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桌读狂人日记有感》有感

 >>  >>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红楼梦》。    在这本书中,有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博览诗书的薛宝钗,才华横溢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最近又开始看《红楼梦》,当看到薛宝钗为博得别人一个赞赏的眼神,连过生日看戏也得“捡贾母喜欢的点”《红楼梦》读后感500字    读罢红楼,为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为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感到心酸。却也为其中的一些爱情而感动。《红楼梦》读后感300字    中国的四大名著部部皆是精彩绝伦,可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红楼梦》读后感800字    西安市莲湖区劳动路小学
六年级二班
艾芸    我读了《红楼梦》一书,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读红楼梦有感600字    读红楼梦有感600字一    薛伦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是红楼中贾巧姐的判词,预示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巧姐被刘姥姥所救,得以安渡一生。经典名著《红楼梦》观后感《红楼梦》可以说是一本奇书了,在当时可谓声名显赫,看过这本书的人多各有想法,现在就给大家来谈谈我的想法吧!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读《红楼梦》有感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读完它后我感触很深。要说说我的感受,并不像著名作家冰心说的“满纸慌唐言,一把辛酸泪”,它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闭上眼,浮现在脑海里的还是那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部《石头记》道出了中国女子千年来的苦痛宿命,也艺术地刻画出众多鲜活而美好的形象。芹溪一把辛酸泪,流过百年韶光,传至今人手中,依旧滚烫灼人。在中国文学读了一本好书,就像灵魂被西湖岸边的春风吹了,暖得哩,舒服得紧。张爱玲,我喜欢这个女人的调调儿,模样自然是不差,美得哩。那次看个节目说张爱玲写《色戒》是因为嫉妒郑苹如的美貌,我去他个二大爷的,那是真的没我,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今年暑假我读了许多书籍,有幽默无比的《淘气包马小跳》;有让我笑口常开的《笨狼的故事》;有写出了女孩心声的《贾梅日记全传》;还有情节感人的《红楼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还记得大概是上小学的时候,一个人放暑假在家无事可做,便开始读《红楼梦》。但那个时候字还没认识几个,写作文是我最最头疼的事情,因此看《红楼梦》这样的书简直如同嚼蜡。每每躺在凉席上看一会儿就昏昏睡去,最后《红楼梦》――终于看完一半。这样一部大书,不读两遍就敢妄加评论,显然会贻笑大方。用贾政的话来说,自是“管窥蠡测”,与宝玉不二了。这里,权将这60回观后的直觉记录下来,待全部书读完后再作矫正与评判不迟。
共 14 篇范文&&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范文/页&&转到第页
热点范文排行
鄂ICP备号  
 争做中国最好的范文论文站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Copyright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ganen360#qq#com马家辉 : 董桥, 六十岁 _ 腾讯 · 大家
马家辉,香港著名作家、学者、传媒人。香港文化、娱乐领域的跨界英雄,港台双栖作家的典范。
《大家》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董桥, 六十岁
—— 读《从前》有感
