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网上有很多人在讨论htc m8 拍照样张eye的拍照,它的照相功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拍摄对比:iPhone5s/三星S5/HTC One M8
来源:weiphone作者:水木之向责任编辑:悠悠
的摄像头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三星Galaxy S5上周开售,可谓是抢尽风头,而先于它上市的HTC One M8也引起一阵不小的骚动,虽然上市将近7个月,但仍是许多消费者想要入手的设备。
如果你想要购买一款照相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但是在上述三款设备之间犹豫不决的话,那么就请看看下面这些对比,或许你就能做出选择了。
iPhone 5s配备800万像素()iSight像头,像素尺寸为1.5微米,f/2.2光圈。HTC One M8则配有两个后置镜头,其中一个为400万像素(1520?×?2688) UltraPixel镜头,f/2.0光圈,像素尺寸2.0;另外一个则用于收集景深信息。三星Galaxy S5搭载1600万像素()摄像头,像素尺寸1.12微米,f/2.2光圈。这三款设备都有后端照明感测器,强化捕捉光线的能力。
日常HDR拍照
从左往右,分别是iPhone 5s、Galaxy S5、HTC One M8
从上往下分别是iPhone 5s、Galaxy S5、HTC One M8
三星Galaxy S5和HTC One M8的摄像头都有景深拍摄功能,而iPhone 5s则没有。当然你可以从苹果应用商店中下载应用以给照片添加模糊的效果。不过iPhone 5s本身也有给照片添加模糊效果,只是并不明显。三星Galaxy S5的Selective Focus在这方面的拍摄还算过得去。而HTC One M8的UFocus是后期捕捉效果,所以景深效果可以使用在任何一张照片上。
总的来说,HTC One M8虽然后置了两个摄像头,但是拍摄出来的效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好,或许他们应该花更多时间来完善摄像头,而不是大吹特吹UFocus和3D效果等噱头的东西。曝光不合适,直接被竞争对手秒杀。像素过低,放大照片的话就有点不堪入目了。
至于iPhone 5s和三星Galaxy S5,前者在全景、闪光和微距拍摄方面都挺不错,这些还是要归功与A7芯片以及照相应用;后者的低光拍摄性能不错。两者在色彩饱和度、白平衡等方面都把握的比较精准,相差不大。
看了上述介绍,不知道你会选择哪款设备呢?
分享给小伙伴们:
相关文章|||||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国内顶级IT科技门户网站。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222-080-1600&
& 正文    :HTC拍照之名能否重返第一集团阵营:HTC拍照之名能否重返第一集团阵营
&作者:中国派CN314(关注手机行业14年)&
前几天,HTC在美国发布多款新品,其中有一款拍照相机RE,拿在手里就能想拍就拍,还能与手机通过Wi-Fi无缝连接实现照片的共享,再加上同时发布的HTC Desire Eye等机型都是主打拍照功能,HTC通过手机拍照重新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一览无疑。
昨天也看到一篇文章《HTC是要将自己推入黑暗深渊》,大体的论点有四个:第一,HTC玩拍照死路一条;第二,拍照成不了热门死路一条;第三,拒绝收购死路一条;第四,看不到未来死路一条。
实在忍不下去了,从用多普达686开始到现在也有十二年了,对宏达电有着一种固有的情怀。既然你能发表观点,那我也说说我的观点,我认为HTC至少还有重返第一集团阵营的机会。
HTC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要讲HTC的历史,就要扯远了,但是要讲HTC 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历史,远了就从02年的多普达686开始谈,这十二年历史也要扯上半天,大家具体看我新浪博客08年的一篇文章吧。.cn/s/blog_54d9d3b90100aunx.html 近了就是从2010年7月正式进入大陆市场开始,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HTC底蕴深厚不是一些半路出家的企业能比的。。
首先来说,中国大陆市场的智能手机市场在安卓爆发以前一直都是HTC(中国大陆行货为多普达)为代言,偶尔有像联想、琦基这样的厂商推出的也是寥寥数款,所以你说你是玩智能机的达人,你要是没玩过多普达的PPC机器,你说话都没有底气。
再说安卓时代,HTC也是第一个推出消费级产品的,这款G1成为现在所有安卓手机的鼻祖,而当时我们拿到手时,连中文都无法输入。后来的G2再到火爆热销的G3,以至于水货圈里记不住HTC产品代号却从G1一直编到了G20,这就是HTC的成功,你看现在哪一个品牌的产品能得此殊荣?
