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本港版国史大纲epub——《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大纲epub》,求电子版

扫描二维码,下载文件到手机
发送给微博、QQ、MSN等好友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前 言  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从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写到 1993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四十四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也就是本书的三个章节。  (一)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 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前。这七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 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前三年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后四 年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生产资 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到 1976 年 10 月“无 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二十年一般都把它分为两个时期,前十年称为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后十年称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关于后十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他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维护党的纯洁性和探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出现了更大的曲折, 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一场灾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考察,我们把这二 十年合为一个时期,称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并作为一章, 意在突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前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探索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的十年。这十年 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56 年 9 月党的八大后到 1957 年 9 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前。党的八大前后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探 索。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这个阶段虽然在 1957 年 6 月开始进行的反右派斗 争中犯了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但总体上讲,成绩是主要的,在社会主义建设 中基本上执行了党的八大路线和八大规定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工 作方针,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第二阶段,从 1957 年 9 月党的八届三 中全会后到 1960 年秋。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 学论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方针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轻率地发动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又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 经觉察到的错误,但由于尚未觉悟到从根本上改变“左”的指导思想,在庐 山会议后期纠“左”又中断了,错误地开展“反右倾”斗争,“左”的错误 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局面。从总体上讲,这个阶段工 作上的失误是主要的,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 严重损失。第三阶段,从 1960 年冬到 1962 年 9 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前。1960年 11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开 始再次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这个阶段,全党上下,同心同德,大兴 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纠正错误,渡过难关。虽 然纠正错误是限定在坚持“三面红旗”和庐山会议“反右倾”的雷池之内, 纠正得很不彻底。但是,这个阶段,要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总的思想和方 针是正确的,在恢复经济、恢复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信 誉等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第四阶段,从 1962 年 9 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重新强调阶级斗争到 1966 年 5 月“五·一六”通知的发出。这个阶段,由于 坚持“八字方针”,由于接受 1959 年庐山会议的教训,防止政治斗争对经济 工作的冲击,扭转了严重困难的局面,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并向一个新的台阶迈进,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的试验。但是,“左” 倾错误在经济发展间题上并未得到根本纠正,特别是在政治、思想、文化方 面还有发展,并且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逐渐引向党内的高层,步 步升级,愈演愈烈,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后十年,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过程,我们以 1971 年粉碎林彪集团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分前后两个阶段。“文化大革命”是一 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 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 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党和人民在“文化大 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是艰难曲折的,是 一直没有停止的“文化大革命”是当时的称呼,实际上这根本不能称为革命, 而只是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场内乱。  (三)1976 年 10 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到 1993 年 11 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二年,是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到党 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我们的国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又走过了 十五年的重要历程。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 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改革开放十五年取得的伟大成就,集中到 一句话,就是“上了三个大台阶”,即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 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全同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开始向小康过渡,少数地区已提前实现 小康。改革开放十五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1982 年 9 月党的十二大。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 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个阶段胜利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 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真 正干起来是 1980 年。第二阶段,1982 年 9 月党的十二大到 1987 年 10 月党 的十三大。在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确定分两步走,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 标,随后又提出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1981、 这三年主要在农村进行改革。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重点转入城市。沿海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阶段,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到 1992 年 初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概括了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第四阶段,1992 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和 1992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初步概括了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 指导地位,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 务。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 题的决定》,为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勾画了基本的框架,描绘了宏伟的蓝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10——1956·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全国性的胜利,推翻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都 已经成熟。