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产业呈现哪四大产业新特点?

石化产业呈现四大新特点
  &全球石化产业正面临一系列新的变化和趋势,中国石化产业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在原料、产业链等方面具有四大特点。&8月22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在201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市场令人瞩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为6.79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利润总额4190.3亿元,增长6.4%,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3.2%和14.6%。
  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空间,并推动市场增长重点由北美、西欧加快转向高速增长的亚太和南美地区转移。未来,亚洲将持续保持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
  原料多元化
  随着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特别是美国页岩气革命取得巨大成功,全球油气资源的供给重心正在向西转移。加拿大、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巴西正成为全球新的油气生产出口增长点。美国将逐步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由中东主导的全球油气生产版图正在发生改变,全球能源供给的重心将加快从中东向西半球转移,一条新的能源轴线在西半球悄然崛起。
  我国原油和天然气储量有限,而煤炭储量丰富。我国开展的煤化工示范工程已经取得突破。中国神华8月2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煤化工路线聚乙烯销售量为152.5万吨,同比增长14%;聚丙烯销售量为155万吨,同比增长14.3%。
  从长远来看,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将是中国的特有优势。现代煤化工产业将成为我国石化原料多元化进程中的又一重要分支。
  高端化差异化
  高端化、差异化发展将推动我国石化产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以技术创新驱动结构转型已成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在传统石化产业产能普遍过剩、成本持续上升、盈利空间狭窄的情况下,研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产品高端化、差异化,是石化企业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化工新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产业,大部分跨国公司把化工新材料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不断增加科研投入。
  价值更高、性能更突出的高端化工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应得到关注,特别是生物医药、包装材料、汽车轻量化、电子化学品、建筑材料等将加快发展。
  绿色低碳化
  绿色低碳正成为未来石化产业发展的主题。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保形势严峻的形势下,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石化产业的永恒追求,特别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是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环境保护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石化行业面对的最艰巨最紧迫的任务。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产品,无论是传统的废水、废渣、废气&三废&处理和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还是减少和治理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石化产业都将大有可为。
& 前一篇后一篇 &
相关文章推荐: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燃气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南京都市圈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文章检索:
当前位置:产业集群 >> 文章内容
南京都市圈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E_laiyuan
一、石化产业的内涵和特征1、&石化产业的内涵所谓石化工业就是以石油和其加工产品为基础原料的化学工业的简称,广义上说包括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两个部分。其中石油工业是指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业和以石油为基本原材料进行成品油和其它化工材料生产加工业,根据主产品的用途,石油可加工生产出燃料型用油、润滑型用油和基础化工原料。而化学工业是以农副产品、煤、石油等为基础原材料进行有机化学产品生产的工业,所以根据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生物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石油化工等,而根据其生产产品的不同又可分为基本化工、有机化工、化肥农药、医药化工及精细化工等。石油生产、加工提炼业是石化工业的上游产业,石油化学工业是石化工业的下游产业,整个石化工业是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化产品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和人民生活各个领域,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石油化工产业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战略性产业。石化产业的产品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以原油直接加工得到的燃料型油和润滑型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重交沥青等;二是初级化工基础原材料产品。如“三酸”(硫酸、硝酸、盐酸)和“二碱”(纯碱和烧碱)。;三是有机合成产品。如三大合成原材料烯烃、芳烃、烷烃,合成树脂产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四是中间原料产品。如甲醇、甲醛、乙醇、乙醛、醋酸等。五是最终合成产品,如橡胶产品,包括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等,合成纤维原料产品,包括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丙烯腈、乙内酰胺、尼龙66盐等;六是精细及化工延伸产品,如颜料、涂料、农药、塑料、医药等。
2、&石化产业的特征一是石化工业是集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诸多要素禀赋于一体的重化工产业。石化产业是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资源依赖性较强的重化工业,也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石化工业又具有产品加工链、价值增值链长和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大等特点。石化产业中既有资源性基础产业又包含有满足最终消费的成品生产业,是集劳动、资金、技术密集于一体的系列化产业,所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石化产业从原油的开采生产到最终产品的生产不可能完全局限于一国之内的,因为石化产业的特点决定了一国不可能同时具有石油自然资源禀赋和石化产品加工生产技术等所有优势。如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如中东、中非等)在对石油开采、原油粗加工方面具有优势,而石油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和技术发达国家在石化产品的精深加工方面有相当大的优势。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转移性决定了石化产品的生产加工只有分布于不同的国家才能发挥全球石油资源的最大效益。二是石化工业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大国的战略性产业。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虽然已有千年历史,但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只有百余年,石油工业的发展是近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和产物,20世纪60年代石油在世界能源构成中超过煤炭居第一位,而后其作为化工原材料的功能被迅速开发,所以原油的开采生产、精炼和基础化工材料的生产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支柱和主导产业。