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新民思想类书籍的书籍

当前位置:
>>>1902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国家思想”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两个概..
1902梁启超在《新民说》 “论国家思想”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 两个概念的差异。梁启超说:“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反映了政府(朝廷)不是某人说在它就在,而是要一定合理的东西,它才是真正的政府,符合社会契约论的精神:社会各阶层通过达成一定的契约建立一个合法,被大众承认的政府来治理国家。这个政府就“正式”,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而A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指出中国的危机,和救亡图存的号召和需求;B的表述不合题意,“实业救国”的思想指的是建立企业发展民族工业抵制外来资本入侵的思想,而材料指的是政府(朝廷)建立的合法性问题,早超出实业救国的范畴;“家国一体”的理念是为君主专制服务,而梁启超是反对君主专制,D不合题意。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902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国家思想”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两个概..”主要考查你对&&梁启超《变法通议》,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维新变法思想&&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梁启超《变法通议》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维新变法思想
&《变法通议》主要内容:
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的弊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本书是近代中国最为系统全面的向国民宣扬维新变法主张的著作,从理论上深入阐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及其保种、保国、保教的作用,成为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的宣传著作,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帜。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年),广东新会县茶坑村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封建文人,出身于和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地主家庭,15岁时,受业于阮元在广州创办的学海堂,17岁考中举人。1890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开始看到《瀛环志略》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1891年,他就学于康有为,接受维新思想的影响。1895年,他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1896年,他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第二年,他到湖南,担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在他和谭嗣同的努力下,湖南的变法运动迅速开展。1898年入京,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主编《清议报》,后又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但是他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1907年,他在东京成立政闻社。辛亥革命以后,他回国,纠集立宪派、保皇党徒组成进步党,拥护袁世凯,并出任袁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他与蔡锷联合反袁。8月,他组织宪法研究会,依附于段祺瑞,出任段政府财政总长。1920年,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鼓吹孔孟之道。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他的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体现了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在理论指导上有局限性。康有为借发挥孔子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的道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满怀进取精神提倡尽可能平等思想观念,康有为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来反对封建制度,没有完全抛弃儒家的传统理论。充分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1、《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第一部关于变法维新的理论著作。刊行于1891年。在书中,康有为对“祖宗之法,莫敢言变”的传统守旧思想提出挑战。他认为东汉以来的经学多出自刘歆伪造的“伪经”,是为王莽“新朝”服务的“新学”,绝非孔子的“真传”。《新学伪经考》不仅在学术上推翻了古文经学的绝对权威形象,而且在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恪守祖训”的顽固派,为维新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梁启超赞此书为“此实思想界一飓风也”。《新学伪经考》阐发了今文经学的某些观点。历来儒经有所谓“今文”“古文”之分。“今文经”是经秦代焚书之后,由西汉学者口头传授、记录的儒经,均以西汉通行的文字“隶书”撰写,故称“今文经”。汉武帝以后,民间以及孔子住宅壁中又发现了以先秦文字“籀书”撰写的儒经,称之为“古文经”。西汉官方“经学博士”传授的都是今文经。至西汉末年,刘歆认为今文经是秦火剩下的残篇,请求将古文经《逸礼》《毛诗》《左传》等书立为官学。王莽当政时期,适应复古的政治需要,刘歆的主张得以逐步实现。今文经、古文经最初只是文本来源、篇目文字上的不同。随着此后经学趋于畸形繁荣,两者学术重心泾渭分明,思想分歧也很明显。于是,今、古文两派经学之争绵延不绝、高潮迭起,并且往往与文化格局乃至政治背景密切相关。   