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全球通套餐号码139029什么时候起用

在2G的时代,在两家运营商的竞争中,移动完胜了联通。除了“全球最好的2G网络”因素外,通过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的品牌和用户细分,很成功的达到了下面一些效果:1. 歧视定价,成功的给“全球通”用户打上了高大上的标签,配合“139,138”号码,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大把用户有“139,138”网络质量要高于“135,136,137”号段网络质量的错觉,同时,“全球通”的资费也是稍高于另外两个品牌的资费,2. 用户“tag”,在动感地带品牌的塑造上,利用周杰伦代言,之后大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演唱会,单曲首发等等,加上大的“VPN",短号互拨,虚拟网内一定时长的免费拨打方式,在校园用户市场(主要是高校,延展到高中和大学后),获取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3. 葛优代言的”神州行”,也就是预付费业务,也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不能不说,在移动的市场和品牌策略上,原来的”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上,可以算是国企中很成功的经典案例了。甚至在市场和品牌塑造角度,是可以和跨国企业PK的。但是,在3G的时代,或者后3G的时代,在基础网络严重落后其他竞争对手,新的运营商(中国电信)依靠捆绑,政企用户资源和低价,以及联通的”全国统一资费“策略的竞争环境下,仅仅依靠品牌的细分,已经不足以在市场上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造成了高端用户不断流失的现状(只要看看这两三年有多少换号的短信就可以了)。市场的竞争,三个维度1. Product Leadership2. Customer Intimacy3. Operational Excellence在这三个维度上,如果能在一个维度上超过竞争对手,另外两个维度上不输给竞争对手的条件下,是可以获得优势的,如果能在两个维度上超过竞争对手,另外一个不输给竞争对手的条件下,就可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具体到移动通信市场是来看1. Product Leadership:网络覆盖,网络能力,资费套餐,终端种类2. Customer Intimacy:品牌,服务能力(营业厅-实体和网厅,代理渠道)3. Operational Excellence:建网成本,运维成本,终端采购成本等2G,移动和联通同样是GSM,几乎是同质竞争,移动在各个环节都领先,所以,完胜联通也就可以解释了。而在同质竞争的条件下,品牌的权重就会变得比较重要。提一点,在移动开始做终端+资费套餐时,销量排名前10的终端类型都被移动签了独家了,大的销售渠道也被移动签了独家。在从2G到3G过程中,联通和电信在第2点上,已经逐渐减少了和移动的差距,举几个例子1. 大的分销渠道开始陆续转到联通和电信,打破了了移动独家的渠道2. 联通的电子渠道已经超过了移动3. 随着虚拟运营商合作的开展,更多的会看到虚拟运营商开始转售电信联通的产品,而且,移动在三个运营商中,是最忌惮虚拟运营商或者说最保守的;在第3点上,终端采购成本应该还是联通电信占优吧。网络建设的成本,大家差别不会太大,运营成本见仁见智。3G的竞争不是同质竞争。4G的竞争,也不完全是同质竞争,至少在终端和产业链成熟程度上,在国际漫游能力上,移动还是稍处劣势的,只不过是不像3G差距这么大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品牌的权重就会变得相对小些。另外,在移动用户渗透率达到80%以上的条件下,再加上用户的关系链从以手机号码为唯一中心,逐渐被OTT(比如微信)撕开一个口子,号码的重要性也不如以前重要了。所以,我的看法是品牌区隔的作用,不会像2G下那么明显了。再说,”全球通“4G下也不可能”全球通“,搞不好还被另外两家打。移动现在的广告不是说”全球主流制式“吗?明摆着是忽悠。