石化工业作为能源和基础性产业曾是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柱产业,美国战后的繁荣、西欧的复兴、日本的经济崛起及韩国的经济起飞无不将石化工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石化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在当代石化产业也是任何一个工业大国给予足够重视的战略性产业。三是石化工业是一个包含多行业、多品种,为工业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服务的重要原材料工业部门,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对石化产业的不同行业影响各不相同。石油化工业能生产出成千上万种原料、材料和产品,是沟通工业各个行业、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重要链条,世界原油价格波动的直接影响是成品油料和化学工业中间投入品的价格波动,石油工业企业会将世界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变化通过价格传导机制直接传输到下游的成品油料用户和化工产品生产企业,而由于化工产品生产企业面对的主要是产品消费市场,所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化学工业企业的影响要大于石油冶炼企业。四是石化工业是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外部负影响的产业。石化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多数半成品是液体和气体,会形成大量的破坏环境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是可能污染和危害生态环境的最严重工业部门。所以虽然石化工业是典型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随着发达国家环保意识加强和石化产品外部生产成本提高,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劳动力成本低优势,加之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对石化产品市场需要增加,出现了石化产业跨国公司将产品的研发中心保留在国内,将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如德国的巴斯夫公司,在其母国仅有位于路德维斯港一处的生产基地,并且德国政府已严格限制其生产规模,除技术改造外,不准新建生产线,迫使其向海外转移。同样,杜邦公司等世界500强化工企业也计划在近几年内将其生产全部转移到国外。与其它产业一样,研发中心与生产加工基地的分离也是产业内分工和要素分工取代产品分工的结果,在这一新情况下,各国和地区应利用自身的优势要素参与石化产业的内部分工。二、国际石化产业发展历史进程和分工新趋势1、&国际石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世界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二战以产主要以煤化工为主,石油化工仅仅处于萌芽阶段,因为当时的石油开采生产水平比较低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石化工业经历了三次结构调整。一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以煤化工向石油化工转变为标志,使化学工业的原材料发生了根本变化;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世界范围内两次石油危机和技术革命兴起为背景,实现了石化工业由低技术的粗放式经营向资本集约化经营转变,降低了石油冶炼开发成本,提高了对石油的综合利用率并向精细产品生产延伸;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的以资产重组为手段,以突出核心业务为主要内容所实现的由资本集约向技术集约经营方式的转变,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兼并、重组、联合的浪潮,造就了新一代国际巨型跨国石化公司。2、国际石化产业的分工趋势在传统的国际经济分工下,各国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自然资源禀赋是决定各国参与经济分工的主要因素,产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取代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但在经济全球化大的背景下,国际经济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异常频繁,国际分工的方式呈多样化趋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国际贸易中以完整产品生产为标志的产业分工已不明显,更多的形式是产品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和企业。国际投资也由产品生命周期式、市场占有式、关税规避式向更高方式转变,国际投资已成为一种优势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另外优势资源的战略化生产经营行为。在这一新的贸易与投资新形势下,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已成为常态,一国优势生产要素已不再为一国自身所独享,成为世界性的优势资源,跨国公司以成本最小化原则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的整合配置已成为国际产业分工新的发展方向,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国际产品贸易格局已被国际间的生产要素的贸易所取代。跨国公司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逐步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推动世界贸易的主要动力,在国际经济中出现了投资与贸易一体化倾向,各国以单一或多种生产要素而不是产品生产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已成为世界经济常态,即在国际贸易中要素贸易和中间品贸易已非常普遍。在这一情况下,世界各国都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和条件,但由于产品生产中各种要素构成的不同,决定了以要素分工为主的贸易方式中可能比以产品分工为主的贸易方式有更大的贸易利益的不均衡。从国际分工的静态利益来说,如劳动力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资本和技术是发达国家的优势生产要素,国际贸易与投资一体化情况下,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结合,可以使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这一投资贸易方式同时增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达到了社会生产分工的“帕累托”最优,但在参与国际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资本和技术的收益要比劳动力的收益大的多,从而又有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贸易利益差距的趋势。但从动态收益来说,发展中国家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和资源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一方面可以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和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优势和技术外溢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使国内的产业融入国际产业链之中,所以以要素分工方式参与国际竞争虽然从静态上说其贸易收益小于发达国家,但从动态来说,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石化产业的国际分工又出现了以下新的特征。一是石化产业规模化、集中化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并增强在国际石化市场的影响力,成为国际石油巨头的普遍追求,其结果使得规模超大型化、装置集中化及形成生产中心成为当今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还把年产45万吨乙烯的装置称为大型装置,并以此为最佳规模。而到了90年代后期,这样的规模已被大大超越。根据美国休斯敦Eguistar化学公司的报告,2000年,世界级乙烯装置的年生产能力达118万吨。联合碳化物公司与加拿大诺瓦公司合资兴建的127万吨乙烯装置也于2000年投产。除单套装置能力增大外,许多企业还将几套装置集中置于一个厂区,形成生产中心。如美国休斯敦附近有7座乙烯厂,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沙特阿拉伯的米勒虽然只有3座乙烯厂,但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65万吨、80万吨和110万吨,是单厂平均规模最大的地区。此外,日本的千叶、韩国的蔚山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的乙烯年生产能力都超过150万吨 。二是全球石化产品总体供大于求,欧美跨国公司积极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转移过剩的生产能力。近年来,全球石化产品总体上呈供大于求局面,市场竞争愈演愈烈。1998年全球炼油行业开工率为83.9%,而五大通用合成树脂行业、合成橡胶行业、合成纤维行业开工率分别只有76%、74%、78% 。