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研究领域翻译有哪些领域?

快速登录 :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已成功注册高顿网校
用&户&&名:
初始密码:(您手机后六位)
请尽快到个人中心 。
忘记密码,可点击“忘记密码”进行密码重置。
如有疑问请致电 400-168-8811
登录高顿网校
使用高顿网校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最贵”银行独董巴曙松个人简历遭大曝光
发布时间: 11:15
来源:高顿网校
  姓名:巴曙松
  性别:男
  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职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职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
  个人简介:
  巴曙松研究员为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还担任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和招商局香港总部的博士后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等职务。
  巴曙松研究员还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重庆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担任兼职教授并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学习阶段:
  1 本科阶段:华中工学院;
  2 硕士阶段:华中理工大学;
  3 博士阶段:中央财经大学;
  工作履历:
  年 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年 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01年7月-2003年6月 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年 在中国银行总行体制改革办公室、发展规划部,担任副处长
  年 在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担任副行长
  年 担任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高级经理
  年 在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担任助理总经理、授信管理处主管
  年 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担任副主任、主任
  2003年8月-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担任副所长
  2002年至今 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扫一扫微信,关注最新财经资讯
相关热点:
加入你感兴趣的讨论群
题库交流群
注册会计师
售前咨询(9:00-21:00)
400-168-8811
售后咨询(9:00-21:00)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gaoduneclass
售前咨询(9:00-21:00)
400-168-8811
售后咨询(9:00-21:00)
微信扫一扫实时资讯全掌握
请把您的意见告诉我们
反馈内容:(*必填)
亲爱的用户:欢迎您提供使用产品的感受和建议。我们无法逐一回复,但我们会参考您的建议,不断优化产品,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上传图片:
上传本地图片,图片大小不超过5M【现状分析】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
作者: 巴曙松研究员金融政策研究 | 发表时间: 前天&07:57
编者语自2011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以来,我国金融IC卡应用推广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将大力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多应用作为促进信息消费、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本文先介绍目前金融IC的推广成效,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发展形势,最后就下一步的金融IC卡工作提出若干意见。
文/李东荣(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自2011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以来,我国金融IC卡应用推广按既定目标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8月底,金融IC卡累计发卡3.4亿张,比上年末增加2.1亿张。存款余额和消费额快速增长,行业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已经在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七大类28个领域实现了突破。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消费、大力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多应用。因此,认真贯彻落实32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金融IC卡的应用,将成为金融部门和各级政府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金融IC卡平稳迁移,取得积极成效
1促进了国家银行业和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
金融IC卡迁移及在公共服务领域扩大应用符合国家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人民银行全面启动金融IC卡迁移工作后,即在全国选择47个城市开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试点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国银行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金融信息化建设,带动商业银行、银行卡组织在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服务提升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促进了金融服务渠道的多样化和受众面的宽泛化,改善了银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局面,为提升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是以芯片化为契机,为推动低能耗、低成本、高产出的信息消费产业发展提供了商机;
三是通过银行卡上下游产业的升级,促进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加快电子制造、金融服务、信息软件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简言之,是惠民利国、多方共赢之举。
据了解,金融IC卡推广两年多来,产业界联系更加紧密,成立了金融IC卡芯片迁移产业促进联盟、金融IC卡价格联盟等组织,带动了芯片产业设计与制造、卡片操作系统研发、卡片制作和封装等银行卡产业各个环节相关技术和产品取得重大突破,芯片安全检测能力也基本形成,数款产品已经通过了相关检测。
2促进了金融创新和城市信息化服务的有机结合
