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含义定义

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7与4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亚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因为有“十二五”规划内容,所以无论在体例结构上,还是在政策表述上,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其中有些重要数据,需要综合起来,仔细分析研究。比如,有两个数字就特别引人关注,一个是关于经济增速的指标,一个是关于物价的指标。关于经济增速,有两个表述。一是“十二五”期间的增速,报告称,“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一个是今年的增速,报告表述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关于物价指标,报告称,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而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到去年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39.8万亿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经初步计算,去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0.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约在3.3%。怎么来看这一组数据呢?尤其是8%和7%的未来经济增速,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这意味着什么?可以从两方面来观察。一是这些数字的政策指向,二是在这些数字下面蕴藏的挑战。首先,从中国经济增长的轨迹看,“十一五”期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速为11.2%。这是一个超出潜在增长速度近1.7个百分点的高速度,这个速度本身是不能持续的。所以去年的经济增速在10.3%,便是一种回归的反映。而今年的GDP增速定在8%,未来五年定在7%,也是顺应这种内在趋势的要求。所以,现在提出这样的增速是有道理的。而一旦政策有了调降的取向,它的经济含义就值得品味了。从国际层面看,来自中国的经济增速略有调降,意味着中国对外部资源的需求会与以往有所不同,这将对资源及大宗商品市场有降温作用,使扭曲的资源市场有所清醒。比如,以往铁矿石谈判都是一年一谈,但最近听说,现在只能随行就市了,没有年度谈判了。这种用卖“时鲜货”的做法卖铁矿石真是少见。现在降一点温,有好处。因为中国现在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需求量依然很大。而由于中国经济的基数大,一旦降温将会对大宗商品市场以及工业品和消费品市场都有影响。这样一来,就会抽掉市场中一块最热的炒作铁板,让价格回归到合理区间。从长期来看,这样做对中国也有利。从国内层面看,这种主动性调降,一方面是为了顺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让经济增速回到更稳健、更合理的区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各地对于经济增速的压力,让经济增长从快向好转化,同时也更加注重质量、注重长远效益,而不是眼前利益。这实际上也是为各地的经济转型争取时间与空间。比如,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等,现在经济基数已经很大,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水平,再要提10%左右的经济增速,除了搞形象工程,没别的出路。尤其是在这些地区转型还没有完成,还没有新的、可持续增长点出来的时候,提出过高增速,只能是勉为其难。所以今年北京、上海的两会,把当地的GDP降下来,是有道理的。但从全国的情况看,事情没那么简单。中西部地区及东北老工业区的发展还在提速阶段,基数比较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换句话说,中国的潜在增长力还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因此,中国经济的未来实际增长情况,恐怕要比8%和7%高一点,比如,高出1到2个百分点。而这种高一点也不是冒进,也是有现实依据的。比如,去年经济增速设为8%,实际执行下来是10.3%。今年预设为8%左右,实际执行下来,可能也在9%到10%。如果考虑价格上涨4%的因素,经济增速肯定不能太低。比如,如果增速是8%或7%,扣除价格因素,就可能低于这个速度。这显然也不符合经济运行的现实要求。因为如果出现较高通胀、较低增长,就有可能陷入滞胀的困境。而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好的结果。由此观之,在这8%、7%和4%后面,还真有着不小的挑战呢。
[责任编辑:pljcpe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国有经济的含义_百度知道
国有经济的含义
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经济是由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等形式组成,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
国有经济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国有经济是由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等形式组成,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
国有经济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以及上述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举办的企业。   我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扩展阅读:
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经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新经济的定义
新经济的定义
09-08-06 &匿名提问 发布
