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做账表格的问题

关于会计做账方面的问题_百度知道
关于会计做账方面的问题
关于会计做账方面的问题,耐心回答的请留下,随便看看的请绕道而行。我比方说我手中有一张凭证假设1、凭证是:温州水务集团公司供水专用发票 发票联 请问怎么做分录?(缴我们厂用的水费)假设2、凭证是: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业专用发票 发票联 请问怎么做分录?(内容是: 承保险种:机动车辆保险 )凭证是: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业专用发票 发票联 请问怎么做分录?(内容是: 承保险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
问题:接着待续 回答的多,悬赏分越多。 谢谢一楼的回答,可以的话,帮我再回答完以下的问题。假设3、凭证:是一张 浙江省定额统一发票 发票联 人民币伍元,请问这张发票联和那些公路车辆通行费发票 发票联 是性质一样的吗?是不是都属于过路费的范围?另外问下 过路费、过桥费和运费是不是性质是一样的啊,做账的时候,写摘要随便写这3个的一个就可以啊?假设4、凭证;是一张扬州市出租汽车专用发票 发票联,请问下,我可以把它归为运费里吗?我们这是浙江省的,扬州是江苏省的,而且我们出差是去广东省的,扬州不是我们浙江省的,那这张凭证算到哪里面去,怎么做分录?另外补充的问下,像这些公路车辆通行费发票是不是只有在当年内才可以使用啊,过了明年就不能用了啊,因为这张 扬州市出租汽车专用发票 发票联 是2009年的,我不晓得这张还能不能做账用?我的问题都不是很难,会做账的一看就知道,所以麻烦知道的话告诉我下,耽误你的几分钟时间。 我单位是一般纳税人,我厂是做服装生产的,以上我所说的凭证都是那些凭证的标题,我已经把标题和内容提示出来了。
提问者采纳
回答完你那个问题被你指引到这来了我来一一回答你1、水费
这个严格的话要分办公室的和车间的,办公室的水费计入:管理费用-水电费,车间的计入:制造费用-水电费。实际你可以根据金额如果是几百块钱的话计入管理费用中就好了如果多的话就计入制造费用。要注意一点就是你以后发生的水费也要计入这个科目,要有连续性.分录:借:制造费用或者管理费用-水电费
贷:现金或者银行存款或者其他应付款2、两张凭证他们性质是一样的 你一块计入管理费用-车辆保险中就可分录: 借:管理费用-车辆保险
贷:现金或者银行存款3、过路费和过桥费
这两者你可以一块 摘要写付过路过桥费 运费需要单独写
你说的那5元的定额发票
你不必太纠结 这5块放运费也行 放过路过桥费也行 4、通过你这些问题,我发现你这人真是仔细,仔细是会计必备的。恭喜恭喜,不过你这些仔细再升华升华就好了。呵呵跨年的也可以入账,不过不是本年度的那些费用需要到年底的时候纳税调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出租车票你以后记住 不用管那得一并计入管理费用-差旅费就可以了
提问者评价
你的答案让我比较满意,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会计做账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1、借:管理费用-水费,贷:银行存款或其他应付款2、借:管理费用-车辆使用费,贷:银行存款或其他应付款3、借:管理费用-车辆使用费,贷:银行存款或其他应付款
请详细说明你单位的性质和取得发票的名称,否则分录会错的。
1、借:制造费用-水电费
贷:银行存款(现金、应付账款)2、借:管理费用-交通费
贷:银行存款(现金、应付账款)
我公司有发票,开, 要吗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微信搜索 "mbalibnews"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相对于丰富多彩的实践,和总是显得原则和抽象,而且滞后于会计实务是会计领域永恒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推动着会计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是这一矛盾给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会计实务中,随着而出现的新型一般来不及,而对一些传统的经济交易,会计标准的规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根据会计标准的规定,做出恰当的判断。以下是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请教于同行。
  一、筹办期的编制问题
  筹办期是开展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司的活动没有正常开展,主要进行和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的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必须编制、及和现金流量表。由于和的内在联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存在固有的。处于筹办期的企业由于没有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须编制利润表,但为了反映筹办期间公司的和,企业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由于筹办期企业现金流量的特殊性以及间接法编制缺乏基础,使得编制现金流量表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我们分析现金流量表部分的编制。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时,如何划分筹办期发生的所引起的现金流量是编制筹办期现金流量表的特殊之处。按照现金流量表准则,投资活动是指企业的购建和不包括在范围内的及其处置活动。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及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经营活动是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和事项。企业筹办期发生的,主要包括登记注册费、估费等,这些费用的发生同公司的设立,而与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在筹建期内发生的费用,包括人资、、费、、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的,应在“”中归集,并在开始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当月的损益。可见开办费从实质上讲是计要求而设置的费用性质的,是企业进行的必要准备,是设立企业的必要投入。从性质上看,将开办费引起的作为现金流出是恰当的,由于这种现金流出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资产,所以在上不应列示在“构建固定资产、和所支付的”、“所支付的现金”、“所支付的现金”等栏目,而应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栏列示。由于规模不同,不同企业的开办期长短不一,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实务中有人主张将在一年内发生并转销的开办费在中列示,而将跨年度的开办费在中列示,这种做法没有考虑开办费的性质,同时也导致的可比性降低,影响的。
