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转让股权证明权

共找到相关结果约 124 篇 如果以下信息不适合您您可以点击
显示全部类别
激励协议,约定当员工业绩、资历达到一定条件时,有权以低价购买或者无偿获赠的形式取得A股东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分配权,B股东和公司均表示同意这种做法并愿意配合 给乙企业。有限公司不同意,双方相持不下,由此成讼。 上述两个案例反映的就是股东转让股权部分权能的现象。股权通常是整体性转让的,但实践中却常有转让股权 ...
/ziliao/article-154576.html -
看到类似的判例。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以后有实施中,我们盼望有类似的案例早些出现。另外,《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六条 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 。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的宋某诉李某等股权转让无效一案中,宋某以其夫李某将股权低价转让给其胞弟为由,向法院提起股权转让无效 ...
/ziliao/article-327827.html -
和公司结构问题。下面,就公司章程约定的限制股权转让的几种常见情况及判例作一下介绍,供商榷。 公司章程约定之强制性的几种情况及案例 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几种 在公司经营效益好时,以控股股东的优势强行在股东会上形成决议,低价收购中小股东的股权,而在公司效益不好时,以高价将股权转让给中小股东。因此,依章程强制 ...
/ziliao/article-209785.html -
和公司结构问题。下面,就公司章程约定的限制股权转让的几种常见情况及判例作一下介绍,供商榷。 公司章程约定之强制性的几种情况及案例 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几种 在公司经营效益好时,以控股股东的优势强行在股东会上形成决议,低价收购中小股东的股权,而在公司效益不好时,以高价将股权转让给中小股东。因此,依章程强制 ...
/ziliao/article-164720.html -
和公司结构问题。下面,就公司章程约定的限制股权转让的几种常见情况及判例作一下介绍,供商榷。 公司章程约定之强制性的几种情况及案例 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几种 在公司经营效益好时,以控股股东的优势强行在股东会上形成决议,低价收购中小股东的股权,而在公司效益不好时,以高价将股权转让给中小股东。因此,依章程强制 ...
/ziliao/article-164480.html -
的决定》中“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的确立,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案例不断涌现。2001年1月,粤美的集团管理层完成了MBO,成为我国第一起上市公司 资产在内,其价值都必须由市场判断,市场可以判断其高价,亦可以判断是低价。一旦国有资产低价转让,就盲目地惊呼国有资产流失,是一种很不客观的非理性 ...
/ziliao/article-15287.html -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的宋某诉李某等股权转让无效一案中,宋某以其夫李某将股权低价转让给其胞弟为由,向法院提起股权 判决书中,明确以“夫妻表现代理”为由,认定配偶一方冒用另一方姓名为代为签字的股权转让协议的有效性 。因为有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因此,即使夫妻双方均持有股权 ...
/ziliao/article-327826.html -
多的观点认为,公司章程对全体股东、协议对协议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为授权性规定,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而言授权性规则处于核心地位,股东可以通过 责任分配和承担各有不同。如何确定上述转让的类型和效力、认定相应的责任承担是目前审判中面临的疑难法律问题。 试举一案例加以说明。甲、乙、丙三人 ...
/ziliao/article-335910.html -
多的利润,而且也能使其方法符合游戏规则。就股权投资收益避税而言,虽已有很多成功先例,但其中也不乏失败案例。 比如,因缺乏流动资金,深圳市某网络公司大股东李歌 补税。所以在被投资企业要进行利润分配前,将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低价转让给某享受国家定期减、免税的关联公司,再分回到原投资公司即可不需补税。 二是外国 ...
/ziliao/article-263783.html -
开始加快。按照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案例不断涌现。2001年1月,粤美的集团管理层完成MBO,成为我国第一起上市公司 的办法扩大账面亏损,然后利用账面亏损获得较低的收购价格,甚至逼迫地方政府低价转让股份至管理层控股的公司,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接受,则继续操纵利润扩大账面 ...
