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风家训的手抄报儿歌(关于尊重)

良好家风育英才
发布时间:   来源:宁老庄镇   作者:宁远南
【浏览次数:912 次】 【字体:
】 【】 【】
&&& 在颍泉区宁老庄镇说起曹东宝一家人,真是妻贤子孝,兄谦弟恭,长幼相处,其乐融融,乡里乡亲无不交口称赞。特别是他教子成才的事迹,多年来更是被人们相互传颂的话题。
&&& 曹东宝三个儿子都是大学本科学历,可谓是“一门三进士”。长子曹海圣任姜堂中学副校长;次子苗辉在颍州区鼓楼中心学校任教,二人均荣获“教坛新星”称号;三子曹瑞大学本科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于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中国航务周刊》任副总编辑。三个儿子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都多次受到单位和政府的表彰。
&&& 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是怎样教子成才的呢?
&&& 三子曹瑞在写给侄子的家书中说道:“勤奋读书,敦厚待人。积善厚德,严己律身是咱们的家训。当年你太爷爷在世的时候,一再叮嘱你爷爷,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闻。三代不读书,犹如一窝猪。你爷爷奶奶一直记着你太爷爷的遗训,在一穷二白的时候,依然历尽千辛万苦供养你大爸、爸爸和我读书……”
&&& 曹东宝仅读到小学六年级,在那段非常历史时期,为了养家糊口,12岁就辍学学唱淮北大鼓书。他勤奋好学,在提高自身演艺水平的同时,也从说古论今的故事中悟出了教子、治家的道理。
&&& “浇花先浇根,育人先育心”,曹东宝让孩子知道学前就为什么要上学读书。孩子不懂得那么多道理,他就家庭缺吃少穿的状况告诉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明理,只有勤奋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引发孩子上学读书的欲望。
&&& 他对孩子言传身教,更注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都是孩子的榜样。做父母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人常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会下神。”就是这个理。当年家里很穷,温饱问题都很紧张。天寒地冻时,因为怕老娘冻着,他就睡在老娘的脚头,为老娘暖脚。后来孩子大了,每到冬天时都争着为奶奶暖脚,夏天夜里争着给奶奶赶蚊子。大儿子海圣谈及对自己的教育时回忆道:小时候天不亮父亲就起床背诵大鼓词,天刚亮就会把我喊醒,背诵老师布置的课文。父亲这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作风,使我终身受益。”
&&& 学习期间,曹东宝要求孩子勤奋读书,诚实做人,让孩子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他编了一首儿歌教孩子唱:“好孩子上学校,勤奋学习不缺课。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还有新功课。”给孩子讲“铁杵磨成针”和“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勤”是万事成功之本。从小就学会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劳作。
&&& 他经常告诫孩子要诚实做人,学习如做人,要脚踏实地。三儿子曹瑞小时候贪玩,学习不踏实,他就给孩子讲“太阳瓜”的故事,教育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多一份付出,多一份收获。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只会害了自己。
&&& 曹东宝对儿子要求甚严,但是严而不厉。他没有沿袭简单粗暴地“棍棒教育”,对于孩子最严厉的惩罚莫过于不许吃饭,以此告诫孩子犯了错误要学会承担。知错不改只会让一个人在社会上无法立足。”海圣在回忆中说道:“有一次我没有完成作业,想等到第二天再做。父亲知道后就板起面孔,直到我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作业才让我吃饭。”
&&& 自古就有严父慈母之说。曹东宝说:“我这个家庭之所以能成功的培养好三个孩子,多半有妻子的功劳。妻子是一个勤俭、善良、性情温和的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洗衣、照顾孩子上学。接着喂猪、喂羊、下地干活,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当年家里没有煤油点灯,她就在宅前屋后种上蓖麻,用蓖麻籽炸出的油代替煤油灯给孩子写作业。一件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过老二穿。平时在孩子面前从不与我争强叫短,更不会恶言相加。我教育孩子时她从不多言。事后她总是耐心的向孩子说明做错了什么事或是说错了什么话。大到道德行为,小到生活细节,都使孩子在说话做事中心里有个准绳。比如她经常教育孩子对人有礼貌,学会尊重别人,和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接过别人的东西时要用双手,吃饭时不能用筷子敲击碗碟……”
&&& 一次笔者与海圣谈及有关家庭教育的话题时,海圣说:“我感谢我的母亲,我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宽容隐忍,尊重他人,长大后,我深深体会到宽容他人更是善待自己,尊重别人,才能被别人尊重的深刻内涵。”
&&& 曹东宝夫妇并没有直接灌输给孩子太多课本知识,而是重德垂范,对孩子严而不厉,娇而不纵。通过激励和引导的方式,使孩子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像一座灯塔一样,为孩子指引前行的道路,也为孩子的心灵带来光明和温暖。
&&& 曹家良好的家风得到了乡里乡亲的一致称赞。外出务工的亲戚更是放心的将五名留守儿童寄托给他们管束。他们夫妇俩对这几个孩子视如己出,默默地挑起抚养教育的重担,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就这样,在将自己的三个孩子培养成人后,他们又经历十三年光阴,将这五名留守儿童培养成了大学生,其中有的已经硕士研究生毕业。而此时,他们夫妇俩已经两鬓霜白。