就是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现有的各种定义如下。只要社会存在,就会有经济活动,所以就一定存在经济。 (一)辞典中对“经济”一词的解释。 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古希腊]色诺芬著:《经济论》); 5.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 第1、2个解释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法;第3个解释是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用法;第4、5个解释是古希腊对经济一词的用法。 (二)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对“经济”一词的解释。 6.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依建立起来的基础; 7.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 8.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包括一国全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和部分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我们通常讲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就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上讲的(这一定义犯了逻辑错误,即循环定义)。 (三)俄罗斯经济学家对经济的定义。 9.经济就是遵循一定经济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力求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切活动; 10.经济就是人类以外部自然界为对象,为了创造满足我们需要所必须的物质环境而不是追求享受所采取的行为的总和(以上见参考文献[俄]M.N.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著:《政治经济学原理》)。 (四)西方经济学对经济的解释。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给经济学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对经济的定义却比较模糊。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自然是经济,经济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一个清晰自明的实体,对经济无须下定义,故至今为止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一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由此导致他们对经济学的定义也处于混乱状态。我们只能从其对经济学的定义中推测出经济的“定义”。 11.经济是指财富; 12.经济是人类和社会选择使用自然界和前辈所提供的稀缺资源; 13.经济是指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4.经济是指人类生活事务; 15.经济是指把稀缺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和相互竞争的需要上,并使它们得到最大满足; 16.经济是指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 17.经济是指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决定社会性稀缺性资源的使用; 18.经济指社会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9.经济是指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决定社会资源被利用; 20.经济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以及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 21.经济是指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市场将资本配置到其他经济部门; 22.经济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对人给予帮助; 23.经济是指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4.经济是指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改善经济增长的政策; 25.经济是指各国贸易模式贸易壁垒的影响; 26.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27.经济是指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 28.经济是指有限资源在不同用途上的运用; 29.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及决定影响资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新经济  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伍。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目前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美国的“新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经济持续增长   从1991年4月开始复苏至今,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远远超出战后美国经济平均连续增长50个月的期限, 成为战后美国第3个最长的经济增长期人自美国经济率先走出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日本、德国等主要竞争对手,从而扭转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七八十年代落后于日本、德国的局面,使美国在全球经济的实力相对有所回升。   (2)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   伴随着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以裁员为其主要内容之一的“企业重组”,美国结构性失业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急剧恶化。美国失业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业形势仍继续恶化,全年失业率高达7.4%,失业人数多达900多万人。 从1993年开始,美国就业状况开始改善,失业率稳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这是美国30年来的最低水平。   (3)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   消费物价指数从1992年降至3O后, 至今未见反弹,1998年仅为1%。国内生产总值的紧缩价格指数从1990年的4.3%逐步降至1993年以来的2%,1997年第4季度,该指数仅增长了1.5%,全年则为1.8%,是1965年以来的最低点。   (4)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近10年来,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强了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一共增长了近12个百分点,超过了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增幅。