银行卡芯片化迁移不仅是卡片介质的替换,而且是银行卡功能的全“芯”飞跃。金融IC卡集金融支付、行业应用、网络通信、智能计算、身份认证等功能于一身,是金融创新和城镇多应用一体化平台。大量试点城市以金融IC卡为支点,充分发挥银行网点全国联网通用、技术标准统一、清算安全快捷、受理环境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交通、公用事业、便民服务等有效整合,实现了城市多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设备共用和服务融合,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城市服务管理效率的提升,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为公共服务领域的民生应用提供了成熟平台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我国银行业已建成较成熟的支持全国联网通用的基础设施,其信息化程度在所有与百姓密切相关的行业中居于较高水平。金融IC卡作为智能化载体,又具有较强的运算和安全保护能力,既能满足群众越来越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也能实现身份标识、信息管理等公共服务功能,具备了有效衔接多行业、各部门、跨渠道的能力。在金融系统扎实的信息化基础上,作为承载公共服务的良好载体,金融IC卡试点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的便利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一方面,金融IC卡特别是非接触式IC卡快速、便捷、可脱机消费等特点可以方便地服务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小额支付环境,有利于减少现金携带和管理成本,压缩假币生存空间,免除现金找零、存储的不便。另一方面,庞大、先进、日益完备的金融 IC卡受理网络和转接清算设施可以为公共服务领域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特色化的优质金融服务,极大提升了公共服务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既降低了公共服务管理成本,又改善了公共服务效率,符合集约化社会建设的目标。
认清当前金融IC卡发展形势
1金融IC卡需求是社会化的
银行卡芯片化迁移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现代支付手段的客观需求,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倡导的民生服务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不但对安全便捷、标准规范的金融支付工具提出广泛需求,而且对多卡合一、金融与公共服务融合的现实需要提出迫切需求。与银行磁条卡存储空间小、运算能力差、信息易被复制的特点相比,金融IC卡具有存储容量大、安全性强、交易速度快、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能够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和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元化的支付需求,有效提高了金融创新服务能力。
2金融IC卡应用是全球化的
我国银行卡芯片化迁移顺应了国际卡组织在全球推行EMV芯片迁移计划的大趋势。金融IC卡既可以有效防范全球银行卡欺诈风险,又能满足各国银行卡多行业、多功能应用的需求,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呈强劲增长态势。PBOC规范是遵循EMV标准的中国金融IC卡标准,推进符合PBOC规范的金融IC卡是我国银行卡产业国际化的重要举措。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及中国银联加入EMVCo组织等,我国银行卡全球一体化应用进程已走上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而金融IC卡正是这种高速发展的推进器。
3金融IC卡技术是尖端化的
金融IC卡是尖端化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融合的产物,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升级推动金融IC卡向着安全(Security)、平台化(Structure)、可配置性(Scalable)的“3S”理念设计发展。一是具备全方位的安全体系,从加密算法到卡片封装、交易流程、应用设计等都采用先进技术,可加载个性化客户信息,具有独立运算和加密、解密功能,数据不易被复制,密码不易被破解,具备磁条卡无法比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采用先进的多应用管理平台技术,具备多应用动态加载和安全隔离的功能,能够满足居民在金融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多应用需求;三是采用非接通信技术和智能芯片技术,具有较强的处理与交互能力,不仅能够方便持卡人进行快速脱机消费,而且能够为持卡人提供金融支付、电子票据、身份认证、行业信息管理等综合服务。
4金融IC卡发展是产业化的
我国的金融IC卡不仅是金融服务的载体,也是信息服务的综合平台。金融IC卡的推广有效带动了各商业银行及IC卡产业链各方的积极性,促进产业发展和快速升级,对国产芯片的设计、研发和安全检测等都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与金融IC卡发展的相关工作,人民银行与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加强合作,支持和引导芯片产业健康发展,推动芯片产业化进程。一是推动芯片安全设计能力、COS研发水平、卡片封装工艺等不断提升,与金融IC卡相关的受理机具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支付终端等新型设备不断出现,带动产业链的成长和逐渐成熟,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二是推动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芯片检测体系,为芯片企业提供可靠的检测服务。在发改委和工信部的支持下,人民银行指导中国银联,建立了我国国家级的芯片安全检测体系,为我国金融IC卡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技术服务。
下一步做好金融IC卡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利国利民,充分发挥金融IC卡的社会资源整合作用。为节约社会整体资源、方便人民群众,避免“一人多卡、一事一卡”,要充分发挥金融IC卡适用性广、创新性强、标准统一的技术优势,以金融标准兼容行业标准,实现金融IC卡跨行业、多领域的支付应用、信息管理、资金监管功能,为公共服务领域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的金融支付服务。我们也倡导相关行业各方以开放的心态,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实现多方互利共赢。也希望各地政府,以金融IC卡为平台,推动相关行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
(二)夯实基础,进一步拓展金融IC卡受理渠道。金融IC卡用得好不好,受理环境是关键。方便快捷的用卡环境有利于提高居民用卡的积极性,因此,金融IC卡受理环境建设要精耕细作,补齐受理软环境短板,推动受理商圈建设,优化受理终端界面程序,加强商户和收银员的培训,不断拓展公共服务行业和小额支付领域非接触受理渠道,积极推动跨行圈存受理,逐步实现自助终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渠道支持金融IC卡。
