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移动通信论坛哔哩哔哩邀请码码,小弟想学习通信知识,望大哥大姐成全。

求一个移动通信论坛邀请码,万分感谢_百度知道
求一个移动通信论坛邀请码,万分感谢
提问者采纳
e75b6ba3963dca4e5cc818欢迎通信人士加入!请及时注册,成功请采纳,未成功请追问并留下邮箱。
提问者评价
O(∩_∩)O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移动通信论坛邀请码_百度知道
求移动通信论坛邀请码
撇堤码诽杓赌馒涩玫绩要可以用的,恳求哪位大虾给我个移动通信论坛邀请码,小弟感激不尽!
提问者采纳
f54d7ab50c01
1fea3嘈闯瘁钝诓涤搭然但环e07ca6116b43bec94
f402cc52dcddecc52fcb8b
d7bfef633acef1b20e3ee
fc76e709d9bb0ac98a8f5c
f8dd4fcc100f872cb11d
9fed44df974
10:38b9d7ade2dee80-10-25 09:48
未使用另发一个到你邮箱
其他类似问题
移动通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MSCBSC移动通信论坛邀请码_百度知道
求MSCBSC移动通信论坛邀请码
提问者采纳
ff055eebf7a25c174ef9bb7可能会被人抢先注册,如未注册成功,请留下邮箱,祝顺利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mscbsc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作为通信科班出身、现任职中移动的本人,经常面临朋友这方面的疑问。个人认为解释的要点如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br& 1.对用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不是网络速度,而是【应用】。请试着从回答【不同的移动通信时代,我可以用移动设备来做什么?】的角度让普通用户理解。
&br&&ul&&li&2G时代:打电话,发短信,发彩信,上wap网页
&br&&/li&&li&3G时代:除2G的基本功能,还可以视频电话、下载观看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基于app的高速互联网冲浪(这里我只列个提纲,请自行添油加醋)
&br&&/li&&li&‘4G’时代:除3G的功能,还有高清语音、虚拟现实、现实增强等服务和应用。(由于我们才跨入3G时代一只脚,3G时代的应用我们都没有充分发掘出来,因此还是不建议向普通用户介绍‘4G’。虚拟现实等应用是可以预见的方向,但由于离商用还早,所以也没法详细解释。)
&br&&/li&&/ul&&br& 2.切忌一开始就向普通用户提到技术问题,一点都不行,因为某种程度上说确实隔行如隔山。例如有次我有个人民大学毕业、欧洲留学的朋友问:“我是中国移动用户,用的是Android 3G手机,那我是不是在用3G?”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即便高学历的用户,对于3G制式、网络速度等还是没有清晰的概念。当然我首先说明她这种情况在国内用不了3G,又用自以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一堆TD-SCDMA、WCDMA、CDMA2000的区别,但显然结果她依然不是很理解。
&br&&br& 3.如果用户表现出了兴趣,那么可以少许从技术上如速率、制式加以说明。
&br&&br& BTW,‘4G’不是一个严谨的说法,实际上从3G之后就进入了NGN,即下一代网络,这是一个长期演化,因为速率已经高到无需再用Generation来进行划分。而所谓的‘4G’应该是指以LTE为主要技术方向的一段发展时期,并没有2G\3G那样的实际意义。
&br&&br& 关键技术变革大致有以下内容:
&br&&ul&&li&2G-&3G
引入了多用户检测、智能天线、RAKE接收机、分集技术等
&br&&/li&&li&3G-&LTE 引入了IFDMA、虚拟多入多出MIMO等技术
&br&&/li&&/ul&&br& 感兴趣可以google一下,网路上有大把文献。
作为通信科班出身、现任职中移动的本人,经常面临朋友这方面的疑问。个人认为解释的要点如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1.对用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不是网络速度,而是【应用】。请试着从回答【不同的移动通信时代,我可以用移动设备来做什么?】的角度让普通…
来自子话题:
日修改:&br&&br&说什么基于 Symbian OS 的人请修改答案吧……&br&&blockquote&Based on the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AOSP), and backed by Nokia's deep ties with operators, the Nokia X platform gives Android(TM) developers the chance to tap into, and profit from, a rapidly expanding part of the market. &/blockquote&- See more at: &a href=&//nokia-welcomes-android-developers-expands-global-developer-footprint-with-momentum-across-lumia-and-asha/#sthash.f46MklAG.dpu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okia welcomes A expands global developer footprint with momentum across Lumia and Asha&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利益相关:本人供职于 Android 厂商魅族)&br&&br&我觉得没必要如此苛责 Elop 。&br&&br&抛去态度不说,诺基亚不是不想做高端,而是不敢,甚至无法&b&做高端&/b&。起码第一款机器不会。以后,我觉得可能性也不大。&br&&br&除去三星这种全供应链「变态」厂商,互联网的 Fast Follow 思路在智能手机厂商这块很难实现。开发一款旗舰机涉及种种,并非简单拍脑袋,三四个月之后就可以完事(不是所有厂商都叫三星)。&br&&br&所以,以下讨论均基于一个普遍事实:&br&&b&手机厂商旗舰机型的研发周期在6-8个月,甚至更长,比如锤子。&/b&&br&&br&&br&考虑 NOKIA 在 Meego —— Android —— Windows Phone 上有过摇摆。我们就取一个保险值,8个月(事实上,以 Nokia 的尿性,应该更久)。&br&&br&阅读以下文字,请把思维放到8个月前。&br&&br&下面开始阐述原因:&br&&br&&b&1. 已经习惯了 Windows Phone 阵营的竞争节奏和打法。&/b&&br&Android 阵营打规格战、参数战、口水战时,NOKIA 在做 Windows Phone。&br&Android 阵营在 Google 的领导下,高举「黄油计划」大旗,开始讲究优化、体验、审美时,NOKIA 还在做 Windows Phone。&br&……&br&扯这些是为了说明:隔 OS 阵营如隔山。&br&本来就缺乏在该阵营的沉淀,上手就如此高姿态,风险不可谓不大。&br&实话说,Lumia 的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差异化(我是「高贵冷艳」的Windows Phone 哦),突然脱了这一层法衣,在8个月前做翔实布局。需要适应、扭转的东西很多。&br&&br&2. &b&除了三星,你见过旗舰机有两条产品线的厂商么?(别提 iPhone 5c &/b&&b&)&/b&&br&Galaxy S + Galaxy Note。后者还是三星自己撞出来的。&br&Nokia 养那自己一套 Lumia 都有点吃力,你还指望他重新搭一套班子研究 Android ?&br&如果冲着2014年的旗舰机规格,屏幕你得谈2K的吧?订单得提前下好吧?高通(三星)顶级芯片得搞定对吧?话术你得改对吧?跟 Windows Phone 部门之间如何平衡?&br&2K屏幕,你定多少量呢?芯片,你提多少货呢?&br&三星万年大塑料是为了保证初期冲量时工艺足够简单,产能爬坡足够快。&br&要做到差异化和姿态上的碾压,Nokia 有胆子跟HTC one 一样全金属赌一把么?那么如何应对BOM成本居高不下,产能爬不上去错过时机这种问题呢?要知道……这是全球市场的竞争。&br&&br&请参考,HTC。比如HTC 国行被喷工艺问题,产能受限,王雪红出来承认供应链关键技术不在把控blabla……当然,HTC面对的不仅是供应链的压力,也有三星高超的PR功力(嘿嘿阴阳屏……)。&br&&br&&b&3. 品牌调性的统一,内部只能做一种倾斜&/b&&br&毫无疑问 Nokia 又给 Android 碎片化添砖加瓦了。(虽然我认为 Android 碎片化是其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br&Android 旗舰机什么样,怎么用,大家都已经经过多年教育。好,NOKIA 来了,告诉你,Android Design 是扯淡,请按照我亲爹定制的 Modern UI 来一发,而且还卖4000rmb多——恰巧是对此稍微在意的人群。&br&如今的消费者只会觉得,你傻逼啊?开发者会觉得……以下请脑补开发者大爷对我厂 Smartbar 的评价。&br&那么尊重消费者和开发者,Nokia就得乖乖把 Google 那一套都搬上来。什么 GMS,什么 action bar,navigation bar……&br&印的同样一个 NOKIA 的牌子,同是旗舰机,结果交互完全不同,操作习惯完全不同……这是一件很分裂的事情。推之,损伤 Lumia 旗舰。不推之,白做了。&br&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又做 Android ,又做 Windows Phone 的,后者基本做的就那样……估摸着就是拉一个团队直接用微软那套解决方案套个模子做一做。反正微软带着一起推广。稍微有点脾气的,不高兴的没准还不玩了。前一个情况, HTC 8X……后一个情况:&a href=&/1/268/26837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G欲重返Windows Phone阵营&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5. 最重(gou)要(xue)原因:微软的干爹(亲爹)身份。