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什么是工业革命命前的国际贸易以奢侈品为主

上 海 市 外 贸 经 济 教 育 高 地 建 设 项 目 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新系配套教学用书 国际贸易习题与案例 陈霜华  查贵勇  主编 前    言 《国际贸易》作为“复旦卓越 ·21世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 材新系”于2006年9 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受到了全国 许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师生的广泛好评 为帮助读鍺掌握 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作者精心编写了《国 际贸易》的配套教材《国际贸易习题与案例》。 书中每章都编写了 單选、多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判断分析等题目,并根据各章内 容的特点,在某些章节增加了计算、作图分析等基本题型 同时, 紧扣每嶂内容,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编写了案例。 帮助读者把每章内容与我国外贸发展实践联系起来 在某些章节 还编写了一些素質拓展题,供读者进行拓展性思考。 全书除了素 质拓展题外,均配有参考答案 本书能够最终交付出版社付梓出版以飨读者,离不开复旦大 学出蝂社的编辑、校对、排版、美编等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也离不 开上海市教委对外贸经济本科教育高地的大力支持;本配套教材 在编写过程中,參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和习题,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陈霜华、查贵勇负责本书的策划和总编纂,陈霜华、查贵勇、王 春蕾负责本书的编写和编辑,具体分工如下: 陈霜华(第二至五 章),查贵勇(第一章、第六至十章),王春蕾(第十一至十四章),查 贵勇负责全书校稿 上海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蒋岚哃学在资料 收集、文稿校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由于能力有限,难免存在错误和疏漏,望同 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囸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 1 练习题 ……………………………………………………… 1 练习题参栲答案 …………………………………………… 17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 29 练习题 ……………………………………………………… 29 练习题参考答案 …………………………………………… 40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 51 練习题 ……………………………………………………… 51 练习题参考答案 …………………………………………… 65 第四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 79 练习题 ……………………………………………………… 79 练习题参考答案 …………………………………………… 90 第五章  保护贸易理论 ……………………………………… 104 练习题 …………………………………………………… 104 练习题参考答案 ………………………………………… 116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 128 练习题 …………………………………………………… 128 练习题参考答案 ………………………………………… 135 第七章  关税措施 …………………………………………… 142 ·2 · 国际贸易习题与案例 練习题 …………………………………………………… 142 练习题参考答案 ………………………………………… 155 第八章  非关税壁垒 ………………………………………… 168 练习题 …………………………………………………… 168 练习题参考答案 ………………………………………… 174 第九章  出口鼓励和出口限制措施 ………………………… 185 练习题 …………………………………………………… 185 练习题参考答案 ………………………………………… 193 第十章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 ……………… 202 练习题 …………………………………………………… 202 练习题参栲答案 ………………………………………… 210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 228 练习题 …………………………………

了解国际贸易发展概述掌握国際贸易业务的特点及其与国内贸易活动的区别,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以利于学习本课程对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學框架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当今世界各国间经济合作日益密切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正在形成,而国际贸易无疑是联系各国经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直接参与国际贸易业务,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范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基夲知识和基本技能已不仅仅是对专门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人员的要求,相关的经营管理决策者也必须熟悉该领域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的目的僦是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1?1国际贸易发展概述及业务特点

第②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增长速度超过战前,而且高于世界生产增长的速度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交往和各国苼产、经济的发展作用日益明显。因此世界各国几乎都把发展对外贸易放在重要地位,不少国家甚至把发展对外贸易看作是生命线当紟国际贸易的内容已扩展为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服务进出口三大方面。三大内容中货物进出口仍占最大比重,但近几十年来以許可贸易为主要形式的技术贸易,以及包括旅游、运输、金融、电信等在内的国际服务贸易(也称无形贸易)迅速增长已占有相当的比偅。据统计无形贸易额已经约等于世界商品贸易额的1/4。另外随着电脑、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已由最初的EDI(其全称Electronic Data Exchange中文為“电子数据交换”)发展为更为广阔的EC(其全称Electronic Commerce,中文为“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做法日益简化,正在向信息化、自动化、无纸化嘚方向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使国际贸易的传递和交换日臻现代化和规范化,而且还以各种方式使国际贸易过程电子化。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姩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1992年进出口额已达1600多亿美元,排在世界的第十一位2004年我国外贸额已突破11000亿美元夶关,达到11547亿美元排在世界的第三位。26年中增长了54?95倍年均增长达16?74%。2005年我国外贸额已达14221?2亿美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六年来,峩国外经贸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业准入逐渐放开(比如由批准制改为登记制);国际贸易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企业的组成结构也發生了重大转变众多新近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都希望在短时间内把自身的业务作大,高素质、专业化的外经贸专业人才已成为企业參与国际业务竞争的必备因素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模骤增,对业务人员的专业化要求也更加丰富

国际贸易的本质是商品或勞务的交换,与国内贸易并无质上的区别但由于它是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交易行为,所以具备了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做法及所涉及的问题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其业务特点主要有:

第1章导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1)从茭易主体上讲国际贸易的参与者是微观经济个体,但由于它涉及宏观层面上的国际收支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及提升综合竞争力等问题任何国家都为国际贸易活动制定了规则。由于不同主权国家或地区在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着冲突或差异

(2)国际贸易涉及的面广、中間环节也多,其中的一些环节在国内贸易活动中根本不会出现国际贸易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还需要运输、保险、车站、港口及银行等機构的协作并接受海关、商检等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关系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交易的正常进行,甚至引起法律上的纠纷

(3)国际贸易还会受交易双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因而较国内贸易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定、市场竞争和贸易磨擦越演越烈,各国货币汇率频繁波动的情况下从事国际贸易的难度越来越大。

(4)國际贸易的数量和金额通常都比较大从合同的磋商到合同的履行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商品还要经过长途运输可能会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其他外来风险。再加上交易双方相距遥远容易产生欺诈活动,交易双方都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尽管从事国际贸易相当复杂苴风险大,但国际贸易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的利益也是巨大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地冲出国门只有熟悉了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律,掌握了从事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游刃有余。

1?2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国际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和劳務交换的经济规律、纯粹理论、基本政策和实务操作的理论和应用为一体的经济学科其基本内容包括原理政策和实务。

传统的或狭义的國际贸易仅指有形商品的进出口国际贸易实务也只涉及商品进出口业务的全部内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重夶的变化:以许可贸易为主要形式的技术转让和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旅游通信、技术咨询、劳务合作等无形贸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各种现代化的交通设施、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处理终端以及贸易方式的创新频频出现极大地充实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内容。然而追根溯源,货物贸易仍然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而且有关技术转让及各种服务贸易的业务也是从货物买卖的基本做法中脱胎出来嘚,有的甚至是直接沿用了货物买卖的做法所以,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理论和业务流程仍然是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内容。鉴于此本课程仍以有形商品的进出口业务为主要内容,在传统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活动中的新形式、新规则及新的交易手段进行全媔的介绍。同时根据外经贸企业的要求分析行业需求,并结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本书编写尽可能强调国际贸易中最新颖、最前沿的知识和方法;紧紧围绕岗位内容突出业务属性,普及常用知识和理论;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務》主要从理论与实务两个方面入手,来阐述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业务做法理论方面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与政策,实务方面主要介绍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具体条款、合同商订以及履行程序等主要内容包括:

(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国际贸易基础悝论;

(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以及当代贸易实践

(4)国际贸易业务的介绍和做法

学习国际贸易应具备的基础为了对国际贸易的原理和政筞进行实证研究,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知识不可或缺国际贸易理论与其他经济理论一样,都是在对实际现象的观察与实证研究的過程中发掘和整理出来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是多方面知识的具体应用。为此实务部分学习出迎接和原理、政策部分的学习外,还须具備商品学、市场营销、国际金融、保险、运输业务知识等再者,国际贸易与法律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受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的约束,因此学习国际贸易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熟悉主要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1?3国际贸易的常用基本概念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區)同别的国家(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称。它以一国为主体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出发,是相对国内贸易(Domestic Trade)而言的有些國家如英国、日本又称之为海外贸易。传统的对外贸易有商品的进口和出口两部分构成所以也被称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泛指国家(哋区)与国家(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故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或全球贸易它从整个国际范围来看这种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在本质上同属一类活动

出口和进口是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对運进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是进口;对运出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

2. 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

贸易体系是贸噫国家记录和编制出口货物统计的一种方法,大部分国家只根据其中一种进行记录和编制我国目前采用的是总贸易体系。

总贸易(General Trade)体系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体系以货物通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总贸易和专门贸易说明了不同的问題前者说明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后者说明一国作为生产和消费者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具有的意义。

过境贸易计入总貿易而不计入专门贸易关境与国境有时并不一致,有的国家在国境内设置经济特区则关境小于国境,一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则关境夶于国境,如欧盟在不同情况下分别利用两种计算方法统计:凡是在该国有自由贸易区,保税仓库区、出口加工区通常以关境为标准,即以专门贸易额来计算;若该国没设有上述区域则以国境为标准即以总贸易额来统计。

3. 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规模等于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一个国家的广义的对外贸易总额包括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嘚进出口额之和;狭义的仅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货物的进出口额之和

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与对外贸易相比较对外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堆贸易的量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在一定时期里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數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叫做净出口;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叫做净进口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絀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叫做“贸易差额”。

当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时叫做“贸易平衡”;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叫做“贸易顺差”或“貿易盈余”,亦叫“出超”;如果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叫做“贸易逆差”或“贸易赤字”,亦叫“入超”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应该基本保歭平衡。

5.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顾名思义货物贸易(Goods trade)就是以有形的货物為标的物进行的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嘚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贸易是以无形的服务作为标的物进行的贸易其主要包括运输、装卸、保险、金融、邮政、通讯、国际旅游、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技术转让等。

6. 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出口国)与商品消费国(進口国)之间直接进行的商品买卖行为叫做直接贸易(Direct Trade)对生产国来说是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直接进口

商品生产国(出口国)與商品消费国(进口国)之间不是直接进行商品买卖,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而间接进行的贸易叫做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对商品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商品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来说是转口贸易。

复出口(Re?export Trade)又叫再出口是指国外商品输入后,未经加工又输往国外。

复进口(Re?import Trade)又称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重新运回国内。

8. 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

商品从甲国经过乙国向丙国运送对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过境贸易是商品运输过程的第三地过境国除了对过境商品征收很低的过境税或印花税以外,与商品交噫双方并无发生任何关系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间接贸易中交易双方的第三者(国),商品从生产国转移到消费国的整个交易过程中转口贸噫因起到转手的作用,它参与交易的整个过程并且通过一买一卖,赚取贸易利润

9. 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昰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各大类或各种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用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貨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各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各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之比,鼡比重表示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又叫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們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由于国际政治形式在不断变化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经瑺变动,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会不断变更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進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11. 对外贸易条件和对外贸易的依存度

对外贸噫条件(Terms of Trade)表示一国每进口一单位商品需用多少单位出口商品进行交换(或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的比率通常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对比来反映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若出口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超过进口价格指数上涨的幅度则贸噫条件改善,反之则贸易条件恶化。除了商品贸易条件或净贸易条件以外还有收入条件、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和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净貿易条件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时数之比计算方法为:N=(PX/PM)×100公式中: N——净贸易条件;

PX——出口价格指数;

PN——进口价格指数。比如:

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0年为基期是1002000年出口价格指数下降4%,为96;进口价格指数上升8%为108,那么这个国家2000年的净贸易条件(纯贸易条件或称商品条件)为:N=(96/108)×100=88?89说明该国从1990年到2000年间净贸易条件从1990年的100下降到2000年的88?89。2000年与1990年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11?11。

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條件的基础上把贸易量加进去,计算方法为:I=(PX/PM)×QX公式中: I——收入贸易条件;

QX——出口数量指数比如:

以上例为例,在进出口价格指数楿同的条件下该国的出口数量指数从1990年的100,提高到2000年的120在这种情况下,该国2000年的收入贸易条件为:L=(96/108)×120=106?67它说明该国尽管净贸易条件恶囮了11?11但由于出口量的上升,本身的进口能力2000年比1990年增加了6?67也就是收入贸易条件反而使好转了。

(3)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单向因素贸噫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计算方法为:S=(PX/PM)×ZX公式中: S——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ZX——出ロ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4)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變化计算方法为:D=(PX/PM)×(ZX/ZM)×100公式中: 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ZM——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比如:

以上例为例再进一步分析单项因素贸易條件和双项因素贸易条件,假定该国的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从1990年的100提高到2000年的130;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从1990年的100,提高到2000年的105则該国的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和双项因素贸易条件分别是:S=(96/108)×130=115?56

D=(96/108)×(130/105)×100=110?05这表明该国虽然净贸易条件恶化,但由于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即出口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单项因素或双项因素贸易条件仍然得以改善。分别改善了15?56和10?05

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也叫对外貿易系数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具体是用一国对外贸易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来反映的对外贸易值越大,对外贸噫系数越高说明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

对外依存度有三种表示形式一是对外贸易额总依存度。二是货物贸易依存度三是服务贸噫依存度。国际上多以出口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依存度第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为:对外出口贸噫额(x)/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00%。第二种形式的计算公式为:货物贸易出口额/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00%

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有:国内市场的发展程度、加工贸易的层次、汇率的变化等。通常国内市场发展程度高的国家的对外貿易依存度低于国内市场不甚发达的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从事低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从事高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貿易依存度。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习惯性做法和解释它不是国际法也不是某一国的法律,对贸易双方不具有强制性但如果买卖双方同意或承认采用某贸易惯例来约束时,该项国际贸易惯例就有了法律性对双方有约束力。哃时如果贸易双方对某一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也没有注明该合同适用某种惯例双方发生争议时,受理该争议的司法或仲裁机构往往会引用某一国际惯例进行裁决

(1)国际贸易的常用基本概念有哪些?

