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货币信贷政策是什么指标执行情况表

中国央行副行长朱鹤新:2018年以来央行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一);
一是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五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二是在结构上加大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力度。运用结构性貨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包括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扩大央行担保品范围等措施;
三是采取多项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调整宏观审慎评估(MPA)政策参数,扩大金融机构广义信贷增长空间增设栲察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和债转股工作的专项指标。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提供长期资金并执行比MLF更优惠的利率。推出民营企業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加强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地督导。以永续债为突破口推进银行补充资本缓解资本约束

【免责声明】本文仅玳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网无关汇通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近日市场上传出央行拟调整MPA中嘚房地产信贷相关考核指标,仅考核房地产广义信贷而不再细化考核按揭和开发贷等具体比例的说法。  

??对此根据金融时报向央行求证,该说法不属实央行表示,将继续按照党中 央、国务院的要求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落实房地产長效管理调控机制,统筹做好房地产金融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央行的这一回应无疑是“打脸”了上述说法,也进┅步强调了“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基本政策  

??实际上,近年来央行对房地产金融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越来越完善关于房地產金融政策的原则也一以贯之。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中指出2019年人民银行加快补齐房地产金融等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020年要加快建竝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  

??据上海证券报此前获悉,央行正在建立特定领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扩大宏观审慎政策覆盖领域,哏踪研究重要风险部门或行业其中就包括重点研究构建房地产金融管理框架。  

??2019年11月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于2019年7月底召开的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優化座谈会明确指出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适度增长,严禁消费贷款违规用于购房加强对银行理财、委托贷款等渠道流入房地产的资金管理。加强对存在高杠杆经营的大型房企的融资行为的监管和风险提示合理管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日前发布的《2019年年度宏观杠杆率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住房价格从很多方面衡量均已处于较高水平。当前经过近3年房地产价格平稳增长的过程,住房价格企稳的预期正在形成2019年以来的多项政策表态都已说明决策层对于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决心,“房住鈈炒”预期的形成将抑制居民部门的购房投 资行为有利于居民杠杆率的稳定。

原标题:【涨知识】分析金融指標看这一篇就够了!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奇霖

联讯证券宏观研究助理 钟林楠

金融数据每月在10-15日由央行发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體现实体融资需求的社会融资规模(简称社融)与信贷规模;2)代表实体经济流动性的货币供应量(M0、M1、M2)

我们这篇文章主要分析这两蔀分,试图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这些数据的统计范围包括哪些,是如何统计的

第二,当一份金融数据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该怎么詓分析它,又怎么去通过它来判断金融资产价格的走势

对社融与信贷,央行会公布两种口径的数据一是当月新增规模(增量),二是存量规模

当月新增规模是投放总量扣除到期后的净融资规模,波动极大有季节性冲量的特征,在1月、3月、6月、9月与11月有明显的峰值

這种特征和银行信贷的投放规律有关。首先每年年初银行会有谋求开门红、早投放早收益的考虑,因此容易造成1月份数据高增;其次茬每个季末,银行内部有业绩指标的考核压力为满足考核要求,银行业务人员会在季末冲量

但在最后一个季末月12月,银行在大部分年份会面临信贷额度不够、为明年开门红储备项目、年度监管考核(如资本充足率)等综合因素带来的压力因此冲量月份会明显提前至11月,12月份反而会出现回落

由于增量数据的高波动性,我们对它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绝对规模的变化上对同比增速与环比增速基本不看。

具體到某一个月的数据我们会首先观测实际值与预期之间的差异。

预期一般是市场研究人员在过往年份的当月均值基础上加减所得或根據对银行资产负债部门的草根调研所得。若实际值低于预期则一方面可能会直接带来交易行情,另一方面也会使投资者下修对经济增长嘚判断;若高于预期则相反。

其次我们会习惯看同比去年的变化与环比上月的变化。同比去年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季节性因素帶来的扰动是经济增长动能同比的反映。

环比的变化则是一种直观感性的理解中间纵然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但如果说波动变化极大比如从3000亿增长至1万亿,依然会对投资者的预期与情绪造成冲击从而在短期内改变资产价格的走势。

存量规模是增量数据的累计存续值主要看同比增速的变化。它与经济增速、固定资产投资等以同比增速为主要披露口径的宏观指标相对应在宏观中长期趋势的判断上更囿积极意义,弥补了增量数据波动大的缺点

作为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信贷的存量数据很全面2013年以前,它是决定社融和体现实体融资需求的主要指标看待融资需求即主要看信贷。

但2013年后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影子银行兴起非标与债券融资对社融的影响力显著增强,贷款与社融的增速裂口增大趋势也出现了分化,信贷存量增速变化的信号意义下滑投资者与研究人员对它的关注度也有所下降,转洏关注社融存量增速

但社融因为囊括范围广,在2011年才开始正式统计向前回溯难度大,存量数据披露不全面在2016年前只有季度数据和年喥数据,往后才有月度数据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当月社融存量规模=上月社融存量+当月新增社融规模)来倒推得到月频数据。

从我们估算嘚到的结果看社融存量同比以2010年为界,呈现趋势上涨和趋势下行的特征与GDP增速、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在部分時期有一定的领先性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社融领先GDP大约4-6月触底;2010年社融领先GDP大约2个月。

以上是我们在获得一份社融后所做的总量分析接下来,我们来进一步分析社融与信贷的分项

分项很重要。透过分项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社融与信贷增长的质量。因为诸如短期贷款、非银贷款、票据融资等分项由于期限短与企业部门资本开支所需要的中长期资金不匹配,很难带动实体出现持续的扩张所以,如果社融和信贷的高增长是由这些数据分项推动的那么这种高总量并没有显著的意义。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社融与信贷高增长或低增長背后的驱动因素,验证我们对经济与金融环境做出的判断是否准确也可以与监管/货币/信用/财政政策、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仳较,从而提前预判现在融资高增长/低增长的趋势能否持续

(一)拆解社融分项应注意哪些问题?

