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准典范对香港年轻人没有希望有什么好处

我烧这十二铺好炕时,总是留心考查,哪一铺炕,犯什么风,刮什么风的时候倒烟,随时修理。东家告诉我,冬天每铺炕,烧两捆高粱杆。我在天暖的时候烧小捆,天冷的时候烧大捆。老人住的坑,总是烧大捆,烧完了炕,把烧火门堵住,不让冷风吹进炕洞里去,好保住暖气。凡是东家吩咐我做的事,我都尽心竭力地去做,不让东家分心。我满工时,东家对我说:“你做的太好了,你真忠诚可靠,将来一定能成人。”
这就是做人的道理,怎么尽忠。善人给东家干活尽心尽力。如果我们有私心,就马虎了事;如果我们有善心,就有能力,就会方方面面为别人考虑周到。心的力量实际是无穷的,有自私自利,就把心障住了。
善人烧十二铺火炕,他是细心地考查,他要去观察哪一铺的炕犯什么风,刮什么风的时候会倒烟,他就随时修理。按照东家的吩咐,冬天每铺炕,要烧两捆高粱杆,他就不浪费,他是以最节省的方式来烧。这都是替东家着想,不是乱烧的。
他就会想到,天暖的时候,烧多了没用,就烧小捆,天冷的时候要加温,所以就烧大捆。又很体贴老人身体衰弱,需要保暖,对于老人总是烧大捆。而且烧完的时候把烧火门堵住,不让冷风吹进去,好保住暖气。所以他是处处用智慧观察,怎么把事尽心尽力地做好。
他说:“凡是东家吩咐我做的事,我都尽心竭力地去做,不让东家分心。”这是他当时内心的想法。我们要学的就是这种用心。其实能让东家省心,自己就省心。如果做的不好,东家时时担心、提防,实际上就触犯了东家,没有尽到仆人的道。他守住一条原则:我做事一定要尽心竭力,想方设法把它做好,使东家放心。能让东家放心,自己就得到了信任。所以,到他满工的时候,东家就非常感动,说:“你做的太好了,你真是忠诚可靠的人,将来一定能成人。”
还是14岁这一年,善人讲过一件事:
我放牛的时候,每逢过年过节回家,我妈总给我留一些好吃的东西,我都不肯吃。我对妈说:“东家给吃的东西,我们家都没有的,我吃得太饱了,一口也吃不下,给弟弟们吃吧。”因为他年纪小,在外面给人家放牛,他的妈妈本来就不放心,怕他在外面吃不饱,睡不好。他的想法是,我如果在妈妈前狼吞虎咽,不是更叫我妈不放心了么?我才一口也不肯吃,好叫我妈放心。
从这一段能看到王善人的孝心。他心里想:如果我狼吞虎咽,让我妈看到,她会认为在外面吃得不好。这样母亲就会担心。他不想让母亲担心,所以就说:“东家给吃的东西,我们家都没有的,我吃得太饱了,一口也吃不下,给弟弟们吃吧。”然后母亲就认为,我儿子在外面肯定吃得很好,也就放心了。
善人有这种天性,知道体贴母亲的心,想方设法让母亲放心、省心。
我家里穷,弟兄又多,我妈给我们做鞋,很困难。哥哥弟弟们,又都争着要新鞋穿。所以我就天天光着脚上山放牛。有一天,东家叫我去给亲戚家送记钱,我本来想回家拿鞋,又怕我妈为难,就光着脚去了。第二天回家和我妈一讲,我妈说:“你不穿鞋,就到亲戚家里去,不是叫人家笑话我吗?”我才知道错了。
这是善人能行悌道,事事懂得谦让,把好处让给哥哥弟弟们。
他是这样想:我们家穷,哥哥弟弟很多,妈妈做鞋很困难。他就不跟哥哥弟弟争,自己光着脚上山放牛,这就是在行一个“让”字。所谓的心地善良怎么来实行,首先是在最近的家庭、生活、工作当中,努力地去奉行孝、悌、忠、信等的善道。首先是要学会体贴别人、把利益给别人,这要从家庭做起。先发出这份心来,就是最基本的善心,然后在这上逐渐地去充实、圆满。
善人15岁时又有一件事,他这样讲:
我十五岁那年,在家里学做活(就是种田),有一天跟我爹铲地(就是在田里面锄地),我爹一边铲地,一边跟我闲谈。讲起人生过日子的事,他老说:“我们朝阳人,每人有五亩地就保住命了。”当时我就暗自立志,决不多贪求。
所以,他后面能够行一个“俭”字。他很节俭。他觉悟得快,他父亲讲一些人生道理。实际上人要维持生存,无非是要养身体,基本能维持吃、穿、住就行了。他爹说了,人不必过多贪求,有五亩地就能保住命。他就暗暗立志,以后决不多贪。
17岁那年,善人给人家做长工,下面是他讲做长工时的体会:
我最初上工的时候,就留心考查东家的心理和活计的做法。看到他的院子里如果清洁,东西放得整整齐齐地,就知道东家喜欢干净、整齐,以后干活的时候,一举一动,都要求干净整齐。看到他的菜园子和田里,沟很深,粪土很肥,就知道东家干活很切实,不论做什么,都不能草率。如果看到他的粪堆得不整齐,园子里荒草很多,就知道东家干活很慌张,以后干活就要求快。如果你求切实,他准不说你做得慢(意思就是,如果你求切实,一点一点地做细致,东家并不会赞叹你做得很慢、很好。他是急性子,不合他的心,他就不高兴)。俗语说:“做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这话一点也不错,一定先要摸透东家的心理,才能使他称心满意。
