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题对升学有什么作用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有什么作用?_百度知道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有什么作用?
想知道··
关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探讨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可以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疑并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精神和能力是新一代人才所需要的素质。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因为:从研究主体这方面来说,高中生已具有了研究性学习的知识积累和能力,从小学到升入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具有正确理解和运用文字的水平,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日趋丰富,阅读面的增大,他们已积累了相当量的便于他们分析问题的感性和理性材料,掌握了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已具备了自学语文的能力。从研究对象这方面来说,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和模糊性,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多向性接口和深入钻研的余地。“语文”是个有着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研究“语文”你可以从文化角度研究它,也可以从文字角度研究它;可以从文学角度研究它;也可以从文字角度研究它。这多个角度,无疑形成了一个多维空间,使学生具有了多层次的研究平台。再就是语文学科的模糊性,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钻研余地,小到一词,大到一本书,高明的解读者都无法一步到低,古人所谓“诗无达诂”就是这个意思。总之,无论从主体方面来看,还是从客观方面来看,高中语文已具备了研究性学习的条件,高中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能力,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方面勇创佳绩。那么,如何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呢?研究性学习作为现行教育体制中一种学习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实践性研究学习和理论性研究学习。我认为:一般学校不具备实践性研究学习的条件,再说,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也不需要利用大量的时间去搞实际调查研究,因此,我主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仍以课堂为阵地,在加强语文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下面我们所探讨是如何把常态课堂教学强化研究性学习,我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主要总结了以下四种方式:一、开展课堂提问以前课堂教学是师讲生听,这自然没有什么研究可言。目前,课堂教学比较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了,但基本上还停留在问题设计与解答阶段:即教师备课精心设计几个与课文理解相关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逐一解答。弊病是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当然,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研究的问题固然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形成比较严密的教学环节。但课堂教学中,提问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为了使课堂教学价值发挥到位,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这样不但能形成课堂教学的平等交流,而且还可通过对问题的探讨研究,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深入思考问题,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二、写专题论文光有讨论辨析还不够,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命题论文,做到“该动口时动口,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写专题性论文必须经过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其次,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课堂交流与总结,另外还要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去收集资料,比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可以让学生写《论祥林嫂之死》的论文,学习古代小说,可让他们课外收集资料写《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学习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写《套子的启示》等等,这样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收集、整理,研究意识会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又锻炼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三、研究式作文评选传统的作文评选方式是教师“一言堂”一评了事,这样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可试着采用研究式作文讲评方式,让全班同学都动脑参与评论。有一次作文训练,我曾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选材写一篇小小说,那时我们刚学过《祝福》,有一位同学写出一篇题目叫《当代祥林嫂》的小小说,内容是一个农村妇女,丈夫出外打工,自己在家领着独生儿子度日,但在一次外出时被人贩子绑架,卖到了山里,她曾多次逃跑没成功,最后因人贩子再次作案被捉,警方根据犯罪分子的交待寻到山里,把她营救出来,最终一家团圆。我批改后觉得这个材料较典型,但对材料的处理不够妥当,于是评讲作文时,把这篇习作当例文在课堂上宣读,让学生讨论并写出评价,最后总结出以下几点:1.内容与题目不够吻合;2.选材较好,但对材料的处理不够妥当;3.像纪实散文,缺少恰当的艺术虚构。接着我让该生把她对这篇小小说的构思讲一下。她说她写的是一件现实生活中的真事,她选用这个材料的目的是想提示目前社会中仍然有残害妇女的这种事情发生,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听完这个同学的发言,我让学生围绕她的写作目的和题目,对这个生活素材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写出修改意见。最后经过讨论总结出主要意见如下:1.可删去被贩卖经过,直接从被贩卖后写起,事情的起因可以侧面交待。2.对被贩卖后的心理活动、逃跑行动进行细致描写;3.对警方的营救略作交待。4.虚构补充主人被救后又因失贞而被丈夫抛弃的情节,以提示目前农村中还残留着封建糟粕,新时代中农村妇女仍然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这种重在过程,重在试探式的作文评讲,使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去掌握写作技巧,使学生对如何选材如何裁剪有了深切的体会。这种探讨性学习也适用于作文语言、结构等其它方面的讲评。四、比较性研究学习把内容和形成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有目的进行探讨研究叫比较性研究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发展和开拓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学生拿到阅读材料,就只知道研究这一篇,想不到还有可比较的另外作品,这就需要老师通过指导训练,培养学生的自觉比较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是很关键的。我教《智取生辰纲》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杨志这个人物形象,就让学生回忆:他们看过、读过的《水浒》作品中,还有哪些人物是军官出身?同学们通过回忆,指出两个人物:一个是初中语文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智深,一个是高中《语文读本》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林冲,找好了比较对象,我又进一步点拨提示帮助学生建立“对比点”让学生进一步拓展。这样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对杨志这个人物有了深一层的认识,觉得他远没有鲁达和林冲这两个人物形象可爱。《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分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我教课时有意让学生比较作者对王熙凤和林黛玉的肖像描写,通过对比,同学们发现这两个人物虽然都是美人,但穿着、打扮、气质、性格却不同:一个俏艳俗气,一个飘逸脱俗;一个泼辣张狂,一个柔弱内向;一个阴险狠毒,一个善良多情。通过比较,他们比较深刻地认识到小说中人物肖像描写的妙处。这样,经过多次强化训练,学生会有意识地展开联想,自觉寻找对比点,达到这一目的,就意味着这一方法,已被学生初步掌握。