相对于技术、资金而言,市场需求成为制约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由于欧美石化产品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欧美跨国公司一方面压缩本地生产,另一方面积极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发展快、对石化产品需求量大的亚洲地区转移投资。根据统计,年,欧美石化行业跨国公司参与了亚洲十几个乙烯项目的投资。随着亚洲各国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也正基于“本地化战略”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产品销售→投资建厂→研究开发的本地化→充分运用资本市场,通过并购更快地打入亚洲市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石化产品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国外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如BP公司在上海的赛科工程,壳牌公司的惠州工程,巴斯夫公司的扬巴工程等,投资规模都属于世界级。三是跨国购并成为跨国公司应对市场竞争,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石化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为了使自己在国际石化产品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增强自己对石化产业的影响力,国际石化巨头自90年代以来纷纷加强企业购并,通过资产与业务重组,增强竞争优势,提高获利能力。其中,重大的并购事件主要有:1998年,埃克森(Exxon)公司以722亿美元兼并了美孚(Mobil)公司,BP公司以480亿美元兼并了阿莫科(Amoco)公司;1999年,BP―阿莫科公司又以315亿美元兼并了阿科(Arco)公司,道达尔(Total)―埃尔夫(ELF)兼并完成;2000年雪佛龙公司(Chevron)公司以430亿美元兼并德士古(Texaco)公司;2001年初,美国第六大石油公司菲利浦斯石油公司(Phillips)又斥资74.9亿美元兼并了美国最大的独立炼油公司托斯科公司(Tosco),重组后成为继埃克森―美孚之后美国第二大石油炼制商、美国第三大石油产品零售商,在美国46个州拥有12000多座加油站;El Poso能源公司则以240亿美元兼并Coastal公司,创建美国第四大能源公司,总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科诺科(大陆)公司和菲利浦斯公司于2001年11月又宣布合并,创建科诺科菲利浦斯公司,交易金额350亿美元,新公司成为继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德士古公司之后美国第三位一体化的石油公司,按烃类储量,将成为世界第六大能源公司和全球第五大、美国第一大炼油商 。这些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战略性购并,效果明显,例如埃克森公司购并后年节支增效达28亿美元,BP公司达22亿美元,科诺科菲利浦斯公司合并后年净利润可达30亿美元。跨国购并造就的大型、巨型跨国公司成为当今世界石化产业的操纵者。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前15位大炼油公司掌握了世界40%的炼油能力,前10位大乙烯公司掌握了世界32.7%的乙烯能力。近两年新合并成立的BP阿莫科、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菲纳埃尔夫,与原来的壳牌集团形成了全球石化业界四强并立、各具优势的新格局,将对石油石化行业21世纪的发展和竞争造成深远影响。强强联合使跨国大公司资金实力更雄厚、技术优势更明显。BP、阿莫科、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菲纳等公司合并前就已是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它们之间的合并使其资金实力、生产能力、市场营销等进一步增强,技术优势进一步巩固。四是强化相关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实行链式发展成为石化跨国巨头的普遍追求。强调产业间的相互关联是世界石化工业巨头的成功之道。它们在强化核心业务和技术的前提下,通过业务交换、出售、购并、分割等重组活动,延伸产业链条,以增强抗风险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德国的一些石化公司,就十分注重突出优势核心业务,注重创新和规模化经营,注重向下游附加值产品领域和关联领域的产业链延伸。以产业链的形式发展,有利于企业适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通过减劣增优,达到减亏增盈的目的。如ICI公司转让了工业化学品部分,成为世界10大专用化学品公司之一。在国际油价较低时,美国杜邦公司曾公开出售其子公司――大陆石油公司,并通过购并先锋Hi-Bred公司,重点拓展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拜耳、巴斯夫等化工巨头,也已相继走上了同样的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产业链式道路。世界石化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有挑战,因为石化产业较长的上下游产业链对同类配套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基础能源保障。但是要注意到,石化工业毕竟是污染严重的工业,发达国家虽然十分注重对本国石化企业防止污染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严格限制企业的排污标准,但对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石化企业则要求很宽,存在有“嫁祸与人”的行为。加之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也有以牺牲环境求经济发展的倾向。三、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历程石油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支柱,它在我国化学工业和其他制造业的有机原料与合成材料的来源中占据39%的比重,与电子、机械、汽车、建筑并列为我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石化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是通过以建设国家重大项目,依靠国家大规模投资和利用外资逐步发展起来的,与世界先进的石化工业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改革开放以后的1983年国家为了适应世界石化业发展需要,增强石化行业竞争生存能力,将原来隶属于国家不同部门和省市的大型石化企业进行调整合并,组建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主要从事以石油天然为主要原料的炼油、石化、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化肥等原料的生产与销售及项目建设。1998年又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改组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从宏观上把握了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石化企业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共同开办合资企业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作为一项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通过合资、合作和外国政府专项贷款等方式,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建设了许多大型石化产业项目,如镇海炼化、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上海石化、广州石化、辽阳石化、天津石化等石化企业,为我国石化行业打下了规模比较完整,技术比较先进的工业基础,形成了自己开发生产原油、加工处理进口原油、生产石化产品满足国内市场进而出口国际市场的生产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全球战略的需要,石化跨国公司也不断加快对中国的投资步伐。目前,几乎所有的世界著名的跨国石油巨头公司都已在中国投资,并有进一步的扩张计划。跨国公司的投资近年来日益注重前后向投资,不断向规模化、基地化发展。例如,埃克森美孚在进入我国油气勘探领域多年后,正积极筹备在广东、福建扩建炼油、乙烯及其衍生物的生产能力,并配套建设相关的销售设施。在石化基地的建设方面,2000年,扬子石化―巴斯夫公司宣告成立,中石化和巴斯夫公司合资26亿美元共建世界级石化基地;BP公司和中石化、上海石化合资成立上海赛科石化有限公司,在上海漕泾化工区建设上海年产90万吨乙烯等8套世界级规模的生产装置,与此同时,德国拜尔及巴斯夫、美国亨斯曼、比利时动力集团、日本三井公司等亦参与建设,等等。目前,世界500强化工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外资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和沿边地区的上海、广东、江苏、北京、天津、浙江、福建等省市,石化业外资促进了中国四大化工园区的形成。在化工工业方面,无机化工产品、有机化工产品、信息用化学产品、橡胶制品、化学矿、合成材料、染料、农药等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和出口量不断扩大,其中轮胎橡胶、烧碱、纯碱、染料等化工产品长期保持出口顺差。