/ziliao/article-274449.html -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 【字体:
根据市局总体工作安排,我组于日至3月30日对市某某房地产公司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纳税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该企业的大概情况,调阅了该企业以前的卷宗,与企业财会人员交谈,对企业的整体情况作初步分析了解判断:
1、该企业原来是上海人创办的,在取得土地后,由于拆迁工作量大,三年只拆了五户,最后不得已,才转让给外省人。
2、外省人有二个大股东,甲、乙股份相等,甲是董事长,乙是总经理,后来有点矛盾,乙带了一批人到另一个县城去搞开发。现在已经退股。
& 初步判断应该涉及到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
现就该企业稽查情况分析如下,并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该公司基本情况:
**市某某有限公司,于2003年5月成立,法人代表甲,注册资金3000万元,职工40人,主要经营范围是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开发项目名称为***城一期、***城二期。
2003年取得***城一期土地108300平米,124000平米扣除市政道路河道后实际出让面积为108300平米,60日后出让人将出让的土地以现状交付,商业用地40年、办公用地50年、居民用地70年,以3050万元竟得(不含契税),扣除23.55亩地后(土地出让金元,拆迁补偿元,60日内到位)实际支付土地出让金元。实际取得土地使用证面积:平米(180元/平米),签订合同日期为。
日又向***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转让一期土地面积4472平米,价款4024800元(不含拆迁补偿和安置费用)。
&这样一期土地扣除转让的土地实际土地面积为平米,企业又提出***路规划拓宽8米,增加腾飞路,占用该司土地7586.70平米,至今尚未办理相关手续,实际占用土地93320.70平米。
2006年实现销售元,利润-元,年末预收帐款元。2007年实现销售元,利润-元,年末预收帐款元。2008年实现销售元,利润-元,年末预收帐款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元,利润元,年末预收帐款元,2010年1月未入帐收入元,其中主要是商城购物中心未售房产对外投资视同销售元,总的收入:元。
二、锁定重点,突出检查股权转让所得等个人所得税
锁定重点一:上海股东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
(一)、该企业原来是上海人创办的,在取得土地后,由于拆迁工作量大,三年只拆了五户,最后不得已,才转让给福建人。
& (二)、在检查中注重股权转让过程、转让协议、资金往来。
&&& 1、2005年4月份原股东上海某公司(占68%股份)、王*(占25%股份)、侯*(占7%股份)将其股份全部转让给甲公司、乙公司,各占50%股份。
2010年初盐城乙公司又将股份原价转让给甲控制的另一公司。
帐面从2003年成立之初,该公司只设一帐户其他应付款―股东借款,从原上海的股东往来,盐城甲、乙公司所有的往来都记在这个户上,没有明细帐。
&&& 我们从2003年开始,逐笔分解到个人、单位户,并始逐一复印,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最后核实其往来帐中多付了上海某公司元,该笔款项从2005年一直斓2010年,应该是上海某公司及个人股东的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投东转让股份所得元,少代扣个人所得税元。
&& 锁定重点二:乙公司股东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
&&& 2010年该公司股东乙公司将其50%的股份平价转让给甲公司控股的另一分公司,应该属于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号规定的情形:对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如平价和低价转让等)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参照每股净资产或个人股东享有的股权比例所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核定。
但该公司股东不是自然人,且国税还没有检查出具检查结论。且实际退股时正值检查期,我们检查中通过市稽查局调取其银行对帐单,未发现资金异常情况,初步判断可能近期会有资金往来情况。
&& 通过逐一核对乙公司控投人丙与公司的往来及销售台帐,发现丙在年未认购了大量的房产,多为经营性房产,按照征管法相关规定,与同期同地段其他户主购房价相比低元,而丙就是乙公司的股东。其通过购房形式向其实际个人股东直接分红元,少代扣个人所得税 元,同时还少代扣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 元,少代扣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12194.55 元,少代扣员工购房款个人所得税元,合计少代扣个人所得税元。
通过层层剥茧,还历史真实面貌,解决了该企业多次平价转让股权,而帐面未申报转让股权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疑点。
