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 谋杀记忆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ppt 催眠师手记电子版 谢谢了

Amazon CAPTCHA
请输入您在这个图片中看到的字符:
& , , Inc. or its affiliates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26.30 [7.4折][定价:¥36.0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催眠师手记
¥26.30 [7.4折]
查找同类商品
  如果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关于“非常态人类”的常态精神世界,那么《催眠师手记》就是关于常态人类的“非常态精神空间”;《催眠师手记》为竭力探索外部空间的读者们,提供了观照内心世界的精神入口。  高铭曾在演讲中提到“像精神病人一样思考”的话题,打破了我们对人用“正常”和“不正常”的标准简单划分的思维。他的新书《催眠师手记》,更加彻底地告诉每一个“正常人”,其实你的精神世界未必如你以为的那样,那也许是一个未知的异世界,它荒芜、阴郁、无边无际…… 高铭写《催眠师手记》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激发读者“把自己的内心摆在镜子前”的欲望。  现实的残酷让人们无所适从,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知晓自己的真心。作为“社会观察者”,高铭在《催眠师手记》中写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紧张,并试图以“催眠师+心理咨询师”搭档解惑的方式,来还原现代人心理问题背后隐藏的困惑和煎熬。绝望!挣扎!迷失!压抑!愤怒!嫉妒!阴郁!荒芜……你是否曾经或者正在饱受这些情绪的折磨,但却找不到真正的原因?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藏着什么。催眠――破开表象的坚冰,唤醒深藏在冰层下的真相。每看完一篇手记,你都会惊叹“怎么会这样”?每读完一个案例,都让你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畏惧!总有一篇文章会打动你,因为这些文字中到处充斥着你我的身影!总有一种情绪会触痛到你,因为有一种情感叫感同身受!海报:
  继《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之后,狂想代理人高铭再度发力,续写姊妹篇《催眠师手记》。历时三年,作者高铭再次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深入催眠诊所、心理诊所,获悉珍贵一手资料,化身心理福尔摩斯,探寻埋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秘密,打造国内第一部心理推理纪实档案。  身在钢筋水泥丛林,我们丢掉了健康、快乐……还有自己。在《催眠师手记》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如你我般被困在原地的人――  《黑暗中的隐藏者》,一个酷爱黑色的女子,甚至一度想把自己的皮肤染黑,习惯躲藏于黑暗之中。童年时的被忽略真的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你的花园》, 这是一个精致的女人,拥有让人羡慕的聪慧、美丽和财富,但她却觉得窗外永远都有一双大眼睛在偷窥自己。在巨大的压力下,人们如果不知道如何释放,那后果会是怎样?  《千手观音》,他是个僧人,但梦里却无数次被千手观音追杀,观音的样子犹如地狱里的魔。 是真的潜心修行?还是内心深处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完美谋杀》,爱家爱妻的中年男人,在梦里一遍一遍地在梦里杀自己的妻子。20年前他的父亲杀死了他的母亲,就在他面前。难道这就是血脉的宿命?  ……  每一个案例,每一个人物都犹如一记棒喝,让我们无法忽略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  本书将告诉你:  @每个人都可以发现最真实的自己,做自己最好的心理治疗师!  @如何用潜意识梦境意象修复自己?  @异常行为背后的隐藏着的是什么?  你有多久没跟自己好好谈谈了?《催眠师手记》――正视你自己!!相关视频请点击:
