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的新华保险c分红型人寿保险交三年保十年的,为什么现在卡里没钱呢,啥时候卡里能

新华保险新C款,定期保险与活期保险的利息是什么样?而且分红的款是放在卡里吗?我只是收到一份底单而已。_百度知道
新华保险新C款,定期保险与活期保险的利息是什么样?而且分红的款是放在卡里吗?我只是收到一份底单而已。
在银行买了保险,不知道好不好,值得信任?答:现在在很多银行营业厅和邮政储蓄厅中,会有很多银保人员推销保险产品!但是储户对于这方面并不理解!所以应该详见保单,未来回报等可参考合同内的数据!银行保险大致可分为:意外医疗消费型、定期还本保障型、理财分红型现在银保多数销售的是理财分红型的产品为主,在储蓄时需注意:1、满期还本+多于储蓄的利息,年利率在2-6%左右!2、保险产品应清楚了解保险责任和利益,熟知保单中的内容!3、一般银行保险满期在10年以上,缴费期3-6年左右,也就是说3年内支取肯定亏损本金!4、在储蓄时不要盲目接受银行工作人员的高息诱惑,有保单就是保险产品,而不是普通银行储蓄!
其他类似问题
新华保险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不问清楚买来干什么,保险的利息(行内交分红)都是不固定的,按照该公司当年的盈利状况进行分红,不知道你的新C是多少年缴的。一般的都是5年期交,10到期的。它的保险分红是直接打进保险金额进行下一年度分红,不能取出来的。在购买时,业务员一般都会说5年就可以拿出来了,但是请注意,保障期是10年的,如果5年交费完时拿出来,等于和银行存5年定期一样的收益,不划算。只有等到10期再拿出来才算是有赚。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报告摘要
时间: 03:30:48
证券时报:
  §1 重要提示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报告全文同时刊载于http://www.sse.com.cn。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于日审议通过了本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正文及摘要。应出席会议的董事15人,亲自出席会议的董事14人,其中肖微委托许善达出席会议并表决。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本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
  本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本公司董事长高国富先生、财务负责人顾越先生、总精算师迟小磊女士及副总会计师王莺女士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1 基本情况简介
  A股简称
  A股代码
  601601
  A股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H股简称
  中国太保
  H股代号
  H股上市交易所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中路190号交银金融大厦南楼
  邮政编码
  200120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
  http://www.cpic.com.cn
  电子信箱
  ir@cpic.com.cn
  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杨继宏
  联系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中路190号交银金融大厦南楼
  电子信箱
  ir@cpic.com.cn
  §3 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
  3.1 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 人民币百万元
  主要会计数据
  2011年
  2010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09年
  营业收入
  157,934
  141,662
  104,313
  利润总额
  10,399
  10,670
  (2.5)
  9,506
  净利润注
  8,313
  8,557
  (2.9)
  7,356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注
  7,324
  8,573
  (14.6)
  7,39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5,527
  61,618
  (9.9)
  38,474
  2011年末
  2010年末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2009年末
  总资产
  570,612
  475,711
  397,187
  股东权益注
  76,796
  80,297
  (4.4)
  74,651
  注:以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数据填列。
  3.2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2011年
  2010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09年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注
  (2.9)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注
  (2.9)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注
  (14.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注
  减少0.3个百分点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注
  增加0.1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注
  减少1.5个百分点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股)
  (9.9)
  2011年末
  2010年末
  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
  2009年末
  每股净资产(元/股)注
  (4.4)
  注:以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数据填列。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适用 □不适用
  单位: 人民币百万元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收益
