论,也有驳论的,是最为常见的。立论和驳论在一篇文章中结合得好,文章就是成功的。
4、要运用资料进行充分论证。要运用材料来证明自己的主张的正确性。我的一篇《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刑事政策调整》论文就大量地使用了这些材料:
一是法律规定,直接引用法律规定,阐述自己的主张与法律规定的内在精神的一致性,这是证明自己主张正确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是公理或权威人士的观点,这往往具有较大的公位力,能够被广泛接受。因此,引用社会普遍认可的公理,引用著名专家的观点,或用权威期刊、教科书的观点,来证明自己的主张的正确性,是进行论证的主要途径。
三是历史资料或公认的客观事实。以史为鉴,是论证现实问题合理性的一种方法。引用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公认的事实,从这些历史事实中汲取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教训,可以极大地增强说服力。
四是官方的或自己调查得来的统计数据。为了说明问题的客观存在,或者问题的严重性,可以引用官方的有关的统计数据,作为分析问题的事实基础。如果没有现成的官方统计数据,就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自己进行必要的带有典型意义的调查统计。运用这两个方面的数据,可以使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建立在真实可靠的事实基础上,从而增加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五是典型案件。对已经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个别案件或系列案件进行解剖分析,以解释某些现象,或从中得出某种结论,都可增强自己论点的说服力。
总之,只有善于驾驭资料,运用资料来论证自己的主张,才能把自己的观点变成理论,才会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同。当前,要尽量多的运用实证分析研究来写论文,多做现实的调查研究,这在大家有这个优势,天天从事实际工作,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就是大家要有耐心,要做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采用率是非常高的。
六是运用的资料要有关联性。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一定要注意资料与自己观点之间的关联性。即所运用的资料能说明自己观点的每个方面,不要虽然罗列了一堆数据或案例,但是与自己所要论证的问题间没有内在的联系,给人一种材料堆砌的感觉。有的文章虽然引用了许多名著的观点,但是这些观点与自己所论述的问题之间的二者联系没有揭示出来,难于说明这些资料何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显得论证不够充分。
5、要确定具体的论述方法&
论述的方法有:比较法、演绎法、归纳法、推介法、综述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文章中使用。有时候做一篇文章,就使用一种论述方法。例如,用比较法写作一篇文章,就是比较法学的论文。推介国外的一种制度,说明中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借鉴使用,就是推介法的文章。&
实际上,在一篇文章中,尤其是分量较重的文章中,往往不会只用一种论述方法,而是根据文章说明的具体情况需要,对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在初学者看来,在一篇文章中使用各种论证方法,有些眼花缭乱,理不出头绪。但是,只要在写作实践中坚持下去,并且经常动脑筋想问题,就一定会学会运用这些论证方法。当然,这就是写作要进入一种境界。&
我们要注意,推介国外的一项诉讼制度,只讲这项制度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操作,但是对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其引进到中国来予以借鉴,没有提出一句,没有一个具体的设想和意见。这样就影响了文章的价值。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研究实用的价值,要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五)把握表达,注重词语的精准与流畅
我们在阅读好文章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感觉,他说的我都懂,而且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就是表达不出来,尤其是不能用长达几千、万字的论文表达出来。这就是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写论文和讲道理是一样的。其实,同样一个道理,能讲的人就会讲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激情四射,吸引了不少听众,让你听得津津有味,为之倾倒。而不会讲的人,当然就没有人听,也就没有什么市场了。例如,谈量刑建议,会写的人就能写出几万字、甚至十万字的论文。不会的,当然就说不出道理了。我们省院张国轩副检察长的博士毕业论文《检察机关量刑建议问题研究》就写了20多万字,在全国法学理论界对此研究是最深入、最全面的,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学博士论文。