其次,根据《——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除应采用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外,还应在补充资料中以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将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由于筹办期没有编制,没有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净利润基础,所以筹办期企业无须也不可能以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无须编制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补充资料。
  二、或出售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问题
  部在《关于执行〈〉和有关问题解答(二)》(以下简称“解答”)中,对企业在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如何编制做出了,该解答规定报告期内因出售、购买子公司而产生的现金流量作为予以反映,即要求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将被出售的子公司自报告期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现金流量的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在有关类的“收回所收到的现金”下单列“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单列“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但上述规定并没有说明企业在出售、购买子公司时子公司在出售、购买日的上的现金及如何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上列示以及如何编制的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补充资料中依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期初的差计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平衡。
  笔者认为,既然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引致的归类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则将在出售、购买子公司日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上也应该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列示。期内出售子公司将导致期末范围的减小,被出售的子公司期末将不再包括在合并范围内。子公司期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再包括在期末的中,故子公司在出售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作为投资活动的在“支付的与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中反映;购买子公司时,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中不包括所购买子公司期初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而所购买子公司期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则包括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在购买日被购买子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作为的在“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这样处理后不仅能够保证直接法下编制的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补充资料中依据现金及期末、期初的差计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平衡,而且使得企业在内出售、购买子公司现金流量的分类在上具有一致性。 实务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处理、购买子公司时子公司在出售、购买日的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时应采用追塑调整期初数的,以便能够实现下编制的合并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补充资料中依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期初的差计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平衡。由于调整期初数与的实际情况不符,实质上是一种为了平衡而做出的一种,不符计客观性的要求。
  三、问题
  正确确定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是房地产企业公允表述的基础。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应结合的开发地点、规模、周期、功能设计、类型、档次、等因素确定,而且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只能计算出一个,并据以结转。
