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南韩锤 万能锯pmt 650 玻璃刀刀 小台钳

父亲和母亲相继过世,一晃差不多都快有十四个年头了,可他们的坟茔上却连一块属于他们的标记都没有,墓坟前一堆黄土,几蓬衰草,每次回家去拜祭二老的时候,心里都不免有些凄凉。多次想为父母立碑,但因工作在外地,因时间关系,终不能如愿以偿。
现时虽过了花甲之年,但仍是父母膝下的不孝儿男,虽己退休,尽孝未完,二老之碑仍旧未立到墓前。这已成自己一个心病,为此一直焦虑不安,适逢春色明媚,节届清明之前,正是祭奠先人之时,借此机会,追荐父母已逝亡灵,动孝子仁人之念,先为二老立碑,再作其它打算。以此念先人宛在,以表昔日养育隆恩,完成我心中之夙愿。
回思我母白竹兰,原命于一九一三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本地白墹村人,一九八九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病逝于本村,寿享阳光76岁。母亲受害于旧社会,脚小体衰,一生劳累,为穷苦家庭奔波不息,为养育我们操碎苦心,三年困难之中吃莱汤,啃草根,夜半三更,从不叫累,一生没享过一天清福,和父亲创家立业,同德同心,为养我育我们,一生受累。
我父杨柏林,原命生于一九一七年古历六月二十九日,本地柴湾村人,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四日,病逝于镇安县铁厂,寿享阳光75岁。
其父为一般贫民,终生以农为本,以耕耘为生,农闲时做些小本生意添补家用,常睡半夜,起五更,苦渡营生,可怜的父亲,在母亲去世不到三年时间也追随母而去,愿与吾母,同赴九冥。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好在父亲活在时感到建在平地里的坟园不够安全,终久是会被国家用占,所以他就给自己在东坡的山墹边选择了一块自己认为很安全的风水宝地,请当地的工匠构筑了自己感到很满意的墓室,前面还留有一小块空地,而我们这次在墓前筑建了墓台,竖起了流芳百世的墓碑!栽种了万古长青的柏树和万年青与二老永久相伴,也圆了二老生前的梦想和夙愿!
是清明初过的良辰吉日,在这春风和煦、山花烂漫之时。我和弟妹全家,至亲朋友、共十多人丁汇于父母墓前,举行隆重的立碑仪式。父母双亲,终得合厢归葬!小牌楼上面刻有“风范永存”两边刻有“一世勤劳传家风”,“终身俭朴留典范”墓碑,在袅袅香烛烟霭中巍然落成!
看着立起的墓碑,就像二老的容貌依稀还在眼前,亲人的笑声宛如还在耳边,空气里似乎还弥漫着熟悉的气息,但亲人的生命却已远离到阴间,化作了尘土,化作了我们一腔浓浓的思念!内心有多少遗憾存于心头,有多少愿望还未实现?真是“生死一别自己痛失双亲,阴阳两隔梦中再见慈颜
”,从此再也看不到二老的尊容,听不到二老的教劝,只有黑边镜框中的遗容和仅有的几张照片和我们相伴。作为长子常想,这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恩未报完父母却撒手人寰,再难尽孝的儿子涙眼常望西天,愿故去父母的在天之灵永世平安,流芳万年。而我们喜逢盛世,己子孙满堂,应该饮水思源,追昔抚今,深恩未报,终感遗憾,今天您们的后辈携手相依,心怀真诚来到墓前,为父母圆墓立碑,祭奠先父母在天之灵,怀念二老的天地之恩。立碑缅怀,以尽孝心。告慰父母,激励后人。
二老的养育,博爱,辅教之恩我们没齿难忘,永远铭记在心,血脉之恩,万世永存。
天地苍苍,阴阳相隔,你们与全村的故人同地相栖,愿您们在“天堂”中相聚,和睦相处,共度神仙岁月!愿您们在九泉之下,得到安息,以后每到清明季节,您们的儿女,会来看望你们,听你们教导,向您们交心。并为您们祭扫墓地,打扫门庭。
告诉父母,从今往后,杨氏后人,不论男女,只要在这个大家族里,都将同心同德,团结一心,互相扶持,互相帮衬,牢记父母遗训,兴我家族之心。
儿子百年以后,无论住到何地,我们都会到天国继续侍奉双亲。
如果有来世,儿子还愿做您们的儿子!
爸爸妈妈,我们永远怀念您。
最后祈望父母,恩泽后人,保佑子孙,兴旺发达,万事亨通,万代昌盛,和谐太平。
您的子女拜敬上。
公元二零零三年三月十三日敬立
退休己至,时光老人的脚步不停,自知所在时日不多。因为每个人都不会长生不老。我想:既然自己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那我就要拓展它的宽度。特别退休以后,我还想在最后的几年人生中充实、快乐地走下去。有些人常觉烦恼,追其原因就是因为他把一件不顺心的小事,有意地放大后堆放在心中。而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获取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一个人只要每天这样想,就能得到快乐。因为人生最美不过夕阳红。
我从退休后的第一天开始,就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和退休后准备要作的事进行了安排。
人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回家的第二天起,我依然按照上班时一样的作息时间。即每天早上5点起床,然后去操场锻炼,感受抖空竹,打花棍和打太极拳的快乐,等7点钟回来以后做早餐。吃后看书学习,下午饭后出去到河边或后面的公园转转有时也拉拉家常,开开玩笑,进行“精神会餐”。
活动回来后上网学习,常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暗暗发誓,暗暗告诫自己:努力吧,多给后辈留下一点自己的想法,千万别虚度了剩下不多的时光。
晚上10点钟休息。
我想一个人应该永远牢记,在岗者贵在清醒,离岗者重在平衡。我觉得退出工作岗位是人事代谢,犹如四季更迭,是谁都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这也是一种人生旅途的解放和新生。要不有哲人又说60岁以后是一个新的黄金时代的开始。人到此时就首先在心理上学会适应,就是在离岗后,应该学会向前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首先就是要利用大好时机锻炼好自己的身体,我发现,坚持体育活动不仅的是健康身体的必须,也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情趣,有效地调整人的精神面貌的必然,身体好,就能少给儿女添麻烦。其次就是要融入时代、融入社会,发挥余热,为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再创辉煌,我的具体安排就是将为父母立碑的大事完成后再写与自己一生的回忆录和人生感悟。从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中感受生活的轻松和愉快。展望夕阳光华和精彩,期待人生的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我要始终抱着过一天,少一天,过一天,乐一天,过一天,赚一天的思想往下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努力和最后不多的时间赛跑吧。
重操旧业增乐趣,
人一旦有了爱好,就会对爱好有深层次的追求。要使个人的爱好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不仅自己要有恒心,更重要的还要有家人的支持和一定的时间保证。
爱人是干部,生于普通农家,善良贤慧,生活俭朴。
在几十年的生活岁月中,她对我的业余爱好不但不反对,还处处给一支持,再加上自己原来就爱看书学习,又有跟叔父学习木工的基础,不但一般的瓦、木、水、电、钳的活儿样样能干,在自学了无线电这门科学技术上,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理论基础。再加上有爱动手的习惯,多年来维修了很多家用电器包括一些小型医疗仪器,还时常帮助周围的同志排忧解难、助人为乐。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对一个业内人员来说,都属本行工作,会做这些活也不足为奇。但对于一医生,一个业余爱好者的外行的我来说。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光我截至现在保存的电工方面的书籍少说还有100本以上,我喜欢无线电这门科学,多年来一直订阅“无线电”杂志和“电子报”合订本。我不会玩牌,不打麻将,一有时间就孜孜不倦的学习,在这方面可以说他是“自学成才”。
有这门技术,主要还是自我受益为多。当我在铁厂工作时,镇安县全县在当时私人家庭能用上电视机的,恐怕我还算是第一家。到后来,我家就买了好多种家用电器,如电风扇、电暖器、电冰箱,这些电器长期使用,难免会出现问题,如果某个电器出了问题,丢弃它也很可惜,到外维修又很麻烦。这方面我们就有切身的体会。前几年家中的电脑出了毛病,送专修店,被认定是光驱坏了。但一时还买不下配件,我怀疑判断有误,也不相信和放弃,决心自己检修一试,果然给整好了。又连续使用四年才更新换代买了好的。在当时,可见所谓的专修店,还不如我这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水平。如果不是自己会修理,这个电脑也只有当废品卖掉。还有我家日买的当时陕西有名的长
岭-阿里斯顿电冰箱,一次温控器出现了故障,但己超过保修期,修理铺检查后说是温控器坏了。检查时,我考虑可能和后面的散热有关,给他们提示,他们却说是名牌产品,不会出现我说的现象,结果我给后边的散热器上增加了一块铝铁皮,效果特好,至今20多年来一直正常运转。还有1990年购买的电风扇,立柱都修理了几次,现在还继续用着。我现在看的还是90年11月14日购买的18寸黄河彩钯电视机。这些电器、家具,都得益于我的维修和保养,节约了开支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为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一些小型电器的修理,诸如收音机、收录机、粉碎机、电饭锅等更是不在话下。
由于自己的维修技能已小有名气,所以,有人找我修理物件,有求必应,全力帮同事和朋友排忧解难,分文不取,我认为这就是助人为乐!
