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以激情人,潍柴吧梦为主题的文章

潍柴集团举办“激情与梦想”诗歌朗诵会
  由潍柴品牌管理部主办的《激情与梦想》诗歌朗诵会,近日下午在工业园报告厅举办。朗诵会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老中青三代潍柴人组成的演员队伍,纵情歌颂了建党93周年的风雨历程,追忆了潍柴68年拼搏奋斗的篇章,以凝聚实现“潍柴梦”的巨大力量。
潍柴集团举办“激情与梦想”诗歌朗诵会
  潍柴集团党委书记徐宏、副书记王勇、集团工会主席鲁文武出席,与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200多名员工代表一起观看了朗诵会。
  诗歌朗诵会在气势磅礴的《激情人、潍柴梦》激情文化专题片中拉开了序幕,这部由品牌管理部历时三个月拍摄的专题片,利用大量历史资料,讲述了潍柴在改革创新16年的曲折奋斗历程中,激情的潍柴人传承梦想、缔造传奇的感人故事。诗歌《六十八年,云与路》抒发了广大员工对企业迈向国际化企业的自豪之情;《那一天》描绘了那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时刻;《忠诚》奏响了永唱不衰的英雄赞歌……
  此次参加朗诵会的人员不仅包括潍坊本部、重庆潍柴热爱朗诵的优秀代表,还有两位退休老员工。同时,邀请了70岁高龄的退休老员工李本方现场挥毫泼墨,“中国前进中有我”七个大字刚劲有力,搭配着《中国动力》慷慨激昂的朗诵,将整场朗诵会推向了高潮。
  朗诵会以祖孙两代人讲故事的方式,将整场诗歌朗诵会串联在一起,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在给人以听觉享受的同时,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现场观众无不为之触动,掌声响彻整个会场。(本文来自潍柴)
【及时钢铁资讯一手掌握】& 官方微信帐号:gtxh_com
Tag:2767钢材,钢材市场最新价格
本文引用地址:
©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9 客服QQ:潍柴:使命感铸就的激情文化(图) 10:21来源:作者:《今日工程机械》高维啸“即使把同样的厂房、设备、技术、制度、资金等全部整合起来成立一个新公司,也无法打造出第二个潍柴,因为承载于潍柴人身上的企业文化是专属于潍柴的宝贵无形资产,别人学不会、偷不走、买不来。” ——谭旭光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
日,潍柴迎来了65周年庆典。回顾潍柴65年的发展历程,当1946年10月那家造军械的小手工作坊诞生时,没有人能想象到65年后,她会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即便时间追溯到1998年,当谭旭光接掌濒临破产的潍柴时,也没有人敢预言她能否浴火重生,更没人敢憧憬她会在接下来的13年时间里走向世界……然而,历史常常出人意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潍柴,以令人惊叹的腾飞速度,把国家对一个产业的预期变成了举世瞩目的现实。2007年,潍柴为整合众多并购公司、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出了以“包容、沟通、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促进了潍柴文化的融合与再造,也使潍柴迅速成长为一个千亿级的通用动力供应商和全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之一。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扩张,今天的潍柴,站在了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新起点上。这对于潍柴来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在这一关键时期,潍柴对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进行了新的诠释,即由原来的“包容、沟通、责任”调整为“责任、沟通、包容”。
“潍柴已经在中国汽车和装备制造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世界装备制造业舞台占有了一席之地,自身的使命,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决定了它要把责任放在首位,自觉担负起更多更崇高的重任。” ——谭旭光
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潍柴人拥有了创业的激情。潍柴的发展历程,验证了激情文化的作用:从1998年大刀阔斧的改革,到 2004年股份制改造完成,潍柴动力在香港成功上市,再到2007年战略重组湘火炬;从搭建国际化协同研发平台,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突破,到跨国并购法国博杜安公司,在潍柴发展史上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展现出了潍柴人激情创业的风貌。从1998年到2010年,潍柴销售收入由7.7亿元,提高到911亿元,增长117倍;国有资产总额由3.9亿元,提高到32.5亿元,增长8倍;实现利税由3 600万元,提高到129亿元,增长357倍;员工年均收入由5 800元,提高到56 000元,增长9倍,并累计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11亿元;用于社会救助和公益事业的捐助金额超过1亿元;在资本市场累计派息18亿元,潍柴动力每股盈利水平连续多年位居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前列;累计为重型卡车、工程机械、客车、船舶等配套发动机262万台,其中低能耗的“蓝擎”发动机82万台,节油400万t,社会效益巨大;2007年吸收合并湘火炬之后,累计销售重型卡车36万辆、重型变速器280万台。潍柴发展带动了1 000余家配套企业和4 000余家经销商、、服务站共同发展,为振兴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潍柴用发展的成果,兑现了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合作者和全体员工的郑重承诺,潍柴用发展的事实,证明了她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一个有良知的企业、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企业。“沟通是整个集团文化形成的关键,是企业上下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矛盾化解分歧的良药。沟通启迪创新灵感,交流激发思想火花,让不同文化在交融中生长出新文化。” ——谭旭光 近年来,潍柴集团一直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内外实践已经证明,重组最终能否成功,不只取决于资本的力量,重组也不是两个或多个企业的简单叠加。由资本驱动的企业并购,要想最终实现“1+1&2”的多赢模式,没有文化的交融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沟通”则是文化交融最为便捷的途径。为落实“沟通”文化,除了日常的企业文化活动外,潍柴把企业文化交流列为每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的一个主要议题,进一步促进了集团与各子公司之间的沟通。这不仅仅促进了企业和员工之间、领导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的沟通,还促进了在价值观、管理、信息和情感等多层面、多角度的沟通,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了和谐氛围,切实增强了重组后企业的凝聚力。除了企业文化交流之外,潍柴还在内部培育统一的语言,提高员工对文化理念的认同度。潍柴在进行提炼总结集团文化理念的同时,把推进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在全集团的实施,作为实现集团文化融合的总抓手。这几年来,潍柴一方面分层次对集团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大力宣传和推进六西格玛理念的认知学习;另一方面,将六西格玛作为公司管理工作的统一语言,要求各单位按照统一规范的推进模式和进度,加快导入六西格玛管理工具,使广大员工通过日常工作交流实现文化的融合统一。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今日工程机械》杂志独家向供稿,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原稿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