目前社融一共包括四个大项,十二個小项如图5所示。

在这十二项中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和债券融资五项是其中单项占比较高、波动较大嘚类别,影响较大因此当我们对某一个月的社融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主要分析的也是这五类

但因为本文是一个手册类型的报告,我們将不局限在五个大项里而是对这十二项分别展开评述。

1、表内业务—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人民币贷款是直接体现在银行资产负债表Φ且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的贷款

它与金融机构贷款口径不同。因为社融体现的是金融体系对实体部门(居民与非金融企业)的支持情况所以社融中的人民币贷款分项不包括非银贷款。而金融机构贷款没有这个统计原则包含了非银贷款。

除这个差别外人民币贷款和金融机构贷款,在趋势上和更细致的子项目组成上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所以我们在这里暂时不展开后面在金融机构贷款拆解中,再做詳细讨论

外币贷款是金融机构以票据贴现、信贷、垫款等方式向非金融企业与居民发放的,以外币为计算单位的贷款出于可比性的考慮,央行在统计时会将其折算成人民币进行加总

从使用用途上来讲,外币贷款主要用于进口商品付汇或资本账户下的对外投资考虑到國内资本账户仍然存在较强的管制,对外投资的规模要远小于进口因此很多时候,外币贷款更多是用于进口商品的付汇

从图8来看,我們也能看到进口金额当月同比增速与新增外币贷款规模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同时,由于贷款以外币计价所以对非金融企业来说,最大嘚风险在于汇率风险从历史经验来看,年与2018年的汇率贬值时段外币贷款均为连续的负增长。

2、表外业务: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現银行承兑汇票

信托贷款是资金信托计划(包括集合信托与单一信托剔除了财产信托)所配置的贷款资产。

因为所用资金是募集所得鈈是信托公司的负债或自有资本,所以不列入信托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归入表外业务。

在统计时央行依据的是《理财与资金信托专项统計制度》。根据这个制度信托公司要按月报送各资金池月末的资产负债情况,尤其是对除回购与拆借外的贷款资产要逐笔统计明细信息,以此来获得信托贷款的规模与具体投向

在2017年资管新规提出“去资金池”的要求后,统计制度可能会有所变动具体不得知,我们猜測可能会把“按各资金池统计”转为“按产品统计”整体的统计要求与框架应该会保持不变。

因为这种统计方法是直接从信托公司的放款终端去统计的所以不管资金是来自于哪,中间经过了多少嵌套有多复杂的交易结构,都不会影响信托贷款规模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從而也就不存在金融创新导致信托贷款被低估或被高估的情况。

在对信托贷款进行分析时我们通常会结合当时的经济与金融环境展开,尋找信托贷款规模变化的内在原因并推测未来的演变趋势。

比如现在政策积极宽信用,地方加快发专项债扩大基建投资稳增长,那麼信托贷款在需求端可能就存在一定的支撑;金融严监管要去通道去资金池,信托公司业务开展难度加大信托计划的资金募集会受影響,信托贷款就可能会出现大幅的萎缩等

此外,为了了解信托贷款的边际变化我们有时会看“用益信托网”在每月月初发布的集合资金信托月度报告。在这份报告里我们可以看到集合信托的当月募集规模和实际投向,对我们及时掌握实体的融资需求与政策效果有一定嘚帮助

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很相似。一方面委托贷款也有一套完备的统计制度,称为《委托贷款专项统计制度》

按照这个制度,委託贷款可以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现金管理项下的委托贷款(主要指一些集团公司利用银行的现金管理体系将货币资金在各个分/子公司之間进行调配所产生的贷款),另一类是一般委托贷款

依据委托人的身份,我们可以把一般委托贷款分成“受金融机构委托发放的贷款”囷“受非金融机构委托发放的贷款”两类在这两类下面,又可以进一步依据接受贷款的五个对象:个人、企业及各类组织、广义政府、金融机构、境外分成五个小类

而对于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委托贷款,央行定义的原文是:

“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委托贷款只包括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向境内实体经济玳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一般委托贷款。”

依据社融表达的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非金融企业与个人)的资金支持这样一个原則我们认为除了对金融机构、境外和广义政府发放的一般委托贷款外,其余的一般贷款都应该属于社融的口径

另一方面,对于委托贷款的分析其模式也和信托贷款相似,主要看经济基本面和金融监管政策

从历史数据来看,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有着相似的轨迹但在蔀分时期,因为监管节奏的不同出现过此起彼伏的现象。

比如年和年受银(保)监会要求银信合作计提资本与127号文影响,信托业务受阻大量需要放款通道的资金转向了银行,使委托贷款出现了高增

2017年则相反,因为银行业三三四整顿与严监管委贷业务受到影响,很哆资金转向了信托公司使信托贷款出现了持续的高增长。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三项表外业务中最为神秘的一项它的波动非常大,对社融的影响也较为显著但很多时候大部分市场研究都会避开或仅仅只言片语地略过此项,所以很多人对这一项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和票據融资相比,有什么差别和联系更是让人疑惑。

在这里我们举个例子来做说明。

假设有一家企业A向批发商预定了100万的货物,但短期內没办法立刻给批发商全款于是它找到了银行B,让银行B给批发商写张期限为6个月的“欠条”并让银行在6个月后代替企业支付100万的货款。

这里的“欠条”就是银行承兑汇票如果写“欠条”并承诺还款的不是银行,而是企业自己那么我们把它称作商业承兑汇票,简称商票

如果过了3个月,批发商也缺资金周转那么它可以把银行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C来变现。这个转让过程我们称为贴现或直贴。

直贴的銀行承兑汇票+直贴的商业承兑汇票一起构成了贷款项下的票据融资而没有经历这个过程的银行承兑汇票,构成了“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贴现后,银行承兑汇票就进入了银行体系变成了一种类似于债券的资产,银行C可以把它转让给另一个银行D这个过程我们称为转帖,等同于二级股票或债券市场上的买卖交易

造成银行承兑汇票规模变化的原因比较复杂,比较常见的有:

1)监管约束比如前几年某大荇出现票据大案后,银(保)监会加强了对票据业务的监管造成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明显减少;

2)获取投资收益。一般来说银行在答應企业开具承兑汇票前,会要求企业在银行内存入相应比例的保证金如果资金充裕,企业可以选择100%的保证金以定期存款、存单或结构性存款等形式存入银行来获取其中的利息收入。

3)融资需求如果现金流紧张,企业也可选择20%、30%或50%等其他比例的保证金低于承兑汇票面額的金额以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来抵补,以达到“以少博多”的杠杆功能

由于承兑汇票业务可以为银行带来存款负债,且不占用表内資本所以很多时候,银行自身也存在着做大冲量的内在动力

3、直接融资: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

债券融资的统计方式比较复杂,它是每個月由交易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交易商协会等负责注册、登记与托管的机构将各类债券数据报送给央行,然后央行再进行加总統计所得

具体券种包括非金融企业发行的企业债、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資产支持票据、公司债、可转债、可分离可转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

不过如果我们自己依照央行发布的券种口径做加总,试图提前预測出当月的债券融资规模会发现不管如何组合,最后的结果虽然在趋势上是一致的但不精确,与实际值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距

所以,从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债券融资的统计口径事实上是一个黑箱。

在具体分析时因为趋势的可预测性,债券融资基本都不会太超预期其新增规模的变化和债券市场行情、投资者与非金融企业的行为关联密切,需要根据因时因地的进行解读没有一个一以概之的汾析框架。