公正的讲,从2007年开始的这股全球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浪潮推动者有两个,一个是苹果,它带来了iPhone和iPad,一个就是HTC,他们带来了除iPhone外的全部,要知道最早的Windows Phone手机也是HTC大力支持的,可惜这个阿斗扶不上墙,不然今天HTC的局势就不会这么恶劣了。
再拿数据来说话,HTC曾是美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在2012年以前在美国一度占据着23%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大陆市场约占5.8%的份额,一度排在前十的行列中,而平均利润可挤进前三。但是在这二年来,因为种种的问题,即有外部行业形势的巨变,也有内部的调整失误,让HTC陷入了亏损中,所以也才有了前面的各种负面之词。
但是因为这样HTC就会&死路一条&,我觉得如果它不自救,很可能会这样,但是HTC的第二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它实现净利润7500万美金,总营收达到21.7亿美金,净利润同比增长80%,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曾经的智能手机开创者么也比前文中提到的诸如美图手机这样的&骡子&要强太多了&&离死,还是很远的!&
市场策略的失误造成现在的局势
在我看来,HTC和三星很像,都是亚洲企业,在产品外观和材质上都能迎合亚洲人的欣赏水准,都有技术实力采用机海战术作为产品策略,但为什么二者的现状迥异了?当年,大家调侃HTC&款款都是旗舰&,因为发了太多的新机型,而且都号称是主打机型,所以每款机器的生命力太低。而HTC被谁抢占市场份额最多的?是三星。
三星的机型也多,走长尾市场路线。但是三星的高端机型走苹果路线,少而精,特别是galaxy系列的成功,用高端机型带动品牌,广告费市场营销资源都放在两款高端机型上。然后低端机型依靠传统渠道,用三星的品牌辐射能力带动销售。
这就能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两个品牌在国内通路能力上都旗鼓相当的,与运营商也有很深入的合作关系,产品数量及技术水平也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发展到现在结局却是迥异。
HTC用低端机的策略做&旗舰&,又在竞争中失去了自己的特点,再加上定一个高端机的价格。当这个市场竞争真的激烈起来,它就丢掉了用户的支持。用户不傻啊,谁不想花更少的钱买更好的机器?特别是加上诸如小米这样的主打性价比的品牌竞争,有今天这样的颓势也属正常。但就凭这个就说HTC会死?我还是不太认可。&
主攻拍照细分市场有望翻身
那么,HTC有翻身的机会吗?我说有,而且成功的案例还不少。首先值得说明的是,现在的行业竞争已经不存在六七年前的技术壁垒,各方案公司的整体解决方案层出不穷,所以市场上中低端的产品随处可见,但是高端的产品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能迎合目标消费群体的某一个具体的普遍性需求。
说直白一点,就是挑细分市场,以功能或外观材质等卖点来实现突破。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OPPO的小清新时尚风格及拍照体验和vivo的Hi-Fi音质及拍照,让这两家企业在短短三年内就完成了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完美蜕变,成为去年最赚钱的三家手机企业之一,根本原因就是它们的产品满足了用户的某一项或几项特别的需求。
分析用户对手机常用的功能需求,除了拨打接听电话和收发短信,最迫切和普及的无外乎这五个方面:拍照、多媒体(音乐视频)、社交(QQ及微信)、游戏、阅读。
而拍照则是最能吸引高端用户的,也对制造厂商技术研发水平要求很高,曾经盛传王自如在某品牌旗舰款手机的评测中戏称其拍照还不如千元级产品,然后这个拍照部分的研发团队都被全部解散,以至后面这个品牌才有比iPhone更强大的安卓拍照手机的出现。
HTC玩拍照会不会成功?首先去追求这个目标,认真去做,就起码有了50%的成功把握。其次,HTC在拍照上有着技术沉淀,去年的HTC One就以400万像素的UltraPixel技术力压群芳,据说在夜景方面将iPhone5S也打趴下。而随后推出来的HTC One M8采用&Duo Cam&3D景深双摄像头了:不仅有两个镜头,而且配备了双LED闪光灯。
无独有偶,在iPhone 6发布后,无论是媒体还是消费者一致认为iPhone 6的外观抄袭HTC One的同时,在相机方面实际上也借用了HTC的超像素理念,iPhone 6没有增加像素数量,而是增大了像素的尺寸,没有像HTC作为创新者那么极端,而是在像素数量和像素尺寸之间进行平衡,来迎合市场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这也证明了HTC在手机拍照方面的实力与前瞻性。由此看来,HTC不是盲目的切入拍照手机细分市场,它是有着前面多款产品的成熟技术铺垫和市场实际应用经验,所以我认为增加10%的成功率毫不为过。
第三,就是研发能力。虽然HTC近年关闭了位于巴西分公司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两处研发中心,但是在中国大陆市场还有拥有像北京和上海这两大中心,在中国台湾的新店办公区也拥有很大规模的技术团队,从这一点上,HTC的技术研发能力堪比当年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是国内厂商所不能比拟的,这样又在成功的天平上增加了10%的筹码。
