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规厂家买来散装食品 自己加包装盒生产厂家销售 贴自己的标销售 需要哪些证件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2004年8月9星期1&&第1151期
散装食品保质期雾里看花
市卫生监督所对13家商场、超市的食品卫生执法检查发现若干问题
  中国宁波网  
8月9日 7:20
&&&&东南商报讯(记者檀传才)昨日,市卫生监督所通报了上周对我市13家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经营执法检查的情况,结果表明,我市散装食品经营存在若干卫生问题。&&&&生产日期是个未知数&&&&在海曙某大型超市,执法人员发现一些摆放在冷柜里的烤鸡、牛肉,储藏柜架上的糕点、葡萄干、牛肉干等食品,都没有标明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情况。该商场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对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情况一无所知。&&&&执法人员检查的13家商场中,有11家的散装食品存在无标识或标识不全、含糊不清的现象。有的标识形同虚设,甚至标识内容与实际不符。其中1家商场的散装食品标识在2003年12月一次性标识后,一直延用至今。有的商家在食品标识上只标出产品的包装日期,使得生产日期成了一个未知数。&&&&苍蝇随意飞 顾客随意吃&&&&在江东一家大型超市,执法人员发现该超市面包、糕点等食品没有遮盖,也没有写明禁止触摸,反而写着欢迎品尝的字样。记者看到,10分钟内,有5名顾客直接用手拿起了蜜饯品尝,根本不顾苍蝇在食品上飞来飞去。&&&&在被检查的13家商场中,有7家散装食品的销售有敞开未遮盖现象,特别是不用清洗就直接加工的食品(如速冻食品)大部分没有遮盖,消费者能直接挑拣,商家也没有出示禁止触摸的警示。&&&&食品来自何处一头雾水&&&&检查中,执法人员要求所有商场出示散装食品的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时,所有被检查的商场均不能提供完整的索证资料。也就是说,这些散装食品来自何处、生产单位是否具备生产资格等情况,经营者一概不知。&&&&有6家商场散装食品的销售区域无明显分区,而是与其他非食品和生食品混放在一起,且无明显标志。有的甚至是生熟食品在同一柜台内摆放销售。&&&&销售人员“装备”不全&&&&在被检查的13家商场中,散装食品的销售人员很少有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现象。部分散装食品的销售未做到专人负责,不能及时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及包装服务,消费者自行挑拣食品的现象相当普遍。&&&&记者昨日了解到,针对散装食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市卫生监督部门已对13家商场提出相应的整改要求,今后仍将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的检查力度。新华网河南频道政府在线
《河南省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经营管理规范》实施
&&& 昨日,记者从省工商局获悉,《河南省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经营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8月1日正式出台并开始实施,该《规范》对流通环节散装食品从准入、运输、仓储、销售、退市五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为我省商场、超市经营“裸装”食品戴上“紧箍咒”。
&&&&关键词:准入解读:商场、超市选择散装食品供应商及引进新类别散装食品前,须向供应商索取、查看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有关证明(复印件),建立证件管理系统留档备查。关键词:运输解读:运输散装食品必须使用专用运输工具,并在符合食品保存条件的状态下运输。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混、泄、漏等情况。
&&&&关键词:仓储解读:散装食品进入仓库后,应按照不同种类食品的保存条件分类进行储存,防止交叉污染。散装食品入库时应登记保质期,不得存放超过保质期的散装食品。
&&&&关键词:销售解读:销售区域的散装食品必须生熟分开,销售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卖场工作人员制作或者拿取无小包装的即食散装食品时必须戴符合卫生标准的一次性手套,或使用专用工具,禁止裸手接触食品。
