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归纳法和演绎法两大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演绎法含义与特点

科学思维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科学思维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科学思维,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科学思维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它们是:在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在方法上要求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在体系上,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外文名thoughtsciences基本原则三个
思维科学(thoughtsciences),研究思维活动规律和形式的科学。思维一直是哲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及其他一些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思维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思维的器官。思维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都同社会实践和语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思维是人所特有的认识能力,是人的意识掌握客观事物的高级形式。思维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造成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思维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本质,达到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思维规律由外部世界的规律所决定,是外部世界规律在人的思维过程中的反映。
逻辑性原则就是遵循逻辑法则,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科学认识活动的逻辑规则,既包括以归纳推理为主要内容的归纳逻辑,也包括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内容的演绎逻辑。科学认识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反复过程,是归纳和演绎的统一。
(一) 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
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它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其目的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通过特殊揭示一般。
1、。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所有对象作出概括的推理方法。
2、简单枚举法。人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只根据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作出概括,这种推理方法叫。
3、因果联系的归纳法。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归纳法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已具有与演绎相结合的归纳法。
(二) 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思维
和归纳思维相反,演绎思维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所谓演绎,就是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该事物中个别事物也具有此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其基本形式是三段论,它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只要前提是真的,在推理形式合乎逻辑的条件下,运用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必然是真实的。
1、基本原理(观点)的推导作用。
2、应用一般观点进行具体分析的功能。
3、知识体系的建构功能。演绎推理把关于事物最一般、最本质、最普遍的规定作为逻辑出发点,按照事物本身的转化关系把事物联系完整地复制出来,使某一领域的科学知识结合成一个严密的体系,显示出建构知识体系的强有力的功能。
(三) 归纳和演绎的辩证统一
和的客观基础是事物的个性与共性的。中包含,通过个性可以认识共性,同样,掌握了共性就能更深刻地了解个性。归纳和演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它们在科学认识中的主次地位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谓方法论原则,就是掌握方法准则,实行分析与综合的结合。分析与综合是抽象思维的基该方法,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一) 分析方法的应用
分析方法大体上有四个层次,即、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统分析,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之一。
1、明确分析内容。分析的目的在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⑴对事物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进行分析。⑵对事物或现象在时间发展上进行分析。⑶对事物的各个因素、方面、属性等进行分析。
2、掌握分析程序。运用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的程序,大体上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⑴解剖整体。⑵研究部分。⑶寻找联系。
3、把握分析要点。所谓分析要点,就是部分不同于整体的特征点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相互区别或相互联系的特征点。它常常是时空的分界点、状态的突变点、因素的区分点或联系点。寻找合理的分析要点是对整体进行分析的依据,是运用分析方法的关键。⑴必须寻找空间分析要点。⑵必须寻找时间分析要点。⑶必须从事物现象的对应关系中寻找因果分析要点。
(二) 综合方法的应用
综合方法在思维上的特点是力求通过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点及内在联系,并通过概括和升华,以事物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和关系的真实联结和本来面貌来复现事物的整体,综合为多样性的统一体。因此,综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紧紧抓住对各部分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得出一个全新整体性的认识。培养和运用整体分析方法应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1、从整体出发确定对象。任何要素和局部都是一定系统和整体的要素和局部,因而确定分析事物的对象就必须从系统或整体出发。
2、从系统出发把握阶段。任何事物的发展阶段都是一定系统过程的阶段,因而必须从系统过程出发把握其各个发展阶段。
3、从全局出发进行决策。任何事物都是由各个具体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因而就必须从整体和全局出发进行决策,特别在我们把握“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时。
(三) 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的思维原则
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所关心和强调的角度不同,但都是重要的思维方法,“认识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体”和“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是同一个原则的两个方面,整个认识过程应该是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结合过程。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对各种经济政治现象的部分、要素的具体分析,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分析又以综合为前提。分析总是从某种总体性出发,总是受关于对象的总体认识的支配,离开了综合,分析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成为,会出现很大的局限。