&/b&&br&这个不用展开了,大家都懂。万一旗舰机火了,这不是打干爹的脸么?&br&&br&至于内部搭载什么云服务,借 Andriod 的皮等等。我不太赞同,毕竟微软不是 Amazon 。后者不在乎采用什么样的渠道,只在乎消费其内容。而微软,如果新渠道(Android),在NOKIA的加持下,会显著会弱化 Windows Phone 的地位,那么它会毫不犹豫的砍掉。&br&&br&所以我甚至认为这是微软跟 NOKIA 谈收购时的附加条件 —— 你只能做这个硬件规格的 Android 手机。&br&&br&结果呢?看看 The Verge 的评价。&br&&a href=&//5440498/nokia-x-android-phone-hands-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is is Nokia X: Android and Windows Phone collid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Using the X software can be quite &b&frustrating&/b&, however, as the entire interface is prone to slow response and a lot of lag. Closing or switching between apps on the X takes far longer than other, even entry-level, smartphones, and &b&browsing the web will quickly test your patience&/b&. The third-party apps we saw on the X, such as Facebook, looked as they do on other Android smartphones, but they too &b&suffered from poor performance&/b&. &/blockquote&大家或许还对 Symbian 时代的 Nokia 津津乐道。只可惜,玩法早变了。&br&所以无论对微软、还是对Nokia,低端机都是一个最可行、最平衡的选择。&br&&br&&b&高端机?拜托,它已经不叫 Nokia 了。&/b&
日修改:说什么基于 Symbian OS 的人请修改答案吧……Based on the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AOSP), and backed by Nokia's deep ties with operators, the Nokia X platform gives Android(TM) developers the chance to tap into, and pr…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总监:王璐&br&&br&原自easyfm小飞#01专辑发布会,郝云说的,应该属实。&br&&br&补充一下当时的视频:&a href=&/page/q/0/q/q00155juohq.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QQ音乐小飞新专辑《#01》发声会&i class=&icon-external&&&/i&&/a&,1小时7分钟左右,郝云上台说的,他说的移动电话。我google了半天,没有找到其他的出处了。有知道的欢迎补充。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总监:王璐原自easyfm小飞#01专辑发布会,郝云说的,应该属实。补充一下当时的视频:,1小时7分钟左右,郝云上台说的,他说的移动电话。我google了半天,没有找到其他的出处了。有知道的欢迎补充。
来自子话题:
这个问题给牛小哥点了赞同,Duncan Zhang的答案大体上是对的,但是不得不说,LTE不论时分还是频分双功是一定而且必须可以同时进行数据和话音业务的。&br&&br&WCDMA最开始的时候从GSM发展而来,因而保留了GSM的核心网部分,所谓核心网,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交换网络,负责把数据请求和呼叫请求接到不同的网络上,在GSM还没有GPRS那会,基本上只有呼叫请求,而当时的通信是建立在电路交换的基础上,电路交换简单说就是有信道建立和信道拆除,通信中独占信道方式,通常的PSTN(即电话网)就是电路交换,强调可靠;而互联网是IP网络,基于分组交换,强调有效。&br&&br&后来由于数据业务的引进,不得不加入分组交换域,为了解决的这点的GPRS增加了实体和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GGSN和SGSN,有了这两个节点,以及相应的接口和协议,相当于在原有的电路交换核心网公路上又修了改了一个分组交换的立交桥。这样大家各行其道,互不影响。&br&&br&WCDMA是源于GSM,因而R99时完整的继承了GSM的核心网,在无线接入网上有较大修改。&br&&img src=&/10e9dfc68af6ba11f9d81f9fcd67fa90_b.jpg&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17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后来核心网改动比较大的版本是R4,R4主要是在CS域,及电路交换域引入软交换,后续版本在接入网上修改颇多,但核心网变换不大。&br&&img src=&/9e82f7e636e731ce7e0549_b.jpg& data-rawwidth=&296& data-rawheight=&2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6&&&br&&br&&br&UMTS系统对于解决这两种不同业务的处理方法的是各做一套,这有它的历史性和时代局限性,但后来的LTE不同,LTE伊始就是要做一个大一统的系统,不像之前军阀混战,LTE出来就是要一桶世界的。&br&&br&&br&那么LTE的解决方法是怎样呢?&br&&br&答案是不要CS域!&br&只做PS域,将话音业务迁移到PS域,即VoLTE,所谓的All-IP,抛掉原有的电路交换域。&br&&br&但目前是LTE的初级阶段,暂时还不能做到完善的VoLTE。&br&&br&AT&T和DoCoMo等3G采用UMTS系统的方法是CSFB(CS Fallback,电路交换回落),因为LTE只有PS域而缺少通话所需的CS域,所以不得不退回拥有CS域的网络,比如WCDMA和GSM,常见的是退回WCDMA,需要在网络侧接口上处理一下:&br&&img src=&/04cf659f96e86cc206feb_b.jpg& data-rawwidth=&384& data-rawheight=&1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4&&&br&图中S3和SCs就是处理后的接口。&br&3GPP有相关标准。&br&这样做的原因是LTE是基于分组交换,满足不了低时延高可靠性的要求。&br&PS:中移动似乎采用这种过渡方案,CS部分是GSM和TD-SCDMA。&br&&br&&br&另一种方案是Verizon采用的SVLTE(Simultaneous Voice and LTE,双待方式),这个很好理解,终端分别在LTE网络和CS网络注册,相互独立互不关联,分组业务走LTE,话音业务走有CS域的网络,就好像你的手机里有两张卡,一张电信卡上网,一张移动卡打电话,因为只需要终端支持,网络侧不需要修改。&br&Verizon是CDMA+LTE双待。&br&采用CDMA2000的Sprint、LG U+也是这种方式,电信印象中没表态。&br&优点是可以并行,CSFB在回落到CS网络的时候是不能用LTE做分组交换的;但相应的,双待的功耗显然会大,成本也会更高。&br&此方案由于换汤不换药,终端可以自主实现,故没有3GPP的相关标准。&br&&br&&br&目前看VoLTE大体是VoIP在在LTE的分组交换域进行语音业务数据包传送,大体上是CS域向IMS发展,但是目前还做不到,这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很多技术还不太完善,数据和试验都有限,另一方面IMS设备的部署也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事情,所以长期来看在初级阶段还是LTE和已有的2/3G网络结合,等到VoLTE成熟起来,在彻底抛弃过时的CS网络。&br&在LTE这块走的比较早的韩国已经商用了一部分VoLTE,但在功耗、时延、网络互通、通话质量和覆盖以及最重要的成本上上还有问题,还不太适合国内这种环境。&br&&br&——
这个问题给牛小哥点了赞同,Duncan Zhang的答案大体上是对的,但是不得不说,LTE不论时分还是频分双功是一定而且必须可以同时进行数据和话音业务的。WCDMA最开始的时候从GSM发展而来,因而保留了GSM的核心网部分,所谓核心网,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交换网络,负…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无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移动,都不是什么好鸟。但是,如果从服务、管理等方面来看,联通和移动还是差一大大截(电信这几年往天翼砸的钱不少,至于效果,走着瞧了)。&br&&br&现在,和移动相比,联通唯一的优势就是拥有WCDMA的牌照,但是这个优势能保持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按现在的发展速度,4G究竟谁孬种谁称王,还是未知数。&br&&br&首先,说说两家公司的品牌塑造。&br&&br&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个品牌的定位比较清晰,而且在广告宣传上也不遗余力,使得三个品牌之间的界限和定位更加明晰。即使现在移动推出了G3标致的TD,但宣传较少,所有的基于TD的3G套餐也都是以全球通等既有的子品牌为基础。&br&&br&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联通的品牌策略。和全球通对应的是世界风,和神州行对应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有,但我不知道,和动感地带对应的貌似是新势力。按理说,联通这三个品牌之间的定位有一定的区别,但没看见联通相应的宣传,或者活宣传很少。就说世界风吧,按理说是联通的高端品牌,但是有多少高端用户在用世界风,又有多少人会把世界风像全球通一样当做一种身份的象征?还有新势力,跟动感地带的差别不是一点两点。&br&&br&现在,联通推出了全新的“沃”品牌。沃是基于联通3G的品牌,我原先以为,联通会在沃的基础上,推出全新的区分用户群体的品牌,但目前看来是不可能了。