  高铭,畅销书作家,著有《催眠师手记》、《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人人都能梦的解析》及《谋杀记忆》等作品。编译过《梦的解析》,其成名作《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曾获2010年度国家图书馆文津奖提名。  高铭被媒体称为“社会观察者”,所著作品皆以观察态度表述。近些年他通过接触各种心理分析及催眠案例,发现在当下社会,人们往往忽略对自己内心的关注,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高铭以真实案例原型推出新作《催眠师手记》,创作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激发读者把自己的内心摆在镜子前的欲望,关照内心与探索外部世界同样重要。
  用“特立独行”来形容高铭一点都不过分。他承认自己是比较“轴”的人,“我就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广州日报》  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说:“人心并不是平静的池塘,并不是牧歌式的林间湖泊,它是一片海洋,里面藏有海底植物和可怕的居民。”高铭称得上是此间一个不知疲倦的探险者。  ――北京青年报  高铭的书有两本最好看,一本是《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本是《催眠师手记》。前者是关于“非常态人类”的常态精神世界,后者是关于常态人类的“非常态精神空间”。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不是瞎编的。  ――媒体评价
0 搭档1 夜惊魂2 迷失3 千手观音4 半面人5 完美记忆6 你的花园番外篇:关于梦和催眠7 衣柜里的朋友(上篇)8 衣柜里的朋友(下篇)9 见证者10 黑暗中的隐藏者11 暴君12 时间线番外篇:潜意识与暗示13 完美谋杀14 摇篮里的混蛋(上篇)15 摇篮里的混蛋(下篇)16 安魂曲17 无罪的叹息尾注(代后记)
  他是个僧人,但梦里却无数次被千手观音追杀,观音的样子犹如地狱里的魔。  是真的潜心修行?还是内心深处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千手观音  “有时候我很羡慕神职人员,因为凡是找上他们的人,其实都已经做好了某种心理上的准备。”在某个无聊的下午,搭档扔下手里的本子没头没脑的冒出这么一句。  我想了想:“你是指态度吗?”  搭档:“没错,僧侣或者神甫们相对比我们轻松的多,至少他们不必深究那些该死的成因,他们只要遵照教义来劝慰当事人,或者在必要的时候告诫一下。”  我摘下眼镜揉着双眼:“神的仆从嘛,不去讲教义难道他们也进行心理分析?我倒是觉得挺好,至少寺庙、教堂不会同我们是竞争关系。”  搭档:“所以也不用绞尽脑汁……”  我:“记得你说好像过小时候曾有上神学院的念头,现在又动心了?”  搭档:“其实一直就在处在摇摆不定的状态。”  我好奇的看着他:“这可不像你,我以为你从来都不会纠结呢,没出家是有什么让你放不下的?”  搭档:“不不,问题不在这儿。”  我:“那是什么?”  搭档凝重的看着我:“因为至今我都没见过佛祖显灵,也从未受到过主的感召。”  我:“你是说你需要一个神迹?”  搭档点了点头就没再吭声,用沉默结束了这个我本以为会延续下去的话题。  几天之后,当一个僧人出现在诊所门口的时候,我忍不住盯着搭档的背影看了好一阵,因为我不得不怀疑那家伙似乎有某种感知能力。  “……这么说来,你们这里可以催眠?”僧人摘下帽子,脱掉粗布外套,露出头上的两个戒疤和身上土黄色的僧袍。看上去他大约有四十岁左右的样子。  搭档飞快扫了僧人一眼:“可以,不过费用不低,也不会因为身份打折。”他对金钱的贪婪从不写在脸上,而是用实际行动表明。  僧人淡淡笑了一下:“好,没问题。”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从里面找出一张信用卡,“我们什么时候开始?”  站在门外的走廊里我严肃的看着我那毫无节操的搭档,他用一脸无辜回应。  我:“你什么都敢接啊?”  搭档露出困惑的表情:“什么情况?”  我:“这是个和尚……”  搭档:“侍奉神就不该有心理问题?”  我:“我不是这个意思,佛教有金钱戒……”  搭档:“对啊,所以他刷卡啊?”  我纠结的看了一会儿这个贪婪的家伙:“你别装傻,我没指和尚不能碰钱,而是他们不应该有自己的财产。”  搭档:“这有什么新鲜的,现在寺庙都有会计了……你意思是说他是假的?”  我:“不……问题就在于分不清真假,假的也就算了。如果是真的,收钱……合适么?”  搭档不解的看着我:“你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虔诚了?