中国共产党即着手组织各民主党派以及各方面的代表人士,为召 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积极进行筹备工作。  从 1949 年 6 月中旬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后,经过 3 个月的积极筹备,新政协筹备会于 9 月 17 日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根据周恩来的提议,一致通过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基本通过由各小组分头起草的政协组 织法草案、共同纲领草案,政府组织法草案等。确定参加人民政协第一届全 体会议的单位 45 个,代表 510 人,候补代表 77 人,特别邀请代表 75 人,共662 人。在人民政协的宏大阵容中,不但包括了全国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国内各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宗教界的代表人物,而且还有从国 民党营垒中分化出来的爱国民主人士,其中包括以张治中为首的前国民党政 府和谈代表团的全部代表。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30 日闭幕。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 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他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冶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 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他指出:“我们的 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 要继续努力”。他强调说,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 们不仅能够战胜国内外反动派,而且能够在胜利之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 家。中国人民将以不屈不挠的努力,战胜一切困难,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①。 经过讨论;会议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三大文献。
《共同纲领》包括序言、七章六十条。“序言”指出:“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 治基础。”《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 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 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共同纲领》还规定了政权机 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共同纲领》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 针,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①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 年版,第 4—6 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中 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它的任务是经过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团 结,去团结全国各民主阶级、各民族,共同努力,“建立及巩固由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力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及富强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 主集中制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而在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人民政协将长期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 体的政治协商机关,仍是一个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作为政协会议闭幕期间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全国领导机关。会议选出 180 人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全国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 陈叔通为副主席;会议选举出 63 人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周恩来、陈毅、董必武、林伯渠、贺龙、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陈云、 邓小平、陈嘉庚、马寅初、马叙伦、郭沫若、沈钧儒、沈雁冰、黄炎培、张 治中、傅作义等 56 人当选力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改名北平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为红地五星 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致敬电;并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在人 民解放战争中、以及从 1840 年以来在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为中华民族独 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会议由朱德致闭幕词。会 后,毛泽东率领政协全体代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执锨铲土,以表 示对先烈的崇敬之情。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2 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布就职。会议推选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 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钩儒为中央人 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政府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系统,详 见下页表),开始执行各项政府工作。会议决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同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公告》,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 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愿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 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首都 30 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主席在庆祝典礼上亲手升起了第 一面五垦红旗,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庄严宣告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正式成立。接着举行阅兵式。朱德总司令宣读 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晚间,首都人民举行了盛大的提灯游行,热烈 庆祝新中国的诞生。随后,全国已解放的大城市也都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    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 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标志着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殖民 主义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统治的完全崩溃,从而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继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在一个占世 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 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 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是毛泽东思想 的伟大胜利。这个胜利表明,只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的 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能够把那里的解放斗争引向胜 利发展道路。  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此,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 束,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一个日益强盛的新中国已 在东方崛起,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和 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①。中华人民共和目成立后,1949 年 10 月 2 日,苏联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决定建立外交关系。其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缅甸、印度、丹麦、越南、瑞典、瑞士、印度尼西亚等国也相 继承认新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到 1950 年 10 月,已有 25 个国家承认新中国, 其中有 17 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49 年 12 月 1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会见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  1950 年 1 月 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 长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到达莫斯科。中苏两国领导人讨论了两国有关的重要政 治、经济问题,并于 2 月 14 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同时还签订了《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 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2 月 17 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 理离莫斯科回国。