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是一个中西中国文化走出去交融————的全球一体化时代。本土企业走出去与外资企业进来,而企业与企业

面向世界,展示峨眉!开放的峨眉欢迎您!!!&&&&&
你现在的位置:
新闻中心>>> 正文
孔子学院少林武僧遍全球 中国文化潮涌天下
【 10:46:26】&【来源:半月谈】
【字体:&&】&【颜色:
【编者按】: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科技相互交融,在对外交往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推动文化走出去,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需要;是展示中国人民良好精神风貌和改革开放成果的需要;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促进与各国展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合作的需要。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工作成就斐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比,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力度相对还比较薄弱,尤其是目前仍然存在的巨大“文化逆差”,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严峻的挑战。文化走出去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快马加鞭,加速前行。
:::::走出去的故事:::::
一本书:《中国读本》打入西方主流图书市场
《中国读本》中文版封面
10年前,著名学者苏叔阳以简洁流畅的诗样语言写成《中国读本》一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自然概貌、民族繁衍、文化形成、发明创造、科技典藏、生活风情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1998年,《中国读本》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短期内发行量突破1000万册。
但是,在随后的四五年时间里,《中国读本》被束之高阁。“我们觉得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这本书在出版社内部已很少有人提及。”时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如今已是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的俞晓群说,“2004年,国家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我突然想起,《中国读本》其实是一个最好的载体。”
2004年,《中国读本》的策划者、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首先启动了《中国读本》英文版的翻译与出版;接着,辽宁出版集团重新启动了《中国读本》的海外出版计划。
英文版成功推出后,引起德国人的注意。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不仅购进英文版现货,还在2005年购买了《中国读本》德文版的版权。德国驻上海总领事的夫人凯西自告奋勇承担了翻译任务。汉学博士凯西被书中内容所吸引,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将15万字的内容翻译成德文,这样的速度让俞晓群难以想象。
更让俞晓群想不到的是,本打算在刚刚结束的第20届莫斯科国际书展上与俄罗斯商人举行《中国读本》的版权签约仪式,而俄文版新书已经印刷出来,现场只好临时改成新书发布会。俞晓群说:“我们原打算在国内寻找一个俄文版的译者,没想到新书都出来了,可见这本书确实受欢迎。”
目前,《中国读本》以10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出版发行,进入了西方主流图书市场,而且正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出版商洽谈其他文种版权。
成功启示录:文体和内容上的创新,是《中国读本》成为海外畅销书的重要原因。苏叔阳把中国5000年的历史进行切片,以一种崭新的文体―――读本体的形式把这些切片重新串起来,这一创新符合外国人的阅读习惯,比看似全面而又不加选择的灌输效果更好。
在内容上,作者每叙述一件中国大事,往往会与国外发生的同时期著名事件相比较,使国外阅读者直观上更容易理解;书中不再强调一些发生在中国的“第一”,而是说明这些事情对全人类的意义,使海外读者在文化和情感上更能接受。
一支舞:《云南映象》震撼世界
《云南映象》海报
自从2003年破茧而出,从神秘、瑰丽的云南红土高原走出来的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云南映象》的足迹已遍及全国29座城市,并成功走上美国、阿根廷、巴西和欧洲的舞台,迄今完成1400多场公演,海内外票房过亿元。&
《云南映象》凝聚着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多年的心血,是她长期深入云南山村采风、甄选、排演的艺术结晶。它从一开始就有清晰定位:融合云南“最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歌舞经典,全面展示云南神秘、浓郁的民族风情。
为此,杨丽萍不惜完全弃用职业演员,自掏腰包将一群洗脚上田的云南少数民族歌舞高手直接请到舞台上。演出服装也都没有弄虚作假,全部来自少数民族乡村的日常装扮。另外,富有云南特色的真实面具、牛头、玛尼石、转经筒等道具的巧妙运用,在亦幻亦真的舞台灯光中构建了奇妙的表演生态。
这种的原生态效果惊人:当身穿各自传统服饰的少数民族演员站在观众面前喊出尖利无比的音符,当他们天然去雕饰地大跳观众根本没见识过的“怪异”舞蹈,震撼感几乎渗入观众的每一个毛孔。
在国内,《云南映象》首先立足昆明的驻场演出,其次是全国巡演。在国外,《云南映象》采取完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通过演出经纪公司牵线搭桥,逐步建立起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的营销网络。