在美国劳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同时,其单位劳动成本在90年代却增长缓慢,结果,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从而使美国得以在90年代初期相继在半导体和小汽车等领域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5)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由于克林顿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增税减支政策,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由1992年的2892亿美元逐步减少到1996年的1168亿美元,联邦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93%下降到1996年的3%以下。1997年美国实际联邦财政赤字仅为226亿美元。1998年2月,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平衡方案,力争到1999年消除联邦财政赤字,而实际上,美国联邦政府在1998年度就已实现了728亿美元的财政盈余。   不仅美国如此,西欧经济也呈现出类似的迹象。长期以来,增长停滞、劳动力使用受限以及难以操纵的政府预算一直困扰着欧洲。令人欣喜的是,如今这里开始展现经济活力。多年的经济发展停滞之后,由11国组成的欧元区的增长率1999年超过3%。失业曾是困扰着欧洲大陆的一大社会问题,如今其失业率也降至10%以下。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其私营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也达到30年来的最佳水平。从赫尔辛基到里斯本,各地的公司都在新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力投资。   因此,设在法兰克福的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迈尔断定:‘毫无疑问,新经济正在欧元区形成。”他说,知识主导型企业快速增长、电信等市场全面取消管制就明确地表明了这一点。“它应该像美国那样提高资本和劳动生产力。”他补充说,“关键是,新经济能否在欧洲站稳脚跟,增长是否有足够后劲,像美国那样引发投资热潮。”巴黎的咨询专家圣艾蒂安估计,如果形成投资热,新经济将迅速壮大,并将取而代之“旧世界”,欧洲有希望迎来新的繁荣年代。   “新经济”在亚洲也露出曙光。虽然两三年前,东亚与东南亚各国与地区普遍地爆发了金融危机,但是现在已经从危机中摆脱了出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无不对新经济充满了乐观的希冀。在两年多的危机之后,大公司的经理人和决策者们都急切地期待着信息技术的扩展、因特网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商务行为能带来巨大的回报。许多董事会上最令人激动的话题就是集个人电脑、智能电话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三合一及其对本地区的生产力和消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没有人会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能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但是,亚洲也享有后来者的优势,那就是只需从美国引进那证明行之有效的新经济模式,从而大大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之,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   新经济究竟是什么   仿佛春潮一般,在对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到来之时,几乎全世界的经济界人士和企业共同把目光投入到这种经济现象中:发源于美国的新经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被如此多的人们关注与研究,本身就已证明了新经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经济到底是什么?它是否像潮水一般惊涛骇浪地涌来,又悄无声息地撤去?它是否如泡沫一样,刹那时充斥视野,转瞬间又灰飞烟灭?新经济的出现说明着什么?意味着什么?揭示着什么?人们在探讨、在猜测、在寻找答案。   1.新经济的内涵与实质   关于新经济内涵与实质的探讨,目前是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早宣传“新经济”思想的美国《商业周刊》,在界定这个名词时说:“‘新经济’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已经死亡了,也不意味着我们将不会有另一次衰退,或经济周期业已消灭;更不意味着股票市场必将摆脱自我调整而永远上升,就像(神话中所说的)豆梗将直上云天。自然,它也不意味着亚洲金融风波不会影响美国”,   “谈‘新经济’时我们的意思是指这几年已经出现的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第二种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   关于“新经济”的涵义,目前有很多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科学地诠释“新经济”关键在于要抓住美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向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转变之中。因为,当前经济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和转型。因而与传统经济相联系的经济现象、经济特征、经济概念和经济理论必然发生变化。美国的“新经济”已经开始表现出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和发展上的可持续性。   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新经济”,实质上就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   也有的学者认为,美国“新经济”的涵义有待深入探讨,首先,“新经济”既然是依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那么,这是现阶段美国独有的一种经济现象,还是发达国家都会逐渐形成的国际经济现象呢?其次,美国的“新经济”是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现象,还是长期稳定存在的现象?一旦发生经济增长滞缓,通货膨胀加剧或失业率大幅上升,“新经济”是否会随之消失?再次,就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开放程度来说,英国、法国都不亚于美国,为什么美国的失业率较低,而   英国、法国失业率较高呢?为什么美国形成了“新经济”,而英国、法国没有形成“新经济”呢?以上这些问题如不在理论上解释清楚,“新经济”的真正内涵还是难以揭示的。