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其实很简单!王海林女儿确实需要治疗,之前“富士施乐官网会”已经给他募捐过16万善款。这笔钱已经足够了!

您所在的位置: >
扮女装卖卫生巾救女当事人:遭威胁 有人找我借钱 
来源:成都商报 
注销银行账号 女儿在济南住院治疗
10月14日,王海林来济南的第三天,白天跑各个医院,晚上联系外地的医院,还要接受媒体采访。王海林前往济南的几家三甲医院,并试图联系北京的部分医院,希望让女儿住院治疗,他的妻子李冬英也一直在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排床位号。
前日下午,王海林在电话中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找到一家济南的三甲医院有床位。前日下午5时许,王海林的家人带着小雅,从成都乘飞机抵达济南,晚上6时许,小雅入院。昨日上午,在这家医院的病房内,成都商报记者看到,小雅躺在病床上,看到王海林进来,她兴奋地抱住了爸爸的脖子。
目前,王海林已经将30万元转入女儿在医院的账户,以备前期治疗之用。在关闭转账功能无效后,10月14日,王海林将账户内的钱转出,并注销了这个银行账户,“为女儿治病的钱够了,谢谢大家,不需要再给我捐款了。”
连续几日忙碌的王海林终于松了一口气———前日下午6点,他两岁半的女儿小雅(化名)从成都赶至济南,并在济南一大型医院血液科办理了入院手续,正式开始治疗。
在男扮女装卖卫生巾为女儿筹治疗费而被媒体关注后,短短几天里,王海林共获捐150万元———现实永远比想象“精彩”:他终于有钱为女儿看病,然而,被人辱骂、害怕被偷被抢,“有钱”后的烦恼时时折磨着他……
王海林讲述生活的巨变
“我被威胁”
我这几天接到好多威胁电话,有人说你拿到那么多钱,借我10万,我在哪儿等你;有人说捐款的时候把100元打错成了10000元,让我退给他。
“我想搬家”
我担心自己的个人安危。我本来还想搬家(成都的租住房),但家里人说现在搬家更说不清楚,就没有搬。
“我不敢停手机号”
每天至少有200个电话打进来,我不得不换了另外一个手机号码,如果我把之前的号码停用了,大家打不通,会不会又说我卷钱跑了?
10月14日,站在济南一家医院的广场上,戴着帽子和口罩的王海林显得瘦弱憔悴,他不停地咳嗽,衣领上满是头皮屑。这是他来济南的第三天。他的朋友李先生说,这几天王海林都住在他家中,白天跑各个医院,晚上联系外地的医院,还要接受媒体采访,“累坏了,又感冒了。”每隔几分钟,王海林的手机就会响起。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手机就放在他的裤兜里,但连续响了几个电话,他连手机都没有掏。
“太多电话了,很多是打过来骂我的,还有威胁的。”王海林说。媒体报道后,王海林写在求助纸板上的电话全国皆知,据他说,每天至少有200个电话打进来,“接不过来。”为此,他不得不换了另外一个手机号码,但在是否停用之前的号码上,他显得犹豫不决:“如果我把这个号码停用了,大家打不通,会不会又说我卷钱跑了?”他问身旁的朋友。
济南之行让王海林再次被媒体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网络上,王海林获捐后失联的新闻持续发酵,一些网友认为,王海林是“拿着捐款跑了”,这种行为践踏了人们的爱心,甚至有网友打电话或发短信来骂他。
患病前打工月入2000元
求助初期“想到钱就头大”
出生于南充市营山县一个偏僻农村的王海林从来没有想到,短短的三天,自己银行账户里,多了150万。
王海林初中二年级辍学外出打工,做过酒店服务员、进过鞋厂、在广东做过刷漆工、在济南加油站打过工。在加油站工作每月收入约2000元,在女儿患病前,他和妻子的收入能勉强维持家用。今年4月,王海林的女儿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系统白血病L1型。在济南齐鲁医院花掉1万多元医疗费后,王海林将女儿转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
在获得巨额捐助之前,王海林通过常规的方式求助———发QQ空间消息、在网站发帖、找亲戚朋友借。“那个时候,天天都是愁眉苦脸,一想到钱,脑壳就大。”
即使在男扮女装卖卫生巾的前面几天,王海林还用装卫生巾的纸盒子当枕头,晚上就睡在路边的草丛中,为的是省下几元钱的地铁车票费用。
203条短信1/3在骂他
“治病钱拿走,不是骗子是什么”
把王海林推向舆论风口浪尖的,是一次突然离开。
10月10日,王海林男扮女装卖卫生巾救女儿的事件被成都商报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天时间内,他公布的银行账户内,就多出了41万元。然而,就在报道出来一天后,王海林突然离开了成都,去了济南,手机也一度处于失联状态。
事后,王海林被证实是去济南为女儿寻找医院,但在网络上,关于王海林携捐助巨款失踪的新闻,持续发酵,不少网友开始称其为“骗子”,甚至要求他退还善款。
10月15日,在将女儿送入济南的一家医院后,王海林的手机仍然在不停地响,每当有来电或者短信,他基本都不看,“接不过来。”昨日上午10点,王海林曾将手机的通话记录删除过一次,但昨日下午5点30分,当他再次掏出手机时,发现手机上已经有106个电话记录,其中大量电话是未接来电。“我晓得,好多人是打电话过来骂我的。”
有人直接发短信,表达自己对王海林的不满。虽然中间删过一次短信,但他的手机上,还有203条短信未删除,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发来短信骂他的。昨日下午,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短信:“你就是个骗子,这是救小孩命的钱,你的良心让狗吃了吗?无耻,你对得起这些好心人吗?”另一个陌生号码在短信里说:“电话都不敢接听啊,骗子,我挖地三尺也要把你找出来。你居然在成都寻(行)骗,卷走巨额善款消失在成都,把我的钱还给我!”