2、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特点(1)&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石化产品市场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正处于其生命周期中成长期,是世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最快、市场增长潜力最大、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国家。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产品消费量迅速扩大,许多石化产品消费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正在发展成为世界石化产品市场中心。从1990以来中国在某些化工原料产品生产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增长速度,具有规模优势。如1990年到2003年合成化纤类产品生产年均增长率涤纶长丝中国为22.1%,世界仅为9.4%,涤纶短纤维中国为14.2%,世界为5.4%。锦纶中国为13.9%,世界仅为0.4%,腈纶中国为13.4%,世界仅为1%。2003年合成纤维类产品生产规模占世界比重涤纶长丝为44%,排名第一,涤纶短纤维为37.5%,排名第一,锦纶为14.3%,排名第二,腈纶为23.9%,排名第一。&(2)主要石化产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虽然我国感化工业发展迅速,但仍有许多产品需要大量进口,产品进口依存度较高。如2003年我国主要化工产品乙烯产量达到612万吨,自给率仅为39.7%;合成树脂产量为1594万吨,自给率为46.75%;合成橡胶产量为127万吨,自给率为58.2%;合成纤维单体精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自给率仅为37.3%和28%。&(3)我国石化产业成为外资投资的热点。鉴于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大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石化产业。近年来,世界石化产业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呈现专业化和精细化趋势,与早期的全方位大规模投资行为不同,世界石化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向深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中国在石化行业某些专业化领域发展的不足为相对较晚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一是原油精炼、乙烯生产下游的基础原料和合成原料生产(包括合成树脂、合成纤维、汽车轮胎、涂料颜料、杀虫剂等)成为外资企业重点投资领域。如2005年初瑞士汽巴精化公司与温州机械集团签订合资协议,投资1300多万美元成立浙江瑞成珠光颜料公司,专业生产高品质颜料。德国第三大化工企业朗盛股份表示要以中国化工专业化市场业务为突破口,在上海重点投资于橡胶助剂、皮革化学品,使之成为首家在中国生产橡胶防老剂的外国企业。二是以中国为目标市场的精细化工产品和特殊化工产品生产成为下一步投资热点领域。日本、韩国等化工企业十分看好中国精细化工产品市场的巨大空间和廉价的劳动力要素,正加紧将其国内精细化工生产过程向中国的转移。如韩国LG芳烃公司与青岛凯联集团合资建设一个产能达每年70万吨的世界级芳烃生产基地。(4)中国国内石化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受到国内市场需要的刺激和外资资本、技术的支持,国内石化企业都具有强烈的提高产能和进行技术改造的愿望。如从2004年到2006年三年中世界上计划改建扩建乙烯生产装置企业共有38个,其中中国企业有10个,占总数的26.3%。新建扩建产能占世界新建和扩建产能的比2004年为27.9%,2005年为49.8%,2006年为62.3%。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石油产品品种结构单一,质量不高。其中合成纤维在国际上已大力开发和生产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发展细旦、超细旦和抗静电高强高模、阻燃纤维,合成纤维差别化率达40%。但国产的合成纤维品种单调,差别化率只有7%,质量与进口产品相比有较大差别,因此近年来合成纤维进口量逐年上升,涤纶异型丝大部分从韩国和台湾地区进口,做玩具的细旦睛纶丝几乎全都从日本进口。合成树脂在我国共有1227个牌号,其中引进的有1063个牌号,自行开发的只有164个,但生产过的只有375个,经常生产的只有112个,占总牌号的9%左右。聚烯烃专用料产量只有35万吨,仅占13%,目前国内消费的聚烯烃专用料80%从国外进口,还无能力生产洗衣机内桶、汽车、家电等高档专用料。合成橡胶产品中的顺丁橡胶总量过剩,而低顺、充油顺丁橡胶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大量进口。化学肥料中的尿素、磷胺及复肥,合成材料中的已内酰胺、聚氯工烯、环氧树脂、工程塑料、有机玻璃、橡胶制品中的子午胎和尼龙斜交胎,农药中的低污染精细产品等均是我国的弱项,面对加入WTO后国外产品的冲击,这些行业都面临巨大考验。石油产品水平仍处于发达国家五、六十代水平,70号汽油比例仍占20%,含铅汽油的比例高达40%。柴油的稳定性能差、十六烷值低、含硫量高,润滑油产品中的中高档产品仅占60%,其中产销量最大的内燃机油比国外差3-5个等级,石蜡产量和出口量虽居世界第一,但产品质量不高,食品蜡只有个别企业能生产,全炼蜡的比例也很低。综合来说,我国石化产业的粗放型大路产品生产过剩,而精细高质量和专用产品却依赖进口,产品生产出现结构性矛盾。二是石化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缺少竞争优势。由于世界原油价格逐步走高,石油进口和生产成本不断扩大,因此国际上石化产品价格大都低于我国产品出厂价格,而化工产品的价格相差更大,从而导致我国的石化产品在价格上没有优势。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建设项目国产化程度低,设计水平不高,投资约束机制不健全,造成投资不规范,固定资产投资过高,投入成本过大,开工不足。同时由于管理过于粗放,管理成本过高,企业人员太多,劳动成本上升,从而失去了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三是石化工业技术进步相对较慢,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差距。石化工业已由过去的粗放式生产向精细生产转变,已由资金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所以当代石化产品的竞争直接表现为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竞争,我国的石化产业在技术开发上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我们起点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所以石化产业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四是石化产业资产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利润率低。产业的发展要求必须从以扩大外延为主的初期发展向提高内涵为主的发展方式的转变,那种大规模地铺摊子,上项目的做法已不再适应当代石化产业发展形势,也不符合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石油、化产业主要任务是理顺资产关系,实现由规模扩张型向提高内涵型转变,优化资产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四、南京都市圈石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1、&南京都市圈的界定南京都市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南京都市圈指以南京为中心的周边镇江、扬州、泰州、淮安、滁州、芜湖、马鞍山、铜陵等9个城市组成的城市圈。而狭义的南京都市圈是指以南京为中心的镇江、扬州、滁州、芜湖、马鞍山等6个城市组成的城市圈。广义的都市圈虽然在地理较为松散,但各城市间的产业互补性更强,狭义的都市圈各城市间地理区位联系密切,商贸交流上具有便利。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所以从研究角度来说,广义与狭义南京都市圈无所谓优劣好坏之分。由于本文重点研究石化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而无论广义还是狭义南京都市圈石化工业主要集中于南京、扬州等少数城市,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本文选取狭义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2003年南京都市圈共有土地面积 35394.3平方公里 ,人口总数为2073.8万,从业人员1069.9万,国内生产总值(GDP)3641.4元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922.6 元,人均GDP为17558元, 财政收入为562.01亿元。2、&南京都市圈各城市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现状比较分析(1)南京都市圈各城市石化产业产值比较分析南京都市圈内的南京、扬州等都是我国的老石化工业基地,但各城市在石化产业发展上极不平均,根据统计分类,将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加工、炼焦及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5类。在石油加工业方面南京市在都市圈内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其生产规模、增加值规模和利润均占都市圈石油加工全部值的95%以上,镇江和扬州市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安徽的芜湖优势较小,滁州和马鞍山两市在石油加工业上没有任何发展基础。