那些庙里的天价开光费和巨额香火钱怎么算?我不觉得收费有什么不妥啊?”  我愣在那儿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搭档似笑非笑的看着我:“这样吧,我先跟他聊聊,之后你决定催眠与否。”  我迟疑了几秒钟点了点头。  “你太不与时俱进了。”说完他摇了摇头转身回了接待室。  安排僧人在书房坐定后,搭档转身去别的房间取自己的笔记本。  我倒了杯水放在僧人面前:“请问……呃……您是哪个寺庙的?”  僧人笑了笑,说了一个庙号。那是市郊的一座寺庙,我听说过,在本地小有名气。  我:“您……假如您有某种困惑的话,不是应该通过修行来解决的吗?为什么想起跑到我们这里来了?”  僧人依旧保持着一脸的平和:“信仰是信仰,有些问题,还是专业人士知道的更清楚,毕竟现在是科学时代。西方人信仰上帝,但是心理这个行业在他们那里不是也很发达吗?”  “这位师父说的没错。”搭档从门外拎着本子走了进来,“信仰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在某些时候还是需要求助于其他学科的。”说着他瞥了我一眼。  我没再吭声,讪讪的坐到了一边。  搭档坐下、摊开本子,把胳膊肘支在桌面上,双手握在一起,身体前倾,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这位师傅,您有什么问题呢?”  僧人:“我出家五年了,一直都很好。最近开始做恶梦,但是醒来记不清是什么内容,只是知道梦的内容与观音有关。”  搭档:“观音?观世音菩萨?”  僧人:“不是,千手观音,你知道吗?”  搭档:“我对宗教不是很了解……千手观音真的有一千只手吗?”  僧人:“不,千手观音其实只有四十只手臂。”  搭档:“那为什么要叫千手观音?”  僧人:“各个经文上记载不同,而且个人理解也不同,有些寺庙的确供奉着一千只手臂的千手观音。”  搭档点了点头:“您为什么出家?五年前。”  僧人把目光瞟向窗外沉吟了一阵才开口:“家人去世后,我有那么几年都不能接受事实,后来经一个云游和尚的指点……就是这样。”  搭档:“明白了。您刚刚说是最近开始做恶梦的,之前都没有对吗?”  僧人想了想:“之前都很正常。”此时他眼神里飞快的闪过一丝犹疑,稍纵即逝。但我还是看到了。  搭档:“那么,您还记得梦中都有些什么吗?”  僧人:“记不清了,所以我想通过催眠来重现一下梦境……我们什么时候才开始呢?”  搭档:“很快,不过通常在催眠前都有一些准备,例如通过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到您的一些其他信息,以及梦中给您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些元素等等,这些都属于准备工作。”  僧人:“哦,好,那让我想想……梦里还有……对了,我还记得在梦里看到莲花宝座。”  搭档:“佛祖坐的?”  僧人:“就是那种。”  搭档:“很漂亮……呃……我是说,很绚烂吗?”  僧人:“不,神圣!”  搭档点了下头:“对,神圣……可是这样的话,看起来这个梦并不可怕。”  僧人:“这点我也想过,在梦开始的时候的确不是恶梦,但是后来……后来……我就记不清了。”  搭档:“这件事问过您的师父吗?应该有个师父吧?”  僧人叹了口气:“师父总是很忙,经常不在寺里,我找不到时间问他。不过我问过师兄。”  搭档:“他怎么说?魔障?”  僧人:“因为我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恶梦,所以师兄说也许是不够精进,要我诵经,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我越是刻苦诵经、打坐、做功课,越是容易做那个恶梦……”  搭档:“等等,您的意思是,总是那个梦吗?”  僧人凝重的点了点头。  搭档:“除了恶梦之外有没有别的什么发生?”  “别的……”僧人低下头想了一会儿,“有……”  搭档:“是什么?”  僧人:“偶尔在打坐后,我跑去看千手观音像,发现凶恶的那一面……嗯……更明显。”  搭档:“凶恶的那一面?我没懂。”  僧人:“寺里供奉的千手观音是四十臂十一面,也就是有十一张脸。”  搭档:“每张脸的表情都不一样?”  僧人:“对,有慈悲的,有入定的,有展颜的,有凶恶的。”  搭档:“为什么会有凶恶的?”  僧人:“‘神恩如海,神威如狱’,想必你听说过。”  搭档:“原来是这样,我听懂了。就是说每次您做完功课,去看千手观音像的时候,发现总是那张凶恶的脸最明显,是这样吧?”  僧人点了点头。  搭档:“我能问下您在入空门之前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吗?”  僧人:“在村里做木匠。”  搭档:“出家前,结过婚吗?”  僧人:“没有。”  搭档:“家人反对吗?”  僧人:“父母去世了,我也没有兄弟姊妹。”  