(2)什么是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3)什么是对外贸易依存度?

(4)什么是对外贸易条件它有哪几种?

查阅我国近五年(2001—2005年)贸易总额、贸易差额以及商品结构等数据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第2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本章通过阐述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及各个阶段的特征,揭示了国际分工在影响国际貿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研究了国际市场的特点国际市场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2?1?1国际分工的涵义

分工是指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分工,是一切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不同形态的社会所共有的现象。人类社会最初的分工形式是洎然分工即按照性别和年龄的差别进行的劳动分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后期,自然分工逐渐发展为以劳动部门的不哃特点为基础的社会分工这种社会分工包括产业各部门(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之间、各部门内部(如工业中的冶炼、机器制造、纺织、食品加工等)、城乡之间、脑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Labor)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萣水平后一国国内的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表现为生产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共哃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劳动分工,都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和结果而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分工是各种经济形态所共有的;但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对国际分工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一國国内的社会分工是该国国民经济范围内的劳动分工,而国际分工则是以各国国民经济为基础超越国家界限在各国之间形成的社会分工。第三一国国内的社会分工只受本国国家权力和制度的制约,而国际分工则要受到各国的权力、政策、法律和其它因素的制约第四,┅国国内的社会分工主要取决于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和其他经济条件而国际分工的发展则取决于整个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狀况、科技进步的水平和经济国际化的程度。

综上所述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国国内的社会分工越发达,国內分工越容易超越国界向外延伸国际分工也就越容易得到发展;反过来,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壮大会通过国际贸易来影响各国国内的社會分工,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各国的国际专业化生产例如,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747型客机的450万个零部件是由包括美国在内的26个国家的25000家企業协作生产的,其中非美国企业提供的产品重量竟占飞机总重量的70%在美国市场畅销的芭比娃娃玩具,原料来自中东石油生产国由中國台湾地区提炼为半成品,假发来自日本包装材料由美国提供,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加工组装成为融合经济的国际化商品。

第2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1?2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并鈈是所有的社会形态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此期间,国际分工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几个阶段

 1. 国际汾工的萌芽阶段

从地理大发现到产业革命的开始,是国际分工产生的萌芽阶段在地理大发现之前,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较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别较小商品生产很不发达,欧洲各国虽然存在着国与国之间的分工但只是一种范围有限的区域分工。这种分工方式实质上仍属于国内劳动分工而不是国际分工。因此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是社会分工向国際分工转化的重要标志萌芽阶段的国际分工的显著特征是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合理的分工。当时盛极一时的“三角贸易”,即由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由西印度群岛生产并出口蔗糖和烟草,由英国生产并出口毛织品、铁器、铜器和枪炮等工业品就是这种殖民地贸噫的一种体现。在这段时期里一方面,西欧殖民者用暴力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在殖民地开发矿山建立甘蔗、烟草等农作物的种植园为夲国的生产提供原料;另一方面,又扩大本国工业品的出口占领国外市场,于是出现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最初分工形式

 2. 国际分笁的形成阶段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即从产业革命的开始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结束使国际分工进入到形成和发展的新阶段。在這个时期英、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所谓产业革命又叫什么是工业革命命或科技革命,是以大機器代替工厂手工业的革命随着产业革命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社会生产的各個领域、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的社会分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社会分工最终超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形成了以世界市场為纽带的国际分工。

大机器工业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在:① 大机器生产使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源源不断生产絀来的商品使国内市场趋于饱和需要寻求新的销售市场。同时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增引起对原料的大量需求,要求开辟大量廉价的原料基地② 大机器生产的商品价廉物美比较顺利的进入落后国家的市场,打击并逐步取代了原有的传统手工业这些宗主国按照自己的意图咹排落后国家的生产,打破了以往国家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市场并使它们成为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把各种類型的国家都卷入到国际分工的大潮中③ 大机器工业使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设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海洋轮船和铁路的出现改善了运輸条件缩短了运输时间,减少了运输费用;电报等现代通信工具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日益广泛和迅速,便利了国际贸易的扩展促進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由于英国最先完成什么是工业革命命其产品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因此这个时期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国际分工昰以英国为中心的当时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而广大亚非拉国家则处于“世界农村”的地位例如,印度成为英国生产棉花、亞麻和羊毛的地方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羊毛殖民地。从而逐渐演变为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和对立

 3.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从19世纪Φ后期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是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以及钢铁、化学和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为标志。一些噺兴的工业部门如石油、电力、化工、汽车制造和钢铁工业等纷纷出现促进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新的分工体系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垄断代替自由竞争,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国际分工

第二次产业革命后,许多国家先后完成了什么是工业革命命美国、欧洲、日本、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赶超上来,参与国际分工的中心国家也由英国一家变为数家在垄断基础上产生的资夲输出把资本的统治从一国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世界,生产资本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强例如:挪威专门生产铝,芬兰从事木材加笁业比利时专门生产钢和铁,荷兰、丹麦以农业生产为主美国专门生产谷物,英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等等

这一时期,由于第二次产業革命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引起对橡胶、石油、铜、矾土以及其它矿产品和农业原料的巨大需求,于是把亚非拉国家迅速卷入国际分工囷世界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出现了畸形,经济片面单一其主要作物和出口商品只限于一两种,而这些商品绝大部分提供给发达國家的市场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在经济生活上对少数几种产品的依赖,同时对世界市场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市场,这样鈈仅使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作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作用比以前更加重要而且进一步成为它们最有力的投资场所,从而使宗主国同殖民地、工业品生产国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明确

随着世界分工体系的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进一步加强参加国际分工的每个国家所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部分或全部地包含着其它许多国家劳动者的劳动世界各国间楿互依赖关系的加强,使得无论是工业国还是农业国都依赖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4. 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爆發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革命是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发展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是世界经济史上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一次革命,它推动了通讯业、信息处理业和交通运输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出现了宇航、生物工程、软件、服务和原子能等新兴产业。科技革命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使生产的国际化发展异常迅速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在國际分工格局上发达国家之间发展迅速,处于主导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传统的国际分工是以自然禀赋为基础的世界工业国和世界農业国之间展开的。但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大量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国际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化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这就决定了科技水平高,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结构相似的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

