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什么是循环经济促进法?与传统经济有什么区别?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 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作&&&&者ISBN7&出版时间开&&&&本16开
版 次1 页 数295 装 帧平装 所属分类 &
& 经济学理论与读物循环经济是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社会重新构建一种新的制度框架建立环境资源产权将环境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市场运行机制之中而这种制度框架的建立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使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受到设定的资源限量与生态环境阈值的限制而市场的力量在于如何在这种限制下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运用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学理论着重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等方面对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完善也给政府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可供高等院校相关学科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在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从事经济与环境规划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研究与管理者参阅李云燕1963年9月生于山东沾化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硕士课程2006年获得南开大学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年2000年参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培训班2001年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培训班年在滨州学院地理系任教年在淄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科学研究所淄博市环境保护局工作任高级工程师研究室主任年在山东省环境监察总队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工作任研究员信访办副主任2007年至今在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从事环境经济环境管理与规划等科研与教学工作完成了10余项省部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在CSSC1及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查看全部&&第1章 绪论
1.1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循环经济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1.3 内容结构安排
第2章 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
2.1 循环经济的概念
2.2 循环经济的原则
2.2.1 循环经济的宏观原则
2.2.2 循环经济的微观原则
2.3 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
2.3.1 循环经济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征
2.3.2 循环经济的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协调统一性特征
2.3.3 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
2.3.4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
2.3.5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2.3.6 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减轻污染的根本手段
2.3.7 循环经济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共赢
第3章 循环经济的生态机理
3.1 生态学原理
3.1.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3.1.2 生态学基本原理
3.2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原理
3.2.1 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3.2.2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基本原理
3.3 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3.3.1 产业生态系统的特性
3.3.2 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
3.3.3 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3.3.4 产业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
第4章 循环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
4.1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4.1.1 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与模式类型
4.1.2 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
4.1.3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4.1.4 市场经济的市场运行
4.1.5 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4.1.6 市场机制的作用
4.2 市场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4.2.1 市场的有效性
4.2.2 市场的局限性市场失灵
4.2.3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和解决途径
4.3 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4.3.1 产权理论概述
4.3.2 环境资源产权分析
4.4 循环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基础
4.4.1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前提稀缺要素转移
4.4.2 循环经济的效率目标变革生态效率
4.5 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同性
4.5.1 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具有协同共进的关系
4.5.2 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都遵循基于自然资源稀缺性的成本与效益原则
4.5.3 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促进市场经济规范有效
4.5.4 循环经济体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统一是市场经济的最佳经济发展模式
4.5.5 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
4.6 市场机制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6.1 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
4.6.2 传统市场机制在环境资源配置中存在缺陷需要政府的制度安排加以改进
4.6.3 建立环境资源产权是循环经济发展中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根本要求
4.6.4 完善的市场机制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
4.6.5 循环经济的市场实现需要制度建设与市场力量相结合
4.6.6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完善市场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
第5章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5.1 国家干预与自由市场经济的交替演变
5.1.1 主张国家干预的重商主义
5.1.2 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古典经济理论
5.1.3 现代国家干预主义
5.1.4 新自由主义理论
5.1.5 新凯恩斯主义
第6章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实例分析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您的位置: &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及其中国的选择
摘 要: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传统经济强调污染的末端治理,循环经济则主要强调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传统经济在发展模式上为"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则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主要是: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与法规;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倡导清洁生产并建立绿色利润制度;提倡绿色消费;推行绿色分配;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依据循环经济的思想,改造传统产业.
优质期刊推荐中国福建-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区别
当前位置:&&&&&&&&&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区别
字体显示: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目前,循环经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对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区别加以探讨,有助于人们明确发展思路。
  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在经济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
  传统经济模式是指在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采用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过程,采用这种模式,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增长,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的削弱,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加重,资源短缺的危机更加突出。“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则开始注意环境问题,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但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不科学,治理污染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且难以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很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循环经济模式,则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一是系统观不同。传统经济在生产和消费时,将人置身于由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构成的大系统之外。而循环经济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将人置于大系统之内,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是经济观不同。在传统经济中,只有资本和劳动等的循环,恰恰没有自然资源的循环,往往造成生态恶化、恶性循环。而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其经济活动与生态良性循环,能够使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三是价值观不同。传统经济在考虑自然时,将其作为“原料场”和“废弃屋堆积排放场”,视其为可供利用的资源。而循环经济视其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四是生产观不同。传统经济的生产观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观念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从而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效果。
  五是消费观不同。传统经济观实际上提倡“拼命生产,拼命消费”,而循环经济观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在消费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其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倡导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倡导消费者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且是一个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本出路之一。(田生海 作者单位为中共三明市委党校)
主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Fujian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建议使用分辨率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发展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_百度知道
发展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论述题紧急!!!联系:1.2.3.区别:1.......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C、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传统经济模式是指在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采用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过程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过程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区别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目前,循环经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对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区别加以探讨,有助于人们明确发展思路。
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在经济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
传统经济模式是指在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采用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过程,采用这种模式,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增长,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的削弱,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加重,资源短缺的危机更加突出。“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则开始注意环境问题,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但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不科学,治理污染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且难以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很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循环经济模式,则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一是系统观不同。传统经济在生产和消费时,将人置身于由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构成的大系统之外。而循环经济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将人置于大系统之内,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是经济观不同。在传统经济中,只有资本和劳动等的循环,恰恰没有自然资源的循环,往往造成生态恶化、恶性循环。而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其经济活动与生态良性循环,能够使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三是价值观不同。传统经济在考虑自然时,将其作为“原料场”和“废弃屋堆积排放场”,视其为可供利用的资源。而循环经济视其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四是生产观不同。传统经济的生产观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观念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从而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效果。
五是消费观不同。传统经济观实际上提倡“拼命生产,拼命消费”,而循环经济观提倡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在消费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其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倡导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倡导消费者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且是一个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本出路之一。
其他类似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钓传统钓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