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消费贷款贷款两万元年利润是多少

银行业季度报告_馆档网
银行业季度报告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银行业季度报告
2004 年第 4 季度
本季度,截至 2004 年 9 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 到 30.15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2.1%.分机构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 额 16.3 万亿元,增长 8.1%;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 4.41 万亿元,增长 21.4%;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 1.57 万亿元,增长 16.8%;其他类金融机构 资产总额 7.86 万亿元,增长 15.2%. 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来说,中国政府 9 年来的首次加息可谓是"一石激 起千层浪",不仅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大震荡,还刺激了债市和期市的敏感 神经,也搅得整个外汇市场方寸大乱,如此强烈的全球性连锁反应史无前 例.尽管有关加息的传闻由来已久,加息幅度也小于市场预期,可加息一 旦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所制造的轰动效应还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 甚至一些专业人士都不禁感慨,对加息引起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虽早有准 备,但能掷地有声地震得全球市场有些始料不及.
第 1 页 共 77 页
北京中经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
第 2 页 共 77 页
银行业季度报告
2004 年第 4 季度
报告摘要 .............................................................................................................................................................................1 简要目录 .............................................................................................................................................................................3 第一章 行业季度综述 .......................................................................................................................................................5 第一节 经济指标分析...................................................................................................................................................5 第二节 行业结构分析...................................................................................................................................................8 第三节 重点银行动态分析.........................................................................................................................................10 第四节 重点地区动态分析.........................................................................................................................................17 第五节 进出口贸易分析.............................................................................................................................................20 第六节 行业国际发展情况.........................................................................................................................................20 第二章 行业热点,主要问题及对策..............................................................................................................................26 第一节 行业政策热点.................................................................................................................................................26 第二节 技术动态分析.................................................................................................................................................29 第三节 行业市场热点.................................................................................................................................................33 第三章 行业发展趋势 .....................................................................................................................................................39 第一节 整体发展趋势.................................................................................................................................................39 第二节 产品发展趋势分析.........................................................................................................................................44 第三节 市场供需形势分析.........................................................................................................................................47 第四节 价格走势分析.................................................................................................................................................53 第四 a 章 