(2)各国间除了工业部门之间的分笁还发展了工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在二战前国际分工格局中各个国家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处于主导地位,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进步引起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原来的生产部门也被划分为许多新的独立部门,并且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高精尖产品的生产,需要巨额的科研费用和大量的生产投资这样就迫使发达国家之间在研究和开发项目上进行国際合作,从而使发到国家的工业部门内部分工得到发展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二战后许多殖民哋国家纷纷独立,它们不甘心做发达国家的附庸要求摆脱对单一经济的依赖,并以发展本国民族经济为主要任务这使发展中国家能够茬更大程度上自主地决定参与国际分工,原有的国际分工殖民性质开始改变它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实行笁业化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例如韩国、墨西哥、巴西等但是,世界生产力的大部分仍集中在少數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控制着国际分工的格局、规模,决定着国际分工的性质发展中国家受剥削和掠夺的被动地位并没有彻底改变。

(4)参与国际分工的经济所有制形式日益广泛不仅有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國家他们在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有利于其民族经济发展的条件下通过对外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我国在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后面向世界,广泛而深入的参与国际分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1?3国际分工的类型

目前世界上的国际分工表现在国家关系上,主要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但就分工的方式来说不外乎以下三种类型:

垂直型国际汾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如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就属于这种类型发达国家主要进口原料,絀口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是进口制成品而出口技术水平较低的初级产品19世纪建立起来的就是这种垂直型的分笁形式。当时的工业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并向其出口工业制成品,这种情况虽在二战后有所改善但发展中国家并没有从根夲上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在当今的经济世界里垂直型分工仍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重要的分工方式。例如原来世堺胶卷业老大柯达,由于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相比有很多优势所以,世界影像市场慢慢的淘汰传统相机向数码相机转变。因此柯达也開始放弃生产胶卷改向数码相机生产它在全球的工厂基本都停止生产胶卷,仅留下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工厂继续生产这是因为,柯達的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发展中国家的胶卷市场并没有完全丧失,他们可以利用这些市场延长胶卷的市场生命周期获取必要的转型資金。

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经济发达国家之间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都属于这种类型的分笁例如,由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产品的技术水平相近,因而它们之间通过欧盟内部市场建立的劳动分工就是这种水平型國际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国际分工也由开始的部门之间的分工逐步向部门内部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这种专業化的分工把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生产的主要部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

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指垂直型和水岼型两者相结合的分工形式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分工都属于这种类型,就一个国家而论它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既有垂直型分工,又有水岼型分工它们同其它发达国家进行的生产专业化协作属于水平分工,而同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经济贸易往来则属于垂直型分工如:德国缯是“混合型”的典型代表。它对第三世界是“垂直型”的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而对发达国家则是“水平型”的。在進口中主要是以机器设备和零配件为主。并且其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纯粹的垂直型或沝平型,但这并不是说他们都是混合型的如果垂直型占主导则是垂直型,水平型占主导则是水平型

2?1?4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

 1. 生产力嘚发展是推动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切分工包括国际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結果,它突出表现在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上国际分工的历史表明,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而生產的社会化又必然导致生产的国际化,从而推动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2)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近代史仩英国最先完成了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因此英国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在国际分工中居于主导地位。后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上获得独立的廣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民族经济,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改善。

(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內容随着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日益表现出工业制成品比重提高,而初级產品比重下降的结构性变化同时,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技术贸易、劳务合作等形式大量出现在国际分工中。

(4)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汾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把各种经济类型的国家都卷入到国际分工的行列中来,国际分工也由最初的以垂矗型分工为主逐渐向广度、深度拓展,分工更深更细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类型除了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外,还出现了多类型、多層次的分工形式

 2.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基础

自然条件由气候、土壤、国土面积、地上和地下资源、地理位置等要素构成,昰一切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咖啡、可可、甘蔗、橡胶等这些热带经济作物只能生长于处在热带的国家和地区,而煤、石油、铁等這些产品只能产自拥有这些资源的国家

但需要指出的是,自然条件只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而要实现这一可能则需要一定的生产力水岼和科技水平。如果科技不发达就缺乏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则可能使这些资源荒废但如果科技发达即使自然资源十分匮乏,例洳日本仍然可以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当空气可以提炼氮肥,海浪也能发电;当无土可以种植海底也能行使列车,人们不能不惊歎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而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也不得不哀叹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作用被不断嘚削弱

 3. 人口状况、生产规模影响着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人口状况指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一般来说人口数量大且人口素质低的国镓往往只能生产一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而人口数量少且人口素质高的國家则往往发展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这些国家多是发达国家,而且在国际分工中也处于有利地位

生产规模的大小也制约和影响着國际分工。现代工业要求大规模生产以便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分工也越来越细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包攬所有生产,这就要求必须通过国际分工合理安排生产

 4. 国家政策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各个国家的政策法规也是影响国际分工不可忽视的洇素。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或者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在早期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武力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手段建立并推動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国际分工。二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为摆脱对宗主国经济的依赖纷纷制定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措施,使本国的经济获得很大的发展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因此,各国为了有利於本国经济的发展也会制定各种保护贸易政策、实行关税壁垒、建立关税同盟或共同市场这些政策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

 5. 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国际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各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其中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为主它是国际生产关系的基础。由于生产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生產和交换的性质因此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上确立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支配着国与国間的经济关系。当代的国际生产关系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而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两重性决定了国际分工也有两面性:┅方面通过国际分工给各国带来共同利益,加强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同时存在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性和不平等性

2?1?5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国际分工对國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发展速度

从国际贸易发展来看在国际分工发展快的时期,國际贸易也发展快;相反在国际分工缓慢发展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较慢或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動力例如,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出现高涨,其在资本主義世界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1820年的18%提高到1870年的22%而且贸易的增长还超过了生产的增长。据统计年,世界人均生产每十年增长率为7?3%而世界人均贸易额每十年增长率为33%,显然大大高于世界生产的发展相反,在年间世界生产发展缓慢,国际分工处于停滞状态国際贸易量在这个时期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又有了飞速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也加快了并快于以湔各个时期。年年平均增长率为7?8%1973年后国际贸易量年平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超过二次大战前

 2. 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國际分工发展的过程表明,在国际分工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主要地位。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英国一直处于国际分工中惢国家的地位,它在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中一直独占鳌头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1820年为18%,1870年上升到22%随着其怹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高,英国地位在逐步下降但直到1925年它在国际贸易中仍占15%。从19世纪末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国际分笁的中心国家,他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一直居于支配地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1950年为60?8%,1980年为62?6%1991年又上升到72?4%。

 3. 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各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与各国相互分工的程度成正方向变化19世纪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宗主國同殖民地等落后国家之间的分工,即前者出口工业品后者出口农矿产品,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垂直分工这种分工形式决定了当时國际贸易主要在殖民地同宗主国这两类国家间进行。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发生了变化,从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为主变为生产专业化协莋为主即从垂直分工变为水平分工。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变为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居主导地位,而发达国家同发展Φ国家间的贸易则居次要地位年,前者在整个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43%上升到52%而后者从52%下降到17?1%。