  1,144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收益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
  非经常性损益的所得税影响数额
  (333)
  少数股东应承担的部分
  3.3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本公司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及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列示的2011年度和2010年度的净利润以及于日和日的股东权益并无差异。
  §4 董事长报告
  2011年集团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49.58亿元,同比增长11.0%,市场份额10.8%1(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2011年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计算);寿险一年新业务价值67.14亿元,同比增长10.1%;产险承保利润32.24亿元,同比增长46.5%;归属集团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13亿元,每股收益0.97元。
  回顾集团上市以来,尽管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及其持续影响的冲击,我们始终以价值为导向,专注主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集团各项业务取得长足进步,并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集团整体业务保持健康发展
  业务平稳健康增长。2011年集团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49.58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寿险业务收入932.03亿元,同比增长6.1%;产险业务收入616.87亿元,同比增长19.5%。2008年至2011年间,集团保险业务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6.9%,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
  业务价值持续增长。截至2011年末集团内含价值1,135.64亿元,同比增长3.2%。寿险有效业务价值416.11亿元,同比增长19.6%;寿险一年新业务价值67.14亿元,同比增长10.1%。产险综合成本率93.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盈利水平稳定。2011年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13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6%,连续三年保持在10%以上。2011年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分别实现净利润31.75亿元、37.67亿元;其中太保产险盈利创历史新高,产险承保利润32.24亿元,同比增长46.5%。
  偿付能力充足。截至2011年末集团和太保寿险、太保产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84%、187%、233%,保持了较高水平。自A股上市以来,集团累计向太保寿险增资256.10亿元,向太保产险增资149.75亿元,并于2011年末安排太保寿险发行了80亿元次级债。上市募集资金均用于充实各保险业务板块的资本金,为有效应对经营环境变化和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二、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太保寿险“聚焦营销渠道、聚焦期缴业务”的发展策略取得明显成效
  营销平台稳步提升。2011年营销渠道保险业务收入428.18亿元,同比增长21.3%,三年平均复合增长率20.8%;新保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为108.26亿元,同比增长21.0%,三年平均复合增长率25.0%。营销渠道人均产能3,199元,同比增长11.7%,三年平均复合增长11.7%。
  业务品质持续优化。2011年寿险新保期缴业务收入162.34亿元,在新保业务中的占比达到34.6%,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较2008年提升12.2个百分点。新保期缴业务收入中,十年期及以上业务占比45.9%,同比提升13.2个百分点。营销渠道新保期缴业务收入100.65亿元,同比提升21.9%;2011年新业务利润率为13.6%,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业务品质不断提升。自2008年以来保单继续率稳步提升, 2011年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达到92.7%,25个月保单继续率达到89.8%。
  创新转型富有成效。2011年银保渠道全力实施销售模式转型,推动以期缴为核心的业务发展,新保期缴业务收入中,五年期及以上产品占比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营销渠道积极创新营销工具,试点基于3G网络与移动终端有效结合的“神行太保”移动销售系统,提升客户体验和承保效率。在营运保障方面,启动研发保全GPS系统,力求构筑面向客户的卓越营运体系,推动客户服务模式升级。
  三、强化专业管理水平,太保产险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业务规模和品质不断提高。2011年财产保险业务收入实现616.87亿元,同比增长19.5%,市场份额12.9%,同比有所提升。2008年以来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保持强劲增长。同时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和品质,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自2008年以来综合成本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09年至2011年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7.5%、93.7%及93.1%。
