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速物流管理论文的发展的论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毕业论文__基于分工理论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物流论文:五星乡大同小学(刘裕)论中国家电物流的发展一、 家电物流的概念 家电物流,是指以家电产品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核心,通过 一系列的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应用, 最终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物流过程和 经济活动,从而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双向需求与满足。 二、中国家电物流的发展简历 (一)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家电物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家电业刚刚起步,而且当时是社会主 义计划经济时期,家电生产企业只负责生产,基本上不参与市场流通,产品销售主 要是由国有商业企业进行,所以相应的家电物流工作也大多由相应的商业储运公 司承担。当然,家电生产企业也都配置有车队、仓库,进行零部件、原材料的采购 运输储存和产成品的库存。这是我国家电物流业的起步阶段,只是完成家电最基 本的储存、运输任务,尚无规模、效率可言。 (二)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的家电物流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因无法接受国有商业主渠道流通费用高,流通效率 相对较低的传统营销模式,加之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成熟和我国家电业逐步步入了 发展的快车道,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家电企业开始自办流通网络,建立自己的销售 队伍和营销体系,实施直销策略。 当然,这便需要相应的物流网络和物流运作来支 撑。像TCL便在全国设立了32个地区销售公司、174个营业网点,并通过 4000家代理商,在约2万个零售点销售产品;康佳在全国也有60个分公司、 210个经营部,8000人的销售队伍;格力则在全国32个省市成立了自己 的区域性销售公司。 因此,我国家电生产企业大多具备了较大的物流能力。 其 中78%的企业拥有车队、74%拥有仓库、35%拥有机械化装卸设备,3% 拥有铁路专用线。 当然,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家电业利润较高,主要还属于卖方市 场,所以家电物流主要考虑的还是保证销售需要,平时用自己的车队、 仓库运输存 放,旺季时再租用一批社会车辆和仓库来满足物流需求。但并未真正从效率、成 本甚至竞争力的角度来认识物流。 (三)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家电物流 从90年代末开始的最近几年,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家电业迎 来了一个“寒冬”,家电产品从严重供不应求到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利润从暴利到 微利,产品从简单到丰富,家电行业步入了近乎惨烈的竞争时期,加之最近几年的 原材料和燃油电力成本的不断攀升,而家电产品的价格却逐年走低,从而使我国 家电行业的利润水平被压至最低。这一严酷的现实,迫使我国家电企业不得不开 始重新认识物流,向家电物流要利润,要竞争力,要生存空间。 于是,有很多家电企 业开始了其家电物流的发展、创新之路。它们有的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进行 物流或供应链的咨询,诊断企业自身存在的物流问题;有的直接建立、 控股或参股 物流企业;还有的则从企业自身及其所处的供应链做了很多变革尝试,均取得了 累累硕果。 总之,有压力便有动力,这一严酷的现实最终促使了我国家电物流这 几年的大发展,使我国的家电物流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不仅家电物流的效率大 增,企业每年还能压缩3%-5%的物流费用。 三、中国家电物流的现状第 1 页共 6 页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前家电制造企业每年都要压缩 3%-5%的物流费用,而一压再压的物流成 本直接转嫁给了第三方物流公司,不利于提高本行业物流服务质量,而家电物流 的运量虽然很大,但这个块蛋糕却并不好吃。 家电产品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不同企业产品质量差异逐渐缩小。再加上近年 来,家电产品价格逐年走低,家电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在当今原材料价 格成本将难以再压缩的情况下,家电企业要在市场上获得较强的竞争力,企业目 光转向了降低物流费用。 目前家电产品在城市市场日趋饱和,增长前景在广阔的农村腹地,要配合家 电企业覆盖尽可能多的目标市场, 在现在扭曲的运输价格体系下物流企业的压力 相当大的,目前很多家电物流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四、阻碍中国家电物流发展的原因 (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我国消 费者的家电需求已从单一功能产品设备的需求演变至目前的适用型需求。 (二)产品与技术同质化 家电产品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不同企业产品质量差异逐渐缩小,通过物流的 变革,使得成本领先,提供差异化服务,将最终建立竞争优势。 (三)家电销售渠道多元化 目前我国家电销售渠道构成比例为:电器专营店 46.2%,百货商场 20.1%, 家电专业连锁 17.8%,品牌专卖 11.6%,综合性连锁 0.3%,其他 4%。不同的销售 业态,具有不同的采购策略,要求有不同的物流服务。多元化的流通渠道导致产 品流量、流向的复杂,进而使得物流规划和运作难度增加。 (四)成本持续降低 家电产品价格逐年走低, 价格战欲演欲烈, 家电企业要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 企业缓解成本压力的方法无外乎降低采购成本、降低物流总成本和提高生产效 率。 (五)企业外包意识不强 家电生产企业有较大的物流能力,目前广大家电生产企业中 78%的企业拥有 汽车车队,74%的企业拥有仓库,35%的企业拥有机械化的装卸设备,3%的企业拥 有铁路专用线。商业企业中 35%的企业拥有汽车车队,38%的企业拥有仓库,6% 的企业拥有机械化的装卸设备,物流外包就意味着裁员和资产出售。 (六)对第三方物流认识不足 需求方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 需求方对接受第三方物流的预期效果难以确 定,主要是对第三方物流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缺乏信心。 (七)物流发展环境的限制 家电物流供应商普遍希望改善物流发展环境,其中,国内的家电物流供应商 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物流人才;国际物流供应商认为政策限制是首要挑战,具体 的政策限制包括运营许可、跨省运输、登记注册、税收政策、行业标准等。 