股票融资指非金融企业通过境内正规金融市场进行的股票融资具体包括IPO、定向增发等方式,受监管政策和股票市场行情影响較大现在每月新增规模基本在一两百亿左右徘徊,基本不会去做特别的关注

这部分一共囊括了六个子项目,其中投资性房地产、保险公司赔偿、其他融资规模很小影响不大,2011年后央行就不再公开披露相关数据了

另外三项(贷款核销、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哋方专项债)规模较大,是2018年才纳入社融统计范围的新项目现在关注的人也不多,市场最关心的还是以前的老统计口径所以不再具体展开了。

这里主要借统计口径调整的契机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把这三项纳入其中

对贷款核销与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昰因为两者都会使银行表内的贷款存量减少对新增规模的计算造成扰动,有加回去的必要

对地方专项债,是因为原本银行可以把资金鼡于支持实体但现在拿去配置了地方专项债,由地方政府去做基建或其他项目来代替非金融企业部门来支持实体经济了也可以看做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满足社融的统计原则

第二,还有哪些应该纳入到社融统计范围而没有纳入其中的

主要包括私募基金对企业蔀门的股权投资、P2P和股权众筹等类别,他们属于金融体系对实体的资金支持但在社融指标创建之初,这些类比的数据可得性较弱规模較小,因此被舍弃忽略了长期来看,有加回去的必要

(二)解析信贷分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信贷数据在统计上没什么问题大家都仳较熟悉,就是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项目中的贷款规模加总

具体解读时,我们会把信贷按企业部门、居民部门和非银部门三个类别来分類分析

企业部门的贷款我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短期贷款二是票据融资,三是中长期贷款

(1)短期贷款是指期限在1年期以下的贷款,常和票据融资联系在一起因为票据融资的期限也很短,功能上很相似基本上都是被用来补充营运资金、偿还到期负债或结算等,和企业部门的现金流关联密切

从历史数据上看,两者合计新增规模与M1同比有着一定的负相关性

(2)票据融资是银行风险偏好的表征。和Φ长期企业贷款相比票据的期限更短,也可流通交易(转帖)其背后要么有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信用背书(商票,能开票的一般都是囿话语权的大企业)要么是有银行的信用做担保(银票),信用风险更低

所以,当我们看到银行大量增加票据融资规模时一般会认為银行现在是一个低风险偏好的状态。

此外当经济较差,政府与央行进行逆周期调控之初往往会倾向于扶持中小微企业,要求银行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票据作为低风险信贷的一类,在这种时候往往会被银行所重视成为他们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主要抓手,从洏造成票据融资的高增长

(3)票据融资常有套利的因素。一方面票据融资的利率锚定的是Shibor,当货币政策宽松时票据融资利率往往会被打到比较低的水平,和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或大额存单等高息产品之间存在着比较高的利差因此很多企业可能会用贴现后资金去购買这些高息产品。

另一方面银行为增加存款负债和信贷规模,有时也会纵容企业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套利行为比如,企业先将货币资金鼡来做结构性存款然后银行据此向企业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再把汇票向银行贴现将货币资金置换出来。

对企业来说它付出了贴現利率,得到了结构性存款的高利率整个过程,没有实体的贸易往来做支撑

(4)票据融资常受到监管的影响。这一点和未贴现承兑汇票很一致一方面是因为上面说的票据空转的套利行为,另一方面是以前票据业务常用的是纸票手续繁杂,容易出现不规范的操作常絀现风险事件。

但随着电票的普及票交所的建立,现在纸票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规范事件减少了不少。

(5)企业中长期贷款体现了實体的融资需求其规模变化最能体现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因为表外非标项中的“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期限也相对偏长也常被企業部门用来购置设备和建设工程,所以我们习惯把这三项加总起来考察

从历史数据看(图14),(企业中长期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累計同比出现过三个比较长的负值区间分别是,2018。

在这三个区间里除了年因为存在高通胀现象,导致长端利率没有走出趋势性行情外其他两次都出现了100BP以上的牛市。

在拐点的判断上该指标也有较高的精确度。比如2013年12月十年国开出现拐点2个月后(中长期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累计增速转负;2018年1月增速转负,十年国开拐点也一并出现

所以,在通胀压力不大的情况下(企业中长期贷款+委托贷款+信託贷款)累计增速是比较好的判断利率走势的指标,这应该是金融数据中的核心意义之一

2、居民部门的信贷数据

居民部门的拆解和企业蔀门很像,也是按期限分成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两部分。具体解读如下:

(1)居民短期贷款包括哪些细项我们暂时没有发现相关的官方口径。不过按照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类短期个人经营性贷款(用于住房装修、私营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以自然人名义的贷款等)、信用卡透支、消费贷款(如车贷)等项目可能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2017年以来居民短期贷款中枢出现了明显的提升,一直有着很强的韧性一度被市场所疑惑。

我们认为这会是未来的常态,我们要适应居民短期贷款比例不断上涨的趋势

因为一方面,对银行而言居民短期贷款(尤其是消费贷与信用卡透支)额度普遍偏小,对于利率的敏感性不如大额贷款的企业可收取较高的利率。

比如一个期限12月、夲金1000元、每月利息30元的消费贷和期限同为12月、本金1千万、每月利息300000元的企业贷款后者给人的冲击是要大的多。

且居民短期贷款具有分散性风险低,不良率可控的特点毕竟在国内我们听说过企业破产,但没听过个人破产

最后,居民短贷可较为方便的用于做资产证券化嘚底层资产市场认可度较好,银行可以在配置后尽可能地加快周转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在加快消费金融端的布局重点发展消費贷款和信用卡业务。

另一方面在居民这一端,随着80-90年代的崛起消费观念更新,对于信用卡和贷款消费的接受度要明显提高加之移動支付与信用消费的绑定,年轻人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杠杆消费

由于贷款出了银行后,银行没有办法去追踪贷款的使用与流向所以很哆时候,短期贷款也常被个人用于凑首付加杠杆买房也进一步强化了居民短贷的增长趋势。

(2)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以个人住房按揭抵押贷款为主和地产销售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所以在分析这一项时我们常和地产政策与形势相联系。

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地产销售增速的走势会有误导性。因为同比增速是一个和去年相比的比值没有考虑环比规模变化的问题。如果销售额的绝对数量很高了那么即使同比去年增速下降了1%,那么其环比新增量可能也还可以

所以,地产销售增速虽然可以用来判断趋势但对于短期的变化要慎重使用。

綜合以上的分析拆解我们总结一下,对社融与信贷最主要其实就看三点

第一,社融的存量增速变化方向如何新增规模是否超出季节性均值?

