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论文和利润率的关系

第六节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一、单项选择题1.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A.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B.土地有优劣的差别&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 D.土地的数量有限2.跨国公司是由(&&& )。& A.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建立起来的& B.原料出口国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 C.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 D.多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建立起来的3.剩余价值向利润转化(&&& )。& A.是一种量的转化& B.是一种质上的转化,也是一种量上的转化& C.是一种质上的转化,而不是一种量上的转化& D.既不是质上的转化,也不是量上的转化4.资本主义企业成本价格是(&&& )。&&& A.C+V+M&&& B.C&&& C.C+V&&& D.V&5.商业利润来源于(&&& )。& A.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流通中商品的加价& 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既贱买又贵卖&&&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6.剥削剩余劳动是(&&& )。& A.奴隶社会所特有的&&& B.封建社会所特有的& C.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 D.一切有阶级剥削的社会所共有的7.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 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的&&& B.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 C.通货膨胀引起的&&& D.倒买倒卖引起的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分工是(&&& )。& A.工业国与原料国之间的垂直分工& B.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 c.按工艺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D.按生产阶段实行的专业化分工9.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作用的阶段是(&&& )。&&& 、&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10.在平均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 )c& A.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B.工商企业经营的规模& C.商品的流通速度&&& D.货币的流通速度11.利润率等于(&&& )。& A.m/f C+111)&&& B.m/v& C.m/f v+nq)&&& D.m/(C+v)12.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形成条件是(&&& )。&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在同一块土地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C.不同土地的地理位置的差别
& D.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1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是(&&& ):& A.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市场& B.拥有海外机构最多的跨国银行& C.调节国际贸易金融关系的经济组织& D.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14.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地揭示r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特性、剥削的实质和&&&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的是马克思的(&&& )&&& A.《雇佣劳动与资本》&&& B.《资本论》第一卷&&& c.《资本论》第三卷&&& D.《年经济学手稿》15.股票价格是(&&& )。&&&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股票的票面金额&&& C.资本化的股息收A D.股票买卖时的利息收入& 16.不变资本的节省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 A.这种节省不能带来更多剩余价值,反而使利润率降低&&& B.这种节省不能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但能使利润率提高&&& c.这种节省不能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所以不影响利润率高低&&& D.以上均不对& 17.借贷资本运动的完整公式应该是(&&& )& A.G―W―G’&&& B.G一G’& C.G―W…l .W,一G’&&& D.G一(G一W…P…W’一(G’一G;’18.级差地租是(& )。&&& A.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农产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差额&&& C.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D.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 19.银行利润的来源是(&&& )。&&& A.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 B.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c.产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D.银行资本带来的收入20.股份公司的建立表明(&&& )。&&& A.公有制代替了私有制&&& B.社会资本代替了单个私人资本&&& c.经理阶层代替了资本家&&& D.劳动者也成了企业主人21.资本主义商品的成本价格是生产商品(&&& )。&&& A.预付的不变资本和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总和&&& B.预付的不变资本和耗费的可变资本的总和&&& C.耗费的不变资本和耗费的可变资本的总和&&& D.耗费的可变资本和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总和22.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
&&&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无关&&& D.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成反比23.资本主义利息的本质是(&&& )。&&& A.借贷资本的价格&&& B.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 c.对资本所有者过去劳动的报酬&&& D.剩余价值的特殊部分24.平均利润率是(& )。&&& A.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总量的比率二、多坝选择题1.跨国公司(&&& )。& A.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 B.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 c.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 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E.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约的状况& E.预付资本的多少3.平均利润是(& )。& A.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趋于平均化的结果& B.各部门资本周转速度趋于平均化的结果& c.部门间竞争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 D.投入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 E.各部门依据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4.借贷资本(&&& )。& A.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B.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c.它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关& D.它的来源主要是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牛的闲置货币资本& E.它的来源是银行职员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5.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在于(&&& )。& A.前者通常大于后者& B.前者通常小于后者& C.前者反映剥削程度,后者反映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后者反映剥削程度,前者反映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E.利润率不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6.生产和资本国际化(&&& )。& A.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经济现象& B.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借贷资本和商业资本国际化&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是借贷资本和商业资本国际化& D.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产业资本国际化& E.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是产业资本国际化
7.资本主义商品的成本价格(&&& )。& A.揭示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模糊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C.暴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D.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E.造成了价值增殖是由全部资本引起的假象8.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别是(&&& )。& A.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转化形式& B.剩余价值在量上大于利润& C.剩余价值在量上小于利润& D.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可变资本的产物& E.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9.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是(&&& )。& A.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 B.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 C.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D.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E.居民、小生产者未存人银行的小额积蓄10.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 )。&&& A.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掩盖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使剩余价值被单纯视为成本价格的超过额&&& D.使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E.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1.资产阶级国家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其具体办法有(&&& )。&&& A.由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 B.由财政部门调整税种和税率&&& c.由中央银行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 D.由国家金库调整对外投资银行的汇率&&& E.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12.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 )。