(三)加强合作,以行业协作和小额支付应用推动金融IC卡可持续发展。行业协作和小额支付应用是金融IC卡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可以有效节省社会整体资源,降低商业银行发卡成本,方便百姓日常携带和使用。商业银行要以金融IC卡试点城市为重点,从客户服务、应用研发、技术实现、商业模式、市场营销等方面采取措施,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拓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范围,为金融IC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
(四)贴近群众,注重提升金融IC卡实际功效。金融IC卡具有“高安全、快支付、多应用”的特点,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IC卡的优越性,注重金融IC卡与新兴支付渠道的融合,扩大银行卡服务受众群体,让群众拥有更加安全的支付工具和更加丰富的支付渠道,早日享受到金融IC卡带来的便捷、友好的功能,从而调动受理方和持卡人的用卡积极性,实现金融IC卡应用的快速普及。(完)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高骏超
关注巴曙松研究员“百度百家”专栏(网址:http://bashusong.),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链接。
维多利亚的秘密:天使麻豆
资讯公众号:爱财经头条
关注微信即有机会获得话费!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巴曙松:带动增长需要靠财政政策
&&&&&&&&&&&&&&&&&&
巴曙松:带动增长需要靠财政政策&
&&&&&&&&&&&&&&&&&&&&&&&&&&&
本报记者 王诗文
&&&&继“四万亿投资计划”之后,管理层再度“重拳出击”:自今年9月份以来,央行连续第四次降低利率、第三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而其中,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的调整力度,实为近年来货币政策调控之罕有。此举无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已经全面放松,转向“保增长”。那么,在此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未来将走向何方?就此相关问题,记者借“兴业银行大讲堂”之机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
记者: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并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不久前,央行继10月8日宣布双率下调后第二次双率同时下调。可以说,此次的调降幅度超乎预期,那么这种强有力的应对力度与当时1998年的那场东南亚金融危机相比,是否有过之?
巴曙松:的确,近日出台的利率调整政策几乎出乎了很多金融机构之前的预期,单单从利率调整的幅度看应该说是近十年来的第二大幅度,上一次是为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最大的单次调整是在10月份,大概下调了144个基点,但当时准备金率的调整却没有这次力度大,再结合11月5日国务院所公布的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前后如此密集的政策出台,是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所作出的重要判断,也就是今年以来,特别是国庆节之后,从各地第一线的调研情况看,中国经济受次贷冲击的恶化程度在迅速加剧,大致的判断如下:这一次的冲击强度要大于199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所以我们这一次在政策的把握上通常与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相比较,从目前政策形势的判断与力度来看,要远远大于1998年。
&&&&回顾1998年,政府与国有企业直接动用的资源占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比重超过50%,占有较高的支配地位,经过十年的改革开放,现在这一数据下滑到了30%以下,所以,同样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中央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要比上一次小,所以这一次刺激经济的政策力度只有比上一次大才有可能发生趋势上的扭转。
记者:您能详细阐述下,为什么说这场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要远大于1998年呢?
巴曙松:首先说,中国从1998年至2008年这十年间,对出口的依存度极大地提高了,出口占GDP的比值在近两年上升到将近40%的水平,而在1998年时只有18%,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这十年间显著地提高了。换句话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两次快速增长时期,第一次是1992年之后的那五年,第二次是2003年之后的五年。明年,即使乐观预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度可能为零,悲观一点的预计,由于进口的大幅上升与出口的大幅下滑,明年进出口对GDP的贡献可能为负一个百分点,这也是最近一些诸如高盛之类的投资银行所发布报告中的一致观点。
记者:由于进出口的带动作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那么扩大内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找到新的增长点,来减少出口部门的负面影响吗?
巴曙松:从国际市场来看,199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出问题的都是周边与我们发展程度差不多的竞争对手,譬如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欧美作为主要的出口市场没有太大问题,所以竞争对手出问题,便给中国经济出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而这一次的危机是目标市场出了问题,是一次真正意义上全球的金融危机,仅仅靠几个发达国家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采取全球联手拯救。所以,目标市场出现问题,加之中国对出口依存度比较大,这就使得我们在经济增长动力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于带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与进出口,其中进出口的带动作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可以说是非常大的,那么当这一增长动力消失甚至为负,就可能使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落,从而对中国就业等各方面形成负面影响。现阶段受冲击最大的往往是出口部门或出口部门占比较大的地区,可能天津地区感受的还不是很明显,但长三角、珠三角的那种冲击是非常大的,譬如东莞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据我们不完全的抽样调查显示:20%的企业出现亏损、30%的企业持平、50%的企业微利,而这20%亏损的企业还在维持的原因是指望着圣诞节与春节前后的订单,一旦西方国家由于危机导致失业都减少圣诞节消费的话,会使订单大幅减少,这些企业便会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所以说,扩大内需就是为了找到新的增长点,来减少出口部门的负面影响。
记者:如果与1998年作比较的话,我们会看到很多政策上的重大转变。现阶段,很多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均非常关注这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中究竟分配到各行业的比例以及各地带动影响力有多大呢?