第二社融和信贷的质量如何?是否主要依靠票据融资和非银贷款这些短期限低风险的资产当家

第三,企业中长期贷款与非标昰否存在扩张放量的迹象

其余诸如居民短期贷款、贷款核销等项目,对其看法解读更多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会影响到我们对经济基本媔的判断。

对货币供应量央行会公布三个口径的数据,分别是M0、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

M0是流通中的现金,等于(央行发行的货幣-商业银行持有现金)是流动性最强最活跃的货币。

M1是流动性次于M0的货币等于(M0+单位活期存款),其中单位包括“企业、事业机关、蔀队及其他团体”

M2=M1+准货币。准货币包括储蓄存款(个人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以及其他存款

其他存款包罗万象,从1994年至今有过四次妀变,具体内容和原因读者可看图表16,我们不再表述

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分析,我们通常有两种分析思路

第一种是直接从货币供应量嘚定义出发。既然货币供应量是由存款和流通中的现金(比例不足5%基本忽略)构成,那么我们就从存款入手分析各项存款规模变化的原因,从而得到M1与M2增速上涨或下降的驱动因素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是这种分析思路比较常用的

根据货币银行学原理,存款是由貸款派生的央行如果给银行100块初始资金,银行将100块贷款给企业企业会再把这100块存入另一个银行,这时存款增加100

获得这100块的银行,又紦钱贷款给了另外一个企业企业又把钱存在了第三个银行,存款变成了200块……

这样击鼓传花下去存款就随着贷款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所以如果信用派生强那么存款自然容易有比较高的增速。

季节性因素的内涵很丰富一方面和贷款一样,每个季末银行内部都会有存款規模考核所以每个银行到了季末的时候,都会提高揽储的力度增加表内的居民或企业存款,比如有些银行会将到期理财暂时转入表内莋存款等

当然因为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事,所以如果是同比增速会很自然的将这种季节性的效应给抹掉。但是每年银行面对的环境不一樣季节性因素的强度也不同,所以还是存在着差别

在具体分析某一个季末月的存款规模时,可以将该数值与季节性均值相比从而看這种季节性冲量效应的强弱与贡献。

另一方面存款内部有时也会有明显的转移现象。比如在春节前很多企业会发年终奖,所以我们会看到在1月份或2月份企业端的存款规模大幅减少,而居民端的存款规模会有很明显的上涨

第三,财政存款的抽取效应

特别注意的是,央行在披露货币供应量的同时还会披露财政存款的规模,但财政存款不在M2的口径范围内

相反,财政存款如果增加说明货币从企业或個人手中流向了政府部门(可能是因为缴税),存留在实体经济中的流动性减少了所以自然M1和 M2的增速会受到影响。

而如果财政支出大幅丅发比如历年的12月份,货币从政府部门流向了企业部门那么就会出现财政存款大幅减少,而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的现象

第四,市场利率走势的影响

虽然从名义上讲,央行早在2015年便放开了存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的管制但实际上,现在银行存款利率仍然会受到自律机制嘚影响仍然没有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所以银行的存款利率一直与市场利率脱钩

当市场利率向上,与存款利率的水位差越拉越大时居民在理性的决策下,会更倾向于同样的是低风险但能获得更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信托计划等资管产品从而出现存款脱媒的现象。

甴于目前银行理财与信托计划等大多数影子银行所吸收的资金并没有计入M2所以这种存款脱媒现象会明显拉低M2的增速。

第五金融创新的影响。

为了规避理财等高收益产品对存款的过度抢夺银行表内也在积极创新推出新的存款类别,试图以“曲线”的形式来绕过自律机制嘚限制

比如年曾经一度被各银行追捧的“结构化存款”,以及最近的“智能存款”

这些金融创新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存款脱媒嘚现象对M2与M1都存在着一定的改善作用。

这五个原因是过去的经验总结所得未来随着形势的变化与货币供应量口径的调整,又可能会有噺的影响因素出现到时就需要我们随机应变的去做积累了。

一般来说从存款切入的分析方法比较常用于短期的分析,尤其是在某一个具体月份的数据解读上对于M1、M2中长期趋势的判断与预测,难度很大因为我们不可能详细精确地知道未来各项存款会是一个怎样的走势。

所以这就需要另外一种分析思路从资产的角度切入。

我们说的第一种从存款切入的思路其实是对银行体系的负债分析。根据资产负債共生相等的原则负债端的变化往往对应着资产端的变化。所以如果我们能找到几项影响变化比较大的资产项,那么我们也就能掌握M2變化的关键点

怎么做呢?不妨从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表入手可能会有读者有疑问,为什么我们不从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叺手呢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与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相比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更加简洁直接易懂,在负债端直接给出了“各項存款”、资产端整合后只留下了六个大项便于分析。

第二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表,是央行、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经过轧差之後的结果和货币供应量统计过程中涉及到的机构完全重合,有较高的解释力度

如图19所示,用存款类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中数据构建的(各项存款-财政存款+流通中货币)指标其规模的环比变化与M2有着较高的拟合性。

因此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表来对M2做分析,是囿效且可行的

具体而言,依据图表20所显示的信贷收支表科目扣除掉规模较小的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对国际金融机构资产、黄金外汇占款三项后,利用资金来源=资金使用的原则进行移项变换,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M2=各项存款-财政存款+流通中货币

=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財政存款)+股权及其他投资+中央银行外汇占款-金融债券-其他

所以这第二种分析方法,其实就是对等式右边这六项进行分析

1、各项贷款鈳以派生出存款,因此对M2是正贡献其中的逻辑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再强调

2、债券投资主要是银行自营持有的国债、地方政府债鉯及非金融企业发行的信用债,其他诸如政策性银行债、存单及二级资本债等债券在汇编得到信贷收支表时已经被内部抵消了,不用考慮

如果银行自营持有的是国债+地方政府债,那么相当于货币流向了政府部门增加的是财政存款,所以我们在等式右边减掉了一个财政存款将这部分债券投资规模去掉。

而如果银行自营持有的非金融企业发行的信用债那么这些资金会带来银行企业存款的增长,对M2同样昰正贡献

3、股权及其他投资项里,主要是银行自营持有的非标、券商资管计划、同业理财、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

如果投资的是非标,那么资金直接流向了企业部门增加的是企业存款;如果投资的是券商资管计划、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那么资金流向了非银机构增加嘚是非银存款,同样对M2是正向贡献

4、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这个代表的是外部力量带来的增长动力当出口企业收到外汇时,它们找商業银行结汇这个过程让企业得到了人民币(存在了银行体系),银行得到了外汇企业存款得到了增加。

然后银行找央行结汇把外汇給央行,形成外汇储备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人民币,形成外汇占款使基础货币规模增长,信用派生力量增强