第四,就是新上市的这几款新品,在拍照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其中HTC Desire Eye的前后双1300万摄像头解决自拍用户的需求,堪称当前最好的自拍手机;HTC EYE Experience开启了创意拍摄的全新世界,将前置和后置摄像头同时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合并成一个分屏效果的照片或视频,带来全新的自拍体验;全新的Zoe协作视频编辑应用程序,可以简单地将照片和视频进行混编,并配以时尚的主题和音乐,便于分享;最值得关注的是这款&&RE产品,一款极具里程碑意义的&迷你相机&,也许这个称谓并不太贴切,它实在是功能太强大了,绝对是手机拍照党必备的利器,这也是HTC进入移动智能设备市场的开始,在RE之后,相信HTC将陆续推出更多移动智能设备和智能手机形成很好的产品补充,这又将增加10%的成功机率。
所以你问我,HTC这次能不能靠拍照翻身,我的看法是,如果只是看产品策略,这一整套从软件到硬件再到周边设备的组合拳,想不成功都难。但是4PS不仅仅只有产品,还有价格、渠道、推广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短板都将拖累整体的目标,所以,80%的成功机率最重要的还是要看HTC内部的管理和决心。&
HTC有没有未来
要给一个年销售额上百亿美元企业下诊断书,这个人得站到多少高的高度才有资格?实际上,我们没有这个逼格和能力,但我们可以从一些企业日常管理的信息中对这个企业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就如同我在07年就判断诺基亚如果跟不上移动互联网风潮的节奏,最多五年就将陷入困境,但是最后推倒它的这根稻草却是微软,如果不是产品策略的失误,诺基亚应该会有一个华丽的转身。
转到正题说一下HTC,按前文的说法,前半篇说拍照不能给HTC带来翻身机会,后半段又说用户记不住HTC的特点,这就是典型的前后矛盾的狗屁文章。实际上,从我的角度来看,至少五年内,HTC绝对高枕无忧。
理由一:充足的资金流及后台支持。从前面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上看,HTC现在在资金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另外,HTC是王雪红的心肝宝贝,有王雪红及身后庞大的商业帝国做后盾,就算是有一定的困难,HTC相信也能挺过去。另外,王雪红的管理思维还是亚洲化的,并非像欧美一样不赚钱了就马上抛,非常功利化,她还是想把HTC打造成一个百年老店,所以遇到一般化的困难真不会对HTC造成本质上的动摇。
理由二:拍照手机成功的可能性高。首先这次的产品涵盖从硬件到软件到周边设备,证明HTC的观念已经从纯的硬件制造向移动互联网生态圈的构建在转变,同时有这样强大的技术实力做后盾,其产品品质绝对是上乘,而且这次的定价也不太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向下略微有所调整,俘获用户的心不在话下。
理由三:后续产品潜力大。尽管没有大张旗鼓地用Hi-Fi标榜自己,但HTC在音效上的进化有目共睹。熟悉HTC的消费者或许还印象深刻的是,在HTC Diamond和HTC Hero这些明星机型后,2011年HTC推出的搭载Beats音效的Sensation XE,将智能手机的音效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事实上,也正是通过这款新品,让中国的消费者开始认识并了解Beats音效。HTC在2013年度旗舰智能手机中,推出了搭载全新BoomSound悦动音响的新HTC One智能手机,让喜爱音乐的消费者为之惊艳,所以除了拍照,相信下一步HTC也将会在专业音乐手机的细分市场发力,完善产品链的构造,也将大大增加对风险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HTC只要不再犯前面的一些错误,在诸如管理上多多加强,在推广上更有针对性一些,也许我们会看到一个全新的HTC涅槃重生之时。下一篇:上一篇:分享与收藏:&&&&本文关键字: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新闻视频&01-0112-2412-2412-2412-24
12-0111-1111-0711-0510-1710-1508-2308-2308-2308-19 &|
| (0)&&&(0)&&&(0) | | |单反应用于视频拍摄的技术扫盲,对单反拍摄视频有技术性疑问的可以先看一下。
原创:无忌
最近D800发布以后有很多人对D4、D800的视频拍摄有兴趣,但是有些问题搞不清楚。这是鄙人一年以前写的一点儿东西,虽然现在看有点儿过时;虽然没提到d800大部分时间是再讲无敌兔,但是应该可以解决大部分人对一些基础性问题的疑问。发上来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浅析视频单反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
随着2010年的飞逝,数码单反拍摄的高清视频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所接受。用单反拍摄广告、MV、电视甚至慢慢在形成一股潮流,越来越多的电视人正在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但是数码单反拍摄的高清视频与广播级的摄录一体机相比到底好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呢?