2005年11月,《云南映象》在辛辛那提连演16场,几乎轰动整个美国,在黄金新闻时段的受关注程度甚至高于美国总统布什。今年年底,美国PBS电视台将在全国推出《云南映象》8集系列节目,而日本一家电视台也在策划前期的宣传工作,以便为明年3月份的日本公演做准备。
“现在,我们在国外的报价是3万美元一场。最多的时候我们一个星期演8场,演出费平均每周都在20万美元左右,这是其他中国舞台剧无法想象的。”《云南映象》总策划荆林自豪地说。
成功启示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云南映象》带来的深度震撼,源于云南这片红土高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既是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深情礼赞,也是对少数民族未来生存的深情展望―――这正是《云南映象》震撼世界的根本。
一个节:中国文化节(年)传递华夏文明与友谊
“中国年”开幕式于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并致辞。&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当16位身着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少女快步登上舞台时,莫斯科大学新图书馆礼堂内顿时一片肃静,全场观众屏住呼吸,享受着由中国大学生献上的一场精彩视听盛宴。
这是9月4日第五届中俄大学生艺术联欢节的开幕演出。灯光由暗渐明,延边大学女生们献上的群舞《美阿里》一出场,便拨动观众的心弦。欢快的脚步、柔美的舞姿、浓郁的东方民族风情,博得了阵阵掌声。
北京大学同学带来了无伴奏混声小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13位歌手“各司其职”,和声浑然天成、美妙至极,仿佛把听众带到了美丽的内蒙古草原。
南京艺术大学的4名小伙子带来的民族鼓乐《龙腾虎跃》令观众们如痴如醉,心动如潮。鼓点时而舒缓,时而紧凑,时而如雨点般轻敲,时而如雷鸣般狂野。一曲终了,鼓声戛然而止,整场肃然,片刻后掌声大作。
“太喜欢这场演出了!每个节目都那么棒!”莫斯科大学心理学系一年级学生娜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心中的兴奋,“中国学生的艺术水平令人惊讶!”
这样的演出,是规模空前的俄罗斯“中国年”200多项活动中的一个。“它给俄罗斯人带来了巨大的文化震撼。”俄新社政治观察家科瑟列夫对“中国年”产生的影响颇为感慨。
亲身体验到这种巨大文化震撼的,不只是俄罗斯人。近年来,中国文化节(年)频频在海外落地:2002年的“中日文化年”和“中韩国民交流年”、2003年至2005年的“中法文化年”、2004年的“中华文化非洲行”、2005年的美国“中国文化节”都曾轰动一时。2007年,除了俄罗斯“中国年”和“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国还在西班牙、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匈牙利、以色列等国举办“中国文化节”。
成功启示录:&通过与其他国家政府合作,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节(年),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其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远非单一文化活动所能比拟。作为“中国文化节(年)”的主导者,政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政府既能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活动档次和规模,增进国外公众对中国的了解,又能在组织民间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文化节(年)”的过程中,大大推动中国文化企业和团体走出去的进程。
一所学校:孔子学院落户全球
日,孔子标准像在争议中全球发布(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辞世虽有2500多年之久,但以他命名的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载体,正逐步在全球扎根。
9月24日晚,马里兰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内,举行了一场以孔子为主题的中秋庆祝会。100多名中美师生一边品尝美味的中秋月饼,一边观看孔子系列画像,交流着对中华文化的心得。
“在我看来,孔子的思想、情操和修养代表的不仅是一种东方古代美德,也正是当今这个时代所迫切需要的一种崭新的世界观。我们需要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和,而不是不同文明的对立和冲突。”马里兰大学副校长雷明顿对着一幅表现孔子杏坛讲学的画像感言道。
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参加活动的美国智库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学者伯恩德说,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对他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希望多了解中国,这乃大势所趋。”他刚给两个女儿报了孔子学院的初级班,旨在从小培养她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4年11月,是北美大陆首个孔子学院。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学院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大力推介中国文化,在当地学术界打出了名声。雷明顿对记者表示,为了加强中美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校方将继续大力支持孔子学院的工作,并在资金、师资等方面予以保证。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成立的那一年,中国国家汉办在全球开设孔子学院的计划正式启动。从此,孔子学院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扩展。截至今年9月,全世界已有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75所孔子学院,这意味着每隔不到6天就有一所孔子学院诞生。根据规划,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成功启示录:“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语言强。”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与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与随之而来的全球“汉语热”密不可分。