行业投资价值分析..........................................................................................................................................58 第一节 行业投资环境分析.........................................................................................................................................58 第二节 行业发展策略.................................................................................................................................................61 第三节 行业投资机会.................................................................................................................................................68 第五章 行业运行数据 .....................................................................................................................................................73 内容索引 ...........................................................................................................................................................................75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文档
银行业自我评价&&银行业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网站&&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电话&&银行业从业资格&&银行业监督管理法52418人问过
48179人问过
40187人问过
28871人问过
近一季收益率29%
大摩多因子策略股票基金年平均收益30%以上。
近一季收益率28%
财通可持续发展主题股票近一年收益率高达50%以上。
近一季收益率28%
军工主题基金强势拉升,长盛航天海工混合排名靠前。
近一季收益率20%
中邮战略新兴产业股票年平均收益高达88%。 中信证券去年大赚22亿
 □本报记者&&李剑锋&&徐玉海&&
  证券业最近可谓捷报频传。自东方证券、光大证券亮出亮丽业绩之后,行业龙头中信证券于今日表示,预计去年净利润将超过22亿元。
  中信证券称,由于2006年证券市场总体向好,尤其是2006年5月份以后,新股发行恢复、交易持续活跃,使得公司业务收入大幅上升。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06年度的净利润实现数与2005年同期相比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上升幅度预计将超过450%。2005年,中信实现净利润逾4亿元,以此推算,公司去年净利润将超过22亿元,每股收益逾0.738元。
  作为目前市场上仅有的两家上市券商之一,中信证券于2006年进一步奠定了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据国泰君安研究所统计,去年1至11月份,中信证券所控制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已达到7.21%,居行业第一;投行业务方面,公司已占据了20.7%的新股发行承销份额,列行业第二。
  2006年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转折之年,在经历了行业综合治理和A股市场全面回暖之后,一大批优质证券公司显示出蓬勃生机。东方证券于近日亮出首份未经审计的年报,当年实现净利润9.33亿元,摊薄后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3.90%;光大证券透露,预计实现每股收益0.35元,净资产收益率24%;招商证券测算,去年1月到11月中,实现净利润8.77亿元,预计全年利润将超过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券商们的优秀业绩是在彻底消化了历史遗留问题、提足了资产减值损失后取得的。
匿名发表&&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有效的用户名密码。艰难的辉煌:中信30年之路:亚马逊:图书
艰难的辉煌:中信30年之路 (平装)
购买亚马逊图书频道任意自售中文图书(进口图书、电子书、第三方卖家图书、Z秒杀图书和Z实惠图书除外),单张订单商品金额满99元后(99元不包含任意1本赠书),将 活动赠品区中的任意1本赠书放入购物车,结账时输入促销优惠码B6GSUCZXVN,系统将自动扣减赠品销售金额。
《艰难的辉煌:中信30年之路》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曾由邓小平钦点成立、荣老板倾注毕生心血的红色企业 这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无数次挑战政策的底线,突围成功的改革急先锋…查看: 2536|回复: 2
中国信用卡:走过元年,迈向2004
卡窗金币 枚
申明:版权归中国信用卡所有
--------------------------------------------------------------------------------------------------------
中国信用卡:走过元年,迈向2004
本刊记者&&谢建华 郝一介
2003年被称为“中国信用卡元年”,并誉为“信用卡激进年代的春天”。2003年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引起了世人的无限关注,各行加大了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力度,信用卡中心纷纷成立;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面向未来的竞争格局初现端倪……中国信用卡市场走过元年,呈现了哪些值得思考的发展特色;中国信用卡市场迈向2004,又将面对怎样的发展前景?记者就此对部分信用卡发卡行的有关人士进行了采访。岁序更替之际,圈点2003,展望2004。
彭建寅:中国信用卡市场在2003年的发展中暴露了许多问题
2003年中国信用卡市场在发展中暴露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卡的观念树立起来了,但是信用卡的主导产品的含义还不十分明确。第二,与2002年相比,2003年信用卡发展从技术和业务方面来看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停滞甚至退步,一些大的发卡行在机制建设上进展不快。第三,银行卡联网通用做得非常好,但是收单行和发卡行的利益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分配,收单业务发展较慢。第四,缺乏全面、稳妥的信用卡资产质量评估办法。这个评估办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用征信体系,而是指对信用卡发卡机构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等的评估指标不健全。第五,信用卡到底是按国际惯例发展,还是依照中国特色发展,在2003年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一些争论。目前来看,我们对信用卡这个国际性产品还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基本上是“盲人摸象”,从而影响了消费者(持卡人)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因此,我认为中国的信用卡还是应该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按照国际惯例发展。事实上,招商银行等按照国际惯例开展业务的发卡行,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第六,《关于银行外币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出台,对信用卡业务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卡产品面临着分化与整合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国内不再需要双币种卡,而目前各发卡机构仍然将双币种卡作为高端产品发展,其中显然存在问题。