  渠道经营不断强化。太保产险坚持多渠道专业化发展策略,在巩固车商、银保等传统渠道优势的基础上,加快电销、交叉销售等新渠道发展步伐,业务占比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积极推动非车险直销团队专业化建设,实施重大客户销售组织改革;建立了目标客户定位明确、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渠道网络体系。同时强化续保管理, 2011年商业车险续保率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中等规模以上的企财险客户续保率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
  提升客户体验。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理赔管理模式和快速便捷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建成行业领先的“3G快速理赔系统”,在线完成查勘定损,有效缩短理赔周期。优化承保理赔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险种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主查询服务;率先在业内导入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模式,建成业内首批12家示范星级服务门店;率先在业内建立全国客户投诉集中管理体系,亿元保费投诉量等主要服务质量监控指标继续优于行业水平。在中国质量协会开展的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调查中,太保产险的客户满意度指数连续八年保持上升。
  四、太保资产着力提升投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努力提高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制。2011年太保资产从账户负债特性出发,制定了既满足产品负债需求又兼顾资本市场实现可能性的中长期战略资产配置方案。太保资产逐步建立综合性的投资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从制度上、流程上、系统上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净投资收益率稳步提高。2011年太保资产抓住升息周期的机遇,加大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力度。2011年末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85.6%,较上年末提高2.9个百分点,新增固定收益类资产871.09亿元,重点配置于收益率较高的协议存款、银行次级债和债权投资计划。2011年权益市场大幅下跌,太保资产主动调整资产结构,适时扩大具有稳定现金分红预期的权益资产持仓规模。2011年实现净投资收益率4.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的提高,优化了投资收益的结构,提升了抵御资本市场波动的能力。
  加快另类投资项目开发。2011年太保资产先后发起设立五个债权投资计划,合计金额156亿元,保持了在债权投资计划业务方面的保险行业领先地位。投资总额为40亿元的“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是保险行业内第一个不动产金融产品;投资总额为210亿元的北京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是太保资产协调保险业内多家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发起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债权投资产品。2011年末另类投资在投资资产中占比为7.3%,较2008年末提高了5.0个百分点。
  五、巩固优势、积极拓展,长江养老业务规模平稳增长
  在业务拓展方面,2011年长江养老进一步挖掘存量客户潜力,开发企业年金新单业务和养老保障业务,巩固区域优势地位;积极拓展全国营销服务网络,加强渠道合作,并对大型企业的业务开拓形成重要突破。2011年长江养老实现企业年金缴费36.23亿元,同比增长10.8%;截至2011年末受托管理资产272.58亿元,较上年末上升4.7%;投资管理资产181.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1%。
  六、面向客户需求导向,打造卓越营运体系
  2011年以集约化为核心的大规模营运体系建设全面完成,高效运作、成本集约、资源共享的运营平台有力地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公司启动了面向客户需求导向的卓越营运体系建设,太保寿险完成了营运转型的顶层设计,确定了营运成本分析模型,制订了营运服务水平指数体系;太保产险确定了全国多点共享的营运模式架构建设方向,初步形成中后台运营体系框架蓝图和流程模式。未来,太保集团将围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战略转型要求,运用新技术构筑面向客户的、以标准化集约化为核心的卓越营运体系。
  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可能更为复杂。但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保险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2012年保险监管部门提出了“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监管思路,更加注重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引导行业理性发展和市场秩序规范。
  2012年中国太保将把握机遇,稳中求进,奋发有为,深入推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坚持“稳增长、优服务、防风险、促转型”的经营策略,进一步发挥综合保险集团的整体优势,促进公司价值的持续增长。太保寿险将继续坚持“聚焦营销渠道、聚焦期缴业务”的发展策略,实施营销业务城区突破,保持营销渠道价值贡献稳定,积极把握个人延税型保险业务发展机遇;太保产险将聚焦服务创新、注重流程优化、严密防范风险,在保持稳定承保盈利水平的同时,实现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巩固竞争优势;太保资产将始终遵循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基本原则,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提升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能力,在复杂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努力实现持续稳定的投资收益。
  公司荣誉