一、单反高清视频的发展
虽然单反高清视频是进入2010年后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专业用户所接受,但是实际上第一部能够拍摄高清视频的单反相机——Nikon
D90早在2008年8月就发布了。紧接着掀起数码单反视频风潮的CANON EOS 5DMark
II也在2008年9月发布。随后越来越多的单反相机(如NikonD3s、D300s、D7000、D90、D5000&&Canon
EOS 1DMark IV、5DMark II、7D、60D、550D、600D)、
“单镜头不反光”相机(如PanasonicGH1、GF1&&SamsungNX10)都加入了高清视频拍摄这一功能。
& & 最早出现的Nikon
D90其视频拍摄功能还相当的简陋,只能以Motion-JPEG的压缩方式拍摄24帧720P的AVI格式的影像,而且单个镜头长度被限制在5分钟以内。这些种种限制对于以电视节目制作为目的的专业人士而言是致命的。一个月后出现的CANON
EOS 5DMark II虽然可以以MPEG-4
AVC/H.264的压缩方式拍摄最高达到30帧1080P的MOV格式的影像。但是光圈、快门、感光度全部无法控制而是由相机自行决定也让很多专业人士望而却步。随着时间的推移相机生产厂家也在不断的做着改进。以CANON
EOS 5DMark II为例,经历了一次次固件升级、加之相关摄像附件的出现CANON EOS 5DMark
II才慢慢被部分专业媒体所采用。日本的HAT公司从2009年便开始尝试使用Canon EOS
MOVIE拍摄高清视频,甚至曾获得亚太广告节评为特别奖。在国内也有一些传媒公司开始使用单反拍摄一些广告、电视节目,如旅游卫视的外景旅游节目《发现中国》就曾使用过CANON
EOS单反进行拍摄。相机生产厂家不断更新固件、推出新产品;相机使用的摄像附件越来越丰富、便捷;一部分专业作品的推出;相机生产厂家大力的广告营销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电视人逐渐认识到单反高清视频的优势,也将其逐渐应用在广告、MV等电视节目的拍摄上。发展到2010年甚至逐渐形成了一股风潮,很多人都开始使用单反拍摄高清视频。因为单反相机拍摄的高清视频相对于他们原来使用的广播级摄录一体机还是有着一定的优势。
二、单反高清视频的优势
1、大面积感光元件
相对于摄录一体机而言,单反相机在拍摄高清视频时最大的优势便是其拥有巨大面积的感官元件。目前在电视制作中所应用的广播级摄录一体机无论是SONY
DPW-700、HDW-800P还是Panasonic&&AJ-HPX2700MC、AJ-SPX900MC都采用的是三片2/3英寸的CCD(单片面积约为13.6MM*10.2MM)。更差一点点儿的机器使用的是一片2/3英寸的CCD,甚至是1/3英寸的CCD。而目前数码单反的感光元件CMOS面值最小的为Canon的22.2mm*14.8mm的APS-C尺寸(Nikon的APS-C尺寸比Canon略大为23.6mm*15.7mm,上面提到的“单镜头不反光相机”为Micro
4/3格式比APS-C略小本文不做讨论)。像CANON EOS 5DMark
II这样的全画幅机器甚至可以达到约36MM*24MM。这样算起来全画幅单反相机的感光面积是2/3英寸CCD摄录一体机的六倍以上,APS-C尺寸的感光面积也是其两倍多。单反相机的感光面积不仅仅是摄录一体机难以望其项背,就连胶片摄影机都未必比它大。虽然35mm电影胶片和135相机的全画幅感光元件一样大,但是因为35mm电影胶片为纵走式,画幅尺寸为24mm*18mm仅仅是全画幅感光面积的一半,只比APS-C尺寸的感光面积略大。而16mm和超8mm的胶片其感光面积就更是小的多了。
大面积感光元件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可以实现非常小的景深效果。“结合表达的内容,有意识地控制景深大小以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1]已成为摄影师在创作影像时不可或缺的的手段。但是在电视制作过程中人们往往发现,当你想拍摄一个小景深镜头突出你的主体时,摄影机常常达不到你所想要的小景深效果。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景深与镜头焦距、光圈、被摄物体的距离有关,但是当你的光圈已经用到最大仍不能虚化掉背景时;一味的扩大与被摄物体的距离、用较长焦距创造的虚化效果改变了主体与背景的透视关系时;甚至一些拍摄场景限制无法使用使用较长焦距时(如车内等狭小空间)大面积的感光元件会给你带来最为明显的效果变化。大面积的感光元件可以使电视工作者在拍摄的过程较为随意的控制景深,达到近似于电影般的景深效果。当然数码单反之所以能够令我们更加随意的控制景深靠的并不仅仅是大面积的感光元件,其出众的景深效果还离不开庞大镜头群的支持。
2、庞大的镜头群
相对于广播级的摄录一体机一般只配备一个大变焦比镜头来说,数码单反所能应用的镜头群更为庞大而丰富。以Nikon和Canon这两个典型厂商为例,不管是Nikon镜头还是Canon
EF镜头都能提供了从广角、超广角到长焦、超长焦的各种定焦、变焦镜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能够带来特殊效果的特殊镜头,如鱼眼镜头、微距镜头、移轴镜头。这就为摄影师在拍摄创作上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并且能达到比摄录一体机更好的效果。