上述条约和协定的签订,对于加强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团 结,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和窒息新中国的政策;对于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和战争政策,维护远东和平;对于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起了重 要作用,是对中国很重要的国际支持。二、全国大陆的统一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南、西南、华东一些地方及沿海岛屿尚未解 放。因此,首先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是建国初期所面临的迫切军事任务。当 时盘踞在上述地区的国民党正规军约有 70 余万人,主要是白崇禧集团、胡宗①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 年 6 月 27 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793 页。南集团和余汉谋集团的部队。他们企图长期控制中南、西南地区,妄想等待 国际风云变幻,乘机卷土重来。  为了将全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完成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人民解 放军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提出的“远距离包围迂回”的作战方针, 二野、四野及一野一部于 1949 年 9 月开始了向中南、西南的大进军。10 月14 日解放广州,歼灭了余汉谋集团主力。  11 月 22 日解放桂林,12 月 4 日解放南宁,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和余汉 谋集团残部共 17 万余人。11 月 15 日解放贵阳。11 月 30 日解放重庆。12 月9 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 官邓锡侯、潘文华等起义,云南、西康两省和平解放。12 月 27 日解放成都, 歼敌胡宗南集团等部队共 40 余万人。  与二、四野战军进军同时,第三野战军 10 月 17 日解放厦门。一野一兵 团于 1949 年 10 月 20 日进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到 12 月底,国民党 反动派残留在大陆的正规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1950 年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海作战。4 月 16 日至 5 月 1 日解放海南岛。5 月 19 日,解放浙江沿海的舟山群岛。7 月 8 日、15 日,先后解放嵊泗列岛 和北鹿山岛等岛屿。到 1950 年 6 月,经过 8 个月的作战,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 130 万人,使整个解放战争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总数达到 807 万人,完成了除西藏、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的解放。  1950 年 10 月 17 日,开始向西藏进军,藏军第 9 代本(团)主官桑格旺 堆起义。10 月 19 日,歼灭反动藏军约 10 个代本(团)5700 人,解放了通往 西藏的战略重镇昌都,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咽喉要道,进而促使西藏地方当局 接受了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1951 年 4 月下旬,以李维汉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经过谈判,5 月 23 日,双方全 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 的协议》。10 月,人民解放军根据协议,进驻西藏首府拉萨,买现了西藏的 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和香港、澳门外,实现 了全国各地区、备民族空前未有的统一。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溃败时,留下了一批土匪和特务人员,人民解放军经过 1949 年至 1951 年的长期剿匪作战,取得了歼灭匪特 240 多万人的重大 胜利,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国民党的匪特武装,使社会秩序得以基本安定, 政权得以巩固,生产和社会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在各个新解放的地区,首先是建立军事管制 委员会,镇压反革命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秩序,接管国民党的一切公共机 关,迅速组织恢复生产。在由人民选举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在情况许 可的条件下,先由各地召开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农村称农民代表会议), 作为当时人民参政的特殊形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与人民政府同为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代表会议休会期间,设立协商委员会作为常设 机构,以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人民代表会议的决议,进行各项革命和建设 工作。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成为从军事管制制度过渡到正式选举的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的适当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是在彻底打 碎国民党反动统治机器之后在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府的工作人员大 都是人民解放军的干部、老解放区来的干部和新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在领  导层人员中,以中共党员为主体,包括相当数量的各方面的爱国民主人士。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统一战线的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 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真正在全国范围内从中央到基层有效地 行使权力的政权。  为了建设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开好各级人民代表会议被提到重要议事 日程上来。1949 年 12 月 2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4 次会议上,通过了 关于《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会议任命高岗为东北人民政府主席, 李富春、林枫、高崇民为副主席;饶漱石为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曾山、粟 裕、马寅初、颜惠庆为副主席;林彪为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邓子恢、叶剑 英、程潜、张难先为副主席;彭德怀为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习仲勋、张治 中为副主席;刘伯承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邓小平、熊克武、龙云、 刘文辉、王维舟为副主席;傅作义为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高克林、乌兰夫、 董其武、孙兰峰为副主席。任命董其武为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马明芳为陕 西省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邓主珊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赵寿山为 青海省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潘自力为宁夏省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杨勇为 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张云逸为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为广东省人民 政府主席,鲍尔汉为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聂荣臻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 叶剑英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毅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贾拓夫为西安 市人民政府市长,陈锡联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乌兰夫为内蒙古自治区人 民政府主席。随后,1950 年 1 月 6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 14 次会议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市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和《县人民政府组织通则》。《通则》规定: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市、县人民政府力 行使政权的机关,受主管大行政区委员会(或军政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在 不设大行政区委员会的地区,省人民政府受政务院直接领导;市、县人民政 府则分别受所隶属的省、市领导。1950 年 4 月 11 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6 次会议上,任命:黄敬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市长,程子华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邵式平为江西省人 民政府主席,李先念为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为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 陈赓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惠浴宇为苏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阎红彦为川 东人民行政公署主任,李大章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李井泉为川西人民 行政公署主任,胡耀邦为川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廖志高为西康省人民政府 主席。9 月 5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9 次会议通过任命:于毅夫为黑龙 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康生为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为河南省人民政府 主席,晁哲甫为平原省人民政府主席,张苏为察哈尔省人民政府主席。  12 月 26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10 次会议通过任命:杨秀峰为河北 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为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管文蔚为苏南人民公署主 任,黄岩为皖北人民公署主任,魏明为皖南人民公署主任。