为了干活方便,购置并自制了各种工具,像木工用的斧子、锯、凿子、刨子、玻璃刀、万能表、电烙铁自不用说,就是小台钳、小铁锤……也都一应俱全。
家里的几个小书柜都是自己用原来装药箱的废木板自己钉的,特别是在退休后自己在她们原来一个旧梳妆台上增加了一个能随便拉出的小桌,两个人坐在边上边吃边聊边看电视,很适用,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子,“温馨的小餐桌”。
当每件作品完成以后,在使用和欣赏它的时候也乐在其中。
我家卧室、厨房、门厅、卫生间的配电盘,即接线板插销座,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的,既实用又安全。甚至比买的成品还好用。我不管在哪里干活取电和照明,都非常方便,这点使我感到特别自豪。
退休我又自己做了好多健身器材。受到同行们的好评。有同志问你修理那些东西的材料从那里来,我说一部分是买的大部分是捡来的,对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心中除食品垃圾外,其它别人眼里的垃圾在自己看来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而己,捡回来放在那里,到时候都会排上用场。
我认为没有业余爱好的人就像是一个机器人,平常都是根据别人的指令在工作,退休后没人再来给你下指令,你就自然闲下来了,时间一长就成了废物。说到底,人还是要自己生活着的,而不是依靠别人的指令来生活。除了基本的生存基础——经济保障与自理能力,人生最重要的,我看就是业余爱好了。
有了业余爱好,你就有了做不完的事情。你可以全心地投入到你喜欢做的事情上。它不会抛弃你,不会背离你。而且,它就像一棵生存能力极强的树种,只要你浇灌它,培育它,它就会成长,回报给你惊喜。有了爱好,你就有了志同道合情趣一致的朋友圈子,我们在一起谈天说地,谁也不会讨厌谁。也许情感不一定紧密,但是心灵会走得很近。这样,你能说你还会空虚吗?你能说你还会寂寞吗?你能说你还会认为人生苦闷而漫长吗?
所以说,空虚寂寞的人,觉得生活没有一点儿乐趣的人,一定是没有爱好的人。爱好爱好,有了爱才会好起来。爱好,不一定都像我一样要爱好修理,这要看你喜欢什么,爱什么。比如有的人喜欢养花,有的人喜欢下棋,有的人喜欢抬杠侃大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秉性,只要不违法乱纪,只要不有伤风化俗,没有什么人会说三道四的。但是,我总是觉得,既然是活着,人大体都是追求活得好一点儿,所以,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爱好,我想是应该受到鼓励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已走过了七十又二,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我的成长道路崎岖不平,从医经历迂回曲折但终久还是走到了今天。欣慰之余,思索我的大半辈子从医经历,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感悟。
第一点感悟:对病人要报以感激之情
我们的本领说到底是从病人身上学来的。自己从医50年,在医学发展的长河中,只是其中一瞬间。就我已有的医学知识,比起尚未知晓的浩瀚的知识宝库来,犹如大海之一粟。医生每一天都要诊治病人,而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面对我所取得的成绩,就显得微不足道。每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备感任重而道远。
对病人报以感激之情,是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基础。要服好务,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树立热爱病人的思想,爱在细节,因为医学就是一堆细节。不只在实际操作上、理论上、在其他方面也必须特别注意一些事情,比如说不可以泄露病人的病情。有些病人得了病不愿意透露,此时就要尊重病人的意愿。医生、护士不可以随意在公共场合议论病人的病情,这是基于对病人的保护,无论多么轻微的病症也是属于病人的隐私。但是许多年轻的医生并不注重这些,仅仅认为医生维护好病人的身体健康就行了,其实,这些想法就是不尊重病人自身的表现,一定要引起注意。
再就是我们要拥有天使般善良的心。这其中包括一种无畏与平和的心态,把所有的病人视为自己的至亲,用不求回报的态度保护他们的生命。因为来找你病人都是出于对你的信任,才会放心地把自己的健康交付于你。这般将心比心的诚恳态度是来之不易的,这时医生就要千方百计的以负责任的心态让病人感受到安心。为此就要学会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如何治疗?需要何种药?最终的后果会怎样?这些都是病人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只有让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才可以顺利地实施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态度要坦诚,对于这一点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医生在开处方时,总会以一种非常潦草的字迹写在处方上,病人通常会皱着眉,从心底就认为这位医生根本没有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病。其实,医生在开处方单时,只要把字迹写得清楚一些,让病人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需要吃的药,就会得到不同的诊治结果。不信你可以试试。一位能让病人完全信任的医生,才可称这为好医生。。
第二点感悟:治病救人是神圣的事业
“健康所托生命所依”责任重大。始终要兢兢业业,不可有半点玩忽职守。医生不是神仙,知识是有限的,工作中有时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差错。但绝对不是媒体宣扬的那么不堪和无耻,也绝对不是他们说见死不救的人,医生也不是什么神仙,医生仅仅是为人类征服疾病解除病痛的人,仅仅是那个愿意帮你的人。只要都能认识到(包括新闻记者),医学和医生是人类在病痛发生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人类认识未知的世界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人类认识自己的科学,医学其实就是人学,医生就是维持人的健康的人。医学和医生存在的意义就是去解除患者的病痛,改善生活和心理健康。医学的目的,也是医生的目的,一句话就是治病救人。只要都能达到这样的共识,医患矛盾就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也才能给医生创造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若再加上在在医疗实践中自己能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的医术不断提高,就会把为病人的服务做得更好。
第三点感悟:要谦虚谨慎,低调做人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学海无涯”。首先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教科书,因为它凝聚了前人的心血;但是,只有高于教科书,才能彻底读懂教科书。那些老前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行医的传家之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医疗境界的阶梯”,
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取得进步的捷径我们必须借鉴。还有就是必须向同道学习。
做医生永远不能自我满足,更不可傲慢。因为对疾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入,新的病种在不断出现,知识内容在不断更新,技术需求在不断进步。因此,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求知欲望,切不可以权威自居,沾染学霸作风。防止“一有权力就傲慢,有点知识就偏见”的恶习。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天地大舞台,人生小演出,人老了,一生演的戏也快演完了,我的看法是,演戏时你要能走得进去,还要能走得出来就行了,这就是在生活中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现实考验。
人的生活也如一台完好计算器,无数次地数据重复、无止境地减减加加,以致里面的数字纷繁复杂,凌乱如麻。有时也像计算器的故障,会突然让你的一切“归零”。你该有的名誉、地位、金钱、爱情等等,顿时化为泡影,此时怨天尤人,一厥不振都无济于事。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化被动为主动,从头再来而己。要相信:归零,是重新选择人生的最好时机,而且也大有精彩的可能。这个归零就是人生的旅途中的岔道,你要想成功就必须做出选择。要记得最难的选择不在于平时,而在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最佳的选择不在于别人要你做什么,而是你想要做什么;最根本的选择不在于你眼前的损失,而是你以后会得到什么。一个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并非你从中得到了什么,而是你从中体验到了什么,体验即悟。这被称为是东方最高的智慧,严格的说得到了并不是财富。只有悟到了的才是真正的财富。下面就是自己一生的几点感悟。
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要算我的父母亲了,父亲为人忠厚老实,正直,洁身自好。吃苦耐劳,为养育我们弟妹三人奔波一生。白氏,是个贤妻良母,她持家有方,在勤俭节约、料理家务、教育子女、同亲友和睦相处等方面,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他们的一生都是屈已待人,先人后已。父母亲虽然都没有文化。但亲的思想品质和优良传统,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已经成为我思想作风的根基。我现在的家只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是和父母的勤俭持家和艰苦扑素的生活作风对我的影响分不开的,这就使我想起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修身、齐家、治国的传家之宝的教导。我们应该永远牢记。
叔父在舞狮回来给我讲了两个叔父在学习舞狮的故事后,给我讲了一句话:“你记住,今后无论作什么事情,只要有你两个叔那样的毅力,就没有作不成的事。”这句叮咛之语使我终生受益,形成了我在工作中对既定目标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性格特点。
还有小学老师对我们的关怀和启蒙教育。使我终生难忘。
这是我在初中毕业时给自己的总结。也就是说无论你的目标多么高远(眼高),都要从小事做起(手低),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储备),储备越充足,达到目标就会越快。