  对单体开发项目来说,一般以独立编制概算或的单项开发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但对开发规模较大,较长的项目,尤其是同一项目有不同的功能区,成本核算对象如何确定?实务中存在以项目整体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待项目建成后再按一定的在各功能区的做法。比如,同一项目既有、又有、等功能。不同的功能导致其设计不同从而相差很大,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单独核算各功能区的成本而将项目整体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会导致成本在各功能区上的平均化,但各功能区和价格却相差很大,这样便导致成本和的不配比,不符合会计上的。实务中还有一种做法是先将整个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各功能区成本,然后根据各功能区的情况估计一个来分割不同功能区的成本,即从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两个或多个单位成本,这种做法一方面会导致工作量的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分割比例是事后确定的,容易导致对各功能区单位成本的人为的调节,不利于的。较合理的做法是按不同的功能区确定对象,从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一个单位成本。这样既能满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又能保证成本和收入的配比。
  四、的会计核算问题
  土地增值税是国有、地上的及其附着并取得收入的和个人根据及计算交纳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实施》的,土地增值税以核算的最基本的核算或核算对象为单位计算。纳税人应在转让签订后的七日内,到房地产所在地办理,并向税务机关提交及建筑物、土地使用权证书,、,及其他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资料。纳税人因经常发生而难以在每次转让后的,经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可以定期进行纳税申报,具体期限由税务机关根据情况确定。 一些房地产企业在实际核算时,简单套用部发布的《关于印发企业交纳土地增值税处理规定的》,在一个项目的部时,根据一定的估计应交纳的土地增值税,并在“” 帐做出记录。在项目全部销售完成时或原来基于估计的情况发生变化时,可能对先前记录的“应交税金” 进行调整,如需要冲回原有账面记录的。这种做法,一方面在没有外部文件的许可下自行调整应交税金账户不符合一般通行的做法,另一方面不利于税务机关的工作。由于是以纳税人房地产成本核算的最基本的核算项目或核算对象为计算。所以如果在房地产成本核算的最基本的核算项目或核算对象没有完成销售以前,为正确核算各期而相关土地增值税时应先记入,待最基本的核算或核算对象销售完成,满足土地增值税的计缴条件时,预提费用账户的相关明细科目,并将原计提的转入应交税金科目,并以应交税金科目有关核算的金额申报、计缴土地增值税。
请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
其他同来源文章:您的位置:&&&&&&&&&&>&正文
会计实务问题--会计报表
&&&&一、股份制改制企业改制当期会计报表编制的会计制度基准&&&&企业股份制改制或者上市公司拟进行的收购,按照现行证券法规的规定,需聘请具有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评估。这就引申出五个问题:&&&&1.评估审计的会计制度基准问题。如果原企业或被收购企业不是股份有限公司,那么审计的会计制度基准应是该企业原执行的会计制度,还是今后拟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不同的会计制度基准将会导致不同的净资产结果。我们认为,审计的会计制度基准是与委托评估审计的不同目的相配套的。在改制企业或被收购企业评估审计中,应按照拟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或收购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作为会计制度基准,重新厘定其财务状况和净资产,以便于改制企业或收购企业进行相关的经济决策。&&&&2.调账问题。股份制改制企业的评估结果是否调账,除国有企业外均涉及经营业绩是否能够连续计算的问题。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会计问题解答》财会[1998]16号的规定,公司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股权时,被购买企业保留法人资格的,被购买企业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调账,被购买企业丧失法人资格的,公司应按被购买企业评估确认后的价值入账。公司购买其他企业的部分股权时,被购买企业的账面价值应保持不变。&&&&3.调账时间及起始时点。关于股份制改组后的资产评估调账,存在四个日期(时点):评估基准日、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审核日、投资日以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日。究竟应确定哪个日期为评估调账日或建账日(以下简称“调账日”)?我国有关法规、制度并未有明确规定。&&&&评估基准日是一个选定的日期。因为股份制改组所需进行的资产评估、评估审核、报批手续等一系列活动不可能在同一时点完成,故需要选定一个时点,即确定评估基准日。但评估基准日的确定并不表示资产占有单位已于该时点将资产投入了股份有限公司。因为股份有限公司尚未成立,确定评估基准日并进行评估,仅是投资活动的前期工作,投资活动并未完成,故不应确定为调账日。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对资产评估结果的审核,是其代表政府对上述评估结果进行的监控活动。对于不涉及产权变动的评估事项,如国家统一规定的清产核资等,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日,即可认为完成了需要评估的事项,并以该日作为评估调账日。但若评估事项涉及产权变动,则存在该项产权变动能否最终完成的问题,若不能完成,已进行的评估及其审核工作即失去意义,更谈不上调账了。投资日也因股份有限公司尚未成立,各出资人投资日各异,投资日建账尚存在不确定因素。所以,对股份制改组这一涉及产权变动的事项中的评估结果,应于股份制改组完成时,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日,进行账务调整或建立新账。&&&&4.评估基准日至公司成立日之间实现利润的归属问题。从合理性上讲,这部分利润应属原股东所有,原股东可按照出资时间合理分配。但按照中国证监会发行部的建议,比较倡导这部分利润归新老股东共享,以便于实际操作。&&&&5.评估增值的两种会计处理。对于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按照目前规定,在相应调账以后,应区分以下情况进行会计处理:&&&&(1)如果公司对评估的资产在进行计提折旧、使用或摊销时,是按评估确认后的价值进行的,则应将按规定评估增值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计入“递延税款”贷方,差额记入“资本公积”。