至此,全国省一 级人民政权基本建立起来了。  1950 年 12 月 8 日,政务院第 62 次会议通过了《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 织通则》、《区人民政府及区公所组织通则》、《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 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具体规定了区、乡人 民政权的性质、职能和组织机构。    到 1951 年 10 月,即建国两周年时,全国当时的行政区划中 28 个省(未 包括台湾省)、8 个相当于省的行署、154 个市和 2068 个县中,有 27 个省、8 个行署、146 个市和 2038 个县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其中有 17 个省、69 个市、186 个县的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民主选举的 办法产生了省、市、县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县长、副 县长,以及人民政府的委员。到 1952 年底,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 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省、市、县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已 分别增至 19 个省、85 个市和 436 个县,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 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就充分发挥了人民参政的积极性,各级人民代 表会议的召开和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为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巩固 人民革命成果,进一步开展革命和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奠定了坚 实的政治基础,为进一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积累了 经验。三、没收官僚资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是彻底摧毁半 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国营经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的重要条件。全国解放前夕,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的 2/3 左右。其中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 80%,垄断了钢产量的 90%,电力的 67%、煤 炭的 33%,有色金属和石油的 100%,水泥的 45%,硫酸的 80%,织布机的60%,纱锭的 38%,糖的 90%,控制了全国金融机构,占有全部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及 44%的轮船吨位①,另外还有十几个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帝国主 义、资本主义国家的在华企业有一千多家,主要属于美、英垄断集团。没收官僚资本是新解放城市军管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解放战争时期,首先在吉林、辽宁、内蒙古解放区内没收了官僚资本和敌伪财产,接着,在华 北、华中已解放的城市中进行。1948 年至 1949 年初,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接 管了长江以北的官僚资本企业。党在总结东北和华北接管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对官僚资本企业采取和对待国民党政权不同的办法,即不是打碎它们的机构,而是“保持原职原 薪原制度”。先按照原来的组织机构和生产关系,由军管会把它们完整地接 收过来,尽快地恢复生产,然后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1949 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先后发出了《关于接收官僚 资本企业的指示》、《关于接收江南城市给华东局的指示》、《关于接收平 津企业经验介绍》等文件。详细规定了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方针和政策。到1949 年底,接收的官僚资本企业有:金融方面,国民党政府的“四行两局一 库”(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 汇业储金局;中央合作金库)及省市地方银行系统的银行 2400 多家,官商合 办银行中的官股。工矿方面:控制全国资源和重工业生产的国民党政府资源 委员会、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兵工及军事后勤系统、四大家族等办的工矿企①
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等编:《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第 11页。业 2858 个,职工 129 万人。交通运输方面: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招商局等所 属全部交通运输企业,原中国、中央航主公司在香港的 12 架飞机,也由职工 起义,回归祖国。商业方面:复兴、富华、中国茶业、中国石油、中国盐业、 中国蚕丝、中国植物油、孚中、中国进出口、金山、利泰、扬子建业、长江 中美实业等十几家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1951 年 1 月 5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又针对某些私营企业中还隐藏着 一些官僚资本股产的情况,制定了《关于企业中公股公产清理办法》。2 月 4 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财产的 指示》。将原国民政府及其国家经济机关、前敌国政府及其侨民和国民党战 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在私营企业或公营企业中的股份及财产,均收归人民 政府所有。没收的全部财产,据有关方面事后按资产原值估算,约合人民币150 亿元①。至此,没收官僚资本的任务已胜利完成,基本上没有发生生产停 顿或设备破坏的现象。而接管的官僚资本的金融、工矿企业、构成了人民共 和国建国初期目营经济的主要部分。  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同时,还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特 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 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在 华的一千多家企业,没有采取没收的办法,而是由我国政府加以监督和管制。 这些企业,由于失去了特权,大部处于瘫痪状态。它们或申请歇业,或放弃 经营,或要求转让给我国政府以抵偿其在中国的债务,或由我国政府作价收 购。1950 年 12 月 16 日美国政府宣布管制中国在美国辖区内的公私财产,英 国也追随其后,几次劫夺中国在海外的船只、飞机等财产。中国政府采取了 相应的对策,12 月 28 日、29 日,政务院相继颁布了《关于管制美国财产冻 结美国存款的命令》、《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 团体的方针的决定》及其登记办法。1951 年 4月征用了英国在华的亚细亚火油公司的财产及其在上海的英联船厂和马勒机器制造厂,征用了美国在上海的三个石油公司的部分财产并怔 购其全部油料,接管了上海法商电车、电灯公司并代管其全部财产。到 1952 年底,基本上肃清了帝国主义在我国的经济侵略势力。这些企业转入我国手 中后,也变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在没收的官僚资本,收购、征购、怔用和没收的外资企业转变为国有企业,再加上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的基础上建 立和发展起来的。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集中了国民经济中绝大部分近代化的大工业,控制了 社会生产力最先进最强大的部分,这就不仅使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得到空前的 发展和壮大,而且树立了自己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据 1949 年统计,国 营工业的固定资产占全国工业的固定资产的 80.7%;在全国大型工业的总产 值中,占到 41.3%;在全国生产资料生产(包括手工业)中,占 48%;在全 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中,所占比重分别为:电力 58%,原煤 68%,生铁92%,钢 97%,机器及机器零件 48%,水泥 68%,棉纱 49%。社会主义国 营经济还控制了全国的铁路和其他大部分现代化运输工具,以及绝大部分银 行业务和对外贸易。许多重要的物资和工业原料,如粮食、棉花、煤炭、钢①
《当代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 63 页。材、铜、钨、锡等,均为国营经济所控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为新中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建国立业,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各种经济成份(包括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等个体经济)沿着新民主主义轨道,在国 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协调稳步地发展; 并为调整社会需求,稳定市场物价,打击投机资本,发展工农业生产,恢复 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提供了保证。四、稳定市场物价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  制止通货膨胀,稳定市场物价,这是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需要解决的一项 迫切任务。  新中国成立前后,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其原因:首先,从历史方面 说,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统治的结果”,①以致工农 业生产受到很大的破坏。新中国从国民党政府接收下来的是全面崩溃了的经 济。以 1949 年与 1936 年相比,工业产值下降了 50%,农业产值约下降 25%。据统计,从抗战前 1937 年 6 月到 1949 年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的 12 年间, 国民政府的通货增发达到 1400 多亿倍,物价上涨 36807 亿倍。新中国成立时, 不得不承受这个破烂摊子。其次,当时战争还在进行,为了肃清国民党反动 派在中国大陆上的残余势力,军费开支随之增大。第三,救济经费支出骤增, 加重了财政困难。1949 年城市中有 400 万失业人口,农村有 4000 万灾民需要救济;加之新解放地区对国民党政府留下的大批人员采取“包下来”的政策,连同老解 放区公务人员一起,共达 90O 万人,致使行政经费骤增,加之医治战争创伤, 重点恢复和重建经济,恢复铁路交通,都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的支持。这 样一来,1949 年国家财政收支出现了 2/3 的赤字。国家为了解决急需,不得 不增加人民币的发行量。以 1948 年底为基数,到 1949 年 11 月,人民币发行 量增加约 100 倍,年高达 270 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投机资本家、不法 商人,乘机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进行破坏和捣乱,从而加重了 经济的困难程度,在全国范围内,1949 年 4 月、7 月、11 月和 1950 年 2 月, 出现了 4 次大规模的的物价涨风,向国营经济发动了猖狂地进攻。为了制止通货膨胀,稳定市场物价,安定人民生活,巩固人民政权,党和人民政府一方面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另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打击 投机倒把,开展稳定市场物价的斗争。1949 年 7 月,陈云受中共中央委托, 亲赴上海进行调查,探讨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途径。同年 8 月,中央在上海 召开有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北五个大区领导干部参加的财经工作会 议。会议确定了全力支持解放战争彻底胜利和维持解放区稳定人民生活的方 针、实施方案和步骤。并决定调动全国的财力、物力,稳定城乡市场,控制 物价;掌握粮食以稳住城市,掌握纱布以稳住农村,制止投机资本家哄抬物 价。为此,采取了下列措施:第一,加强金融管理,腔全社会主义金融体制。人民政府公布了金、银、①