一般人在年轻时常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好为人师,总爱管别人的事,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继而吹牛说大话。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无知者无畏”,的具体表现。人们只有随着不断学习遂渐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得“学然后知不足,用后然知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能经常反省自己,知道自己长处是什么,短处在哪里,如何扬长避短。能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就叫自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这就先要在思想上树立起。“高看别人、人人为我师。低看自己,自己处处是学生”的思想,以不轻视、不慢待别人为第一要义。
其次就是要学会自律,一个思维活跃的人想要变得更为严谨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小事做起,每一件事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训练几年就会养成习惯,习惯就可以改变性格。就拿对人要有礼貌来说,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比方说,与人见面要主动打招呼;坐车、进门、上电梯要注意礼让别人;长辈或者上司找你谈话时,要站起来表示尊敬;接打电话时,要等对方挂电话后自己再放下电话,甚至连为自己开关电梯的服务人员离开时也不要忘记说一声谢谢,就连擦办公桌时摸布都得向自己的怀里拐的姿势都得养成习惯。
跟同事说话时不要正对着人家的电脑屏幕,除非人家主动跟你说,或者让你看。远离牢骚满腹的议论,因为它不利于你的成长,反而使你丧失信心。要主动接近那些积极向上、心态良好的同事,以他们为榜样,这样你进步的速度就会加快。要主动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整理办公室,扫地等,努力记住跟你打交道人的姓名。就算没事儿,也别忘记打个招呼问候一下。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同样记住你,并在你需要的时候就会帮助你。
不要去随便打听、议论别人的隐私、多检讨自己,更不可“议人之短,发人之难。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导”。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微不足道而琐碎的“小事”,这些东西是从书本上学不来的,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和实践来掌握。这也就是自己的储备。你在这些地方的表现,将在很大程度上给周围同志一个深刻的印象。
最后就是要发奋图强。奋斗可改变命运,不要一味地羡慕人家的绝活与绝招,通过恒久的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拥有。因为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这是我多年来作医生和在业余时间学习拉空竹的唯一体会。应该明白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对自身缺点的不断克服。若把这些东西都能用像舅给我说的用记笔记的办法把它全部记录下来,就更有意义了,我从当木工学徒起就开始记笔记,共有十多本,文革中不得不全部毁掉,仅留下我的一本卫校时的日记,为我写《七十年碎忆录》起了特大作用。
“学要成人师,行要为世范”这是舅舅送给我的十个字,我终生未忘。
我感到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就得学会闹中取静。现在年轻人忙得不依乐乎,精气神如大跃进一般,毛主席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目标只为了一个挣钱,这就造成了在社会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今天,精神生活却极度贫乏,所有的人们就好比热锅上的蚂蚁,总是为太多附加的东西而追逐、奔劳,风雨无阻,一刻不停。以至于来不及去学习、去思考、去想像,去认识,浮躁张扬淡薄。谈不到学要成人师,更谈不上行要为世范了。形成了整体社会缺少公德心。越来越追求相互攀比的外在形式。在这样只争朝夕的现实环境中。怎样才会活出一个富有个性的全新的自我!就必须得学会闹中取静,利用零星时间,来进行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记得陶渊明诗中的一句话:“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可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因为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任何疯狂的消耗之后,生活的基本需要与生命的基本价值其实仍然纹丝不动地停留在原地。这就是现实。另一方面,专心致志学习,还是一个很好的健身活动。我的体会是,一个人每天都会有很多私心杂念,外部环境也会有很多的干扰,扰乱我们的思想、情绪。坚持学习的过程也是排除这些干扰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使人心平气静的过程,与气功异曲同工,除增强知识锻炼毅力外,还会起到很好的健身强体的作用。这可能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
过去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看来还要补充一句:“交万位友”。
人的情感包括爱情、亲情和友情。自从上天安排了两个人的爱情之后,生儿育女就成了必结之果,这样生生不息,就产生了亲情不断,所以亲情是命中注定的。而友情就不同了,友情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但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而且多交友交好友还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标志。交朋友是根据个人的爱好而选择的,也是有一定阶层的,换句话说是有圈子的,这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取舍,我自己交朋友就比较广泛,但在自己的思想中有个原则,就是交友需胜我,我胜不如无。因为我爱好广泛,所以交朋友的面也比较广泛,就比如广播站的技师,发电站的电工,地质队的铁匠就连原来街上钉鞋的师父也还有我的朋友,从一个普通医生的角度来说,这样作是不容易的,我的几个儿子在小时候就问我说:“爸爸,怎么每天有那么多没有病的人来找你”,我笑着对他们说,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因为爸在他们那里都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时他们是不会理解的,现在基本上都体会出了这样作的好处。这里我体会出,只所以能成为好朋友,就要有三个要素,即心理上的平等、认识上的同一、某种层面上的互助。一般讲,&同行中(圈内)的朋友多但挚友少,而圈外的朋友少,但挚友多。能和圈外的人交上朋友往往是好友。与心地正直的人做朋友很难得。身边有心地正直的挚友最可贵,也最幸福。在你拥有了很多真心朋友的时候,你才会觉得生命的快乐。特别是在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中体会更深。
真是人生道路漫漫,朋友多多益善。凡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你,支持过你,在你困难的时候给你以安慰和帮助的,或在你成功道路上或多或少有过贡献的,或给过你指点过、批评过的,这都是你的朋友。这里面有同学、有老师,有同事、有领导、有亲属、有路人,甚至包括一面之交的不速之客,等等。每当这时你就会感到朋友确实是一个无形的须臾不可缺少的友情。再有,你要找到好朋友的话,要善于接受朋友的批评,这个很重要。因为,只有真朋友才会批评你,这才是诤友,很难得。这里我想到一个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因为苏东坡喜欢禅学。佛印禅师做了金山寺的主持。有一天苏东坡在修炼的时候,突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是说,他打坐入静以后,只见满天毫光紫气,人格升华,已经做到八风吹不动,就是各种讽刺,挖苦,批评,谩骂,都不为所动(佛学说的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坐在紫金莲上成仙啦。写好诗他很得意,当天下午就派一个书童过长江把这首诗送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心想佛印禅师一定会大大赞赏他这首诗的意境。佛印禅师看了以后,微微一笑,当场就在诗上写了回信,叫书童送回给苏东坡。苏东坡拿到回信自然很高兴,认为佛印一定会大大夸奖他一通。结果没想到拆开一看,佛印禅师写了两个大大的字:“放屁”。这一下苏东坡满脸涨得通红,怒气冲天,他说好啊,你这个朋友,我写的诗,你不欣赏也就罢了,怎么骂我放屁呢,太不尊重人了,这是什么好朋友!苏东坡非常恼火,当场就急急忙忙坐船赶过江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禅师论理。想不到佛印禅师已经站在码头上迎候他了,见到他就说:“好朋友,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嘛,怎么我一个屁风就把你吹过江来了?”一听这话,聪明的苏东坡马上就意识到自己不对了。实际上在佛印大师眼里,苏东坡到达今天写的诗那样的禅的意境,还早了。你哪里到了八风吹不动的地步?所以用“放屁”两个字点化他,不是在论诗,而是指出你的意境根本没有到家。说明苏东坡的心性还没有静到这么一个境界,所以只有真朋友才这么率直地指出他的问题和毛病。
交朋友最难的是什么呢?就是怎么把自己的对手和伤害过自己的人化为朋友。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有一个宽容的心,就是要对伤害过你的人也心存感激,这就不容易了。常言说“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在流血,一颗心在宽容。”所以,要感激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要感激欺骗过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要感激中伤过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要感激遗弃过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你尽快独立;要感激斥责过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人间总是友爱多,只要能宽厚待人,宽容不同意见,宽松生活环境,就能化解恩怨,就能交到万位朋友,若人人都能这样,就可以让和谐遍满世界。