南京都市圈内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方面南京也具有绝对的规模优势,镇江次之,扬州和马鞍山相当,而滁州和芜湖相对较弱。在南京都市圈内扬州市在化学纤维制造业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南京次之,镇江具有一定的基础,而安徽省的三个城市则没有发展的基础。在橡胶制品制造业方面,南京市也具有绝对的优势,镇江和马鞍山市生产、增加值和利润规模相当,扬州市与滁州市相当,芜湖市在这个产业上没有优势。在塑料制造业方面,都市圈内的南京市、扬州市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芜湖、镇江和滁州也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马鞍山市则没有发展基础。(2)南京都市圈各城市石化产业主要产品比较由于各个城市在石化产品生产上各有千秋,无法进行统一的比较,所以仅列出不同城市的主要石化产品的产量。五、南京市石化产业发展基础分析作为南京都市圈内石化产业的重要和关键城市,南京石化产业的发展将构成都市圈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1、南京市石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分析南京是我国老化工基地,在石化产业的改革开放和利用外资方面一直处在前列,目前在江苏投资的化工外资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而南京成为化工外资的投资重点,其中中国石化公司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合资组建的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化工企业在江苏的最大投资,也是国内至今为止最大的中德合资项目,这一项目的显著特点是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清洁工艺,注重对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的化工业已形成了“油、化、纤、肥”自成一体的产品结构,南京的石化产业无论是在全国石化行业地位还是对南京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都有十分重要,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全国石化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南京地区化工生产企业600多家,化工产品超过600个,有近20个品种的产能接近或超过全国产能的10%,其中烷基苯的产能占全国的近2/3,精对苯二甲酸、已内酰胺等产能占有全国的近一半。目前已具有年炼油1650万吨,生产乙烯40万吨,PTA80万吨,PET70万吨,合成树脂38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烷基苯,精对苯二甲酸等装置生产能力全国最大。随着扬巴一体60万吨乙烯项目和扬子石化乙烯生产扩大,“十五”期间南京地区已形成22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125万吨乙烯、135万吨芳烃、720万吨尿素、100万吨聚酯生产能力,将成为全国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在“十五”期间南京地区的石化工业产能将成倍增加,特别是一些化工产业基本原材料产品的产能均有较大增加,说明在“十五”期间,无论是国家还是省市政府都将在南京的石化工业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南京的石化工业又面临一次新的发展阶段。二是石化工业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长期以来,石化、电子、汽车等是南京的重要支柱产业,而石化产业又是第一大支柱产业。据统计,2003年全市乡及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509.4亿元,其中石化行业产值达698.3亿元,占工业产值的27.83%。同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42.39亿元,其中化工行业实现利税70.2亿元,占29.0%。南京石化产业的一大特点是大型企业较多,生产比较集中,骨干企业对行业的贡献度大,特别是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国家级重点企业,无论是在产值、利税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等方面贡献都非常显著。与南京的其它支柱产业相比,南京的石化产业基础较好,产业的固定资产雄厚,产业发展较为平稳,对全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波动小。三是具有力量雄厚的石化工业科研队伍。从全国来看,南京的石化产业科技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目前在南京设置化学化工专业的高等11所,中等技术学校2所,技工学校5所,有各类化工研究设计单位50家,有化工从业人员约17万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2万多人。南京的化工科研力量和专业人才优势对南京石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现。南京的高校、科研单位在石化产品的理论研究方面成果丰硕,科研优势是在聚氨酯、塑料改性、气体净化、化肥催化剂、农药、医药等方面,有些研究成果已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石化领域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化工产业的机械制造和设备安装等实践方面,南京更是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其中高压容器、大型塔器、贮罐、气体压缩机、反应釜、双螺杆挤塑机等化工产业专业机械的生产和安装方面,南京具有较大的优势。四是适应石化工业专业化需要的物流业发展迅速。以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南化(集团)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石化企业多年来已形成了产品自营的外贸进出口和国内物流体系,拥有专业的码头、铁路和仓储设施等物流条件,可以与外贸、内销的水路、陆路及管道运输接轨配套,为向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南京成立大量的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化工专业物流公司为促进地方中小化工企业专业化生产和产品的销售和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五是南京在发展石化产业方面具有区位和政策优势。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拥有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是商品的重要集散中心和生产中心。南京具有悠久的化学工业历史,产业基础较好,特别是在解放后国家的大力投资使南京拥有一批大型国家级石化企业,这些企业同世界上最先进的石化企业进行广泛的技术与生产合作,促进了企业生产、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国务院及国家计委等部门非常重视对南京石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十五”期间一些大的石化项目将在南京落户,这将进一步促进南京石化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全国重要石化生产中心的形成。特别是中石化公司,非常注重对南京的石油化项目的投入和技术改造,每年都有大的项目建设、投产。南京的化工产业是以国家大型企业――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南化(集团)公司、南京化工厂作为主要支撑,以市属地方企业为补充的组织结构。国家的产业发展和外向经济政策对南京石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石化工业生产技术提高、设备更新,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无不是国家优先重点发展石化产业政策的结果,如从“七五”开始,到“十五”期间,国家不断有大型石化项目在南京开工,到目前国家在南京的石化投资已超过500亿元。南京的石化产业虽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必须看到,南京石化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生产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引进的一些大型化工生产装置,如30万吨合成氮、52万吨尿素、30万吨乙烯、5万吨酯胺等装置只是国外七、八十年代的技术水平,和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工艺有近20年的差距,即这些技术设备只是跨国公司淘汰的落后技术,如我国乙烯生产的综合耗能平均为921万大卡/吨乙烯,扬子石化经过技术改造后其耗能也要700万大卡/吨乙烯,而目前国外最低耗能仅为420-450万大卡/吨乙烯。在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品开发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目前我国的石化产品多为粗加工的初级化产品,产品品种少。二是产品深加工能力和产业的上下游配套不够。