  2011年正值建司20周年,中国太保首次跻身《财富》全球500强,并凭借综合实力、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和品牌美誉获得了多项荣誉。
  ●中国太保入选美国《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467位;
  ●中国太保连续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市值500强和美国《福布斯》全球前500强企业;
  ●中国太保在Interbrand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上列第10名;
  ●中国太保蝉联“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杰出企业奖”;
  ●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在“3.15”论坛上同时被中国质量万里行授予“服务质量先进单位”,并连续十年在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保险业窗口服务质量明察暗访中获得第一名;太保产险同时被授予“保险窗口服务质量特别贡献奖”;
  ●太保寿险获《保险经理人》杂志“2011中国保险行业年度风云榜”的“年度价值成长最优”奖;
  ●太保寿险12款保险产品获第六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创新大奖评选系列奖项,其中“鸿鑫”系列产品和“红利发两全保险”获“年度最畅销保险产品”,“金享人生保障计划”获“年度最具创新力产品”,“红利达两全保险”获“年度最具市场潜力产品”;
  ●太保产险被第五届“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CFV) ”授予“2011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保险公司(中资产险)”称号;
  ●太保产险“3G快速理赔系统”被《理财周刊》授予“2011年保险行业年度服务大奖”,成为唯一获得该殊荣的产险公司。
  §5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本公司主要通过下属的太保寿险、太保产险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人寿及财产保险产品和服务,并通过下属的太保资产管理和运用保险资金。此外,本公司控股长江养老从事养老金业务,还通过太保香港、太保投资(香港)在香港市场分别从事财产保险和资产管理业务。
  由于长江养老、太保香港、太保投资(香港)的业务在本公司的占比较小,以下对人寿保险业务的分析均指太保寿险,对财产保险业务的分析均指太保产险,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分析均指太保资产。
  一、主要经营指标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12月31日
  2011年
  2010年
  同比(%)
  保险业务收入
  人寿保险
  93,203
  87,873
  财产保险
  61,687
  51,622
  市场占有率
  人寿保险(%)注1
  人寿保险(%)注2
  (0.1pt)
  财产保险(%)
  0.1pt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8,313
  8,557
  (2.9)
  人寿保险
  3,175
  4,611
  (31.1)
  财产保险
  3,767
  3,511
  集团内含价值
  113,564
  110,089
  人寿保险一年新业务价值
  6,714
  6,100
  财产保险综合成本率(%)
  (0.6pt)
  集团客户数(千)注3
  69,995
  47,518
  客均保单件数(件)
  (2.8)
  养老金业务
  受托管理资产
  27,258
  26,038
  投资管理资产
  18,104
  14,022
  1、根据保监会公布的2011年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计算。
  2、根据保监会公布的寿险公司规模保费计算。
  3、客户数是指在当年年底,至少持有一张在保险责任期内且保险期限不小于365天保单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同一人时视为一个客户。
  二、人寿保险业务
  (一)业务分析
  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银保新规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整体寿险市场增速明显放缓,相比较%的增速,2011年中国寿险行业规模保费同比增长为5.1%。本公司积极推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深入实施“聚焦营销渠道,聚焦期缴业务”的发展策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业务品质稳步改善。2011年本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932.03亿元,同比增长6.1%;新保业务收入469.36亿元,新单标准保费187.67亿元2(数据来源为保监会公布的保险业统计信息),同比增长6.0%,高于行业增速6.4个百分点。
  1、按渠道的分析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同比(%)
  营销渠道
  保险业务收入
  42,818
  35,286
  新保业务
  10,826
  8,947
  10,065
  8,258
  续期业务
  31,992
  26,339
  银行渠道
  保险业务收入
  44,450
  48,201
  (7.8)
  新保业务
  30,512
  41,100
  (25.8)
  5,847
  8,469
  (31.0)
  24,665
  32,631
  (24.4)
  续期业务
  13,938
  7,101
  直销渠道
  保险业务收入
  5,427
  4,147
  新保业务
  5,285
  4,008
  5,271
  3,997
  续期业务
  新渠道
  保险业务收入
  112.6
  新保业务
  138.9
  135.1
  续期业务
  93,203
  87,873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12月31日
  2011年
  2010年
  同比(%)
  保险营销员(千名)
  保险营销员每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元)
  3,199
  2,863
  保险营销员每月人均寿险新保单件数(件)
  (1)营销渠道
  2011年本公司营销新保业务收入为108.26亿元,同比增长21.0%,其中十年期及以上期缴业务收入为70.70亿元,同比增长32.1%。续期业务收入319.92亿元,同比增长21.5%。