相对于大变焦比镜头而言,定焦镜头、甚至是小变焦比镜头的成像素质都要好上许多。数码单反在配备了大光圈的高素质定焦、小变焦比镜头以后其成像质量、色彩还原都非常出色。甚至在拍摄一些反差较大的场景时,数码单反所拍摄的画面会有较好的动态范围,从亮部到暗部过度较为自然,其色彩层次虽然离胶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也十分出色。而且在电影镜头中常用的滤镜系统也随着数码单反拍摄附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单反高清视频的拍摄中,这也给单反高清视频曾色不少,使其越来越接近“电影”的效果。
3、丰富的摄像附件
在数码单反的高清视频功能刚刚出来的时候敢于尝鲜的玩家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手持拍摄不稳;手动变焦时推拉不够流畅;在拍摄的时候无法实现连续的自动聚焦;相机较小的屏幕无法准确聚焦;相机电池电量不足以支持长时间工作等等。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码单反高清视频风潮的掀起,越来越多的专业摄像附件制造商、视频爱好者开发出了一系列种类繁多的单反视频拍摄套件。比较典型的有国内百诺公司生产的“佳能5D
MarkⅡ专用摄像平衡稳定系统”,这类系统通过加装遮光斗、跟焦器、万象把手、较大尺寸的监视器、大容量电池等部件,有效地解决了单反在拍摄视频时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得数码单反在拍摄视频时能够有的放矢,慢慢进入专业视频拍摄领域,并为大家所认可。
4、低照度下的卓越表现
得益于大面积的感光元件,数码单反的像素密度要小于广播级的摄录一体机。这样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机器内部的信噪比可以得到较好的处理,在高感光度下噪点控制要好的多。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数码单反的感光度是可以控制的,就像摄影机可以选择不同感光度的胶片,而摄录一体机只能通过控制增益来实现。
在低照度的拍摄环境下数码单反使用高感光度拍摄的高清视频虽然因为各个厂家所使用的视频处理器不同、降噪算法不同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别,但是在ISO3200基本可以得到纯净的画面;在ISO6400时虽然有噪点儿隐约可见,但还算是可以达到电视节目得制作要求。这样一来就给电视节目制作带拓展了很大的空间、来了较大的便利。但是数码单反在低照度下的卓越表现并不能代替灯光效果。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的高感光度视频在暗部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噪点,尤其是当画面中缺少亮部,整个呈现灰蒙蒙一片的时候更加明显。所以必要的灯光系统还是不能省略的。
5、更加丰富的拍摄角度
小巧灵活的数码单反相对于摄录一体机来说能够进入到更为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拍摄,这就为我们获得了更多和以往不同的视觉角度和拍摄方法。比如说我们再需要拍车内镜头时可能就不必使用汽车吸盘;结合数码单反的潜水套件我们甚至可以在水下进行拍摄,而不需要专用的水下摄影机;轻量级的数码单反也可以让我们在使用斯坦尼康时轻松一些,或换用其他小型影像稳定设备;轻量、小巧的数码单反甚至可以让我们利用航空模型进行一些简单的航拍。这些新的视角、新的方法绝对会带来给你巨大的惊喜。
6、性价比优势明显
相对于Panavision、ARRI等摄影机系统动辄几千万的价格,SONY、Panasonic的摄录一体机系统十几万、几十万的价格来说数码单反摄像系统几万元的价格显得性价比十足。而且不仅仅是在设备采购方面的费用,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相关的灯光、场地、人员等各方面的费用也会有一定的下降。因为得益于高感光度下的出色表现数码单反在拍摄低照度场景时对灯光的要求相对较低,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灯光方案从而减少灯光方面高昂的制作成本。而在繁华的地段拍摄时,如果使用专业设备你可能需要事先申请或者租场地,而且需要相当一部分的人力、精力来维持现场秩序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长镜头尤为如此。如果是用数码单反拍摄,由于设备较为小型化、携带方便而且不是特别引人注目,所以可以相对简单的完成工作,相应的场地租赁费用、人员费用都能相对的减少。如果你需要相对简单的特殊角度镜头,数码单反的潜水套、航空模型和小型化的影像稳定设备也会为你节省不少开支。
三、单反高清视频的缺憾
在上面的部分我们谈了数码单反拍摄的高清视频为电视制作带来的便利,那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用这个并非为拍摄视频所设计的视频拍摄工具来拍摄视频到底还有哪些先天不足或有待解决的问题。
1、照相机设计造成操作不便
因为并非为视频拍摄所设计,所有数码单反在拍摄视频时还是有一些先天性的不足。之如前面提到过的手动变焦时推拉不够流畅,在拍摄的时候无法实现连续的自动聚焦等。虽然通过摄像附件的应用绝大部分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是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拍摄前要预先升起反光板,进入“实时取景”模式。但是在该模式下相机的光学对焦会因为反光板升起而又无法使用,这时只能使用反差对焦,但是反差对焦又难以避免“拉风箱”的状况发生,甚至在被摄主体与背景区别不大时难以对焦。前面提到的摄像附件虽然可以手动调焦,但是大面积感光元件带来的小景深在这里反倒成了问题。在相同条件下单反拍摄的高清视频景深要比摄录一体机拍摄的小得多,加之高清分辨率高使得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很难再较小的监视器上准确的把握焦点。往往是现场拍摄的时候监视器上看到合焦了,回来在大尺寸的监视器上才发现焦点有一点点偏差。这种情况在摄录一体机上还不太明显,但是在单反拍摄的高清视频中,特别是现在家里的电视都是25寸、29寸甚至更大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较为明显了。