从南京石化工业整体来说,目前还只能算是基础原料型的,只是处于世界化工产业分工中的前端,石化产品多以粗加工的原料型产品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低,技术会含量低,产品精细化加工远远不够,石化产品的价值增值链有待进一步延伸,这一点制约了南京化工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三是产业集群度不足,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石化产业的特点决定了石化工业发展要以“基地化、大型化、集群化”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产业集群的低成本和规模经济效应。就南京石化业发展来说,是以国家几个大型石化企业为支撑,以若干省、市属地方企业为补充的经营局面,目前仅具备了粗化工产品生产基地条件,但大型企业的综合生产和产业集群方面仍有不足,特别是隶属于不同行政部门的石化企业缺少在技术上的联合与优势的互补,各企业在原料的开发和利用上各成体系,造成资源上的浪费。除了几个国家级大型企业外,市属中小化工企业无论是在技术、规模还是在人才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差。四是石化产品的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方面有待加强。南京在化工研究领域在全国具有相当优势,南京高等院校中有10多所都设置化学化工专业,每年为南京培养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同时南京又拥有多家在大型石化装置设计施工中积累丰富经验的建设设计单位,每年的化工科研成果有一万多项,但是这些科技、人才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较为严重的重技术设备引进而轻技术吸收和改革提高和现象。对于石化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和将以石化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南京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作为一个城市的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必须有自己的产品品牌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否则只能成为国际跨国公司加工贸易中的一个结点。五是南京石化产业中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产业配套及关联度不够,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一方面是中央大型企业快速发展,还需要外地企业进行中间产品的生产配套,一方面是本地市属化工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缺少产品生产来源。形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因为行政管理体制的不顺,地方政府促进、推动合作不够。2、对南京石化产业重点行业和产品分析南京石化工业的发展需要若干个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支撑,这些行业的优势是:基础原材料工业品:南京作为全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其显著特征之一便是基础原材料生产规模大,目前已占全行业产量的80%,乙烯、成品油、尿素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不断扩大,“十五”期间将翻番。南京的基础化工原材料生产是南京石化工业的优势项目,不仅为南京地区的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对全国的石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就全国来说,作为化学工业重要原料的乙烯产量与国民经济对乙烯下游产品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南京的扬―巴合资工程应在扩大国产乙烯市场供应量和为石化产业精细化生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品油即可作为最终消费产品以是其它行业的中间投入品,作为最终消费品成品油具有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作为中间投入品成品油又是重要的生产原材料,南京的成品油生产能力目前是1650万吨,占全国的6%,到2005年将增加到2200万吨,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供应量。聚烯烃的改性和后加工产品:扬子石化公司的扩建和扬巴一体化工程建成后,南京将率先成为国内年产百万吨塑料原料基地,各种聚烯烃产品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产品产量可达150万吨左右。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南京的塑料产品后续加工生产能力太低,仅仅达到4万吨/年,所以促进南京聚烯烃产品生产上台阶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南京的聚烯烃产品的后续加工处理能力,研究开发聚烯烃产品综合利用的新产品,如工程塑料、塑料合金等产品,为其它行业提供进口替代产品。高品质的专用化工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化工产品的精细化和高品质化是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生产耗能少、附加值高、知识密集的专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大有竞争力。南京化工行业的精细化产品研发和生产虽然与世界竽水平仍有差距,但是在外资技术和资本的进入下,在一些高品质产品开发生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如丙烯酸、丙酸、DMA、甲胺等产品。目前要加强对上述优势产品的后续开发和研究,延长产品的加工链,同时要发展工业洗涤剂和各种助剂产品、高吸水性树脂、新型涂料、各种胶粘剂等,为优势产品的后续开发提供市场和利用空间。精细化工产品:南京的化工产业基本上是重化工,原材料型,在精细化工方面落后于上海、苏州等精细化工发达城市,但南京具有发展精细化工的优越条件和基础。目前,首先要继续利用好苯、甲苯、二甲苯、苯酚、苯胺等化工原材料的系列化优势产品,加强后续开发利用。次之,要开发利用扬子石化的中间产品C4、C5、C9、C10等,为扬子石化公司中间产品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创造条件。再之,加强对新型防老剂、促进剂、增塑剂、工业助剂、偶联剂、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的开发,使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生产上一个台阶。生物医药化工产品:生物和医药化工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点行业,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制药工业是以高科技产品为主的全球性产业,其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长,投入费用高,生产能力一旦形成便超过一国或几国的需要,极易形成产业的规模经济,世界市场容量和贸易额的年递增额也高于其它产业,世界各国都视其为朝阳和发展产业,所以在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城市也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行业。南京在生物和医药化工方面具有一定的科技优势,特别是南京的高等院校的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较多,一些成果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优势。但随着加入WTO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原来对进口药品配方的模仿和仿制将会受到约束,所以目前关键问题是加快生物医药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南京的科技优势,研究属于自己的产品配方,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农用化工产品:化肥是南京农用化工产品中的最大优势项目,到2005年,尿素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20万吨。但是随着入世后外国高品质、低价格进口化肥的冲击,南京的化肥生产将受到较大冲击,如何研发生产适应于不同农作物和不同地区需要的专用特种化肥,降低化肥生产的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是南京化肥业的最大挑战。3、&南京都市圈内化学工业园发展趋势分析(1)&南京化学工业园的基本概况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是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位于南京市六合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包括长芦和玉带两大片区,其中长芦片区26平方公里重点用于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产品等项目;玉带片区19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石化产业的上游产品和化工产业物流配套项目。目前长芦片区已开发16平方公里,其中扬子石化、扬巴工程、南化公司等大的石化企业用地10平方公里。玉带片区已建立了深水码头、铁路站场和石化产品贮罐区,生活服务和物流仓储区。