(本答案因为疑似说了LT坏话,所以不想被广泛传播,禁止转载。但是如果看完所有正文和评论,就知道我没说LT坏话。)这个问题我应该有条件多说几句,因为毕竟做为前OM负责其中两个品牌的苦逼,大概不需要用“猜”来回答,而是可以说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移动内部,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被叫做客户品牌,作用就是:区隔不同特征的用户,以及他们需要的套餐包和服务。2G时代,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很小,用户玩手机的能力也很低,对手机的认识不足,对资费套餐容易搞混。这时候用客户品牌来教育客户,非常直接有效。比如全球通,要求的就是门槛最高、资费单价最低,也就是多用更合算的思路。电信资费的计算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需要对客户消费数据做分析,然后把客户划分出几种聚类类型,再组合套餐包,包括基础套餐包和叠加包。说客户品牌,就不能不说动感地带。动感地带是近10年来品牌建设方面的奇迹之一,是奥美这么多年对外讲的最多的案例。很多人还记得大约10年前动感地带上市时候那几个很屌的广告,调性十足。我甚至可以说,周杰伦能那么火、成为常青树,和动感地带广告的大手笔投放是分不开的。动感地带这个品牌是三个客户品牌中品牌性质最明显的,因为这个品牌既没有资费优势,也没有业务优势,几乎纯粹就是品牌+渠道托起来的,后来利用网内网外短信价差形成了价格优势。就是说:网内发短信比发给联通便宜,这样学生群体一个班都动感,你弄了联通,大家都不爱给你发短信了。移动的人一直有个心病,就是花这么多钱做客户品牌,值不值?后来开学的时候我们就去学校考察,动感地带和联通新势力就隔10米,而且联通明显便宜,但是就是没有人去。Focus Group调研也完全证明了品牌本身的吸引力,当时坐在监测室的人很快就形成了一致观点:品牌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年轻人。后来,07年,移动内部已经在考虑削弱、甚至取消客户品牌了。起因是国外基本没有客户品牌,而且因为3G要上了,大家都觉得到时候手机的玩法就变了,数据业务会非常丰富,讲数据业务都不够讲的,一切都要围绕数据业务来建设了。而且移动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沦为通道的风险。但是后来为什么没有取消客户品牌,甚至08年还狂轰滥炸了一番呢?有几个原因:1 客户品牌是巨大无形资产,谁也不敢承担这个责任。2 一部分人仍然极力主张客户品牌,原因就是消费者不会那么快走向成熟。3 客户品牌还可以改个方式去用,其实就变成了套餐包的名字。不过这个角度下,真没必要花那么多钱推客户品牌了,这个就相当于逐渐淡化客户品牌的影响,但是不要一下取消。至于有没有原来做客户品牌的人觉得自己被剥夺了?没有,因为大家转身就可以做新的品牌了。而且做客户品牌很累,工作强度很大,具体执行人员也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其实是好事。最后的结果就是,客户品牌被保留下来,但是很明显全球通、动感地带的宣传力度在后来几年降低了很多,也就是采取了3的实用主义路线。说个题外话,中国移动战胜联通和电信,真不是靠什么狗屁垄断地位。我接触这么多国有企业,中移动团队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准,在国有企业里是数一数二的。中移动的成功完全是打出来的,电信领域的寡头竞争比大家想象得激烈得多的多,移动的员工熬夜加班太正常了,工作强度真不亚于外企。而且水准很高很高,当时动感地带的品牌经理,且不说别的,就看平面稿发现问题的能力,就非常非常专业。比如她说有三个地方觉得有问题,真的不会多一个,也不会少一个,都很到位。我们当时服务移动四个部门,包括市场部(就是这些品牌什么的)、战略部、数据业务部、集团客户部,可以说,是互相学习的过程。移动的团队在操作全国性品牌方面经验很丰富,很扎实,这种不是协调全国工作的几年时间积累,根本不可能做到。扯远了,扯回来,反正我觉得移动做了一个过渡性的、非常实用主义而且非常英明的决定:保留客户品牌,但是调整预算,把大量预算用来推广业务,而不是虚头巴脑的品牌。“和”这个品牌,我就不是很清楚了。前一段听老同事说过,好像是针对数据业务的,我也不看广告现在也不关心三大电信公司了,所以也不知道,就不说了。总结一下,就是:品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把自己说不清、道不明、产品区隔度较低的东西直接打包推给消费者。如果一部分消费者明白事儿了、自己能判断了,品牌的作用就会弱化,业务本身的宣传就要加强。这个时候,品牌就谈不上“品牌”二字了,就沦落为商标了,最多就是一个能证明自己品质的无形资产沉淀(或者说如果敢乱来就会倒牌子的意思)。----------------------- 不能跑题 -----------------------还说回客户品牌吧,别扯两边敬业不敬业了。我从2010年后明显感觉移动的服务水平下降了,从10086就可以感觉出来。在移动的客户品牌中,服务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品牌要素,特别是对全球通。当时我和一些移动的朋友聊到服务质量下降,大家都很惋惜,都说是“自废武功”,这么多年积累的口碑啊。这就是客户品牌的尴尬,也是客户品牌的机会,就是和业务本身距离保持比较远,相对软性的东西多一些。