2003年,中国银行卡市场存在着“三大争论”:借记卡与信用卡之争、磁条卡与IC卡之争、国际惯例与中国特色之争。这些问题没有在2003年得到解决,而且很少有人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走出2003年的混沌,2004年中国信用卡市场会有所突破。2004年会有一个很好的情况出现,那就是花旗与浦发合作推出的信用卡,也许会成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指路明灯”。外资银行的进入为中国信用卡市场提供一个发展方向,起到“导师”的作用,让国内业者看到什么是真正的信用卡。此前我们对国外信用卡的认识既不全面,也不深刻,因此需要看看外资银行的动作。
2004年信用卡外包会有一些新的发展,制卡、邮寄等非核心业务的外包肯定会发展起来。外包的实质是使专业力量为我所用,不仅可以使发卡机构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而且有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信用卡的产业链很长,没有哪一家发卡机构可以全部自己完成。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风险控制是核心业务之一。所以,除了涉及风险控制的部分应由银行来完成,其他的都可以外包。我认为,不应该把银行只当作信贷机构或者经营货币的机构,银行是支付服务机构。与账户有关的风险控制、发卡审核、账户管理等业务,应该由银行来做;远离账户的部分,就应该外包。
另外,目前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卡深度(万人持卡量)非常小,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但是,中国的发卡机构有几十家,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中国信用卡市场还会出现一个整合的过程。
胡昌苗:中国信用卡市场在“元年”快速起步并发展
概括地说,中国信用卡业务在“元年”快速起步并发展,社会各界对信用卡业务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加速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首先,从业内的情况看:
第一,真正的信用卡业务在2003年得到迅猛发展。随着中信实业银行在年底正式发行信用卡,发卡银行已经扩大到10家,包括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广发、招商、交通、上海、深发、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卡量由年初的100多万张增加到近400万张,交易额、贷款余额也有了显著的增长。同时,外资银行也加大了向国内市场渗透的步伐,继花旗银行宣布与其参股的上海浦发银行合作筹备信用卡中心、发行联合品牌信用卡之后,汇丰银行也宣布要与上海银行合作联合发行信用卡。第二,信用卡的发展模式正加速与国际接轨。一是经营管理体制基本采取专业化甚至公司化运作,集中发卡、集中经营管理、集中核算及后台支持。二是发卡系统基本都是引进境外成熟的信用卡业务处理系统,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均引进PAYSYS的VISIONPLUS发卡系统,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采用SEMA的CARDLINK系统,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则采用SEMA公司的ESSANTIES系统。而以光大银行为代表的部分股份制银行则在考虑把发卡系统整体外包给像FDC(美国第一资讯)这样的境外专业信用卡第三方发卡处理公司。三是在信用卡的服务功能方面也参照国际上真正的信用卡来进行设计,将经营管理的思路由注重负债业务转向资产业务,开始把信用卡作为消费信贷业务来经营和发展。第三,国内发卡银行正通过多种形式加速学习境外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技巧,以快速提升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通过战略合作、合资、外包、聘请境外专家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等方式,以尽快在业务运营、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客户服务等方面实现与国际同步,为下一步与境外机构平等竞争奠定基础。第四,国内信用卡市场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同业竞争的帷幕已经拉开。特别是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重点市场,几个主要发卡银行纷纷加大营销力度,着重在发展优质持卡人方面展开争夺。
其次,从外部环境看:
第一,政策与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以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城市为代表,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鼓励和刺激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政策,为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上海市2002年以来推出的打造银行卡产业、加速银行卡业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加快推广商户安装POS受理银行卡、刺激刷卡消费、鼓励公务用卡等,进一步推动了上海市场上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使上海成为国内重要的信用卡服务中心。北京从年初推出的主要商业区“刷卡无障碍”活动,并辅以按月刷卡中汽车等激励措施,也使信用卡业务在北京得到迅猛发展。另外,2003年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试点推行银税一体化POS,将银行卡受理与商户营业税的管理相结合,也给信用卡的发展带来新的促进。第二,受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随着全国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的逐步深入,包括中国银联的不断努力,信用卡的受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无论是联网通用的覆盖地区还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数量与比重均有了明显增加,加上使用境外VISA、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服务网络,信用卡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全球通用”的目标。2003年底前后即将实现人民币卡进入港澳地区使用,这将给信用卡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刺激。上半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对改变居民消费支付习惯、普及用卡付款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三,社会各界对信用卡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大大增加。一是,境外的许多著名市场研究和金融从业机构加大了对国内信用卡市场的研究力度,包括高盛、AC尼尔森、VISA、万事达卡等国际知名企业与机构纷纷组织了2003年中国信用卡业务研究分析报告,对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潜力、发展前景、近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二是,国内有关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围绕信用卡业务及个人征信、风险管理等问题,纷纷组织研讨会、论坛、展示会、培训班等,对中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进行研究、推动和规范。三是,媒体及持卡人对信用卡业务的关注度也大大增加,经常就信用卡业务中的热点问题发表意见,进行探讨。