&&&&商场、超市应建立自我简易检验室,定期对部分食品进行增白剂、农药残留等常规项目检测。每天由专门人员检查到货食品的合格证,定时对熟食、中式点心等进行感官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食品立即下柜;对于即食散装食品实行专人销售和小包装销售,不能实行小包装销售的要加装固定透明防护罩,避免消费者直接触及;供消费者直接品尝的散装食品应与销售食品明显区分,并标明可品尝的字样。
&&&&在盛放散装食品容器显著位置,附加散装食品标示牌,同时也得将超市、商场服务电话、12315投诉电话进行标注。
&&&&关键词:退市解读:建立严重不合格散装食品召回制度。各商场、超市发现不符合标准,可能危害人身健康的散装食品,应立即启动召回机制,在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以公告形式进行公开召回。
&&&&据省工商局负责人介绍,这是我省首个关于散装食品的明确管理规范。据了解,在《规范》下发之前,郑州市工商局已经组织世纪联华经三路店、家世界南阳路店和丹尼斯人民路店进行了试点,郑州市工商局正在将经验向市区经营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超市进行推广。
作 者:记者殷淑娟 实习生代欢
责编:李志红
来 源:大河报
--政府网站
Copyright &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河南频道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p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华社举报信箱:部分网店仍在售卖散装食品:网购小心三无产品-三无产品 网购 网店 食品安全法 三无 食品名称 食品生产许可证 食品经营者 产品合格证 产品介绍-东方财经-东方网
部分网店仍在售卖散装食品:网购小心三无产品
日 08:55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夏文 选稿:王昕晨
  新修订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将于4月1日开始施行,市工商局依据《条例》起草了《北京市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三个配套规范并在其官网上征求意见。根据规定,网店等“无店铺销售业态”将不允许经营散装食品。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网店不仅仍在销售散装食品,而且,所售的很多散装食品信息标注不全,有的甚至还是“三无产品。”
  □调查篇
  网店仍在售卖散装食品
  记者查询《北京市业态分类食品流通许可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发现,其中明确指出,无店铺销售业态不得经营散装食品。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网店仍在销售散装食品。
  《北京市业态分类食品流通许可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同时也对无店铺销售进行了界定,“无店铺销售是指经营者不通过店铺销售,由食品经营者通过互联网、邮政、电视、电话、自动售货机等方式的食品销售活动,以零售为主的一种经营业态。”
  那么,什么是散装食品呢?北京市工商局解释,《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除此之外的都算散装食品。散装食品,又称“裸装”食品,是指那些没有进行包装即进行零售的食品。
  记者登录淘宝网,以“散装”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22万多件相关产品,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食品,热门品类包括散装糖果、饼干、巧克力、坚果、茶叶等。
  记者发现,不少卖家在不遗余力地促销散装食品,如一款“水果夹心混合糖果250克散装”原价4.5元,卖家打出“首份特价”的招牌,第一份只需2.98元。而另一款“丝滑牛奶巧克力喜糖500g”原价43.40元,卖家表示“第一件优惠39.60元”。另一网店内销售的“散装话梅糖500g”更是打出了“首件跳楼价”的牌子,称首件只需16.5元。
  网店内的散装食品除了价格优势外,包邮也是散装食品促销的武器之一,很多卖家打出了“2件包邮”、“满39元包邮”、“10斤以上包邮”、“亏本赚人气”等促销口号。
  多数散装食品信息标注严重不全
  根据征集意见稿的要求,利用互联网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当在网店主页的明显位置公示经营者名称、联系方式、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经营性网站备案登记号等身份信息以及食品流通许可证号。此外,应当在销售前以适当方式明确告知消费者食品标签上的内容。但事实上,记者调查中发现,多数散装食品的信息都存在标注不全的现象,有的甚至全部空白。