陈云:《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去一年财政和经济工作的概况》,载《三年来新中国经济的成就》,人民出版社,1953 年版,第 63—64 页。外币管理办法,严禁金、银、外币计价流通和私下交易,统由中国人民银行 负责收兑。在上海,举行了大现模地“反对银元投机,保障人民生活”的游 行和宣传,查封了金融投机的大本营——上海证券交易所,并依法逮捕惩办 了操纵市场、破坏金融的首要分子 200 多人。北京、武汉、广州等地也采取 了同样措施,惩办了一批金、银、外币投机分子,沉重地打击了破坏金融的 非法活动。与此同时,人民政府对私营金融机构也加强了管理,坚决取缔了 经营高利贷、地下钱庄等非法机构,对于一般私营钱庄则在禁止其投机活动 的同时,引导其将资金投向生产事业。纳入了国家银行的控制之下。  第二,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国营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系统,控制主要商品, 并通过集中抛售商品打击投机倒把活动。上海解放不久,国民党特务就叫嚣: 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米、棉、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为此,国家必 须掌握足够数量的粮食和纱布等主要商品。正如陈云指出:稳定物价的关键 是看我们掌握市场主要物资多少,人心乱不乱,在城市中心是粮食。人民政 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粮食、棉花、棉布、煤炭的大规模调运和集中,掌握 了大批粮食,控制了煤炭供应量的 70%,棉纱的 30%,棉布的 50%,食盐的 60%。以此作为打击投机势力,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当 1949 年 11 月 25 日物价上涨最猛的时候,全国各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等,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一致行动,敞开抛售,使物价迅速下跌。同时,又收 紧银根,使投机商资金周转失灵,纷纷破产。对投机资本的沉重打击,是党 和人民政府在对资产阶级的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中取得的第一个回合的胜 利,得到了人民群众包括愿意从事正常合法经营的资本家的广泛支持。使连 续近两个月的物价涨风,迅速回落下来。自此,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取得了稳 定市场的主动权。同时,国家对私营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 执行了正确的扶持政策,以维持其正常经营和生产。第三,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国家公布了工商业登记办法,普遍实行工商业登记。未经核准,不得擅自开业。人民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 易,建立交易所,主要物资集中交易,并运用政权力量,实行市场价格管理, 保护国营牌价不受破坏。还把大宗物资采购工作,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对 投机分子予以处理,对正当工商业则予以保护。稳定市场物价的斗争,是人民政府与工商业资本家特别是与不法资本家争夺市场的领导权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国家通过行政管理和运用经济力 量这两种办法,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刹住了物价涨风,从而稳定了物价,巩 固和发展了国营经济,并为其后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有利条 件。  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必须做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市场物资供求平 衡。为此,中共中央根据建国后的新形势,实行全国财经工作的统一管理和 统一领导。1950 年 2 月 13 日至 25 日,在陈云主持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 召开全国财经会议作出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3 月 3 日, 政务院通过了这个决定。会议确定了 1950 年财经工作的总方针:集中一切财 力、物力做目前必须做的事。为此,会议决定,节约开支,整顿收入,统一 全国财经工作,以实现国家财政收支、物资供求、现金出纳的平衡和金融物 价的稳定。  统一财经工作,实际上是确立国家统一后的财经管理体制。其主要内容 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统一全国财政收支,使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  到中央,用于国家的主要开支。第二,统一全国贸易和物资调度。为了把分 散的物资集中起来,有计划地调节国内供求,控制市场和组织对外贸易,政 务院决定,国营贸易机构的业务范围的规定、物资的调度均由中央贸易部统 一管理和指挥,非经中央贸易部批准,其他部门和下级贸易部门均不得改变 中央贸易部的业务计划。国家还决定成立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委员会,所 有库存物资,均由中央财委统一调度。第三,统一全国现金管理。国家指定 人民银行为国家现金调度的总机构,外汇牌价及外汇调度由人民银行统一管 理。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外,一律存入国家 银行,统一调度。这一决定,立即在全国各地贯彻执行。同时政府还采取紧 缩编制、清理仓库、加强税收、发行公债、节约开支等措施,都收到明显的 效果。  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从 1950 年 3 月以后,国家财政收支接近平 衡,通货膨胀停止,物价日趋稳定。如以 3 月份的全国批发物价总指数为 100,12 月下降到 85.4,1951 年 12 月为 92.4,1952 年 12 月为 92.6。国家财政收 支也趋于平衡,1950 年第一季度财政赤字占支出总数的 43%,第二季度下降为 40%,第三季度下降为 9.8%,第四季度只占支出总数的 6.4%。金融物 价的基本稳定,财政收支接近平衡,标志着我国财政经济状况已经开始好转。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已经基本确立。稳定市场物价和统一财政经济工作,是中央人民政府在建国初期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所采取的重要措施。这是建国后 党和人民政府在极其艰难复杂的条件下,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第一个具有重 大意义的胜利。这一胜利,从此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代自抗战以来人民深受 其苦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高涨的局面,也结束了旧中国几十年财政收支不平衡 的局面;这一胜利,从经济上巩固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安定人民生活,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 创造了重要前提;这一胜利,使国内外那些怀疑中国共产党能否搞好经济的 人们也不能不表示赞佩,叹为“奇迹”。它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军事上 是无敌的,在政治上是坚强的,在经济上也是完全有办法的。正如毛泽东指 出的,这一成就,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①五、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经济恢复时期党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在全国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的情况下,为了全面分析建国以来,特别 是统一财经、稳定物价以来的形势,总结工作,明确任务,统一认识,统一 思想,统一行动,中共中央于 1950 年 6 月 6 日至 9 日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 全会,这是中央在建国后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的议程是:中央委员 会政治局的工作报告;讨论土地改革、财政经济、外交、国内政治、党的组 织及整风等问题。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 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对该报告的说明即《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这 也就是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刘少奇作了《关 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陈云作了《关于财经问题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外交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聂荣臻作了《关于人民解放军整编问①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年版,第 89 页。题的报告》。中央一些部门的负责人也在会上发了言,最后由毛泽东作了总 结。  毛泽东的报告,实事求是地、全面地、科学地分析了建国以来的形势, 明确了党和政府所面临的基本任务,以及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应做好的工作, 并详细地阐述了在这些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报告指出:党的 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 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 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为了获得这三个条件,保 证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任务的实现,必须做好八项工作。这就是:(一)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二)在巩固财政经济工作的统 一、财政收支平衡和物价稳定的方针下,调整税收,酌量减轻民负。