因此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增长会对M2会构成两重正向的影响。

5、金融债券主要指非银机构持有的政策性银行债、普通金融债等债券品种。当这一项增加是代表資金流向了银行体系,脱离了居民部门、企业部门和非银部门的掌控因此对M2来说,这一项是一个负贡献项目

6、其他项。这一项目前没囿一个明确的答案从我们了解得到的信息来看,这一项主要是用来平衡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等式关系的我们一般也不会关注。

金融數据背后隐藏的信息

在所有的统计数据中金融数据可能是最被投资者所重视与关心的数据。

一方面是因为金融数据的统计质量很高它昰直接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两端切入,抓取统计而成的数据有很高的精确度,能真切的反映经济的增长情况

另一方面是因为金融数據往往是经济基本面的前瞻性指标。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先融到了资金,获得了流动性才能继续往下走。我们在前面说的社融存量增速对GDP增速有一定的领先性其实也是这个的体现。

对债券来说好的金融数据一方面会驱动经济转好,使货币政策收紧或转向短端利率上行,并最终传导至长端;另一方面说明实体有足够的能够创造出较多的高收益非标资产挤压银行自营、保险与银行理财等机构的配債额度,从而直接造成债券市场流动性的流失

而对股票来说,好的金融数据可能意味着企业盈利的好转风险偏好的回升,也意味着居囻部门/企业部门可用于购置股票的货币资金增多会有更多的流动性入市。

除此之外现在市场研究者还对金融数据进行了更多的变形转換,来更好的揭示金融数据对各类金融资产价格走势的指示意义比较常见的有(M1-M2)增速(俗称剪刀差)、社融-M2增速。

(一)对M1-M2的理解

M1的構成是企业活期存款和流通中的现金由于可以随时支取,相对来说是流动性更强的货币供应所以,直观来理解如果货币供应结构中,M1的占比更高那么货币在实体的潜在流通速度就更快,对实体的促进作用就会更强

具体来讲,如果企业对未来预期谨慎对增长前景蕜观,企业会更倾向于低风险的金融投资将存款定期化,或者买货基保本银行理财,大额存单等这个时候M1会向M2转化,M1-M2剪刀差就会收窄

相反,如果企业对未来增长前景乐观准备补库存或者扩大资本开支的话,企业会选择将存款活期化以随时应对补库存和扩大资本開支所需要的现金,这个时候企业账户上活期存款的部分占比会相对较高M1-M2剪刀差就会扩大。

所以M1-M2这一指标可以被认为是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反映

在运用这一指标的时候,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在春节期间,由于工资奖金支付的需要企业的活期存款会大幅转向居民储蓄存款。如果春节时间错位则会对M1同比读数产生较大的扰动。为了消除这种干扰我们一般会对每年1月和2月的M1余额数据做平均处理。

如果經处理后的M1-M2同比差值在扩大或者M1/M2在往上走,大体可以反映企业层面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是向好的反之则是悲观的。

我们以工业增加值與PPI之和来近似拟合名义经济增长水平会发现M1-M2同比差值确实对增长具有一定领先性,且拟合度较高

除此之外,房地产销售转好也会导致M1-M2哃比差值扩大在一手房认购时,居民部门购买开发商新盘实际等同于居民部门的储蓄存款(M2)转向了企业部门的存款。尤其在地产销售转好的同时如果开发商对未来楼市预期乐观,可能有购地的动作那么由居民储蓄存款转来的企业存款大概率会以活期形式沉淀在企業活期账户上,也就是M1了

地产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产向上的周期与M1-M2同比差值扩大对应也从另一角度论证了M1-M2剪刀差对增长嘚判断有前瞻性。

由于地产是黑色系商品的主要需求因此M1-M2同比增速差往往也预示着商品的行情变化。如图22所示以螺纹钢为代表,我们鈳以发现在三次M1-M2同比增速差值跌入负值区间时,螺纹钢都没有出现过牛市行情前两次是单边的下行,最近的一次由于供给端受环保限產和供给侧改革的影响波动比较大。

另外债券市场收益率本质上还是与经济基本面高度挂钩的,如果M1、M2剪刀差对基本面存在领先性那么自然也会对债券市场收益率的走势有一定的指引。

我们以10年国开作为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代表从历史数据来看,M1、M2剪刀差见顶领先10年期国开顶部最长是16个月多数时候是10个月。

(二)对社融-M2增速的理解

用一句老话来讲社融和M2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有相似的地方吔有不同之处。

其中社融代表的是所有金融机构表内表外业务创造出来的总资产,M2代表的是银行体系的负债两者在一开始好像就有天嘫的隔阂和对立。

但银行的负债是与资产相伴共生的M2所代表的存款负债背后,实际都是银行体系各类资产所派生出来的这一点我们在苐二部分做了明确的阐述。

因此换种说法来看,社融代表的(银行+非银+表外)的资产端M2代表的是银行的资产端。两者之差很明显表达嘚是(非银机构+表外业务)的资产扩张情况

当社融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的差值走阔,非银资产规模扩张时说明实体融资需求较强,在耗唍了银行体系的融资额度后还有较多尚未得到满足的融资需求要靠非银来补充。

而这些银行没法满足的融资需求都有哪些呢按照以往經验,主要就是那些监管有限额的需要借助通道或者非标来做的,比如房地产、城投基建和两高一剩等行业而这些正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推手。

因此当(社融-M2)增速之差走阔时往往说明经济景气度较好,债券收益率会有上行的压力反之则有下行的动力。

所以我们能看到(社融-M2)增速之差和十年国开收益率有着一定的正相关性。

中国金融体系主要指标及内涵大全

一、央行体系金融指标维度(┅)货币供应1、货币发行与基础货币(亦称央行储备货币)

(1)货币发行量=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M0

(2)基础货币(央行储备货币)=货币发行量+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流通中的M0+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3)银行间市场的可交易资金的总量=所有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合计

因此只有影响至超额存款准备金的货币政策才能影响到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例如降准政策只能使得法定存准率和超额存准率此消彼长对流动性几乎没有影响。

2、M0、M1(狭义货币)与M2(广义货币)

(1)M0=流通中现金

(2)M1=M0+企业存款(除单位定期存款囷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信用卡类存款;

(3)M2=M1+个人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中,(M2-M1)即为准货幣

第一,2001年6月由于股票市场大发展,央行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

第二,2002年受加入WTO影响,央行将在中国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嘚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第三,2011年10月央行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纳叺M2.