(2)&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重要石化企业发展状况分析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集聚着大量的石化重点企业,使南京的石化产业发展呈现集聚和规模效应。一是石油化工类企业。中国石化集团扬子石化公司。该公司是我国五大石油化工基地之一,位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内,其在生产规模、产品产量质量、市场占有率、技术进步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目前拥有以年产65万吨乙烯装置和95万吨芳烃装置为核心的28套生产装置,每年可加工原油800万吨,生产及销售聚烯烃塑料、聚酯原料、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及油品四大类共38个品种,年销售额在200亿以上。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该项公司是中国石化和德国巴斯夫以50:50的股比共同出资于2000年12月设立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总投资约29亿美元,占地220公顷,2004年底公司机械施工竣工,2005年初投入商业运营。公司位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内,拥有以年产60万吨乙烯装置为核心的基础化学联合装置、30万吨乙二醇装置、40万吨低密度聚乙烯装置、25万吨丁辛醇装置、16万吨丙烯酸和21.5万吨丙烯酸酯装置,所有装置均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公司主要产品有低密度聚乙烯、乙二醇、丁辛醇、丙烯酸及酯、甲酸、丙酸、甲胺、二甲基甲酰胺、苯、甲苯、混二甲苯等,投产后每年可向市场提供170万吨高质量石化产品。中国石化集团金陵石化公司。该公司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隔江相望,直线距离仅为10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公司拥有大型生产装置65套,年加工原油105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60万吨。年产烷基苯10万吨,是我国生产洗涤剂原料的最大装置。可生产成品油、有机化工原料、化肥、合成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合成塑料和塑料制品等产品100多种。南京帝斯曼东方化工有限公司。是由荷兰DSM纤维中间体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扬子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于2002年11月建成的公司,其中荷兰DSM纤维中间体投资有限公司占股份的60%,公司使用的是DSM的最新HPO专利技术生产应用于纤维和塑胶等聚合材料的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已内酰胺,公司2005年底的生产规模将达到14万吨,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已内酰胺生产基地。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前身是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是中国最早的化工基地之一。公司位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内,生产经营化肥、无机化工原料、有机化工原料、催化剂、化工机械、化工纤维等6大类200多个品种。中国石化集团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扬州市,距离南京化学工业园区60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合成纤维原料生产基地,是世界第四大聚酯生产商。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聚酯切片和涤纶纤维业务,并配套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目前具有年产131万吨聚酯、18.8万吨切片固相缩聚、78万吨涤纶纤维抽丝、10.5万吨加弹和85.5万吨精对苯二甲酸(PTA)的生产能力。二是精细化工类企业。沙索(SASOL)(中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沙索(SASOL)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年,是南非最大的企业之一,是南半球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供应商,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煤变油”商业化、产业化技术的公司。公司总部设于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在全球23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沙索(SASOL)(中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内,其前身是1996年德国RWE-DEA集团与南京表面活性剂厂合资的南京康迪雅化学有限公司,其产品主要用于洗涤剂生产制造。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工厂。位于长江南岸与南京化工园区相距15公里,是全国大型机械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骨干企业,生产有机中间体、橡胶助剂和氯碱三大系列40个品种,拥有35套生产装置,其中硝基苯、硝基氯苯、RT培司、间苯二酚、氯化苯、防老剂4020、防老剂4010N及防老剂RD等装置的生产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年产量可达42万吨。三是生物和医药化工类企业。南京制药厂原料药有限公司。是南京安远医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建设的原料药生产基地,生产吡喹酮、硫糖铝、阿司匹林、水钠、抗癌药等20多个原料药产品。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是红太阳集团和南京第一农药厂共同出资组建的以生物化学、精细化工为主的高科技企业,2004年建成投产,每年生产吡啶3万吨、百草枯2万吨、敌草快3500吨,该公司将建成亚洲最大的除草剂生产基地,(3)&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分析就整个南京市来说科技力量雄厚,化工科技优势明显,有高等院校近50所,其中开设石油化工专业的学校有11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技校5所,有各类专业化工研究院所500多家,全市石化行业从业人员约17万人。聚集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及周边区域的有扬子设计院、南化设计院、金陵石化设计院、十四化建等12家大型化工设计、建设单位,在大型石化装置的设计施工、化工机械制造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还有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化学工业园培训中心等教学机构,培养出大量石化行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六、南京都市圈石化工业发展对策及思路一是以南京为产业发展的中心,加强各市之间的产业合作和配套,在都市圈内部延长石化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南京市石化产业在都市圈内的绝对竞争优势,带动其它城市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将石化产业的下游产品如汽车轮胎、密封圈、建筑用PVC管、农药等产品生产转移到具有劳动力资源的滁州、马鞍山等城市。将石化产业的基础中间品如化纤等生产集中到扬州,将塑料产品、农药除草剂、染料涂料、生物医药产品生产向镇江南京等城市集中,在各个城市间形成产业内分工与配套。二是从参与者国际国内分工角度来说,要坚持加工配套和精细产品生产两条腿走路,主动参与国际石化产业分工体系。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市场优势决定了中国将成为国际石化产业转移的重要目标地之一,而为世界石化跨国公司作配套生产和加工服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石化工业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南京石化产业的良好的产业基础、区位、人才、科技优势为南京化工产业的加工贸易创造了条件,但南京石化业决不能仅仅满足于为国外公司配套报务,要在产品精细化研究和生产上下功夫,创造自己的产品品牌。目前,德国、法国等世界石化产品生产技术先进国家已将最新技术设备输入南京,为南京石化业朝精细化工方向发展打下基础,关键是靠自己利用外资的技术管理外溢效应,提高对外资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逐步摆脱对外资的技术依赖。三是以强化化学工业园功能为目标,不断完善化学工业园区建设,尽快实现南京与扬州两个化学工业园区的产业、资本和技术整合,促进石化产业向园区集聚。在化学工业园区建设中首先要注意园区的目标定位,要使南京的化学工业园成为全国石化产业科技研发中心、新产品生产中心和世界石化产业重要基地之地一。国际经验表明,石化工业园区要成为世界石化产业重要基地,必须有自己的科研优势和产品创新优势,形成新产品的研发中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在园区落户。