  2月28日,记者在一家名为“冠生园专卖”的店铺内,找到一款天山话梅糖,打开网页,记者发现关于该产品的信息。除了标明产地为上海,品牌为冠生园外,其他信息包括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厂名、厂址、厂家联系方式、配料表等在内的关键信息全部缺失。
  而卖家“七彩狼的宝贝”销售的一款“格力高百醇巧克力味”,虽然标注了厂名、厂址、配料表等信息,但没有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和产品标准号。
  这种情况在我买网和1号店同样存在。记者在我买网输入“散装”,搜索到866个相关产品,在一款名为“立丰散装话梅条”的产品介绍中,记者除了发现其标明品牌为立丰,保质期为360天外,没有找到任何有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厂家名称及地址、配料表等相关信息。
  在1号店,一款“百味林笋丝花生豆500g/散装”的产品介绍中,记者惊讶地发现其标明了营养成分表,却无任何厂家信息、产品生产许可证等信息。
  部分网店销售三无产品
  消费者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在网上给宝宝买过一种山楂条,收到货后大吃一惊。“山楂条用塑料袋简易包装,上面什么也没标,既没生产厂家,也没生产许可证号,连生产日期都没有,彻彻底底就是三无产品。”陈女士不敢将这样的“三无产品”给孩子食用,只好全部扔进了垃圾桶。
  根据陈女士的购买记录,记者找到了这家网店,也找到了陈女士购买的这款所谓“不含任何色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的“纯天然山楂条”,在该产品的介绍中,除了卖家的宣传外,产品生产批号、生产厂家、生产地址、配料表、保质日期、生产日期全部空白。
  而对于这些散装食品的质量,消费者的评价不一。在一家主要销售散装坚果的网站,有买家给出“好评”,也有买家给出了“一般”的评价,其中有买家评价说,“包装外面好多尘土,让人担心卖家包装环境呀。”“标准三无产品!”“配料表、生产日期、QS许可证号一个都没有,三无产品,真心不敢吃。”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告诉记者,大部分网店销售的食品都不是自己生产的,一旦出现问题,网店不直接承担责任。另外,现在还有一些网店也有自己的实体店,“他们收集来别人生产的食品,再弄上自己的包装,但他们标注的生产日期往往都是包装日期,并非真正的生产日期,这就很可能导致明明未到标注的保质期限,食品却已经变质了,更别提那些三无产品了,消费者更是无从维权。”
  网购自制食品风险高
  在散装食品中,卖得最好的可谓那些“自制食品”,他们打着“纯天然、无添加、手工制造”等招牌,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和荷包。
  打开淘宝网,在搜索栏输入“自制食品”,搜索到相关产品多达上千种。卖家自制的减肥饼干、自磨面粉、自制香肠、自制芝麻酱,品种繁多,拥趸更是不少。但在专业人士眼中,这都属于违法的“三无”产品。
  记者随意打开几家网店发现,这些网上售卖的自制食品,除了对制作流程有简单描述以外,并没有产品介绍,而在网店正中显眼位置,包括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都是空白。另外,这些店铺的共同点就是虽然没有生产者的具体介绍,但都会留下联系电话。
  根据一家网店上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上一销售自制香肠的卖家,在记者询问中,该卖家坦承:“东西是自己家做的,哪有什么许可证啊?你看看我家的销售记录和买家评价,看口碑就知道我们的香肠有多好了。”
  《食品安全法》规定:“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其中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表示,网上属于农民自产自销的食品并不多,如果不属于农民自产自销,买家可要求卖家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等各种证件的扫描件,如果上述证件一样都不具备,这类自制食品就是非法销售的“三无产品”,卖家不具备相关生产和销售的资格。
  董金狮也提醒,食品生产人员的健康与食品的安全有紧密联系,对于自制食品,买家无法了解其生产环境、生产人员的健康状况,所以盲目购买存在很大的健康风险。
  网购食品存监管难点
  网购食品的方便、快捷,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网购作为购买食品的重要途径,但这些食品的安全性到底能不能得到保证呢?