在交友和对待朋友来往的过程中我自己认为把过去的两句俗语(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改成酒逢知己少喝,话不投机多说为好,这样更便于谈心和交流)。另外对朋友一定要养成
“守时”、“守信”、“讲原则”的习惯,将使你终生受益。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轻易地答应。 如果答应了,无论如何都要做到。工作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你如虎添翼,还将使你人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保持愉快。
你必须记住:在人生的整个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表现出了人是为了成功而才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失败。
所以一个人就不能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人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工作,不要只考虑完美,更要考虑最有特色这就是别惧一格。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基石,要成功就要有理想,理想就是选择,选择就是在别人感到各种机会都不成熟的情况中寻找和决定的,如果你觉得各种机会都己成熟的话一定不是你最好的选择。因为人们都有自己的思路,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思路细究起来都很精彩。
别具一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应当培养起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没有独立思考,就谈不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反过来,有了批判性思维,能够进一步强化思考的独立性。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本钱,是此后从事一切工作和事业的基础。追求独立是一个人的本能。你看,出生不久的孩子一旦学会走路,总是喜欢挣脱大人的怀抱自己去走;进入青春期,就会有叛逆心理;工作以后,就要追求经济上的独立。动物也是这样。小鸟的翅膀长硬了,就要自己去飞;小老虎长大了,就要自己去觅食。独立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标志。你之所以是你而不是其他什么人,就在于你的独立性。人之所以不愿意做奴隶而要去成为自由人,佃户终日劳苦也要拥有自己的土地,也就在于独立性。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民族、大到一个国家,同样也是这样。依附没有出路,自由才有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独立性是一个最低要求,同时,它也是一个最高要求。因为它很难做到,它总要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总是迫使你很难保持独立性。但对于想成为顶尖的人来说,独立性又是必须的。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他本身只能做一个追随者,又怎么能朝着一个专一目标奋斗呢?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听话,出活,也有很多人以此为荣,以为是一个大优点。我的体会是,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不符合这个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它的问题就在于它以牺牲人的独立性为代价。也许在短时间内你可以获得某些看得见的利益,但时间长了,你将慢慢变成一个听话的机器,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就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只是体现在与别人相同的东西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与别人不同的东西上。这才是真正的别惧一格。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是《论语》上的话。范仲俺也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置个人于度外,是君子风度的极好体现。
有人问我:你当了那么多次“运动员”,不觉得委曲吗?我告诉他们,委曲是委曲,但我觉得更多的是骄傲!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说到这里,你们可能要问:你有什么可骄傲的呢?我说我为什么不骄傲?我在学生时期,洁身自好,守身如玉。抓紧学习,虽然批判我“只专不红”,不但对我没有造成什么损失,而且更激起了我学习积极性。工作中人们怀疑我贪污,查到最后,我却一分钱的问题都没有。最后又把我整到云镇专案学习班中,又要把我当成罪犯对待,最后又得到了平反昭雪。就这样运动来运动去,在空闲时间,我始终还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当时除过很低的基本工资外,也没有什么加班费什么的,用现在的语言就叫做默默奉献了37年,顺利的走到退休你说我该不该骄傲?真金不怕火炼,我是真金吗?不管是不是真金,不怕火炼可是千真万确的。当然,说“骄傲”这个词也不大妥当,换另外一个词,叫作庆幸,就更恰当不过了。作为一个人,在千变万化的历史条件下,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条路你怎么走?看你有没有坚不可摧的意志,有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所庆幸的是,历经这么多的风风雨雨,这么多的坎坎坷坷,我从来没有犹豫过,没有动摇过。始终以积极的对待人生,对待一切。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钭,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红楼梦中有付对联叫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以及多年涉猎的各种书籍、杂志、报刊、小说、诗词歌赋等等,我有一种感悟,就是有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觉得佛教、道教的主张,孔孟诸家的学说,很多古代诗词甚至小说、名著里的诗歌,字里行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怎么我的思想同它们有那么多的吻合之处?而这些在年轻时是体会不到的,或者说体会不深的。就拿《三国演义》开篇词来说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还有像《红楼梦》中的《好了歌》等等,不但我年轻时体会不深,我想杨慎、曹雪芹在年轻时也未必能写出来这些千古绝句的。
大诗人袁枚在一首自励养生诗中写有:莫愁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鼓励老年人要豁达开朗,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生命质量更高。人到老年,经过几十年的和坎坷的阅历,知识积累为智慧,岁月熔铸成经验,有点如梦初醒的感觉。经过冷静思考,对人生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有时夜深人静,扪心自问,借用《渴望》主题歌的词中的一句话“自已走过的路是对还是错”?想来想去还是说不清楚,而我这个人是有原则的。这些原则,不但在过去的日子里,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按照这些原则走过来的,而且我的一生注定还要按照这些原则走下去。这些原则或者叫做座右铭,就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宁静,与世无争”。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顺应自然”。
&人在60岁以前,工作是骨干,生活是中坚,上有指示,下有请示,家有苦事,把人搞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
60岁以后,不再请示汇报,不再观人脸色行事,往日的争强好胜,恩恩怨怨,磕磕碰碰,俱已烟消云散。于是用过来人的眼光认清人间是非,心静如水,找回了自我,许多不合实际的渴望没有了,争名夺利的念头消散了,如同返璞归真一般,只求在平凡的人世中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顺其自然的生活,真正步入了自由自在、快乐的人生境界。
还有,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你必须按照老天爷的旨意,也就是自然规律办事。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孙中山先生说过:“顺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他领导辛亥革命,消灭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革命后,大家把大总统的宝座让给袁世凯,他把天下看成是自己的,要当皇帝。孙中山就又来一次革命,把袁大头赶下台啦。孔子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又说“五十而知天命”。还有两句成语叫做“天诛地灭”“天理难容”。这个“天”,是什么意思呢?老天爷是什么呢?我的体会,老天爷就是自然规律或者叫客观规律。在这里,我们就叫自然规律吧。1937年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没想到蒋介石把张学良囚禁起来,一囚就是几十年。你想,如果张学良没有顺应自然,没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豁达胸襟,能活到一百多岁吗?我说,张学良将军在这方面堪称典范!我当然不能和人家比。但是我这几十年的坎坎坷坷,经过多少次运动,当过多少次“运动员”,长时期被人载入另册,如果没有顺应自然,没有豁达开朗的,我能活的超过七十岁吗?能有这么好的身体吗?谢谢!谢谁呢?谢谢老天爷!
“随遇而安”,就是不管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以一种安之若素的心态,用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一切兴衰际遇,对待一切是非成败。
开始我被分在米粮医院当医生
又让我参加社教。当会计、搞基建。修公路、修电站……
我从来就没把这放在心里。我也从不计较,更不觉得低人一等。大四海为家嘛,还是那句话,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只有坦然面对,才能使生活充满情趣,充满温馨,充满安宁。你们看,我的生活一直不是这样吗?