  本公司注重营销渠道人力的健康增长,2011年末营销员人力较上年末增长4.3%。在增员方面,通过严格执行面试选才流程,提升增员质量;在基础管理方面,通过强化出勤管理、加强师资力量和培训执行力度等措施,严格考核机制,提高留存质量和绩优队伍的增长。
  2011年本公司营销渠道产能稳步提升,同比增长11.7%。产品策略方面,本公司根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风险保障需要,为不同年龄段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和组合,并针对不同客户群及时推出专属产品;客户策略方面,本公司持续积累新客户,并通过老客户加保方案等措施,提升客户的经营能力;资源配置方面,加强统筹管理、提高资源效用,发挥考核机制的牵引作用,进一步提升产能;营销支持方面,积极创新营销工具,试点基于3G网络与平板终端有效结合的“神行太保”移动销售系统,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和承保效率。
  (2)银行渠道
  受市场利率上升、信贷紧缩、银保新规及理财型产品竞争等因素影响,2011年银行渠道业务遭遇明显下降,步入转型发展阶段。2011年本公司银行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44.50亿元,同比下降7.8%,其中新保业务收入305.12亿元,同比下降25.8%。面对新的挑战,本公司积极推动以期缴业务为核心的渠道业务转型。通过稳定与主要银保渠道的战略合作关系,构建银保合作新模式;开发银保专属产品和新型期缴产品,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2011年新保期缴业务收入58.47亿元,其中五年期及以上业务收入35.70亿元,占比较上年提升5.4个百分点;实现高价值新型期缴业务收入3.30亿元,取得业务转型突破。银保业务品质保持良好水平,续期业务收入139.38亿元,同比增长96.3%。截止2011年末,本公司与79,905家银邮网点签约销售本公司的人寿保险产品。
  (3)直销渠道
  2011年本公司直销渠道以细分客户,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为主线,积极发展意外险、年金险、健康险和个人寿险等业务;加强渠道专业化建设,提升渠道网点经营水平;深入挖掘渠道客户资源,建立法人客户业务新增长点;探索职团开拓运作模式,销售高价值个人产品。2011年本公司直销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4.27亿元,同比增长30.9%。
  (4)新渠道
  本公司加快电销、网销等新渠道业务发展,重点发展高价值期缴业务、积累新客户,持续提高该渠道价值占比。2011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112.6%;新保业务收入3.13亿元,其中期缴保费占比98.4%;续期业务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80.6%。
  2、按业务类型的分析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同比(%)
  保险业务收入
  93,203
  87,873
  传统型保险
  15,636
  15,248
  分红型保险
  72,873
  68,434
  万能型保险
  (4.7)
  短期意外与健康保险
  4,613
  4,106
  保险业务收入
  93,203
  87,873
  个人业务
  89,904
  85,677
  团体业务
  3,299
  2,196
  2011年万能型和投连型产品因资本市场持续震荡而销售低迷,固定利率的传统型产品在高利率环境下对客户的吸引力下降,分红型产品依然是寿险业务增长的主要来源。
  本公司坚持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2011年实现传统型保险业务收入156.36亿元,同比增长2.5%;分红型保险业务收入728.73亿元,同比增长6.5%;短期意外和健康保险业务收入46.13亿元,同比增长12.3%。从客户类型看,个人业务占比96.5%。
  3、保单继续率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注1
  0.7pt
  个人寿险客户25个月保单继续率(%)注2
  5.8pt
  1、13个月保单继续率:发单后13个月继续有效的寿险保单保费与当期生效的寿险保单保费的比例。
  2、25个月保单继续率:发单后25个月继续有效的寿险保单保费与当期生效的寿险保单保费的比例。
  2011年本公司持续改善业务品质、提升客户服务和续期保费管理水平,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及25个月保单继续率稳步提高。
  4、前十大地区保险业务收入
  2011年本公司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经济较发达或人口较多的省市。未来本公司将持续优化与城区发展相适应的资源配置和投入,巩固县域优势,实施城区突破,提高城区业务占比。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同比(%)
  保险业务收入
  93,203
  87,873
  9,048
  8,432
  8,798
  7,875
  7,712
  7,251
  7,080
  6,842
  5,686
  4,439
  5,523
  5,342
  5,168
  5,388
  (4.1)
  4,355
  4,802
  (9.3)
  4,318
  4,270
  3,967
  3,646
  61,655
  58,287
  其他地区
  31,548
  29,586
  (二)财务分析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同比(%)
  已赚保费
  90,493
  84,665
  投资收益注1
  15,697
  17,625
  (10.9)
  汇兑损失
  (17)
  (15)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收入
  106,865
  102,861
  退保金
  (9,588)
  (4,489)
  113.6
  赔付支出
  (13,430)
  (13,749)
  (2.3)
  减:摊回赔付支出
  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净额
  (56,135)
  (59,323)
  (5.4)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8,182)
  (7,010)
  业务及管理费
  (8,425)
  (7,745)
  其他支出注2
  (8,721)
  (5,804)
  营业支出
  (103,545)
  (97,511)
  营业利润
  3,320
  5,350
  (37.9)
  营业外收支净额
  (26)
  (311.5)
  所得税
  (200)