其他类似问题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的构想-继续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杭州继续教育网
关于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的构想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200234)
G42& A& 1000002406
&&& (1)58()[1](2)4[2]
&&& (1)(2)(3)(4)
&&& 4()[3]
&&& 1(summative assessment)
&&& 2 ()()& ()()()()(formative assessment)&&&
&&& ()()()
&&& 423(4523)()
&&& (multifaceted topic)
&&& (paper-pencil les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ecdotal record)(checklists)(rating scales)(portfolios)
&&& (personal record cards)(1)(dichotomy)(continuum)
1、本表右半部分“A”“B”“C”“D”“E”后的内容与左半部分相应字母后的内容相同。2、右栏等级量表中的数字“4”“3”“2”“1”分别代表学习者表现出左栏行为表现标准的程度,如“总是”“经常”“很少”“从未”等。
&&& (portfolio assessment)()
&&& (1)(2)(3)2
&&&&&&&&&&&&&&&&&&&&&& &&&&&&&&&&&&&&&&&&&&&&
&&&&&&&&&&&&&&&&&&&& &&&&&&&&&&&&&&&&&&&&&&
&&&&&&&&&&&&&&&&&&
&&& (1)(2)(3)(4)(5)
&&& [1][2][3]& []& & 1999 183184147146147589--1217817921658912177178215 216
&&& [4][5][6][7]Peler WAirasianClassroom As sessm6nt& McGrawHill& Inc& 1994& 229& 227228& 235236243
( 来源:摘自《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1期(总第241期)
未经本站或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职高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您当前位置:
- 职高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职高生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栏目名:课题结题
新闻来源:
新闻作者:章春归
新闻阅读: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强调指出:“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是一篇大文章,各地各部门要狠狠抓它十年、二十年,必会大见成效”。在地方,教育与经济最大的结合点就是职业教育,可以说,今天的职业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职业中学的办学目标,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初、中级的技术人才。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发现教学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许多弊端,从课程到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都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如何抓住关键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函待研究的课题。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很多中小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作为职业中学来说,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大有文章可作。
作为课程改革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注重获得亲身参与研究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的是会学,而不一定要学会。而作为学科内部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性(或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与我们长期以来所实行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相对应的。职业中学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但有他们的特点,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情;好动,喜欢模仿别人的举动;可塑性强,容易按照各种模式进行塑造。研究性学习是在开放的情境中进行的,它重在发挥团体的力量完成他们喜爱的课题研究。假若让这些各有所长的职高生组合在一起,他们所欠缺的文化理论知识由指导老师的加以点拨,其必然结果就是博采众长,攻克难关。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还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愉快的情境自主地掌握欠缺的知识。同时,研究性学习有利用发挥职高生的积极性,可以调动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再加之职高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间充裕,师资丰富,管理空间跨度大,在职业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要明确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道德,为职高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必须遵循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自主性、主体性、合作性的原则。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主体活力;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充分参与情境,实现有意义自主学习,把问的权利、读的时间、讲的机会、写的空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探索研讨――总结提高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我们要确定活动的实施类型和组织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和创业教育,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注重对学生研究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亲自制作,只有这样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展开。
关 键 词:职高生& 研究性学习& 模式构建& 实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国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自从1999年以来,我们学校根据地方经济与职校生的特点,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形成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实行学分制管理,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出现了“招生”“就业”双赢的喜人局面。