缅甸南部梅尔库伊岛上的居民对年龄有着奇特的算法: 婴儿出生时被称为“六十岁”,长大一年,减去一岁,五十九、五十八、五十七、五十六……六十年后白发苍苍,不是老,是生命的真正开展,从这一年起及以后的每一个日子,岁数归零,年龄不再是羁绊困限,自由自在,从心所欲,生命竟是前所未有地潇洒顺遂……公元二零零二年,董桥六十岁。如果他今天有机会到梅尔库伊岛一游,岛民可能会围拢过来,热情地握着他的手,恭喜他踏入生命的新境界;但即使董桥不去梅尔库伊岛,熟其文字的读者阅毕他的新著《从前》(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亦可能会同样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连声道喜,因为,六十岁的董桥竟是前所未有地潇洒顺遂。潇洒早有预告,顺遂亦有铺排,董桥于五十八岁之年一口气出版了六本文集,在序言里早已自解笔墨转折:“十四年前,我在一本书上的自序里说: 散文须学、须识、须情,合之乃得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十四年后的今天,我不再固执我笔下的文字是不是散文了: 写事、写情、写人、写物,笔调不必拘泥于是评论、是美文、是小说、是诗歌;观点与信息既定,文体与形式不妨随着运笔之际情怀挥洒调度。十四年后的今天, 我也不再刻意追求文章里的学、识和情了;我要的是纵的历史传承与横的当代体验。”(《董桥作品集》序,台湾远流)匆匆又过两年,今天的董桥整整足了六十而交出一册封面设计精致绮丽的《从前》,无异于向读者欣然展示抛开了固执与拘泥之后的新生,尽管他在序里谦虚自谓“雪前雪后绽放了单单薄薄的一枝心香,琐屑的这样一本《从前》,兴许不致过分辜负那一抹旧时月色”,细心的读者却必领悟作者确已展现“文体与形式不妨随着运笔之际情怀挥洒调度”的自许境界。董桥曾说:“中年是下午茶;忘了童年的早餐吃的是稀饭还是馒头;青年的午餐那些冰糖元蹄葱爆羊肉都还没有消化掉;老年的晚餐会是清蒸石斑还是烧豆腐也没主意;至于八十岁以后的消夜就更渺茫了:一方饼干?一杯牛奶?总之这顿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六十岁的董先生无论该被称为“后中年”或“前老年”,他的那顿下午茶应该已经吃得差不多,而且已经打完一个小盹,张目醒来,天凉好个秋,肯定是盘算晚餐应该如何下锅的时候了。于是,他端出《从前》,这是他宴请读者的丰盛晚餐的第一道前菜,这是他邀请读者分享的一客生日蛋糕。《从前》的英文书名是Once Upon A Time,明喻着说故事的本意。在好久好久以前,发生了好些好些事情,而既是故事,真真假假也就不在所计了;岁月走过当然是真,相对于确切发生的事情,文字无论如何精准亦只是再现,只能是假,但没有精准的假文字即难令故事成为读者眼底的真,世上最精彩的真事必然以世上最精准的假字为衬底。写作与阅读,本来就是一场在真和假之间追追逐逐的搜捕游戏,这样才刺激,这样才好玩。也因此,董桥在新书序里心足意满地坦承:“我顺着营造小说丝丝缕缕的敏感追寻走过的从前,烟柳拂岸,暮云牵情,笔底斑驳的记忆和苍茫的留恋,偶然竟渗出一点诗的消息”,显然他已义无反顾地在“挥洒调度”的自设道路上快步前行。《从前》收录了三十篇文章, 二十九篇发表于台湾《壹周刊》,一篇发表于《人间》副刊,怀人忆往,细说旧事种种。对于旧事,董桥说:“Joseph Conrad劝人不要乱采记忆的果实,怕的是弄伤满树的繁花,我也担心有些记忆深刻得像石碑,一生都在;有些记忆缥缈得像湮水,似有似无;另一些记忆却全凭主观意愿妆点,近乎杜撰,弄得真实死得冤枉,想像活得自在;而真正让生命丰美的,往往竟是遗忘了的前尘影事。那是潜藏在心田深处的老根,忘了浇水也不会干枯”(P.195)。《从前》写的正是三十位飘忽于董家记忆大宅内的男女身影,或夷或汉,或富或贫,他们的经历与遭遇,或惊或怨,或悲或喜,皆曾对年仍少或年不轻的昔日董桥有过撼动。他选择把这些记忆素材铺陈而成故事,个别地看是因为每位人物各有传奇,合而观之则可发现他们其实具体而微地指向生命里的诸般错失,或为情或为物,或为人或为国,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唤不回就是唤不回。董桥在努力“追寻”之际,纸笔之间难免隐隐有憾,正如杨照在评论《这一代的事》 (圆神,1986年)一书时所曾指出,董桥文字处处流露着一种“似真似幻,然而却深沉无际的憾意”,个中遗憾又分两类:“一类是现代生活中对昔时文人品味、情趣的销蚀,另一类则是香港与大陆的情怀纠结”(见《文学的原像》)。可是,董桥写《这一代的事》时刚逾四十,算是初入中年,对于眼前因果仍存郁结执着,不足为怪。到了提笔细述《从前》的六旬岁月,遗憾之余董桥却已变成起头和前奏。真正令他深深动容的毋宁是错失之后的领悟,书内三十篇文章谈三十个故事,每篇几乎毫无例外地在久远的故事后面续有余韵。如此这般之后数十载,转身回望,事情原来都是未完的篇章,或峰回路转,或历史重演,仿佛尘世人事只是为了传达某种潜藏于冥冥中的讯息而发生。因此,无论是当事人或旁观者,最重要的是能在事情里面捡得感悟,该发生的总会发生,只要懂得把时间拉长而放眼丈量, 自然明白个中道理。对于今天的董桥,遗憾不再是遗憾,是引子。董桥在两年前的文集自序里表示:“美国作家Susan Sontag最近一部历史小说写的是十九世纪的移民故事, 可是,她求的是写出一部‘当代的书’(a modern book): ‘素材是过去的,气韵却是现在的’(The material is then,but the mood is now)。