当仆人的要尽仆人的道,就是要尽这一个“忠”字。因为东家,你才有活干,东家给了你钱,你就要好好为他办事,这是做人必然的道理。如果拿东家的钱,却不顺他的心干活,那就没有功德。干活能由着东家的心,做得他心满意足,就算是把事办好了。
这是教我们在和人相处的时候,要顺人的情,能顺得到,心和心就相通。无论到哪里,都能和人和睦相处。只顺自己的情,不考虑别人,那就处处行不通。
秋天卖白菜的时候,东家叫我打水浇菜地,从早晨一直浇到小半夜(就是晚上10点多钟),他也不叫我休息。我问他:“可以了吧?”他说:“你浇一夜吧!明天赶早去卖,好长份量。”(这个东家很贪,明天要卖菜,他就叫工人从早上一直浇到小半夜。)
我一听,心里想:那我不累死了吗?我打满水,又用力往下一顿,水桶咚地一下,掉到井里面去了。东家听到响声,问:“水桶掉井里了吧?”我说:“是啊!等我捞出来再打。”他说:“半夜了,看不见,不要捞了,明天再说吧,你睡觉去吧!”人不能做过分越理的事,所以说坏心眼用对了,也是道。
这个东家为了赚钱,有意地浇水长份量。善人认为,这是过分越理的事。所以他想了一招,把水桶咚地掉到井里去,就再也浇不成了。深更半夜,东家也不可能让他去捞。他就说,坏心眼用对了也是道。
善人19岁时做了一件救蒙古女人的事。他是这样讲的:团子山南屯的李东家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他娶了一个蒙古女人做小妾,才生了一个儿子。因为附近有煤窑,那一带家家户户都是烧煤煮饭的。蒙古女人初来乍到,不会用煤炉,煮的饭不是生了就是糊了。李东家的大老婆叫做内东家,因为她嫉妒蒙古女人,所以在一边看笑话。东家每逢吃饭就生气,他怕干活的吃不饱,不卖力气干。蒙古女人把饭菜做坏了的时候,就时常挨打。内东家就在旁边看热闹,她不但不帮,还暗自得意。
我听到这件事,实在不忍心,就故意到他家去找活干。老东家正愁雇不到人呢,一看我肯去做,非常欢喜,亲自陪我吃饭。遇着饭做夹生了,或者是窜烟了,老东家就开口骂他的小妾,举手就打。我看到这情形,就故意说:我爱吃这样的饭。还比往常多吃一碗,免得老东家生气。
每逢下雨阴天,不能下地干活,我就说:“今天外边没活,我做饭。”借这个机会,我告诉蒙古女人怎么用煤火。不过半年的工夫,她就学会了。老东家也不再生气,他的小妾也不再挨打受骂了。
日子长了,我看老东家高兴的时候,就劝他说:“二内东家抛井离乡来到我们这地方,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风俗习惯也不一样,只有你和少东家是她亲近的人(二内东家,指这个蒙古女人;少东家,指蒙古女人生的孩子),你得同情她,优待她才对。”老东家说:“你说得很对!我哪里是爱生气呢?她把饭做坏了,我是怕雇的人不愿意,才打骂她的。”
到我满工的时候,老东家说:“你这个人,我算考查明白了,你真有良心!现在我也不生气,她们娘俩也好了,这全是你的功德。以后有为难的事,尽管来找我,只要我做得到的,一定帮你的忙。”
所以,善人出于一片善心,他到哪里都是为人好。看到这一家不和,二内东家经常挨打受骂,他就有心要帮她。所以想方设法教会二内东家用煤烧火,使得这一家变得和睦。这样就感动了老东家。
人要有这样的心,能处处为人家排忧解难,把别人的苦看成自己的苦,来替他解决,就是心地善良。这样到哪里都能感动别人,转恶为善。
讲善人的传记,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做人的榜样。如果听了,能学会善人这样用心,把它用在自己生活中,也同样能做一个善人。关键是学了就要在自己身上运用。能学到一句、半句,都能让你受用终生。这都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就在你日常生活当中,马上用得上。
善人20岁的时候,他这样讲:
我干活的时候,遇到一位东家奶奶,喜欢骂人,骂她儿子能够连骂三天。我想一个人总骂人,不是好事,但又不好劝她。四月二十八号赶庙会(以前的时代是农业社会,庙会是一个很重大的日子。赶庙会就像过节一样),所以到了这一天,照例都是放假,早晨还要种一段时间的地。东家奶奶打发小儿子去看看我们种完了没有,她想要种一些玉米。她儿子也没来对我们说,看完了回去,也没跟他妈讲,我们也不知道东家奶奶的心思,就把犁给解了,她就大骂起来。我听她骂儿子,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我在伙房吃饭,大师傅来盛一次菜,我问一次:“她还在骂吗?”大师傅说:“还在骂呢!”连问了三次。