分析与综合不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而且它们的主次关系也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相互转化的。人们要完整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就必然是一个反复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的过程,是在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历史性原则就是符合历史观点,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科学思维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历史是指事物发展的历史和认识发展的历史,逻辑是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概括反映,亦即历史的东西在理性思维中的再现。历史是第一性的,是逻辑的客观基础;逻辑是第二性的,是对历史的抽象概括。历史的东西决定逻辑的东西,逻辑的东西是从历史中派生出来的。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原则,在科学思维中,特别是在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有着重要意义。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 知识体系的建构功能
一门科学的逻辑体系应该体现这门科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线索,或者反映人类对这一研究对象的认识发展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具有内在联系的逻辑体系。
(二) 科学方法的教育功能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不仅对构造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具有方法论的教育意义。从方法论角度看,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就是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的统一。
(三) 理论的证实功能
着眼于对事物进行历史的考察,从事物的发展、变迁和沿革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必须用逻辑推理,从纯粹抽象的形态上去揭示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认识对象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科学实验证明,人的头脑在认识事物之前,并不是空无一物的“白板”,而是已经存在着某种东西了。这就是已有的知识储备、理论框架、价值观念等。它们对观察者的观察范围和思考偏向作了预先的规定。
对于创造者个人来说,观念的转变或理论背景的转换,就意味着一种新创意的产生。RNA酶的发现即是一个著名的例证,它告诉我们,一旦观察者的理论思想观念发生了转换,就会使他的视野发生深刻的、戏剧性的变化,就能观察到从前“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东西。这就要求观察者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不能囿于传统的思想观念,善于改变因一定理论的框架、范式而习惯形成的固定思路和先人为主的做法,从而有助于新创意的产生。所谓黑箱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视为“黑箱”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无法从外部或无法打开来直接探察其内部的奥秘,如人的大脑、人口系统、原子结构、密封的仪器等,都可看作“黑箱”),通过观察外界向“黑箱”输入的信息和从“黑箱”输出的信息,来研究“黑箱”内部状态、结构和机理,从而揭示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种察其“表”而知其底的方法。由于黑箱方法不需要打开研究对象,只需通过外部观察、试验,就可了解研究对象的内部情况和变化,同时,它是从事物的整体功能着眼,不考虑事物的内部细节,所以它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运用黑箱方法整体地、活体地研究高度组织和活动性的,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以在不干涉生命正常活动的条件下研究生命系统的活动规律。如在探讨脑功能的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家常用黑箱方法。所谓假说,就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为依据的、关于未知事物及其规律性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科学性。假说,不是信口开河,它必须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为根据,并经过一定的科学论证;二是假定性。假说是一种猜测或猜想,至于这种猜测是否正确,在假说提出时还是一个未知数。假说的真理性有待往后的实践来证实。
运用假说方法,一是要从事实出发,而又要超越事实;二是要进行逻辑论证;三是要用实践验证。只有当假说与事实验证相符合,它才可能上升为科学理论。假说可能发展为科学理论,也可能被证明是错误而被淘汰。
假说是探索科学真理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科学认识正是沿着“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一部科学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假说和理论不断更迭的历史。进化论的发展史即是生动的例子。,也叫溯源推理方法、溯因推理方法,它以事物情况之间的联系为基础,是从事物的结果推断其原因、由论断推测理由的一种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回溯是建立求因假说的基本思维方法。生长素的发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运用回溯推理方法,要注意提高结论的可靠性,需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并且与演绎推理的其他方法紧密结合。调查研究越深入广泛,与其他方法结合越紧密,其对原因的推断就愈为可靠。
5、等量代换法
等量代换法即把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用在某方面和他相同或相似的,并容易解决的问题代替求解,从而求出所要问题的答案,或是找到类似的解决方法。现在的科学普遍认为,要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要符合逻辑的、经验的、社会学的和历史的四套标准,缺一不可。四套标准如下: 即必须是简明而非繁琐的,而不是包含一大堆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不能一会说先造动物再造人,一会又说先造人再造动物;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只在一定的条件、领域能适用,而不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包。而不是只是一套美丽的空想;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不能只被否证,而从未被证实,否则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的;不是一锤子买卖,或者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有你一个人作得出那个结果,别的研究者重复不出来,还要怪别人功夫不如你;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结果随意解释。如果连这也办不到,这种理论就毫无存在的必要;也就是说,它不光要有解释,还要有预测,否则也没什么用处;而且必须是切实可行的,不是象“气功场”、“天人感应”之类子虚乌有、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的伪概念。也就是说,你不能只挑对自己有力的数据作解释,而无视对己不利的数据,否则就还不如旧理论;那些宣扬算命多准、祷告多有效的,其惯用伎俩就是挑出成功的巧合大肆渲染,而隐瞒了无数失败的例子;不能无视其它理论的存在。比如,“科学的神创论”如果要取代进化论这种“旧”理论,就不仅要解释已被进化论很好地解释了的所有的数据,而且不能不理睬与进化论相容得非常好的现代生物学的其它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的成果。同样,有人声称“气功科学”是最尖端的科学,那么它不仅要包容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还必须与、、等等平行学科不互相抵触。,舒静庐著,2011年3月出版。科学思维人的思维能力,代表着人的智慧。提高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于改进思维方法。只要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成为很有智慧的人。科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是领导者知识素养、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做好工作,提高效率的客观要求。《科学思维》就从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创新科学思维能力等3个维度为领导者提供可操作性的科学思维训练和养成方式方法,是领导者提升领导力的有效武器。第一章思维水平决定着工作水平