三、土地增值税及营业税等税种的正常检查:
(一)、检查方法―多方取证,发现问题
作为在市里有影响的重点税源大户,该案案情复杂,涉税项目众多,涉及的税政问题也繁多。在稽查过程中,企业对稽查人员不甚配合,对要求提供的关键资料迟迟不提供,我们对该公司发出了《限期提供资料通知书》。为了查清问题,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外围取证,走访了规划局、房管局、折迁大队以及多家银行;并到其关联公司进行调查取证。确定了以核实收入和落实成本为主的稽查思路,深入调查该企业的涉税情况。
1.核实收入
首先我们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了解其商品房的建造具体情况,绘制了商品房平面图,在小区物业负责人的陪同下,落实每一栋楼、每一单元、每一层楼的入住情况,配套设施的面积和出租情况等。同时,逐户核实合同金额、发票开具金额以及每一户的实际建筑面积,最终落实其开发的总面积和实际收取的房屋销售收入。
2.核实成本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核实土地的取得成本和房屋的建筑开发成本。
(1)针对取得土地的成本,检查人员着重核实《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发票以及资金流出的金额是否一致,并核实从取得土地之时起,土地科目金额是否有变动及变动原因。
(2)针对房屋的建筑成本,检查人员主要采取“三价对比”的方法来核实该单位是否存在虚列成本的情况。所谓“三价”即预算价、决算价、计入成本价。从理论上来说,决算价与计入成本价应该基本一致,而预算价和决算价、计入成本价在金额上应有所不同,根据工地的实施环境、工程的施工情况,决算价在多数情况下会大于预算价。如果是追加工程,正常情况下则会补签施工合同,说明新增工程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则会在施工进度表中反映新增支出的原因,并由监理方签字认可。并根据市局的安排配合房屋中介机构对其人防工程的造价进行核实和审定。
(二)检查发现的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取证,该公司存在的涉税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具体如下:
  1. 销售不动产收入未及时确认的问题   对于该公司的房产销售情况,稽查人员做了大量的核对和计算工作,发现该公司销售不动产的收入没有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确认收入,导致销售收入记载不齐。根据该公司提供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9年销售房产收入为元,按合同调整少计收入元,视同销售确认的收入元。应在2010年确认的收入元。
2、未支出的折迁补偿费未及时申报营业税的问题
该公司共计应支付折迁补偿费元,实际支付元,未支付折迁补偿费元,为折迁户作为安置房的购房款应申报营业税,该单位未按期申报,查补营业税元。
3、建安成本偏高超预警值的问题
建安预警值方面,购物中心土建部分我们检查时是采用的多层框架结构预警值878元/平米,建筑面积41098.42平米,预警值计算的总值元,审定价元(均价1314.66元/平米,超预警值元,由于购物中心的实际造价要高于住宅造价,我们建议应再恰当提搞预警值。
3、A区1-5号楼超预警值仅为312.72万元,施工单位为本地建筑公司,而6-13号超预警值2587万元,建筑施工单位为关联企业。
D区为小高层,除人防工程超支120万元外,工程成本均不超预警值,故除人防外,均采用实际成本。
F区、G 区均为关联企业所建,F区超预警值1226万元,G区超预警值5226万元。
以上合计超预警值元,另外该企业目前只有具体的审价资料,未能提供所有的造价事务所的审核报告书,我们正要求企业进一步提供。
其余的说明待企业进一步核对后,提出具体核对意见后再进一步说明。
4、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少申报的问题
印花税少申报主要是企业产权转移书据合同未申报造成的,房产税少申报是职工宿舍未申报造成的,土地使用税少申报主要是企业对土地使用税的计算口径理解有误造成的。
存在问题汇总如下:
2007年至2009年营业税少申报缴纳 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少申报缴纳 元,教育费附加少申报缴纳 86999.56元,印花税少申报缴纳元,房产税少申报缴纳12473.82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少申报缴纳 元,少代扣个人所得税元(员工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12194.55元,少代扣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元,房款明显偏低且为股东分红所得个人所得税元,原股东转让股权所得个人所得税元,房款明显偏低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元),土地增值税清算少缴纳 元。
检查中还发现接受元假建安发票,但该单位是无故意取得,发票真假实在难以辩别。
由于股东不是自然人,而是有限公司,我们建议红利所得不采取核定方式。
四、定性及处罚建议