我吃完了饭,走到上房前面,大声地说:“别骂了!气死一位老太太,我们可担不起。”我又招呼伙计们说:“走!给她种玉米去!”她出来说:“今天放工,别再干活了!”我说:“不要紧,今天是我们的工。”
确实是为人厚道,心里不计较,能吃亏。主人想多种一会儿,我就多种一点,是这么厚道。所以,他一听到东家奶奶不高兴,骂三骂四的,他就跟伙计们说:“走!我们一起去给她种。”
过去在赶庙会的时候,照例都放假不干活,就像过一个重大的节日,老板都给工人放假。按照一般人的见识,这时就会争:为什么要给你干?今天不是干活的时间。这样就会伤情义。善人的做法跟世俗人相反,他宁愿待人厚,不可待人薄。他甘心尽义务,这就是心量大。这样的话,他在理上占了上风,东家奶奶也要佩服他,人的心自然归向他,这就是以诚感人的道理。
这样的话,东家奶奶拦也没拦住我们,我们硬是把玉米给种完了(这样就做得人家佩服),我们是种好了,尽了责任再去逛庙。这个时候东家奶奶又说:“今天太晚了,明天再去吧!”(庙会也可能有几天。)我说:“这是我们的工作,耽误点不要紧。”(就是说,今天种玉米是我们的工作,耽误了时间赶庙会不要紧。明天不去赶庙会,明天有明天的工作。)东家奶奶就觉得过意不去,故意说:“今天没钱给你们!”我说:“不用钱。”说着就走。在这时候,老东家背着几吊钱赶过来(老东家心里也过意不去)。我对伙计们讲:“我们挑人家的礼,别叫人家挑我们的礼,晚上还得早点回来,做些零活。”一边说话,一边慢慢地走,怕累着老东家。等他赶上,把钱分给我们,又陪着我们游逛了一天,晚上乐哈哈地回来。东家奶奶也乐了,以后她也不骂人了,反倒时常劝我不要生气。我说:“我哪有气,我是为了你们一家和和乐乐。”由于这一椿事,我才明白,悟谁的道,谁就听你的话。
这话说得很好。“我们挑人家的礼,别叫人家挑我们的礼”,意思是:如果自己没尽到责任,就有别人挑我们的地方。但我们尽到了责任,只有我们挑别人的礼了。所以,东家奶奶都得转过来听他的话。他不要钱,老东家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亲自背着几吊钱赶过来给他。他是真心为东家着想,把东家的事看成自己的事,尽力做好,东家怎么不受感动呢?
他在赶庙会时,还想到晚上早点回来,多做一点零活。这种做法跟现代人恰好相反。能够这样做,人的心都是肉长的,能不感动吗?主仆之间心和心就通了。
所以是心和心相交。如果只为自己,不为别人着想,彼此的心一有利益的争夺,就对立起来,心和心就不能融通。所以,在选择是取义还是取利的时候,应当取义而不取利。如果取义(就是只尽义务而不求回报),以一心为人的忠诚,那心和心就相通了。
所以他说,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悟谁的道,谁就听你的话(这里说的“道”,指伦理的道,做人的道)。
有一天,少东家打他弟弟,他妈和他妹妹都哭了。我就不让了,我说:“你是打你兄弟么?你简直是打你妈!你妈为这事痛哭,你能算孝吗?”他一听,立刻就不打了。你看我这样做活的,还管东家呢!这就是尽忠。一般人都是习而不察,才看不出奥妙!
有一天,少东家打他弟弟,他妈和他妹妹都哭了。善人这时就说:“你简直是打你妈!你不知道你妈和你兄弟的心是相连的,你打在你弟弟身上,就等于打在你妈心上。你妈为这事痛哭,你能算孝吗?”
善人说这句话完全是为他好,而且说得在理,少东家理亏,立刻就不打了。所以一个打工的人能够尽伦理的道,结果还能管东家!东家的心也佩服他。
总的说也很简单,就是一条法则:“吃亏就是占便宜。”所以,这个道是反过来走的。你能够尽忠,别人就忠于你;你能够奉献,别人就回报你。以义相交,彼此的心就相通;以利争执,彼此的心就对立。
学到这里,我们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有哪些错误,在这里能把占便宜的心改成尽忠诚的心,心就会开始变得善良。
善人21岁的时候,说自己学会了一个“俭”字,善人这样讲:
我在锦州城西十里台,张表哥家里做长工,离家一百三十多里地,连做了四年。
我常想,我这个人又矮又笨,全仗着给人家干活,才有工作的机会。再看人家怎样待人处事,都有些什么好处,我是天天学,天天知足,越做越起劲。
我常看见干活的工人找活,雇主和工人讲工价的时候,互相争论,有的没差几个钱,就讲不妥。我就暗自立志——我今生一定当个不讲价而干活的人。不论到谁家干活,从来不讲工价,东家给多少算多少。可是做起活来还是特别卖力气,绝不为了工价少就马虎。这样一来,头一年的工价好像少点,第二年就增高了很多,东家也没亏待过我。我自己还常想,像我这样一个又矮又瘦的人,东家肯给这些钱,可真不少!