  北京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所长赵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结合历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情况等因素,今年起,将首次对网购食品开展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
  赵耀表示,此前本市对网购食品的微生物及其致病菌的监测尚处空白。按照监测方案,今年计划监测的网购食品品种将重点挑选销售量较大的网络店铺、购买较为集中且安全风险较高的热销产品,包括婴儿、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乳粉;膨化食品;熟肉制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等五大类。采样中既要包括散装食品,也要包括定型包装食品,且尽可能覆盖市售品牌。
  从宝宝出生后就一直在网上为宝宝购买奶粉的丁女士对记者表示,她平时在淘宝上选购商品时,通常只能从店铺的信誉级别、用户评价等方面来判断其产品的好坏,没有其他硬件可供参考,也没有来自第三方对产品的科学检测。因此一边给宝宝喝网购的奶粉一边心里总有些忐忑不安,她认为,在网购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方式之一的今天,网络上销售的食品应该和实体店里的食品一样,受到来自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验,“这样我们买的就放心多了。”
  董金狮也对记者表示,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件,网购食品仅凭商家的自我描述和发布的图片,很难证明其生产环境和最终产品符合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同时,买家一旦遇到买卖纠纷或质量问题,也只能通过给商家以差评等方式来应对,遭遇“吃哑巴亏”的维权难题。
  另外,他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在维权时,必须持有凭据,可是网购大多没有发票。除了异地维权的难度外,由于消费金额大都不高,如若采取诉讼程序解决纠纷,在时间精力等方面也将得不偿失。
  □服务篇
  选择高信誉专业卖家
  为了将购买食品的风险降到最低,专家建议,一定要选择运作成熟、重视买家利益,并且在食品销售上有良好经验和口碑的网站或网店。
  董金狮建议,消费者应首选信誉度高、评价好、商品数量多的卖家,最好卖家只卖食品,而且是专注于某一类食品的。在购买前可以先上网查询一下买家对于该网站或网店的总体评价,看看该网站或网店的联系方式是否完整、是否容易与客户服务人员取得联系。对于一些专业的小网站,一定要弄清其背景,查看其各项功能是否齐全,有没有售后服务、整套体系是否令人放心。一般说来,卖家的品格、信誉和专业程度,直接决定了购买是否安全有保障,而选对了卖家,购买的风险总体就会降低许多。
  需要提醒的是,在选择卖家时,不要单纯看其信誉达到了几颗钻、几皇冠,而要注意每条来自买家的评价是否真实有效,是否通过该网站支付后达成了真实交易。如果来自交易额全为几毛、一元的评价,则有赚取虚假信誉的嫌疑。
  此外,收到货物时,一定要仔细验货,看包装是否开口、是否有空气进入、是否有异味、颜色是否怪异等后再签收。
  进口食品需有中文标签和CIQ
  网购进口食品近年来也异军突起,成了很多人足不出户,遍享全球美食的选择。不过,专家提醒,要当心花冤枉钱买劣质货。
  根据国家《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的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为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不仅和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中国国内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中文黑色字体。
  除了中文标签这一“身份证”外,进口食品还需要贴有激光防伪的“CIQ”标志,证明其经过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
  董金狮表示,市面上销售的无标签或标签不规范的进口食品,一种可能是这些食品不是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进口的,没经过海关的检测,很有可能是走私货物;还有,有些商家为了让这些进口食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因而在海关检测时想方设法蒙混过关,故意不加贴中文标签;另外,这些所谓的“进口食品”可能就是普通的国产食品,销售者为其套上“洋装”,便成了销售价格高出几倍的“山寨”进口食品。
  专家还提醒,有些产品虽然有中文标签,但其内容藏头露尾、语焉不详,信息不全,则这种产品很可能就是假冒伪劣食品,其安全卫生无法保证,消费者在购买时要认真识别。还有不少食品外包装上难觅汉字,消费者无法辨认包装盒里的食品,食品安全很难保证,也给假冒伪劣食品和走私食品以可乘之机。
关注东方财经sina微博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工商提示散装食品须有流通许可及防护措施--山东频道--人民网
散装食品要“穿衣”
工商提示散装食品须有流通许可及防护措施