当然,在看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国内信用卡业务仍然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经营管理均还处于较低水平;国家相关的政策措施尚没有配套;客户对真正的信用卡的认知度也比较低。
2004年,将是我国信用卡业务快速起步和发展的重要一年。一方面,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受理环境和客户基础将进一步改善,为信用卡的快速发展提供可能。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在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发、加快经济发展等政策的实施,将为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2006年12月中国全面放开人民币零售金融服务市场日期的临近,外资银行的威胁越来越近。个别外资银行将可能实现突破,在国内市场上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实现发卡,而国内同业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2004年将成为各主要发卡银行拓展信用卡业务的关键一年。可以预期,2004年真正的信用卡会在国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发卡规模将上一个新的台阶,交易额、贷款额也将有一个实质性的增长。
卡窗金币 枚
杨科:中国信用卡市场即将进入“战国时代”
2003年中国信用卡市场最突出的特点是各家银行对信用卡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家银行纷纷觉醒,充分认识到信用卡是一个非常好的支付和信用工具,能够给银行带来巨额利润。于是,开始积极进入信用卡市场,探索中国的信用卡发展之道。
信用卡业务所需的投资非常大,也具有很大的风险。而国内银行受制于内部的体制问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和信用卡这种特殊金融产品的经营规律来设定信用卡的组织机构、进行信用卡成本核算、组织信用卡的市场运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银行产生了盲动,照搬外资银行的一些运作模式。毋庸置疑,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是有一些共同之处,但是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全盘模仿外资银行的产品设计、管理模式和营销手段是行不通的。现在各行使用的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信用卡系统,但人才资源、管理机制、客户市场等还是本土的,引进的系统不能完全适用。为开展信用卡业务,国内有的发卡银行聘请了一批台湾、香港地区的专家,在各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既然要发行符合国际标准的信用卡,既然要大力发展这项业务,就要在管理体制、经营战略和技术装备等多个方面都达到国际水平。换言之,中国的信用卡要发展,管理体制、运作模式与国际接轨同时结合中国特色是最关键的一点。
总的来看,2003年诸多银行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如何发展贷记卡业务;2003年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还都处在演习阶段,真正的竞争还未出现。
2004年中国信用卡市场将进入一个“战国时代”——真正的竞争开始了,各路“诸侯”将纷纷向信用卡市场进攻,但是这个市场的游戏规则还不确定。许多问题还不明朗,比如客户群的划分与确定。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决定着能否成功推广一个产品,树立品牌形象,也决定着你能否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还有收费标准问题,有些银行不计成本在贷记卡营销中采取了免年费的策略。我认为,在目前循环信用使用非常少的情况下,仅依靠商户的手续费收入不能满足信用卡中心的运转需要,再免掉年费,等于将利润全部让给了客户,这是不可取的。银行既要为客户提供方便服务,也要赚钱,这是基本宗旨。符合市场规则的公平竞争应该表现在产品的功能创新、服务增值等方面,这才能真正体现决策者的水平和操作者的能力。
从持卡人角度来说,2004年将会有更多的持卡人感受到使用信用卡的方便和信用卡所提供的消费信贷的便利。这会大大刺激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良性发展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也会大大改善我国国民的信用意识。当然在前期,会出现一些人利用信用卡进行欺诈等问题,但这是发展中的必然。这种风险的产生能够锻炼银行,使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逐步提高,使其能够有预见性地制定防范风险的策略。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的障碍之一,2004年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将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加快中国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推动政府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综合的、联网的信用系统。因为没有全国性的征信系统对于一个泱泱大国的信息化建设是不可想象的。此外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另一个环节——商户的状况将有所改观,2004年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将对商户受理银行卡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信用卡刷卡使用率的提高会促使商户不再是被动地安装POS;相应地,受理商户数量的不断提高和普及会提升刷卡消费交易量,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总之,中国信用卡市场的2004年将是一个群雄争霸之年,信用卡的营销之争日趋激烈。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将推动中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将提高商户受理银行卡和持卡人用卡的积极性。信用卡的发展大环境将得到改善,但不会非常明显。不过,中国的信用卡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我对此充满信心。
卡窗金币 枚
中国信用卡:走过元年,迈向2004[2]
吕诗枫:中国信用卡市场的需求已基本成熟
从市场的角度、从客户的角度、从新闻阅读的角度来看,大家都会觉得2003年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声音非常的响亮。但是,如果着眼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分析中国信用卡市场,会看到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条件在不断成熟,每一年都在发展和完善。