在按规定对评估资产计提折旧、使用或摊销时,或按规定的期限结转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时,其应交的所得税,借记“递延税款”,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如公司在计提折旧时,仍按原账面原价计提,则评估增值部分不需要计算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应全部计入资本公积。&&&&二、比例合并法合并会计报表&&&&《企业会计制度》第158条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并按照比例合并方法对合营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予以合并。这里所讲的合营企业,是指双方或多方从事某项共同控制的经济活动,包括共同控制的经营、共同控制的资产和共同控制的实体,由合同约定建立共同控制。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公司应当采用比例合并法对合营企业的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的份额与合并会计报表中的相同或类似项目逐项合并;另一种方法是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其所占合营企业的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的份额。例如,将其所占合营企业流动资产的份额作为合并报表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单独反映,将其所占合营企业固定资产的份额作为合并报表规定资产的一部分单独反映。两种报告方式的结果,所反映的合并净利润以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各大类金额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需要讨论是,如何理解共同控制的含义。&&&&三、合并对象的几个特殊问题&&&&财政部印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财会字[1995]11号中规定,合并报表的合并对象有二:一是母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二是其他被母公司所控制的企业。这里存在逻辑上的悖论,即母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但是未被母公司所控制的企业是合并呢还是不合并?&&&&在实务工作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形是我们经常遇见的,值得讨论:&&&&1.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作为母公司的一部分,还是作为合并对象?众所周知,全资子公司是游离于《公司法》之外的一种公司制企业。从法律形式上看,应当作为合并对象,因为全资子公司毕竟独立于母公司,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从实质上看,全资子公司与分公司并无实质区别,合并之后没有少数股东权益,也无少数股东损益,与合并报表的特性似乎存在矛盾。我们认为,全资子公司应当作为合并对象处理为妥。&&&&2.年度中间分公司改制为子公司。分公司年度中间进行改制成为子公司(不是全资子公司),合并报表的期初数不应调整,即母公司期初仍包括该分公司,以维护报表的真实性。&&&&年度时该分公司变为子公司,应当作为合并对象,从母公司报表中划出去,列入期末合并报表。子公司在年度中间清算的,期初合并报表范围不变,期末合并报表范围则不包括该子公司。&&&&3.子公司为承包经营企业,子公司为租赁经营企业,以及子公司为委托经营企业。这三类企业在承包经营期、租赁经营期或受托经营期内,由于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对方,相应地其经营和财务决策也由对方实施控制,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母公司应将拥有50%以上权益性资本的上述三类企业排除在合并范围之外。对此,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合并会计报表政策中予以详细披露。&&&&四、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报表年初数调整问题&&&&根据财政部印发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问题解答》财会字[1999]49号,原包括在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因情况变化(如出售、减持股份等)而不再包括在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内的,在编制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调整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的年初数,即将原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子公司的有关数据从年初数中扣除。因此,不涉及因合并范围变化而采用追溯调整法的问题。原未包括在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因增加投资比例等原因而纳入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内的,应根据其子公司按补充规定进行追溯调整后的会计报表作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并调整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的年初数。1999年度新购入并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应当将该子公司按补充规定进行追溯调整后的会计报表作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但不需要调整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的年初数。&&&&文件中规定的三种处理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不同的。