所以,现在联通等于是世界风、新势力、类似于神州行的某品牌以及沃四个品牌共存,联通怎么管理这四个品牌?我觉得,最简单的就是,和移动一样,让3G的各个套餐归属于世界风等品牌,以免造成品牌混乱,从而造成用户认知错位。前两天,在腾讯上无意中看到联通的一个活动,貌似是要对新势力这个品牌重新命名和包装,真诚的希望能看到联通全新的针对年轻市场的品牌。&br&&br&其次,再说说两家公司对高端用户的保留策略。&br&&br&最开始,我用的是神州行,没感觉到什么特别。之后,专成全球通之后,就会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对于全球通客户,如果你去营业厅,打印排队号,输入你的手机号之后,如果你是VIP,你会自动被安排在VIP通道。换成联通后,也是VIP,但没有类似的待遇。如果有问题需要咨询的话,用全球通的时候,我一般选择直接拨打客户经理电话,对方设有VIP客户专席,接通率非常高,解决问题也比较快;但是联通的VIP客户经理不但经常更换,而且打电话老是不接,即使接通了,也是一问三不知,非常不专业。&br&&br&每一年,广州移动针对全球通用户,都会有两个活动,一个是预存话费送购物券,不同级别的全球通用户可以存不同金额的花费同时享受相应的返还的购物券;一个是预存话费送手机,也是不同级别选择不同的优惠。这两个活动,对于可以报销的用户而言,非常具有诱惑力,而大多高端用户都是可以报销话费的。&br&&br&而联通,此类活动比较少,即使有类似iphone的活动,一般也是只限于新用户参加,老用户无法参加,即使可以参加,也是得满足了新用户的需求之后,才会考虑老用户。所以,用移动,会感觉到使用的时间越长,你能享受到的优惠越多,而用联通,越老越不吃香。&br&&br&可能,联通会说自己没钱,但是联通有没有想过,那些使用全球通588以上套餐的话费可以报销的用户有几个每月话费能超过588?还不是为了预存话费送的手机和购物券?这样一来,移动不但让用户提前一年预支了话费,而且也挽留了客户。这是在增加现金储备和改善现金流,联通为什么不做?&br&&br&第三,再说说联通的执行力。&br&&br&可以从联通的几个营销事件来看看联通的执行力。&br&&br&其一,iPhone合约计划。当时,按照联通总公司的规定,无论是之前入网的3G用户还是新入网的3G用户都可以参与iPhone合约计划。但是到了联通的省公司广州市公司,老用户不能参与,只有新用户可以参与。之后的乐phone合约计划亦是如此。iPhone合约计划开展不久,联通调整了合约计划中零元购机的最低套餐限额。调整计划出来一周之后,我去住所附近的营业厅,却看到还在用之前的宣传单,问营业员,说未收到相关通知,不知道最提套餐限额调整了。&br&&br&其二,说说中兴的V880合约计划。日,联通和中兴联合发布,V880合约计划正式在联通开卖。悲剧的是,直到将近一月之后的5月9日,广州的联通营业厅依然还是看不到V880的身影,只有某些营业厅有宣传单。笔者就此事在微博上向联通华盛的多位高管询问,虽然都有回复,但是都说不清到底为什么营业厅至今无货。更可笑的是,在4月12日之后的一周内,我致电,MM们竟然不知道有V880合约计划,还一再问我V880是什么品牌的,营业厅的营业员,大客户经理,销售经理亦是如此。&br&&br&其三,日,去广州联通某营业厅办理业务。一中年男士进来对营业员说,他的iPhone丢了,他听说机卡不能分离,就咨询他的客服经理,客服经理让他去派出所报了案,现在拿着报案证明来联通营业厅办理相关手续。通过营业员和中年男士的对话得知,他用的是iPhone3,iPhone3不存在机卡绑定一说。该营业员最后又提议客户成功续约办理了iPhone4套餐。这件事说明,联通的那位客户经理在不问清楚客户情况下就建议报案,实在有点不专业;营业员还不错,是我见过的对联通政策了解比较清楚的一位。但是,后来一位顾客的事再次让我啼笑皆非。这位顾客有两个联通号码,需要合帐(出一张发票),但是接待他的营业员说没这项业务。实际情况是,联通去年5月份之前就已经开通了此业务。我告诉营业员可以办理,也当场咨询1的MM非常肯定的说可以,但最终营业员以无法操作为借口,没有给其办理。&br&&br&从以上三件小事不难看出,在有些政策上,联通的高层们还是有一定的战略目光,但是到了执行层面,完全就变味了。或许,难道真是KPI惹的祸?为了KPI,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抑或是待遇太低的过错,你给我一分钱的工资,我不会干两分钱的事。实在不明就里。&br&&br&又是一年5.17,用联通186号码也快两年了,这两年,真是切实体会到联通和移动的差距。WCDMA是一张好牌,无论是WCDMA制式的3G手机,还是WCDMA制式的上网卡,其速度都是TD或者CDMA2000无法比拟的。但是,有了好技术,必须还得有好的服务,毕竟,通信行业不仅仅玩的是技术,更多时候玩的是服务。&br&&br&希望联通的服务越来越好,这样,作为用户,也会用的舒坦些。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无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移动,都不是什么好鸟。但是,如果从服务、管理等方面来看,联通和移动还是差一大大截(电信这几年往天翼砸的钱不少,至于效果,走着瞧了)。现在,和移动相比,联通唯一的优势就是拥有WCDMA的牌照,但…
来自子话题:
&h3&首先,赞同下&a href=&/people/cykor& class=&internal&&Cykor&/a&的回答,我在这里做一个补充。&/h3&&br&根据移动设计院的消息,TD-LTE牌照会在11月末的时候下来。这段时间,设计院那边也在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4G网络带来的移动数据流量飞跃的一个预测。&br&&b&1. 4G牌照的发放不会对三大运营商的用户格局产生质的影响。&/b&&br&
由于当时3G牌照发放时,国资委要求移动选择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技术,导致了中国移动每年都产生了大量的亏损(这些亏损并不是大家能够看见的,虽然移动已经上市),并且有一定量的用户转向了联通(我身边存在不少的例子)。但是,从国外标杆运营商的经验中,我们可以肯定运营商的用户格局不会发生质的改变。比如,美国的AT&T、VERIZON、T-MOBILE,谁先上4G,谁后上,用户格局变化不明显,而韩国政府直接要求SK电讯等三家运营商的用户数之比为5:3:2。&br&&b&2. 4G资费门槛高,但是单位流量的价格会比3G低。&/b&&br&其实这个类比于上3G时的情况~4G带来的高网速本身会产生大量的流量消耗,要是单位流量的价格还贵点,确实就坑人了~设立一个比较高的进入门槛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br&&b&3. 短信和语音开始出现免费的趋势。&/b&&br&运营商语音和短信业务的收入比例正在逐步降低,都在往流量经营方向转型,上4G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国外很多运营商如沃达丰、SK电讯、VERIZON在4G的时候都推出了免费语音和短信业务,虽然在中国这个进程会慢很多,但是这是一个大趋势,不可避免。现在市面上不断推出的免费打电话软件也是在冲击着语音业务的市场。&br&&b&4. 三家运营商的博弈格局是剩下两家最大的。&/b&&br&这是我导师根据经济博弈论得出的结论,双寡头市场是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稳定格局。&br&&br&先说这么多吧,想到了再补充。其实就是感觉这东西都处于“宏观调控”下的,大家不必多虑。。&br&&br&--------------------------------------------10月18日更新-----------------------------------------&br&大家好像对第四点比较感兴趣,我这里做一个补充。&br&评论中&a href=&/people/gao-bing& class=&internal&&高冰&/a& 举的AMD和INTEL例子是一个特别典型的双寡头垄断。&br&双寡头垄断具有如下的特点:&br&&b&1 Market dominanted by two firmes---市场由2个公司领导占有&/b&&br&&b&2 Possibilty of collusion---可能存在相互串通勾结&/b&&br&&b&3 Highly interdependent---高度的相遇依存&/b&&br&&b&4 High barriers to entry---高门槛准入,即进入该行业的门槛难度较大(技术,资金等方面)&/b&&br&&b&5 Price leadership---领导价格即产品(技术)可指导市场价格&/b&&br&&b&以上加粗文字来自百度百科&a href=&/link?url=B-pKOMw7APAV0VSLrL_j_ITjrUrnUlT3ncRRPmO-f3D-1HlQK3cCJii3tXOLIxTzWnm__wRBuBF-HKRRzK7l2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双寡头垄断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br&我这里一点点的说:&br&首先,从第二点开始,工信部是三大运营商的幕后BOSS,所以运营商之间是肯定存在的相互串通勾结与相互依存的,虽然在工信部召开的会议上,运营商老总不断的吵来吵去去,但是总体上是要服从国家利益的。&br&第四点,通信业本来就是一个进入门槛要求很高的行业(基站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再加之我国的相关政策,导致了一个无法逾越的壁垒。(我们老师说如果我国的通信业放开的话,我们的工作待遇会上一个台阶。)&br&第五点其实我也不是很理解,希望懂的人出来指点一下,我的理解是:市场不能决定产品价格,即运营商的资费我们老百姓说了不算~再贵我们也得用。。。&br&然后再举下三国的例子:三足鼎立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吴蜀联合抗击强大的魏国(诸葛亮在茅庐给刘备出的大方针)。现在三大运营商的趋势也基本上是联通和电信联合抵抗移动(中国移动占了市场份额的一半)。三足鼎立不能演化成为1V1,是因为吴蜀不可能合并(哪个国君都不希望亡国),但是运营商就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了(都是工信部说了算)。&br&以上是我对导师提的运营商双寡头垄断演化的理解,之后我和老师交流,有消息再和大家分享~
首先,赞同下的回答,我在这里做一个补充。根据移动设计院的消息,TD-LTE牌照会在11月末的时候下来。这段时间,设计院那边也在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4G网络带来的移动数据流量飞跃的一个预测。1. 4G牌照的发放不会对三大运营商的用户格局产生质的…