搭档:“那么出家前的财产呢?都变卖了?”  僧人:“孑身一人,本无什么财产。”  搭档:“问一句冒犯的话:指点您出家的那个云游僧,是怎么跟您说的?”  僧人想了想:“大致上就是‘苦海无涯’一类的。”  “嗯……”搭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还是给他催眠吧。”搭档挂了电话,边说边透过玻璃门向催眠室望了一眼,僧人此时正平静的坐在沙发上歪着头等待着,看上去是在欣赏催眠室里播放的轻音乐。  我:“我也这么想,因为目前以我个人经验看,这个和尚似乎……有问题。”  搭档饶有兴趣的看着我:“你也发现了?说说看。”  我:“看上去,这个人很虔诚,但是他的虔诚后面有别的动机。”  搭档:“嗯,是这样。他的确不同于那些从骨子里对宗教狂热的人……还有吗?”  我:“你问到是否只是最近开始做那个恶梦的时候,他在撒谎……嗯……我是指某种程度上的撒谎,他之前很可能还被别的什么恶梦干扰,也许并不一定是梦……还有就是,他对出家前的很多问题都刻意淡化了。”  搭档把食指放在下唇上来回划动着没吭声。  我:“另外有一个我不确定的……”  搭档:“什么?”  我:“视觉效应,你知道吧?他说自己能看到千手观音凶恶的那张脸特别明显,我猜是有……嗯……怎么讲?”  搭档:“你想说心理投射一类的?在宗教里那被称之为心魔。”  我:“对对,就是那个,只会看到跟自身思维有关的重点。”  搭档:“很好,看来我不用嘱咐什么了,开始吗?”  我:“我去准备一下,帮我架摄像机。”  僧人平静的看着我:“我能记得自己在催眠时所说的吗?”  我从上衣口袋抽出笔捏在手里:“可以,如果有需要,催眠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会给你暗示,你会都记得。如果有短暂记忆混乱的情况也没关系,有摄像机。”我指了指身后侧的摄像机。  僧人深吸了一口气:“好吧……你刚才说的我记住了:不是打坐,不要集中意识,放松,开始吧。”  我点了点头:“是的,就是那样……就像你知道的……放松……慢慢的平缓你的呼吸……很好……我会带你回到你想去的那个梦里……”  僧人的身体开始向后靠去。  我:“你感到双肩很沉重……想象一下……你身处在一条黑暗的隧道中……在前面很远的地方,就是隧道的尽头……”  僧人开始放松了某种警觉,正在慢慢进入到状态。  我小心而谨慎的避开刺激到他的词句,足足花了好几分钟才让他的头歪靠在沙发背上。  “……你已经就快走到隧道的尽头了……”  他的呼吸沉缓而粗重。  “3……”  “2……”  “1……”  “告诉我,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搭档似笑非笑的坐在僧人斜后方不远的椅子上。  僧人:“光……是光……”  我:“什么样的光?”  僧人:“……神圣……永恒……慈悲……”  我:“那光之中有什么?”  僧人:“……这里……这里是圣地吗?到处……七彩的……光。”  我:“嗯,你在圣地。还有呢?”  僧人脸上带着一种向往及虔诚的神态:“那……是莲花……我佛……慈悲……”  我:“莲花宝座上是佛祖吗?”  僧人:“我……看不到……光芒……看不清……”  我耐心的等了一会儿:“现在呢?能看到吗?”  僧人:“看……看到了……是……千手观音……”  我:“很高大吗?”  僧人:“是的……”  我:“然后发生了什么?”  僧人:“有……声音?”他似乎不能确定。  我:“什么声音?”  僧人:“……有人在喊……”  我:“你能听清在喊什么吗?”  僧人不安的扭动了一下身体:“……杀……”  我和搭档都愣住了,在飞快的交换了一下眼神后我继续问下去:“是有人在喊“杀”的吗?”  僧人:“……是……的。”  我:“杀人的杀?”  僧人:“杀人的……杀……”  我:“是什么人在喊?你看得到吗?”  僧人:“我……看不到,只有……只有声音……”  我:“那你……”  僧人突然打断我:“观音……千手观音……变了!”  我:“变了?变成什么了?”  僧人:“脸,那些脸,都变了!”  我:“变成了什么?”  僧人:“别的……别的……”  我:“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脸?”  僧人:“犹如地狱的魔。”  我:“然后呢?”  僧人:“……从宝座上下来……我……我……”  我:“观音是冲着你来的吗?”  僧人:“是的。”此时他抓紧沙发的面料,并且看上去开始出汗。  我:“千手观音在追杀你吗?”  僧人:“是的……追我……杀我……”  我:“你在逃跑?”  僧人:“在跑……可是,很疼……”  我:“什么很疼?你的身体很疼?”  僧人此时已经大汗淋漓:“是的……”  我:“为什么?”  僧人:“草……都变成了刀刃……血……好多血……”  我觉得这样持续下去的话,要不了多久他就会从催眠状态清醒过来。于是我抬起头望着搭档,征询他的意见看看是否提前结束催眠。  搭档摇了摇头。  