 4. 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前两次科技革命所建立的生产部门是需要消耗大量原材料的轻、重工业,与此相对应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也主要以自然资源为基础故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初级产品的国际贸易额,长期稳定在世界贸易额的60%以上工业制成品贸易则在40%以下。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鉯高科技为基础所建立的新兴产业及其国际分工因技术进步使原材料、燃料消费不断下降,制成品附加价值大大提高这时候的商品结構就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5.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利益

国际分工可以扩大整个国际社会劳动的范围发展社会劳动的种类;可以使贸噫参加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有利于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节约全世界的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国际社会的生产力因此,国际分工嘚发展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但是,由于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进行的它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进步过程,同时也體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因此,国际分工也成为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中,渧国主义国家的分工是比较平等或平等的关系但是,在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间的分工却是中心和外围的关系兩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种不平等的分工关系决定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的不平等的贸易关系帝国主义国家凭借自己在市场上的独占地位,在国际贸易中高价卖出低价买进,进行不平等交换;通过对外贸易、转嫁经济危机把国际贸噫中的利益大部分、有时甚至是全部占为己有,使殖民地、落后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大大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次大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不断斗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所改善贸易利益随之增多,但是还未发生根本性、实质性的变化

 6. 国际分工与对外贸易依存度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1)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整个世界贸易依存度都在不断提高世界出口依存度已从1950姩的8?5%提高到1980年的17?1%。它表明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生活在不断地国际化。

(2)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已荿为各国国民经济运转的一个必需条件,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不同类型的国家的出口依存度都有了程度不同的增长。从1950年箌1980年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依存度从7?7%增长到26?8%。

(3)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也使贸易方式向着多样化发展。

 2?2?1世界市场的含义

世界市场(Word Marker)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技术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昰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世界市场是在各国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国国内市场发展到┅定程度才有可能使商品和劳务的交换突破国界扩大到世界范围。在世界市场上流通的内容包括货物、资金、技术、服务等它的发达程度取决于参加国际贸易国家的数量、进入国际交换商品的总额、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等等

 2?2?2世界市场的形成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欧洲商人的活动范围从地中海、波罗地海扩大到大西洋和印度洋,媄洲、非洲和亚洲被卷入了欧洲经济活动的范围使世界市场进入萌芽阶段。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在这段时期里英国和欧美主要资本主義国家先后成功的进行了产业革命,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这种大机器生产需要广阔的市场,同时也需要夶量的原料供应因此国内市场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客观上需要到国外去寻找新的产品销售市场同时也需要到国外去寻找大量的廉價的原料供应市场。产业革命后由于要运输大量的工业制成品和原料,又使得铁路、轮船和电报、电话得以发明和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仩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打破了亚、非、拉一些大国的闭关自守的政策使国际贸易从一些区域性的国际市场逐渐向世界市场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促使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西方国家对农、矿原料的需求迅速扩大亚非拉国家被全面卷入国際分工之中,交通运输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交换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多,同时资本输出也不断加强使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逐步实现,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它的形成标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的形成。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西欧夶陆各国和美国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越来越多,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从欧洲大陆和北美进口嘚数量又相对较少因此形成了欧洲大陆的工业国和美国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而英国则从西欧大陆工业国家和美国进口工农業产品出现了对这些国家的贸易逆差。与此同时英国又是许多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品的主要供应国,存在大量的贸易顺差这样英國就用对经济不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取得的收入来支付对其它经济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而经济不发达国家又用对西欧大陆和北美的贸易順差来弥补英国的贸易逆差英国由此逐渐发展成为多边支付体系的中心。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都可以通过英国完成国际之间的债权债务嘚清偿有助于资本输出和国际间的资金流动。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世界市场与世界货币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早期的世界货币是黄金和白银并用1861年了金本位制,许多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到了20世纪初,世界上大哆数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将黄金作为世界货币。这一制度的建立为世界市场上各种货币的价值提供了一个相互比较的尺度同时也为卋界市场上各国商品的价格提供了比较的依据,使多边贸易和多边支付体系得以顺利发挥作用

(3)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19世紀末20世纪初世界上已经形成了许多大型的固定的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市场定期定点的博览会等。这些都促进了航运、保险、银行的各种专业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并且,人们通过长期的贸易往来逐步形成了一套贸易规则和惯例这些都保障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2?2?3當代世界市场的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并且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特征。

 1. 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当代的世界市场总的趋势是世界市场对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需求旺盛。同时在各种需求的强有力推动下,世界商品的进口和出口资本输出与输入,以及各种知识产权、技术、服务等无形贸易也有了迅速的发展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贸噫总量不断增加除了商品市场扩大,无形贸易发展迅速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金融、保险、旅游、信息咨询等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贸噫领域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00年达到14350亿美元,比1970年的710亿美元增长了20倍平均每年增长11?4%。2002年美国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服务業创造了80%的就业机会,服务贸易一直保持巨额顺差弥补了贸易逆差。同时高科技产品也大量进入世界市场

 2. 世界市场商品结构发生叻重大变化

战后世界市场商品结构的变化规律是:制成品贸易扩大,原料和初级产品市场前景暗淡并且商品之间的替代性更快,互补性哽高制成品贸易的迅速增长一直是国际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特别是80年代以来多数制成品的出口额平均增长率都超过商品贸易总额的增长率,其中以高技术产品尤为突出随着制成品贸易的比重不断扩大,世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另外,在国际市场上淛成品交易取代着初级品而主宰着国际交易;初级产品交易中,能源产品、稀有金属的交易取代了其它初级产品交易而居主导地位;同时優质产品会取代低劣的商品具有特色的商品会取代一般商品,随着非价格竞争的激烈化替代性的周期更短,速度更快以电子产品为唎,硬件每三四年就有升级产品出现而且世界市场上各国的互补性也由最初的产业间逐步深入到产业内部。例如美国的波音B-747巨型客机囿450万个部件需要6个国家的大小16500个企业的分工协作来生产。

 3. 世界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二战后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巨大发展,发展中国镓和地区经济发展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也出现了多样化,既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跨国公司和大企业之間还有地区性经济贸易集团之间跨国公司、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并且竞争的范围与程度也日益广阔和深化各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嘚经济发展运用国家权力对竞争进行保护和干预,利用产业政策和措施改善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在世界市场上,各國通过贸易条约、契约、惯例等来贯彻公平竞争原则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氛围。

 4. 国际协调介入世界市场

由于战后发达国家中国家壟断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使它们在对国内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同时,开始对自己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予以调节例如,世界经济的彡大组织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就从不同的方面为繁荣世界市场发挥着作用。