2003年中国信用卡市场的需求已基本成熟,已有更多的银行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来。市场需求、受理环境、联网通用等的发展创造了适合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虽然我国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发展信用卡,但在2003年我们看到,许多地区信用卡发展的土壤已经形成。当然,也有业界同仁认为,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还没有发展到非常成熟的地步,比如可实现数据实时更新的、全面的、较为完善的和全国性的征信系统还没有建立,征信体系还不完善等。市场的成熟是有一定经济规律的,个人消费信贷需求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人消费信贷需求就开始有质的飞跃,信用卡业务就有了生长的土壤,就会有大的发展。中国的信用卡市场也必然会按照这样的规律发展。而且,2003年中国的信用卡业务和过去相比确确实实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2003年,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已经开始显现,但还处在初级阶段。可以看到,还有大量的信用卡目标客户并未拥有信用卡,市场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2003年一些发卡行采用了免年费发卡的措施。我个人认为,免年费对银行的伤害是比较大的。构建一个信用卡中心的成本是巨大的,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采用免年费的措施,则会产生非常大的财务压力。这种方式不利于发卡行在未来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信用卡有需求,采用免年费的做法将可能会吸纳那些事实上并没有使用信用卡需求的人办卡,这会在未来给银行造成一些问题,也可能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但是,免年费的状况还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原因在于,传统机构实行的并不是纵向的产品管理,存在着决策层与操作层衔接不好的问题。
所有信贷业务都隐含着风险,所以风险控管是决定业务能否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03年我们看到,大家对风险控管的认识更加科学与深入。风险是未来大家要共同面对的挑战,联合是方向,应该尽快实现一些信息的共享。
信用卡不仅是一个支付工具,它是个人非计划性的消费信贷工具,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业务,资金投入也非常大,涉及的内容广泛。因此,信用卡业务的前期筹备需要很长时间。在2004年,会有更多的银行完成前期筹备工作,会有更多的信用卡产品出现、推广、发展。
2004年,信用卡市场的竞争会比较明显。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市场仍然会为每位参与者都留下很大空间,客户争夺的激烈程度,远没有到国外那种要发展新客户就必须从别人的老客户中去抢的地步。这将是一种良性竞争,是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一种竞争,会促使银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外资银行的加入,会引入一个正面的竞争,这个竞争会使整个业务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其实,竞争的参与者是在共同拉动这项业务、这个市场的发展。从大产业的角度来看,大家应该是合作的。
2004年在市场营销方面将会更加贴近客户需求,以广东发展银行为例,我们不会只简单提供一揽子的大众化产品,而是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提供产品和服务。换言之,会坚持细分市场,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信用卡中心运作的成本是非常庞大的,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而且,零售业务对系统的依赖非常强。银行要想集中精力开展核心业务,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建立信用卡业务系统的话,外包不失为一种方向,一种选择。因此,2004年银行在外包方面是会有一定需求的。
此外,2004年外资银行可能会有一些动作。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总体上是一件好事情,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大家从中看到的将是根本的不同,而不是表面的差异。外资银行加入中国信用卡市场还有提升社会认知度的作用。目前,大众对信用卡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而外资银行的加入能够加大整体的宣传力度,这将有助于信用卡的普及。
田卓雅: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基础越来越牢固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1.国内银行纷纷规划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蓝图,确立信用卡业务在打造银行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定位。信用卡业务潜在的巨大获利动因无疑给了国内银行业巨大的诱惑和想象空间,为此,国内银行界对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将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作为未来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内容。
2.信用卡业务日益成为各家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角逐的焦点,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加入到信用卡市场的竞争行列。在紧随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之后,2003年分别有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发行了标准的贷记卡。各家发卡银行纷纷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在产品设计、品牌塑造、定价、市场细分、市场推广、广告投入、渠道建设等方面的营销策略各显千秋,力图快速抢占信用卡市场。
3.各行纷纷投入巨资在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软、硬件条件上,高标准打造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综合平台。一是各家发卡银行在办公场所以及其他有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上投入巨资;二是在信用卡软件系统的采购上,几乎所有发卡银行都采用了国际上著名厂商的信用卡业务处理系统,硬件配置也是具有国际水准的;三是发卡银行纷纷建立起高标准的专为信用卡业务服务的Call Center,构筑起一个集电话、传真、电邮、短信和互联网等综合功能的信用卡业务客户服务平台。
4.各家发卡银行不断创新信用卡业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成立独立运营的信用卡中心是目前各家发卡银行在管理体制方面呈现出来的一个最大特点。目前,由于受国内法律的限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信用卡公司尚未出现,但这并不妨碍各家发卡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几乎所有发卡银行都成立了相对独立的信用卡中心。当然相对独立的管理内涵各不相同,而且还在不断地创新之中,目前主要有银行内部部门式、事业部制形式和公司化经营形式等主要形式。在运营模式上,多数发卡银行逐步走向比较科学和合理的大集中和集约化的运营模式。