一、职高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背景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宏观背景。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教育改革迫在眉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第三次“全教会”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党中央与国务院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具有一定技能的合格的劳动生产者,从而让他们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社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制约,课程改革可以视为举措之一。职业中学各门课程的实施都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宏观背景。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中观背景。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经在我国一些中小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且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各级行政教育部门的认同,这是我国当前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而教育界内部课程改革的探讨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我国的课程建设曾受到国际课程整合理论的儿童中心(杜威)、结构中心(布鲁纳)和人本主义的认知――情意整合论等流派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经过广泛的实践,确立了三大块课程,即: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尽管这三个板块的划分在逻辑上还显得不够清晰,但它在实际运作中却是简便易行的。另一种划分是按课程设置权限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个板块。这两种划分课程的表述,都是从课程外在的、外显的属性来进行的。90年代末,人们愈加重视在课程的内涵上进行挖掘,提出应注重课程三性,即: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2003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更明确指出:“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现代课程模式,特别是适应于学分制的模块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的探索和实验,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以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践为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可以说是应运而生,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中观背景。
(三)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微观背景。
1.职高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情况分析
职高生是相对于普高生而言的,那下面先对他们的某些情况作一下对比:
通过以上表中的比较,得知职高生与普高生之间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有强烈的探究新事物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他们势必都会主动探究,而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就是主动的探究。可见在职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未尝不可。不仅如此,在职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会是一项有益无害的教学改革,将会成为职高教学的一条很好的出路,因为:
(1)研究性学习能调动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虽说职高生的学科成绩不如普高生,但不等于说他们智能不如普高生。因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如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职高生虽然在掌握文化理论知识上有所欠缺,但是他们往往在动手、人际交往、身体运动、音乐表演等方面有特别的喜好或专长。虽说职高生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有较大的抵制情绪,但研究性学习是在开放的情境中进行的,它重在发挥团体的力量完成他们喜爱的课题研究。假若让这些各有所长的职高生组合在一起,他们所欠缺的文化理论知识由指导老师的加以点拨,其必然结果就是博采众长,攻克难关。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还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愉快的情境自主地掌握欠缺的知识。如《上海教研》(2001年第5期)上所写的某一中学的四差生出色地完成了《城市大楼玻璃木墙光污染的现象》的课题研究,他们通过实地观察知道了玻璃木墙的普遍性;通过社会调查知晓了玻璃木墙对司机、住户造成的危害性;通过上网查资料,玻璃木墙与混凝土墙的比较,得出两者牢固程度的差异性等等。因此他们从班里优秀学生不愿接纳他们为研究性学习的小组成员,到“差差”组合进行课题研究,直至超越优生被评为较优秀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这是什么原因呢?其一是因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们的成功在于挖掘了自身的潜能;其二是因为逆境出人才,实践出真知。他们有较强的抗挫能力,勇于实践,乐于探索。其三是因为团结就是力量,所谓“差”只能说明他们接受性学习的能力不强,而不能说他们没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从上表中可得知职高生的学科学习惯和学习态度总是不太理想。平时,职校教师总要把很多的精力用于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的纠正上。但假若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挑选积极有益的课题,让学生致力于课题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新问题、新事物、新挑战、新知识等不断的涌现,学生在探奇心理的驱动下就会保持持久学习的兴趣,会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我校(永康市职技校)“研究性学习实验班”的一组学生研究“为什么建筑物有一定的使用期”,她们为了了解建筑物的种类主动的查阅许多资料,从而知道了当代建筑种类有普通型、智能型、混合型等。这些都是说明性较强的文章,是语文书中学生最不喜欢学的,而今却能积极主动的获取,这难道不是研究性学习魅力所在吗?知道了建筑种类后,小组的成员之一,平常认为写作无言可述的夏某某同学写的《畅想我住智能房》荣登在校报上,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职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职校管理中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如有些学生“出口成脏”,有些学生打架骂人等。教师就是把其中的利害关系重复千次,他们还是照说不误,原因是他们没有在实际生活中碰壁,没有切身去体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含义。但是如果让他们投入研究性学习,走出校园这相对安逸的环境投身到相对繁杂的社会环境中,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情况也会大有改观。如我校另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第一次外出采访,到本地人民医院的妇产科了解“新生儿为什么一生下来就会哭”。当医生问她们的身份时,她们说“保密”,问她们哪里人时,她们又说“保密”,结果采访不是很成功。但“吃一堑长一智”,回校经指导老师的指导,后来采访她们就引前车之鉴,“礼貌第一、真诚为本、讲究策略”,先是有礼貌的自我介绍说明来意,后再进入正题。同学之间交谈也不再是唇枪舌剑,而是平心静气。平时交际谈吐用语也注意文明。一个学期下来,她们一共进行了11次校内采访;进行了9次校外采访,在校内师生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推而广之,若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那么校园的语言风貌定会大为改观,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在有趣的研究性学习氛围中的不知不觉地养成。由此看来,在职校中推广研究性学习是绝对有益的。
2.职高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客观条件分析
(1)时间充裕,师资丰富。
江泽民同志说:要大力发展职高教育,职高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大批具有一定技能的合作的劳动生产者,从而让他们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社会。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除了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外,还应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因此,职高的教育与普高相比,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科压力和升学压力,职高的教学往往设置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安排,聘用多种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给学生以切实性地指导。所以,在职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既有了时间上的保证,又有了师资指导力量上的保障。如我校某一研究小组的学生研究“学校水资源”的现状,他们不懂水质的分析,就请教了学校中的生化教师;他们想设计学校食堂下水管的地下排汇图样,就请教了校内的建筑工程专业教师;他们想上网查资料,就请教了校内计算机专业教师;他们策划节约学校水资源的系列宣传广告,就请教了校内公共关系专业教师。总之,他们在进程要借助教师这股东风可以说是呼之既来,有求必应。这难道不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利条件吗?