中国家电物流发展的解决之道 五、中国家电物流发展的解决之道 (一) 物流企业提高服务水平 1、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华建设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培育和拥有更多更好更精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使其不仅具 备仓储和运输方面的技能,还掌握先进的 IT 系统,并了解供应链管理,区域配第 2 页 共 6 页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送中心规划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它不仅能够提供基本的仓储和运输服务,还 能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一提化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 以达到利用第三方物 流的先进技术减少投资,致力与核心业务,降低作业成本,重新整合供应链,拓 展国际业务,公司虚拟化的需要。 2、造敏捷的供应链 (1) 业务环节:挤水→减少环节→增加增值环节 很多物流公司一做就包罗万象,空运、海运、汽运、快递、包装加工、仓储、 配送、规划、信息管理等等。其实,物流公司的运作就像现在的厂商把不擅长的 业务外包给别的公司一样,物流公司也只能做自己擅长的业务,而不能把有关物 流的所有事情都包揽过来。所以,一些物流公司在业务环节这一块要做一些“瘦 身”运动,减少一些业务环节,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增值环节,是物流变化的 趋势。 (2) 服务环节:降低支付成本→降低库存水平→提高服务水平 物流服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企业降低成本,快速满足客户的各种不同的需 求,提高服务水平。厂商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库 存,为 JIT、AM、LP 提供条件,也是物流变化的趋势。 3、降低库存 在实际工作中,要力求以准确的计划和预测来降低库存,提高周转率,其 中减少库存量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 IT 系统和条形码反馈信息,指导调拨和生 产,这种方法可减少库存量约 30%;二是跨越中间商直接向商场和其他零售终端 配货,这就要求有良好的信息反馈和物流配送能力。库存周转率通过快速信息反 馈和精确计划,至少可由目前普遍的 6 次/年提高到 12 次/年。 4、少牛鞭效应 一是通过集中顾客需求的信息减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二是缩短提前期。在 物流的实践运作中,提前期的延长对供应链各阶段的需求变动性具有显著影响。 因此缩短订货提前期和信息处理的提前期(即订单处理时间) ,能够明显减少整 个供应链的牛鞭效应。通过直接转运缩短订货提前期,和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缩 短信息提前期实现这个目的。三是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如通过 VMI(供应商管理 库存) ,由供应商统一管理库存,直接向销售终端发货,既减少了多次搬运和仓 储成本,又因直接向终端发货而避免了牛鞭效应的影响。(二)企业物流化1、组建物流网络,自营物流 要谈中国家电物流的发展,便不能不谈海尔,可以说,海尔是我国家电制造企 业中最早认识到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性并着手实施的企业之一。 1999年 海尔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下设三个事业部: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储运事 业部,成立了36个区域配送中心,并斥巨资在青岛本部建立了现代化的“国际物 流中心”,从而建成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此外,海尔还创造出了充分体现现代物 流特征的“一流三网”(订单信息流、计算机信息网络、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 球配送资源网络),“三网”同步运行,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海尔物流自 整合以来,呆滞物资降低了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 7%,并实现了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和成品配送JIT的同步流程, 统一采购还使部分零部件降价达5%-8%,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 使海尔物流成为了国内自营物流的典范。 尤其是在企业内部物流和整合采购资源第 3 页 共 6 页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方面成绩斐然,基本实现了其希望的零库存、 零距离、 零运营资本的三零目标。 当 然,海尔物流这种自建物流网张的自营物流模式并不一定适合于国内所有其它家 电制造企业,其庞大的网络建设费用(尽管在青岛总部以外的其它配送中心大多 仍是租用的社会仓库和车辆)和网络维护运营费用是一般企业所无法承受的,而 且其运行过程显示出还存在成本、速度、收益以及外部商业物流方面不尽如人意 等问题。 2、剥离物流业务,独立成公司 有实力的家电企业可以把物流业务剥离出来,独立成公司。公司作为企业的 一个事业部,也是其他产品事业部的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也作为专业物流公 司对外发展业务。为了满足本企业和其他企业的业务需要,可以建立仓储中心、 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业务网点,形成一体化的仓储体系。采用信息化管理,实 行“一票到底”的管理模式。而原企业可专心于产品生产和研发主业, 。由独立 公司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其生产、制造、销售提供专业化、信息化最快捷的物流 服务。我国家电企业中每的集团就采用次中方式,剥离出公司物流业务组建安得 公司。一方面美的可以全心致力核心业务,另一方面借助安得,使美的的运输成 本下降 35%,仓储成本下降 30%,物流支付成本降低 40%。而且安得使美的物流 格局产生了变化,由于安得参与竞争,使得其他供应商不得不降低价格和改善服 务,美的也实现了当初创建安得的第一目标,降低集团的物流成本。此外,安得 积极向外延伸业务,也取得可很好的成绩。 3、共同组建家电物流平台 国内家电企业可以和物流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合伴关系,采用同盟策略共同组 建家电物流公司,搭建共同的家电物流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运输或仓储企业, 是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主要通过管理和创造来体现它的价值。公司可以 采用国际流行的物流资源重组办法,让物流社会化,给生产企业腾出时间来努力 改善自己的主业的经营和管理。如果采用一家专业物流公司主导,多家家电企业 加入的合作模式,十分有利各方优势的互补和资源的整合。在我国这种家电物流 模式很值得推崇。中国远洋物流公司,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小天鹅 集团共同投资安泰达物流公司。公司成立初期以股东的业务为主要业务来源,随 着安泰达的发展和成熟,逐步引入伊莱克斯、惠尔普、长虹、海信等家电企业, 安泰达的建立让科龙和小天鹅受益匪浅, 通过对干线运输的整合, “零库存、 实现 零车队” ,从而使科龙和小天鹅的物流费用减少,物流成本降低,运输可靠率提 高,资金周转率加快。 