清嘉庆道光年间,今文经学渐趋复兴。刘逢禄、魏源等今文家曾对某些古文经提出怀疑。《新学伪经考》则进而全面否定、攻击古文经。该书认为:西汉经学并没有什么古文经,凡古文经均由刘歆伪作。西汉十四博士所传授的儒经均为孔门足本,并无残缺。刘歆之所以制作“伪经”,是为了帮助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所以,古文经学并不是真正的经学,而是“新学”。总之,如康有为在全书叙言中所说,历代流传的古文经是“伪经”,后世主要研究古文经的所谓“汉学”“乃新学,非汉学也,即人所尊述之经,乃多伪经,非孔子之经也”。   于是,居于清代正统学术殿堂的“汉学”“宋学”都不是孔学真传,当然也不能发现孔孟的“微言大义”。   就学术上看,康有为把古文经学都指为“伪经”“新学”是缺少根据的。梁启超也认为乃师“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可见,《新学伪经考》并不是精审的“考”“辨”之作。但是,此书石破天惊的论断不仅否定了清代正统派汉学的立足点,而且打开了人们重新认识、估价一切传统典籍的闸门,从而冲击了正统学术文化,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解放思想之功不言而喻。梁启超称之为晚清思想界的“大飓风”,并非过誉之辞。事实上,此书与其后的《孔子改制考》成为康有为拆散清代正统学术,重塑孔子和儒学的重要著作,也是戊戌维新的理论工具。《新学伪经考》可谓寓思想于学术之中,因而对清末民国年间的学术发展产生了影响。此书事实上示范了一种存疑求证的学术精神,彰显了传统学术蕴含的创新因素。 2、《孔子改制考》 在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创“改制”的孔子,实际上是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把孔子打扮成变法改制的祖师,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他还宣称人类社会必然是按照“据乱”、“升平”、“太平”三世的顺序演变发展的,则君主专制肯定要被君主立宪制所取代,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历史理论依据。   康有为这两部著作借用孔子的权威,打击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恪守祖训的封建教条,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改革思想,为变法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康有为简介:
康有为(年),广东南海县银塘乡人。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攻读孔孟之道的论著。19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酝酿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康有为开始朦胧地意识到应该探求新兴的学问了。1879年康有为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阅读了《西国近事汇编》、《环游地球新录》等书,乃始知西方治国有法度。在西学的影响下他如饥似渴地向西方寻找真理。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书,回来研究。他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他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联合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不久,在北京组织强学会。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第二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百日维新的措施,大抵都是康有为、梁启超所筹划。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设立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1913年,回国后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1927年,病死于青岛。 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
(1)特点:①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2)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 ②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④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很深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更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采用儒家外衣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2、代表人物: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3、主张:①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②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4、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5、影响因素: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1、开展: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2、阐释:维新,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维新变法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反对旧事物,实行新法。3、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开办学堂、著书立说,建议引导学生归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各自的观点和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近代思想解放的贡献。 4、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由于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而展开的。洋务派也站在顽固派一边,形成了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尖锐对立。