5.不少发卡银行纷纷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借助外脑,积极引入境外顾问资源,藉此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和业务竞争能力。2003年,国内发卡银行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引入境外顾问资源,如花旗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合资,中信实业银行与香港中信嘉华银行所进行的合作均是这种情形。
6.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促进和培育信用卡市场发展的政策,引起了消费者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03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银行外币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对我国银行外币卡业务作了重新规范,确立国际卡的合法购汇功能,扩大了国际卡的发行对象。这一通知的出台,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和发卡银行的广泛关注。国内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对地方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进行高水准的规划,勾画银行卡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当地的信用体系。
7.关于信用卡刷卡消费联机确认方式的争论不断升温,引起了业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进入2003年以来,各种媒体纷纷揭示了信用卡的用卡安全问题,从而引起广大持卡人和发卡银行的高度关注。一些地方的消费者协会对持卡人持有的仅凭签字确认的信用卡进行刷卡消费提出了消费警示,一时间,有关信用卡刷卡消费联机确认方式的争论骤然升温,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8.有关发卡银行纷纷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信用卡知识产权,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深圳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先后对自己在业务发展中开发的软、硬件系统申请专利保护。
9.尽管国内信用卡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与信用卡业务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如信用卡呆账核销办法、与个人破产有关的法律等还不健全,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还未建立起来,社会公众根深蒂固的“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一时还难以扭转,经营体制改革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宽松,所以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所需要的多方的市场环境的改善尚需走相当长的路。
展望2004年,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将会进一步推动信用卡市场的不断发展。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宏观基础越来越牢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的人均GDP达到信用卡发展的适当规模,这些地方的社会消费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不断增加将会不断地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提高消费者的持卡意愿。从微观层面看,联网通用、诚信社会建设和法律环境的不断改善,将为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2.2004年将会有更多的银行加入到信用卡的发卡行列,国内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预计2004年将会有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等银行陆续发行信用卡。
3.随着信用卡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信用卡业务创新将会进一步加强。我国信用卡市场逐步进入成长期,各家发卡银行都在想方设法在这个关键时刻尽快抢占市场,争夺高端客户,所以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家发卡银行肯定会在业务创新上大做文章。2004年,各家发卡银行预计会在新兴销售渠道的建设,信用卡外延产品的开发、增值服务的提供和功能的延伸以及市场促销活动等方面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4.随着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信用卡产业链将会逐渐呈现,尤其是一些与信用卡业务关系密切的外围服务商将会相继出现在信用卡市场中。信用卡业务除了本身的市场容量外,它所带动的上下游市场将会给很多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由于国内信用卡市场起步晚,预计在与信用卡业务密切程度比较高的领域如制卡及卡片速递、账单打印、账单邮寄、卡片销售代理和催收、系统外包等方面出现一些外围服务商。
5.各发卡银行将加大对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创新。尽管很多发卡银行仍然将追求发卡量规模作为经营的重点,但是一些发卡时间比较长的银行将会由粗放型经营逐步过渡到集约化经营,追求规模和赢利的协调发展;一些发卡机构将会进一步创新内部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赢利模式、风险监控模式等。
6.随着CEPA(Close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实施进入实质性阶段,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贸易和金融关系将会更加密切,预计国内信用卡将会在2004年大举进入香港市场。届时国内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可以在香港畅通无阻。
7.国内信用卡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这并不排斥发卡银行间的合作,尤其是在还款代理、不良客户信息共享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
8.服务品质、以人为本和风险防范等经营和服务理念将会在产品营销中不断体现。在“密码信用卡”、双币种卡之后,将会出现借贷合一卡、接触式和非接触式IC和磁条合一卡、多功能合一卡、贵宾卡和白金卡等新型卡种。另外,“密码信用卡”将会不断创新,并不断得到市场的进一步认可。为方便使用,适应国内外不同的受理环境,国内用密码、境外用签字的信用卡会很快走进市场。为了防范风险和方便持卡人,诸如手机支付确认、交易信息反馈等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式将会不断呈现,会有更多的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进行交易。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信银行信用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