孔子学院迅速扩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采取了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国内学校派出汉语教师,国外学校提供教学场所,国家汉办提供教材和业务指导。这一模式既能充分发挥国内外学校的积极性和优势,又能最大限度满足国外迅速增长的汉语培训需要。比起单靠政府力量推广汉语,效率要高得多。(记者&王军&陈鹏&杨晴川&刘洋)
:::::中国文化潮涌天下:::::&
《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
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茉莉花》、《云南映象》走出国门,到动画片《中华小子》热播法国并摘得法国动画大奖;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到上海城市舞蹈公司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卷起强劲的“中国风”……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文化走出去正呈现出影响力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的局面。无论是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上,还是在通过产品出口提升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上,都亮点纷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化大步走出国门,让世界越来越多地了解了中国,并大大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
亮点一&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文化交流跃上新台阶&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讲起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玄奘抵达印度并见到一代名王―――戒日王。宾主一交谈,玄奘才发现:戒日王虽然对遥远的大唐所知甚少,却非常神往。其中原因,是大唐创作的《秦王破阵乐》早已流传到印度。戒日王“闻雅乐而慕圣土”,迫切希望早日与大唐建交。钱教授说,由此可见,文化自古以来就在对外交往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在当今时代,“文化外交”的作用越来越大。
正是因为对此有充分认识,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探索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得对外文化交流跃上了新台阶。
在世界各地掀起一阵阵“中国潮”的“文化年”、“文化节”,已成为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醒目名片。而在“文化年”、“文化节”将文化集中推向世界的同时,文化传播的经常性和普遍性也得到了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批准在海外建立15个中国文化中心,把中国文化高频率、不间断地送到驻在国民众的家门口;以推动汉语传播等为主要任务的孔子学院,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此外,已有100多个国家的20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
政府层面的文化交流纵横捭阖,民间文化走出去同样可圈可点。
2007年初,蒙古族风情音乐会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2007年3月,北京郊区农民等表演的中国传统民俗节目,让好莱坞星光大道一时间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欢乐河流;少林寺武僧团访问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崭新的精神风貌,对于中国人从被西方误读的“裹脚加辫子”的形象中走出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得我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化交流贡献奖”的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总裁迈克尔?恺撒说,尤其是以“和谐”作为文化交流的核心理念,有助于世界各国重新认识中国。
亮点二&政策扶持、改革护航:文化出口致力于扭转“逆差”&
2007俄罗斯“中国年”标识
除文化交流外,通过文化贸易输出文化产品,是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翼。但长期以来,严重的“文化逆差”,使得文化贸易成为我国的软肋。
为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出台了《关于促进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的通知》,公布了《国家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指导目录》,对文化走出去给予重点扶持;2005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全面启动,2006年有1000多种图书被纳入对外推广计划的推荐书目,这是中国政府首次资助中国图书对外推广;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搭建起拉动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平台……