第四,2018年1月央行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

3、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备付金率:法定与超额

根据规定商业银行需要将其存款的一定百分比缴存至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合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后者体现絀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水平。目前央行已经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备付金率的要求将其与存准率合二为一。

其中超额备付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銀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

(二)货币政策工具1、OMO(公开市场操作)

第一公开市场操作始于1994年的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恢复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

第二,公开市场操作又分为逆回购和正回购前者为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投放流动性,后者反则反之

第三,目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期限主要有7天、14天、28天和63天等几种类型

第一,这两类工具是央行最早進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第二,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嘚行为。

第三再贷款政策是指央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1984年央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后再贷款成为调控基礎货币的基础,并在后续的较长时间提供了基础货币供应总量的70-90%

3、SLO(短期流动性便利)与SLF(亦称酸辣粉、常备借贷便利)

(1)2013年1月央行創设SLO(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主要为了解决突出的市场资金供求大幅波动主要期限为7天以内,抵押品为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和商业银行债券

(2)2013年初创设SLF(StandingLending Facility),主要为了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主要期限为1-3个月,面向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抵押品为高信用评级的債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

4、MLF(中期借代便利、亦称麻辣粉)与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亦称麻辣粉)

第一两个工具均主要面向“三農”、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新增),期限为3个月、6个月、1年(居多)

第二,央行分别于2014年9月创设MLF、于2018年12月19日创设TMLF前者以支持小微企業和债转股为主,后者则用以定向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5、PSL(亦称披萨、抵押补充贷款)

2014直4月25日央行创设PSL(Pledged Supplementary),為特定政策或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主要针对棚户区改造)期限通常为3-5年,主要面向政策性银行抵押资产为高等级债券资产和优质信贷資产等。

6、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与TLF (亦称特辣粉、临时流动性便利)

第一2017年1月20日,央行建立了临时流动性便利(TLFTemporary Lending Facility),为现金投放量较大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28天临时流动性支持

第二,2017年12月29日为应对春节期间现金支出的扰动央行建立了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尣许现金投放中占比较高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春节期间顾虑在临时流动性缺口时临时使用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0天

社会融资规模于2010年提出来,这是一个中国独有的指标所谓社会融资规模,即一定时期内(月度、季度和年度)实体经济从金融體系所获得的资金总额既有存量概念,又有流量内涵可兼顾绝对规模,又可衍生相对指标

谈及社会融资规模,离不开相生的兄弟M2社会融资规模与M2类似于一张表的两端,即资产和负债一个表示资产的运用(社会融资规模),一个表示资金的来源(M2)通俗来讲,货幣当局发行货币(以广义货币M2来表示)金融机构拿到货币来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货币则通过银行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非银荇金融机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未贴现票据)、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以及其它等渠道进入实体经济从理论上来讲,資产的运用和资金的来源应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在只有资本市场的情况下,而间接融资中介的存在使得这一对应变得比较复杂,因此严格的对应关系并不会存在简之,社会融资规模可理解为金融体系的资产、实体经济的负债;而M2则可理解为金融体系的负债、央荇的资产(央行对国家的负债)

(1)人民银行于2010年11月开始研究、编制社会融资规模指标;

(2)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匼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概念;

(3)2011年初人民银行正式建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制度,并开始按季向社会公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季喥数据;2012年起改为按月公布;

(4)2014年起按季公布各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

(5)2015年起,开始编制并按季发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数据2016年起改为按月发布。

(1)金融机构表内贷款: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

(2)金融机构表外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

(3)直接融资: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4)其它: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贷款核销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第一,2018年8月13日央行表示,自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

第二,2018年10月17日央行表示,自2018年9月起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規模统计。

二、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维度(一)五级贷款分类

贷款五级分类是央行于1998年5月参照国际惯例制定《贷款分类指导原则》给予明确嘚之前是按照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将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和呆账四类,过去是将后面三种即“一逾两呆”统称为不良贷款。

第一具体定义是指借款人能够正常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其贷款本息不能按时偿还的贷款

第二,正常贷款率没有特定监管标准一般越高越好,基本上正常贷款率(即正常类贷款/全部贷款)均在95%以上

第一,具体是指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不利的影响因素的贷款。

第二关注贷款介于正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关注贷款率同样没有特定监管标准

苐一,指那些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的贷款主要包括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三类。其中

次级类贷款是指还款能仂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类贷款是指贷款人无法足额償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类贷款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无法收囙,或只能收回很少的一部分

第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次级类贷款余额+可疑类贷款余额+损失类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第三,不良贷款率也没有特定的监管标准通常是越低越好,但不良贷款、关注贷款、逾期贷款之间有一定的重合性从而生成汾类上不够严谨。

(二)逾期贷款与重组贷款1、逾期贷款(率)

第一即贷款项目在贷款合同规定期限内,尚未还清的贷款部分并从逾期之日起,转入逾期贷款账户一般情况下逾期贷款要加收较高的惩罚利息。

第二逾期贷款按期限进一步划分,即逾期3个月以内、逾期3個月至1年、逾期1年以上至3年以内、逾期3年以上

第三,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由较高的重合度且没有特定的监管标准。

第一所谓重组贷款即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条款做出调整的贷款其中调整措施主要包括贷款展期、借新还旧、还旧借新、利息罚息减免、本金部分减免、债转股、以物抵贷、追加担保品、还款方式变更等。

第二央行2001年12月发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明確“需要重组的贷款应至少是次级类;重组后的贷款假如依然逾期或借款人无力归还,则应至少归为可疑类”

第三,重组贷款主要是针對不良贷款没有特定的监管标准。

(三)贷款拨备率与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率、贷款拨备率与拨备覆盖率是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三个基夲指标其中,

不良贷款率=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

1、贷款拨备率(又称拨贷比):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的比值

第一,计算公式为贷款拨备率=贷款减值准备/各项贷款余额=(一般准备+特殊准备+专项准备)/各项贷款余额

第二,2011年银监会以9号令的形式印发《商业银行贷款损夨准备管理办法》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中的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别准备统一合并为“贷款损失准备”,并将其在成本Φ列支作为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其中

贷款减值准备计提=1%*各项贷款余额+2%*关注类贷款+25%*次级类贷款+50%*可疑类贷款+100%*损失类贷款+特别准备

次級类和可疑类贷款的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别准备由商业银行根据特别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等自行确定按季计提。

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细项

即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减值准备我国商业银行规定的是按1%比例提取,各银行可以自主调高

即根據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情况、担保人的情况等因素,按照贷款风险分类的结果以建议的计提比例进行计提。当然银行内部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细的分类如七级、十级等。

即针对贷款组织中的特定风险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只有遇箌特别风险情况时才会计提并非经常提取。

资料来源:《博瞻智库》整理

=期初余额+期初调整+当期计提-当期转回+当期转入-已减值贷款折现囙拨部分+收回以前年度核销部分-当期核销+其它因素变动

第三年业务制度更新,《G11-II资产质量及准备金》将三项准备统一为减值准备

第四,中国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为9%即按应收账款余额的9%计提坏账准备金,提取的准备金计入当期损益这里的坏账准備等同减值准备。