第一和第二种情形,即增减所持股份变化而引起的期末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变化,要对报表期初数作同口径调整,讲求的是报表的可比性,把报表的真实性放在第二位;第三种情形,即新购合并引起的期末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变化,要对报表期初数不作同口径调整,讲求的是报表的真实性,把报表的可比性放在第二位。我们认为,不论何种情形引起合并报表范围变化,报表期初数均应该按照真实性原则编制,并在报表附注中作适当披露。脱离真实性,可比性将失去意义。&&&&五、子公司为外商投资企业,其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在合并报表如何反映&&&&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分配有一个特殊项目,即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它从企业净利润中提取,不作股东权益反映,而是列为企业的负债。而行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中并没有此项目。在编制企业合并资产负债表时,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余额并在应付福利费项目中反映。在编制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时,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母公司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是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调至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二是在净利润前所得税后增设“子公司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项目反映;三是在可供分配利润项目下增设“子公司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项目反映。这几种方法都可以接受,但应当保持做法的前后一贯性。母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处理,即在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后,单列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项目反映。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母公司在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收益时,应当剔除子公司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后按股权比例核算确定。&&&&财政部于日印发了《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财会[2001]62号。文件明确指出,从日起,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因此,上述问题也将随着《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面贯彻而消逝。&&&&六、合并价差与股权投资差额&&&&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注释要分类披露其期初、期末的账面余额、减值准备和账面价值。投资项目的分类包括对子公司投资、对合营企业投资、对联营企业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这一格式要求适用于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注释。但两者具体内涵和相关数据是不同的。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对子公司投资是指合并报表范围之外的对子公司的投资和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投资差额,不包括对已经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已作合并抵消投资份额。母公司报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是指母公司本身直接对外的长期股权投资,既包括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投资,也包括没有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投资。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中对子公司投资的合计数≤母公司报表长期股权投资中对子公司投资的合计数注:上述公式中“等于”的情形,是在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净资产为零或负数的情况下出现。&&&&合并报表股权投资差额所对应的投资项目范围,要比母公司报表股权投资差额所对应的小(因为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有股权投资差额,在合并报表上已经列为“合并价差”项目反映)。但由于每一股权投资差额有可能是借方余额,也有可能是贷方余额,从金额反映上看,合并报表股权投资差额合计数有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母公司报表股权投资差额合计数。因此应视具体情况分析判断。&&&&在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注释中,某个投资项目所列持股比例和所占注册资本比例如有超过50%的,即应合并报表而未合并报表的情形,应当说明该投资项目没有被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原因和理由,以消除会计报表使用者阅读理解上的误会和逻辑上的破绽。&&&&七、资不抵债控股子公司超额亏损的会计处理和报表反映&&&&根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及财政部《关于资不抵债公司合并报表问题请示的复函》(财会[1999]10号),母公司确认控股子公司的亏损,“以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对子公司的投资亏损超过其投资额部分(超额亏损)不再确认,其未确认的被投资单位的亏损分担数,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可以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增设“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且在合并利润表“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下增设“加: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予以反映。