文化产品走出去还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紧密相关。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迅速推进,国有文化单位焕发活力,民营资本大量进入,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多策并举、多方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
2006年10月,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书业盛会―――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出版业首次实现版权输出大于引进。整个2006年,内地图书、报纸、期刊出口与2005年相比,种次增长24.59%,数量增长37.6%,金额增长10.47%。
影视产品走出国门的步伐也明显加快。《故宫》、《再说长江》、《小鲤鱼历险记》等剧目广受海外市场欢迎,其中纪录片《故宫》被翻译成6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签约出售;2006年,有73部国产影片在44个国家和地区的影院发行放映,海外销售收入达19.1亿元人民币。&
在电影、出版、演出、动漫等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一批外向型企业迅速崛起。如湖南三辰卡通集团通过“蓝猫”卡通形象走上国际舞台,截至目前,蓝猫系列品牌已先后向韩国、美国、印度尼西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版权。
虽然扭转“文化逆差”不是一日之功,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以文化出口为主业的集团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张宇说:“现在的文化强国,大都是通过商业手段来影响世界,如好莱坞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文化的大本营。基于此,我们文化产品走出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潜力也非常大。”
亮点三&重视创意、挖掘传统:打造中国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的灵魂是创意。只有创意,才能催生广为市场接受的产品,才能在世界上打造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云南映象》无疑已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名牌产品。出品人孙健君说: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创意的重要性。《云南映象》在海外演出时,改名为《香格里拉》。这是因为,上世纪,一位外国作家写出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一炮走红。看过此书的西方读者无不将中国的“香格里拉”想象成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充满东方情调。对“香格里拉”这一潜在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创意,是《云南映象》在海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际上,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可以开掘的文化资源数不胜数。近年来,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文化企业通过用现代创意来挖掘传统资源,取得了巨大成功。&
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出品方是成立仅几年的上海城市舞蹈公司。2005年,他们想出了一个用中国传统杂技嫁接西方古典芭蕾的点子,并邀请到屡获国际杂技界最高奖项―――“金小丑奖”的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担纲演出。就这样,一个手中既没有演员,也没有巨额资金的民营文化企业,凭借着一个大胆的创意,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2006年初,杂技芭蕾《天鹅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剧院举行全球商业首演,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创下了中国演出团体在海外演出市场的最高“身价”。此后,《天鹅湖》接到了德国、日本、美国、以色列、法国近一年的演出订单。初尝甜头后,城市舞蹈公司又先后推出《霸王别姬》、《红楼梦》、《花木兰》等作品,并正在筹备为进军日本演出市场而量身定做的舞剧《大唐贵妃》、《中华鼓舞》、《西游记》等。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已成长为拥有多个品牌产品的知名文化企业。公司负责人孙明章告诉记者,公司的成功秘诀之一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用现代创意进行开掘。他说,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让他们觉得,只要善于用创意重新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国际市场的空间还非常大,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
亮点四&适应需求、借船出海:探索走出去有效路径&
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获得重要奖项&
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不熟悉国外受众的口味、缺乏成熟的营销渠道等,成为中国企业遇到的重大障碍。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一语中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而中国文化能否走出去,则取决于中国对世界的了解有多少!”