在统筹 兼顾的方针下,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三)在 保障有足够力量用于解放台湾、西藏,巩固国防和镇压反革命,提高国家机 构行政效率的条件下,复员一部分军队,精简行政机构。(四)有步骤地谨 慎地进行旧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 务。(五)认真地进行对于失业工人、失业知识分子和灾民的救济工作,有 步骤地帮助夫业者就业。(六)认真地团结各界民主人士,发挥统一战线的 作用,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七)坚决地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特 务、恶霸及其他反革命分子。(八)坚决地执行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党的组 织的指示,谨慎地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组织的工人成分,在全党进行一次 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报告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 团结起来,做好八项工作,为创造三个条件,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 好转而努力奋斗。毛泽东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深刻地分析了国内各阶级的动态,阐明了党关于团结大多数、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少数敌人的战略策略方针。 指出:要完成土地改革,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作斗争, 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必须处理好国内各阶级、政党、民族等各方 面的关系,以便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而不应四面出击,树敌太多, 造成全国紧张的不利局面。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使工人、 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 不反对我们。会议批评了在某些干部中存在的急于消灭资本主义,提前实现 社会主义的主张,以及粗暴对待知识分子和在少数民族工作中不顾客观条件 急于进行改革的“左”的情绪,指出这是不适合我国情况的错误思想,阐述 了在各项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的方针和政策。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是建国初期党中央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很重要 的会议。毛泽东的报告、讲话和会议的决议为三年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 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整个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和政府的工作基本上是按照毛泽东在报告中所指出 的方向和步骤前进的,并胜利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六,抗美援朝战争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以后,正当我国人民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 转而努力奋斗的时候,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面临外部侵略的严重威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和苏联对长期被日本占领的朝鲜划分受降 范围,商定两国军队以北纬 38 度线(以下简称三八线)为界分别进驻。1948年 8 月 15 日,南朝鲜李承晚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了大韩民国。同年 9 月 9 日,朝鲜北方在金日成的领导下,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 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苏军、美军分别于 1948 年 12 月和 1949 年 6 月撤走后, 南北朝鲜继续处于分裂和对立状态,北南两方的军事斗争不断发展。1950 年6 月 25 日拂晓。朝鲜内战爆发。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立即介入。6 月 27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军 进行武装干涉,援助南朝鲜,干涉朝鲜内政。杜鲁门还同时命令美国海军第7 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插 足中国领土台湾。  6 月 28 日,周恩来总理代表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政府侵略 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同日,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指出:“全 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 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 决的反抗”。  美帝国主义为使其侵略行径合法化,于 7 月 7 日,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 会通过了武装干涉朝鲜的非法决议,给美国及其所纠集的其他国家的侵朝军 队披上“联合国军”的外衣。7 月 8 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司令官麦克 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除南朝鲜军队外,先后参加“联合国军”的还 有美国、英国、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等 16 个国家的军队,大举出兵 侵略朝鲜。中国政府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局势极为关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7 月13 日,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 25 万兵力, 组成东北边防军。8 月中旬,朝鲜人民军解放了南朝鲜 90%的地区,将美军和李承晚的军队压缩到洛东江以东的大丘、釜山一隅。9 月中旬,战局急剧逆转。9 月 15 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主要补给线。朝鲜人民军腹背受 敌,损失惨重,被迫实行战略退却。9 月 29 日,美、孪军进抵“三八”线。9 月 30 日,我国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 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 月1 日,麦克阿瑟发出最后通牒,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条件投降。金日成请求中国尽快派兵援助。
10 月 3 日,周恩来又通过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朝鲜事件应该和平解 决,朝鲜战争必须即刻停止。如果美军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我们 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但是,美国悍然不顾中国的一再警告,过低估 计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认为“如果任何中国人进入朝鲜,他们将肯定 地面临灾难”,“简直是自投死路”。①10 月初,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大 举入侵朝鲜北部,侵占朝鲜临时首都平壤,并向中朝边境迅速推进,把战火 烧到鸭绿江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之中,我国的安全也受到 严重威胁。①
《社鲁门回忆录》第二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 年版,第 437 页、450 页。  10 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泽东主持下,多次举行会议,讨论援助朝 鲜的问题。认为如果整个朝鲜被美帝国主义占领,不仅“朝鲜革命力量受到 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②并认为 在朝鲜境内打败侵略者是可能的,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 大,不参战损害极大”。③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决定 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10 月 8 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东北边防军第 13 兵团和增调 的第 50 军、66 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 令员兼政治委员。发布了《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命令》,命令中国 人民志愿军“立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 争取光荣的胜利”。①随后,中央军委任命邓华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 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解方为参谋长,指定彭德怀、邓 华为中共志愿军委员会书记、副书记。  10 月 19 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分别在安 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和辑安(今集安),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以此 为起点,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在国内迅速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 运动。10 月 26 日,成立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11 月 4 日,中国共产党 和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宣布全力拥护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 卫国的正义行动。“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 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②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 政府的领导下,抗美援朝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亿万人民 用努力生产、增产节约、捐献飞机大炮、制订爱国公约、踊跃参军参干、拥 军优属等实际行动,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11 月 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发表长篇讲话,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罪行,向全世界表 明了中国人民在台湾问题和朝鲜战争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遵照毛泽东提出的“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五 次战役。1950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西部的云山、温井地区和东线黄草岭一带进行了入朝后第一次战役,歼灭李承晚军队 1.5 万余 人。11 月 25 日至 12 月 24 日在新兴洞、德川、军隅里等地再次痛击敌军, 歼敌 3.6 万余人,收复平壤、云山等重镇和三八线以北绝大部分地区。接着,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于 1950 年 12 月 31 日至 1951 年 6 月 10 日,在 三七线与三八线之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运动战和反击战,共歼敌 17.9 万 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总计,在五次战役中,共歼灭美李军 23 万余 人,其中美军 11 万余人,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迫使敌人由战略进攻转 入战略防御。②