我仔细考虑了一下,继续问了下去:“你流了很多血,是吗?”  僧人似乎并没听到我的问询:“草,那些草、树,都是刀刃!血……所有的……血海!刀刃!我跑不动了……就快追上了……救我!师兄救我!师父救我!佛祖救我!那张脸!不要杀我!”此时他身体已经紧张到了某种程度,僵硬着在沙发上挥动着四肢,仿佛随时都能跳起来一样。  我又看了一眼搭档,他依旧摇了摇头。  僧人:“那张脸!菩萨救我!救命!救命啊!爸!妈!我错了!我错了!!!”  搭档此时点了点头。  我立刻快速告诉眼前这个衣服几乎湿透、并且即将陷入狂乱的僧人:“当我数到3的时候你会醒来,并且记得催眠中所说的……”  突然,他猛地窜了起来,满脸惊恐的瞪着我看了好一阵,然后四下打量了下,跟着无力的瘫坐在地上。  他醒了。  我们把氧气面罩扣好,看着僧人的呼吸慢慢平缓了下来。  搭档:“一会儿再看视频,你先休息一下,那只是个梦,镇定。”  僧人躺在那里无力的点了点头。  搭档暗示我去催眠室的里间。  关好玻璃门后,他问我:“你猜到了吗?”  我仔细想了几秒钟:“大致……吧?不确定。”  搭档:“我基本可以确定了,不过细节只能让他自己来说,这个我推测不出。”  我:“能告诉我你确定的是什么吗?”  搭档又看了一眼躺在催眠室沙发上的僧人,压低了声音:“他应该是个逃犯。杀过人的逃犯。”  这和我想的有些出入,所以我不解的看着他。  搭档:“怎么?跟你想法不一样?”  我:“呃……你怎么确定他杀过人?我不认为那个指向……”  搭档打断我:“我认为他梦境中对自我的谴责,源于他曾经的行为。这点上,想必你也听到了――杀,那肯定是指杀人,否则不会有这么重的自我谴责。而且在梦境最后他乞求师兄、师父、佛祖救他,也就证明他对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行一直在用某种方式逃避……”  我:“你指他出家就是因为这个?”  搭档:“他出家的初始动机应该并不是自我救赎,应该是为了逃避通缉。”  我点了点头:“嗯,也许……”  搭档:“但是在出家后修行的过程中,他对自己曾经的行为产生了某种悔意,那不是免罪的悔意,而是发自内心的忏悔,所以才会有了这个梦。”  我:“可是……你不觉得有点儿牵强吗?”  搭档抬起手腕看了下表:“现在没时间细说了,等我们把该做的做完再跟你详细说,,一会儿你不要说话,让我跟他谈谈。”  我没搞懂他指什么时间:“时间?什么时间?你已经能确定了,还谈什么?”  搭档严肃的看着我:“给他个自首的机会,否则他永远无法被救赎。”  僧人看完录像后脸色惨白,并且开始坐立不安,已经全然不是刚进门时那个镇定、平和的神职人员。  搭档:“梦就是这样的,你现在应该全想起来了吧?”  僧人:“嗯,我……知道了,谢谢你们,看来是魔障,想必我功课还不够精进……”说着他站起身。  搭档:“嗯?你要走吗?”  僧人:“不早了,该回去了……我觉得自己还是要勤修苦练,谢谢你们帮我回忆起那个梦……”说着他起来有些慌张向门口走去。  我扫了一眼搭档,他示意我别出声,然后平静的等僧人走到走廊才开口:“当你踏出这个门,就没人能救你了。”  僧人愣住了,身体僵硬的站在原地。  虽然我此时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我能猜到。  搭档缓缓说了下去:“你的外套就在接待室,你可以取了就走,我们不会阻拦你。不过……一旦你从这里离开,就真的没人能救你了。”  僧人转过头,果然,他的表情是震惊:“我……不懂你在说什么……”  搭档:“回来坐下吧,这是最后的机会。”  僧人站在门口站了几分钟,慢慢回到沙发前,坐好。他此时情绪很不稳定,看上去一直在犹豫。  搭档故意放慢语气:“研究人的心理,是我们的职业,所以很多东西瞒不过我们。不止是我们,相信你也同样瞒不过你的师父,所以甚至你不敢跟他提这个你并没有记全的梦。”  僧人并没开口,而是紧盯着搭档。此时我心里正在做最坏的打算――正面冲突。  搭档:“你,杀过人,是出于对法律的逃避才出家的。不过你很清楚,每当你真的潜心于信仰的时候,你的过去会历历在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那的确是你的魔障。但这个魔障,不是吃斋诵经就能破的,这点你比我更清楚。我并不想说自己是来点化你或者帮你一类的屁话,但是我只想提醒你,这一切,也是缘。现在选择权在你,跟几年前几乎一摸一样。”  僧人愣了好一会,慢慢低下头。  搭档把椅子向前拉近些,保持前倾的坐姿并躬下身看着僧人的眼睛,放出了最后一个砝码:“一步,就一步,天堂或者地狱。”  僧人沉默了好久,终于颤抖着开口了:“我、我曾经是个赌徒,屡教不改,所以老婆带着孩子跑了。我妈是被我气死的……但是……但是我依旧执迷不悔……有一次我跟我爸要钱,被他骂,我就……我就……把他……我、我是畜生……”说到这大颗大颗的眼泪滴落在他的膝盖上。