11月25日,三一43款全系列创新产品亮相上海宝马展……
·····一周热点排行潍柴有梦 10:31来源:作者:《今日工程机械》懋平在十余载的发展路途中,潍柴上下始终弥漫着改革的气息,凭借着改革创新潍柴华丽逆袭,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发动机工厂一跃成为在装备制造行业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企业之一。
时至今日,改革仍是主旋律,在2014年度工作会议中,潍柴更将2014年确定为“改革年”,在且行且改中,潍柴与潍柴人将一同朝着“潍柴梦”努力奔跑。
制度革命:开启化经营之路 从负债累累到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在15年的时间里,潍柴的增长速度令业界惊诧。但是,潍柴并不只满足于数量的增长,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潍柴不断推动“产业扩容——结构调整——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努力实现量与质的平衡。“三三制”产权改革为潍柴的崛起奠定了制度基础,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则为潍柴走进资本市场完成了铺垫。这些体制变革,让曾经步履蹒跚的潍柴焕发了生机。而在此框架下,潍柴从未停止对企业管理、集团管控等方面的探索。潍柴动力涵盖境内外战略合作伙伴、行业主导客户和高管团队的跨地域、多文化的股权结构,实现了公司股权结构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潍柴的董事会建设日臻完善,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经过多年的经验沉淀,潍柴已基本架构起以产业为核心、高效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在“战略统一、资源共享、独立运营”的原则下,全面放开子公司具体事务,全方位落实子公司的权限,提升子公司专业化经营能力。除了对于公司体制的逐步优化,对于团队力量的打造潍柴也有着自己的心得:用制度调动每个员工并使其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将公司宏观战略目标转化为员工具体的工作指标,从公司高管成员到各级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员工,人人承担战略分解指标,并以全面预算和KPI考核为手段,建立起科学绩效管理体系,实现职务与薪酬的动态化。2014年春节前,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代表公司与高管团队率先签订个人绩效合约,足以表明潍柴领导层的决心与自信。
全产业链革命:进行“相关多元化”布局 “我认为多元化本身并没有错,其风险在于是否进入了正确的领域以及能否实现对其有效的掌控。潍柴选择了相关多元化,这是我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但是我们能不能有效经营好,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谭旭光认为,“‘相关多元化’即同一条产业链上的多元化,而不是硬生生地把内部关联不大的上下游强行放在一起。”在这一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潍柴掀起了一场场全产业链革命,并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实现了三大跨越:发动机由配套重型卡车单一市场,向配套工程机械、客车、船电等多元市场跨越;由以10升、12升为主的单一产品平台向全系列产品平台跨越;由单一发动机产品向商用车、工程机械、船舶等多条黄金产业链协同发展跨越。多元化的拓展模式让潍柴在国内获得了成功,但潍柴对资本的探索并不止于此。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潍柴有着独到的经营理念:国际化企业不仅应满足于一般贸易的增长,而更应学会立足于全球配置资源,巧妙利用资本掌控资源。“如果我们靠在自己家里打造一个,可能需要三、四十年。但当我们的优势一旦和国外被控资源的优势形成协同,就会大大缩短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谭旭光说。
激情革命:懂得消灭自己 有人总结说,创新的实质就是消灭自己,逐渐熟练应战市场的潍柴人很懂得在未雨绸缪地自我革新中,享受市场冲浪的速度与激情。潍柴人的自我创新归根结底是对事业的责任心和危机感,潍柴高层对危机十分敏感。2013年,谭旭光在干部会议上发出“狼真的来了”的警示。他告诫领导团队,在行业增速放缓、主机厂纷纷涉足发动机业务、国际巨头凶猛来袭的背景下,潍柴只有向全球客户提供最具成本竞争力、最具技术竞争力、最具品质竞争力的产品及其整体解决方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竞争中免于被淘汰的境地。正是源于这种在危机中学会创新,在责任中孕育激情的独有文化,潍柴涵养了一代代勇于担当、敢为天下先的潍柴人。据统计,目前仅在发动机板块,潍柴集团就拥有高层次人才50多人,其中外籍高层次人才14人,国内高层次人才10人,博士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1人,国家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4人。而得益于一支富有激情、执着创新的员工团队,潍柴在产品和技术领域也屡屡创新:先后主持和参与了10余项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在行业内最先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擎”发动机、国内首款高压共轨电控系统、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先后获得“全国自主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无论是对制度的大刀阔斧、产业链的精妙整合,还是对资本的灵活驱动、激情文化的无比推崇,无不显示了潍柴人勇于尝试的魄力和胸有成竹的气度。在潍柴的体制土壤里,无处不活跃着改革的因子,这些活跃的因子正推动着潍柴的改革事业不断向深层次、多领域迸发。(责任编辑:Winnie)  版权声明:本文系《今日工程机械》杂志独家授权第一工程机械网发布。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杂志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
11月25日,三一43款全系列创新产品亮相上海宝马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潍柴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