语言文字表达就是招式。可以说,一篇论文的中心命题或者思想观点就如一个人的内功,而语言文字表达就是招式,光有内功,而不懂招式,还是使不出来,就象是光有思想,却不能表达,这也是没用的。反过来,光有招式,没有思想内功,那也是唬人的,很容易被认为是肤浅。所以,写好检察论文,不光要有好的思想,还要有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1、要用精英话语。这关键的原因在于,理论研究有一套专门的语言系统和概念系统,即学术话语、精英话语、规范用语,这就是精英分子说话与老百姓说话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学术之所以为学术的一个原因,学者写文章用得多的是一种专门的、规范的、精确简练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
2、要用法言法语。在理论研究中,如果不会用法言法语来进行表达,那么,他的论文看起来就会显得非常的轻浮,没有一种学术分量,或者说学术厚重感不强。一个大学问家所写的学术论文,会让你感觉非常有灵性和悟性,而不会是平白直铺。我们高检院孙谦副检察长、张智辉所长,我们省院张国轩副检察长的学术论文就很有学术分量,读起来很有一种学术厚重感,或者说,他们的文章很有哲学的、文化的底蕴。
3、文字表述要平实,不要花哨。切忌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当然,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让自己的文章有一点色彩,但是不能过浓,过浓就不是理论文章了。
4、文字表述要要精练,不要累赘。在论述的时候,要说到为止,不能怕读者不明白,就翻来覆去地讲,既浪费文字,也浪费读者的时间。在写论文的时候,要对读者进行定位。我们在写文章时,要设定读者几乎是自己一样的水平,甚至要认为读者的水平比自己高。不能认为读者都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那样,写作的东西就是普法文章,而不是理论研究论文。只有将读者设定为同等的研究者,才能够起点高,把文章写得精炼。如果是写普法文章,那当然要按照读者是普通人来写,要按照读者是不懂法律或者很少懂法律的人来写。我们写检察论文不能这样,不要化很大的篇幅去介绍一些同行都知道的。
5、文字表述要言之有物,要说到位,不要该说的不说下去,要详细阐述清楚观点和论证的过程。当然,精确、细致语言的表达背后仍然是思维的缜密和逻辑的顺畅。思考问题的思维要非常的细致、严谨,语言的表达才能非常的到位、精确,许多小问题,都能研究出一大堆道理来。这就要对问题很敏锐,思考要到位,使研究的成果具有原创性。
(六)把握规范,注重形式的完备与正确
各行都有自己的规矩。进行检察理论研究,也要遵从法学研究的规矩,要按照学界公认的规矩来规范自己的研究活动。
1、内容摘要。它是论文的名片,正如一个人的名片一样。告诉读者论文什么样的观点和结论。要求作者以最精简的文字,把论文最有价值和最有新意的观点加以摘取和表述。表述上采取正面说明的办法,不能用反面说明,并不要求句子之间有明显的连接顺序和逻辑连贯,体现文中观点的句子可以相对独立。
内容摘要和内容提要是两回事,内容提要要求句子之间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甚至是一篇小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大家不要把内容摘要当成内容提要来写了。内容摘要中不要出现“本文、笔者介绍、指出、认为、分析了、研究了、提出了”,结果是什么也没说,放之任何文章都行。
内容摘要文字不要多,一般在150字之内。
2、关键词。他是论文的逻辑起点,是围绕这么几个词语而展开的。就像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王小丫经常说道的一样。一般是3-4个,不要超过5个。
3、注释。我们写论文,完全是自己的观点是很少的,一篇文章的观点,总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这就牵涉到要引用他人的思想观点。
关于注释,有一位学者是这样说的:“一篇不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学术新观点不过是空中楼阁,要么蒙混读者,要么就是自欺欺人,是谈不上什么学术价值的,其充分价值莫过于新闻报刊的一般性报道。”&我在《从艾溪湖的污染谈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中就用了20多个注释,在《论检察工作中的“十大关系”》用了30多个注释。现在,没有注释的文章我是不敢写了。
注释是论文的“衣冠”,如果没有一身“衣冠”,论文就会显得不充实、不丰满,其论点也会缺乏支撑力和扩张力。如果没有注释,即使作者有再好的中心命题,也会变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一篇好的论文肯定要有注释的,如果没有注释,即使内容非常有思想,文笔也很流畅,但还不能称之为一篇好的学术论文。