我想,倒过来也可以: 素材是现在的,气韵是过去的。也许,年岁大了,人会有这样的心志。也许,年岁大了,连朋友要给我编印一大夺的文字集我也肯了。我当然知道我的文章还没有稳稳营造出我要的气韵。”董桥未免谦虚。其实,当遗憾不再是遗憾,不管素材是过去抑或现在,气韵皆可超越时间而达于弥久常新。六十岁的董桥笔墨, 写出了永恒。(董桥,1942年生于福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多年。曾任《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苹果日报》社长。日宣布退休。)----------------相关阅读:《》(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责任编辑:代金凤)
阅读(36万)
马家辉,香港著名作家、学者、传媒人。香港文化、娱乐领域的跨界英雄,港台双栖作家的典范。
作者其它文章:
文章所在谈资:349本谈资其他文章146本谈资其他文章您现在的位置:
& &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_450字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_450字
作者:& | & 六年级&&
11人浏览了这篇文章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之后,我为我们国家有这么 有勇有谋的壮士而自豪,同时,我也对日寇的举动 无比的憎恨。我们今天这美好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那些英勇的壮士用一滴滴鲜血换来的。我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经常挑食,尤其是那些有营养的东西,我对它们有很大的反感,那时候,一粒米对那些吃不上饭的人们是多么珍贵呀!现在,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穿好的戴好的,不喜欢的衣服就扔进垃圾桶,可谁知道,那时候的人们,有几个人能够在寒冷的严冬里不生病?今天,我们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那时候,有几个孩子能学习知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祖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我坐在明亮宽阔的教室里,和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读《狼牙山五壮士》,每当读到第三自然段中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等一些能表现出五壮士无私的胸怀,舍己为人一些词语时,我总是读得很认真声音很大。每读到第五自然段开了花这个词时,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但一读到最后那段五壮士跳崖时,我乐开了花的心也渐渐碎了,但是,我为我们国家有这么爱国,无私的人而开心,为那五壮士的英勇而自豪!我骄傲,我自豪,但我也憎恨,也生气。我们现在虽然不能帮助祖国什么,但伟人曾说过:“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事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我要为祖国做贡献!
查字典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查字典:/zuowen2184764/
目前共有条评论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考试类型:
作文类型: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最新推荐:
同年级的其他文章
同体裁的其他文章读《魔镜魔镜我爱你》有感 梁梓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页¥1.0011页免费1页免费2页免费1页免费 3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1下载券1页免费2页1下载券1页免费4页免费
读《魔镜魔镜我爱你》有感 梁梓欣|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论语有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