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教学计划1~8

当前位置: &
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8.1.1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说课:传染病及其预防
邯郸市第六中学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的第一节。
一、教材分析:
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节内容,为使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二、教学理念: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表现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2)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3、教学难点:
1、传染病的概念。
2、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他人的情感。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初二的学生已具有了初步合作探究的能力,因而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布置学生:1.与家人共同完成教材68页的表格①(见附录)。
2.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资源收集有关&非典&、艾滋病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表达交流、归纳概括&分析资料、讨论探究&运用知识、关注社会&畅谈收获、自我总结&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首先播放&非典&纪实影片来导入新课(播放);影片里紧张、恐慌的场面,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竟有如此严重!能用什么办法来遏制它的传染和流行呢?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以下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表达交流、归纳概括:
学生交流课前完成教材表格的情况,并说出这些疾病哪些是传染的?判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依据是什么?二者病因有何不同?使学生概括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接着展示几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病原体能引起哪些传染病?进而归纳出传染病的三种类型(即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3、分析资料、讨论探究:
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概念之后,急切想知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的?
把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分析教材69页有关流感、肝炎的资料,来讨论探究:
传染病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
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在此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分析时间,并深入到学生当中与他们一起讨论 。为了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流感是如何传染的,给学生播放动画(课件),最后通过班级交流探究结果,由学生概括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鼓励、点拨、补充。
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还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吗?如何针对这三个环节来预防传染病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些常见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在老师的点拨提示下,归纳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并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常见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如:麻疹、乙脑,要预防接种,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肝炎、淋病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使学生明白,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与重点措施相结合。
4、运用知识、关注社会:
近年来我国的传染病流行形势极其严峻,如&非典&、禽流感等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⑴ 禽流感:
简单介绍禽流感,(因近期流行,学生很熟悉)让学生说出防治方法。然后再出示相关防治图片。
⑵ &非典&:
&非典&曾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查阅的资料,分析&非典&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⑶ 艾滋病:
艾滋病做为世纪顽症,因为其传播途径较为复杂,,目前科学界对它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它对人类危害极其严重。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引起了我国和世界的高度关注。因此给学生普及艾滋病的知识十分必要。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首先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十分全面,接下来播放影视资料,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艾滋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有哪些?
简单介绍与艾滋病防治有关的知识,并展示图片&红丝带&(防治艾滋病的国际性标志),呼吁学生一起行动,共同预防艾滋病。
给同学展示一组艾滋病患者图片,创设情景,再让学生思考:
假如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你如何与他相处呢?
以此来激发学生要正确地对待艾滋病人,关心他人的情感。
5、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学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体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结: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大家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运用知识,以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才能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
6、课堂延伸、巩固升华:
调查常见的传染病,把收集的资料整理,编写一期宣传报,向大家介绍有关&传染病&的知识。(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六、效果评价:
本节课采用&个体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班级交流&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七、创新点:
1、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
当前页面网址为:/jiaoan/sw/8nj/18013.html欢迎转载,维维教育资源网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我们将立即删除!联系Email: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16:03:50&&&来源:&&&评论: 点击:
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2《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
== 编辑推荐==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学目标: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生过某种传染病而幸免死亡的人对该传染病有抵抗力,&免疫&就是免除疫病。
人体的三道防线
㈠资料分析
1.阅读P75资料分析,思考P76讨论
2.解析讨论:①说明皮肤具有&自理&能力。
②有伤口,身体状况较差时等等,在人体的血液、脾脏、淋巴结、肝脏等有吞噬细胞。
③产生免疫。
㈡了解人体三道防线
阅读P77-78内容,划出人体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
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杀菌物质溶菌酶溶解病菌
吞噬细胞吞食消化病原体分布在血液、组织器官。
讨论:你有没有这两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3.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 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作用过程:病原体(抗原)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
对付清除产生抗体
第三道防线与前两者有何区别?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人体三道防线
完成课课练习
板书: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一、二两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教学目标:了解免疫的功能,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免疫的功能,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㈠免疫的功能
免疫:免除疫病,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1.观察P78图,说说免疫的功能。
2.免疫的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思考:免疫是否总是对人有益?
3.免疫与人类健康
维护人类健康
不利排斥移植器官
过敏反应原因: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
㈡计划免疫
1.接种疫苗防病原理
疫苗通常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面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在体内产生相应抗体,提高抵抗力。
2.计划免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讨论:①你有没有参加计划免疫?
②接种过哪些疫苗?
③计划免疫有些什么好处?
小知识: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糖丸小儿麻痹症
完成课课练习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初二生物2014八下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初二生物2014八下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件
大小:4.1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生物八年级暑假生活答案[1]
【网络综合 - 初中二年级答案】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生物八年级暑假生活答案》,供大家参考! 相关推荐:|||一、选择题 (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栏中。)1.下列选项中,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 一条河流及河流中的全部生物
B.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C. 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们的食物
D. 农田中全 部的白菜 和菜青虫2.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阳光→草→鼠→蛇→鹰
B.鼠→草→蛇→鹰→细菌C.草→ 鼠→蛇→鹰
D.草←鼠←鹰←蛇3.为了保护南极的环境,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塑料、金属类废弃物、人的尿液和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 缺乏土壤
B. 缺少生产者C. 没有消费者
D. 分解者很少4.在“水藻→水蚤→虾→小鱼→食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若食鱼鸟全部迁移别处,那么在一个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①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目会减少
②三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③次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
④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会减少⑤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减少
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加A.①③⑤
D.②③⑥5.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织而成B. 食 物网内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C. 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D. 食物网中每种生物的消费者级别是固定不变的6.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一般是消费者,但 也有少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相当于分解者,例如(  )A
蚯蚓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循环B.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质循环C. 物质循环就是指植物和动物之间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D.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8.下列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A.蓝藻
B.肺炎双球菌C.枯草杆菌
D.蘑菇9.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
D.食物网10.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11.对“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叙述是
)A.有4个营养级、2个次级消费者
B.有3个营养级、1个生产者C.食虫鸟是第3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有3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1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1
人​教​生​物​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二生物教学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