当时他见到雇主和工人讲工价,就因为差一点钱而讲不妥。他就观察到:人的心为什么不能相通?就是因为各自只想自己得利益,不考虑对方。这样你想多占便宜,我也想多占便宜,所以就谈不拢。他见到了人是因为自私心而不能相合之后,就立志:一生当一个不讲价而干活的人。
这就是以“义”为重,有一种为义舍利的心。人的心只要染上了一个“利”字,就成了只是以利益相交,心和心当然无法沟通。利益上稍有不公平,就发生诤论。如果彼此都能多想想别人的好处,而行一个“义”字,那彼此的心就能合在一起。比如仆人应当想:因为东家我才有活干,所以我尽心尽力地干好。东家也要想:因为他来帮我做活,我才把事办成,我应当对他仁慈。彼此这样想,就心心相通了。
任何关系都是这样。兄弟之交、朋友之交、夫妻之交都只能讲“义”,而不能讲“利”。一讲“利”,就伤了情义,反目成仇。各自只讲情义,就不会有争斗。
世间的这种烦恼相,就是因为争利益才讲不妥,好的关系建立不起来。所以他就做一个不讲价钱的人。不论给谁做工,都不问价钱,给多少就算多少。第一年的工价似乎少一点,第二年就增加了很多。
从这里你能看透彻的话,就知道这不是随个人的想法而定,自有天理公平。只要尽本分去做,天理不会亏待你。这里再解释一下,我们做事,尽本分就不亏欠。做事的时候,不是以得利益为主,而是以尽义务为主。人都是一个“利”字当头,只看眼前,看不到天理。不知道因果律是怎样运行,都是为了利益而争。如果你知道天理自有安排,就没有什么可争的了。天理不会有亏待。尽管去做就对了,何必争个什么呢?后来东家也没有亏待过他,这样不就做了一个省心的人吗?自己省心,也让别人省心。真相信了这一点,就没有那些个啰嗦,不会去多计较。
善人为人宽厚,他常常想,像我这样又瘦又矮的人,东家还肯给这些钱,那可真不少了。这就是知足常乐,就是乐得欢喜。所以做人要有通达事理的智慧,你能在观念上转过来,就会变得做什么都心安理得,无时无处不安乐。
当时到张表哥家里干活,张东家是个读书人,每逢我们做活,就给我们讲故事。伙计们都不爱听,我却听得津津有味。有一次听他讲“吴保安弃家卖友”和“羊角哀舍命全交”,我心里就暗自说,看我的。
后来他果然做出来了。这是古代非常有名的故事。善人听了古人的事迹,就说:“看我的。”意思是,我一定效仿古人,也做出这“忠”、“义”二字来。
我在张家学会了一个“俭”字,春天出外干活,我妈给我做两双鞋,我小心穿,省下一双,卖两吊钱,再加上七十吊工钱,一年有七十二吊钱进家,我连一文钱也不花。所以我常说,用良心做三年活,不胡花乱用,准有积蓄。
他在这时又学会了一个“俭”字。事事有余,只要用一寸,就不必用一尺,这就是“俭”。能学会这个“俭”字,常常富足、常常会有积蓄,人生就宽裕了。做到了“俭”,就能持家。但现在人是颠倒的,提前消费、过度消费,都是很滑稽的事。
那时他母亲给他做了两双鞋。他思维:我如果好好穿,就只要穿一双,能省下一双的钱,再加上70吊工钱,我有72吊。我不乱花钱,就能养家。能够守住这个“俭”字,就不必要这么忙碌,很多事都是因为追求高消费而出来的,其实哪有那么忙碌,你能守住一个“俭”字,确实可以持家。
善人22岁时,立志学异样人。他说:
我在十里台老张家扛活的时候,有一天,东家的同族,为了分家争产业,弟兄间吵起来,拿刀动枪,险些闹出人命。我从中尽力劝解,总算没出乱子。
事后我想,他们是为谁争呢?想来想去想明白了:他们是为老婆孩子们争啊!当时我正在捡粪,正好抬到粪堆边,我把粪筐一倒,就大声说:“我非当个异样人不可!”当时和他一起抬粪的伙计,瞅瞅他说:“你说什么?”他笑了笑。
这时善人看明白:人都是为老婆孩子争财产,伤了手足之情,所以要做个异样的人(就是做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人)。本来兄弟间只能讲情,不能讲利,一讲了利就伤了情。而人成家以后,划成了这是我的家,那是他的家,彼此就有了利益的争夺。没成家时,是一个家里的兄弟,情同手足。而有了利益的争夺,就变成跟仇人一样。
人都是有私心才出了问题,一旦涉及到私利,就连手足之情也不顾及。所以都是被一个私心害了。看清楚了这一点,善人就立志:我决定要做个异样的人,不为老婆孩子争财产而伤了手足之情。后面讲到他怎么对弟弟尽悌道,就是这个志愿的实行。
善人23岁时发生了一件事,他说:
我在十台张家干活的时候,遇到一个打头的(就是工头),他干的庄稼活很平常,因为他会织布,东家也是为了冬天农闲时,能利用他织布,所以叫他当打头的。(过去在农村里干活,有一个工头。他带领很多工人,也算是一个小领导。)
到了秋天,要和人换工割地,(就是在农村,彼此帮忙,你家要割地时,我来帮你的忙,人家割地的时候,你也去帮人家忙。那到这一次换工割地。)人家来了一个打头的,带着两个伙计,当然由我们打头的领工。吃完了午饭,外来那个打头的对伙计们说:“下半天加点劲,把这个家伙压过去!”(农村割地时也会竞争,外来的这个头跟他的伙计们说:“我们下午努力一点,我们把他压过去。”)
我就把这个话暗地里告诉我们打头的,他一听很着急。因为他的庄稼活干得很平常,我说:“不要紧,等一会儿下到田里,分高粱垅时,当然是你领头,你挨着我,外来的再往下排,他们如果是快要越过你的时候,你就扔下两垅高粱给我割,他们追不上的时候,你再拾起来干,这样一直割到垅头,也一点看不出来。”
意思是,大家横着排成一排来割高粱,一个人割几垅。如果领头的割不过别人,那就丢了脸面。现在领头的庄稼活很一般,他很着急,怕丢面子。善人很体贴他的心,所以主动说:“不要紧,你尽管割。如果他们快超过你,你就扔下两垅,我在旁边替你割。这样你就一直领先,割到垅头,他们也一点看不出来。”
结果,我们打头的,到底没被他们压过去。可是我们后边的人又有人落后了,落下去好远。我又回过来帮他们割了几垅,赶到地头的时候,大家一齐到,那才有意思呢!