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对“新经济”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美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变化是由暂时因素促成的,并未出现根本性的、动力性的变化,经济周期仍会反复出现。   曾两次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首位走上哈佛讲坛的中国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所谓新经济,就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由新科技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但是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而把其他所谓的“传统产业”   称为“旧经济”。   综合以上各家所言,我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所谓新经济,主要是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所产生的概念,即那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状态。   新经济虽然是以美国近十年来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而引申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其赖以依存和发展的两块基石:信息领域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全球信息化以及导致各国的经济边界日益弱化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其作用及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国界,因此,新经济已并非是美国经济的专利,其深远影响及发展趋势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和运行模式。   新经济之所以“新”,源于推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全新的革命意义。同以往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不同,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的不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虽然其影响所及必然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但它是通过改变人类信息的传输、储存方式来实现的。长久以来,在低下的劳动生产力的掩饰下,信息的不充分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被忽略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次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信息瓶颈也逐渐拓展扩宽,   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以超前的眼光,最先将信息从现实世界中分离出来,作为与物质和意识并列的世界构成的第三要素,这从哲学的高度证实了,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人类信息的传输与储存方式的革命,也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组织方式提出了创新的要求,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这些信息时代的产物,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今天,信息时代刚刚来临,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的影响也才刚刚露出端倪,新经济刚刚露出曙光。一个更新、更美、更快的信息世界不久的将来必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科技型、创新型经济。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把中国的巨变放进世界历史中考察,如果仅以百年为尺度,最吸引视线的东西,是人类从其中实行计划经济的一部分,向实行市场经济的另一部分靠拢这样一种奇异景象。中国有幸成为这场主题为“改革”的考试中的出众学生。但仅仅是这样一种距 离,还不足以看清历史演变的全貌,因为它没有超出工业化这个总的圈子。
   人类在月球上看地球,与最近“勇气号”登陆火星再看地球,看到的一定不同。如果以三百年为尺度,我们又会看出一种新的千古奇观,这是人类的整体,而不是局部,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处在这场主题为“发展”的考试之中,中国不光是学生,他与老师同场答卷,他将给世界带来全新的贡献—后发先至的中国经验、中国答案。
   中国新经济中的代表人物,在改革与发展的巨流交汇处,正以卓越的商业洞察力与创新精神,创造跨越式发展的新经典。如果中国在这一轮实现了民族振兴的梦想,世界历史上,将继英国后发先至超过西班牙,美国后发先至超过英国之后,再树一块新文明崛起的丰碑。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让我们看看,一代新经济企业家,到底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哪些色调变化,给历史带来哪些永久痕迹。
   
   激发了中国在第三次文明中的“活”力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这三次文明中,国家竞争力,较量的是本质上不同的“力”:农业文明较的力,以“大”为特征;工业文明较的力,以“强”为特征;信息文明较的力,以“活”为特征。
   无土地者,无以为“大”,所以农业文明中国家争的是土地;无资本者,无以为“强”,所以工业文明中国家争的是资本;无信息者,无以为“活”,所以信息文明中国家争的是知识。
   在汉语中,“灵”是用来形容人的生命与信息之间关系的词。灵就是体现“活”的一种力。故有“灵活”一说,将灵与活并称。信息通灵,知识通灵。充分激发信息和知识的力量,是保证经济具有“活”力的不二法门。举例来说,美国今日国家竞争力的经济基础,与称为“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的灵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有很大的关系。它与“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是同一年提出的。只不过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是公开的,摆给世人看的第三次文明战略;灵捷制造战略,则是一度被美国当局加以保密的第三次文明的“九阴真经”。达尔文说“适者生存”,却没有说过“大者生存”,或“强者生存”这样的话。灵是“适”的前提,所以适者就是灵捷者。灵捷战略的目的,与信息高速公路一样,是给美国工业化制造的“强”力,加上了信息化“灵捷”这个“活”力,使通用、IBM这样既“大”又“强”的“恐龙”,变得兼具灵活性,从而战胜日本强大(强+大)的制造业。