变与不变的矛盾空前激化,面对时代推来的问题,做出了两种相反的回答。5、意义:维新派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提出了系统的维新变法的理论和主张。通过这场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向西方寻找真理,学习新学的热潮。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器物到制度层次的推进,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2、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3、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还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4、维新变法思想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虽然没有取得实践上的成功,但是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对于开阔眼界、振奋民族精神、提高人们的参政热情,仍然有深远的影响。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及原因:1、态度:(1)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2)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2、原因:(1)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2)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维新变法: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深感“亡国无日”。上书光绪帝,痛陈国难深重,应赶紧变法图强。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与慈禧太后意见不合,而企图借变法,巩固与强化自己的地位与权力。1898年1月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表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这是一篇以皇帝名义宣布实行变法的宣言,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这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所不能容忍的。变与不变的矛盾发展为一场带血的斗争,变法运动遭到了失败。&&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所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它留下的痕迹永不磨灭,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
发现相似题
与“1902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国家思想”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两个概..”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9807262175263469253864216841246409新民晚报数字报-书香给予的快乐享受
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书香给予的快乐享受
  杜湘涛  我偶然得知思南公馆有个文学之家,是个书香浓浓的读书会。又从报中知悉思南公馆读书会自日起创办至2014年春节前夕已达一年之久。主办单位征集“思南读书会·思南书集”举办一周年网文活动,我的拙文幸运被选上。&  日下午我和其他4位幸运者应邀出席了2014年度读者颁奖仪式大会,我曾为此写下了年度读者获奖感言:因为爱,才走进了思南读书之家;因为爱,能在读书的氛围中取悦;因为爱,常与书拥抱,从中得到了乐趣。读书得意时,带给我兴奋后的冷静,让我思想沉淀,使我变得更厚重;心情不明朗时,读书又向我展示另一番广袤天地。读书乐,乐在其中,我乐在其享受中。  这一年多里,我深深感受着思南读书会把作家、文学家请到读者中间,成为一个真正名符其实的文学之家,让所有与会者浸淫在文学书海之中,尽情享受着读书之家的美妙乐趣。  记得8月25日思南文学之家一期主题为“从《童年河》到《渔童》”的读书会,2015上海书展暨上海国际文学周在此落下了帷幕。书展期间,在思南读书会场,我曾两次接受上海电视台和电视新闻中心采访,记者在众多读者中选上了我,并对我说,一看就知是位喜欢读书的长者,让我打心底里高兴。  “我喜欢这里有书、有人、更有书香!”“这里的读书氛围很浓很浓,这里有作家、专家为读书人讲读”,“我们在这里享受着读书的快乐,体验着思南文学之家的可爱。”这些话都是我在采访时说的。  当采访播放后,书友、学友、朋友、邻友都庆贺我上电视,为我高兴,看到自己能在电视上向世人真情实意地表达对思南读书会的感激,我也很高兴。  现在我手中有本签署着众多作家名家大名的签名本,我经常看看,时时抚摸,这也是我在思南读书会特有意义的纪念品。现在我还主动担当读书会的志愿摄影者,真实记录读书会中很多精彩瞬间,我拍摄的照片得到了作协老师们的认可和赞誉。我拍的作家格非在读书会讲评时的神采奕奕的照片,还上《文汇报》《新民晚报》,也让我在社区中扬了名。  读书对我而言是一种文化享受,是一种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情趣,而不是为了满足求知欲望;读书的理念也成为陶冶我个人情操的方式了,是丰富自己老年生活恬静的安逸消遣。感恩社会给予了我们丰逸而厚重的书香氛围。&  十日谈  周末,来思南读书  这一年名作家真是结交不少,请看明日本栏。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书香给予的快乐享受凤凰网读书&新民说年度沙龙,汇集15位学者共探当下思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凤凰网读书&新民说年度文化沙龙,汇集钱理群、秦晖、欧阳江河等15位学术、思想、文化界人士,为读者呈上2014年开年第一场文化盛宴。
新国民&新国家&新世界
&&凤凰网读书盛典&新民说文化沙龙
日,凤凰网读书年度盛典&新民说年度文化沙龙,以&新国民&新国家&新世界&为主题展开三场论坛,汇集钱理群、贺卫方、王人博、秦晖、许纪霖、许章润、刘瑜、何怀宏、熊培云、欧阳江河、格非、戴锦华、柴春芽、王利、施展等15位学术、思想、文化界人士,为读者呈上2014年开年第一场文化盛宴。
&新民说&,创始于2012年底,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继&理想国&之后推出的全新文化品牌。2013年,&新民说&出版图书虽然数量不多,却引领了一股法政思想的阅读潮流,讲述着知识分子尤其是法政人在这个时代的担当与使命,不少图书频频出现在人文社科好书榜单上。新民说年度文化沙龙及十几场各类活动,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的热情关注,并引发广泛讨论。&新民说&正在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建构自身的定义,丰富自己的内涵。