相对于广播级摄录一体机而言数码单反仅有的一个录制按钮(有些相机甚至没有专用的录制开关)显得非常不方便。而且其按键布置也基本都是为拍照而设计的,并没有针对摄像进行设计。大部分的调整并不能通过直接的按钮操作控制,而是需要进入相机一级一级的菜单进行调节,非常不利于实际操作。特别是像一些纪实性强需要快速反应的拍摄情况,使用数码单反拍摄简直就是噩梦。
2、录音质量得不到完美解决
虽然在实际拍摄中声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声音能独立地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不仅仅是画面的附属,成为独立的“形象”[2]。在电视制作中使用的摄录一体机之所以叫“摄录一体机”也可看出其对声音处理部分的重视。而数码单反毕竟是为拍摄画面(不管是静态还是动态)而设计的,对于声音录制方面并没有像画面一样得到重视。最早数码单反配备的麦克风仅仅是方便摄影师为照片加注语音备注,现在能够拍摄视频的数码单反虽然能够录制单声道音轨和外界立体声麦克风,但是比较起摄录一体机来说效果还是差强人意。数码相机本身自带的麦克风多为单声道麦克,而且由于被放置于机身内部。所以其录音效果极差,还经常能录上数码单反机身工作时产生的机械噪音,基本无法使用。虽然在众多摄像附件中也有各种麦克(其中不乏一些专业麦克)可以接在数码单反上使用但是其录制的声音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在需要收录同期声或者采访时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实际操作中为了保证收音质量往往只能另我添加其他录音设备,这样以来,就给节目制作带来了不便。
3、果冻现象(rolling shutter)
在使用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的过程中。当你需要拍摄在构图中快速水平运动的物体时或者需要快速摇动镜头时,你会发现图像会产生倾斜失真,这就是所谓的“果冻现象(rolling
shutter)”。
因为在摄像时,CMOS的每一帧都是逐行扫描出来的,当机器的移动速度超过CMOS的扫描速度时,每一帧的曝光就会因位移而造成失真,垂直的线条都会变成倾斜的,在视频上看的效果就像果冻一样摆动[3]。果冻现象的产生是由数码成像的图像记录方式所决定的,所以难以避免。在使用胶片拍摄的过程中摄影机是以24格/秒的频率记录影象,然后放映时再以24格/秒再现,这样出来的感觉就非常自然流畅,也较为符合人眼的视觉规律。而数码成像是以逐行扫描的方式记录连续影像的,所以在画面主体快速运动或机器快速平摇的时候拖会产生拖影现象,特别是在做慢动作处理之后其效果尤为明显。我们平常在使用的摄录一体机时很少感觉到这种现象是因为其感光元件面积较小、扫描较快;而数码单反所使用感光元件(特别是全画幅相机)面积较大,在扫面速度上不占优势,所以果冻现象就较为明显。由于这种现象是有数码成像的图像记录方式决定的所以只有在拍摄时尽量避免拍摄在构图中快速水平运动的物体或者避免快速摇动镜头才能杜绝这种现象发生,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这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难题。
4、输出视频码率偏低
在整理数码单反拍摄的素材时,我们不难发现其所生成的高清视频文件甚至比标清摄录一体机拍的文件还要小的多。Panasonic
AJ-HPX2700MC所拍摄的AVC-INTRA 100格式、DVCproHD格式的高清视频码率相似[4],约为139810
kbit/s;标清的AJ-SPX900MC所拍摄的DVCpro50格式的视频码率为69905kbit/s。而Nikon
D7000所拍摄的每秒24帧的1080p高清视频码率仅为19797
kbit/s;D300s所拍摄的每秒24帧的720p高清素材码率为23074 kbit/s; CANON EOS 5DMark
II所拍摄的每秒30帧的1080p高清视频码率稍微高一些为 45056 kbit/s;EOS
7D所拍摄的每秒50帧的720p高清视频码率能达到48612
kbit/s(由于拍摄场景、内容不同实际比特率可能会稍有差别)。
通过以上几组数据的比较我想不难看出,数码单反视频与广播级摄录一体机的视频在码率差距方面是非常大的,就连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数码单反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设备其视频压缩编码方式的不同。不管你是不是熟悉视频编码应该都听说过H.264这个名词,作为目前最为流行的压缩数字视频解码器标准不管是广播级的摄录一体机还是数码单反都开始运用H.264作为视频压缩的编码方式。其中广播级的Panasonic
AJ-HPX2700MC编码时采用了AVC-INTRA 100、AVC-INTRA 50 和DVCPRO
HD三种模式。其中符合H.264 的“AVC-INTRA 100”录制模式时,可以得到全采样的高质量10-BIT/4:2:2
图像。而CANON EOS 5DMark II采用的是H.264中较为低级的基本档次(Baseline