题主大大低估了水货手机的强势程度。&br&&br&国内 70% 的用户是中国移动的网络,水货手机不支持中国移动的 3G ,但这丝毫没有阻碍水货手机进入中国。相反,中国移动的 3G 的发展,却因为水货手机无法支持,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受到了巨大的限制。——很长的时间里,受到影响的是运营商,而非水货手机。&br&&br&同理,&b&假如&/b&水货手机无法支持国内的 4G ,受打击的是 4G 运营商,而非水货手机。&br&&br&以上是讨论的前提。&br&&br&至于水货手机究竟能不能支持国内的 4G,请参见 Duncan Zhang 的回答。就现有情况推测,联通电信将来上了 LTE FDD 应该是可以支持的,即便终端只支持 FDD 也可以用。移动还是不好说,有可能还是不支持,当然也可能有很多五模十频水货手机会支持移动,这是移动的利好。
题主大大低估了水货手机的强势程度。国内 70% 的用户是中国移动的网络,水货手机不支持中国移动的 3G ,但这丝毫没有阻碍水货手机进入中国。相反,中国移动的 3G 的发展,却因为水货手机无法支持,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受到了巨大的限制。——很长的时间里,…
来自子话题:
看了看回答,大家都抓着流量不放,要不要这样……&br&&br&先回答楼主的问题吧,我个人觉得,路由器厂商还是会活上很长一段时间的,4G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灭顶之灾&br&&br&1. 4G虽然传输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现在常见的Wifi 802.11g/b路由器峰值速度,但是在MIMO的802.11n协议下,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是高于4G网络的理论峰值的。[1] 再之,802.11ac标准已经进入商用阶段了,虽然还要好几年才能推广到大家的家里面(参考802.11n的推广速度),不过按照802.11ac标准下500M/s的传输速度,让4G LTE(Long Term Evolution)发展到这个速度真的不知道何年何月去了……&br&&br&2. Wifi无线网络提供的,是一个虽然范围很小,但是很稳定的可连接外网的网络。现阶段商用4G网络,都不能保证包的传输成功率和低ping值的控制。传输成功率这个就是丢包概率,没用过4G的人可能不太清楚,作为一个在大澳村体验过Optus 4G的少年,我负责的告诉你们,在iPhone 5网络满格的情况下,5个ping包,丢3个属于很正常的情况(iPhone 5 通过数据线给电脑提供4G网络链接,电脑上ping指令测试),再之,纵使你们用什么speedtest测出来的ping值再低,到了打游戏或者其他需要低ping值网络环境的时候,那个跳动的红色字永远是会让你恶心无比,虽然大澳村TPG破网连美服LOL也有200左右的延迟,不过Optus 4G这渣网连美服LOL 400+的延迟实在是让人不能忍,要知道Optus 的固网连美服只有100-的延迟啊……&br&&br&3. Wifi提供了一个用户自己定义的、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按照各大电信运营商现阶段的设定,当你的手机或者其他设备连上4G网络之后,这台设备就被默认放入了危险公网之中——你的设备独立公网IP是可以获知的,端口是可以扫描的——这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是我们在2G、3G的时候都没有重视的。是的,那时候我们网速慢,别人就算是连过来要ping一下都要等个好长时间,但现在不一样了,4G的高速网络和相对于3G的低ping值,给了攻击者更多的机会。相对4G,Wifi网络的安全性就不言而喻了——Wifi内网设备都没有独立的公网IP,所以攻击者首先要突破路由器这个关卡才能进入到内网,而某些不连接外网的Wifi网络则给内网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的无线网络环境。如果说两台设备之间要传输数据,在不考虑网速的情况下,就算4G和Wifi的传输速度一样,选择Wifi网络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毕竟当你通过公网传输数据的时候,通过的公网交换机都有可能对你传输的数据进行拦截。&br&&br&4. 流量的问题。外网流量我就不多说了(这一点上实际上中国用户是被宽带给惯坏了,想要反驳的可以参考一下澳大利亚宽带的收费标准),由于4G的每台设备都是链接在外网上的,如果要进行两台设备之间的文件传输,按照现阶段网络运营商的策略,无论两台设备是否处于统一网域、是否连接同一路由,文件传输的流量都会被记入公网传输流量……这种情况下,使用带电源的Wifi设备或者使用Wifi Direct技术[2]可能会是更优的选择。&br&&br&总之,Wifi和4G网络有分明的使用划分,两者各具优势,不能仅仅按照传输速率来断言其中一方的死亡时间。而Wifi技术不死,路由器厂商自然会继续好好的活下去。&br&&br&对了,Wifi技术这边曾经也觉得4G是个威胁,所以搞了一个WiMAX[3]出来,至于这货的结果……&br&&br&[1]&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802.1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EEE 802.11&i class=&icon-external&&&/i&&/a&&br&[2]&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Wi-Fi_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i-Fi直连&i class=&icon-external&&&/i&&/a&&br&[3]&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WiMA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全球互通微波存取&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体内酒精含量:0.4%======&br&iPhone 5s到了就可以体验国内的移动4G啦~~~~~&br&&br&附赠:&br&&img src=&/9b9f45a2ef2bbdb58895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9b9f45a2ef2bbdb588958_r.jpg&&
看了看回答,大家都抓着流量不放,要不要这样……先回答楼主的问题吧,我个人觉得,路由器厂商还是会活上很长一段时间的,4G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灭顶之灾1. 4G虽然传输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现在常见的Wifi 802.11g/b路由器峰值速度,但是在MIMO的802.11n协议下,…
&p&楼主想问的是,为什么2G/3G网都天然提供语音业务,而到了4G就“只提供”数据业务了呢?&/p&&br&&p&换个角度思考: 在宽带世界里,一切业务都应该是“数据业务”, 既然我们在线玩游戏、上网看直播、QQ聊视频、BT下电影都是“数据业务”,4G网络都可以支持。为什么唯独“语音通话”这个简单得令人发指的功能,我们要把它从“数据业务”中独立出来,开小灶叫“语音业务”呢?
&/p&&br&&p&显然,4G网络是天然支持“语音业务”的,用4G手机上过QQ/skype的人都会同意这个观点。&/p&&br&&p&哦,楼主其实是想问:为什么在4G网络中,不支持那种“传统的移动语音业务”,也就是在手机上直接拨打对方电话号码就可以通话的那种语音业务,不需要借助第3方软件的?&/p&&br&&p&这是因为,&传统的语音业务&,也就是2G/3G时代的语音业务,是通过一个专用的语音业务网络(学名叫CS域)来实现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个“专用的语音业务网络”,在4G时代实在没有存在的价值,语音业务只是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中的一种而已。于是科学家在制订标准时,就从标准上把这个CS域给彻底干掉了。&/p&&br&&p&且慢,这么说,我们在4G时代再也享受不到那种掏出手机就打电话的感觉了? 还得先登上QQ,看对方在不在线....&/p&&br&&p&科学家没这么笨。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4G数据网络中,模拟传统的语音业务的业务体验而已。
具体说,手机上要能够跟以前一样,直接播打对方号码呼叫对方。这就需要在数据业务网络中增加一个根据号码定位对方手机的设备(学名叫IMS), 当然双方手机也都得约定在数据业务网络中传输语音的协议(学名叫终端支持VoLTE). &/p&&br&&p&但遗憾的是,在运营商部署4G网络的初步阶段,不管是IMS, 还是VoLTE手机,这两个支持“传统语音业务”的必需品,都被运营商省掉了。
运营商之所以这么小气是因为他们有底气 ---- 几乎所有运营商在部署4G网络前,都已经有了覆盖完整的2G/3G网络.
把“传统语音业务”保留在2G/3G网络上,只是把数据业务迁移到4G上,不是可以省下一大笔钱么? IMS可不便宜啊。 这就是所谓的CSFB(切换方式), 或SVLTE(双待机方式).&/p&&p&既然数据业务网络可以承载语音业务,那为什么2G/3G时代,要搞一个专用的语音业务网络呢.....
因为“数据业务网络”是先进的生产力,是新生事物。 在2G时代,这玩意儿还没有发明,只有语音网络;3G时代是个过渡阶段;到了4G时代,新生事物彻底取代了旧事物。&/p&&br&&p&===&/p&&p&ps: 支持最多的答复认为VoLTE商用缓慢的原因是因为IMS研究进展缓慢,我不赞成。IMS标准成熟度甚至比LTE都高得多(事实上,IMS标准制订时LTE标准还没出来,所以3GPP R5的IPRAN都是基于3G描述的, IMS理论上支持Vo3G).
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在LTE覆盖度不高的初期,运营商没动力去做VoLTE. &/p&&p&===&/p&&p&1/25: 针对回复,谈一下语音质量(QoS)问题。&a href=&/people/yi-yu-5-62& class=&internal&&yi yu&/a&在回复中说,2G/3G优先保证语音业务。其实2G/3G时代,语音业务没什么好优先保证的。 那时候,语音业务好比铁路运输,每条路上的车次,每个车的车皮数,每节车箱的座位数都是固定的。甚至比铁路运输还要死板----铁路春运还能加开临客呢,还能多卖点站票呢,可CS语音业务不行,优不优先也就这样了....