该单位由于申报不实,造成少缴营业税元、城市维护建设税 元、印花税 元、城镇土地使用税 元,房产税6593.82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编制虚假的计税依据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建议对该单位处以少缴税款1倍的罚款 元;2008年帐面提取的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200000元,未代扣个人所得税,实际已支出,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处以一倍的罚款元,其余未代扣个人所得税元处以0.5倍罚款元,未代扣个人所得税合计处罚元。对于接受假建安发票行为,因为无主观故意性,建议处以2000元罚款。
五、查处本案的认识及体会
1.检查房地产企业,必须对开发前后环节一并检查。
房地产行业产品周期长,建设环节多,施工队伍复杂,因此在税务稽查中,应对开发环节以前的土地使用权取得,以后的建安施工环节、土地转让环节、房屋的销售环节进行一体化检查。特别是对于成本项目真实性检查时,应注重资金流向检查,看是否有付出资金的回流现象。本企业是联鑫投资公司的一个下属房地产开发企业,其总公司有所属的钢铁生产企业、水泥生产企业、建筑企业等,资金转移相当容易,本企业建筑施工中就使用了集团公司的关联企业的钢铁、水泥二千多万元。如果对其所有企业检查,难度就太大了。
2.不能“就账查账”
要将查账、查成本列支与查工程项目、工程预算、决算一并进行比对,工程项目的预、决算与项目成本应大致相同。首先要对账簿资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比对;其次要加强对开发项目外部相关情况调查,将外部信息与账簿资料进行核对;三是要加强对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调
3、注意检查房地产开发企业跨年度收入成本结转问题
商品房建设周期一般要跨年度,其营业收入及建安成本亦应配比结转。检查人员要从收入与成本配比,房地产销售形势与经营业绩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疑点,进而通过项目决算与项目成本比对确定突
破口,最终对该公司建安施工成本过高给予了有力查处。
4、开发销售的经营性用房,税法为其提供了避税的空间。
本企业开发的房产中有酒店、购物中心,都是产权式销售,税法规定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其精装修房成本可扣除,企业与客户签定的合同,没有规定为精装修,企业利用这个模糊概念,将酒店与购物中心的装修成本均记成本。如购物中心的二装中电气就有384万元,酒店列支了装修设计费、各房间的分体空调等装修费用,对这一块的调整企业有很大的异议。
5、股权转让明的、暗的检查难度大,要有一定的方法和职业判断能力。
目前企业通过大量的套现金手法,帐外支付股权转让所得,手法隐蔽,很难取证。检查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多方取证,寻找突破口。
行业纳税录入:tax168bj&&&&责任编辑:tax168bj&
上一条行业纳税:
下一条行业纳税:
】【】【】【】【】【】
推荐专题报道
热门专题报道企业股权平价转让需要纳税吗?_百度知道
企业股权平价转让需要纳税吗?
现股东A将所持有的90%股份以9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股东B;股东B为自然人,这么转让,出资100万元,股东A为企业法人股企业原有两个股东。请问,出资900万元,持股90%,涉及税收问题吗,持股10%,股东B100%控股企业,企业成为一人独资有限公司?谢谢
提问者采纳
去工商办理变更登记,然后做出账务处理即可,不发生增值不征税。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股权转让不征税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联非居民企业平价转让境内股权也需缴税---深圳商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12版:都市·民生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商报头版
第A02 : 要闻·综合
第A03 : 要闻·综合
第A04 : 要闻·聚焦
第A05 : 要闻·聚焦
第A06 : 要闻·公司
第A07 : 要闻·关注
第A08 : 商报眼
第A09 : 都市聚焦
第A10 : 都市·综合
第A11 : 都市·热线
第A12 : 都市·民生
第A13 : 时事国内
第A14 : 时事·国内
第A15 : 时事·国内
第A16 : 时事·国际
第B01 : 财经证券
第B02 : 证券·资讯
第B03 : 证券·操作
第B04 : 证券·市场
第B05 : 投资·理财
第B06 : 财经·参考
第B07 : 财经·行业
第B08 : 健康
第C01 : 文化广场
第C02 : 娱乐视野
第C03 : 娱乐前沿
第C04 : 文化时评
第C05 : 创意周刊
第C06 : 万象
第C07 : 体育·看台
第C08 : 体育赛场
第D01 : 群英聚会
第D02 : 群英聚会
第D03 : 群英聚会
第D04 : 群英聚会
第D05 : 群英聚会
第D06 : 群英聚会
第D07 : 群英聚会
第D08 : 群英聚会
第D09 : 群英聚会
第D10 : 群英聚会
第D11 : 群英聚会
第D12 : 群英聚会
第D13 : 群英聚会
第D14 : 群英聚会
第D15 : 群英聚会
第D16 : 群英聚会
[股权转让征税 案例选登]
关联非居民企业平价转让境内股权也需缴税
黄汉堂 陈雪莲