4、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全面外包物流业务 家电企业可以将物流业务全部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做,充分利用第三方物 流企业的专业市场知识、网络和信息技术,拥有的规模经济灵活性,适应企业对 物流环节的各种需求。 为了避免将物流业务交给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做有可能使 企业受到牵制,因此,可以将物流业务分别外包给多家物流公司,并让他们之间 相互竞争,优胜劣汰。而外包公司只需负责全面统筹,就能收到很好效果。家电 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专心于产品生产与研发,集中培育核心竞争力,而且 还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服务成本。 因此,随着我国推动家电第三方物流 发展的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家电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迅速成长,以及家电生 产与销售的全球化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家电制造业开始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模 式,使家电及消费电子行业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主要行业之一, 据称,我国空调行业更是有90%的生产企业选择了第三方物流服务。 因此,将物第 4 页 共 6 页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流外包,采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是我国家电物流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家 电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和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 5、自营+外包 中国知名企业长虹,聘请国外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公司做管理咨询之 后, 长虹成立了整合内部物流管理职能的新物流公司。 确定了新的物流组织框架, 从仓储、运输、信息化三处着手,实施其物流改革。建立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和中 央物流中心,形成配送的一体化运作框架。长虹还对其物流系统进行了信息化改 造,使整个系统的管理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大大加快。此外, 长虹还加强了与 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除了将四川省内的业务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外,还 将川外的物流业务均外包给了其他物流公司,实施“省内自营,省外外包” 。通 过合作双方的“地利、人和”之便,使得大家的物流成本都下降下来。 6、构建新型家电供应链体系 家电产业链上的的家电巨头与下游分销商联合建立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为一体的家电生产、流通、消费的新型家电供应链体系。不仅拥有传统的物流功 能,还增加了便利性的的增值服务,以便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反应速度,延伸服 务。采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以流通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 的、中性的大系统。全面整合国内外家电业的上下游资源,降低供应链总成本, 提高供应链总体运转效率, 创造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新的中国家电业电子化的战 略物流体系,即 E 化的的供应链战略物流体系。我国的三联集团关于“区域电子 商务与现代化物流示范工程” 所取得的成绩, 充分证明了构建家电供链的必要性。 7、用物流整合营销 国内的家电大企业或是家电销售的连锁龙头,不管在淡季还的在旺季,它们 都需要通过高效、科学的物流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将物流贯穿销售的全过程,通 过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协同运作,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企业效率也实 现了最大化,物流成本得到大大降低。六.中国家电物流的前景1、家电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更加和谐紧密 一方面, 家电企业根据发展的需要, 希望通过稳定统一的物流服务合作伙伴, 打造企业坚强稳定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总成本,加快产品周转速度,增强企业 市场竞争力, 同时稳定统一的物流商可以保证企业制度执行和流程优化的系统性 和一贯性。另一方面,对于物流服务商,由于家电产品业务操作量大,物流营业 额高,是物流细分行业的大蛋糕,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异常重视家电客户,希望通 过规模操作建立并完善企业的服务网络。因此基于双方的考虑,建立紧密的长期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双方发展都至关重要,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如中远物流经 过同海信集团几年的合作,2006 年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更加和谐紧密,中远物 流不光为海信提供基本的物流服务,同时参与企业的网络布局优化、库存控制和 智能补货等工作,双方的合作已成为家电行业物流的合作范例。 2、家电企业对物流的关注点在悄然转变 从行业上看,家电行业是实施第三方物流推进速度较快的行业,在这几年的 发展中,家电企业对物流的关注点也在悄然转变,特别是在 2006 年,由于整个 行业日趋理性, 家电企业对物流的关注和要求也逐步从关注直接成本向关注流程 优化和总成本控制转变。 在初期,家电企业更多希望通过实施第三方物流来降低企业的直接物流费第 5 页 共 6 页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用,如仓储运输费用。而到 2006 年,由于油价、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 上升,直接物流费用不但无法再下降,甚至有上升趋势,同时伴随产品的不断高 端化,企业从关注直接物流费用转变为更加关注物流总成本,特别是库存资金占 用成本,通过物流提速,提高产品周转次数,降低库存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从最初的对物流的简单管理,逐步向精益化管理过渡,向流 程优化和精益管理要效益,如企业更关注网络优化布局,通过配送订单组合和逆 向物流流程设计降低费用,搭建并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等。 3、家电物流服务商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006 年,随着家电行业的产品高端化以及农村市场的开发,家电行业对物流 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高端化对物流环节产品质量防护有更高的要求,产 品高价值更需要运输时效得到控制和提高。 