当然,铁路也有铁路的好处。 3G网络的数据业务全靠公路运输, 公路再忙再堵,也影响不了铁路(当然另一方面,你也永远没法把火车开到公路上来)。这就是我们觉得CS语音靠谱的原因,专用网络有专用网络的好处嘛。&/p&&br&&p&4G时代,砖家们认为高速公路建设得足够多,足够宽了,没必要为语音传输单独建设铁路。大家烂在一锅粥里跑吧。
但是,那岂不是说,4G时代如果公路大堵车(比如出现27.5G的视频大家疯抢着下载),我们就连电话都不成了? Good question. 这正是VoBB(Voice over Broadband,宽带网络传输语音)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 如何解决? 在高速公路上专门划出一条车道来,供语音业务使用;一路上交警看到语音业务专车,优先放行;甚至针对VIP客户开辟绿色专用车道;等等。
----好了,恭喜你,你已经了解了VoLTE的一个重要功能: 语音QoS控制。&/p&&br&&p&4G公路运输比起3G铁路运输,还带来一个好处,就是通话音质。 铁路时代全国人民一起挤火车,甚至连车皮都不给换,大家都在绿皮车里呆着。
公路时代就灵活了,有钱人买个豪车,就可以享受更好的通话音质。 ----这就是VoLTE比起CS语音的所谓一大亮点,通过更好的语音编解码技术,带给用户更好的通话音质体验。&/p&&br&&p&===&/p&&p&再补充,结合前面提到,4G时代阿猫阿狗都可以提供语音业务,运营商还烧钱部署基于IMS的VoLTE,有什么优势? 答案就显然了。 高速公路就是运营商自家开的,想怎么规划车道就怎么规划车道。苦逼的阿猫阿狗们在那些公共货运车道上跑语音,即使玩出花花来,从硬件条件上就先处于劣势了。&/p&&p&===&/p&&p&再补充,历史经验表明,硬件条件从来都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甚至都不是主要因素。 屌丝快递公司把拥有最广网络覆盖的邮政打得满地找牙,光胳膊小米把分销网络一直延伸到乡镇的那些个谁谁谁整得坐卧不安,都是前科。
总之,手握好牌,最终有多大出息,运营商还得好自为之。&/p&
楼主想问的是,为什么2G/3G网都天然提供语音业务,而到了4G就“只提供”数据业务了呢?换个角度思考: 在宽带世界里,一切业务都应该是“数据业务”, 既然我们在线玩游戏、上网看直播、QQ聊视频、BT下电影都是“数据业务”,4G网络都可以支持。为什么唯独“…
首先需要澄清一下,TD-LTE不是中国标准,而是国际LTE标准的一个分支,另一个分支就是目前欧美比较主流的FDD-LTE。 两者的主要区别,TD-LTE是时分复用,而FDD-LTE是频分复用。打个比方来说,TD-LTE就像早期的单线铁路,两个方向的列车共用一段铁轨,同一时间只会有一个方向的列车通行。TD-LTE中,移动基站与终端之间也是类似这样,某一个时间段,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另一个时间段,终端向基站发送数据,收发采用相同的频段。&br&而FDD-LTE则不同,收发采用不同频段,可以同时进行。就类似我们现在看到的复线铁路,双向的列车各走各的铁轨,互不影响。&br&这样看上去似乎FDD方式更好一些,目前的GSM和WCDMA都采用了这种方式。但在LTE时代,TDD确实有两个优势。首先,FDD需要分配双向的频段,分别用于上下行业务,而且两个频段间需要一定间隔来避免干扰。现在由于2G,3G已经占用了一些频段,再去为LTE分配双向频段的难度就会增加很多。而TD-LTE没有这个限制,完全可以使用一些频段分配剩下的“边角料”。&br&另一个优势则是:在话音业务为主的时代,上行和下行的语音流量是对称的,FDD方式为上下行分配相同的带宽,比较合适。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会改变这个流量模型,下行流量(即终端从网络获取的数据)会比上行流量多,时分复用的方式可以通过给上下行分配不同的时长来适应这种变化,而FDD不行。&br&从产业发展来看,目前TD-LTE比当年的TD-SCDMA可好得不是一点半点,现在能看到芯片商、设备商、运营商都在积极推动TD-LTE,可想想当年TD-SCDMA,大家都是观望态度。&br&中国移动走向TD-LTE,现在看已经没什么悬念了,海外也有一些只拿到TDD频段的运营商也会用,整体来说,LTE时代TDD和FDD肯定会共存。&br&最后回到终端上面,双模终端肯定是可行的,主要看双模带来的额外成本,而成本上,主要看芯片,其它部分都一样。&br&双模芯片,现在已经有了。具体双模芯片与FDD-LTE单模芯片的成本差别有多大,这我不清楚,但至少有双模芯片,这就比3G时代进了一大步。&br&也许两者成本差别很小,那么芯片厂商就会只做双模芯片,那么用这些芯片做的手机自然也都是双模的。&br&另一种可能是两者成本差别比较大,市面上就会有只支持FDD-LTE的单模芯片、支持TD-LTE和FDD-LTE双模的芯片,也许还会有支持TD-LTE单模的芯片。&br&但也不必悲观,对于那些对成本不敏感的高端手机来说,我想他们会选择采用双模芯片来扩大产品的适用市场范围,比如苹果,比如HTC。
首先需要澄清一下,TD-LTE不是中国标准,而是国际LTE标准的一个分支,另一个分支就是目前欧美比较主流的FDD-LTE。 两者的主要区别,TD-LTE是时分复用,而FDD-LTE是频分复用。打个比方来说,TD-LTE就像早期的单线铁路,两个方向的列车共用一段铁轨,同…
来自子话题:
额,谢谢邀请。&br&正准备辞掉的工作就是为通信公司做代理。&br&&br&我只不过是一个跑市场的,只是知道一些事情,同时推测一些事情,还是希望能够有内部人士来解疑一下。&br&&br&代理大家都懂的,就是为通信公司介绍客户,然后从中抽取提成。在找客户的时候,代理是有一定的定价权的,即使低于客户经理给的最低线依然是可以的,毕竟客户经理急切的需要业务量。况且,鬼知道这是不是最低定价,我曾经最主要负责的项目——10M专线网络,每月费用定价从600-1200不等,看看,光这个就已经差了一倍了。即使是600每月,依然是可以送大量东西的。&br&&br&有一个案例就是10M网络,每月700,免费更换交换机,外加免费安装无线网络(不是WLAN,而是类似无线路由的不需要花钱的无线网络覆盖)。也就是说,即使定价500元左右,依然是可以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br&&ul&&li&本身成本就很低,为了利益最大化,把定价抬高一倍两倍甚至三四倍&/li&&li&本身自己的这方面业务此前做得并不好,希望靠低价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用户&/li&&li&客户经理希望提高业务量,低价销售。&/li&&/ul&我曾经问过通信公司的客户经理,为什么专线网络没有宣传单,他给我的答复是,电话业务、个人家庭网络业务因为前期的基础设置的分布比较密集,数量都比较多,布线、开户什么的都太方便了,差也就差个一两块钱,无所谓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有的城市贵有的城市便宜,越发达的城市越便宜,越偏远地区的价格越贵了)。而专线网络因为技术水平比较高,需要用到的线啊设备啊比较贵,所以距离基站的每一米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他给了下游的人很多为自己牟利的空间,而这部分收入在通信公司内部是正大光明算作客户经理的个人收入的!!!&br&&br&&br&我感觉这个绝对不是公司行为,而是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内部找到了一些渠道搞到外面去的,无非是本来要给A的东西被B私自留下,或者是本来费用C的东西被故意标成了千分之C。因为本身销量够大,引起了别人的警觉,最终被发现,勒令停止就很正常了。毕竟这对公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秒掉了自家很多的产品。&br&&br&这个应该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吧,毕竟公司不一定知情,就算知情也可以赖账。而且很多买卡的人都知道自己在占便宜,理亏。不过主张卖卡的人和代理商惨了。&br&&br&&b&我建议,以后有什么实惠的个人业务,还是问问有没有宣传单比较好,如果有,证明这至少是分公司都知道的正规企划业务,如果没有,可能就是走灰色途径搞到的,谨防被骗。&/b&&br&&br&亲身经历,某些通信国企内部已经腐烂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吃空饷的(十几张工资卡)、低价变卖国有资产的(天猫上的定制机们)等等等等。&br&&br&所以,这也是我想离开这个行业的最大理由,这个行业注定做不了一辈子,跟这帮人打交道我感到超级不适应!这个行业在死去。如果有一天这些运营商被腾讯打败,我不会奇怪,毕竟这种事儿已经在快递行业上发生了。&br&&br&回答跟题目没大关系,抱歉。
额,谢谢邀请。正准备辞掉的工作就是为通信公司做代理。我只不过是一个跑市场的,只是知道一些事情,同时推测一些事情,还是希望能够有内部人士来解疑一下。代理大家都懂的,就是为通信公司介绍客户,然后从中抽取提成。在找客户的时候,代理是有一定的定价…