&&& A.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 B.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D.各部门商品价格的高低&&& E.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13.资本主义商业的生产性流通费用包括(&&& )。&&& A.广告费用&&& B.包装费用&&& c.保管费用&&& D.购置商业设备的费用&&& E.运输费用14.资本家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是(&&& )。&&& A.加大劳动强度&&& B.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c.增加预付资本数量&&& D.提高劳动生产率&&& E.降低工人的工资15.平均利润率形成的过程,同时就是(&&& )的过程。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剩余价值向利润转化&&& c.超额剩余价值消失&&& 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E.各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割剩余价值16.成本价格是(& )。&&& A.商品内在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B.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c.商品销售价格的最高界限&&& D.商品价值中的c+V部分&&& E.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资本17.按劳分配(&&& )。&&& A.在分配之前应首先对社会总产品进行社会扣除&&& B.分配的对象是消费资料& c.是不同形式的劳动的交换& D.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E.把公平和效率结合起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8.决定和影响利润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 、& E.资本家赚钱的欲望19.P’和m’的区别(&&& )。&&& A.前者反映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后者则不然&&& B.前者反映了资本增殖程度,后者则不然&&& C.前者的量总是小于后者&&& D.前者掩盖了雇佣劳动被剥削的程度,后者则不然&&& E.前者的量总是大于后者20.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 )。&&& A.利润率的高低&&& B.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c.商品市场的供求状况&&& D.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E.习惯和法律传统& 三、判断题& 1.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例率。&&& (&&& )& 2.劳动价值论是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 (&&& )& 3.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是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 )& 4.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全部生产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值的利润而构成的。&&& (&&& )& 5.利润和地租的来源是不同的:利润是资本创造的,地租是土地创造的。&&& (&&& )& 四、辨析题&&& 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 2.剩余价值规律尖锐地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对抗性规律,它的一面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另一面则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 五、简答题&&& 1.平均利润率形成后,部门内部的各企业是否还有利润率的差别?为什么?&&& 2.简述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3.简述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C&&& 5.D&&& 6.D&&& 7.B 8.A&&& 9.A&&& 10.A&&& 11.D&&& 12.B&&& 13.D&&& 14.B&&& 15.C&&& 16.B&&& 17.D&&& 18.C&&& 19.A&&& 20.B&&& 21.C&&& 22.B&&& 23.D&&& 24.C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 3.CDE 4.ABCD&&& 5.ACE&&& 6.ABE&&& 7.BDE 8.AE&&& 9.ABCD&&& 10.ACDE&&& 11.ACE&&& 12.CE&&& 13.BCE&&& 14.ABDE&&& 15.DE&&& 16.BDE&&& 17.ABCDE&&& 18.ABCD&&& 19.BCD&&& 20.BDE三、判断题&&& 1.√&&& 2.√&&& 3.√& 2.错误。剩余价值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与手段,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专门揭示了资本积累过程中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对抗。五、简答题&&& 1.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只是使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平均化,并不排除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 (2)平均利润形成后,部门内部各企业仍然存在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别。&&& (3)个别企业由于生产条件优越,劳动生产率较高,其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2.答: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包括:&&& (1)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行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反之则越高。&&& (3)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利润率越高。&&& (4)不变资本的节省。&&& 3.答:(1)在资本的现实运动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耗费表现为成本价格。
&&& (2)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成本价格以上的增加额。&&& (3)剩余价值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转化为利润。&&& 4.×&&& 5.×四、辨析题&&& 1.正确。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因此,平均利润率就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 2.错误。剩余价值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与手段,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专门揭示了资本积累过程中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对抗。五、简答题&&& 1.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只是使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平均化,并不排除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 (2)平均利润形成后,部门内部各企业仍然存在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别。&&& (3)个别企业由于生产条件优越,劳动生产率较高,其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2.答: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包括:&&& (1)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行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反之则越高。&&& (3)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利润率越高。&&& (4)不变资本的节省。&&& 3.答:(1)在资本的现实运动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耗费表现为成本价格。&&& (2)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成本价格以上的增加额。&&& (3)剩余价值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转化为利润。
1&&&&&&&&&&&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二:第六节剩余价值的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练习题”的网友还看了:
第一节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 )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和一般基础。 A.商品生产 B.私有制 c.社会分工 D.阶级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 A.生产的产品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D.劳动对象3.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 )。 A.…… - [] - []
第二节商品和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前提是(  )。  A.有一定的货币积累  B.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  C.有愿意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  D.劳动力成为商品2.一种商品价值通过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是(  )。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 - [] - []
第四节资本积累一、单项选择题1.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的后果会使(  )。  A.剩余价值总量增长  B.个别资本规模扩大  C.社会资本总额增加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2.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是(  )。  A.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B.价值规律的作用  …… - [] - []
第三节资本与剩余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资本是(  )。  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  c.生产部门的资本和非生产部门资本的总和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2.资本流通的完整形式是(  )。  A.G―W―G  B.W…… - [] - []
第七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2.对于垄断资本家来说,采用新技术的原因是(  )。  A.减轻劳动…… - [] -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相关政治时事文章经济学简答题小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9页免费2页7下载券2页免费4页免费15页免费 4页免费3页免费1页免费5页2下载券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1下载券4页免费7页免费3页免费2页免费
经济学简答题小抄|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1.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如何理解生产价格理论的产生对价值规律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5页2下载券30页免费12页免费5页¥2.003页¥3.00 28页1下载券9页免费5页3下载券5页免费1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2页免费4页免费70页免费2页1下载券
如何理解生产价格理论的产生对价值规律的影响|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22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