在园区内要实行国际通行管理运作模式,由目前单一的物业管理式向集金融信贷、信息咨询、科研技术、物流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方式的转变,扩大为企业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使工业园成为世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终点。要加强对化学工业园区建设的规划,坚持以国家产业规划主指导,以地方产业规划为补充,以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环境保护为重要内容,充分考虑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建成世界一流化工工业园区打下基础。要加强工业园区与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联动,扩大化学工业园对周边区域的产业辐射。化学工业园的目标定位决定了的许多中小企业分布于园区周边地区,只有促进园区内核心企业与园区中小企业相互补充和配套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工业园的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推动方式,促进南京与扬州两个石化工业园的整合与分工,使上下游产业连结更紧密。四是以利用外资为推动,促进产业重组优化。技术和资本力量雄厚的企业,要引导外资流向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和生产领域,逐步形成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技术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高技术化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国家大型企业,一要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创新,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和产品,这样才能实力参与国际竞争。二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为合资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作原料的粗加工处理,进行产业内的合理分工,通过利用外资扩大产业内分工的经济效应。对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以相互持股、换股等方式实现以产权为纽带的合作配套关系,促进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优势互补,同时也可防止经营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调整压缩石化企业国资比重,促进国有资产向精细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研发和生产领域流动,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企业改制改造,改善企业的资本与产权结构。五是加大都市圈内石化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度,转变石化产业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由于种种都市圈内石化产业的发展基础上是以扩大规模为主的粗放式发展,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南京的石化产业人才与科技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改变产业发展模式,降低产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度和对能源与资源消耗度。六是实现石化原材料资源战略和市场经营战略,以保证石化产业的平稳发展。首先是多元化选择石油进口目标市场,以降由于国际区域动荡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石化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次之是在都市圈内建设区域性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增大化工原材料的储备能力,为都市圈石化产业发展提高资源保障。再之是在努力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条件下,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石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七是建设石化产业专业化物流营销渠道。在石化产品的国内市场营销上要充分利用大企业集团现有的经营网络和渠道,大力发展产品终端销售,实现产销一体化,使最终产品直接进入消费用户,减少石化产品在销售流通中的成本,有效地降低产品经营成本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对外贸易上要采取分散出口目标市场,统一出口价格和质量标准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防止石化产品在出口竞争中的低价倾销和恶意竞争。因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在世界反倾销产品中,石化产品居被申诉产品第一位,而我国的石化产品也是被出口反倾销最多的产品之一,这一方面说明了世界石化初级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余,国际市场趋于饱和,出于发展战略考虑各国都加强了对本国石化工业的保护。但从我国实际分析也说明石化产品出口秩序等方面存在问题,如有的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开工率和出口率,不惜降低出口价格,甚至低于产品生产成本销售,在国内企业间进行出口价格竞争,造成出口价格受到抑制,一方面使石化产品出口贸易条件恶化,另一方面又使出口石化产品成为外国反倾销的重点,最终影响了整个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出口。七、南京都市圈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政策保障一是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南京在石化产业的科研人才方面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优势,如何将科研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生产和技术优势是南京石化业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问题。首先,要发挥南京人才科研优势,对引进的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要摒弃过去大引进少吸收的外资利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产业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次之,以多种形式促进科研、教学机构与化工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专利转让,让现有的科研成果最大可能地服务于生产,同时生产实践过程也为科研提出新的理论课题,从而实现生产与科研的相互带动。再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不断适应国际石化产业发展趋。南京的石化企业可以与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办学方式,以院校为基础理论教学基地,以企业为科研实习基地,定向培养满足企业生产、研究需要的专门人才,以提高学生对企业发展的适应能力。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石化工业之所以出现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石化工业的粗加工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南京在发展石化工业过程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未来发展为代价。这就要求一是要严格禁止重污染的落后生产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开建新的污染项目,对拟建设的石化项目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科学合理的规划。二是对已有的污染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技术改造进行治理或关闭转产。三是增加对石化工业污染治理的资金、技术投入,成立石化产业污染治理基金,专门用于石化产业污染的治理,以保证污染治理资金的来源。特别是化学工业园区内,要推广区域污水和固体废物集中二级处理制度,加大对严重污染企业的处罚,决不能将化学工业园建成污染园。三是强政府推动,促进不同隶属关系的企业联合重组,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南京都市圈内石化基地的建设一直是在国家、省市政府的大量投资和关注下成长起来的,都市圈内石化业有今天如此的规模和优势是与各级政府的决策分不开的,政府在南京石化工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政府要根据石化行业发展的新特点,适应世界石化产业发展新趋势,认真理顺产业的关联关系,打破行政和所有制限制,促进相关企业的重组和联合,促进企业向规模化、高品质化方向发展。
东促会动态
东北招商引资
上海科技项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外交的新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