跟自己说好了不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手贱点了进来,又忍不住了。。。。。。。&br&其实我也是接触不久,本身并没有多大研究,一家之言,抛砖引玉。&br&————————————————————————————————&br&对于题主的问题,我觉得 沙鸥 给出的回答挺详细了,看了下面的一些回答,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对于有“民怨”的话题,必须要有公正客观的声音。&br&首先,我不知道京东是租用的哪家运营商的网络。去年工信部要搞MVNO的时候,记得是三大运营商招自己的代理。虽然不大可能,但不排除有合租网络的情况。此不甚紧要,暂不细表。&br&由此推测,京东可能是移动,联通,电信三家中的某一家的一个代理(好废话啊),个人预感可能是电信的,因为电信网络建设不错,用户量又比较少。。。好吧,不贫了,其实三家都有各自吸引虚拟运营商的优势啦。&br&&br&好了,谈钱吧,京东是这么说的:“京东通信上线后,将处理用户每月剩余流量,用户可以自己享用,还可以将其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br&咦,没有谈钱诶?&br&先看上面的官话,有没有想到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打官司告运营商流量案之类的。毫无疑问,这就是京东的主打卖点了,差异化竞争。参照国外以及香港的情况,大的格局不会有所改变,虚拟运营商也不会有能力去改变,但主导了差异化,满足了市场上更多人群的不同需求,这是实打实的为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不是么?&br&当大家都在吐槽国内资费高的时候,谁有实力去国外体验下那所谓不高的收费?&br&人家只是一个比我们更成熟的市场罢了,人家有多重选择,你没选择到合适你的,一样放你血。隐形收费那么多,我会告诉你吗?某运营商的校园卡,0.05元每分钟的资费,出了校门换成0.3的市话你信不信?&br&所以,关于资费是否过高的问题,还真不是简单的事儿。毕竟人家的网络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摆在那儿了。对资费的问题肯定不能一刀切。那么,促进市场成熟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清晰透明的资费制度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合理配置网络资源。由此,虚拟运营商的出现是有意义的,让有经验有实力的企业来玩通信市场,能提供不同的思维或者启发,更有利于市场进步。(谁能帮我论证下生物多样性是否有利于生物进化~~)&br&至于套餐资费,上面说到了,成本摆那儿了。毕竟也是租来的网,价格与东家的西家的都不会差太大,但针对到某一类型的用户身上,肯定是他们的福音了。(按国情推测下,网络达人们学生党多手机工作党会不会吃螃蟹?没有携号转网真是不够精彩啊)&br&&br&另一个意义:&br&官话是这么说的:“京东通信还将在大数据挖掘、后向运营的基础上,推出全新的融合金融服务的产品,用户将有机会享受到更多的购物特权”。&br&假设小明办了个每月100块的套餐,然后发现自己用不了这么多,平时小明会想法子换个套餐,这时在网上买东西时发现京东发信息来说,“您本月有10元话费,150M流量未用完,可在购买本件商品XX时选择话费抵销10元或流量抵销30元或叠加抵销40元。”,即多出来的话费或者流量可以在购物时抵销相应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延伸下,如果某咖啡店也支持京东的业务,哥今天反正要花100M流量上网,不如用100M在你店用WIFI再喝杯咖啡算了。&br&看官您有没有发现很神奇,互联网又再一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鄙人想想还有点儿小激动),嘀嘀和快嘀那样在意的线下支付市场其实也可以这么玩儿。&br&&b&注:上述假设未经严密论证,定存诸多不妥,核心思想是收集白白流失的价值,流量只是如纸一样在行驶货币的功能罢了。&/b&&br&&br&&b&所以,在传统运营商无法触及的领域,虚拟运营商更能大展拳脚,甚至结合自身特点,&/b&(比如京东说的:京东通信致力于打造24小时不打烊、上门服务的营业服务体系。在京东通信,用户的业务开通、发票打印等相关需求都可以在线申请办理。依托于京东超过2万名配送员队伍,京东的配送员同时也是营业厅服务员,由此京东通信将为用户构建移动网上营业厅,使用户享受到更为便捷可靠的服务。)&b&发展整合更具有创新性爆炸性革命性的业务。即使只是小小的业务,不似上面那么多定语的杀手级别,日积月累,对市场也是大有裨益的。&/b&&br&&br&&br&以上。
跟自己说好了不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手贱点了进来,又忍不住了。。。。。。。其实我也是接触不久,本身并没有多大研究,一家之言,抛砖引玉。————————————————————————————————对于题主的问题,我觉得 沙鸥 给出的回答挺详细…
来自子话题:
先说说3G是什么。它是第三代移动通讯,国际电信联盟定的标准。网络测试、手机什么都需要标准。它包含的标准很多,中国移动就TD-SCDMA,中国联通就是WCDMA、HSPA+,电信是CDMA1x、EV-DO。&br&&br&什么是4G呢?是第四代,是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更高级的技术,代表着人类对无线电波的使用已经达到艺术级了。原来的3G、2G及固定电话的通讯协议都非常复杂,比如一个固定电话的发起和结束,光标准就能写3页,非常不符合时代需求。4G的根本改变就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定义标准,这样的话,网络设备会做的非常小,设计的也非常简单,运营商喜欢,机房也会小一些,不用那么多地儿了。而且LTE是一项全球标准,可以在全球部署,在全世界都可以享受到服务,所以LTE是大一统的技术。&br&&br&4G时代兼容的问题会相对较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4G LTE技术本身,二是运营商的网络发展战略,三是移动终端的调制解调器技术。&br&&br&第一点,4G LTE技术本身,它是3GPP组织制定的全球通用标准,有FDD和TDD两种模式,用于成对和非成对频谱的部署。为了避免市场碎片化,形成规模经济,全球运营商从一开始就推动LTE作为一个通用标准支持FDD和TDD模式。这两个模式间只有非常小的必要差异,不像3G各种技术之间的差异。&br&&br&第二点,从运营商的发展来说,尽管较早部署的很多是LTE FDD网络,但全球对LTE TDD网络的兴趣都在持续增加。根据GSA 2013年底的数据,全球已有250多个商用LTE网络已经部署,其中200多个为FDD网络,25个为TDD网络,而TDD网络中又有一半是FDD/TDD融合网络。&br&&br&工信部已经明确表示,LTE TDD和LTE FDD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目前,我国已经规划了TDD和FDD制式的无线电频率,以充分利用频率资源,方便用户在国内国外都能很好地使用移动通信业务。&br&&br&第三点,从调制解调器技术的进步发展来看,以前可能做不到多模多频一个芯片支持所有的网络制式(非常复杂,以前做出来也可能尺寸很大,根本不能放到终端上用),但是现在技术上是可以的。此外,比如Qualcomm的RF360,基本整合了调制解调器和天线之间的所有基本组件,缩小射频前端尺寸,使之与当前的终端相比,所占空间缩减50%;并且支持所有40+频段,支持所有7种制式(LTE-FDD、LTE-TDD、WCDMA、EV-DO、CDMA 1x、TD-SCDMA和GSM/EDGE)。如果厂商使用这种技术,就不用担心各种制式是否兼容的问题了。
先说说3G是什么。它是第三代移动通讯,国际电信联盟定的标准。网络测试、手机什么都需要标准。它包含的标准很多,中国移动就TD-SCDMA,中国联通就是WCDMA、HSPA+,电信是CDMA1x、EV-DO。什么是4G呢?是第四代,是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更高级的技术,代表着人…
来自子话题:
同意cncqcj所说的覆盖面问题(基站数与单个基站覆盖范围),目前来说(截止9月)移动4G新增基站数已达到41W,其实比较新增基站数其实意义不大,因为联通的3G\4G是可以平滑过渡的,也就是说当年联通建3G基站的时候其实已经把4G要做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现在要做的只是在WCDMA站点设备上增加FDD板卡+软件升级方式来实现FDD部署,立杆、天线面基本不用动,虽说联通电信试验城市只有40个(原定50个,高层激烈的斗争后下降到40个,千万不要小看这10个),可一旦正式颁发FDD牌照,联通的建设速度将会超乎想象的迅速,这有就是为什么国家给了移动半年窗口期的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b&“TD-LTE”是带着自主的光环来前行的,国家利益是第一位&/b&,正如近期爆出的新浪微博@运营商爆料&br&&img src=&/2eea6dd000d8ff04bf07fad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7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2eea6dd000d8ff04bf07fad_r.jpg&&&br&&img src=&/598e13c12dc316ba2c4b9d5333a9ceca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7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598e13c12dc316ba2c4b9d5333a9ceca_r.jpg&&&br&真实性有待考证,但风向不难看出,上头是想把TD做好的,但具体会给到怎样一个力度,不从得知。国家干预的近例可参考WIFI和WAPI。&br&&br&&b&一句话说覆盖面:目前来说移动优于其他两家。&/b&&br&&br&&br&&br&&br&
说到网络质量,首先从4G商用角度上来说,TDD与FDD差距明显。这也是为什么联通电信拿了TD的牌照却不作为的原因:FDD更少的人力物力资本,更强的穿透与传播,双百的上下行速率。而移动不同,在3G时代吃了近乎致命的一拳之后(意外拿到TDSCDMA牌照,当初移动几乎招纳了全中国所有顶尖的WCDMA方面专家,而在TDS这方面是一张白纸,且实际上TDS就是一张白纸,全部要移动自己来做,难度之大可以想象),所以国家政策的解读也成了移动一大重心。毫无疑问,移动将来也只会拿到TDD的牌照,现在数百亿不计成本的投入建设TD,只为了抓住最后一根稻草,4G时代再输,移动就没有希望了,一个强者是抵挡不住两次重创的(原因繁多,不一一赘述)。&br&&br&网络质量无外乎两点:语音与数据。 &br&语音方面,由于在2G时代的良好口碑,在大众眼里移动语音质量似乎是不落下风的,实际上3G时代这些年,联通电信利用制式的优势已经追上来了,甚至更好。且现在的4G是只提供数据业务的,也就是打电话将回落3G\2G(CSFB),3G移动根本没法用(移动自己已经放弃),2G相比联通电信的3G根本没有优势。所以这方面移动是落后的。&br&&br&数据方面:由于只有移动正式商用,目前来说,4G信号下数据业务的传输是强于联通电信。一旦失去4G信号,将远远不如联通电信。目前来说,联通仍然是数据业务方面最为稳定的运营商。&br&&br&&b&一句话说网络质量:目前来说,联通优于其他两家。&/b&&br&&br&&br&&br&电信提的比较少,因为在4G时代,电信将面临CDMA/FDD的巨大技术难题以及终端匹配的问题,估计在4G时代会艰难前行。&br&最后,在这个国度,最重要的是&b&政策导向。&/b&&br&学识尚浅,若有纰漏、谬误,敬请指出。&br&利益相关:中国移动员工。