同时由于三、 四市场业务的不断增长, 如何将小批量的产品配送到分散和偏远的村镇市场,对物流服务商的小批量、多 批次配送能力提出了新的课题。 有需求才有发展,市场的需求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永久动力。国内各行业的第 三方物流企业都是在新需求和竞争压力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家 电行业网络服务商更是如此。如中远物流继续蝉联“中国物流百强”榜首,在家 电物流行业中实力遥遥领先,其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和统一规范的管理,已经基 本成为家电行业业务发展的有力支撑。 4、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已得到绝大多数企业的认同 继 2005 年长虹集团成功实施统一的第三方物流改革后,2006 年,位列国内 黑电前三甲的创维集团也开始全面推进第三方物流改革, 将全国物流业务逐步交 与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操作。目前对于国内家电大型品牌企业,包括海信、 长虹、创维、科龙、海尔、TCL、澳柯玛、美的等企业,均已陆续实施第三方物 流改革。同时对于外资家电品牌,如伊莱克斯、西门子等欧美系企业,也在 2006 年开始寻求同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合作。 伴随着国内物流服务商水平的不 断提升,家电企业越来越信赖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已得到绝大多数 企业的认同。 5、服务商加大技术和设备投入 家电物流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目前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程度也不高,但是 随着产品不断高端化,对物流环节的质量防护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国内劳动力 成本不断上升,家电仓库基地实施机械化作业将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在 2007 年, 物流服务商将逐步加大叉车等机械设备的投入。 同时,在仓储和运输环节,物流服务商也会加大技术投入,通过先进的技术 手 段 提 升 服 务 水 平 。 比 如 在 有 条 件 的 仓 库 引 入 RFID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辅助其出入库管理,在运输环节采用 GPS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 系统进行车辆跟踪和定位等。 6、流服务商加速自有核心资源的建设 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和控制资源的能力大小直接决定着该企业的发展,决定 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控制资源的方式一是通过市场采购,二是自行投 资建设,从最近各大物流服务商规划看,企业将加速自有核心资源的建设。一方 面是在国内核心城市,企业会选择投资建设大型现代化仓储中心,以适应现代物 流业务发展的需要,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是为提高对配送的控制能力, 物流服务商逐步加大采购自有车辆,提高产品配送的及时率和服务水平。第 6 页 共 6 页
广而告之:
相关文档:
下载文档:
搜索更多:
词条解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甜梦文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发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摘要:本文的研究是在我国快递产业蓬勃发展,运力资源紧张,对运输业要求提高;高速铁路运输、站场资源丰富,但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亟需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两个背景下进行的。2013年6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启货运组织改革,在铁路货运业务中,增加高速铁路快递品类,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将打破客运专线模式,尝试快捷货物运输。
在理论研究部分,本文运用PRN(产品—资源—网络经济)分析框架,在理论上做论证后认为:利用高速铁路运输快件可以满足快递运输“完整、快速”的核心需求;从运输资源角度而言,高速铁路在覆盖范围和运行时间上满足快递业要求:高速铁路运送快件带来网络经济效应。以上三点奠定了二者融合发展的基础。本文运用产业融合理论,对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的内涵、动因、方式及过程做了分析。
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以我国高速铁路开展快件运输的实践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发展的情况做分析。同时,结合武广高铁开展快件运输的情况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指出融合发展中存在问题。
研究结论方面,本文认为,我国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发展有较好的基础,但二者融合处于初级阶段,如进一步融合则需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259.2;F532.3【目录】:
致谢5-6中文摘要6-7ABSTRACT7-101 绪论10-15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10-11
1.1.1 研究背景10-11
1.1.2 问题提出11
1.1.3 研究意义11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1-13
1.2.1 研究内容11-12
1.2.2 研究方法12-13
1.2.3 本文创新点13 1.3 相关概念界定13-15
1.3.1 快递业相关概念13
1.3.2 高速铁路相关概念13-14
1.3.3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的关系14-15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15-19 2.1 文献综述15-18
2.1.1 产业融合理论的综述15-16
2.1.2 高速铁路开展快递运输的综述16-18 2.2 文献述评18-193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19-32 3.1 产品—资源—网络经济(PRN)分析19-27
3.1.1 快递业的产品分析20-23
3.1.2 高速铁路的运输资源特征分析23-25
3.1.3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的网络经济特征分析25-27 3.2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的趋势分析27-28
3.2.1 巨大的市场需求为高速铁路开展快递运输提供机遇27
3.2.2 高速铁路开展快递运输将充分利用运输资源27-28