(2)学校管理空间跨度大
现在职业高中都设有实习部门,每学期都有教师外出联系本地企业及紧缺人才单位以供学生外出实习之需。因此,学校与地方企业及缺人单位联系甚为紧密,长期以往学校与地方区域建成较为稳固的交流网络。这个网络现在主要的作用是服务于学生的校外技能学习,学校的校内专业设置。但是能否赋予这个“网络”以崭新的意义呢?剖析这“网络”:对于在校生学习环境而言,它是一个开放的情境,这个情境是学生现在生活的一小部分,将来生活的一大部分。这个情境是能体现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之一是要求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的获取知识,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即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那么设想学生利用这个校外空间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对某项产品的进行改良研究,推销研究等尽可以利用这个空间,运用自己的交际手段,利用企业中的设备,借助校外指导教师力量和企业工程师的学识,使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职校生之友》上不是刊登过某一职高学生改良蚊香荣获专利权的事迹吗?在研究性学习中,若能很好的发挥这个“网络”的功能,那么,可以说这又是职高教学改革一条好出路。有时间、有空间、有师资,在职高开展研究性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基于以上因素,职业中学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 1.开放性
&&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人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研究型”课程,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 (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思维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
&&&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自己得出结论。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 三.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是终生服务的教育。学生是否受企业欢迎,关键是看其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的职业不断诞生,传统职业不断变化,毕业生要不断适应新的工作,而且不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都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应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能力,政治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再学习能力及竞争合作创新能力等。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具体强调的是:  (1)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与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主动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个关键。&&& (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弄得不好,很多还是说教。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所以,研究性学习也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目标。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创新精神培养只有同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的培养统一起来,才会真正形成对社会、对个人发展有价值的结果。已有的实践告诉我们,同学们参与课题研究是饶有兴趣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几乎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求得结论的获得,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5)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争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6)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职高学生已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推动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生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从研究性学习的上述目标看,它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都是大有好处的。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动、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其实质是在倡导一次学习观念之大转变,即:由传统的注重于学习者外在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为注重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思维和情感的自我体验(思路历程);由传统的教师在学校课堂环境掌控的被动、单向、固定学习,转变为学生在社会和网络相结合的环境中掌控的主动、发散、交互学习。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将由学习过程中显性的决策者、主角,转变为学习过程中隐性的参与者、配角,其教学功能将逐渐得到淡化(退居幕后,进行学习环境的建设和完善),而学习者将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和决策者,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同时,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某些学科特定的知识,而是着眼于研究学科特定的知识,着眼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使得研究性学习内容极具开放性。为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这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应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重视学生整体的发展。不能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科技活动,也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引向狭隘的单科知识问题的探讨,变成新的知识点的记忆。如《怎样提高写作水平》、《怎样提高阅读能力》之类的单学科、浅层次、知识强化型的简单延伸。研究性学习是全方面的综合性学习,拟定课题应该充分体现其学习内容的综合性,打破学科限制。如《广告与企业文化》、《电动工具的原理及制作》等课题不仅仅涉及物理学、广告学、机械理论等知识,还涉及人文、历史学、社会学的知识、道理等。
(二)实践性原则
职业教育主要是就业服务的教育,强化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点。学生必须掌握某一岗位的专项技能和多种职业所需的通用技能。如计算机应用、外语、普通话、公关能力等,要使学生提高就业应变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性活动。研究性学习在重视书本学习的同时,更强调书本的学习必须服务于生活的学习,有着鲜明的实践体验、探索感悟的求知特点,因此拟定研究性学习课题必须注重实践性。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就是加强学生技能操作能力,注重实践性,不仅要求课题的研究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在亲身体验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探索欲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走向生活,因此我们拟定了如《街道广告的调查研究》、《永康五金文化设施探究》等,打破了“死读书”的老传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研究生活,发掘出生活的意蕴。