有人说我:“你太傻了,为什么不把打头的压下去,显一显自己呢?”我说:“他是我们打头的,他要是丢人,我们也不光彩。”
这样就是为人厚道,跟今天人的作风完全相反。今天的人要自己出风头,只顾自己割,最后成了冠军,这就是显示出自己来。但这样显示出自己,领头的就没有光彩。其实,这个光彩是建立在别人的暗淡上。
但善人为人厚道。他是帮前帮后,总是不显示自己,他要护住领头人和全体人的面子。所以他帮领头人的忙,让他领先。看到旁边的伙计落后,他又转过来帮他们,这样让大家一齐到,就是为公不为私的心。
从这件小事,你也能体会到很多,今天所谓的团队精神最需要的就是这个。如果一个人不顾团体,只顾自己抛头露面,那就没有团结的精神,也就会导致人心之间无法凝聚起来。所以事事能够顾全大局,不以自己为主,这是心地好的一种表现。
当代人自我中心的意识非常强,都想自己做红花,口里都会说红花没有绿叶陪衬是显不出来的,但下意识谁也不愿意做绿叶。其实就是一种不愿奉献、不愿付出的心,这和菩萨的心态难以相应。菩萨是永远为法界众生服务,做众生的公仆。说白了是一种做事在前面、吃饭在后面,有一种任劳任怨的心理。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人品就是种性、德性,现在我们为什么修不上大法,第一个原因是人品不过关。
善人讲起他在24岁时母亲去世的事,他说:
我妈五十一岁那年腊月,病得很重,我知道不能好了。她老还很明白,在临终前三天,身体疼痛哎呀哎呀的叫,我问我妈:你老心里还惦记什么?她说:“我就是惦记老四,因为他好耍钱,坏名声在外,我死以后,恐怕没人给他做媳妇,要打一辈子光棍,我死了心事不能了。”我说:“这事在我,你老放心好了,有我,一定叫他成个人家,决不叫他打光棍。”我妈一听,马上就精神起来了(所以善人有正气,说话很可靠,母亲觉得心事已经了了,马上就精神起来),就对他讲起家族和亲友们的三世因果——谁家做过什么样的好事,得了什么样的善报;谁家做过什么样的坏事,遭了什么样的恶报,讲得详详细细。一连讲了三天三夜,还嘱咐我,多做好事,她总算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这个真理,讲的一明二白。最后她说:“我有你这样的儿子,我很放心!”说着含笑去世了。
由这件事我明白了,人如果把心事了啦,准得善终。因此我常劝人当个“活死人”准能得道。
人是因为心里有挂碍,才不得善终。如果心事已经了了,心里放下了,就准能善终。所以要想走得好,不如在生时就当个活死人。平时就要学放下,让心里无牵无挂,这样准能得到善终。否则心里被各种事情缠绕,就不得安心了。
什么是道?你做好事,就是好道,好事就来;你做坏事,就是坏道,坏事就到;完全是自做自受,有天理的(天理就是因果律)。
我给人干活,每逢上工的时候,一定先早到两天,多做两天才回家。
所以他做人把握住一条——多付出,就有好事来。其次,吃亏就是占便宜,多付出就是多得到,这就是因果律。你能认清这个理,永远这么去做。这样,你也省心别人也省心。到哪里都不争不夺,这世界就太平了。
我在锦县十里台老张家,一连做了四年,没缺过一天工,还起早睡晚,凡是应该做的工作,不用东家吩咐,自己看到了该做的就做,应问的就问。别人做活都认为给东家做,我把东家的家,看成自己的家,尽心竭力地去做。等我满工临走的时候,东家向我说:“你以后有为难的时候,尽管来找我,我一定帮你的忙。”
后来有一次,我的周姑父因为我没有钱给他赎当,就当面呵斥我。去跟张东家借钱,这样子才把过去典当的东西拿回来了,赎回来了还给了周姑父(意思是王善人家里很穷,他把姑父家的一些东西拿去典当,这样要用钱来赎当。但是他没有钱,姑父就当面呵斥他,他就想起了张东家,去跟他借钱,这样困难时东家就帮他了)。而且还成全了他买地,家里有了田地,他才能把家放下,入宣讲堂讲善书。(所以人能多付出,决定有好报。)
他这样子跟东家干活,事事把东家的事看成自己的事。不必要别人管,该做什么都主动去做。这样东家很省心,觉得这个人忠诚、可靠,做得让他心里佩服,他就肯帮忙。
现在的人专讲挣钱,不肯出力,反倒受了穷,我不讲挣钱,专讲挣命。什么叫挣命呢?就是我们为人做好事,使人家佩服了,命就准长,这就是挣命了。像我的张东家,如果不佩服我,哪肯帮助我呢?