一、科学思维:从平凡走向卓越
⒈ 思维方法影响着人生事业的发展 / 2
⒉ 思维的类型 / 3
⒊ 思维活动的一般过程 / 6
⒋ 思维的特征 / 8
⒌ 思维水平决定着领导水平 / 9
⒍ 思维模式决定着工作效率 / 10
⒎ 科学思维能力引导着工作佳绩 / 11
二、创新思维:让思维不同凡响
⒈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 / 12
⒉ 创新思维的鲜明特点 / 17
⒊ 创新思维具有的独特过程 / 20
⒋ 创新思维是事业发展的关键 / 24
⒌ 突破思维定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 26
⒍ 努力开拓思维的新境界 / 28
⒎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 31
三、躬身求教:向卓越者学习思维艺术
⒈ 思维艺术水平高超的毛泽东 / 34
⒉ 足智多谋、思维敏捷的周恩来 / 36
⒊ 思维充满活力的邓小平 / 38
⒋ 展示不凡政治思维艺术的华盛顿 / 41
⒌ 用敏锐思维洞察时势的丘吉尔 / 43
⒍ 思维敏捷的政治家们的即兴发挥 / 45
⒎ 大国首脑们风云际会中的思维碰撞 / 47
第二章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
一、逻辑思维:让思想更严密、更准确
⒈ 逻辑在思维表达中的作用 / 50
⒉ 逻辑思维是人类三大基本思维方式之一 / 52
⒊ 逻辑思维的创造性功能 / 54
⒋ 对逻辑思维的巧妙运用 / 56
⒌ 类比推理,能让人举一反三 / 59
⒍ 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 / 62
⒎ 切忌犯“白马非马”的逻辑性错误 / 64
二、辩证思维:用理性的?识把握事物
⒈ 辩证思维的含义 / 65
⒉ 任何问题的答案都绝非唯一 / 66
⒊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 / 67
⒋ 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法则 / 70
⒌ 善于化劣势为优势 / 71
⒍ 运用辩证思维,变负为正 / 73
⒎ 于偶然之中发现必然 / 75
⒏ 换位思考,用对方的视角看问题 / 77
⒐ 学会变通,顺势、顺时而变 / 78
第三章形象思维与联想思维
一、形象思维:让思维的翅膀高高地飞翔
⒈ 形象思维的含义及形式 / 82
⒉ 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 / 84
⒊ 形象思维推动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 / 87
⒋ 形象思维的五个基本环节 / 89
⒌ 强化形象思维能力的途径 / 90
⒍ 从兴趣中激发形象思维 / 92
二、联想思维:打破一切束缚和框框
⒈ 联想思维的含义及特点 / 95
⒉ 运用联想思维提高创造力 / 97
⒊ 五种联想思维使联想更丰富 / 99
⒋ 联想思维能够使人突破常识 / 101
⒌ 举一反三:联想思维的精髓所在 / 102
⒍ 加法思维:使联想更为绝妙 / 104
⒎ 由此及彼,风马牛也相及 / 106
⒏ 相似联想法:蜜蜂助飞船上太空 / 108
第四章系统思维与开放思维
一、系统思维:着眼整体,注重综合
⒈ 系统和系统思维的含义 / 112
⒉ 系统思维的基本特征 / 113
⒊ 系统思维能够使人开阔眼界 / 115
⒋ 综合分析:系统思维的最根该方法 / 116
⒌ 做关联性思考,牵好系统这根“发” / 119
⒍ 用计划做向导,快速走出“迷宫” / 121
⒎ 把整体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 / 123
⒏ 在系统思维中对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 124
二、开放思维:拓开思维的瓶颈
⒈ 开放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 127
⒉ 培养开放思维的现实意义 / 128
⒊ 开放思维要求拒绝僵化,打开视野 / 129
⒋ 换个好思路,就能拥有好出路 / 131
⒌ 培养开放思维需要克服思维瓶颈 / 132
第五章发散思维与立体思维
一、发散思维:张开思维的大伞
⒈ 发散思维的含义及特点 / 136
⒉ 发散思维的类型 / 138
⒊ 张开思维的大伞可以获得人生的智慧 / 140
⒋ 思维发散,可以使人触类旁通 / 142
⒌ 善于从不同方面思考同一问题 / 145
⒍ 依靠发散思维进行发散性创造 / 148
⒎ 集思广益,发挥群体发散思维的智慧 / 149
二、立体思维: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
⒈ 立体思维是领导者必备的现代思维 / 153
⒉ 立体思维在现代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 / 154
⒊ 用立体思维去思考问题 / 157
⒋ 训练立体思维的基该方法 / 158
第六章逆向思维与迂回思维
一、逆向思维:从相反的方向来思考问题
⒈ 逆向思维的含义及重要价值 / 162
⒉ 逆向思维充满着创新的智慧 / 163
⒊ 通过逆向思维产生全新的见解 / 165
⒋ 逆向思维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 166
⒌ 要反中求胜,摘得胜利的果实 / 168
⒍ 领导者训练逆向思维的方法 / 171
二、迂回思维:以曲为直,围魏救赵
⒈ 迂回思维的含义及其启示 / 173
⒉ 以曲为直,迂回反而前进 / 174
⒊ 迂回思考,能使人巧妙取胜 / 175
⒋ 欲显先隐,站在幕后也能成主角 / 177
⒌ 换个角度,问题会变得简单 / 180
⒍ 灵活变通,路路都会畅通 / 181
第七章质疑思维与批判思维
一、质疑思维:敢于怀疑一切
⒈ 质疑思维的含义 / 184
⒉ 创造性的工作总是从怀疑开始 / 185
⒊ 尊重权威,但又不要迷信权威 / 186
⒋ 倡导怀疑精神,培养问题意识 / 188
⒌ 学会提问是培养质疑思维的关键 / 189
⒍ 不应被旧的习惯所套牢 / 190
二、批判思维:颠覆固有观念和结论
⒈ 批判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 191
⒉ 批判思维的兴起与发展 / 193
⒊ 批判思维的意义 / 194
⒋ 人生要敢于向权威进行挑战 / 196
第八章超前思维与冷门思维
一、超前思维:登高望远,领略无限风光
⒈ 超前思维的含义及其意义 / 200
⒉ 做好领导工作需要前瞻性的超前思维 / 202
⒊ 超前思维应与现实思维有机地统一 / 202
⒋ 超前思维需要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 203
⒌ 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超前思维 / 206
二、冷门思维:另辟蹊径,创造不同凡响
⒈ 冷门思维是成功者的秘密武器 / 207
⒉ 领导者应善于不同凡“想” / 209
⒊ 打出奇招可以?坚克难 / 211
⒋ 突破常规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215
第九章简单思维与模糊思维
一、简单思维:删繁就简,抓住本质
⒈ 简单思维的含义 / 220
⒉ 看似简单,往往最好 / 221
⒊ 简单思维是一种智慧 / 223
⒋ 绝妙就常常存在于简单之中 / 224
⒌ 运用简单思维产生的奥卡姆剃刀原则 / 225
⒍ 坚定信念,朝简单的方向直行 / 226
⒎ 由繁入简与删繁就简 / 228
⒏ 把问题简单化,成功其实很简单 / 231
⒐ 以最简单的方式迅速地行动 / 232
二、模糊思维:不求精确,大处着眼
⒈ 模糊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 235
⒉ 领导者应适当地应用模糊思维 / 236
⒊ 善于运用模糊思维的若干方法 / 238
⒋ 领导者应善于运用模糊语言 / 239
第十章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一、直觉思维:发挥人的“第六感”
⒈ 直觉思维的含义 / 244
⒉ 直觉思维的特点 / 246
⒊ 直觉思维的作用 / 246
⒋ 直觉思维并非与理性思维相对立 / 249
二、灵感思维:抓住大脑中灵感的火花
⒈ 灵感的含义及本质 / 252
⒉ 灵感思维及其特点 / 254
⒊ 灵感思维的重要作用 / 256
⒋ 灵感思维所带来的惊喜 / 257
⒌ 如何灵活地爆发灵感 / 261
⒍ 训练和提高灵感思维能力 / 262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_甜梦文库|文库百度|百度文库下载|百度文档|新浪文库|豆丁文库|冰点文库|文库宝|免费下载百度文库
甜梦文库_文库百度,百度文库下载,下载百度文库的文档,新浪文库,豆丁文库,冰点文库,文库宝,免费下载百度文库
当前位置: >>