3.2.3 高速铁路开展快递运输可带来经济收益28 3.3 产业融合分析28-32
3.3.1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的内涵28-29
3.3.2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的动因29-30
3.3.3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的方式30-31
3.3.4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的过程31-324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发展的实证分析32-51 4.1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发展概述32-36
4.1.1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述32-35
4.1.2 我国快递业发展概述35-36 4.2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发展的基础36-40
4.2.1 高速铁路与快递网络空间同构37-38
4.2.2 高速铁路运行满足快递运输时效性38-40 4.3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发展的动力40-42
4.3.1 高速铁路运营面临财务压力40-41
4.3.2 铁路开启货运改革41-42
4.3.3 快递业运力资源紧张42 4.4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的阶段——以武广高速铁路为例42-48
4.4.1 武广高铁承担快递夜间的“轴”线运输43-44
4.4.2 高速铁路快递量不断增长44-45
4.4.3 武广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融合的经济分析45-48 4.5 高速铁路与快递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48-51
4.5.1 方市场主体地位不对等48-49
4.5.2 缺乏基础配套设施49
4.5.3 资金支持不足49-50
4.5.4 运营机制激励不足50-515 研究结论及不足51-53 5.1 研究结论51-52 5.2 研究不足52-53参考文献53-57学位论文数据集5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荣朝和;[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荣朝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荣朝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杨浩;[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张功让;陈敏姝;;[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周振华;[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植草益;[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蔡国兆;彭友;;[J];广东交通;2006年02期
黄艺林;杨超;陈一格;孙静静;;[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谭克虎;;[J];生产力研究;200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匡旭娟;[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李敏;[D];长安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磊;邢慧斌;;[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荣朝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匡旭娟;荣朝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宋德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荣朝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马俊;;[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贾腾;欧国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李夏苗,胡思继,朱晓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刘栋;万力;;[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昝廷全;金雪涛;;[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慧;李华;;[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杨帆;刘似臣;;[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郝晓兰;;[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朱咏;黄苏萍;;[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胡金星;;[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许星宇;陶春和;郑燕琳;陈伟庆;;[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张凤;;[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邹文英;;[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张祖群;刘晓希;贾彤;王波;;[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房林;[D];南开大学;2010年
单元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张诚;[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孙康慧;[D];吉林大学;2011年
魏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马俊;[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董晓岩;[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金懋;[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张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庄佩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柯晶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黄宇;[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许华斌;[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郭倩倩;[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李洋洋;[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梁春晓;[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陈春李;[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孙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李其银;[D];南昌大学;2010年