今年8月,一部中法合拍、名为《中华小子》的26集动画片在法国获得重要奖项,并且已成功销售到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导演张天晓告诉记者,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适应了国外市场的需求。
为适应外国观众的品味,中国的团队写出剧本后,法国电视台专门派出创意、设计人员,对动画片从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进行严密“审查”,一旦发现法国观众可能看不懂或者不喜欢的内容,就提出修改。这样的方式,使得《中华小子》刚刚制作出二十几分钟的宣传片,就顺利拿到了法国电视台的前期投资,并在播出时受到广泛欢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加强合作、借船出海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
在去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期间,越来越多的中国出版企业开始与国外同行合作策划选题和共同出版发行,以求生产出契合国际市场需求、符合国外读者口味的图书产品,如山东出版集团与英国一家出版机构签署了合作开发英文版《孔子之路》的协议,中方提供文字和图片资料,对方负责整体设计、编辑印刷及发行;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柯林斯国际出版集团就出版“中国当代文学精品丛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了约50部中国当代经典文学作品的“菜单”,让对方“点菜”。
不过,专家也指出,要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海外,还必须有好的文化“摆渡者”。这一角色的匮乏,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严重制约。因此,在强调中外合作、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目前还急需培养一批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世界文化市场、善于市场策划和运作的国际化的中介机构和经纪人。(记者&程义峰&孙丽萍&万一)
:::::突破瓶颈,文化强国必由之路:::::&
中国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果,但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挑战和危机,如何突破文化走出去的瓶颈,改变中国文化产品低水平生存的状态,成为当务之急。&
突破一:从“低端”到“高端”,从“杂牌”到品牌
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曾在美国栽过一个跟头。
据媒体报道,赵本山率演出团于2月23日抵达美国加州,计划3月2日在纽约演出一场。让他意料不到的是,总共只卖出不到50张票。有趣的是,与纽约的场景相反,赵本山及其团队2月24日晚在洛杉矶的演出却非常火爆,2000个座位的剧场涌进了3000余名观众。原来,洛杉矶是全美东北籍移民最多的三大城市之一。这恰恰证明,赵本山的艺术表演还没有真正走向国外。
阻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瓶颈,就是中国文化企业品牌意识还很薄弱。
正因为没有品牌赋予的“附加值”,中国许多文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往往提不起“身价”。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坦言,中国现在还缺乏能够吸引人的、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品牌性文化产品。他说:“中国有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文化资源怎么转化成对外文化贸易的产品?这里面还有很大的距离。”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宇也认为,缺乏品牌,尤其是缺乏高端品牌,使中国文化处于全球文化产业链条的下游。&
“中华文化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在以往,我们呈现在世界观众面前的许多艺术可以不客气地说是中低端艺术。”张宇痛心地说,我们请进国门的是高端艺术,如果输送出去的文化产品质量相差甚远,又怎么可能将真实的中华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
突破二:打造文化巨舰,扭转“文化逆差”&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徒》儿童版(右)和成人版(左)封面的拼版照片&
以五千年文明傲立全球的中国,却难以被称为国际文化贸易领域的巨人。
巨大的文化逆差不仅表现在我国的剧院、舞台上,而且普遍存在于各个文化领域,包括影视、出版、音乐、动漫等等。
200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大型文化历史读物《话说中国》被美国《读者文摘》买走版权,被出版界视为巨大突破。令人尴尬的是,这个成绩与英国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相比几乎微不足道。据称,该书的前5本被翻译成世界60多种文字,总计销量达到2.75亿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周舜培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字:2004年我们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版权4068种,进出口比为290∶1。
而今年七、八月,《变形金刚》又在中国狂卷2亿元票房。同期上映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动画力作《勇士》,尽管紧急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最终也只获得600万元票房。勇士在金刚面前变成了“烈士”。&
实力悬殊,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向外出击的又一大瓶颈。仅以动画产业为例,由美国迪斯尼等公司主导的动漫产业,包括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内容,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美国网络游戏业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娱乐产业。日本游戏市场每年创造着2万亿日元的市值规模,动画产品出口值远远高于钢铁出口值。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以《大闹天宫》写下辉煌的中国,却沦为动漫产品的最大输入国。