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联系上一名发短信骂王海林“骗子”的人。他在电话里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看到王海林获得善款离开成都失去联系的新闻后,他“非常愤怒”:“那些钱不是给他的,是给他女儿治病的,他拿走了,不是骗子是什么?”
“看到这些短信,其实我压力也很大,但我没得时间管那些,只有尽快帮女儿把床位联系好,尽快入院,尽快治病。”他说。
有人威胁我,找我借钱
我也担心个人安危
10月15日下午,山东济南一家医院外,王海林低着头,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他的包里揣了两包“泰山”牌香烟,现在已经只剩下小半包了。“我现在烦得很。”他说。虽然收到了150万元的捐助,但王海林却仍然感到压力巨大。他的朋友李先生说,这笔钱让他处于巨压之下。
10月14日,在接受山东一家电视媒体采访时,王海林当着众人的面跪下了,他想感谢那些为他捐款的好心人。
对于捐助者和媒体,王海林保持着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感谢那些帮我的好心人,还有报道的媒体,没有媒体报道,没有那么多好心人,不可能有人捐那么多钱给我,女儿也没办法治病;但另一方面,现在好多人乱说我卷钱跑了,好多媒体也天天跑到家里去采访,我妈有一次受不了了,给我说要抱着女儿跳楼……唉,反正恼火得很。”
女儿入院后,王海林并没有放松,现在,作为一名拥有150万善款的打工仔,他感到很“愁”。“以前没钱治病愁,现在有钱了,还是愁。有人打电话来威胁我,找我‘借钱’,我也担心自己的个人安危。”他说。他准备在济南找个地方住下来守着女儿治病,他强调必须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
昨日下午,从医院出门时,王海林特意戴上了帽子,这样显得低调一点。“我现在最想的是,回归到一个平静的环境,好好给女儿治病。”他说。
对话王海林
“他们要骂就骂吧,毕竟女儿有救了”
成都商报:有没有想过其他办法来为女儿筹钱?
王海林:最开始的时候,在QQ空间求助,有人捐了钱,但只有几百块;后来向一个慈善网站求助,拿到几万块钱,但还是远远不够。我又去给亲戚朋友借钱,啥子办法都想完了,最后才开始出来卖卫生巾。
成都商报:媒体报道后第一天,你就收到了41万捐款,当时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王海林:我之前想过,可能会有几万块的捐款,但我没想到这么多。我第一反应是,没想到这么多钱,说实话我惊呆了,然后我觉得,我的女儿有救了,要马上给她找个医院。后来捐到了150万,钱够了,但我也不能控制(大家捐钱的数量),就只有把账户注销了。
成都商报:突然而至的这笔巨款,除了能给女儿治病外,对你的生活有没有带来影响?
(王海林的朋友李先生):他还是那样,节约得很。他从成都来济南找医院的时候,那么紧急,他居然买的火车票,而且还是站票。前天晚上我们忙到9点多才回来,最后就在夜市地摊一人吃了一碗黄焖鸡,18块钱。
王海林:在生活方面,我觉得没得啥子,我就是一个农民出身,现在还是和以前一样。但是收到150万捐款后,我还是很愁。之前是愁没钱给女儿治病,现在是愁有人打这笔钱的主意。我这几天接到好多威胁电话,有人说你拿到那么多钱,借我10万,我在哪儿等你;有人说捐款的时候把100元打错成了10000元,让我退给他。你看我现在都戴帽子,就是想尽量低调。我本来还想搬家(成都的租住房),但家里人说现在搬家更说不清楚,就没有搬。
成都商报:网上的言论对你影响大吗?