同意cncqcj所说的覆盖面问题(基站数与单个基站覆盖范围),目前来说(截止9月)移动4G新增基站数已达到41W,其实比较新增基站数其实意义不大,因为联通的3G\4G是可以平滑过渡的,也就是说当年联通建3G基站的时候其实已经把4G要做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现在…
来自子话题:
这个题目其实有点偏。&br&&br&因为4G所涉及的频点,包括已发的TDDLTE和悬而未决的FDDLTE,在国内的Phase-I频点位置已经基本被固化,如果不考虑现有2G/3G频点资源的重用Refarming,那么基本都是在1.8G(Band-3)往上的相对高频点,本身的(链路预算上的)差异并不大,也就很难谈得到谁优谁弱。尤其本次发放的仅有TDDLTE牌照,频段差异更小,如果再考虑到LTE时代的无线通讯网络建设往往是以满足容量需求为核心,而非2G时代的覆盖需求为核心,所以基站之间的站间距要求会更苛刻(更近),那么频段细微差异所带来的链路预算上的增益,就更加可以忽略不计了。(注:频段越低,传播损耗越低,传播距离越远)&br&&br&国内的TDD频段集中在三个自然频率段上:&br&1 1.9G,MHz,这其实是中国移动前期部署TDSCDMA的频段选择之一,这段给移动是没问题的,频段传播优势有一点点,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这段频谱上下都有FDD系统部署或即将部署,频段之间的干扰会是个很突出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这个频段不算干净。另外,如何协调和已经部署的TDS之间的关系,以及只有20MHz一个载波的资源,也都是问题;&br&2 2.3G,这段是给室内应用专门预留的,室外有军方设备占用。既然是室内部署应用,也就谈不上频段之间的差异问题,高一点低一点毫无差异;&br&3 2.6G,MHz整段的190MHz在国内号称都划给了TDD使用,但实际落停的也就三家现在使用的这么多(120MHz),这段上看,高低在链路预算上会有一点点差异,但更大的差异还是来自于是否符合国际标准,3GPP定义的TDD推荐频点在MHz这50MHz,Band38,如果你抢到这一段,意味着你的网络在国际上漫游能力会更强一些,现在看欧洲的Band38在TDD标准在欧洲落地之后,渗透比例会高一些。所以从这点上看,中国移动站了很大的便宜。当然中国移动在前期的历次试验网中,也投入了很多,国家作为回报和鼓励,未尝不可。&br&&br&因此,频段的划分在TDD范围内看,CMCC理所应当占据绝对优势,这是可以理解的。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所能接受的,因为毕竟这两家的现网基础演进到FDDLTE会更有利,如果现在国家在TDD资源划分上一碗水端平,等于断了电信和联通的FDD后路,他们估计也不乐意。&br&&br&最后应该阐述的一点是,在国家主导的运营商建设模式中(频率资源国有、频率资源国家主导分配、运营商基本由国资委掌控),消费者有巨大的受益。我们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完成了电信化和移动化,目前正在迈向宽带移动化,我们享受着几乎无处不在的信号覆盖(你去北美和欧洲作个对比就知道了),这都是国家控制基础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效率和利益....但长久来看,竞争和开放,甚至私有化,都难以避免。电信界的最大的问题不是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电信业和新锐互联网业务集团之间的竞争,4G对于运营商来说基建的成分更大,但对于互联网业务来说,则不啻于威力巨大的托举火箭,网络运营商是否会在4G时代彻底沦为“管道”?拭目以待。&br&&br&这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这个题目其实有点偏。因为4G所涉及的频点,包括已发的TDDLTE和悬而未决的FDDLTE,在国内的Phase-I频点位置已经基本被固化,如果不考虑现有2G/3G频点资源的重用Refarming,那么基本都是在1.8G(Band-3)往上的相对高频点,本身的(链路预算上的)差异并不大…
来自子话题:
先说技术:&br&&br&电信的3G上网技术是 EVDO ,这个有 A B 两个版本,B 版本速度更快。至于 LTE 研发。。。美国最大的运营商 Verizon 是用的 CDMA2000(2G),EVDO(3G),LTE(4G),电信只要跟着 Verizon 走就是了,技术上不存在问题,这是美国军方用的技术,绝不可能后续直接死掉。&br&&br&联通的3G上网技术是 HSUPA/HSDPA,这技术是保证速度的根本,在目前 3.5G 技术中,HSDPA 确实是最快的,也快过 EVDO。类似制式的一些国外运营商已经开始使用 HSPA+(传说中的 3.9G,但通常会被宣传称为 4G),至于 WCDMA 制式本身速度慢覆盖差早就淘汰了。你的机器如果不能上到 H 而是只能支持 W,那么网络速度肯定是不行的。&br&&br&移动的3G上网技术是 TD-HSUPA/TD-HSDPA,这个其实完全是在类比联通的那一套,但是请注意,早期的有很多终端只支持 TD-SCDMA,而不能支持到 H ,因而那些终端根本不可能达到理想的上网速度。。。在很多人眼里,形成了【中国移动TDSCDMA速度慢信号差】的【刻板印象】。——而他们没有意识到,如果不能上到 H ,就算你入联通也一样的慢啊,对于 android 来说,就是你得认识到信号图标出现一个 H 。&br&&br&再说运营:&br&&br&速度上,如果信号好到能上 HSDPA,那么联通应该是最快的,但现实是,很多情况下联通的信号没那么好,而电信的覆盖又更广,所以:&br&&ol&&li&大多时候电信跟联通的速度差不多。&/li&&li&在较好的条件下,联通会比电信上网速度快。&/li&&li&在较差的条件下,联通没信号了电信还能上网。&/li&&/ol&&br&覆盖上,只要是外出远足,登山,徒步,联通没信号是常见的事,驴友们已经用无数的经验见证了这一点。&br&&br&所以:如果整天两点一线,生活单一,或者只活动于CBD商务区的商务人士,用联通会是上选。&br&如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些,活动区域更广泛一些,用电信会是更好的选择。
先说技术:电信的3G上网技术是 EVDO ,这个有 A B 两个版本,B 版本速度更快。至于 LTE 研发。。。美国最大的运营商 Verizon 是用的 CDMA2000(2G),EVDO(3G),LTE(4G),电信只要跟着 Verizon 走就是了,技术上不存在问题,这是美国军方用的技术,绝不…
慢慢长夜,正好怒答。&br&&br&1) 首先,OFDM的意思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正交频分复用。所以OFDM的正交说的是频域内的正交。&br&&br&在OFDM技术里,使用一组正交载波来传送信息,该载波组一般具有形式如E={e^jt, e^2jt, e^3jt, ..., e^kjt}, j表示虚数单位(好吧,数学里用的是i,不过工程里边一般用很屌丝的j), 0&t&T, T是一个符号的持续时间。&br&在集合E里边任意取两个载波作一下内积可得,&img src=&/8d10aa9e2f282b75b09dd8ae9a15b92b_b.jpg& data-rawwidth=&192& data-rawheight=&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2&&上式就是子载波相互正交的含义。不同子载波之间内积为0,在Hilbert Space里,这个意思就是正交。&br&&br&将各子载波组傅里叶变换一下,可以得到如下图形,分别是FDM和OFDM(google上面找的)。&img src=&/93a880edeb975a27c759a9_b.jp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93a880edeb975a27c759a9_r.jpg&&&br&从频域的图形很容易看出来,与传统的频分复用(FDM)相比较,OFDM的子载波在频率域上是会重叠的,没有任何保护频带将彼此不同的载波隔开来。但是在各频域的采样点上(-f2, -f1, f0, f1, f2),其他子载波不会对当前载波的取值产生影响,因而载波组携带的信息可以在接收端被完全解调出来。另外,由于不需要保护频带以及子载波可以相互重叠,OFDM具有很高的频谱效率,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表示可以节省很多频谱资源。&br&&br&2) 然后OFDM是怎么工作的呢? 首先假设我们使用N组正交的子载波,那么在一个载波周期T里,发送端可以同时传送N个信息{a1, a2, a3, ..., aN}, 每一个发送信息ak会调制相应的子载波e^jkt。然后将这组信号相加并发送,在一个周期内,发送信号有下面的形式。&img src=&/e0edbe32f7ff1a93faf6e182_b.jpg& data-rawwidth=&228& data-rawheight=&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8&&而在接收端,不同的子载波和接收信号作内积(在这里先假设噪声和衰变等因素不存在),第k个子载波输出端会得到信息:&img src=&/83afbaa6dafe_b.jpg& data-rawwidth=&322& data-rawheight=&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在接收端可以从一组叠加起来的信号里无误地解调出发送端的信息。这就是OFDM最基本的工作原理。&br&&br&3) 上面两个解释只能说明OFDM在理论上很漂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要产生N组正交子载波,那么需要2N个振荡器(同相分量一个,正交分量一个),在工程实践中很不划算(甚至是很难做出来?木有工程实践经验,全都是纸上谈兵)。