“淡泊宁静”。
这是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就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他出身贫寒,刘备三顾茅庐把他请出来,他辅佐刘备,使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势。后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聪明才智,他的雄才大略,用现代词汇说,也包括人格魅力,早已名垂青史。
“与世无争”。古人云:“事能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白乐天有首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人活在世上,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有什么意思?你争来争去,还不是像在蜗牛角上一样,争得了又算什么,争不着又怎么样!
因为历史没有“或许”都是命运决定一个人要这样做的,这就是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割裂的单独看待,比如说:“哪一段生活对你更有意义,并不取决于你在哪一段时间顺利,哪一段时间倒霉;或者那一段时间有激情,哪一段时间很平淡。精确点说,只要你能经常总结经验和教训,认真对待人生中的每一天,以往的任何一天都有意义,否则就甚至谈不上什么意义:就比如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乞丐到皇帝,你能说出那段生活对他有意义吗?。还有日本内阁最年轻的大臣野田圣子从上智大学毕业后,进入东京帝国饭店工作。她出身望族,但第一份工作却是洗厕所。就是在这里,野田圣子对自己说,即使一辈子洗厕所,也要成为最优秀的洗厕人。她多次喝过自己擦洗过的马桶里的水,以此验证自己的工作质量。凭借着这种“喝马桶水”的精神,野田圣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其效果都是正负兼有的。
人生有不同年龄阶段,青年时是男子汉,中年时做爸爸,老年后当爷爷,晚年就成了老太爷了。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戏曲界,青年时是演员,中年时做导演,老年后当教练,晚年就成为观众了。
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当龄时应恪尽职守,干得有声有色。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调整心态,进入新情况,无怨无悔。
人难有自知之明,常见的现象是,当龄时不抓紧工作,总觉得来日方长,结果蹉跎岁月,过龄后却恋栈不去,空憾壮志未酬。在这方面,应该提倡有点超前意识,提前作好年龄段转换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及早明白这些自然规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昨天是今天的基石,若感到昨天没有走稳,今天重新走一下就是了。决不能停下来观望。只要我们能活下来,每一天对我们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所有的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姿态。抱怨无法改变现状,拼搏才能带来希望。
真的金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没,只要一心想着闪光,就总有闪光的那一天。纵观古今中外,很多人生的奇迹,都是那些最初拿了一手坏牌的人创造的。
八)、要活的明白,不要自寻烦恼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这是本能,也是大自然对人类所使出的圈套,要不子女怎么能健康成长呢!而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有限的;我是个医生,常看到子女有病,父母揪心,在给孩子看病时,常给医生只说一句话,只要能把病治好就行,向来不考虑别的;而父母有病,子女得首先得询问医生那种治疗方法便宜,然后姊妹在一块再作商量,最后才进入治疗阶段。假若住院后,子女来问问看看就知足了;子女花父母钱,理直气壮,父母花子女的钱,就不那么顺畅;父母房子和家产都是子女的,而子女的房子和家产可不是父母的,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我的一位妻哥,是位老教师,一次给他的两个侄子分家时,我也在埸,他告诉我:“若儿子能把老子当成自己的儿子看,孝心大如天”,我想了想说,这是很难的吧,如果明白了人把对子女的付出视为义务和乐趣,不图任何回报,就心满意足了。如果一心想回报,就是自寻烦恼,甚至有越想越活不下去的感觉,何必呢,谁让你当初中自然界的圈套而生儿育女呢!前些年,看过一本《养老,你指望谁?》书中列举了现在社会上多种养老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亲属、保姆、组织、社会等等。分析的结果,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
靠自己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养老方式,然后创造好条件,磨合好关系,使晚年生活和谐美满。即使生活已不能自理,甚至是临终时期,养老方式也是要靠自己在脑子清楚时作好安排。
有些人在位时叱咤风云、志满意得,退休后立即精神萎靡、牢骚满腹,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老年生活的特点,没有及早为老年生活提前作好准备。相反,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作好准备,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
九)、家庭的重要
家庭和睦是支撑我的事业与工作的加油站,这对一个人的事业、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家庭的温馨绝不是因为有豪华的别墅或房子,而是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贤妻良母的支撑。就是无论家庭出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只要两个人互相支撑着往前走,什么困难都是能克服的。我们从1967年结婚至今已45年。年轻时是患难夫妻,到老年是相依为命的老伴,老伴她为人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开朗,爱交朋友,爱参加各种活动,同事和邻居都喜欢她。有句古语,叫做“相濡以沫”。可以作为我们夫妻的写照。在我们共同生活的45年,没吵过嘴,没红过脸。同甘苦,共患难,同呼吸,共。这些词是不是太俗了?反正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就这样走过来了。我们人虽老但童心未泯,孔子:“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老年以后,我们看破了红尘,有了“大彻大悟”的感觉。不是说“改革开放”吗?我的思想也改革开放了,性格也由内向改为外向。不是说“与时俱进”吗?我们也同样与时俱进了。每天看看电视、听听音乐、玩玩电脑、写写文章乐在其中,和老伴到了郊外,我常爱抬头观天,我爱看天上的飞鸟,特别是小燕子,有一首写双飞燕的歌曲中,有这样几句歌词:“一双双,一对对,飞来飞去又飞回。呢喃时共话,成亲不用媒。朝朝暮暮永相随。翠尾拂花梢,俊口衔芹泥,新巢筑成栖香好,生生世世不分离。”就好像是写我们自己一样。天上的小鸟我都喜欢,但是对燕子却情有独钟。鸟儿都会飞,但燕子的飞却与众不同。它们飞的线条特别流畅,飞的姿态神采飘逸。有时是一双双,一对对,有时成群结伙。有时飞得高高的,有时就在你的身边。有几次我们在小河边晨练,一群燕子就在我周围飞来飞去,好像把我当成朋友,亲密得很。其中有几只甚至经常碰到我的手臂。它们还不断地呢喃共话,向我致意。你们听到过它们的叫声吗?它们的叫声可是与众不同哇!麻雀的叫声只是叽叽喳喳,燕子的叫声特别清脆悦耳,又像吟诗,又像歌唱,叫人听了有超凡脱俗之感。你们说不是吗?除此之外每天晚上我还独自一人爱看月亮和星星。 凡是能够看见月亮的夜晚或清晨,我总要寻找星星的踪影,你们说怪不怪。1965刚分到米粮医院那阵,独自一个人坐在河边大石头上,有时时碧空如洗,皓月当空。天上的月亮映在水面上荡漾,那一份诗情画意呀,真正叫人无法用语言形容。40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就象昨天一样。至于星星,我从小就爱看星星。我小时候老家的天空可蓝了,星星可多啦。每年到七月初七,我母亲告诉我一颗挺亮的星星是牛郎星,对面的一颗是织女星,中间一条银色的星系就是银河。每年这一天就是牛郎会织女的日子。后来我才知道这都是神话传说。母亲又说地上有多少人,天上就有多少星,我又让母亲给我指我是那颗星,母亲笑着说,你是个无名之星,具体在那里,我就不知道了,从此我也就形成了爱看星星的习惯。
我们要懂得,过平常的日子,享受平常的乐趣,过不平常的日子享受不平常的乐趣,这一切都是生命的过程,每个人在世界上虽然都有同等的权利,哭也好笑也好,伟大也好,平庸也好都在各人的意愿,关健的问题是你是不是从中品尝到了生活的快乐与欣喜。