这里讲到挣钱和挣命的差别。专讲挣钱就是一心想捞钱,而不肯出力。挣命就是一心做好事,不讲这个“钱”字。这样福德做得越来越多,回报就越来越大。这就是把命给挣出来了。因为挣出了福德、挣出了寿命、挣出了尊贵。人生一定有好的前程,会走得越来越顺畅。
王善人给东家打工,事事都尽心尽力,让东家佩服,最后东家主动地说:“以后你有为难的事,尽管找我,我一定帮忙。”这也是东家觉得他是一个好人,发自内心愿意帮助他。所以一个人完全为别人着想,事事愿意奉献自己、成全别人,福德就越积越深,这样福德升上去了,就成了尊贵的人,别人都要尊重他,各方面的因缘都会转好。所以全靠自身上做出来,才有实效。
善人讲到25岁那一年的事,他说:
我妈死后,这个年景不好,旱涝不匀,庄稼欠收,青黄不接,家里的粮仓不够吃,我就向人家借也没借到。回到家里我就告诉我大嫂说:“先把家里的粮,都还过斗,量好了之后,按月平均分一下,算明白每天能摊多少,米不够就添野菜,来了客人也只添菜,不添米。”这样过,也没用求人,粮也够用了,一家人不但没挨饿,连牲口也免了往返运粮的苦。这件事,是我在张东家家里听他讲“范文正公划粥”的故事上,研究出来的。所以我才说,在老张家扛活,学会了一个俭字。
范文正公就是范仲淹,他少年时读书,因为太穷,就煮一锅粥,凉了划成三块,每餐吃一块充饥。善人他是听到一个“俭”字,就在自己身上做出来,这叫学会了一个“俭”字。所以他下面说:
人们念书,都往多里念,不往深里念,才得不着念书的道理。怎么叫往深里念呢?就是学会一个字,行一年的,不如行十年的深。我的道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学的,一步一步实行的。将来世界大同,一切都要简单,就像官家出告示,也不象现在这样长篇大论的,只写一张书,写明时日就中了。
他是一个实践的行者,一般人都是往多里念,不往深里念,才得不到念书的道理。他说我是一字不识的人,知道学会一个字,能够行一年的人,就不如行十年的深。他说我念书是往深里去念,就是学到一个字,就实行一个字,一步一步地实行。
春天天很旱,入夏以来却接连闹阴天,老是不放晴,所以地里长满了青草,这个不好铲。东家只好出大工价,多雇人工。我带了几个人铲地,过路的人对我们说:“这地真是愁死人了!”有一个伙计回答说:“哪来的话呢?这才是卖工夫的养老儿子啊!”
当时,一个过路的人说:“那么多的草简直愁死人,这怎么去铲?”另一个打工的说:“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草,才是真正养老的儿子。”意思是,我们捞着了这份美差,这一块地长满了青草,我们才可以多割,多割了就多有钱,所以工资又高,等于有儿养老,生活无忧。
大家听了,都哈哈一笑,我听了这个话,很有意思。我才知道凡事都有好处,正面找不着,就从反面找。能从反面找到好处,才免去烦恼,从这以后,我每逢遇到苦恼的事,就向反面去找好处。不但自己没了烦恼,我用这种找好处的方法,还劝好了很多的人。
其实事情是好是坏,全在自己的看法。就像这一块田地,如果想:这一片地里长满了青草,铲起来好麻烦!那就会心里很忧愁,唉声叹气的。如果从反面找好处,会认为这简直是养活我的好儿子。因为长满了青草,我们才能天天割,才工价高啊。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善人从这里就明白了,凡事都有好处,正面找不着好处,就从反面找。如果能看到他的好处,这是得利益的事,这样想就再不会烦恼,就处处都欢喜接受。
这也就是修安忍的要诀。其实人的心能够转变观念,看什么事都是在利益自己,那就一切都通畅了。世上的事本身是没有阻碍的,心里过不去才是阻碍。
忍辱的道理就是:你打我、骂我,都是下甘露、都是大加持!就这么一个道理。如果你能这么看待,世上还有什么苦恼的事呢?为什么要生气呢?能够事事都从好的方面去想,那就快乐无忧了。
我妈去世后,我们弟兄四人分了家。我大哥和三弟早已成家,只有四弟还没有成家。我为了帮助四弟兄成家,了我妈的心事,我和四弟同居,不过房子和地已经平分好了。四弟给人扛活,挣的钱,由我负责放出去生利息。他的地由他自己耕种,春耕时我换他回来,耕他自己的地,夏天铲地,秋天收割也是一样,都是我去替他扛活,换他回来自己做。
上面讲过,王善人的母亲临终时,对小儿子不放心。王善人为了让母亲了结心事,就说:“四弟成家的事包在我身上。”这样母亲的心事了了,马上就精神起来,结果含笑而终。
善人遵守诺言,他要尽心尽力地完成孝道和悌道。母亲去世后,他设法帮弟弟成家,所以跟弟弟同住,房子和地都平分好了。弟弟在外干活挣的钱,他负责放出去生利息。而且把弟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的做法是,田地由弟弟自己耕种,弟弟在外给人干活,到春耕的时候,他就替他去做,把他换回来种地。夏天、秋天也是这样,都是替弟弟在外干活,换他回来种地。这样尽到兄长的友爱。
我又劝他把积蓄的钱买牲口,有利归他,损失归我。几年的工夫,四弟已经挣了不少钱。
另外又劝弟弟把积蓄的钱买牲口,有利益全部归他,有损失都归自己,这样来扶持弟弟成家。所以几年的工夫,弟弟已经积了不少钱。