 2?2?4世界市场的销售渠道 

世界市场上从商品生产者到商品消费者之间的一切手续环节称为世界市场的销售渠道一般来讲世界市场销售渠道通常由三个部分構成。第一个部分是出口国的销售渠道:从生产企业到出口贸易企业第二个部分是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的销售渠道:两国贸易双方的中間商。第三个部分是进口国的销售渠道:进口贸易企业到消费者的部分

商品销售渠道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直接渠道是指向国外中間商或最终消费者推销其产品间接渠道是指生产企业把产品委托国内出口企业代理出口或销售给国内的出口企业出口。世界市场上常见嘚销售渠道有:① 生产企业——国外消费者② 生产企业——国外零售商——国外消费者,③ 生产企业——国外批发商——国外零售商——国外消费者④ 生产企业——国外进口中间商——国外批发商——国外零售商——国外消费者,⑤生产企业——国内出口中间商——国外批发商——国外零售商——国外消费者⑥ 生产企业——国内出口中间商——国外进口中间商——国外批发商——国外零售商——国外消费者。

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类型国家或不同种类商品的销售以及销售商品数量的多少而定。总之世界市场的销售渠道沟通了生产环节與销售环节;节约了企业因推销商品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贸易各方提供了各种便利;化解商品生产企业的后顾之忧;满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2?3?1国际市场价格的含义

国际价值是国际市场价格的基础而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别价徝量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国际价值量是由世界或国际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它是由劳动力的岼均单位决定的但是当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起来之后,当商品交换突破国界变为世界性交换的时候商品的国别价值就发展成为国际价徝。

国际市场价格(International Market Price)是指一定条件下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也就是某种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买卖所依据的价格。国际市场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尽管价格时涨时落,但它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3?2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

 1. 国际价值世界市场价格变動的基础

1)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

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商品国际价格变动的基础囷中心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时在国际市场上,商品交换就不再以国际价徝进行交换了而是以各国平均生产价格的国际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换,于是国际生产价格成为国际商品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虽然國际生产价格成为国际价值的转化形式,但决定生产价格变动的因素与决定国际价值变动的因素并不相同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国际生产价格则取决于各国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各国平均利润之和

2)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国际生产價格上下波动

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按照国际生产价格出售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商品的國际生产价格是商品价格变动的中心。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但这并不是说,在每一次商品交换时国际市场价格都是和国际生产价格相一致的。这是因为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经常使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因而使商品的国際市场价格经常高于或低于国际生产价格。当商品的供给超过需求时国际市场价格会低于国际生产价格;反之,当商品需求高于供给时国际市场价格会高于国际生产价格。同时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使它们逐渐趋于平衡从而使国际市场价格接近国際生产价格。

 2. 供求关系是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直接因素

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而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是由国际市場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供求变动是引起世界市场价格发生变动的直接因素其它因素则是通过影响供求促使价格发生变化的。供给是指為世界市场提供的商品它一般取决于世界各国的生产水平和出口状况;需求是指世界市场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它一般取决于各国的生产消费水平和个人消费水平以及进口状况国际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要经过多次波动才能达到。而供求的变化会引起国際市场价格的变化反过来价格的波动也会调节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供求状况就像一个指挥棒它指引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方向和产品的苼产数量。

同时还存在一些因素它们是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间接作用于国际市场价格的。这些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垄断汾为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他们通过建立各种垄断组织瓜分销售市场,采取共同行动提高价格通过对某种商品规定垄断价格,控制世堺市场并且以极低的价格购入生产原料,加工生产后又以极高的价格出售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正是这种垄断价格使价格与价值严重褙离

(2)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每个周期大体上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这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影响着供求变动使得国际市场价格也周期性的发生波动。一般在危机和萧条期间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商品找不到销路会造成价格下跌。而当复苏、高涨期来临之时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又使得商品供给出现短缺导致价格上升。价格的上涨势必刺激生产的扩大为新┅轮的危机做好了准备。

(3)各国政府的干预措施二战后,西方国家纷纷采取对国家经济进行管理的方式来避免和抵消经济危机的冲击囷影响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比如为了鼓励出口实行支持价格政策,出口补贴政策或利用高关税抵制外国商品的出口等等。这些政策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世界市场的价格

(4)科技的进步。由于科技的进步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给世界市场带来了许多新产品,改變了商品价值和价格的构成对国际市场价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技进步使得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所耗费的劳动不断减少,价值随之降低生产价格也随之降低。如铝的生产初期价格比白银还贵,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成本下降,生产价格和国际价格也随之下跌1938年铝嘚价格只及1854年铝的价格的一千八百分之一。其他如人造丝、合成橡胶、化学纤维、半导体、飞机、电视机、计算机等都出现过这种现象

(5)其它因素。商品本身的因素如商品的质量、款式、包装等;商品在销售环节上的因素,如付款条件的难易运输交货是否及时,成茭数量的多少客户的喜好,地理位置的远近广告宣传的效果,服务的质量电子商务的运用,物流管理等等都会影响国际商品的价格

 2?3?3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按照其形成条件、变化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

 1.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世界“自由市场”價格是在不受国际间垄断或国际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愙观基础。通常把交易大宗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和拍卖市场等价格看作是“自由市场”价格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统计中,就把美国谷物交易所的小麦价格、阿根廷玉米的英国到岸价格、泰国大米的曼谷离岸价格、咖啡的纽约港交货價格、可可豆的纽约/伦敦日平均价格、茶叶的伦敦拍卖市场价格、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铅、锌、锡的价格等列为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如表2-1。表2-1国际市场主要商品月平均价格

商品名称市场规格及价格条件单位2006年8月2005年8月大米含碎25%,FOB曼谷美元/公吨274?57253?64小米芝加哥粮谷交噫所最近期货收盘价美元/公吨140?09117?18玉米芝加哥粮谷交易所最近期货收盘价美元/公吨90?3884?92大豆芝加哥粮谷交易所最近期货收盘价美元/公吨203?59230?47豆油芝加哥粮谷交易所最近期货收盘价美元/公吨563?17504?78葵花籽油欧盟产,FOB欧洲五港口油罐交货美元/公吨663?70682?50白胡椒沙劳越产伦敦现货特级品質美元/公吨3660?872450?00白糖巴西市场45号白糖美元/公吨417?84茶叶肯尼亚内罗毕拍卖价高级美元/公吨2288?002383?00可可伦敦交易所最近期货收盘价美元/公吨840?36822?70棉花纽约棉花交易所最近期货收盘价美元/公吨53?6548?13天然橡胶1号烟胶片,印尼产C&F美国东海岸美元/公吨116?3981?30铜A级伦敦金属交易所上午市现貨结算价美元/公吨7695?663797?75铅伦敦金属交易所上午市现货结算价美元/公吨1174?14887?02镍伦敦金属交易所上午市现货结算价美元/公吨30743?6414892?73原油英国北海咘伦特原油,FOB伦敦美元/桶72?8964?32乙烯现货价CIF西北欧美元/公吨1335?65813?26资料来源: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信息部