忆往昔,我走了多少艰难坎坷,经历了多少困苦磨难,才能有今天。所以我感觉每天都像生活在天堂中,无比幸福,无比快乐。究其原因是因为我身后有支撑我事业的老伴,要不人们常说,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另一半是女人给的,这是真的。我的事业只所以能走到今天,没有老伴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我才拥有了一生的幸福。希望年轻人都能重视自己的家。
十)、&返老还童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只要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就可久盛不衰。
有人说我返老还童啦,我想这话说得有道理。这“童”必须和“老”联系起来。人在中年壮年,为生活劳累,为奔波,哪来的童心。只有到老年以后才有闲情逸致,萌生童心,找回童趣。
我在多年以前,就喜欢小孩。退休以后更喜欢小孩啦。我经常看他们吹现在的肥皂泡,看到这,我就想到我们小时候用嘴吹蒲公英的情景,并想起了当时老师教的一首诗歌:“小球毛蓬松,飞到西来飞到东,对它轻轻吹口气,飞出许多小伞兵,等到明年三四月,路边开满蒲公英。”听他们讲故事,看他们玩游戏。他们有的可喜欢我啦。原来他们见到我都叫杨伯伯,现在改啦,不叫伯伯,叫爷爷啦。有时拉拉他们的手,和他们亲亲脸,特别是和自己的孙子更是这样。这就是天伦之乐呀!这就是含饴弄孙吧!真是其乐无穷。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健康是先决条件。
凡是生过病、住过医院的人,或是自己亲人生病,到医院服侍过病人的人,都会有深切的体会,一个人追求这个幸福、那个幸福,都不如健康的幸福重要。一个病歪歪的人,就是住高楼大厦,天天锦衣玉食,又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有人问上帝,人们有什么让你惊讶的东西?上帝回答说,他们为了赚钱失去了健康,又要花钱找回健康,所以不是他们赚了钱,而是钱赚了他们的青春、健康和幸福。上帝这个回答是比较深刻的。人人需要健康,我们无论追求什么,都要从不失去健康的前提下来考虑,这才是善待生命、善待人生的重要课题。
健康的道理人人都懂,其实健康就在于良好生活习惯和心态的自然培养。人的健康有三个要素,一个是营养,一个是运动,一个是心态。这三要素处理得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话,一般会做到60岁以前没有大病,80岁以前不衰老,基本上这就是健康的人生。我们应当往这个目标去争取。
从营养的角度来讲,今天主要在于注意不能营养过剩,而不是营养不足。所以正确地调整营养使之平衡,才是健康之道。
讲到心态的问题,我认为跟健康有着直接相关。特别是有一些疾病、尤其是癌症,大都由于心态不好引起。长期的郁闷,忧心,不高兴,生闷气,懊丧,烦恼,都容易形成疾病,这些大家往往比较忽视。我在10多年前,看到日本一位医学家,他8岁开始跟祖父学汉医(即中医),读大学的时候他又专攻西医,所以他对汉医和西医都很有修养,写了一本书叫《脑内革命》。他提出来,最高明的医生是治未病之病,就是病还没有发出来就发现他的疾病,并把他治好。他通过对人脑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处在良好精神状态的时候,分泌出的一种分泌液是有利于健康的。而在人遇到惊恐、郁闷或者生气的时候,脑里面分泌出一种内分泌液是会伤害内脏健康的。所以他说健康的关键,在于让人脑天天处在愉快的状态,这样你就会化解很多疾病。
最近我看到有一位92岁的老人,讲到他信奉的幸福五原则:“心中无恨,脑中无忧,生活简单,多些付出,少些期望”。他健康长寿了。现在有种说法,说老年人好比是银行的帐户,下半辈子提领出来的快乐,都是上半辈子存进去的。所以,每个人上半辈子都要为下半辈子存储健康。
说到底&生命的延续还要上靠父母,下靠子孙。所以,善待生命、善待人生,首先要创造条件,想办法让父母长寿、子孙争气,这是人生最大的安慰。讲的完整一些,就是上要报恩父母之恩,下要教育好子孙,中要夫妻互相敬爱、兄弟和睦。在整个亲情里面,父母和子孙是直接的亲情关系,夫妻和兄弟也是最大的亲情。
人生道路上并不都是鲜花相伴,凯歌悠扬,必定会有风雨泥泞,曲折磨难。无论是从商也好,从政也好,从文也罢,尽管每人的机遇不同,也许有人满面春风一帆风顺,但总的来说,人生漫长的道路总是艰辛的多,往往是苦恼多于快乐,失败多于成功,付出多于收获,事与愿违多于心想事成。所以圆满只是人生的期待,缺陷才是人生的永恒。奋斗的人生,永远面对缺陷,化解缺陷,争取圆满,感恩圆满。
十一)、乐渡晚年,视死如归。
我们年近古稀的这一代人,也有过青春时期,但我们的大好青春年华,因为文化大革命而荒废了。鬓发灰白的我们,现还总爱用“桑榆晚景休嫌少,日落红霞尚满天”的诗句以自乐;还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词句以自励。还应当抓住最后仅有的时间不停的前进!
而我在简单的生活中,在岁月静好的世间安稳活着,我的儿子都很孝顺,我很知足,很幸福。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几十亿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像蚂蚁一样地为生存忙碌着。顾成的一句诗:“生如蚁而美如神”,不是吗?人在生存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生活,都是在感受着多姿多彩的生活韵味。还有一位叫罗西的作者,也写过这样一句话:“一生,不长,这是一条谋生的路,也是一条朝圣的路;前者让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吃的粮食,常怀平常心,后者,让我看见高度和理想,并常怀敬畏。”读了以后我感同身受。在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家庭、对子女的责任。这一过就是七十多年,当我己垂老之时,当我不再需要为子女、为家庭去奔波的时侯,另一种快到人生边缘的生活却在等待着我。那就是为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我来说第一重要的是读书,书是我一生中最密切的朋友,时时在我的床边、枕边、在旅行包中、在书桌上、在沙发上、在双人床的一边、在书柜里、随处可读,随处都是知音、都是智者和先贤。第二就是交几个知己朋友,一起读书、一起谈心、一起锻炼、一起品茶、一起欣赏风花雪夜。享受其其乐融融的残生。
我是个医生,和死亡打过数不清次的交道,但当我进入老年的时候,却仍然对它有着恐惧心里。最近我看到一篇作家毕淑敏和北京晚报记者的对话,对我很有启发,也有警示作用。她在谈话中讲到了死亡,大义是,死亡是我们生命中一定要遇到的事情,我们对它不能回避,否则在你突然离开时,你的人生就不清醒、不完整。她还说,有句古话叫做“善始善终”,这个终点必然耸立在远方,它是踏踏实实的呆在那个地方。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它不因为你的回避就不存在,我们确知我们将有一个终点。在未曾抵达终点之前,为了我们的人生少遗憾、多完美,把有限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丰满,了解这一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当把这件事情想清楚以后,人生就会变得如此轻松,而且带有一种令人神往的安宁。毕淑敏的这一番话让我更加清醒的面对死亡、面对人生,让我更加珍惜老年的平静生活。对待生命要有一份感恩的心态,对待人生保存一份真爱。毕淑敏在自己的文章《爱怕什么》当中说,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向死而生”,因为知道有死,人类才能更珍惜生的意义。死亡既然是最后的归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害怕了。一切顺其自然,交给“命运”就是了。
回首走过的路,前尘如烟,忙忙碌碌,一路下来,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只留给社会三个学业有成的儿子,一可聊以自慰,二可告慰先祖,三没有愧对社会。
人都知道,老天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或承受得了,四季更迭,一如既往,该来的来,该去的去。
犹如,人的年龄一样,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年似一年的苍老着。
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心境,不一样的人生感悟。在岁月苍老了容颜的同时,也让生命有了厚重的积累,让心仪涟涟,那些抹不掉的记忆,时而无穷地回味着。
每一个人,都遵循着人生既定的规律,成长,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稍有例外,会成为世人眼里的奇葩。当然也大有人在宁愿做着这样的奇葩。取其所爱而已。
不管怎样,过自己愿意过的生活终归快乐多些。
概括起来,我认为写回忆录有以下几点好处: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同样的道理,人的脑子,也是一部复杂的机器,长期搁置不用,也会生锈。多动脑子,可以延缓记忆力衰退,思维能力下降等现象。我自己就出现过许多以前不曾有过的事,如见了本来很熟很熟的人前来看病,将用药处方都开好了,却一下写不出名字来;提笔写字,明明是并不生疏的常用字,却一下子发愣,写不出来。这类失常现象,发展下去,就有可能从老糊涂走向老年痴呆。写回忆录,把过去的事过过电影,往事并不如烟,我存在着,我努力着,脑子得到锻炼,会清醒振作,有帮助也有益处。