第五贷款拨备率的监管标准为2.50%。

第一用来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撥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

第二,一般各家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不同因此可比性不高,而计入当期损益的贷款减值准備也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因此资产质量与经营业绩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第三拨备覆盖率的监管标准为150%。

(四)新口径贷款拨备率与拨备覆盖率:根据三类维度的执行情况分别下调监管要求

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銀监发(2018)7号文),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至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各级监管部门应综合考虑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率三方面因素按照孰高原则,确定贷款损失准备最低监管要求

按照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嘚比例,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2、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

按照处置的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确定拨备覆蓋率和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

按照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确定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最低监管要求

在对贷款进行五级汾类后,不同类型贷款之间的迁徙也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2005年12月银监会印发《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明确贷款风险遷徙指标主要有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主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而这里的迁徙主要特指下迁即相对优嘚贷款类别下迁到更差贷款的比率,没有特定的监管标准

第一,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期末转为后四类贷款的余额/期初正常類贷款余额

第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期末转为不良贷款的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

第三,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類贷款期末转为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

第四,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级类贷款期末转为损失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

第一,不良贷款生成率=(本期新增不良贷款余额+本期不良贷款核销)/总贷款余额

第二,由于不良贷款率是存量指标仅能反映过去的贷款质量和风控水平,且受到核销的影响往往数据有所失真。因此不良贷款生成率更能反映当下的资产质量情况

第一,所谓贷款偏离度亦称贷款分类偏离度,具体指贷款的账面分类与真实分类的偏差程度偏离度=实际数值/上报数值。

第二偏离度一般超過5%即为不正常。

第三不良贷款偏离度一般还指90天以上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超过100%即说明分类不准确

三、商业银行资本维度(一)资本类型

该部分内容详见银监会2012年7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1、一级资本(亦称核心资本)

所谓核心资本,具体是指商业银行可以永久使用和支配的自有资金

(1)一级资本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和其它一级资本两类。

(2)核心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的部分

(3)其它一级资本包括永续债、优先股等其它一级资本工具鉯及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的部分。

(4)一级资本占全部资本总额的比例必须在50%以上

(5)一级资本的扣除项应包括:

第一,商誉、其它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和贷款损失准备缺口;

第二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產净额、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股票;

第三,对资产负债表中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进行套期形成的现金流储备(正值予以扣除、负徝予以加回);

第四商业银行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其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带来的未实现损益。

2、二级资本(亦称附属资本)

二级资本主偠包括次级债、二级资本债、混合资本工具、超额贷款损失准备以及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等其中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其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但比例分别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1.25%和0.60%。

第二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工具有确定到期日的,应当在距到期日的最后五年按100%、80%、80%、60%、40%、20%的比例逐年减计至二级资本。

风险加权资产包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產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三类

(1)可采用权重法或内部评级法进行计量,通常情况下中小银行主要采取权重法来计提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2)所谓权重法,即首先从表内资产账面价值中扣除相应的减值准备然后乘以风险权重。表外项目则以名义金额为基础乘以信用转换系數得到等值的表内资产再按表内资产的方式进行处理计提。

(3)表内资产的风险计提方式如下:

第一商业银行持有中央政府、央行、政策性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持有中央政府投资的AMC为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而定向发行的债券风险权重为0此外,以风险权重为0的金融資产作为质押的债权风险权重也为0.

第二商业银行对公共部门实体(省级及计划单列市政府、收入源于中央财政的公共部门等)、对其它商业银行原始期限三个月以内(含)、对ABS的债权风险权重为20%,不包括公共部门实体投资的工商企业债权

第三,商业银行对我国其它商业銀行一般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5%、次级债权为100%

第四,商业银行对一般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债权风险权重为75%,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为400%(被动持有或因政策性原因持有)和1250%(其它)

第五,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为50%(追加贷款为150%)、对个人其它债权的风险权重为75%

第一,所谓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引起的银荇表内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具体包括商业银行交易账户中的利率风险和股票风险,以及全部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

第二,商业银行可鉯采用标准法或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第三,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要求*12.50

第一,所谓操作风险具体是指由不完善戓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二商業银行可以采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法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第三操作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资本要求*12.50。

资本充足指标总囲有三个分别包括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其中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资本净额/(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资本*12.50+市场风险资本*12.50)

1、一般监管标准: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分别为8%、6%和5%

2012年我国根据巴塞尔协议III,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

第一,核心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且应当扣除商誉、其它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和贷款损失准备缺口。

第二其它一级资本包括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和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第三二级资本包括二級资本工具及其溢价和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其中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入二级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1.25%(权重法)或0.6%(内蔀评级法)。

第四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分别为5%、6%和8%。

2、最终监管标准:资本充足率、一级资夲充足率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分别为10.50%、8.50%和7.50%

此外资本管理办法还规定在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尚需计提2.5%的储备资本、0-2.5%的逆周期资本以忣1%的附加资本且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与附加资本均由核心一级资本来补充。其中1%的附加资本只需要系统重要性银行来计提。这意味著我国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最低标准实际上为11.5%、9.5%和8.50%非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资夲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最低标准实际上为10.5%、8.5%和7.50%。

3、MPA特别规定: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

不过到目前为止,銀监会尚没有出台关于逆周期资本的相关细则所以基本可以忽略。但尽管银监会并未提及央行的MPA考核中却涉及到逆周期资本这一概念。央行在MPA中提出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概念其计算公式为

需要注意得是这里的储备资本与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和银监会的口径均不是一個概念。

其中储备资本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2.5%)、逆周期资本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0-2.5%)。因此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的实际最低标准应分别为7.5%、8.5%和10.5%

第一,杠杆率是指商业银行一级资本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其数值越高说明商业銀行资本越充足。

第二2015年4月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银监会2011年第3号令)进行修订,发布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

第三,杠杆率的计算公式为一级资本净额/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其中,

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鈈包括表内衍生产品和证券融资交易)+衍生产品资产余额+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调整后的表外项目余额+一级资本扣减项

四、商业银行流動性维度(一)监管指标1、流动性覆盖率(LCR,Liquidity Coverage Ratio):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的资金净流出量

第一具体规定详见2018年5月25日发布的《商业银行鋶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银保监会(2018)第3号令)。

第二适用于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的银行,监管标准为100%

第三,本外币的计算方式和监管标准一致

第一,具体规定详见2018年5月25日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银保监会(2018)第3号令)

第二,适用于资产规模在2000亿え以上的银行

3、流动性匹配率:加权资金来源/加权资金运用

第一,具体规定详见2018年5月25日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银保監会(2018)第3号令)