>>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 的总特征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要求我们要坚持科学、反对迷信。2、联系的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800000元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一,任何 事物内部的 不同部分和 要素是相互 联系的。 第二,任何 事物都不能 孤立存在, 都同其他事 物处于一定 的相互联系 之中。 第三,整个 世界是相互 联系的统一整体。2、联系的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2、联系的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割下来的手 就不再是手”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3、普遍联系观点的意义(1)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 “长期闭关自守,把 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防止只见局部,不 中国搞得贫穷落后, 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的形而上学观点。 愚昧无知” (2)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外 开放的基本方针。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是最一般的范畴,它包括宇宙间 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变化;主要是指事物不仅有量的增减, 而且有质的飞跃。 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是事 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是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运动、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是新的事物产生和旧的事物灭亡?新事物是指符合发展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 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是否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要单纯以时间先后、以是否完善、以表面上的强弱为标准。? ? ?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运动、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是新的事物产生和旧的事物灭亡? ? ?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新事物的产生总是适应着客观发展过程的需要,符合客 观规律的要求,和事物的发展趋势相一致。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内部,它继承了旧事物的一切积极 因素,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腐朽的因素,同时又增 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法 比拟的优越性。 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代表历史进步的方向,符合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它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运动、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是新的事物产生和旧的事物灭亡 3、发展是一个过程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动力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1、规律: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 (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1、规律: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 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规律的类型:?从起作用的范围可分为个别规律、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唯物辩证法 的基本规律☆ ☆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1、规律: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 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规律的类型:从起作用的范围可分为个别规律、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 ? 从内容可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 ?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1、规律:事物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 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规律的类型: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二者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 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规律。区别:A.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相 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规律则必须通过人们的 自觉活动表现出来。 B.自然规律可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而社会规 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 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动力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 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 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NS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 ??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 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区别??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种属性。 B.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性的,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区别??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性质相反的两种属性。 B.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性的,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区别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相辅相成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 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区别 第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克服形而上学的错误;第二,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矛盾与和谐? 矛盾与和谐,既有不同的含义,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 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但和谐 并不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谐也是 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 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为 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 ? 内因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的对 立统一,即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一事物 与它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 ?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是第一位 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只有通过内 因才能起作用。 ? 该原理是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 (2)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面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 ★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提供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 矛盾的同一性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向着自己对立面发生转化的基本趋势。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在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相互结合构成事物 为矛盾的转化即质变作准备; 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在质变过程中,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旧的统一体分解和新的统 一体产生。和斗争性相互联结、 ★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①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②时时有矛盾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矛盾的不平衡性 ? 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 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 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双方而言,又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2)矛盾的特殊性? ?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第一,相互区别: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 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第二,相互联系:一方面,共性离不开个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 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 性是和共性相联结而存在,只有个性没有共性的事物也不存在。 第三,相互转化:在一种条件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是共性的东西 在另一种条件下可能成为个性。反之亦然。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不懂得这个道理,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第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矛盾提 供了根本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 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 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哲学基础。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中的运用 (1)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中的运用 (1)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及其属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4、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中的运用 (1)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通常所说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和“学会 弹钢琴”的工作方法,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时常说的“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 子”、“好钢要使在刀刃儿上”等,这些讲的都 是抓重点的道理。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精 1、矛盾及其属性 髓,马 克思主义的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活的灵 魂:对具体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情况作具体分析。 4、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中的运用 ??列宁 (1)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对不同性质的矛盾用 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做到“因 地制宜”、“因时制宜”、 “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4、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中的运用(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对抗日战争的分析中,首先揭 示了中日双方矛盾斗争的性质和特点,最后 得出结论:抗日战争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 国,战争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 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动力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1、质、量、度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质、量、度(1)事物的质:一个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质、量、度(1)事物的质:一个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 (2)事物的量 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 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质、量、度(1)事物的质 (2)事物的量(3)事物的度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是质和量的统一。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质、量、度(1)事物的质 (2)事物的量(3)事物的度0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质、量、度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量变、质变的含义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 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②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 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质、量、度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量变、质变的含义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 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②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 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③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准是看事物是否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50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质、量、度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量变、质变的含义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质、量、度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量变、质变的含义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 质变。 