   信息文明的本质,就在于使农业时代形成的大国,工业时代形成的强国,通过信息化,再系统地具备创新活力,以适应多变的环境生存下来。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日本那种“做大”、“做强”的工业化,又遇到了美国那种信息化“做活”的挑战。
   中国的新经济企业家,给现代中国带来的最大礼物,就是国家竞争力的“活”力化,恢复了古老文明的青春活力。把镜头聚焦点拉远到三百年看,这是保证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古老文明,不像巴比伦(今伊拉克)那样被人家灭掉的关键。
   此“活”力不同于彼“活力”。改革激发的是更好生成“强”力的活力,这个活力是强力的工具,它是指用来解放工业生产力的积极性;信息化激发的是“活”的生产要素,即信息和知识本身,激活的是信息化时代的生产力本身。改革开放激发了工业化和信息化中的两大活力,中国乃有此千古难见之变局。而中国新经济企业家的历史使命,不同于张之洞那一代传统“企业家”之处,就在于要引领中国变革,以适应两次现代化并作一次的空前挑战。
   今天我们看到的新经济人物及其公司,无论是按照美国标准,还是中国标准,都正在体现出这种给国家增添“活”力的特征。
   按照美国人对经济能动性的说法,“旧经济可概括为大企业面对静态的有限的竞争和基于成本的市场。而新经济则完全是能动的经济和竞争,高速成长创业型公司即为新经济的标志”。而据“新经济新在哪里”(包括“美国新经济——联邦与州”)中提出的活力标准,这些特征包括:
   1、 经济由新生的、快速增长的具有创业精神的公司所组成
   具体指标是看“瞪羚”(在连续的四年里每年的销售额增长都至少达到20%的公司)在经济中所占比例。它反映的是经济的创新活力。我国新经济的特点是,不是一个一个企业,而是一个一个产业地达到“瞪羚”标准。
   以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作为相近指标衡量,我国“优秀”这一等级企业中全行业地达到“瞪羚”所需20%标准的,有以下行业: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平均值30.2%),“2003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来自这一领域的有18位;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平均值30.4%,次一等级的“良好”企业亦接近20%,达19.1%),“2003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来自这一领域的,软件业有9位;电信运营业27.6%,“2003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来自这一领域的有4位,如果将互联网企业算入这个行业,再加15位;IT服务业全行业25.7%,其中大企业21.9%,中企业29.3%,小企业26%,“2003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来自这一领域的有11位。
   通信设备制造业、家用影视设备制造业虽然没有实现全行业优秀企业达到“瞪羚”标准,但“2003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领导的相关企业,相信这方面的成绩不会太差。
   统计数据雄辩地说明了中国新经济的佼佼者及其所代表的行业对增强中国经济(信息化意义上的)活力的实质性贡献。
   2、激烈的商业竞争
   例如,1965年,IBM在市场上所面对的竞争对手有2500个,而到了1992年,增加到了50000个。流水不腐,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激发经济活力的激光。作为国内最早推向市场竞争的行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充分竞争,是人人有目共睹的。激烈的商业竞争,保证了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具有最充沛经济活力的部分,来自电子产品出口。
   3、新经济处于不时的扰动之中
   该项指标为新兴企业与破产企业数量之和占企业总数的比例。缺乏创新和效率不济的企业逐渐萎缩并被淘汰,而富有更强创新能力和更高效率的企业迅速成长并取代被淘汰企业的位置。按照这个标准,中关村企业具有远高于半死不活的传统行业里国有企业的新陈代谢速率。能够在中关村、珠三角、长三角活下来的企业,具有相对旺盛的生命活力。
   按照中国人的标准(以南开大学211工程《现代企业活力理论与企业活力评价系统研究》课题及配套软件为例),企业活力由企业生存力、成长力和再生力三个方面体现。
   以体现企业活力最高境界的再生力为例,是指:
   1、 资源再生力:有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的能力。
   2、 核心能力再生力:有创新和转型能力,能保持核心能力与环境匹配。
   3、 学习再生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4、 演化再生力:主动调整演进路径。
   5、 环境适应再生力:预见、适应和改造环境,不断自我超越。
   6、 企业生命质量:企业生命质量高。
   这基本上概括了“2003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的“活命哲学”。我们注意到,所有这些“做活”的“长寿”秘诀,都与一个固定的方向有关。这个方向就是,把企业引导向活的生物方向,而不是死的机器方向。这就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不同。新经济人物以这种方式,在对新经济进行重新定义;或者说,对经济进行新经济的定义,也为旧经济中个个声称要做“百年老店”但实际寿命平均只有二至三年的老大僵化的中国企业,指出了可操作的改进方向。
   企业活力是社会活力的基础。少年中国需要新兴企业支撑。通过创新精神激活资本的“强”“大”力量,推动社会财富向知识经济方向转移,中国的新经济企业家,作为一个标准的战略群体,正在表现为一种使文明形态升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更主要是,他们代表了文明演进的方向。
   
   永远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比较优势格局
   传统经济中妨碍大国崛起的教条中,最错的莫过于静态的比较优势理论。按照这种理论,中国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早已命中注定,只有顺其自然。然而,中国信息产业不可思议的崛起,与英国纺织业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一样,成为跨越式发展的典范和创新精神的体现。中国新经济企业家,用财富实践,改变了由理论家编造的历史逻辑,算是对新经济的又一重量级的重新定义。
   比较优势理论,曾在上一轮现代化中,耽误了法国。据李斯特介绍,法国的麻纺织业已经有了一千年的历史,而英国无论气候还是其它自然条件,都不具有发展纺织业的比较优势。但工业革命,恰好是在英国比较优势的最薄弱环节发生的。起点说来可笑,西班牙“将代表先进生产力”因此严禁出口的羊(相当于现在的软件源代码),当作美餐,给了爱德华四世三千头。工于心计的爱德华四世,马上分配给各教区,命令七年内不得屠宰或阉割,开足马力发展出一个后来令日不落帝国称霸世界的产业,并据此发动了整个工业革命。
   中国新经济企业家群体的第二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把原来所有人都认为不是中国比较优势的高科技信息产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工业;使中国比较优势最明显的产业,从早期乡镇企业的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口,逐步转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的信息产品出口,从而在大国崛起的经济砝码中,加上最有份量的一块。