(1)注释要规范。最规范的就是《法学研究》上的注释方法。大家在写作的时候,要好好看《法学研究》上的文章注释的方法,严格照着做,使自己的文章在形式上看起来就很好。现在的《江西检察》注释是参照《法学研究》搞的。很多人在这方面不规范,大家只要化一点功夫,不要让编辑跟你去整注释。写文章要从小处严格练习,养成好习惯。
(2)引用注释要有五性。注释引用要有必要性、相关性、原始性、完整性、学术性。我们必须要把握好。
(3)引用注释要有方法。就是该观点的作者,论著名称,发表的刊期或出版的时间,所在的页码。要真实反映其出处,以便核查,不能玩假的。
(4)注释有脚注和尾注两种。脚注在页末,尾注在文末。一般用的是脚注,电脑中都有,《江西检察》也是这样的。
4、查资料。不少人跟我说,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慨找不到资料,不像你们省院的,有那么多资料。其实,我们也都是从法学报刊、杂志和高检院的会议精神上得来。这就平时要去看报读杂志,领会上级精神,不要以此给自己找借口,并不是没有资料,而是没有用功去找资料。当然收集资料要有方法,就是平时看到了,就要马上记下来,是用笔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三、写出一篇好的论文还要做到“二个反复”和“二个再行”
(一)反复构思,再行动笔
1、写出一篇好的论文,必须进行缜密的构思。要写一篇文章,首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对其通盘考虑,并且一定要在思考成熟后再动笔。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一篇文章酝酿到了在心里实在憋不住了,不写出来就不行了的时候,再动笔开始写。我对一篇文章的酝酿和构思,总是要考虑很长时间,真正想透了,再开笔。此外,在写这篇论文的时候,最好不要让思想停下来,坚持集中一段时间的精神,直到把它写完。有的人说三天写一篇论文,我不相信,那他就只有去抄别人的了。
2、缜密构思论文,要达到不说不快的程度。就是要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和酝酿,对论文的篇幅和容量、主题、结构、论证方法、表述形式,都要有成熟的思路;还要对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以及文中的重要段落和部分作怎样说明,都要进行反复的思考,打好腹稿,甚至于在心中多次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到了这个时候,写起来就很快、很顺手的了。&
3、写论文,要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写作论文有没有技巧,肯定有技巧,这样的技巧,不外乎作文的一般技巧,如同上边我所说的内容,这些技巧方法,应当是基本的,大家心中要有数。此外,写检察论文,上述技巧方法运用到了熟练的程度,就没有技巧了,这就进入了写作的最高境界了。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就要多思多写多练,多动笔,熟能生巧啊。只要大家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在研究中取得成果,获得快乐,写出自信和好的论文来。
(二)反复修改,再行定稿
一篇好的论文是改出来的。大家在文章初稿写完之后,可以放在书桌上或者电脑里沉淀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头去慢慢思考,慢慢修改,不断思考,不断修改,这样,论文的质量才会不断提升。正如孔大人所说:温故而知新。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还要与同行一起探讨。因为许多东西没有说出来,好像已经明白了,但是,一旦要让你去说,你就会顿时发现自己还是没有真正明白。好文章不仅要自己想得明白,还要自己能说明白,如果说不明白,读者那就更不明白了。建议大家多请教,尤其是向具有全局意识、见多识广的领导和经验丰富的老检察官请教,请他们给你提意见。真理越辩越明,越说越透,从智者身上吸取有营养的思想成分,这是完善文章的一个非常重要方法。千万不要关起门来写文章。
结束语:一篇好文章犹如一个美人
我用一位学者的话说,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就应该象一个健康、聪明、标准的美人。男人要帅气,有涵养,女人要漂亮,有气质。
论文标题就如一个人的脸蛋,一看就会产生美感。中心思想和观点就如一个人的灵魂,支撑了整个文章的架构。语言表达就如一个人身上穿的适合衣裳或者如一个人的白皙皮肤,很好看,读过去很舒畅。而结构就如一个人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的结构布局,比例要协调,而且最好是符合黄金分割点,文章整体结构适宜得当。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自己也在努力,提出来与大家共勉!不对之处还恳望批评!
江西省万载县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www.wzj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怎么样算抄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