王海林:我没管那么多,他们要骂就骂吧。我还是谢谢他,毕竟我的女儿有救了,我说首先要谢谢你,我会做好一个父亲,一定要把女儿治好。
记者:有没有打算回成都呢?
王海林:等女儿治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会回去一趟,去给成都的媒体解释清楚,当时为什么要走,消除误解。(成都商报记者 胡挺)
责任编辑:魏葳
标签:卫生巾 救女 当事人
【字号 大 中 小】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个人网络募捐之惑
发布时间:日 10:3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近日,一位叫王海林的男子在成都街头男扮女装卖卫生巾,筹款救治患有白血病的女儿。受到媒体和网络关注后,网友们向其个人账号捐款高达150多万元。随后王海林携爱心人士捐赠的巨额善款突然出走,并且其手机一度联系不上,从而引发了社会人士如潮的质疑。虽然最后王海林现身,使得事情告一段落,但个人通过网络直接募捐带来的问题,却再一次引发公众的关注与深思。
  携善款“玩失踪”引发质疑
  连日来,32岁的王海林成为许多媒体与网友关注的对象。
  近日,有网友发现一个戴着红色假发、穿着粉红套裙的“女人”在成都街头摆地摊卖卫生巾。这“女人”其实就是王海林男扮女装,打扮成这样只是为了招揽生意,为自己年仅2岁半的患病女儿小雅筹集医药费。
  小雅罹患白血病,需要高达30万元的治疗费用。想尽一切办法后,无奈之下,王海林想到了在成都街头男扮女装卖卫生巾,筹款救治患白血病的女儿。
  王海林卖卫生巾救女的感人故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王海林也在网上发布帖子,诉说了自己的不幸与需求。一时间,王海林成为网络名人,获得了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万网友的同情,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帮助王海林筹集医药费救助女儿。
  短短两天内,王海林获得了40多万元捐款,并且有一家上海的非公募慈善基金派人上门拜访王海林,表示愿意长期资助小雅的医药费。王海林老家的县红十字会也专程打电话来了解情况,准备帮他申请白血病救助。
  随后事情却急转直下,王海林拒绝再透露捐款的增长数额。女儿还在成都的医院治疗,他却突然带着巨额善款从公众视野消失“玩失踪”,并且手机失去联系。
  经媒体再次介入后,王海林在济南被发现,他向媒体解释是去济南为女儿寻找合适的医院进行治疗。随后王海林承认捐款已经高达150多万元,在接受山东媒体采访时,王海林当众下跪向社会表示感谢,并承诺注销接受捐赠的银行账号。
  至此事情告一段落,但在网络上,关于王海林携巨额善款失踪的消息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开始持续发酵,不少网友开始整理出王海林的诸多疑点,并称其为“骗子”,甚至要求他退还善款。
  让王海林广受诟病、被质疑最多的是捐款数目和去向问题,从收到捐款开始,就有媒体质疑王海林迟迟不肯透露捐款的数目。另外,至今也没有媒体看到过捐款的明细,一直是王海林自己口头在说,没有出示任何银行方面的单据。不少爱心人士表示:“善款总额和去向不公开,如何给捐款人一个交代?”
  王海林事件在显现网络时代带来巨大慈善能量的同时,也暴露出个人通过网络直接募捐面临的疑问和困境。善款进入个人账户后如何监督和管理?网络时代是否谁都能发起募捐?如何让网友能放心地捐款?