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大变革的时期,继续全力玩客户品牌,真的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我的地盘 ------------------------08年的时候搞了一个调研,针对动感地带的。因为那会儿最早一批动感客户已经毕业了,按照理想状态,是希望他们转入全球通的。anyway,我们就想知道一下新客户的调调,从高中生开始调研。我们问:你觉得你有自己的空间吗?(我的地盘听我的,这句话就是因为调研中发现那会儿的年轻人需要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有强烈的自我身份认知需求,才搞出这么一句话。)90后:我们不需要自己的地盘儿,我家都听我的。我们:!!!那你需要什么?90后:去别人地盘儿看看。好吧,调研当然不是这个过程,也不会是这样的对话,但是90后对自己的自我身份认同已经很强烈、很自信了,他们更希望去尝试不同的生活状态,然后在成年后逐渐稳定下来。可是“我的地盘听我的”这个广告语还是没改。都那会儿了,还改什么改啊。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然后,我再来试着说说我的观点。我先摆明我的观点——我觉得这种以不同品牌来区分使用者的方式是有价值的,而且应该继续强化这种品牌区分。但是,我赞同用品牌来区分,并不是意味着说一定要保存这个三个品牌,为什么?理由如下:1.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产生的背景:话说当年,手机资费并不像现在不是这么贵(不能说这么便宜,因为实际上还是比较贵),什么漫游费乱七八糟的,所以这几个品牌很好的区分了用户群体。用全球通的话,话费都不少,而且大部分是可以报销的。即使是今天,貌似全球通的最低套餐也得50块钱每个月。至于全球通这几个比较雷人的字怎么来的,查了查资料,貌似是“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的简称,被移动某懒人直接拿过来,简称全球通,并且发展成了移动的旗舰品牌,可见移动在品牌的建设上还是有一点功力的。是不是用全球通的就一定整天全球跑?别逗了,只不过全球通可以开通国际漫游而已,99%的全球通的用户都是那些所谓的中高端客户,最多是在国内来回跑,出差比较多。用神州行的,顾名思义,可以全国漫游。但实际情况是,神州行大致上有两种卡,一种是畅聊卡,默认全国漫游,一种是大众卡,申请之后才可以漫游。不像全球通,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子品牌,全国几乎一个价,神州行就够乱了,每个省甚至每个市都有各种各样的卡类。所以,这同时说明了,神州行的目标消费群体并不是特定的,或者说,没有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至于动感地带,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晚于神州行和全球通出现(查了查资料,是2003年3月份出现的),而且用户群体很清楚,就是针对学生和年轻用户(资料显示,针对15-25岁这个用户群体)。从上面的资料来看,貌似全球通和神州行完全可以覆盖所有的用户群体了,那为什么还要搞一个动感地带?我的理解是,如果从客户归属感来看品牌的话,全球通算一个,神州行什么都不算,所以移动考虑用动感地带来覆盖15-25岁这个年轻群体。2.为什么还要继续用品牌来区分客户群体:我得先说明一点,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品牌来区分客户群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中国完全不需要用品牌来区分客户群体?那就是,完全没有了乱七八糟连中国移动的客服有时候都搞不清楚的各种套餐的前提下!可以试想一下,话费足够便宜,所有人都是用多少就是多少,不用去选套餐,不用担心套餐有没有用超了,或者套餐有没有用完。这种情况下,中高端客户可能就不爽了,我靠,去服务厅或者打热线,老子每月花费六七百,不能和那些每月三四十话费的一起排队吧,总得显示一下高端的客户的优越性吧?那好,就按消费额度来区分,比如,每月消费额度200块钱以下的,老老实实排队,每月消费额度200块钱以上的,走VIP通道或者VIP热线。问题是,貌似未来三四年内,运营商不可能取消各种套餐。所以,上面的假设不成立。也就是说,还是得用品牌来区分各个用户群体。然后,就回到了题主的问题的核心,用品牌来区分客户的价值何在?首先,客户需要归属感。动感地带针对的是15-25岁,也就是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以及刚刚参加工作的人群。等到这群人参加工作几年后,有些混得不错,收入高了,可能就把动感地带转为全球通了,或者觉得动感地带不合适了,转为神州行了。可能有人会问,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该转为全球通或者神州行?所以,这需要移动去引导他们。怎么引导?靠宣传,靠广告呗。其次,有了这个归属感,有什么用啊?