“我逃了两年,有一次在山里快饿死的时候,遇到个和尚,他救了我……后来……后来我觉得他发现了我杀过人的事,因为他总是劝我:积恶太重还是要主动赎罪,否则……否则永远都会一直在地狱挣扎……我就……把他也杀了……然后穿着他的衣服冒充僧人四处……直到现在的师父收留了我……最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想忍几年就没事儿了,后来有次听师父讲经,我才真正动了皈依的念头。可这几年里,我犯下的罪总是在眼前一遍又一遍……我此诵了几百遍经可那没有用……我不敢跟师傅说,所以我就偷偷跑来找你们……没想到还是……看来是注定。”他抬起头望着搭档,无奈的笑了下。此时他已泪流满面。  搭档紧皱着眉看了他一会儿:“你,一错再错,直到现在。”  僧人闭上眼点了点头。  搭档:“我能猜猜那个被你杀掉的和尚,在临死前最后那句话是什么吗?四个字对不对?”  僧人睁开眼,惊讶的望着搭档,嘴唇不停的在抖。  搭档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的告诉他:“回头是岸。”  僧人此时再也忍不住了,跪倒在地,双手紧紧扣住地板,放声痛哭。  录完证词回来已经很晚了。  进了书房门,搭档打开窗,从抽屉里翻出烟、自己点上后扔给我。他平时很少抽烟,也禁止我在这里抽烟。所以现在他的举动令我有些惊讶。  “今天的事儿有点意思。”说着他靠在窗边把打火机也扔给我。  我坐在书桌前点上烟后看着他:“不成你得把整个思路说给我,我死活想不明白你是怎么发现的,因为在我看来这太离谱了。”  搭档想了想:“嗯……我知道……还是从一开始他进来时说起吧。”  我挪了挪位置,好让自己正对着他。  搭档:“最初他一来我就觉得很奇怪,因为佛教很看重修心,关于梦这种事情,僧侣的看法基本都跟心境挂钩,根本不会跑来找我们解惑。所以我知道这个人有问题。接下来在跟他谈话的时候,他说到梦见千手观音,我就已经了解到不少信息了。”  我表示不理解:“那不是刚开始吗?你怎么可能……”  搭档打断我:“还记得当他提到千手观音时,问过我是否了解吧?我的回答是不清楚,实际上,我撒谎了。”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的确问过……不过我还是没明白千手观音怎么了。”  搭档:“在我们对话的时候他也说过,千手观音并不是一千只手,只有四十只或者四十多只手臂,这个我们不去深究了,我要说的是千手观音在他梦里代表的含义,假如不了解千手观音的话,肯定没法看懂在他的梦里那意味着什么。”  我:“OK,你说。”  搭档:“千手观音的四十只手掌中,各有一只眼,那些眼在睁开时会放出慈悲光,每一道慈悲光各含二十五种解脱救赎之道。合起来算,总共有一千种解脱救赎的方式,所以千手观音的全称是‘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我:“原来如此……他梦中出现千手观音是代表着救赎……这个真的超出我的知识面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搭档笑了笑:“你忘了?我小时候曾经打算从事神学……咱们说回来,所以在他问我的时候我故意说自己不清楚千手观音的典故,这样才能让他放心的说出更多。而且刚刚你说对了一半――他梦里所出现的千手观音的确代表着救赎,但是救赎者都对他追杀,想想看,他那种源于潜意识极为严重的自我谴责……除了杀人,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合理的成因了。因此当催眠结束,了解到他梦的内容后,我就可以断定:他曾经杀过人……并非我胡乱猜想。”  我:“很正确……这么说的话,草木变成刀刃我能理解,暗指他逃亡的那段日子,草木皆兵;血海我也能明白,应该是源于他杀人后的场面,并且被他所信仰宗教放大了,估计可能还有血海地狱一类的概念在里面……不过,莲花宝座呢?有含义吗?”  搭档:“莲花宝座对你来说可能有点儿难解,是这样:佛教中的莲座本是天界经堂外灵池里的莲花,因为终日听经而悟道,最后修成了莲座,同时莲花也代表着‘清净不染’。还有,僧侣们打坐的那个盘腿的姿势,形状其实有点儿象莲花,所以那个姿势也被称作‘莲花坐式’……不管怎么说,莲花宝座在他的梦里都意味着清修、解脱,因此他才会梦到。把元素串起来的话就是:他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出家行为、一心向佛、自我修行从而消除自己所犯下的极恶之行,但是他很清楚那是多重的罪,他越是潜心修行,自我谴责越大,以至于拥有千种救赎之道的千手观音都在追杀他――这是指不可原谅。”  我叹了口气:“好吧,望尘莫及,无能为力。”前一句是指我对搭档的知识面,后一句是指今天这个事情的分析。  搭档:“如果不是曾经对宗教感兴趣,恐怕今天我对这事儿也同样无能为力……不过也有我意料之外的。”  我:“哪一点?”  搭档:“我没想到他还杀了那个云游和尚……”  说到这儿我们都沉默了。  过了一会,我又想起一件疑问:“对了,还没完,你怎么就确定能劝他自首?如果他凶性大发打算杀我们两个灭口呢?