  (713)
  (71.9)
  净利润
  3,175
  4,611
  (31.1)
  1、投资收益包括报表中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其他支出包括保单红利支出、摊回分保费用、利息支出、其他业务成本、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投资收益。2011年为156.97亿元,同比减少10.9%,主要是受本年度市场大幅下滑影响,股票和基金买卖价差收入减少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退保金。2011年为95.88亿元,同比增长113.6%。主要是由于升息引起银保渠道部分产品退保增加。
  赔付支出。2011年为134.30亿元,同比减少2.3%,主要是公司加强了对业务质量的管理。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同比(%)
  赔付支出
  13,430
  13,749
  (2.3)
  传统型保险
  4,236
  2,520
  分红型保险
  7,883
  10,132
  (22.2)
  万能型保险
  (18.5)
  短期意外与健康保险
  1,289
  1,070
  赔付支出
  13,430
  13,749
  (2.3)
  赔款支出
  1,289
  1,070
  满期及生存给付
  8,829
  10,268
  (14.0)
  年金给付
  1,959
  1,378
  死伤医疗给付
  1,353
  1,033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2011年度为 81.82亿元,同比增长16.7%,主要是本公司大力发展期限更长的期缴型产品,佣金增加以及营销增员成本上升。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同比(%)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8,182
  7,010
  传统型保险
  分红型保险
  6,521
  5,544
  短期意外与健康保险
  业务及管理费。2011年为84.25亿元,同比增长8.8%。业务及管理费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由2010年度的8.8%上升至2011年的9.0%,主要是由于业务转型过程中的投入增加以及通货膨胀环境下的人力成本增加。
  其他支出。2011年为87.21亿元,同比增长50.3%,主要是由于分红险业务增长推动保户红利支出增加及投资资产减值增加。
  综合上述原因,2011年本公司人寿保险业务实现净利润31.75亿元。
  三、财产保险业务
  (一)业务分析
  2011年本公司抓住产险市场发展的有利时机,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进集约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16.87亿元,综合成本率93.1%,在保持综合成本率行业领先的同时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提升。
  1、按险种的分析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同比(%)
  保险业务收入
  61,687
  51,622
  机动车辆险
  47,409
  39,636
  交强险
  11,389
  9,252
  商业车险
  36,020
  30,384
  非机动车辆险
  14,278
  11,986
  企财险
  4,902
  4,149
  责任险
  1,967
  1,339
  意外险
  1,508
  1,338
  货运险
  1,524
  1,216
  4,377
  3,944
  (1)机动车辆险
  本公司持续深化车险精细化管理,巩固传统渠道优势,着力推进车险续保管理和新渠道建设;依托“3G快速理赔系统”等新技术,创新理赔服务、改善客户体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车险业务较快增长。2011年实现机动车辆保险业务收入474.09亿元,同比增长19.6%。
  (2)非机动车辆险
  本公司以加强非车险销售能力建设为主线,充分整合承保、理赔、风险管理等专业条线的技术资源,积极转变传统优势险种的发展方式,发挥航运保险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优势,完善重大客户销售管理体系建设,2011年实现非机动车辆保险业务收入142.78亿元,同比增长19.1%。
  前五大产品信息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日止12个月
  商业保险险种
  保费收入
  保险金额
  赔款支出
  准备金
  承保利润
  机动车辆保险
  47,409
  5,639,163
  22,349
  32,992
  2,672
  企财险
  4,878
  7,817,900
  1,939
  3,708
  责任险
  1,961
  4,381,845
  1,614
  意外险
  1,507
  23,506,723
  1,170
  货运险
  1,503
  3,266,302
  注:保费收入均不含分入保费。
  2、按渠道的分析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同比(%)
  保险业务收入
  61,687
  51,622
  直销渠道
  12,856
  13,737
  (6.4)
  代理渠道
  36,770
  31,696
  经纪渠道
  4,695
  3,937
  新渠道
  7,366
  2,252
  227.1
  注:新渠道含交叉销售、电销及网销。
  2011年本公司加强渠道专业化经营,整合渠道资源,坚持创建新渠道与优化传统渠道并举。新渠道方面,本公司进一步加快电销和交叉销售的发展步伐:通过推进职场建设、优化运营管理、启用电销新号码、强化整合营销等手段,实现电销业务收入53.73亿元,同比增长397.0%;进一步完善交叉销售管理体系,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实现交叉销售收入19.93亿元,同比增长70.2%;电销及交叉销售收入占财产保险业务收入的11.9%,同比上升7.5个百分点。传统渠道方面,持续提升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逐步完善了目标客户定位明确,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并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渠道网络体系。
  截止2011年末,本公司拥有直销人员13,599名;本公司还与30,597名产险营销员,14,572家代理机构和1,416家经纪公司签约销售本公司的财产保险产品。
  3、前十大地区保险业务收入