&br&&br&从上面的发送端信号表达式可以看出,如果对每个发送信号进行采样,使用1/2T的采样频率,我们会得到第n个采样值:&img src=&/9df724d2ade7cc9befa6d0_b.jpg& data-rawwidth=&148& data-rawheight=&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8&&这是神马东东...? 尼玛不正是&b&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DFT)&/b&么亲!!! 这才是重点啊,因为有硬件可以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很方便地实现DFT,所以在硬件上OFDM是可行滴。而且...是方便可行,在发送端每隔时间T把N个发送信号(串并转换)丢到一个IFFT硬件里边,然后将输出信号DA转换,再加个载波放到天线那里就可以发送了。接收端做相反的工作,首先接收射频信号,然后下变频到基带,再然后AD转换一下将模拟信号变数字信号,最后将那串数字输出丢进一个FFT器件,出来的(并串转换)就是发送的信号了。是不是很神奇啊亲不过我没打算征求你的意见因为不管你怎么认为反正我觉得真的很碉堡很神奇啊。下面放个系统图,当然OFDM没有这么简单,还有一堆的问题要处理,不过最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这样。&img src=&/6382477edef634e67ea77dcc6a02577a_b.jpg& data-rawwidth=&1047& data-rawheight=&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7& data-original=&/6382477edef634e67ea77dcc6a02577a_r.jpg&&&br&4) 基本原理说完了,不过OFDM到底拿来干神马用??? &br&好吧这个问题很无聊,它是用于无线通信的。 不过更准确地说,OFDM是用于高速率的无线通信应用的。&br&&br&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最根本的区别之一就是无线信道是一个时变的衰落信道,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信道的衰落是不一样的,更严峻的问题在于,无线信道中存在多径效应(multipath),发送的信号会被不同的物体反射,最后在接收端可能产生多个可分辨的(resolvable)信号,类似于你在一间很大的空荡荡的房子里高喊一句&尼玛!&然后会有若干个回声。&br&&br&另外,因为传送的不仅仅只有一个信号,还有很多别的信号,所以有可能在接收的时候,别的信号会对当前的解调产生影响,这就是码间干扰(ISI)。类似于在那个大的空荡荡的房间里喊完&1&然后喊&2&再喊&3&...(谁会这么无聊)那么当你听到&2&的时候可能还会有&1&的回声,这就是所谓码间干扰。&br&&br&一般来说,可分辨的干扰信号数量是和所谓相关带宽有关的,在室外一般来说大概是100kHz。也就是说如果发送端使用1MHz的传输带宽发送一个信号&a&,接收端会收到10个具有不同衰减的&a&,当然还有别的bcde... 这么一来,解调时将会面对码间干扰的问题。任何一个学通信的筒子对码间干扰都是深恶痛绝的,有什么危害就不展开讲了。&br&&br&对付ISI,可以用均衡的方法,这也是在GSM系统中使用的技术。但是复杂度很高,一般也只能应对2到3个可分辨的干扰信号,再多的话手机就受不了了。另外一个方法是扩频,这个是CDMA使用的方法,也是一种令人叹服的方法。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OFDM。GSM系统中,传输带宽是200kHz,使用均衡技术对付ISI绰绰有余。UMTS里边,传输带宽5MHz,扩频秒爆ISI。到了LTE,传输带宽20MHz,该OFDM出场了。&br&&br&上面的OFDM系统图里有一个部分是GI(Guard Interval), 保护间隔。作用是去掉别的信号产生的干扰,仅仅保留当前符号的若干个延迟样本。另外一个作用是IDFT的线性卷积变成圆周卷积。麻痹这么拗口的东西很难说明白,看看下面这个式子就是了(这个分析里仍然假设直接放松连续的信号,IDFT版本的楼主找书看看)。&img src=&/cef90b2b77e0e9d2a16dd2f_b.jpg& data-rawwidth=&456& data-rawheight=&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6& data-original=&/cef90b2b77e0e9d2a16dd2f_r.jpg&&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接收端依旧可以无干扰地解调出相应的接收信息,只是会附带几个相位旋转。这样的附加干扰相比ISI是小case,很容易应付。&br&&br&通过这样的方法,OFDM也轻松地解决了ISI的问题。如果是面对的有线传输等ISI并非主要问题的应用情景,请忘掉OFDM吧。&br&&br&5)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没什么东西是完美的。从1)里边那个图就可以看到,如果频域的采样点出现偏差,那么所有其他的子载波都会对当前值产生影响。也就是说OFDM对频偏(frequency offset)极度敏感,少量的频偏都会破坏子载波的正交性,何况首先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频率振荡器就有频偏存在,更不用说多普勒频移了。所以在OFDM接收端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频偏补偿,尽可能地纠正频偏产生的影响。还有一点是OFDM一般采用QAM作为调制方式,这个又带来了均峰比的问题(PAPR),需要功率方法器具有很宽的线性范围。对于手机来说这是不实际的,所以OFDM在LTE里只用于下行传输,上行还是用传统的FDM。&br&&br&最后提一嘴,OFDM是LTE的关键技术之一。另外两个是MIMO和SAE。而OFDM和MIMO都是有关物理层接入的,而且各司其职:OFDM主要用于对付ISI,将一个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信道变成平坦衰落信道,MIMO主要用于空间分集,从而将BER v.s SNR 曲线进一步压向理想情况,最终取得理想的接收特性。&br&&br&想进一步了解OFDM的话,有一本书推荐给LZ:&br&&br&L. Hanzo et al., OFDM and MC-CDMA for Broadband Multi-User Com-munications, Wiley, 2003.
慢慢长夜,正好怒答。1) 首先,OFDM的意思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正交频分复用。所以OFDM的正交说的是频域内的正交。在OFDM技术里,使用一组正交载波来传送信息,该载波组一般具有形式如E={e^jt, e^2jt, e^3jt, ..., e^kjt}, j表…
来自子话题:
流量控制软件。
流量控制软件。
来自子话题:
这个……各位应该是没当过老师/做过讲座……没编过教材类的东西吧……&br&学生真的没你们想的这么笨,不管是你的老爸老妈还是小朋友们……&br&不要上手就比喻,比喻只适合没有相应基本知识储备和逻辑系统的人用来听一听&br&比如你给我讲理论物理,那可以比喻,但这玩意真的不需要&br&&br&逻辑性和直观性永远是教学里最重要的东西,只要能讲得清就一定要讲明白&br&不要苍井空jpg avi了……先帮他建立起这个系统最关键,而且这样对学生来讲成就感也比较高,收获了一堆专业词汇,而不是“唉,我老了,就听听这些适合我们老年人的比喻吧”&br&&br&好吧,我会怎么讲呢&br&&br&首先,明白的告诉他,3g4g是什么&br&&br&就是第三代和第四代,g就是英文里代的意思&br&(说中文是不是很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不解释明白了,一个劲在那比喻……)&br&&br&他一听肯定明白,哦,第四代比第三代好呗&br&&br&我:对,其实还有0g 1g 2g才发展到了3g 4g&br&&br&他:就是第零代 第一代 第二代吧(你看是不是学会了)&br&&br&我:对,您还可以发散下&br&&br&他:比如我们打麻将,以前放饭桌上打就是1G,后来用上专业麻将桌就是2G,现在自动麻将桌就是3G&br&&br&我:对,您现在打的是3G麻将&br&&br&(是不是定义就讲清楚了,通过应用知识搞懂知识)&br&&br&他:那4g比3g好哪儿了呢?&br&&br&我:网速快了&br&&br&他:哦,所以可以看更清楚的电影不卡了/下东西快了(其实人都不笨,自己会发散)&br&&br&我:对,更多的好处您慢慢想,当然,4g不仅网速快了,而且比3g的信号好,覆盖广&br&&br&他:那是,第四代嘛,肯定要比第三代先进&br&&br&他:那些4g后边带的服务啊是啥意思,LTE啥的&br&&br&我:我也不懂,我只知道4g是个标准,满足这个标准的就算4g,就像电动麻将桌,能洗牌发牌的就叫3g麻将了吧,这个之上每个麻将厂可以自己开发些更有用的技术,层出不穷,其实我也不是特别懂,要不您去查一查,或者去营业厅问一问?&br&&br&他:好的,我去百度查一查&br&&br&(兴奋的去了)&br&&br&不要讲,要引导&br&当然,如果你的学生对象不会百度啥的,内容视情况增减
这个……各位应该是没当过老师/做过讲座……没编过教材类的东西吧……学生真的没你们想的这么笨,不管是你的老爸老妈还是小朋友们……不要上手就比喻,比喻只适合没有相应基本知识储备和逻辑系统的人用来听一听比如你给我讲理论物理,那可以比喻,但这玩意…
来自子话题:
你搞TDD可以,别来限制FDD,买了iPhone5很久都不能正式开4G,还不都是FDD搞的?&br&还有用电信卡的,CDMA+FDD的共存方案做的很好,非要硬上什么TDD,手机不支持,网络没方案,人家用不了的东西还当宝贝一样发给别人,这不是给回民发猪肉票么?&br&国家说这是重要战略部署,我表示可(去)以(你)理(妈)解(逼)
你搞TDD可以,别来限制FDD,买了iPhone5很久都不能正式开4G,还不都是FDD搞的?还有用电信卡的,CDMA+FDD的共存方案做的很好,非要硬上什么TDD,手机不支持,网络没方案,人家用不了的东西还当宝贝一样发给别人,这不是给回民发猪肉票么?国家说这是重要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邀请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