他的块头穿僧袍都能看出来,你不觉得这么做很冒险吗?”  搭档:“的确有点儿冒险,不过我已经做了准备。”  我:“有吗?我怎么没看到过?”  搭档:“记得我在刚刚跟他谈完之后,催眠之前我打了一个电话吧?其实那是打给一个靠得住的朋友,我让他一小时后打电话给我,如果我没接或者说些奇怪的话,就报警。但我并没把赌注押在这方面,我自己也做了准备:当他自主结束催眠状态后,我让他吸氧。”  我:“吸氧?这怎么了?什么目的?”  搭档:“学过的你都忘了?纯氧能让人兴奋对不对?另外一个功能呢?”  我努力回忆了好一阵才想起来:“……顺从……”  我那个狡猾的搭档得意的笑了。  我摇了摇头:“你太可怕了……”  搭档收起笑容:“其实这都是辅助的,最主要的是他对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有所悔悟,所以我敢这么做。如果他不是那种状态我也不会给他最后这个机会。”  我没吭声,因为我看到搭档眼中的一丝怜悯。  他抱着肩低下头仿佛在自言自语:“不知道这种情况会怎么量刑定罪,如果是极刑,但愿他能安息,包括他杀过的人……”  我们都沉默了,各自在想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我打破沉默:“我觉得假如你从事宗教职业也应该做的不错……哦,对了,缺一个神迹……”  搭档抬起头:“没有欠缺了,我已经看到了神迹。”  我:“你指他梦中千手观音可能是真的在救赎他?”  搭档:“也许那算是……但我要说的是另一件事儿,也是一直被我所忽略的。想想看,有那么几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传播开,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并且持续了几千年……还有比这更神奇的吗?没有了,这就是神迹。”  他所说的是我从未想过的。  搭档转身关上窗:“不早了,咱俩吃饭去吧?你请客。”  我点了点头开始收拾东西。  他关于对神迹认知的那段话,让我想了好久。  ……
  后记  问:催眠真的不是睡眠吗?  答:关于这一点,我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催眠不是睡眠。  问:催眠与睡眠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这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睡眠具有自我主导意识(潜意识层面的,而不是意识层面的)。在睡眠状态下,潜意识活动和本能反应有着直接的主导权和信息交换功能。例如:在睡眠状态下,你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是自由且不确定的,你的自我角色定位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当然,这并不是真的随机,而是由潜意识所决定的。同时,在睡眠当中,外界的一些情况变化会使你出于本能地接收到,并且反应到梦境中――比如环境稍微变得有点儿凉,那么很可能你会梦到自己衣服穿少了,或者正身处在寒冷地带,诸如此类。  而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主导权或被削弱,或被交出,同时与本能反应的信息交换也相对减少了很多。例如:在催眠状态中,被催眠者的角色定位很单一,要么是重现某个场景中曾有的固定角色,要么是观察者身份,这是由催眠师所决定的,被催眠者没有其他选择。同时,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并没有那么严重(当然,假如剧烈的环境变化还是会对被催眠者有影响,所以催眠时需要一个安静且不被打扰的环境)。  问:我曾经尝试过被催眠,没有成功。催眠不是对所有人有效吗?  答:催眠的确不是对所有人有效的,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很难被催眠,因为他们自我警戒意识很强。但你刚刚所说的这种情况我认为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我想知道:当时你被催眠的动机是什么呢?仅仅是好奇尝试?还是打算验证?或者出于心理问题而必须进入到催眠中去找到源头?我猜是前两种情况吧?那么我会很负责地说明,没有主题的催眠是很不容易成功的。催眠并非想起来就催个眠,看看这是不是真的,或者是否好玩儿。催眠的动机和催眠后所需要获取的主题都是催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发点的不同可以直接影响到催眠效果,所以大多数时候,催眠本身是和心理诊疗有着捆绑关系的一个特定存在,假如脱离出这种关系,那么催眠则很难具有效力和专业性。