在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中,生活本身就是奇光异彩。老年人的乐趣和爱好各有不同,有的人喜欢种花养鱼,有的人喜欢打牌下棋,有的人喜欢打拳跳舞,有的人喜欢写字画画等等。人各有志,如其面焉。写回忆录做的是加法,不是减法,既属老有所为,又是老有所乐。它既不同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又不同于烦恼缠身,庸人自扰,像炒股票那样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它不受任何约束,没有任何精神负担,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可长可短,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寻找过去实有的生活,品尝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像是自己看自己演过的戏,丰富多采,逼真动情,是怀旧,更是享受。
老年人写回忆录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使生活更充实了,它是乐趣的一种,而且是有意义的一种方式。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吃过一些苦,品尝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而我们的第二代,经历过上山下乡年代,也算吃过一些苦。而对于我们第三代来说,就舒服多了。因为是独生子女,则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艰苦朴素为何物,不知天高地厚。外国人称中国男孩为“小皇帝”,女孩为“小公主”,可谓言真意切。我们这一代老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对他们作现身说法,进行艰苦朴素教育。
第四,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的《七十年碎忆录》陆续在我的宏琰飞博客上发表后,得到了博友和同事及亲友的好评,我院的同事开玩笑说"在医疗技术上你做出了好多独特总结,在人生经历上又用这种方式做了总结,你是全院第一人。他们还说你在工作中自强不息的业绩和退休后发挥余热的精神,让我们敬佩,你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为你骄傲。为此我有如下两种体会:
第一、回忆录,就是录回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回忆与记忆、再现、再认有关。
由于一定条件的限制,我们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不在眼前,我们在脑中重现了这事物的映象,这就是回忆。
回忆可能是无意的,也可以是有意的。无意的回忆,是事先没有确定目的回忆,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好像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一种再现;有意的回忆,则是由于规定了回忆某种事物的任务而自觉地引起的一种再现。我们写回忆录就是有意的回忆。
人的记忆,就像是一把神奇的筛子,它有自动筛选功能。凡是对于自己不重要的、影响不大的、无关痛痒的、无意义的人和事,就筛下去了,忘记了;筛子面上留下来的,记得的,多是重要的、有影响的、有关痛痒的、有意义的人和事。它还有再现功能。有些忘记了的人和事,只要被什么一触动又唤回了记忆,在头脑中再现。这好比从筛子底下又翻到筛子面上来了。
老年人的思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忘近不忘远”,眼下的什么事情,可能很快忘了,记不起来;而久远的事情,孩童时代、光屁股时的事情,却记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忘近不忘远”这个特点,正是老年人写回忆录可以利用的先决条件。因为回忆录一般是由远而近,依次写来。有意回忆,由于专注和努力,可以滚动发展,过去的事情可以一串串地联想起来,这对我们写回忆录是大有好处的。
第二、回忆录,回忆是前提,写作是把回忆加以梳理,用文字固定下来。写作是一项需要独立完成的、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说它是一件苦差事,也不为错。但写作之乐就包含在、孕育在这项“苦差事”之中。不爱写作的人,以写作为苦,认为苦不堪言;热爱写作的人,却以苦为乐,乐在其中。还没进入写作,你就被它的苦吓住了,退缩了,就如同没吃过梨子的人就说梨子不好吃一样。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亲口尝一尝。这是毛泽东在《实践论》里说过的话。写作是一项实践活动,重在实践。像只能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写作也只有在写作中才能学会写作。
小路漫漫,行行复行行,根据身体目前现状七旬高栏可越,攀登明日期颐或许可成,所以路还得继续漫漫的往下走。
还有未来吗?有,都说人这一生,有两个黄金时间,一是少年时代,青春活泼犹如朝阳;另一个就是退休后这段时光,被称为黄金夕阳时段,经验阅历丰富,时间经济充裕,负担压力几乎全无,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理。在这种环境中写点回忆一方面可以增加点乐趣,还可取掉点寂寞和烦恼,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写父母的养育之恩,写同窗的友情,写可笑的争吵和难忘的初恋,同志和朋友中的离散……。若在当今社会中的离退休人员,人人都能这样,你回忆我,我回忆你,回忆就可永远传承下去,因为有感悟才会有反思,有反思才能有比较,有比较才能知对错,知对错才能有选择。这样才能使国史、家史、传统史一代一代地永远传承下去。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国富家和万事兴。
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然写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从医生涯,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的提升。这就是我在走向彼岸,到达终点之前,抓紧点时间,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写点回忆,在回忆中可以尽情的多愁一下善感两下,或者整理一下这么多年来的。到手脚不灵时,再看今天写的文章是什么感觉?会不会哑然失笑。
当我“选择性的完成了《七十年碎忆录》之后”,我己明白,自己的回忆也绝对不能够完整地还原已逝的时光。尚可回想出的那些琐碎的片段,只能对七十年的生活勾勒出一个粗糙的轮廓;但所有付诸文字的,将必然是潜意识中经过筛选了的东西,或者说,是按自己的理解提炼出并情愿承认的历史。它将不仅是昨天,或许是今天,也可能是明天,很可能成为生活留给自己的一笔财富,支撑着我走向更加难以摸测的虚空……当然也可能这些都不是,但它至少会保存一些易于被大家忽略的逸事,成为很久以后打发无聊光阴的谈资吧。
日子像沙漏,一直在不停地少;也像老树皮的记忆,己开始剥落。
现在想来,年近七旬。宛若做了一场梦,醒来时,我已白发苍苍,然而又发现一生不是在做梦,而是在追求,并且是还是忙忙碌碌孜孜不倦地追求,追求什么呢?起初是朦胧的、迷茫的,后来,就像电影幻化的特技,渐渐清晰,原来是在一直追求着医学的真谛。&
再细细地品味流逝的岁月,我发现牵动我心的元素虽然不多,但足够刻骨铭心。特别是亲人们温润的情感,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勇气。
我一直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不断地与心有灵犀的人相逢,也不断地在激荡的环境中平稳地成长。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上帝关闭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当时只感觉这句话概括得很精炼,却不懂得个中滋味。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我重识了这句话的价值。生活的挫折曾经让我万念俱灰,但却也因祸得福,找到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瑰宝。
当我思考成熟,决定用键盘将家族、家庭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将自己的一生经历、人生体验、体会用字符敲出来之时。我的心情特别高兴。就是感到自己找到了退休后打发时光的日子和消磨时间的方法,从此不会再觉得寂莫无事。禅家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心里有多少恩,便有多少福”。意思是说,作人得有感恩之心,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师长培育之恩,感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恩。自己不但这样作,教育孩子也是这么作,因为不懂得感恩,便是折自己的福份,而人世间,福祸只在旦夕之间。这就是人之长寿与短寿之根本。我想自己只所以能活到现在可能与此有关吧!