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 在量上的扩张。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1、质、量、度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量变、质变的含义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动力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辩证否定(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 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趋势; 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趋势。 (2)辩证否定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 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辩证否定(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 (2)辩证否定 (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 ? 这就是对于任何事物都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科学态度和方法,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 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 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对待外国东西,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 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 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 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 普京的“苏联情结”2000年2月,普京竞选总统 时引用了俄国家喻户晓的一 句名言:“谁不对苏联解体 感到惋惜,谁就没有良心; 谁想回到过去的苏联,谁就 没有头脑。”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辩证否定 2、否定之否定(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性发展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要经历一 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 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 定规律的逻辑表达公式通常是: 例如麦子的生长过程: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59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辩证否定 2、否定之否定(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性发展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道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前进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 这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个根本特征, 它是由辩证的否定所决定的。 B.曲折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而是迂回坎坷的? 这是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和新生事物与旧事物斗争的特 点所决定的。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辩证否定 2、否定之否定(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性发展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道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前进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B.曲折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而是迂回坎坷的C. 前进是在曲折道路上的前进,前进中经历着曲折;曲折是 孕育着前进方向的曲折,曲折中包含着前进。 ? 在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问题上“直线论”和“循环论” 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62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辩证否定 2、否定之否定(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性发展 (2)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通过 辩证的否定所实现的事物的发展是 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 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 的统一、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 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动力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 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及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这些规律和 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方法——矛盾分析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 和斗争的焦点 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是内 在矛盾所引起的形而上学的发展观 对 立 斗 争变更的原因是外力推动 否认矛盾及其作用 事物彼此孤立互不相干 只有数量增减场所变更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1、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2、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3、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辩证关系 ① 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②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③ 主观辩证法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1、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凸显矛盾分析法 (1)原因与结果 ——从因果联系中探寻规律 因果联系的特点:一是前因后果; 二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必然关系。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1、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凸显矛盾分析法 (1)原因与结果 ——从因果联系中探寻规律 (2)必然性与偶然性 ——从偶然性中把握必然性要利用机遇, 把中国发展起来, 要抓住时机,发展 自己,关键是发展 经济。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1、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凸显矛盾分析法 (1)原因与结果 ——从因果联系中探寻规律 (2)必然性与偶然性 ——从偶然性中把握必然性 (3)可能性与现实性 ——立足现实性,分析可能性 (4)现象与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1、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凸显矛盾分析法 (1)原因与结果 ——从因果联系中探寻规律 (2)必然性与偶然性 ——从偶然性中把握必然性 (3)可能性与现实性 ——立足现实性,分析可能性 (4)现象与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 (5)内容与形式 ——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归纳与演绎——从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 ? 