仅仅是出于好奇的话,当然很难被催眠成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催眠者的警觉度非常高,对于催眠也会有额外的阻抗――质疑。但如果是出于解决心理问题的催眠,那么肯定是有主题的,被催眠者也会相对来说更容易接受催眠。那时你顾不上质疑“催眠是真的吗?”,而是更关注“我的问题怎么解决?”。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点:催眠师的专业性。  另外,请不要相信魔术师的表演――那只是表演。  问:那为什么一些表演性质的群体催眠很容易成功呢?被催眠者会明确表示出自己的确被催眠了,同时讲出被催眠后的感受?  答:这个问题请参考本书《番外篇:关于梦和催眠》~文。  问:催眠存在深浅之分吗?  答:存在。深度催眠相对来说需要足够的强化暗示,从而达到让被催眠者放弃更多主导意识的目的,并借此打开潜意识及记忆深层。不过,通常不需要进行深催眠,因为那既麻烦又困难,还需要几倍于~般催眠的时间――这里的准备时间是指:通过同被催眠者的接触、交谈等来消除其警戒心理,获取更多的信任。  问:自我催眠存在吗?  答:自我催眠实际上算是自我暗示,并不完全属于自我催眠,暗示和催眠还是有差异的。  问:催眠不是暗示吗?  答:不是。催眠是结果,暗示是手段。  问:自我催眠可以到达深层催眠的程度吗?  答:做不到,因为催眠者在进行主导意识的同时,无法做到放弃意识。  问:以催眠为目的的暗示只在专业领域有应用吧?  答:正相反,很常见。例如在电视广告中,你会看到美女或帅哥使用某种商品,并且展示“使用后”看上去多么动人,多么美丽,这就是催眠性质的暗示。假如你真的使用某产品,就会向她/他那样光彩动人吗?不,那只是商家在给你施加暗示罢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但你必须承认,这对有些人的确有效。他们会从看到广告开始就进入到被催眠状态,直到买下该商品、使用一段时间后恍然大悟为止。不过,如果下次有更漂亮的美女或帅哥来做新品广告,他们依旧会乐此不疲地继续被催眠……这种例子多到举不胜举,极为普遍。  问:那么,除商业行为之外呢?催眠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吗?  答:一样,极为常见。比方说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对上司或下属提出某种建议,真正能打动人的建议一定是描绘出未来蓝图的――以还未发生的假设前景使得对方来接受这种建议。我们通常都会不知不觉去接受这种假设的未来,.并且以此来作为落实现在的依据。但是,那个未来在当下并不存在,也不属于必然因果关系,对不对?所以,它只是一种以催眠为目的的暗示。这种暗示在我们生活中太常见了,所以很难被意识到其实这就是催眠暗示。当然,它的成功率也和描绘人有直接关系――善于使用语言和文字的人会更容易成功。假若描绘人曾经实现过自己所描绘的,或者其假设和接收人想法相近,那么成功率则大幅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那个未来实现的概率实际上也极大。  问:如果催眠暗示行为这么普遍的话,岂不是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催眠的影子了,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没有留意到这点?  答:这正是我要说的――催眠,无处不在。
《催眠师手记》夜惊魂
从摄像机的液晶屏能看到年轻女人坐在对面长沙发,带着一丝略微不安的表情。而此时我的搭档正漫不经心的坐在她身后不远处椅子上翻看着手里的资料簿。
  用“特立独行”来形容高铭一点都不过分。他承认自己是比较“轴”的人,“我就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广州日报》  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说:“人心并不是平静的池塘,并不是牧歌式的林间湖泊,它是一片海洋,里面藏有海底植物和可怕的居民。”高铭称得上是此间一个不知疲倦的探险者。  ――北京青年报  高铭的书有两本最好看,一本是《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本是《催眠师手记》。前者是关于“非常态人类”的常态精神世界,后者是关于常态人类的“非常态精神空间”。两者的共同点是,都不是瞎编的。  ――媒体评价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的解析 版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