   据最新统计数据,月,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1254亿美元,同比增长52%,增幅高出全国外贸出口增幅19.1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2.1%,对全国出口的贡献率达到44.4%。
   在“2003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中,就有11位来自通信设备制造业。今年手机出口9000万台,就有他们的一份贡献。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交换机、光纤设备等方面,中国企业已经开始逐步拥有自己领先的核心技术、甚至技术标准,正在开始转守为攻。海尔、TCL等企业开始进行国际扩张,成为跨国企业。我们要特别向他们致敬,他们与一般的新经济企业有所不同,它们是在中国传统的最弱的比较优势项目上,展开了“挺进大别山”式的战略性反攻,它们将成为中国未来逐鹿中原的主力。
   新经济还在信息化方面改变了中国经济。以汽车电子为例,机械价值比重正逐步让位于电子价值比重。中档汽车价值中,有50%属于汽车电子;高档汽车价值中,已有70%属于汽车电子。信息化使金融等行业发生了质变。信息成为创造价值的主要来源。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制造业具有了新的竞争优势。在“2003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中,有超过1/4来自信息产业以外的部门,是新经济使他们脱胎换骨,使这些产业和朝阳产业并驾齐驱。
   放眼全球竞争,中国真正要想横刀立马,唯有创造性地获得高端竞争优势。否则永远只能做二流国家。
   
   按照信息时空的原则重塑新的生产方式
   新经济并不按工业化中的物质要素进行空间产业布局,而是按照“物质-科技”双要素的原则进行产业布局。这是由新经济的生产方式决定的。这为不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中的不发达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为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选择。
   在新一轮的现代化过程中,按照新的时空原则配置资源的地区,获得了空前的机遇。硅谷是在美国的农业区发展起来的;班加罗尔是在印度的“西部地区”发展起来的。相反,底特律虽然工业发达,但由于不具备科技聚集条件,发展不出信息产业来。
   在我国,不仅北京、珠三角可以发展出新经济,在西安、重庆、成都等知识相对密集的西部地区,同样可以发展出新经济成分。信息化水平数一数二的一汽,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企业,不是出在IT行业,而是出在宝钢这样一个钢铁行业。
   为什么有的人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有的人却好景不常,风光不再?观察“2003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他们来自从互联网、IT、电信、银行、保险、投资、物流、零售、传媒的各行各业,来自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各个地区,说明新经济并不是少数产业、少数地区的专利。
   此外,新经济在时间上呈现出与传统产业不同的速率特征。
   丁磊、陈天桥聚集财富的速度,说不定超过了他们谈恋爱的速度。所以他们才有可能财富比婚姻来得更快。没有新经济,未婚青年成为首富这种现象是绝无可能的。
   这种现象背后的规律在于,新经济要求供给与消费之间,进行更快更复杂的一对一匹配。需求的节奏因个性化、体验化而变得更加自由化,显得更加不可预测;与之相应,需要更加富于创造性的工作,进行响应。在这种供求匹配中,自由劳动时间扭曲了常规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使价值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形,或爆炸性增长,或泡沫般破灭。只有快速并创造性地响应,才能获得财富。
   
   建立新企业家精神
   新经济中的企业家,带给我们的新变化中,最后一点,是以变革和创新为核心的新企业家精神。新企业家精神,是信息时代的“新教伦理”。
   工业时代的“新教伦理”,把扩大再生产作为生产的目的。企业家把技术创新作为一种获得权力的手段,力图将大规模生产形成的秩序定形化。这种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机械精神,是以物为本的精神。而新经济中的企业家不断打破既有秩序,崇尚变革,在创新中不断变形,突破自我,以获得高峰体验。这种新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生命精神,是以人为本的精神。
   这一点,在互联网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门户网站已几经变形。丁磊从做免费邮件,到社区、短信、游戏……,最后只剩下创新是不可变的。宝钢为了适应变革,干脆建立系统创新部,把“变”本身体制化,使变本身成为唯一不变的东西。
   从这种新的企业家精神中,新经济派生出许多不同的特点。例如:
   工业时代的企业家,更多持一种原子式的世界观,把节点看得比网络更加重要,通过竞争进行博弈;而新经济的企业家,更加注重社会资本,把网络看得比节点更加重要,通过合作共赢财富。
   工业时代的企业家,两眼紧盯财务报表上有形资产的损益;新经济中的企业家,更加重视无形资产,他们将财务管理和知识管理,管物与管人结合起来,因此显得更加全面。
   此外,工业时代的企业家,热衷于自上而下的权力中心。新经济中的企业家,更加关注自下而上的企业文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当今世界经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朝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以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站在新千年交界处的营销正是处在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瞬息万变的宏观环境之中,新经济的发展要求新千年的营销手段必须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营销需要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确定某个组织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方案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要,其目的是通过与重要的客户建立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关系,创造顾客满意并且获取利润。新千年里营销手段必须要满足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当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