&&&&而《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27条规定:“在被合并的子公司中,归属于少数股权的亏损,可能超过子公司权益中的少数股权。超过部分以及归属于少数股权的进一步亏损,除少数股权应遵照规定的义务弥补,并且有能力弥补的部分外,均应冲减多数股权。如果子公司以后有报告利润,在多数股权所承担的少数股权亏损全部弥补之前,所有利润均属于多数股权。”&&&&我们认为,母公司对超额亏损的子公司的长期投资以减至零为限,符合《公司法》和国内现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因此,通常情况下均应当遵循这种处理方法。但同时应该认识到,在资不抵债子公司持续经营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也有一定的缺点,会导致母公司报表的利润总额、净利润虚增,从而可能会引起利润超分配之虞,误导会计报表使用者,并且也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一缺点,当超额亏损特别巨大时,尤为明显。&&&&为了更谨慎、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便于会计报告使用者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们认为,当控股子公司超额亏损较大时,在没有证据表明少数股东有义务、有意向并且有能力弥补超额亏损时,企业可以借鉴国际准则的做法,全部承担子公司超额亏损部分。特别是超额亏损金额巨大时,更宜采用这种做法。但鉴于这种做法与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不一致,所以,应提请公司在会计报表附注的其他重要事项里披露这一信息,同时根据金额大小和重要性水平,考虑是否应在审计报告中增加解释性说明段予以反映。&&&&八、会计年度内一次购买子公司达到控股比例时投资收益的核算及合并利润表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可有两种做法:一种称之为全年法,即在合并利润表中列入子公司在被收购的整个会计年度的损益,再从中减去购买日前的损益,计算出母公司应得的份额。另一种称之为非全年法,即在合并利润表中只列入子公司当年损益中购买日后的损益部分。&&&&用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合并净利润是相同的。但又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法在客观上为以后年度损益比较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基础,但存在扩大了部分收入、成本和费用之嫌,报表上还需增列项目反映;第二种方法下,合并利润表不能直接用来预测整个公司未来的收入和费用,却如实反映收购后的合并业绩。《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第23条指出:“子公司的经营成果,应从购买之日起并入合并财务报表。……&&&&为了确保财务报表在各个会计期间的可比性,通常需要提供关于购买和处置子公司对报告日的财务状况、报告期经营成果的影响,以及对上期相应金额的影响的补充资料。“由此,我们认为,第二种方法更可取。还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增加有关可比性资料。&&&&九、分批购买逐步取得控股子公司投资收益的核算及合并利润表的反映&&&&若母公司在年初对子公司拥有50%以下的股权,属于应按权益法核算不合并报表的范围,在年度中间对子公司拥有50%以上股权,属于应按权益法核算并合并报表的范围,由此产生两种会计处理方法:(1)分段法,即在未取得50%以上控制权以前,按权益法核算,不合并报表,在此之后,按权益法核算并合并报表。(2)分批购买法,即按权益法及股权比例在分批购买时计算购买日前后的投资收益,并自第一次购买日起合并会计报表。&&&&例如,母公司1-6月对子公司的控股比例为35%,7-12月为55%.按分段法,则上半年按35%比例计算母公司投资收益,不合并报表,不产生少数股东损益的概念;而下半年,则按55%的比例计算投资收益,并合并报表,产生少数股东损益。按分批购买,法则是按上半年35%的比例、下半年55%的比例分批计算购买日前后投资收益,并从第一次的购买日起进行合并报表。在此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少数股东权益多数化。由此产生的两张报表的项目反映金额不同,但净利润不变。这里面问题的焦点是合并报表期初数是从购买日还是从控股日开始算起。对此目前暂无定论,有待进一步探讨。&&&&十、同一户名往来款的报表反映&&&&会计报表项目中挂同一户名的往来款(如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是否可以按抵销后的净额反映,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互挂往来款的同一户名的款项性质相同,可按抵销后的净额反映;如果性质不同,则不能相互抵销,应按全额反映。&&&&企业以应收账款抵借(或称国内商业发票贴现),属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理商)提供的国内保理业务,有的在相关协议中可能会注明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如果应收账款的最终风险并未完全转移,可以认定为,这是一种性质比较特殊的融资业务,实质上是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的借款。为全面、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业务全貌,应收账款仍应按全额反映,同时反映借款金额。如果在相关的协议中规定,应收账款的最终风险完全转移,那么应当采取净额法予以反映。
编辑推荐: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资讯:
&&&&&&&&&&
限时优惠课程
最受欢迎课程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电话:010-0
Copyright & 2000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节假日不休息)
邮箱: 投诉电话:010-
咨询电话:010- /
传真:010- / 人工转传真
  /   京公网安备6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计做账基本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