近年来,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剧院魅影》,以及美国迪斯尼音乐剧公司制作的《狮子王》、《小熊维尼》络绎不绝地到来,更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化企业与海外同行从综合实力,到文化产品生产、营销以及塑造、维护文化品牌等方面都存在惊人差距。&
突破三:努力为中国文化产业造“芯”
在日益全球化的文化、经济舞台上,中国的许多文化企业仍然坚守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没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影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最大问题是,中外文化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会模仿,会根据别人的想法来制作产品,但很少能做出一些创造,而创造是文化产业的灵魂”。
多年来我国能在国外叫得响的文化产品,大都是功夫、杂技和民俗表演,局限于传播琴棋书画、武术气功等传统文化,缺乏对我国文化创新成果的宣传和弘扬。其实中国的新时期文化同样精彩,需要的是挖掘、加工和创新。
一部叫《猫》的音乐剧,目前为止全球票房超过30亿美元,这是许多中国文化企业想都不敢想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宇说,《猫》其实就是高度市场化的一个成果,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就必须形成“中国化的国际文化产品”或“国际化的中国文化产品”。
“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好的题材,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文化正在实现无国界流动、无国界分享,像我们的‘花木兰’就被美国引进开发了,‘孙悟空’也被日本拍了不知多少个版本。”张晓明分析说,有题材却拍不出好东西,原因是我们向来关注的是如何以我们的文化去影响别人,而不关注别人需要什么,什么样的产品更有吸引力。其实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走得好,首要的是引发国外观众的兴趣,然后再谈影响他们。我们以前的文化生产在与国际对接的过程中,自说自话的时候比较多,不太关注别人接受的程度,现在要转变这种态度。
突破四:“中国制造”须踏上市场节拍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一部分。
据文化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2.1万家,从业人员136.8万人,主营业务收入638亿多元。相关业内人士指出,规模的扩大确实可喜,但我国文化产业也存在对国际市场规则不精通、业务不太精细的问题。&
张晓明说,当今的文化市场正在进一步全球化,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参与国际文化大循环的基本条件,与前些年全靠国家推动不一样,现在文化企业作为生产主体必须踩上市场的节拍,认真研究市场。他认为,掣肘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因素,仍然在于市场主体,即企业对市场是否了解,生产行为是否考虑到全球大市场。
曾任某国际著名汽车公司高管的杨雪兰指出,在海外树立中国文化品牌,意味着中国公司必须对西方商业环境相当熟悉,并对自己的文化产品有清晰明确的市场定位。
任职于美国《读者文摘》的陈龙根认为,中国文化要走出去,短期内可以做到的首先应是,用中国独特的文化素材,依照“国际口味”加工,生产出高水准的文化商品。其次,塑造品牌应该是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长期战略。
张晓明说,不仅有形市场值得关注,还要对资本运作进行关注,这就是引进大额资金,实施“蛙跳式”战略,此种情形尤其在新兴传媒领域比较多见,比如手机、网络、游戏等,这些领域面对的是年轻的消费群体,他们最活跃,也最喜欢追求新鲜时尚的东西,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文化走出去既要依靠传统意义上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活动,更要依靠文化贸易,直接将文化产品输送到国际文化市场。“推动更多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要超越部门互不通气、分散作业的体制,调整资源配置,集中各方智慧,制定文化对外发展战略”。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说,应选择一些骨干集团或单位与国外一些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资信可靠的知名集团、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利用他们的网络和发行渠道,使我国的出版物、音像制品等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同时,实施政策支持,对于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要在立项审批、贷款、利率、税率等方面实行优惠。
张晓明说,为了更好地走出去,我们应建设一个制度规范的国内市场,这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充分开放国内市场,激活消费群体,我相信,中国的文化企业如果在国内能做大,在国际上也能有一席之地。&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王辉耀认为,除了通过表演、展览等各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还应当充分利用通信、网络、软件、直播卫星、影视等技术和产品,这些渠道的营造与发展,还需要国家出面协调,进行大局上的考量。&
有专家指出,民营企业是中国文化产业中最年轻也最有朝气的分子,大力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同时引进外资,双管齐下,必然能够激活中国文化产业。(记者&万一&孙丽萍&程义峰)
峨眉山旅游网
峨眉山月文学网
峨眉山户外
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学院
峨眉山峨眉讲坛网
中国峨眉武术网
政府网络资源
峨眉山市政务网
新华网网络资源
新华网乐山
新华网夹江
新华网四川
中国门户网络资源
新重庆门户站
本站为峨眉山市委、市政府的对外宣传门户网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法律顾问:四川中豪律师事务所 律师:易晓钟 谢磊 蒋大海
电话: 传真:
制作单位:中共峨眉山市委外宣办 峨眉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 网站设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出去战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