(三)针对性原则
不同地区, , 、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有类型区别的,因而拟定课题一定要切合实际,有针对性。职高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活动能力较强,因此在选题上要有针对性。首先,课题要切合职高学生的知识水准、能力水平和生活经验。职高学生的知识尚未形成系统,分析、综合、实践的研究能力和思维水平有限,科学的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比较淡漠,这就要求课题应重视亲身体验而非理论研究,重视由兴趣出发的自觉性而非无兴趣的强制性,比如《青少年近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职高生上网情况的调查》、《职高生早恋现象的调查》、《关于教师可爱度的研究》等。其次,课题要充分考虑学校条件和现有的学习资源,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其有效负载能力。
(四)自主性原则
职高学生由于专业设置不同,课题研究有很强的基础性,再加之学生的兴趣爱好各异,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特长、兴趣,自主选择研究性课题,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报告、展示成果等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只起宏观调控、指导作用。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当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智水平的限制,这种自主性如果不加以指导,就有可能演变成随意性,或幼稚而缺少实际价值,或期望值过高而失去可操作性,所以拟题的自主性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课题。这样,课题融入了学生个人的倾向,有利于个性发挥,使学习真正走向富于创新精神的主动学习。例如《高一新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市场营销中口才艺术》、《机电专业与五金文化》、《永康江污染问题调查》等。
(五)主体性原则。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分水岭。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首先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时时注意挖掘和鼓励学生的首创精神,这种鼓励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在成果展示阶段对其成果进行鼓励;其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其内在的知识外化;第三,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换言之,就是要给学生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随时调整方案的自主权,甚至于作为指导者或协助者角色的教师,发现了方案的明显不足,也不急于强求学习者修正,而是让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自行调整。
(六)合作性原则。
职高生缺乏良好的研究习惯和研究氛围,单靠个人难以完成课题的研究,强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尤为重要。因为相互协作对研究性学习起关键作用,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与周围环境(学习者与同伴、教师、internet网络)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究各种理论、观点、材料和假设,进行协商和辩论,先进行内部协商(即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进行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现实的面对面的协商和internet网上的交流协商,如E-meil、BBS、聊天室等方式协商)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第一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个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因此我们总是强调组成研究小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二到四人为宜),共同完成整个研究过程。
当然作为研究性学习应该遵循原则不止这些,但我们认为在开展中学研究性学习时,这六个原则是最基本的。
五、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构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和统一的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它强调学生是“发现者”,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在教学结构序列上,主要体现在: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将启发、阅读、探究、点评、总结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一个提出问题(研究专题)――探索研讨――总结提高过程。 以语文课为例,具体做法是: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主体活力。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流,信息传递的过程。主体性教育的提出,意味着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学价值的重新确定,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班上每一位学生,要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交流信息的机会,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请不要忘记,爱因斯坦、牛顿曾是“笨孩子”,后来却成了伟大的科学家!更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职高学生大都是等外生,他们在初中时受到了老师的歧视,自卑心理特强,到了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的增强,他们特别需要教师的尊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良好意愿,顾及他们的自尊心,才能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信任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乐于接受教师的谆谆教诲。记得每迎来一批新生,我总是在每一堂课上言辞恳切地把爱的甘露洒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使他们重获自尊,树立自信,从而珍惜现有的一切,发奋学习。教师的诚心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一位刚进校不久的学生在日记本上写道:“老师,虽然我们是差生,可我们也有做人的尊严。初中时,我们听惯了老师的训斥,早已是一个毫无自信的人了,现在,是你让我们找回了自信,我要拾掇起生命的碎片,一步步前行。”
职高生基础比较薄弱,课堂上回答时往往会出差错,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训斥;对于回答好的同学,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不完整的同学给以暗示;对于回答错了的同学给予启发。教师要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以轻松愉快地心情学习,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读书环境,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期望与尊重,感到教师是自己学习参与者、服务者,是自已学习中的知心朋友。