  慈善机构不能缺位
  据了解,王海林事件并不是个案。类似的是广西隆林14岁男孩杨六斤。这名孤儿今年6月被当地媒体爆出独自一人生活多年、常靠野菜充饥后,迅速在网络上形成热点,最终获得了超过500万元的爱心捐款。但随后杨六斤却被多位亲戚争抢抚养权,从而饱受社会质疑。
  “王海林事件所引发的问题和公众质疑,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个人向网络直接发起募捐所带来的风险和困惑。”中国社工协会儿童救助委员会总干事黄真平告诉记者:“王海林和杨六斤能在短时间获得巨额善款,说明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爱心,只是缺少释放爱心的途径。”
  在黄真平看来,虽然个人发起募捐并没有法律明文禁止,但他认为还是应该由慈善机构来介入更加稳妥。“应该由有资质的慈善机构或者社工机构介入,作为善款的第三方托管机构。”
  “首先是受助资格的认定。”黄真平介绍说,以他所在的儿童救助委员会为例,开展过很多针对儿童个体的救助,对于如何确定受助者的真实性有着成熟的做法。“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杜绝有人借此行骗的可能性。”事实上,在个人网络募捐中,不少求助者甚至会编造情节,“策划”事实。此次事件中王海林自己也承认为博取同情,在网上发帖虚造了“妻子抛下女儿离家出走”的不实信息。
  其次是善款的免税资格问题。“这一点其实很多人没有关注到,个人有困难用银行账号向公众募款,所得的款项在超出解决其困难其所需的部分后,剩余的钱是不是应该算作个人应纳税收入?而通过有免税资格的慈善机构进行,就可以完全规避这一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善款的保管与透明使用问题。”黄真平表示,以王海林事件为例,公益机构对善款的使用,是直接面对医院的,善款不经由任何个人,能保证不辜负捐款人的爱心,做到专款专用。同时,慈善机构的口袋是“透明”的,公益组织和机构进行募捐后,必须承担法律要求的公开透明责任,可以随时接受公众的查询。
  但黄真平也提出,一旦所募集的善款远远超过求助个体的实际需要后,剩余善款的所有权是一个大问题。“但无论如何,此类问题如果有正规慈善机构的介入,确实能够规避很多现在个人网络募捐存在的现实问题,让网友的钱捐得更放心、更安心。”黄真平说。
  应该把好事做好
  “发起网络募捐的当事人接收善款的信息是否有义务公开?当事人对善款的用途是否拥有自主决定权?公众是否能对善款的接收和使用进行有效监督?”不少网友认为,在王海林事件中,公众对事件本身所提出的一些疑问很值得深思与探讨。
  “很遗憾的是,就当前慈善公益领域的法律法规而言,并没有任何一部法规对个人募捐有过明确的规定。按照现行的法律,这种个人募捐募集的善款,更倾向于是一种民事赠与关系。”曾经在多个知名公益组织任职的资深公益人士、瑞森德企业社会责任机构总裁段德峰告诉记者,作为被赠与方的王海林,他对所赠与的财产并没有向社会公开的义务,公众也无权对该财产进行监督,除非是有附加条件的赠与,才能根据所附条件的实现与否来考虑是否撤销赠与。
  “个人直接网络募捐还处于法律的盲区,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管。同时由于涉及的救助项目参差不齐,普通人不容易真正识别真伪,因此这种募捐形式不应该是慈善的常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就此段德峰表示赞同,并建议在目前缺乏相关法规的情况下,至少应该建立一种个人募捐的备案制度。“不是审批,只是备案,可以由民政局的救助职能部门承担。这样至少可以保证求助是真实的。”段德峰说。
  “个人直接募捐是一种原始的、不成熟的慈善方式。”黄真平认为,虽然法律上并没有义务要求受捐者向公众透露数额和如何使用捐款,但从道德层面来说,网络直捐的受益人有责任对每一位捐款人的爱心负责。
  “质疑并不都是恶意的,其本意是基于事实信息的判断。”段德峰告诉记者,如果拒绝这种质疑,不仅会让当事的爱心人士受到伤害,甚至会挫伤公众慈善积极性。
  “个人发起募捐获得救助,是一件好事,但是更应该把好事做好。只有经得起质疑,慈善才会产生公信力。在目前我国相关慈善法规缺失的情况下,媒体和公众对网络直捐的质疑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段德峰说。
  期待慈善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社会保障学者王祎看来,在当前慈善公益组织专业化、规范化仍有待提升的前提下,“个人发起的募捐也是对慈善公益组织行为不足的一个有效补充,这有利于社会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来及时救助困难人群。”
  目前我国的慈善水平还停留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公众不缺乏爱心,但是却往往对慈善组织信不过。“一旦有媒体报道求助对象,往往会激发公众的同情心,加上媒体的公信力,公众就会一拥而上对求助者捐款。这就是我国大量个人募捐产生的现实土壤。”王祎说。
  王祎提出,走出个人募捐的道德困境,最终还是有赖中国慈善组织的发育,慈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只有完善的慈善救助机制,个人募捐才会有可能淡出。”
  针对目前网络直捐的种种问题,和黄真平一样,王祎主张鼓励个体求助与具有公募资质的慈善组织合作,由慈善组织作为第三方,承担公开透明及被监管的责任,并保证募捐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
  “同时建议慈善组织为此设立的专项账户要制定细则,明确求助对象完成救助后的剩余善款,要能面向其余的求助群体实施救助,而不是仅仅救助个案本身。”王祎说。
  (来源: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魏明
党务问答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施乐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