四弟还年纪轻,不懂事,背地里有怨言。亲友们都对我说:“你待你四弟这样好,他还不知足,何必再管他呢?和他分居算了。”我说:“我只知道他是我妈妈最心疼的老儿子,别的事我都没放在心里。”
当时他弟弟背地里还有怨言,别人都劝他:“你待你弟弟这么好,他还不知足,何必再管他呢?”但他重情不重利。这里只能讲情不能讲理,如果要讲理:我对你这么好,你还对我这样,这样,心和心就分离了。只重情,就是只顾尽我的情义,不顾别的。因为你是我妈的老儿子,我对你好就是顺妈的心。你是我弟弟,我应当尽心尽力扶持你,所以其他事都没放在心上。
我们弟兄四个,大哥和三弟、四弟都好耍钱(喜欢赌博)。人们春种、夏耘、秋收、冬藏,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好不容易把粮食收到家里,一到过年,不论男女、家家户户,都好耍钱,弄得废寝忘食,劳神误事。都有些倾家荡产的!好好的一个人,一耍上钱,就什么也不想做了,好人也变坏了。因为恨耍钱的风俗太坏,我就恨怨起过年来了,常想:古人为什么留下过年呢?每逢过年,大年初一我也不休息,照常挑粪做活。别人看见就讥笑我说:“牛马还有三天年,你何必那么刻苦呢?”我说:“我是个穷苦人,闲着就生病。”我心里暗自立志:我一辈子也不耍钱!
他能看清楚善恶是非,当他明辨了之后,就下决心学好不学坏,这是他的品德。一般人都是随波逐流,分不清善恶,并没有改过的决心。
他看到人很愚痴,辛辛苦苦地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忙了一年,好不容易把粮食收到家里。但是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喜欢赌博,赌得废寝忘食、倾家荡产。善人觉得这件事很坏,一耍上钱,人就什么都不想干,好人也变坏了。他恨这个风俗太坏,就立志:做一个不一样的人。
到了大年初一,他还照样挑粪干活,别人笑他:牛马还有三天的假,你何必这么刻苦呢?他说:“我是个穷苦人,闲着就生病。”这时他心里暗暗地立志:我一辈子也不耍钱。
有志气,就不会同流合污。就像现在有很多人都因为上网打电子游戏、或者看黄色影片而变坏了,我们有没有立志,一辈子也不造这些业呢?从这里推广开来,很多方面都须要反省。
我为了要考察周姑父怎么成的名,想到他家去扛活,正月里故意到他家去串门。
当时善人有一个疑问:周姑父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他富贵我贫穷?为什么他那么有名望?他是怎么成的名?他没有想通,就故意到他家去串门,想做个考察。
我姑父知道我活做的好,又不争工价,他问我:“你做不做活?”我说:“做啊。”他又说:“清明节前,来给我做吧。”我说:“可以啊。”等到我去上工,他说我去晚了,已经用了人,要少给工价。我说:“有活就可以,工价你随意给好了。”
上工以后,周家的表侄叫我吃饭时喊着:“做活的,吃饭了!”我听了心里不高兴。(这个表侄以前叫他表叔,现在才一上工就换了称呼。)我暗地里想:谁给起的这个名?怎么这么难听?(到他上工时,这个表侄很没礼貌,喊他“做活的,吃饭了!”所以他想,怎么这么难听?“做活”是什么意思?谁起的名字?)以后我天天想:“怎么叫做活的呢?”问来问去,因为心念专一了,连对面的人大声说话,听起来声音都很小,就像听电话似的。(当时的电话听起来声音很小。意思就是,他的心力一直专注在问题上,对面的人说话,听起来声音都很小。)
问到九十多天,对面的人说话,只看见嘴巴动,声音都听不见了。问到一百天,才问明白了,这是“天命”啊!人做活,要“做活了”,不可“做死了”。在东家方面,因为有做活的,园子、地里的菜蔬粮食才能种起来,一家人才能生活;在做活的这一面因为有活做,才能挣到钱,养活家口。
最后问到一百天,他终于问明白了,这是“天命”啊!“做活”是什么意思呢?这本来是天理的要求。人做活,是要做活了,不可以做死了。任何事能做活了就通畅无碍,而做死了就堵塞不通,不通就出问题。
简单地说,在东家方面,因为有做活的,才能把园子、地里的蔬菜、粮食给种起来,这个活路才有了。在工人方面,因为做这个活,才能挣钱养家。所以这是一条活路,要让它通畅。如果通畅了,就各自得利益,各自都能活起来。
所以天理有一条道,人人都得遵循这条道来生活。伦理是世间的秩序,每个人都有对上、对下、对平辈的一个关系,都必须在这上面流通,才能转得起来。比如,做父亲的,必须尽慈心,不然就不称为父亲;做儿子的,必须尽孝心,不然就不称为儿子;做夫妻的,要夫唱妇随;做主仆的,要主仁仆义,这样才合乎天理。
不只这样,做活的若是能把东家的事事物物,尽心竭力地做好,叫东家佩服了,一旦遇着急难,东家准能帮忙,这就是“主有仁,仆有义。”虽是东伙(就是雇主和工人),无异至亲好友,一心一德,相爱相助,这才叫“做活了”。再进一层,是要把事情都做活了,让一切都往好的方面运转,这才是有智慧的做法。没有智慧,就会做死了,做成一团僵局,彼此矛盾重重。事情就没办法顺利运转。
如果认为这是我、那是东家,这样把东家的家看成别人的家,而不肯尽心,东家也就把你当成外人,处处提防,这就做死了,心和心已经对立了,彼此都不舒畅。但是,如果把东家看成自己的家,尽心竭力地去做,不必要别人管,那就和东家成了一条心,心和心就合起来了。