Profile)编码,只提供I、P帧。而Nikon D7000使用的是最接近广播级摄录一体机的H.264中的主档次(High
Profile)编码,提供I、P、B帧,而且提供CABAC。CANON EOS 5DMark II采用的基本档次(Baseline
Profile)编码利用I片和P片进行的帧间和帧内编码,使用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变长码熵编码。主要应用于可视电话、视频会议和无线通信。Panasonic
AJ-HPX2700MC采用的AVC-INTRA 100、AVC-INTRA 50和Nikon D7000采用的主档次(High
Profile)支持隔行视频,利用I、P和B片进行帧内和帧间编码,使用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是编码熵编码。主要应用于数字电视广播和数字视频存储。[5]
在相近画面质量下主档次(High Profile)编码的Nikon D7000大约比基本档次(Baseline
Profile)编码的CANON EOS 5DMark II可以节约10%左右的码率(实际使用情况可能会偏低)。
这三种编码模式之间的具体差别可以对照下表。
& & 通过对照我们可以发现广播级的Panasonic
AJ-HPX2700MC不管是采集方式还是压缩方式都是最为先进的;其次是Nikon D7000所采用的主档次(High
Profile)编码;最后是CANON EOS 5DMark II所采用的基本档次(Baseline
Profile)编码。这就说明在同等画面质量的状况下应该是Panasonic AJ-HPX2700MC码率最小;Nikon
D7000码率居中;CANON EOS 5DMark II码率最大。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广播级的Panasonic
AJ-HPX2700MC所输出的码率是本应码率最大的CANON EOS 5DMark
II所输出码率的三倍多。这就说明数码单反在输出视频时压缩了大量的信息数据,这样做直接的后果就是使数码单反所拍摄的高清视频宽容度迅速下降。较高的宽容度意味着画面从最亮到最暗有着多层层过渡,这会使画面有着更为丰富细腻的影调,就是说在高光的部分可以分出最亮.次亮.稍亮等等细节,在接近死黑的部分还能隐约看见微小细节;而宽容度的下降会造成高光的部分一片死白,而暗部一片死黑,影调过渡因为宽容度的下降省略掉了一些细节是整个画面显得比较生硬。此外码率的下降还使得原本丰富的画面数据变得少了许多,这也限制了后期制作的空间。
5、无法在极端环境下可靠工作
将视频拍摄功能放入数码单反当中并不是仅仅给影像处理器增加功能、解决压缩存储速度这么简单。相对于拍照而言视频拍摄需要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长时间工作,这就对数码相机的散热和能耗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数码相机生产厂家在设计相机时都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并极力解决,但是这个问题到今天仍然制约着数码相机拍摄视频的可靠性。而这一点对于电视制作这种工业化作业而言非常严重。在实际使用CANON
EOS 5DMark
II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温度过热提示符,厂家也都在说明书中标注了“工作温度为0-40℃”、“如果显示温度警告图标期间继续进行短片拍摄,相机的内部温度将会进一步升高,短片拍摄可能会自动停止。”[6]一类的警告。但是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顶烈日、战严寒也都是家常便饭,我们在使用Panasonic
AJ-SPX900MC的时候甚至曾在45℃的高温下连续开机8个小时(甚至更长)录制节目,这对数码相机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对电视节目制作来说这又是必须的。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相对数码相机虽然在高温长时间工作情况下离摄录一体机差距较大,但是在低温下的工作能力与摄录一体机相差不大。主要遇到的问题都是锂电池在低温下工作效能明显下降,续航能力不足。
四、技术改进的方向
用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有些是因为单反相机的“底子”造成的,像是操作不便、录音质量不好、会有恼人的果冻现象(rolling
shutter);也有些是相机制造厂商向市场妥协的结果如反光板阻碍实时取景实时对焦问题、视频码率问题和工作的可靠性问题。底子造成的问题弥补可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但向市场妥协的问题应该还是不难解决的。
反光板阻碍实时取景实时对焦问题,作为相机“底子”设计所产生的问题应该不难解决。早在1995年Canon就曾推为追求高速连拍推出过一部采用“半透式反光板”的EOS-1NRS,现在SONY也在其α33、α55上使用了类似技术。半透反光板可以将光线分别投射到对焦屏及感光元件上,因才在拍摄时无需动作,这样就能大大加快相机的连拍速度。而如果将类似技术用于视频单反,反光板阻碍实时取景和对焦问题相信不难解决。