2.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遏制不可止的求知欲望。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通过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通过视觉、听学、感觉等多种思维器官刺激学生,使学生一下子就处于兴奋状态,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1)融情于课堂教学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之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才能心动,心动才能思发。以语文课为例,煽情是语文教学中激发亢奋感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引领学生走入文学殿堂的先导。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厚实的知识,还需要有诗人般的激情。面对一篇优美的散文,运用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设置情境,并且引领学生沉浸到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用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使学生身在课堂而情与文交融,从中领会美,欣赏美。教师一旦将自己的感情渗入教学之中,讲台就不再是一方淡而无味的三尺之地。它是师生心灵相通,情感相融的桥梁,是引导学生走入文学殿堂的小径。而学生一旦深入到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学殿之中,就会发现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多么奇妙的世界,从而激起了学生兴趣。
(2)利用电教媒体创设育情佳境。
古代艺术哲学认为情感表现的形式,不外乎“言”“声”“象”三者,言――是文学语言,声――即声音,象――指艺术形象。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它是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但情感不是说来就来,说有就有的。怎样才能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动真情”呢?我认为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使用动画、图片、声音等多媒体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把自我身心转移到对象中,从而达到物我两忘,主客双会的审美境界。例如教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易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思苦,离别难,此恨绵绵在天涯……”正当我饱含感情朗诵着诗歌的时候,录音机里缓缓地传来了徐小凤演唱的“相见难”,歌声由远而近,由轻变重,在深情悠长的旋律中,学生深深地感染了,心弦很快被拨动起来,霎时情感得到了升华,于是我就让学生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此诗的意境、作者内心的痛楚与期望,这堂课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同样,在《故乡的榕树》、《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图片等加深同学的直观印象,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愉悦的享受,在享受中对作品的认识得以升华。
3.创设充分参与情境,实现有意义自主学习
(1)质疑问难,把问的权利留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善于解疑、释疑,让学生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又一个个解决,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职业中学学生来说,素质较差,学生提问题难免有所偏差,即使某些提问是低层次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努力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
(2)以读为本,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语文是语言艺术与思想内涵的完美结合,学生可以从语言中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各种美的因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不吟”。我们知道,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老师讲得多、问得多,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就少,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学完课文,还读不通课文,自然就更谈不上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多读书。在《纪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让学生默读、轻声读、引读、有感情读、齐读等多种读书的形式,同时借助了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的朗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读书中了解知识,在读书中体会感情,在读书中领会文章要义,达到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目的。
(3)组织讨论,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地说、主动地表达更为重要,它是课堂主体性教学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优化的象征。教师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例如:在上巴金的《灯》之前,我先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当中常见到的灯(灯光),这些灯(灯光)曾给过你什么帮助和暗示?问题一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学生举出了十几种不同的灯光及作用,在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后,我引出了课文:那么巴金的《灯》写了哪些灯或灯光?这此灯和灯光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积极的读课文、思考、讨论最终明白文章所指的灯是一种象征,它是一种精神力量,至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发表意见,充分发挥的他们的主体性。
(4)开放性作文,把写的空间还给学生。
纵观职高生的作文,每每下笔,见题头痛,搜肠刮肚,总觉笔头千斤重,于是胡乱编写者有之;文不对题者有之;词不达意,结构散乱者更是有之。究其原因除了其语文素质相对较差,基础比较薄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单一的命题作文,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处于一种封闭的静止状态之中,这严重制约着写作的主体的个性情趣和独创思维能力的发挥,现在我们强调主体性教育,就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敞开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实行开放性作文,把写的空间还给学生。开放写作创新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的新氛围;开放取材的渠道,拓宽认识的新视野;开放命题的题材,展示立体层次的新画面。在教学中,除了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外,我实行开放性作文,要求学生写日记,记随笔。随笔每周检查一次,并进行评改,一年下来,我发现学生的随笔往往比教师布置的“命题作文”写得成功,说真话,道真情,娓娓动人,常让我掩面长思。这是因为随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并完善自我的机会,从他们的随笔中,我真切感受到学生的生活、情感、期盼,他们在体验生活中将自已的认识激情裂变成发散思维的创新核能源,并把自我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尽兴地释放出来,此时此刻,他们将文思泉涌,细心修饰,精工雕琢,刻意创新,重塑作品,直至造就出他们最为满意的作品来。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模式的构建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组织、指导作用,在时间安排上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较为有利。那么研究性学习活动模式又该怎样构建呢?