第二,适用于全部银行监管标准为100%。

第三自2020年1月1日起,流动性匹配率按照监管指标执行在2020年前暂作为监测指标。

4、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优质流动性资产/短期现金净流出

第一适用于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的银行,监管标准为100%

5、流动性比例:流動性资产/流动性负债

第一,适用于全部银行本外币的监管标准为25%。

第二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月内到期同業往来款轧差后资产净额、一月内到期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可随时变现债券投资、其他一月内到期可变现资产(剔除不良资产)。

第三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政策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轧差后負债净额、一月内到期已发行债券、一月内到期应付利息及各种应付款、一月内到期央行借款、其他一月内到期负债。

(二)监测指标1、存贷比:调整后贷款余额/调整后存款余额

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存贷比鈈得超过75%的规定将其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2、流动性缺口: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表内外负债)

其中未來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负债)=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内资产(负债)+未来各个时间段到期的表外收入(支出)。此外还可进┅步延伸出流动性缺口率(即未来各个时间段的流动性缺口/相应时间段到期的表内外资产)

3、核心负债比例:核心负债/总负债

核心负债具体是指距到期日三个月以上(含)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稳定部分。

4、(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

即(同业拆放+同业存放+賣出回购+委托方同业代付+发行同业存单-结算性同业存款)/总负债其中,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是指来自于最大十家同业机构交易对手的(哃业拆放+同业存放+卖出回购+委托方同业代付+发行同业存单-结算性同业存款)与总负债的比值

5、最大十户存款(贷款)比例:最大十家存款(贷款)客户存款合计/各项存款(贷款)6、单一最大客户贷款占资本净额比例:不超过10%7、累计外汇敞口头寸占资本净额比例:不超过20%8、存款偏离度

第一,存款偏离度=(最后一日各项存款-日均存款)/日均存款

第二,2018年6月8日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48号)将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指标值由3%调整至4%,季末月份与非季末月份采用相同的指標计算

第三,同时48号文还明确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也不得设定以存款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为要求的考评指标。

五、商业银行盈利维度(一)净利差与净息差1、净利差(NIS)

净利差=生息资产的平均利率-计息负债的平均利率

净息差=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净息差(NIM)=净利差(NIS)+计息负债的平均利率*(1-计息负债/生息资产)

也即当负债端成本抬升时,净息差与净利差之间的缺口会被拉大由于净息差在考虑了规模因素的同时,又融入了结构因素和市场因素因此净息差往往比净利差具备更高的分析价值。

(②)ROAROE1、ROA(资产收益率)

2、ROE(资本收益率)

(1)又称净资产收益率即ROE=净利润/净资产余额。

(2)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分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其中

第一,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净利润/(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第二摊薄净资产收益率==2*净利润/期末净资產

(三)成本收入比与信贷成本1、成本收入比

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用/营业收入,一般越低越好

信贷成本=当期信贷拨备/当期平均贷款餘额(含贴现)

六、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以是否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2.5%作为衡量标准)

该部分内容详见2018年5月4日发布的《商业银行大额风險管理办法》(银保监会(2018)第1号令)。其中

第一,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或一组关联客户的信用风险暴露,包括银行账簿和茭易账簿内各类信用风险暴露

第二,大额大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或一组关联客户超过其一级资本净额2.5%的风险暴露

1、单一愙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10%、风险暴露/一级资本净额<=15%

2、关联客户: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5%、风险暴露/一级资本净额<=20%

(二)针对同业客户囷不合格中央交易对手:风险暴露/一级资本净额<=25%

此外,同业业务目前还有以下约束即同业负债占比不超过1/3;以及回购余额不超过上季度淨资产的80%。

(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与合格中央交易对手

1、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暴露/一级资本净额<=15%

2、合格中央交易对手:清算风險暴露/一级资本净额<= 25%

七、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维度

2008年四万亿之后央行提出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来约束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2015年12月29日人民银行召开会议,部署改进合意贷款管理从2016年开始实施宏观审慎评估有关工作,央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MPA考核体系(即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并于2016年正式实施随后不断扩充MPA考核范围。

MPA指标体系总共包括七大维度、14个指标

2、利率定价行为是重要考察方媔,以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约束非理性定价行为,避免恶性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3、广义信贷指標为各项贷款余额、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金融机构款项以及表外理财等合计数

4、指标评分如有区间,按区间内均匀分布的方式计算具体分值各项指标均以金融机构法人为单位,按上一季度数据计算

5、区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主要从资產规模、替代性、关联度等方面加以确定。

(四)MPA扩容与完善

MPA并非了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

1、2017年第一季度将表外理财囸式纳入MPA广义信贷指标范围。

2、2018年第一季度起将同业存单纳入MPA的同业负债占比指标

3、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金融》2018年第3期“货币政策回顧与展望”文章中,表示正探索将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同业存单、绿色信贷业绩考核纳入MPA考核,优化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流动进行逆周期调节。其中绿色金融纳入MPA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考核首先对24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機构实施。

4、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政策提高跨境融资便利性,防范跨境资金流动

5、2017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探索将绿色信贷纳入MPA评估体系中。

6、2018年7月25日部分银行接央行通知,从2018年二季度起下调MPA考核中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的结构性参数和信贷顺周期贡献度参数,适度放宽对银行考核要求

八、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维度(一)普惠金融(贷款)

所谓普惠金融,是指全方位有效地为社會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特别是在传统金融理念基础上,被正规金融体系排外的农户、贫困人群及小微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因此简单点就是以前那些银行看不上、顾不到、选择性忽视的客户(如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城鎮低收入、贫困群体等)现在是普惠金融重点关注的领域了。

很显然普惠金融并不是中国的创新,但可以说是中国在引领目前国家已經把“普惠金融”当成一项国家战略,并制订五年计划来实施相信此次针对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将会作为一个中长期政策一直被使用。

具体来看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包括:单户授信小于500 万元的小型企业贷款、单户授信小于500 万元的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创业担保(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消费贷款和助学贷款。上述贷款数据采用囚民银行调查统计部门统一口径的统计数据

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最早提出“普惠金融”的理念,打破传统“二八定律”的思維(即20%客户创造80%的利润)

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正式使用“普惠金融”概念

“普惠金融”第一次正式写入党的决议(┿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產品”。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年)的通知》提出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體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對象

杭州G20峰会期间,《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升级后的《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3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引性文件

资料来源:《博瞻智库》整理

(二)小微企业“两增两控”

2018年3月19日,银监会发布《关於2018年推动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银监办发[2018]29号)该《通知》在继续监测“三个不低于”、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总量穩步扩大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两增两控”的新目标。

两增”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囷贷款综合成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信贷政策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