近日,香港某时装集团公司通过委托代理人向深圳市南山区地税局申报缴纳了因转让深圳某时装有限公司的股权所得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以及滞纳金共计210万余元。 今年5月,南山区地税局税收管理员在办理深圳某时装有限公司的对外付汇证明时,发现该公司的股东已于2011年9月发生变更,职业的敏感性使税收管理员意识到,股权转让过程中或许存在涉税问题。经过进一步收集股权交易的相关资料后,税务人员发现,香港母公司A(即香港某时装集团公司)将其100%控股的深圳某时装有限公司的股权以实收资本原值平价转让给了另一家香港公司B(A公司与B公司同受第三方控制),表面上看香港某时装集团公司并未从股权转让中实现收益。 经过税务人员调查确定,A公司与B公司是同受第三方控制的关联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的规定,此项股权交易属于非居民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发生的股权转让行为,其特点是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企业且交易发生在境外,非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经审核,该股权转让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被转让的深圳公司虽已做税务登记变更,但取得所得的非居民企业香港某时装集团公司并未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由于股权转让的双方均在境外,无法直接取得联系,对此情况,税务人员首先与深圳某时装有限公司财务人员进行了积极的沟通,明确告知其作为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有协助税务机关向非居民企业征缴税款的义务,进而通过对关联企业间股权转让定价的法规解释使其认识到香港母公司A依法纳税的必然性。但是,香港母公司负责人却无法理解这一征税行为,他们辩解称此股权交易的初衷仅为申请深港两地车牌,再无其他目的,而且转让方未获取实际利益,不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此,该局约谈了香港某时装集团公司执行董事,向他们讲税法、做宣传,从各个角度对此事件进行解读,渐渐地,香港公司负责人转变了看法,认识到了依法纳税的重要性,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内申报纳税。 在约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后,南山区地税局将此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纳税评估,确定该项股权转让交易的纳税义务,按照企业转让前的净资产核定股权转让价格,最终完成这一项境外交易、境内补税的纳税评估。目前该笔税款和滞纳金已解缴入库。 (黄汉堂 陈雪莲) 税官 说法 上述案例中的两家香港公司均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的非居民企业,即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的规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本案中涉及股权交易的两家公司虽然都在境外,但由于被转让的公司是一家在深圳从事生产经营的中国居民企业,故该股权转让取得的收益实际是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对于非居民企业取得的这类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非居民企业转让中国居民企业的股权(不包括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上买入并卖出中国居民企业的股票)所取得的所得,以股权转让价减除股权成本价后的差额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1.对股权转让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局可要求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自行调整,也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直接核定应纳税额。2.本案例中的两家香港公司是同一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本案中被转让的深圳公司经营情况良好,财务状况稳定,在股权转让时的净资产远远高于股权转让的协议价,税务机关由此判定其股权转让价格明显偏低并需要缴纳所得税。 在日常管理中,税务部门发现很多企业不了解股权转让征税的基本法则,造成了对税务机关执法的误解,甚至简单地认为只要降低签订合同的股权交易价格,就不用缴纳所得税。税务部门提醒,在对非居民股权转让行为进行审核时,税务部门会按照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对股权转让价进行评估,从而判断股权转让价格是否合理。所以,企业按照实际交易的合理价格签订合同并申报缴纳所得税,才是正确的合法之举。
(黄汉堂 陈雪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价转让股权证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