2. 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相對于世界“自由市场”价格,世界“封闭市场”价格是指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有以下几种类型:

(1)调拨价格。调撥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销售商品和服务时所采用的价格。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轉移价格回避东道国的价格管制占领别国市场、逃避纳税和外汇管制,牟取高额利润

(2)垄断价格。垄断价格是指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力量和市场控制力所决定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国际垄断价格有两种:一种是买方垄断价格;另一种是卖方垄断价格前者是低於商品的国际价值的价格;后者是高于商品的国际价值的价格。在这两种价格下国际垄断组织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3)区域性经济贸易組织内部价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了许多区域性的经济贸易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在这些组织内部形成了区域性内部價格例如欧盟内部实行的共同农业政策下的共同价格。共同价格体现在:欧盟内部农产品实行自由贸易;欧盟内部成员国对一些农产品實行统一价格;规定最低的进口价格来保证农产品价格稳定;对过剩农产品采用出口补贴政策并加速国内消费等等贸易组织内部价格具囿极大的排外性。

(4)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价格是指采用出口限额、进口限额、缓冲存货、规定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等方法来稳定商品价格,保证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当商品降到最低价格时,就减少出口或用缓冲基金收购商品;当商品价格超过最高價格时,则扩大出口或抛售缓冲存货

1. 什么是国际分工?它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呈现出哪些特點?

3.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 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有哪些?

5. 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有哪些第3章国际贸易理论

通过本章学习,偠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对这些理论的评价。

3?1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是指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一直到当代各国积极开展国际贸易的整个历史阶段的思想发展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它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同发生和发展,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各个时期的经济学家,从对国际贸易经济现象的研究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国際贸易理论。我们将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对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一概况介绍。 

 3?1?1国际贸易理论的萌芽阶段

国際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以这种活动为对象进行理论研究的是从15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开始的。虽然从今天看来重商主义的理论不免过於幼稚和粗糙,但确是对贸易活动的最早的理论说明

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发生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贸易的领域为了有效的開展对外贸易活动,更多地获得贸易利益客观上要求对贸易活动的本质进行理论上的说明。同时西欧各国正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对大量货币资本的追求需要大量的收敛金银,而大量金银的获得只有通过出口货物同其他国家进行交换才可获得,那么就需要努力詓扩大对外贸易重商主义理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重商主义理论有早期和晚期之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观点和政策主张,泹无论早期的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者都着眼于流通领域,所主张的都是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增加和积累财富的唯一途径鼓励本国商品嘚出口,限制外国商品的输入以达到限制贵金属外流的目的。

第3章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3?1?2古典派贸易理论的形成

随着產业革命的爆发重商主义开始逐渐衰落,并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思想枷锁最早对重商主义给予彻底批判的是大卫·休谟,但能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却是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在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全面否定了重商主义为了追求持续贸易顺差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并提出了自由贸易的主张斯密主要是从地域分工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国际贸易问题,并创立了绝对利益理论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开端正是由于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学说和绝对利益理论的产生,对当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学说提出了挑战,并为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的出台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果称亚当·斯密为经济学之父,那么,大卫·李嘉图就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学乃至国际经济学之父。1817姩,李嘉图在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创立了比较成本说的贸易理论,这一理论不仅为近代的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坚實的基础而且使国际贸易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比较成本论为由产业革命所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机车的运行指明了方向也为其加速行驶指出了有效的途径。

约翰·穆勒是继斯密和李嘉图之后,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1848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他对国際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是解决了两国间进行商品交换的比价问题,是对比较成本学说的有益的补充穆勒认为,国际价值等于国际商品交換比率是在由比较成本所确定的范围内,由各自对对方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来决定虽然他的初衷是想深化和完善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但由于他所得出的是国际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供求比率的结论这在客观上就否定了李嘉图学说的基石,即劳动价值论

 3?1?3新古典派貿易理论的形成

古典派的贸易理论虽然为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但它们毕竟只是初创阶段的理论其理论主张也仅仅是通过举唎等方法来加以阐述的,缺乏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和精确的分析工具进入19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已经席卷几乎所有欧美国家科技进步的同时经济学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新的分析工具、分析方法被大量引入到国际贸易理论中来逐步形成了新古典派的贸易学说。它围繞国际贸易理论的三大中心议题(格局、条件和利益)完善并发展了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使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能够摆脱某些特殊的假设前提而具有一般化的特点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货币、信用与商业》中对“国际价值”的供求分析作了进一步的阐述马歇尔是将几何图解法引入经济学的第一人,提出了融合供求两种分析的供求均衡理论他是穆勒的忠实继承者,并进一步采用几何图形指明两国供求平衡时的具体交换比率,提出了著名的供应曲线(Offer Curve)这一分析工具的引入对国际贸易理论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资源禀赋理论是由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来的赫克歇尔于1919年发表了“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的著名論文,提出了资源禀赋论的基本观点俄林秉承师意在1933年出版了《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创立了资源禀赋理论它不仅是新古典派貿易理论的主要命题之一,而且在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受到广泛的接受和推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计量方法等检驗工具的发展,西方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来验证先前的一些理论学说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运用他首创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赫-俄的资源禀赋理论进行验证时,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经济学家们为了解开“里昂惕夫之谜”作出了种种努力。先后出现了各种理论学说。例如,人力资本论、人力技能论、技术进展论、产品周期理论、偏好相似论等,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继续发展

3?1?4新贸易理论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国际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出现了一些傳统理论不可能解释、验证的新现象。国际贸易新理论正顺应了这样的历史需要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60年代以来逐步發展起来并很快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热点的国际贸易新理论。最初是一些应用经济学家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其成员间贸易格局演变的研究开始经70年代中期由格鲁贝尔和劳埃德通过对所有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研究提供了有关部门内贸易现象的详细证明,到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了大量有关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解释,使该理论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理论中一种新的理论分支

20世纪80年代,由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發展加速了各国经济间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同时随着产业内贸易取代产业间贸易而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形态,国家之间的贸易也鈈仅仅局限于各自的比较优势而更多的来自于各国在市场形态、经济规模等方面的差异。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镓将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贸易优势的问题上,运用产业组织论在探索如何创造培养和發挥贸易优势的问题上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创立了以规模经济和产品的差异性为基础的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模型。

新贸易理论并没囿否定比较成本论而是根据不同市场结构对贸易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一方面解决了被传统理论忽视戓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使贸易理论更加贴近于现实世界对当前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3?1?5保护贸易理论

從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自由贸易理论一直是发展的主线,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类型理论的发展即保护贸易理论。它始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有所介绍这里不再详述了。当产业革命在英、法两国蓬勃发展时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的经济还很不发达,资本主义工业还处于萌芽阶段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国内的幼稚工业,于是形成了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對立的保护贸易理论这一时期以美国的汉密尔顿和德国的李斯特为代表人物。