归纳: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 ? 演绎: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 ? 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客观依据是: ? 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普遍与 特殊的矛盾关系。 ? 因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所以通过归纳法就可以从个性 中发现其共性;又因为个性中包含着共性,所以通过演绎 法也可以由共性中推出个性。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75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归纳与演绎——从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 ? 归纳法和演绎法作为一对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既有区别又 有联系。 ? 区别:思维方向不同。 ? 联系:归纳以演绎为指导;演绎以归纳为基础。 ? 请大家注意: ? 不论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它们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 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再附之以其它方法,才能获得真 理性的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76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2、分析与综合——从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分析:在思维中分解认识对象,以便加以研究 综合: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 分析与综合存在的客观依据是: ——事物是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统一 分析与综合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区别:思维方向不同;思维目的不同。 联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目的和指导。? ?没有科学的分析,就没有科学的综合。 只有分析没有综合,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枝节之见;只有综合没 有分析,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空洞之见。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77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抽象与具体——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 抽象和具体是人们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中,与分析和综合同时并用的、运用的最普遍的一对辩 证逻辑的思维方法。 ? 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活 动一般都要经历两个环节:感性的具体 抽象的规定 理性的具体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抽象与具体——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 抽象和具体是人们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中,与分析和综合同时并用的、运用的最普遍的一对辩 证逻辑的思维方法。??抽象: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抽取出各个必然的 本质的因素 具体:分为感性的具体和思维的具体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79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4、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历史方法 ,是指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自身发展的全过程, 如实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全过程的方法。逻辑方法 ,是指通过抽象的规定,撇开事物发展的自然 过程,排除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偶然因素和表象,运用 逻辑的理论体系全面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赤裸 裸地再现事物本质规律发展过程的方法。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是指理论体系的逻辑顺序,是??对客观事物发展顺序以及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顺 序的正确反映。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80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4、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客观依据是: 历史是逻辑存在发 展的现实基础,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 第一点,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不是机械的统一。思维中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 逻辑的东西并不是对历史的东西的原封不动的再现,而 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 是经过人脑“修改”过的历史的东西。 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 ? 这种“修改”不是主观随意的修改,而是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通过分析和抽象抓住根本舍弃细节、抛开偶然把握必然、剔除现 ——恩格斯象抓住本质、克服片面掌握全面的修改。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81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4、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客观依据是: 历史是逻辑存在发 展的现实基础,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 第一点,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不是机械的统一。思维中 逻辑的东西并不是对历史的东西的原封不动的再现,而 是经过人脑“修改”过的历史的东西。 第二点,逻辑和历史统一的现实基础是实践。这是因为 逻辑和历史统一的起点、反映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和统 一的程度,都是由实践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总之,只有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逻辑和历史的统 一,才能使理论科学具有坚实可靠的基础;才能 使历史科学具有雄辩无敌的逻辑力量。8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5、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的共同性??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 模型化方法、理想化方法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的一致性 A.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 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方法 之中。 B.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广而告之:
相关文档:
下载文档:
搜索更多:
词条解释: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甜梦文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绎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