码率问题则是厂商向市场妥协的结果,因为大部分用户用数码单反拍摄视频并不是用于电视节目制作,所以巨大的码率对于普通用户会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这不仅仅需要用户准备高速、大容量的存储卡,也对后期的播放、剪辑设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这些往往是普通家庭用户难以接受的。所以视频单反生产厂家在设计生产时选择压缩了大量人眼并不敏感的信息来是高清视频达到一个令普通用户可以接受的地步。所以一定程度来说视频单反是牺牲了画面质量来换取大众的接受。但对于工作相对严肃的电视节目制作而言,视频单反所具备的较高的原始数据采集能力是非常合适的。目前数码单反已经可以使用高达600x的高速存储卡,其传输速度不低于737056
kbit/s,这就从存储速度方面保证了大码率实现的可能性,而且这对于影像处理器来说较小的压缩有利于缓解处理器的运算量。这样做也有可能将功耗和发热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从而提高视频单反的工作可靠性。现在也有CANON
EOS 7D这样的数码单反采用两块DIGIC
4影像处理器来处理相机采集的数据。随着技术的进步希望未来的视频单反可以支持尽可能多的视频格式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类似High
4:2:2 profile甚至是High 4:4:4
predictive这样的格式来记录更加饱满的高质量影像,以更加接近电影胶片的效果。
仔细看一下其实不难发现,用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几乎是成也CMOS,败也CMOS。得益于大面积的感光元件,数码单反拍摄的高清视频拥有了漂亮的小景深和强悍的高感光度表现;但是也正因为感光元件面积太大才造成了无法消除的果冻现象(rolling
shutter)和相机传感器温度过高,工作可靠性不佳的问题。大面积的感光元件就像一把双刃剑,再给数码单反高清视频带来“电影”般梦幻效果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法消除的问题。这把双刃剑把视频单反带入了电视节目制作的领域,但是也限制它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因为这些问题视频单反只能用于一些类似电视宣传片、广告、MV等时间较短、对画面质量要求较高的电视节目的制作;对于一些现场纪实性强的节目和需要高可靠性工作、工业化制作的节目来说,至少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视频单反还难以胜任。随之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开拓,数码单反拍摄高清视频的能力肯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加强,其效果也会越来越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文中提到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但是在这场视频单反与广播级摄录一体机的龟兔赛跑中,视频单反虽然在拔足狂奔但是广播级摄录一体机也并没有停滞不前。在电视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够用于电视节目制作的视频单反到底能发展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我们将拭目以待。
全文字数8158字
[1]《电影摄影艺术概论》,葛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109页。
& & [2]《影视视听语言》,张菁
关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第112页。
[3]《影像视觉》,2009年8月刊,第14页。
[4]《AJ-HPX3700MC、AJ-HPX2700MC产品目录》,第8页。
[5]《数字视频技术基础》,谈新权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第110页。
& & [6]《CANON EOS 5DMark II
使用说明》,im4-zh版,第142页。
本文中所提到的关于广播级摄录一体机、数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数据均来自官方说明书,或根据官方说明书数据换算所得。
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
①《电影摄影艺术概论》,葛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
& & ②《影视摄影艺术学》,梁明
李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 & ③《电影摄影技巧》,(美)布朗 著 潘紫径
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 & ④《影视视听语言》,张菁
关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⑤《数字视频技术基础》,谈新权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⑥《图像编码标准H.264技术》,余照明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⑦《大众摄影》,2008年第11期,2010年第4期,201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tc one m8拍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