&&& 2005年曹东宝被姜堂中学聘请为学生辅导员。负责300多名学生的住宿管理。他不仅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而且帮助50多名网迷学生戒掉网瘾。帮扶多名特困儿童使他们重返校园。2013年在宁老庄镇开展中华美德先进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公益之星”,并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
&&& 良好的家风孕育出千千万万英才,千千万万英才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气质,这正是我们立身、治国、安邦之根本。
【浏览次数:912 次】 【字体:
】 【】 【】
◎ 相关链接家风是什么 - 资讯 - 贝瓦网
您的位置: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什么
贝瓦小编推荐;85后新婚女子:“家风”就是老公挣钱老婆花。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有“富二代”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还有小孩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更有网友给出“神回答”:我家风很大……
  那咱老陕的家风是什么?是《白鹿原》中白嘉轩式的传统宗祠礼信,还是寻常家庭的长幼有序?是写出来挂在了墙上,还是在父母的话语里、在长辈的身体力行中潜移默化………
  “四世同堂”大家族:父辈身体力行传家风
  “我们家的精神是什么,其实就是家风。”谈及家风,西安市民惠洁女士说,“我家也有家风需要传承,比如勤劳质朴等。”而她认为,这些也要总结,不光得靠潜移默化,还得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惠洁的爷爷已百岁高龄,奶奶88岁,全家42口人,四世同堂。“陕北人亲戚之间爱多走动。我爷爷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每年都要在一起团聚。”惠洁说,而春节聚会最累的就是她爸爸,从年前就开始准备年货做年饭,还得帮她带孩子。年过六十的人了,中午都顾不得休息,就为全家人操持打点,“这些就是家风在父辈身体力行中传承给子女的。”
  “1+2+4”七口之家:家风是重孝道、和谐相处
  “我们家此前也没有所谓家风的说法,就是平常家庭过日子,大家和和气气的。”家住西安市城南的张云说,“如果要总结,那就是融洽相处。”张云和丈夫贺建刚都是独生子女,6岁的儿子平时由双方父母轮流照顾,这个典型的“1+2+4”家庭能相处融洽,张云说:“这离不开长辈们的包容。”
  “有一次我爸生病,老公忙前忙后照顾,我爸说这都是建刚的爸爸把孝道的家风传承得好。”张云说。贺建刚说,虽然孩子还小,但也从平日里家人的相处中对孝顺有了认识,上次奶奶生日,他还给奶奶准备了生日贺卡,让全家人都很惊喜。
  85后新婚小夫妻:老公挣钱老婆花也是传承
  而85后武静的回答就有些“调皮”了,她认为“家风”就是老公挣钱老婆花。
  武静去年结婚,这类小家庭的“家风”自然没有传统大家庭的那般厚重。武静说,她和老公都是85后,双方父母都在陕北老家,婚后为了腾出时间照顾老公,原本当律师的她就只做法律咨询,“两个人居家过日子,都太忙了就没人顾家了。”武静说:“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中国传统婚姻观是有道理的。老公辛苦挣钱,我放弃一点事业,照顾好家里的琐碎事,守护好这个小家,做到和睦相处,不让父母操心,就算是传承家风了。”
  家风之辩
  最爱彼此宽容 最烦互相抱怨
  尽管这对85后小夫妻没觉得传统意义上的家风存在,但在办公室与同事讨论时,大家才意识到:家风这俩字,现代人虽不会挂在嘴边,但却会于无形中受其影响。
  比如25岁的同事小王认为自己家的风格就是民主,家里遇到什么事,爸妈都会叫齐孩子们开会讨论,从来不强压;而46岁的老张对家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长幼有序、家长权威,“我家老爷子70多岁了,现在发火了一瞪眼我也发怵,不敢争辩”。
  谈及最喜欢的家风,大家谈及最多的是一家人能互相体谅、坦诚、信任,老话说家和万事兴,而相互体谅、互相释放善意,是家和的前提。
  谈及令人讨厌的“家风”,相对成为共识的是一家人相互抱怨、习惯性发牢骚,“互相指责抱怨也会成为一个家庭的风气”,这种风气会让家庭成员都很难受,也会影响到为人处事的心态。
  家风之思
  家族影响弱化 传承愈显重要
  此次央视街头提问“家风”,也引发不少市民热议和思考。
  “个人觉得家风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家族的性格特征,这由多种原因形成。”西安市民韩先生说,如族群职业、社会地位等,现在家庭单元小到一两个人,家族意识不断被消减,此时谈家风怕是比较困难。
  网友“JasonLee”说,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加速了人口流动,另一方面也瓦解了传统的“家族”,一家人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各自独立的空间影响了“家风”的形成,家族影响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弱化了很多。对此,知名文化学者张颐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核心价值不改。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的传统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对此,不少市民表示认同,并表示,越是这样越显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我会好好想想、总结一下从长辈身上学到的,和该传承给孩子哪些性格品质。”有市民这样说。
  哪些家风家训影响过我们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家风经历了怎样的塑造与改变?哪些家风和家训影响过我们?