面包、桃酥等直接入口的食品陈列在自选柜台,防护罩被长时间打开;蚕豆、花生米、果脯等散装食品更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未加盖任何防尘材料。昨日,青岛工商李沧分局对辖区内的散装食品进行突击检查,发现不仅商家销售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消费者购买散装食品也存在误区。
工商部门介绍,检查中发现散装食品几大问题:一是部分经营业户把散装食品等同于蔬菜、水果等,没有办理相应的食品流通许可证件。而散装食品是指无需包装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但不包括新鲜水果、蔬菜以及清洗后加工的原粮、鲜冻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工作人员已责令不合法业户停止经营并督促办理相关证件。第二,不少经营者认为散装食品就是 “裸”装食品,只是用透明塑料袋进行简单包装,有的直接“裸身”出售,没有必要的防尘材料遮盖,没有禁止消费者触摸标志,甚至没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和地址、保质期、保存条件、配料表等基本信息。根据《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规定,经营者销售的散装食品必须有防蝇、防尘、防鼠材料和设施予以遮盖保护,并设置禁止触摸标志,防止他人随意接触食品。第三,很多消费者购买散装食品时只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忽略了散装食品有生产日期和分装日期之分。这也导致很多销售者故意用分装日期混淆生产日期,或者将不同生产日期的散装食品混装在一起,给消费者造成误导。依据规定,经营者将同类同种不同生产日期散装食品混装销售时,应标明最早生产日期和最短保质期。 (王 瑜 蔡 东 刘晓杰)
来源:青岛日报
(责编:杨红)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沈阳进口零食鱼龙混杂 专家:最好从正规店面购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记者在走访各进口零食店的时候发现,店里的产品并不都是进口的。在铁西区北一路一家进口零食店中,一款所谓的“塔塔进口威化饼干”,外包装做得非常精美,和普通超市售卖的国产威化包装有较大区别,但仔细看后才会发现包装背部写的厂址位于南京。这还算是有据可查的,有很多进口食品店的产品属于“三无食品”。
“进口”威化饼干产地?进口零食店在网上和街头迅速开张。据统计,一年前“进口零食”在淘宝上的搜索指数仅为3778点,如今已经上涨至12704点。不过,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在走访时发现,目前沈阳一些实体进口零食店和网上进口零食店的食品并不全是进口产品,有一些国产品充当进口品销售。进口零食产品鱼龙混杂近日,记者在走访各进口零食店的时候发现,店里的产品并不都是进口的。在铁西区北一路一家进口零食店中,一款所谓的“塔塔进口威化饼干”,外包装做得非常精美,和普通超市售卖的国产威化包装有较大区别,但仔细看后才会发现包装背部写的厂址位于南京。这还算是有据可查的,有很多进口食品店的产品属于“三无食品”。皇姑区鸭绿江街和崇山路交会处的一家进口食品店售卖小熊形状的果冻、大棒棒糖,说是进口食品,但是在包装上完全找不到厂名、厂址等信息。网上也存在这种进口零食乱象,很多进口零食说是进口产品,但包装上写满外文,是否为进口产品很难识别。假货来源与正品价差大“现在进口零食的假货确实太多了。”一位销售进口食品的店家介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很多。进口零食一般会分为国内分装和原装进口两种,国内分装的进口零食是在国内重新加工不使用外文标识;原装进口食品,会贴上中文的标签。因为消费者并不是很了解,也令进口零食在销售中暴露出问题。比如,有的零食上全是英文,没有一个中文;本是国产零食用外文标注等充当进口零食;不法厂商完全仿照进口零食进行包装销售。这位店主介绍,现在假货的来源也特别多,主要来自网络、批发市场和一些打着加盟旗号的零食贸易公司。这些假货的价格非常低,记者咨询了一家零食加盟公司,最低价“进口”零食0.5元/袋,真正的要10多元/袋。专家称最好从正规店买“单从产品本身上太难分辨。”从事进口零食销售的赵先生介绍,正常来说,因为很多人都不是常吃进口食品,所以真假分辨不出来,只能在购买时多注意。首先,购买的时候要选择正规的进口零食店,不要到小店铺或者地边摊购买。第二,看进口零食的证件、条码等。因为真正的进口食品要经过国家检验,具备激光CIQ(中国检验检疫)标志和进口食品卫生证书。条形码也可以进行甄别,国内生产的食品包括国内分装的进口食品条形码都是以69开头的,而原装进口食品则是以其他数字开头,美国进口食品条形码是00,日本进口食品是49,韩国进口食品是88……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邓丽婧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12/14 08:23
12/14 08:32
12/14 08:26
12/14 08:33
12/14 09:46
12/14 09:49
12/14 12:24
12/14 09:50
12/14 09:50
12/14 09:50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12/14 11:29
12/14 11:29
12/14 11:29
12/14 11:29
12/14 11:29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6584417
播放数:6298200
播放数:6029632
播放数:3351752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装盒生产厂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