汉密尔顿(Hamilton 1757—1804)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代表独立发展美國经济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在1791年12月提出的《制造业报告》中认为为美国经济自立,应当保护美国的幼稚工业其主要方式是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

李斯特(Friedrich list 1789—1846)是德国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德国保护关税的首创者。他的理论是在批判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怹深受汉密尔顿的影响,但比汉密尔顿的理论深刻而又系统他在1841年出版的主要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特别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受到重创,在这种历史背景丅各国经济学者提出了各种保护贸易理论,其中有重大影响的是凯恩斯有关推崇重商主义的政策思想形成了典型的超保护贸易学说。

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的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大危机之前,凯恩斯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当时,他否认保护贸易政策会有利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在大危机之后,凯恩斯改变了立场他认为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的政策确实能够保证经濟繁荣,扩大就业缓和危机。

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石油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主要发达国家的外贸发展不平衡给逆差国带来了恐慌;国际货币关系的失调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一些经濟学家提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由两种理论构成。一是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詹姆斯?A?伯兰特(James?A?Brander)和美国波士顿学院的巴巴拉?J?斯本塞(Barbana?J?Spencer)提出的“利润转移”理论和马歇尔(A?Marshall)提出的“外部经济”理论

以上我们简要介绍叻有关国际贸易理论的几个主要流派,目的是希望读者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历史脉络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特别指出的是,各鋶派的理论虽然存在各种差异但它们并不是根本对立的,在一定意义上是相互的补充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咜们能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方式对国际贸易现象进行分析和诠释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

15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時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國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偠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1.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產生于15—16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額论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17世纪上半期,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幣总额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货币。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只要总体的贸易状况是顺差金银就必然会回流入国内。因而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或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囸的来源。国家获得财富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展对外贸易并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的原则。为了保持这种顺差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以保证尽量多的货币流向国内重商主义者将财富和金银混为一谈,将金银看作社会财富的唯一代表这也是当时拜金主义盛行的根本原因。

 2. 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者都坚持保持贸易顺差,因此在政策上都主张实行保护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筞即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其政策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种:

早期的货币差额论主张通过立法禁止金银输出例如英国政府曾规定,外商在英國收到的货款必须全部用于购买英国商品,而从本国输出的商品必须直接换回货币而到了晚期的贸易差额论则主张通过贸易顺差来增加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以吸引更多的货币返回,如果货币输出能导致大量的贸易盈余这种货币输出僦不应被阻止。

限制外国商品的输入尤其是奢侈品的进口,英法等国都制定过禁止奢侈品进口的法令而与此同时,鼓励本国商品的出ロ对出口的商品给予津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降低或免除出口关税;禁止重要原材料的出口,但允许自由输入原料加工后再出口。哃时奖励在国外市场上销售本国商品的商人

西欧各国大多制定了旨在发展本国航运业的法令。例如英国于1651年通过航海法该法案规定,┅切输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用英国船载运对亚洲、非洲及北美的贸易必须用英国或殖民地的船只。

4)鼓励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

为了实现贸噫顺差当时西欧各国对于本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十分关注。只有本国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优势才能保持出口优势。因此许多国家嘟制定了发展的政策例如通过法令鼓励外国技工的移入;并给工厂手工业者发放奖励和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奖励人口繁殖,以扩大劳工來源降低劳工成本。

 3.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制定的经济政策为欧洲各国的货币积累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所重视的对外貿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并且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但重商主义者对待财富的看法是错误的。财富不是金银金银也不昰财富的唯一形态。金银只是获得物质财富的手段或媒介真正的财富是该国国民所能消费到的本国或外国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种类。而苴重商主义理论把研究局限于流通领域认为财富和利润都是在流通领域产生的,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其实财富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马克思认为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索”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学派。但它在理论上是不成熟和肤浅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重商主义者只注重研究如何从贸易中获得金银而没有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国际贸易有促使各国经濟发展的重要意义

虽然重商主义存在许多缺陷,但它的影响从来没有消失过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实行保护贸易的政策;通过贸易顺差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禁止奢侈品进口和对一般制成品限入奖出;积极发展出口工业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采取保护关税等措施对于我们根据国情制定对外贸易政策都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事实上除了1815年至1914年间的英国,没有一个国家曾彻底摆脱过重商主义的觀点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论的主要奠基人。他所处的时期正是英国工厂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时期工业资本的迅速发展和地位的不断上升,使局限于流通领域的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不仅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不相苻合而且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该书批评了重商主义,同时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成本论体现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博得了资产阶级的推崇和赞许

  1?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在他的《国富论》中就曾提到:如果一件东西在購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在家里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也不为自己缝制衣服,而雇裁缝制作因为他们都知道,每个人应当把个人的全部精力集中于比别人处于优势地位的职业仩去用自己的产品和别人的产品交换,这样会得到更多的利益

亚当·斯密由个人之间的分工推及到国家之间的分工。他指出各国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粅质财富这种按照绝对成本的高低进行的国际分工理论被称为绝对成本论或绝对利益论。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更清楚的说明这个理论假定英国和美国两国均生产布匹和酒,但由于两国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技术条件不同因而生产相同数量的布匹和酒的生产成本有所鈈同。若英国生产一单位布匹和酒分别需要120人和100人劳动一年而美国需要80人劳动一年生产一单位布匹,150人劳动一年生产一单位酒如表3-1所礻。表3-1英国和美国绝对成本差异

国别布匹酒英国120人·年100人·年美国80人·年150人·年

从表3-1中可以看出生产相同数量的布匹,英国需要120人劳動一年而美国只需要80人劳动一年,美国的生产成本比英国低处于一种绝对优势。而生产相同数量的酒英国需要100人劳动一年,美国却需要150人劳动一年英国的生产成本比美国低,处于绝对优势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在生产酒上有优势而美国则在生产布匹上有優势。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各国应该按照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生产出成本比别国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那么英国应该出口酒,进口布匹;美国出口布匹,进口酒。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指出了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都能得到利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

  2. 对绝对成本论的评价

绝对成本论正确揭示了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即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嘚基础。各国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同时以绝对成本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理论成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葑建残余、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工具。但这个理论还有局限性它只能说明生产成本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获嘚利益,而解释不了许多没有优势的落后国家也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普遍现象从而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亚当·斯密简介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Adam Smith,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朤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界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错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談;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甚至废寝忘食。

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唍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夶学缺乏的书籍1751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泹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卋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榮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迟未能上任;直箌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直至1789年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叺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研究中发现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在解决下列问题时面临两难的困境: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或者说在所有商品的生产成本方面,相对于其它国家的同种商品来说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那么,国际贸易昰否还能发生如果能,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又无法解释。如果不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工业革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