  2011年本公司的财产保险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较发达的内陆省份,未来本公司将依托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综合考虑市场潜力及经营效益等相关因素,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策略。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同比(%)
  保险业务收入
  61,687
  51,622
  8,928
  7,535
  6,953
  5,828
  5,462
  4,329
  4,800
  4,107
  4,579
  4,146
  3,516
  3,232
  1,963
  1,633
  1,900
  1,478
  1,881
  1,568
  1,827
  1,570
  41,809
  35,426
  其他地区
  19,878
  16,196
  (二)财务分析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同比(%)
  已赚保费
  46,486
  34,894
  投资收益注1
  2,314
  2,415
  (4.2)
  汇兑损失
  (20)
  (13)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收入
  48,940
  37,427
  赔付支出
  (27,998)
  (20,749)
  减:摊回赔付支出
  5,075
  4,051
  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净额
  (4,312)
  (3,345)
  手续费支出
  (5,281)
  (4,319)
  业务及管理费
  (11,141)
  (8,716)
  其他支出注2
  (225)
  (181.5)
  营业支出
  (43,882)
  (32,802)
  营业利润
  5,058
  4,625
  营业外收支净额
  所得税
  (1,301)
  (1,114)
  净利润
  3,767
  3,511
  1、投资收益包括报表中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其他支出包括分保费用、摊回分保费用、利息支出、其他业务成本、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投资收益。2011年为23.14亿元,同比减少4.2%,主要是受本年度股票市场大幅下滑影响,股票和基金买卖价差收入减少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赔付支出。2011年为279.98亿元,同比增长34.9%,主要是业务增长及上年保费高增速带来的赔付增加所致。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同比(%)
  赔付支出
  27,998
  20,749
  机动车辆险
  22,349
  16,185
  非机动车辆险
  5,649
  4,564
  手续费支出。2011年为52.81亿元,同比增长22.3%,主要原因是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手续费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从2010年度的8.4%上升到8.6%,基本与上年持平。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
  2011年
  2010年
  同比(%)
  手续费支出
  5,281
  4,319
  机动车辆险
  3,664
  2,917
  非机动车辆险
  1,617
  1,402
  业务及管理费。2011年为111.41亿元,同比增长27.8%。业务及管理费占保险业务收入的比例从2010年的16.9%上升到2011年的18.1%,主要是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渠道的推广投入加大以及员工社会保障成本的增加。
  综合上述原因,2011年本公司财产保险业务实现净利润37.67亿元。
  四、资产管理业务
  本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以强化保险资产负债管理为导向,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逐步提高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能力,追求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投资资产的长期净值增长。
  受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及货币政策从紧等多重因素影响,2011年市场利率水平总体上升,权益市场下跌幅度较大。2011年,本公司充分利用升息周期的机遇,加大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力度,提高全部资产可重复的收益率;主动降低权益投资占比,优化权益类资产持仓结构;加快另类投资债权投资计划的设立,持续拓展保险资金投资新领域。
  (一)投资组合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011年
  12月31日
  2010年
  12月31日
  同比(%)
  投资资产(合计)
  522,530
  435,751
  按投资对象分
  固定收益类
  447,418
  360,309
  -债券投资
  276,688
  232,533
  -定期存款
  137,373
  106,772
  -债权投资计划
  25,563
  15,925
  -其他固定收益投资注1
  7,794
  5,079
  权益投资类
  53,573
  55,516
  (3.5)
  -基金
  20,547
  24,857
  (17.3)
  -股票
  26,862
  24,979
  -其他权益投资注2
  6,164
  5,680
  投资性房地产
  6,573
  2,366
  177.8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14,966
  17,560
  (14.8)
  按投资目的分
  交易性金融资产
  2,907
  3,604
  (19.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17,592
  119,759
  (1.8)
  持有至到期投资
  202,536
  157,360
  长期股权投资
  (100.0)
  贷款及其他注3
  199,495
  154,588
  1、其他固定收益投资包括存出资本保证金、保户质押贷款及理财产品等。
  (下转C10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红型保险可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