《毛泽东军事文选》,战士出版社,1981 年版,第 345 页。③
《毛泽东军事文选》,第 347 页。①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年版,第 418 页。②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第 457 页。  美国的失败,加剧了其国内矛盾的激化。1951 年 4 月 14 日,杜鲁门将 麦克阿瑟撤职。“联合国军”总司令一职,由李奇微接替。在此情况下,双 方接受了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的谈判停火的建议。1951 年 7 月 10 日,双方代表开始在三八线附近的开城(10 月 8 日移至开城附近的板门店) 举行第一次谈判。自此,朝鲜战争转入边谈边打、以打促谈的阶段。军事斗 争与外交斗争交织进行。  1951 年 8 月 18 日、9 月 29 日,“联合国军”先后发动了所谓“夏季攻 势”、“秋季攻势”。与此同时,还凭借其空中优势,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 和运输线进行大规模的日夜狂轰滥炸的“绞杀战”。美帝国主义还于 1952 年初,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激起了中朝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极大公愤。4 月 28 日,“细菌将军”李奇微下台,由美军上将克拉克继任“联合国军” 总司令。克拉克上台后,为挽回败局和迫使我方接受其无理的谈判要求,1952 年10 月又发动了一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攻势,企图首先夺取朝中方面金化以北 的上甘岭阵地,然后拿下五圣山逼我后撤。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依托坑道 工事、英勇顽强地坚守阵地,打击敌人。胜利地进行了上甘岭战役,歼敌 2.7 万人,使敌人以军事进攻来结束朝鲜战争的幻想化为泡影。为配合停战谈判斗争与在谈判后控制有利阵地,朝中部队从 1953 年 5月 13 日到 7 月 27 日,进行了三次反击作战,歼敌 12.3 万人,收复 240 平方 公里的土地。遂使美国侵略者不得不于 7 月 27 日在板门店同朝中方面代表签 订《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这样,历时 3 年零 32 天的朝鲜战争随之结 束。在历时 3 年多的朝鲜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 109.3 万人,其中美军 39.7 万人,李承晚军队 66.7 万人,其他帮凶军 2.9 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 万余架,击沉击伤敌舰 257 艘。美国虽然动用了其 1/3 的陆军、1/5 的空 军和很大一部分海军作为侵朝战争的主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切现代 化武器,最后不得不承认这“是美国进行的一次代价最大、流血最多的战争”。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沮丧地写道:“我获得了 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 上签字的司令官”。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鼓舞下,英勇战斗,前仆 后继,不怕牺牲,表现出了惊天动地的英雄气概,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全国人 民的重托。在战斗中涌现出 30 多万名英雄模范,其中杨根思、黄继光、孙占 元、邱少云、罗盛教等烈士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将永远为人民所怀念 和敬仰。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戳穿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地 打击了美帝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 独立,保卫了我国的安全,捍卫了远东和世界和平,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侵 略、保卫和平的信心。
抗美授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全国人民的民族自 尊心,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推动了土地改革、镇①
克拉克:《从多瑙河到鸭绿江》,英国哈拉普公司,1954 年版,第 11 页。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等运动和各项社会民主改革的顺利 进行,加速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使我们的军队和人 民经历了现代化战争的考验,取得了现代化战争作战的军事经验,这对于我 国建设起一支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兵种有着重大的意义。七、土地制度的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根据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从 1950 年冬到 1953 年春,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新解放区约有 2.64 亿农业 人口的地区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新区一解放,党就领导人民进行清匪反霸、减租退押,从斗争中建立农 村基层政权和民兵组织,培养一批农民积极分子,为开展土地改革准备了条 件。  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其后,政务院还颁布了《农民协会组织通则》、《关于划分农村 阶级成份的决定》、《人民法庭组织通则》、《关于土地改革中一些问题的 决定》。这些法令和文件是指导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文献。为了有准备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土地改革,中共中央决定,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在全国分期分批地完成土地改革。第一批,1950 年冬至 1951 春,在华北、华东、中南、西北等约 1.28 亿农业人口地区进行;第二批,1951 年冬至 1952 年春,在华南、西南约 1.1 亿农业人口地区进行;第三批,1952 年冬至 1953 春,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约 3000 万农业人口中进行。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中华人民共 和国土地改革法》就是这条总路线和总政策的具体化,并根据建国后的新情 况作了某些新的规定,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对富农采取中立的政策。由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到采取中立富农、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这是由 于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所决定的。毛泽东解释这样做的理由是:第一,更能 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并防止乱打乱杀;第二,减少由于土改所引起的社会 震动,使党和政府更加有政治上的主动权;第三,可以更好地稳定民族资产 阶级。①各地一致同意毛泽东关于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衣的政策, 并认为土改中不动富农可以缩小打击面,最大限度地收到孤立敌人,团结多 数的目的;可堵死损害中农利益的一个重要漏洞;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尽快恢 复和发展。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明确规定:“保护富农所有 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 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得征收其出 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或雇人耕 种的土地数量者,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富农租入的土地应与其出租的土地①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第 137—138 页。②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 120—123 页。相抵计算”。①之所以作出如此规定,正如刘少奇在《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 告》中所说的,主要是国家的政治、军事形势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了,富 农的政治态度也有了改变,能够争取富农中立,从而更好地保护中农,去除 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顾虑。因此,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不 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是必要的。②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党对富农政策的 实际转变。  土地改革运动,是按照充分发动群众,建立起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划分 农村阶级成分,划清农村阶级阵线;进行说理斗争,没收、分配土地,整顿 加强农村政权,这样几个基本步骤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是要彻底消灭几千 年来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地主阶级绝不会自动地放弃阶级剥削、封建特权 和交出土地财产,必然要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和反抗。这是一场激烈的阶级 斗争。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进行得最顺利、搞得 最好的一次土地改革运动。