1.确定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类型
&&& (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如把《警察与赞美诗》《药》两篇文章比较研究,让学生写出《苏比与阿Q异同》的研究性文章。
&&&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我校根据职校生不同专业的特点,项目活动设计通过每年一次的技能比武和技能展示来体现。
&&& 2.确定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①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
&&  ②个人独立研究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至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我校实验班的课题小组成员一学期下来基本能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③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学校条件,在研究性学习中一般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形式。
3.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
(1)明确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的一般要求  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因此每次开题之前教师都向学生明确实施的要求、任务,并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主动参与。
(2)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以活动课程板块进行的课题研究活动为例,我们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是:  ①开设讲座,参观访问。目的是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提供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我们组织人员培训(校内指导师),同时我们也聘请企业专家、老总来校指导。例如:我们请中国鹰鹏公司的有关专家来校开设关于《化工污料处理》讲座;我们聘请浙江铁牛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作关于《模具制作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聘请永康晨星工具有限公司关于《现场管理》、《人才资源管理》等专题讲座……,让学生走访企业、工厂、商店,通过这些活动为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②指导选题。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提出 ,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学生直接发现问题 ,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 ,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 ,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质疑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特点,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 ,让学生通过努力都独立或合作完成。确定课题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设计好一份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 ,以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即使是口子比较大的课题 ,也让学生选准角度“大题小做”。
③组织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课题组多采用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形式),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研究计划中要求对研究目标、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要有清晰的表述。尔后组织教师参加或师生共同参加的评审组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论证,论证可行后付诸实施。例如关于《电动工具机壳头部安装》软件开发就是由课题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在实践中经过论证付诸实施完成的,在2003年金华市技能展示中荣获一等奖。
(3)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搜集资料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让学生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另一方面,学生利用实习期间,通过对实习单位调查、了解来收集资料。例如:2002年寒假 ,我让学生进行《永康人如何过大年》的课题研究 ,完成2 0 0 0字以上的专题报告。课题组在小组讨论会上对于资料的分类作了如下安排 :一类 :民风民俗类。贴春联、供灶神、祭祖先等……二类 :历史发展类。古代民情、解放前、解放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类:现代发展类。春节晚会、电话拜年、发电子邮件、发短信息、发贺卡等……四类 :伤风败俗类。聚众赌博、封建迷信、行贿受贿、斗殴抢劫……。另外,有的学生通过实习发现现存五金产品有许多质量问题;经过对产品进行重新改造,发明出了不少新产品。
(4) 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我们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等方式完成自己各自的作业。
(6)成果展示,共同交流:为了充分展示职高生的特点,我们每年举行全校性技能大比武和大展示活动。学生把在研究学习中成果转化成劳动产品展示出来,通过比武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敢于和善于申辩了。2003年在金华市第三届技能大比武中我校学生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获一等奖,这证明了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学改革的措施
(1)构建综合课程
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构建新的课程,对教学模块按其性质、功能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构建综合课,并按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技术训练程度,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打破学科的限制,按专业需求进行取舍,强调能力本位,突出技术、技能实训课的地位。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较大的重组和调整,构建了一种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了“必需、够用”的知识点。
我们对机电类课程分别提出以下安排:
机类课程: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将工程力学、材料、机械原量、机械零件等知识综合为“机械基础”一门课,培养学生对典型零件及传动机构的识别、分析能力。
电类课程:将“电工与电子技术”设为一门配合有习作实践的综合课,突出电工基础、电机与变压器、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和电力电子等知识点的掌握,同时通过实践课和第二课堂的形式,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电子工具、常用仪表使用;焊接工艺训练、电子电路装调等。其次,加强电气及控制应用的训练,将PLC应用和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分别设置出难度系数不同的课题(相对应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通过、不及格),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的要求,则可得到相应的成绩。若第一次选择的题目不能完成,可降低难度重新选题。
(2)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加强实践性教学是一种整体的教育思想,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改革等各方面都应有所体现。要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和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并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由低层到高层地逐渐培养,贯穿于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年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如:计算机使用操作训练、电工工具、仪表使用训练、焊接工艺训练、机电加工实习;第二年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如:读图、识图能力训练,电工电子技术实习,基本电路安排训练;第三年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如:机床电气维护训练,PLC应用实训,毕业综合实践,电工考证训练等,最终学生要通过劳动部门的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中级工岗位证书。
(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中,必须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过分倚重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本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在“传感器及应用”课中倡导启发式课堂教学和“实践课”教学,开设指导性自习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成为必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加强CAL课件的制作与应用。例如: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等内部都应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理论和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而且可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掌握教学的进度与难度,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的演示,再通过测试软件,即可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程度,这就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若能大面积地推广多媒体教学,那么将彻底地改革“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
(4)自主设置选修课,实施学分制管理。
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特点确定专业方向,自主设置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条件自主选择课程,使专业教学的适应性明显增强。可尝试执行学分制时,如可按理论课学时计1学分,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公益劳动按每周2学分计算。对有创新成果或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可适当增加奖励。