人到晚年,最大的幸福、最大的追求就是“老有所养,老的所乐,老有所为”。我“老有所养”除自己的身体还可以外还有三个孝顺儿子的关爱,在加上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在操场上拉拉空竹,玩玩花棍,回来写写回忆录,写写博客看看报纸和博客、与亲朋乡友聊聊天,精神上较为充实。虽然退休十来年,也不觉有什么不好。
一生行医虽没有与文字结缘,自知无“倚马”之才,但也算不上碌碌无为,依无白头之叹。只是想再学习一次写作而已。作为自己,最后能以回忆录的方式承载心路历程,我亦十分满足。
“纵观大千世界,人们勤与懒的特性往往受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物质条件影响,正如俗言‘富不过三代’的意思。第一代因穷困而勤劳而发奋而积累财富;第二代因有先人财产继承只图享受挥霍而不思奋斗坐吃山空,到了第三代便无财而承了”。我没给孩子留下什么,也不希他们作富二代,只能为他们留下一些精神财富,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就行了。
这就是我写作的目的。
写完《七十年碎忆录》,使我想起《三国演义》开场白,“长江滚滚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笑骂由人选,评说由心定,我不会再在在乎什么了。
20003年2月退休后,就注意到了网上报导的信息“
流水帐式的的网络日志”,但由于自己网络知识有限,只能停留在欣赏和阅读的水平上。自2004年“博客”作为一种网络工具风靡互联网以来,自己更是喜欢上了博客,看到不少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博客,用于发表观点、看法,记录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书写着自己奋斗的目标、拼搏的脚印、朋友间快乐温馨的交往。在这里,社会良知可聚集起来,一颗颗孤寂的心可以相互温暖,不平不忿不甘的激情可得以发泄,显得每一个人都不再孤立无援,每一个突发事件基本上可以得到及时报道,并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虽然每件事是否都能获得公正的处置还有待努力,但毕竟真相很难再被隐瞒。更奇妙的是,这一切进程中的每一细节都清晰地记载在一篇篇博文中,以个体记忆的方式历历在目,所以我每天浏览&博客几乎上了瘾,达到了脱离不开的程度。直到才注册了自己的《宏琰飞》博客。当看到新浪网给自己确定了具体网址(附后)后,自己高兴的心情确实无法言表。随即自己又公开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宏琰飞博客名子的由来》受到了网友和自己儿子的好评(附后),这就更增加了我创办自己博客的信心,也增加了自己的乐趣。真是夕阳无限好,黄昏更灿烂,只要肯努力,什么都能干。我今后一定虚心向广大博友学习,争取把自己的博客办好,写自己,写医院,写自己科室的好人好事。希望能得到朋友的更大支持。
最后我要感谢新浪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了却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
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
( 22:02:36)
亲爱的朋友:
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您的博客地址是:
您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和展示最真实的自我,与网友交流,与线上好友聊天,还能通过手机发表博文和上传图片,随时随地记录心情和身边趣闻。
我们为您提供了丰富的炫酷模板来装点您在网上的家园,强大的音乐播放功能更能陪伴您的网络生活。准备好了吗?现在就开始精彩的博客之旅
宏琰飞博客名子的由来
( 21:44:02)[删除]
宏琰飞博客名子的由来
自己一生行医,现在又在本院搞体检工作。所以在体检的过程中有的人让给他开方治病,特别是在给一些老师查体时谈到咽炎的治疗我就让他们到宏琰飞博客上找,他们就好奇的问为什么给你的博客起了这个名子,有什么意义。我的好朋友在QQ上也提出同样问题,由于他们也感到奇怪。所以我就顺便说一下
其实也没有什么,博客名子和人一样千奇百怪,无所不包,各有寓意。我也和大家一样,我的名子叫杨永贤,1942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小时放过牛,下过地,帮着父亲做过农活;少年时代上学时坐过用土墩支块木板做成的课桌;到了青年时代又碰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上学没有煤油点亮,用过松树节照明、没饭吃,和父亲到山里挖野生的石蒜和黄精煮熟后当饭吃,饿的得过浮肿病,最后连尿都夹不住,老师心疼我,为了给我补充一点蛋白质,直接给我屁股上注射新鲜鸡蛋清,曾发生过敏,险些送了姓名;到了中年工作,结了婚,成了家,生了子、心想从此就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了,没想到又碰上“文化大革命”受过冲击,受过迫害,险些进了监狱,就这样还是挺过来了。现在我回想起来我的家庭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多么不容易呀!要是没有老伴的支撑和维系、没有三个儿子带给我们的欢乐和希望,没有后来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各自的发奋努力,是万万不可能的。退休后又无所事事,没事就在网上转来转去随便看看。忽一日突发奇想,想创建自己的博客,开始为起名发愁,接着又想到博客又如同是自己创建的另一个新家,这个家要兴旺发达,除过本人努力、博友的支持外还要得得到儿孙的共同支持,而我三个儿子名子后面的三个字分别为宏、琰、飞。为了使他们今后在不同的岗位上能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永往直前,也希望他们在工作的空闲时间中能常回这个家看看,或许多少还能有一点收获,所以就给自己的博客起了个宏琰飞的名子。谢谢。
欣赏精美佳作,朋友的博客的名字起的真好!问候朋友,祝朋友阖家幸福,新春快乐!
&19:08回复(1)
可怜天下父母心。祝老爸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建议平时除了上网,也抽点时间和老妈聊聊天,和小孙子一块玩玩,共享天伦之乐。
&14:01回复(1)
原来如此,先生三个儿子,真是好福气!
&22:54回复(1)
很有意义!
&14:56回复(0)
很有意义!
《七十年碎忆录》就是我平凡的一生、充实的一生、认真的一生,也是快乐的一生的重现。如今我已经是70岁的人了。虽然身体还好但离人生的句号也不太远了,我还能做点什么呢?我想写点回忆来纪念我的父母、亲朋好友、弟妹们,并留给我的后人以作纪念
这本碎忆录记录了我70年的生命历程,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我。在回忆的过程中,没有夸张、没有虚构、没有欺骗、没有包装,本着还原的心态,只想给后代一个纯粹的现实。
回忆,是出于对生命的挚爱和珍惜;回忆,需要袒露的勇气和感恩的心;回忆,也是对生命和生活严肃的思考。
记得一位老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生命走到尽头时,往往不会因为曾经做过什么而后悔,而是对没有做过什么而抱憾终身。”我也有强烈的同感,总觉得做得太少,需要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太多。人至暮年,我也不愿意放弃痴爱的医学事业,我已视医学为生命,生命不息,学医不止。&
岁月悠悠,爱恨幽幽,曾几何时,走过了多少风雨路,看尽世事沧桑,却又不知为谁忙,执笔而下,思绪不断,不知从何开始,亦不知何时结尾,是回忆的最彼端,还是岁月的末端?但愿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想不尽,写不完…可终究还是化作尘埃殆尽,消逝在回忆里。&
  人的一生就需要走走、停停、看看、想想,没有反思的人生,只是一次没有意义的旅行,来了也白来。
本拙作就是自己的一次反思,虽然不够完全,但它却是比较真实的记录了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孩子,先到农村基层,中途毛遂自荐的当了三年院长,最后来到镇安县医院,并在此工作、生活的故事。虽简单可笑,细看还有不成系统之处,但却详实的揭示了一个虽普通、但有别于他人的不少奇闻轶事。
如烟的往事早已随风漂散,不如烟的往事却历历在目。
我的一生虽未经大起大落,但七十载的经历,辛酸苦辣总算体会了一些。从青春少年到银丝白发,一生在贤妻的陪伴中、在孩子的支持下,并有同志的帮助,才使我毅然走出了荆棘丛,实现了自己一生行医的梦想。
对父母亲的孝义,对孩子的供养,对工作的奋斗,是我人生的三个强大支柱。现在虽然已经走过了大半,但还是有不少遗憾,也有不少想道出的事情,非常感谢新浪网,能够给予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平台,让我有机会道出自己的故事。
在整个编辑过程中,多亏辅导了两名大学生女儿的母亲项西清同志,身体有病,在万忙中利用工作之余,帮忙逐字逐句的改错才得以最后完成,我表示真挚的感谢。还有我的小儿子给我精心设计了好看的封皮,使她变更加完美好看。
在妈妈的心里孩子总是可爱的,我这个丑女总算生出来了。但过细回想70年来我的同学,同志,同路人数以万计;在这些人中我的恩师导师,少说也己过百,好同学,好朋友&,好同志就更多了
,有些己不在人世,有些在文章中也不便题名,而我写的也只能算挂一漏万,自己也确有遗珠之憾,而其它只能在心中永远感念罢了。区区二十多万字的短文其能尽如人意,想来读者是会见谅的,若有舛误之处
恳请知者批评指正。
二0一四年二月十日于镇安县医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玻璃刀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