到 1953 年春,全国大陆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外,土地改革都已顺利完成。全国有 3 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 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 7 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 地主交纳的约 700 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从此,彻底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 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真正获得了翻身解放。这 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 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 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加 28%,1952 年比 1949 年增加 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的 9%。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广大农民已成为农村政权的坚强支柱,并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 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激发起农民个体经济和劳动互助的积极性的高涨。为此,中共中央于 1951 年 9 月召开了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引寻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 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以克服分散经营中的困难,迅速发展农业生 产。在进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 坚决镇压反革命,在《共同纲领》中已作了明确规定。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也提出了镇压反革命的任务,并规定了实行镇压与宽大 相结合的政策。这对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保障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和争 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都是非常重要的。国民党反动派逃离大陆后,还残留下一大批反革命分子:武装土匪约有200 万人,反动党团骨干分子 60 万人,各种特务分子 60 万人。他们不甘于 失败,猖狂地进行种种反革命活动。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认为时机 已到,“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时机已经到来,反①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第 337 页。②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第 297—298 页。革命气焰极为嚣张。他们到处破坏工厂、铁路,烧毁仓库、民房,抢劫粮食、 财物,制造谣言,刺探情报,甚至组织暴乱,袭击、围攻基层人民政府,残 杀革命干部和积极分子,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反革命复辟。从 1950 年春至同年秋,全国被惨杀的革命干部、积极分子等约有 4 万余人。这一年 内,反革命分子在广西组织 52 次暴乱,袭击乡、区人民政府 247 次,杀害农 会会员、民兵、村干部 3707 人,更令人触目惊心的反革命事件是美帝国主义 的间谍准备在 1950 年国庆大典时,企图炮击天安门检阅台,杀害我党和国家 的领导人,真是猖狂至极!  针对这种情况, 1950 年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 活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坚决纠正在一段时间和一些地方曾经存在的对 反革命分子“宽大无边”的偏向,全面贯彻“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 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对一切反革命分子该抓的抓, 该杀的杀,该管制的管制。毛泽东指出:镇压反革命,必须坚持稳、准、狠 的方针。“所谓打得稳,就是要注意策略。打得准,就是不要杀错。打得狠, 就是坚决地杀掉一切应杀的反革命分子”。他又指出:“对于罪大恶极民愤 甚深非杀不足以平民愤者必须处死,以平民愤。只对那些民愤不深,人民并 不要求处死,但又犯有死罪者,方可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强迫劳动, 以观后效。”①镇压反革命运动,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群众发动相结合的工作路线,打破关门主义 和神秘主义,坚决反对草率从事。运动打击的重点是土匪(匪首、惯匪)、 特务、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子和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由于政策正确,宣传深入,广大群众迅速发动起来。1951 年春,镇压反革命运动达到高潮。反革命分子陷入人民布下的天罗地网。  1951 年 2 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使镇压反革命斗争有了法律的武器和量刑标准。在镇压反革命运动形成全国 性高潮以后,为了巩固成绩,避免可能发生的偏差,1951 年 5 月,公安部召 开了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会议总结了镇反经验,确定了今后斗争任务,通 过了《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决议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立即实 行谨慎收缩的方针,实行更加完备具体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严肃与谨慎相 结合的政策,集中精力,处理积案。强调注重调查研究,重证据而不轻信口 供,反对草率从事,反对逼供信。着重打击那些罪大恶极、为人民群众十分 痛恨的反革命分子,对罪行较轻、愿意悔改的反革命分子采取宽大的方针。 其后,又清查了隐藏在我军、政机关和党内的反革命分子,着重打击了反动 会道门和水上活动的反革命分子。到 1953 年春,镇压反革命运动胜利结束。 这次镇压反革命运动,共杀掉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 70 余万人,基本上 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平息了历史上从未平 息过的匪患,纯洁了国家机关,使我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使 抗美援朝有了安全可靠的后方,保证了土地改革运动和其他各项社会民主改 革的顺利进行,也为我国即将开始的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人民在国营工矿交通企业中逐步进行了民①
毛泽东:《镇压反革命必须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1950 年 12 月 1951 年 9 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 42 页、45 页。主改革,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改革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建立民主管 理制度,使工人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1950 年 5 月 1 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建国初期一部重要的法律。党和人民政 府广泛宣传和坚决贯彻《婚姻法》,有效地推进了我国妇女的解放事业。辽 开展了坚决取缔旧社会遗留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各种丑恶社 会现象的斗争,从而使中国的社会面貌、道德风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 胜利,使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更加巩固,使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工作有了必要 的社会政治条件。八、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反”、“五反”运动  根据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对现有工商业进 行了合理的调整,到 1950 年 9 月底基本完成。  调整工商业,范围很广,包括调整国营与私营、国营与国营、私营与私 营之间的关系;还包括调整工业与商业、金融业与工商业、城乡、地区之间 和企业内部的关系,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等。但最突出的是调整公私关系、 劳资关系、产销关系三个基本环节。(一)调整公私关系,即调整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调整公私经济关系的实质,是在巩固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公私兼顾, 使私营经济发挥其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作用”。①当时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49 年全国私营工业有 12.3 万户,职工 164 万余人,占全国工业职工总数的 54.6%,生产总值 68 亿元②,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63. 2%。私营工 业在全国轻工业产品产量中,棉纱占 46%,棉布占 40%,面粉、卷烟、火柴 均占 80%。私营商业,1950 年全国共有 402 万户,从业人员 662 万人。商品 销售额,批发占全国 76%,零售占 83.5%。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调 整公私关系上,工业方面,主国是通过对私营工业加工订货和产品收购,把 私营工业生产逐步纳入到国家计划轨道上来,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进行生 产,逐步消灭其生产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在商业方面,主要是调整私营 商业的经营范围和价格,给以出路。在经营范围上,适当扩大商品品种,在 价格政策上,在照顾产、供、销三方面利益的原则下,适当调整价格比例, 使私商有利可图。在调整税负上,农业税由原来占农业总收入的 17%降至 13%,工商税目由 1136 种减为 358 种,依率计征,盐税减半征收。同时对私营工商业发放贷款,予以扶持。调整公私关系是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核心。  (二)调整劳资关系。在处理工人与资本家关系方面,必须遵循确认工 人阶级的民主权利、有利于发展生产、用协商方法解决劳资间的纠纷问题三 条原则。这些措施对发展生产、改进经营起了很大作用。
(三)调整产销关系。主要是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按照以销定产 的原则,根据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具体指导各行业的产销计划,使私营企业 逐步走上计划生产的轨道。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史大纲epub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