乌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荣朝和;[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荣朝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荣朝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匡旭娟;荣朝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杨浩;[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荣朝和,高宏伟;[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孙迅,杨浩;[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李学工;[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丁俊发;;[J];北京物资流通;2009年01期
陈柳钦;;[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明江;;[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汪鸣;;[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卢东斌;[N];经济日报;2001年
姬宪恒;[N];中国商报;2010年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陈柳钦;[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瑾;[D];复旦大学;2005年
胡金星;[D];复旦大学;2007年
杨春河;[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莉;[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苏伟;[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付为;[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婷;;[J];法律与生活;2011年03期
阮修星;;[J];运输经理世界;2007年07期
;[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年02期
刘道勤;;[J];中国储运;2011年02期
徐勇;;[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年05期
杨尚坚;;[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06期
宁广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年19期
王凌峰;;[J];运输经理世界;2010年Z1期
吕娟;卞君瑜;;[J];法律与生活;2011年03期
徐勇;;[J];运输经理世界;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焕德;赵青;;[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张琳;;[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周宁武;;[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方玺;耿艳;;[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陈榕;;[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段李杰;初叶萍;;[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陈楚华;;[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曾秋阳;;[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李莉;孙飞龙;;[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徐勇;;[A];2011’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浦泉;[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刘晓峰 谭辛;[N];经济日报;2011年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晓哲 李晓刚;[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朱筱杰;[N];威海日报;2010年
吴文治;[N];北京商报;2010年
周蕊 贾远琨;[N];中国信息报;2011年
吴卫群;[N];解放日报;2011年
裴磊;[N];西安日报;2011年
亦鸣;[N];中国工商报;2010年
宋晓华;[N];新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艳;[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王凤学;[D];吉林大学;2012年
魏召兰;[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夏辉;[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赵庆国;[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张嘉敏;[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李献民;[D];中南大学;2004年
赵平;[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陈令坤;[D];中南大学;2012年
张旭;[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志;[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李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刘集思;[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萧璿;[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杜超;[D];山西大学;2010年
孙先强;[D];苏州大学;2012年
王海波;[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杨蕊蕊;[D];长安大学;2010年
阿里同齐米克;[D];新疆财经大学;2011年
季彤;[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流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