巴曙松:事实上,“四万亿政策”的价值,我认为更多传递的是一个“信号”,一个宏观政策重大的转向,也就是放弃了2007年底以来所确立的适度从紧的“双防”政策,而转向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1998年时,确立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见,单从表述上看,这一次的力度不同于以往,包括最近央行利率的重大调整很大程度上传递出来一种政治上的决心。事实上,从货币政策理论的角度来说,不一定需要这么大幅度地下调,譬如银行体系经过今年以来央行的精心调控,流动性是比较充足的,继续作出大幅调整,反应的是“保增长”,是利用超乎市场预期的、一步到位似的利率调整来扭转市场信心。
记者:在央行此次大幅度降息之后,下一步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在哪里呢?
巴曙松:应该说,下一步我们所关注的重点不再主要是货币政策有多宽松,而是如何将宽松的流动性从银行体系引导进入实体经济是下一步的关键。或者说,在一个刺激经济增长的过程里,货币政策用来紧缩的效果要好,但对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往往有限,我们可以将货币政策比喻成风筝的线,收紧线风筝就会回来,但放开线风筝却未必会高飞。主要还是靠财政政策为整个经济注入增长动力。总之,带动增长需要财政政策,但在决策效率上货币政策要快得多。
记者:我们如何找到内需的新增长点?这个增长点在什么地方?从哪些地方着手可以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现阶段,包括高盛在内的很多金融机构对于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非常不乐观。您对上述问题如何看待呢?
巴曙松:中国经济从2000年开始起步扩张,2002年加速,到2003年进入两位数的增长,一直到2007年二季度12%的高速增长,持续了8年的时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增长。经济增长如股市类似,也是有起有落的,可以说这一次经济的回落是对2000年以来这一轮长期增长的调整。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采取了降低利率和一些财政刺激的政策,但并不会立刻改变当前经济增长下降的趋势,而只能说是在减缓经济回落的趋势,真正扭转局面还需要我们配合运用体制的改革、管制的放松。此外,“4万亿投资”真正产生的效果也要等到明年下半年。目前,中国出口下滑已成定局,房地产市场今明两年也缺乏增长动力。但是,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也没必要过于悲观。尽管明年出口和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会减少3至4个百分点,但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促进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因此,明年中国经济仍然有望保持8%的增长水平,预计明年GDP的增长可能会在上半年一二季度触底,下半年随着库存调整的消失和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的到位,我们在明年下半年到年底会重新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的方向。尽管格林斯潘把这次金融危机定位为“百年一遇的大萧条”,但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抓住这次全球经济大调整的机会,找到新的增长模式,就会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脱颖而出。但这一新的增长点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现阶段我们需要在促进经济方面实现转型,从“以出口带动”转向“以内需主导”,从依靠“低资源价格带动”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力改进带动”,然而转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如何把握好转型对企业施加的压力在企业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则是现实中的一个挑战。
记者:目前,银行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正在不断加深,那么在您看来,这种加深的趋势是否会延续?
巴曙松:目前在中国,主要的融资渠道还是银行,在整个实体经济没有出现好转之前,现在的银行与十年前的银行不同,十年前的银行可以不考虑不良资产,而现在无论是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地方的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水平上都极大地提高了,都实行了多样化的股权结构,没有谁能越过已经建立的风险管理程序。在一段时间内,银行体系的资金很充足,但在没有新的增长点形成之前,这些钱会被用于银行间市场、固定收益这些领域,银监会在三季度的工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银行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而我认为还会继续加深,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相当长的时间,所以这便为银行的资本管理与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人物简介:
巴曙松,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企业融资问题与货币政策决策,还担任亚洲开发银行监管咨询专家;企业年金资格评审专家;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并指导研究生,曾经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中银香港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助理总经理、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等职务,并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巴曙松教授在银行、证券、基金、企业年金等领域有过10余年的实践工作经验,熟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金与年金运作,参与中银香港海外重组上市项目,主持起草了《中银香港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企业融资问题与货币政策决策,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曙松 资产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