这样尽到了义务,叫东家佩服了,到有急难的时候,东家准能帮忙。这就是“主有仁,仆有义”的道理。这上面不通,就是“仁”和“义”没做到。主做到了仁、仆做到了义,肯定心和心相通。主不仁、你能尽义,也能感动主,他也会不好意思,会把他的善心激发出来。
这样,虽然外在是东家和伙计的关系,内心却成了至亲好友,同心同德,相爱相助。这样就是做成了一家人,就叫“做活了”。所以我们做人,在任何地方都要做活了。能做活了,就处处顺人心,处处通畅。
反面来说,如果你是只顾多挣工钱,少做活计,又挑剔吃喝,身是东伙,心似路人。(外在的身份上,你是东家,我是伙计;内在的心上,就像陌路人,彼此不关心。)做活再马马虎虎,走一处弃一处,那就叫“做死了”。今天很明显的就是跳槽现象,做几天马上就丢了,又跑到另外的地方,又做几天,又丢了。
我自从向天问明白了做活的道以后,又明白东伙就是君臣,必须尽臣忠,才合道理。我是由忠字门进来的。
自从问明白了做活的道以后,他又明白东家和伙计是君臣道。君是领导,臣是辅助,人和人之间处处有君臣关系。作为臣一定要尽忠。比如自己是做活的,东家给我钱,当然他是君,我是臣。他给我钱,我为他办事就应当尽心尽力,不然拿这个钱就不合理。(当然这里不是指愚忠,不是叫你干坏事也尽心尽力。)
现在的人都是“利”字当头。最好少干活多拿钱,这样就亏了本分。也就做不成人。
又问:父道、子道、兄弟道、朋友道、姑娘道、媳妇道、老太太道,我才知道,人要想享谁的福,必得明白谁的道。比方说当父亲的,不明白当儿子的道,不但享不着儿子的福,反而生气惹恼地受罪。
问明了“做活”的意义后,再问其他,怎么做父、怎么做子、怎么做兄弟、怎么做朋友等等,都是一样的理。
君臣是一对,父子是一对,兄弟是一对,夫妻是一对,婆媳是一对,处处都有关系。必须在这些道上走通才行。
我们处在家庭、社会里面,处处都有道。如果能做好人,做得让对方欢喜,对方肯定听你的,然后你能享到他的福,他会帮助你。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摘自益西彭措堪布《教诲甘露明点》
.cn/s/blog_61fdfx.html
—若本文对您的内心有所触动,恳请随喜转发,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受益,可能很多人会因您而改变!
点击进入圆宝QQ空间欢迎加群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谁才是根本上师?一篇值得深思的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是爱,还是交易?
喇荣女众修行人的故事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修行人必须持咒
治所有病的根本就是断除房事
四川大神通者看到的因果轮回
索达吉堪布:要调心最好的方法是禅修
世界各地近代、现代转经轮大观
向佛菩萨求婚姻有诀窍
论应不应该贪美女之色
益西彭措堪布:破除性解放之邪见
如何能有贵人相助?
一位师兄在亚青处理--超拔事务的感慨
龙多活佛开示:往生七要
转经轮竟然是汉地传入西藏的吗???
净空法师:美容就是毁容,开美容院要背因果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念《心经》能遣除违缘?
益西彭措堪布:现代传媒工具对修行造成的违缘?
索达吉堪布关于:净空老法师是不是具德善知识的问答?
慈诚罗珠堪布:佛的语瑜伽最高层次的持咒境界!
索达吉堪布答:如果摧毁了佛像、佛塔、佛经,用什么方法来忏悔呢?
顺丰董事长王卫:人的成就和本事没有关系,与福报有关系
影后赵薇的学佛感悟法王
内道(佛教)与外道观点简介
活佛转世—生命延续不灭的铁证
晋美彭措法王:开悟是什么境界
宣化上人:诸病的因由,就是业障和鬼神在作怪
卦随业转:打卦与做法事后一定高枕无忧了么?
益西彭措堪布开示:怎样求菩萨才能灵验?
慈诚罗珠堪布---检验自己修行是否进步的四个标准!
修学密法的人不能离开消除晦气的秽积金刚法门
索达吉堪布:工作和修行如何协调?( 21:05:16)修学密法最容易造业的地方!( 20:52:43)索达吉堪布:刹那往生法( 21:11:19)如何养成不生气的习惯( 21:11:05)外遇就是一只扣着的碗( 21:43:32)福业相当,方为夫妇( 21:00:44)习近平主席给父亲的一段话,看后无不感动( 21:03:45)女孩请用上半身思考!( 21:03:42)虚云老和尚谈静坐法要( 21:43:27)彭鑫:女性各种皮肤、妇科疾病分析及个人经验分享( 21:16:26)
共12条1 / 12页
更多佛教文章,请关注善缘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shanyuanwang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喝茶叶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