(5)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点,良好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技能、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素质教育应贯穿于专业教育各个环节,应努力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学校育人与社会环境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专业教育相互穿插渗透,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职校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一些人文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求,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创造继续学习的基础条件,培养他们的终生学习能力。基于这样的思想,在教学计划中必须保证数学、外语、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这四门课的学时和综合实训教学环节。语文课中注重口头表达及写作能力,外语课注重听、说能力和阅读资料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今后继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综合实训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既打下较好的文化基础,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成为能力素质和人文素质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才。
(四)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 ①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老师应成为学生的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 ②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 ③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④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如着重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或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等等。
六、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
1.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职高生绝大多数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的中考落榜生,他们害怕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当初有的教师也认为这样的学生是不可教的。由于我们进行了课程改革,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学分制的管理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明显的增强,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流生率也大大降低了。
由于我们强调技能训练,增加了技能训练的时间,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机电专业全体学生都取得了二种以上初级技能证书,有20%的学生同时取得了钳工、车工、计算机、电工四种证书,有25%的学生取得了中级技能证书。在上级与本校组织的技能大武中,许多学生大显身手,取得了好成绩。许多家长也说:“当初把孩子送到职校来只是想让学校给我管住,想不到还能学到这么多东西。”
实践证明,职业学校只有认真地进行课程改革,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才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才能保证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2.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学生一到企业实习,就被企业录用,成为正式职工,拿到了工资报酬。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率连年达到100%。许多企业老板对我校机电专业学生的能力从认可到赞赏,有的甚至打出了“只招永康职技校学生”的招工广告。从2001年开始,出现了许多企业老板前来预订高二学生的可喜局面。
3.促进了学生的成才。
令人高兴的是,许多同学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工作业绩突出,成为了企业的管理能手、经商好手与技术能手,得到了高收入。例如2000年毕业的王娟,毕业仅两年,年仅21岁,就在中国浙江超人集团竞聘厂长中脱颖而出,成为该集团第三分厂(180多名职工)的厂长;99届毕业生章丽江同学,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承担了几十种电动工具的故障维修工作,并把原来形同虚设的利用起来,制作网页,发布信息,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一下子使销售订单剧增,让销售部经理大加赞叹;99届毕业生陈浙敦同学,在中国星月集团公司通过半个学期的实习,就熟练掌握了价值一百万元的大型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编程,并能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从而能够精确完成汽缸头的铣、钻、攻丝等多道工序,在实习期间就拿到1500元的月工资,现在年薪达五万多元。
&&& 4.学会了分享与合作
&&&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位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 5.培养了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6.形成的浓厚的科研气氛
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全校师生参与教科研的热情,促进了全校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目前,全校教师具有强烈的教科研意识,从研究的角度认识和探索职业中学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全体教职工每学期每人至少能写出一篇论文。在科研基本知识普及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质、热爱教育科研,能胜任教育科研需要的教科研骨干队伍。
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我校承担着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金华市和永康市重点课题35项,另外还有大量的校级课题。每年都有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评选中获奖或公开发表。学校多次被评为永康市和金华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成为“浙江省教育科研200强”。
七、几点体会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教师应充分注意其下述特点:
  ①实践性。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做,鼓励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界近年流行三句话: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对于职业中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为重要。
  ②开放性。不要设定所谓"答案",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③创造性。引导学生独创,把新颖、独到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④自主性。提供尽可能多的项目供选择,建立"课题超市",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兴趣盎然地投入研究性学习。
  ⑤过程性。淡化结论的正与误,允许结论的多元化,主要看过程。
  ⑥互动性。提倡多重互动,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他人(指校外的人士)之间的互动。互动的手段可以是说话的、书面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互动是一种交流、碰撞过程,也常常是产生思想火花的过程。
两年多来,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学会了如何收集分析和选择信息,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加强,一些学生的成果获奖。我们相信它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必定大有可为。
&&&&&&&&      & 二OO五年九月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活动教育网& 谌业锋& 《高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2.何克抗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年第3期(总第12期)
3.冯瑞龙著,《语文资讯科技的四种类型和实例》,《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第223-231页
4.李天松著,《语文研究性教学模式》,《语文学习》2001年7、8期,第30-33页
5.《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4期第3-8页
6.《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11月第40-42页
7.《职业中学办学思想与实践》& 江西高校出版社
8.《职教论坛》2002年第8、9期;2003年第10、11期
9.《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浙江大学出版社
10.《高中研究型课题》&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1.《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2.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13.中国教育资料网&& 周庆林《研究性学习专题的研究指导方法》
主要附件材料:
附件一:《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报告》
附件二:《仿生学实际运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附件三:《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精神》
附件四:《职高课堂教学要渗透研究性学习》
附件五:《谈研究生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附件六:《职高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浅探》
附件七:永康市职技校学分制实施方案
附件八:关于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决定、计划表、活动安排表
上一条:下一条:
??????????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研究性学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