对于中国移动,或者其他两家运营商,这两年的最大的心痛是,自己逐渐沦为流量的管道,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并没有捞着什么好处。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资源就是手机号码的持有者。假如,中国移动有这么两个圈子,一个全球通的圈子,一个是动感地带的圈子(或者说,动感地带是在为全球通培养潜在用户),好好发觉圈子的潜在价值。再想想,所谓的圈子,不就是今天所流行的social吗?我一直认为,中国移动放弃139这个域名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至于神州行,动感地带和全球通两个客户群之外的都交给神州行去吧。反正,剩下的这一部分客户不要求什么归属感。3.再说说And和这个品牌吧。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我觉得中国移动这个品牌我2013年见过的所以大公司新出LOGO中最差劲的,没有之一。不但Logo难看,而且“和”也演绎的非常勉强。问题是,接下来,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慢慢会消失,还是会成为“和”(我靠,必须得给“和”这个字加引号,不然真的没法读整句话了)这个品牌的子品牌?之所以中国移动会弄出“和”这个全新的品牌,我个人的猜测是,中国移动以后可能会有两个大方向,一个大方向是企业业务,一个方向是个人业务,而这两个业务都需要有自己的品牌,以便区分识别。从这一点上来看,弄子品牌出来没有任何问题。但“和”确实太恶心人了。我是门外汉,之所以回答,皆因兴趣所在。有不当之处,尽情拍砖。惠州赶集 &
中国移动手机号 用了4年:全球通 - 500元
信息编号:7300154
唉唉唉唉没钱问题!!!!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惠州赶集网二手手机号/QQ号看到的,谢谢。
价格(元)
价格(元)
加入赶集:
赞助商推广
赞助商推广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移动全球通卡能在国外用吗?具体的通话和短信收费是怎么样的?
移动全球通卡能在国外用吗?具体的通话和短信收费是怎么样的?
08-12-22 & 发布
洲的手机公司, 主要有telstra, optus, vendafone三家。 澳洲没有手机没有漫游,单向收费。手机打电话比较贵,在0.5个澳元一分钟以上。 固定电话打本地很便宜 投币电话0.5澳元一次,不论多久 打回国可以买电话卡,用固定电话打。非常非常的便宜,一分钟大概也就是几分钱(根据不同公司的卡,推荐daybreak,3.5澳分, 大唐电信3分左右,good moring china, hello china等卡,注意有些卡有介入费,推荐的这些卡容易买到并且没有接入费) 国内手机国际漫游很不划算!贵得很。 如果一定带自己的电话去,请参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要到营业厅开通国际漫游,具体的收费每一个国家漫游的费率是不一样的,建议你打10086咨询你要去的国家的漫游费率,或者上移动网站去查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用 但很贵 你可以在国外买电话卡打电话 或者用SKYPE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国外和中国不一样,在国外有很多的电信运营商,你可以选择他们的网络,但是每个网络的收费是不一样的 在美国如果接听北京的电话,大概价格为30元/分钟,具体你还是咨询一下10086,他们会告诉每个网具体的价格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以,要到营业厅开通国际漫游,具体的收费每一个国家漫游的费率是不一样的,建议你打10086咨询你要去的国家的漫游费率,或者上移动网站去查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热门搜索:
全球通手机号码用满10年用户可免费换3G手机
来源:北京晚报编辑:陈翌
  近日,一则中国移动全球通手机号码已用满十年的用户可去营业厅免费换3G手机或返现金的消息,在市民中不胫而走。记者了解到,此类用户若承诺每月消费一定金额的话费,的确可以免押金换取一款3G手机,但移动公司并不提供返现金的业务。所谓的返现金只是一些客户将换得的3G手机卖给一些商贩而已。
交易网&&责编:来源网络
约稿、发稿、频道合作、软文推广&&&&联系人:刘女士&&&&电话:0&&&&QQ:
你的总积分:
你好,欢迎登陆
(登录发表评论才能获得积分)
相关产品信息:
相关企业信息:
广告经营许可证 | 豫B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全球通套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