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
吴稼祥的《公天下》、王人博的《孤独的敏感者》、许章润的《坐待天明》、梁治平的《法律何为》《法律史的视界》《法律后面的故事》、秋风的《儒家式现代秩序》《治理秩序论》、刘仲敬的《民国纪事本末》、李贵连的《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徐忠明的《明镜高悬:中国法律文化的多维观照》、刘擎的《纷争的年代》&&一系列打着&新民说&Logo的作品,受到学界、媒体及公众的高度关注,新浪中国好书榜评选、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凤凰网读书年度图书评选、中国书业年度图书评选、新京报年读好书评选、中国影响力图书评选、中华读书报好书评选,等等,这其中都有&新民说&的身影。
这些书,是&新民说&的内核,特别是其中的&法政类&图书,更是印证了&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的理念诉求:不单纯依凭于想象与感性,而是着力于理性的塑造,意在&作新民&;不完全服膺于西方,适度持守&中国立场&;兼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寻求&建设性&之道。去年的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在问&新民说&的意涵,如今,似乎已无需作答。
2014年,&新民说&会继续少而精的策略,无论是《从华夏到中国》(刘仲敬)、《这世界不再令人着迷》(许纪霖)、《疲劳的颜色》(孙德鹏)、《中国法家思想的现代际遇》(程燎原)、《我的思想日记(三卷本)》(萧功秦),还是11卷本的《法政速成科讲义录》,以及《新民评论》第1号《假如青年有智慧》等等,都将继续践行新民说&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的理念。
建立商谈的公共文化
新民说的理念诉求,除了上述的&作新民&、适度持守&中国立场&以及寻求&建设性&之道,更进一步,在这里,新民说试图实践并建立一种商谈的公共文化,善用公共讨论,引进公共讨论的规范和要求,为民主政治提供支持。
2013年1月,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首届新民说年度文化沙龙,9位顶尖学者,左中右正面交锋,探讨新民的方向及路径,在读者和媒体中引起巨大反响。
2013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新民说文化沙龙,王人博VS刘小枫:共和,中国的百年之累,2013年知识界影响最大的一次&争论&由此开始。
2013年8月,上海书展,新民说文化沙龙连续举办3场,获媒体评价的&精彩讲座奖&。
2013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新民说文化沙龙&致青春&连续举办3场,畅谈&我的青春,社会的青春&。
在浮躁的环境下,学者、作者需要好的平台展示思想,读者需要有好的平台沟通交流、参与讨论,&新民说文化沙龙&正向着这样的平台去努力,一步一步践行商谈的公共文化理念。
凤凰读书&新民说年度文化沙龙,2014年再出发
日,凤凰网读书年度盛典&新民说年度文化沙龙,以&新国民&新国家&新世界&为主题展开三场论坛,汇集钱理群、贺卫方、王人博、秦晖、许纪霖、许章润、刘瑜、何怀宏、熊培云、欧阳江河、格非、戴锦华、柴春芽、王利、施展等15位学术、思想、文化界人士,为读者呈上2014年开年第一场文化盛宴。
Ⅰ世界改变中国,还是中国改变世界?&&从&第三世界&到&第三个世界&
中国的崛起带来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不适,中国未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世界责任,外部世界则未能找到吸纳中国的办法,于是各种对抗呈现出来。中国需要有精神层面的一种普遍性转型,在此过程中重新定义已被中国的经济崛起所深刻改变的世界,建立中国周边世界的常识性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重新表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基本假设是,未来的世界秩序是中国加入这个秩序的过程所定义的,未来的中国也是中国加入这个世界秩序的过程所定义的。
Ⅱ&国家&中的&国民性&&&以和为中心
近世中国有两个关键词:新国家与新国民。如何建设新国家,如何塑造新国民,以及二者之间的纠葛,一直是中国思想的核心。而胡适和鲁迅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因此,以胡适和鲁迅为中心展开,将&国家&中的&国民性&作为切入点,纵论&新国家&与&新国民&的关系,&国民性&于&新国家&建设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如何构建现代中国、塑造现代公民,对于现世中国而言,意义重大且深远。
Ⅲ文艺与新民&&兼谈知识分子写作
李长之曾说:&从偏枯的理智变而为情感理智同样发展,从清浅鄙近变而为深厚远大,从移植的变而为本土的,从截取的变而为根本的,从单单是自然科学的进步变而为各方面的进步,尤其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的文艺复兴!&
以&文艺复兴&的命题,接着&启蒙精神&向前发展:五四并不够,它只是启蒙。文艺复兴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化的展开和思想的探究。我们的问题不是这个口号的价值和意义的阐释,而是新的历史情势下的新的眼光和新的开拓。
新民说2013压轴之作:《临渊》《盗火》《野渡》
凤凰读书四年磨一剑,新民说2013压轴之作:《临渊》《盗火》《野渡》已于今年1月隆重登场。无论是《临渊》里的贺卫方、王人博、秦晖、梁治平、吴稼祥、沈志华、许章润、杨念群等,还是《盗火》里的钱理群、刘瑜、崔卫平、熊培云、贾樟柯等,或是《野渡》里的朱天文、莫言、骆以军、严歌苓、梁文道等,都是希望藉此试图实践并建立一种商谈的公共文化,善用公共讨论,并从历史、思想、文艺三个层面呈现或阐释现代中国的某些面向。
《临渊》《盗火》《野渡》
丛书名:凤凰网读书文库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陈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191569
播放数:123532
播放数:173221
播放数:79746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孔夫子旧书网
非常抱歉,您所浏览的商品找不到了!
1.该商品可能未通过审核或其它原因无法显示,您可以联系店主查找
2.在顶部搜索框重新输入关键词搜索
秒后自动为您跳转至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网站商品分类
|||||||||||||||||||
||||||||||
查找其他相似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