  ●“五常八德”:儒家思想为传统家风渊源
  家风又称门风,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家长制度下,中国人非常注重庭训家教,家风有曰耕读传家,有曰积德行善,有曰仁孝清廉,中国古人的家风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可大致总结为“五常八德”: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八德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颜氏家训》:传统中国家风宣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思想家颜之推为了告诫子孙不可自恃门第、骄逸怠惰,同时也希望子弟能将士族门风维系不坠,写下约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总共有一百二十多种,“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曾国藩家书》:教儿女辈“勤俭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包含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在其家书中,立志之论甚多,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相关文章推荐:
贝瓦儿歌客户端下载∨
扫一扫免费下载贝瓦儿歌
选择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爸爸去哪儿创作人叶圣涛新歌《我爱运动》
点击:4419
点击:4334
点击:15917
点击:9320
你的孕期“肥胖”吗?
宝宝今天吃了多少钙?
看看宝贝未来有多高?
你喜欢男孩or女孩?
扫一扫&关注贝瓦网微信大家都在看
歌曲《中国好家风》,演唱:刘和刚,战扬。
 大家都喜欢
 最受关注的热门栏目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
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特别提示:
您当前正在聆听的歌曲是,可查看完整
点击将下载发送到您的手机
特别声名:本站充分的认识到保护音乐版权的重要性,本站为更好的保护歌曲著作人权益,保护发行人的利益。在防止拷贝、下载做了努力。
我们不提供任何音乐本地下载,同时我们也希望网友们为更好的、健康的认识到尊重著作人的必要性。
音乐巴士 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关于2014年全省童谣征集活动获奖名单的公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广大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省文明办、省文联、省作协在全省开展了首届童谣征集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精心组织,鼓励广大教师、家长和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创作,选送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优秀童谣作品。经专家初评和复评,评出获奖作品成人组60首、未成年人组40首。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日期:日至日,公示期间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联系电话:4(兼传真)
  联系地址:杭州市省府路8号省行政中心三号楼省文明办,邮编:310025。
  浙江省文明办
  浙江省文联
  浙江省作协
  附件:
  2014年全省童谣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未成年组40首
  一等奖:(5首)
  1、妞妞丫丫看社戏 胡 畅 杭州市濮家小学二年级
  2、小浪花 凡 维 宁波市蛟川书院初一(14)班
  3、小知了 杨天乐 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三年(1)班
  4、小娃树新风 陈铭嘉 湖州市吴兴区青山学校502班
  5、洗出来的美德 徐品翰 金华市西苑小学三(2)班
  二等奖:(15首)
  1、蚂蚁上树 杜逸杰 杭州市北师大附中初一(7)班
  2、坐地铁 韩馨怡 杭州市萧山区湘师附小304班
  3、见月 厉千珞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初二11班
  4、问声好 宋巨香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中心学校四(2)班
  5、雨来了 黄宇婷 慈溪市周巷第二小学六(2)班
  6、钢琴 陈姝言 温州市少艺校六年级2班
  7、客人走 张蓓华 德清县远望幼儿园
  8、我用蜡笔画自然 蒋 莉 嘉兴市阳光小学五(1)班
  9、时间哪儿去了 穆舒欣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四年级文学社
  10、锄地头 宣雨燕 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中心小学
  11、爱劳动 鲁欣欣 金华市永康市堰头小学二(1)班
  12、葫芦变、变、变 张奕u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四(6)班
  13、劳动铸就美好生活戴 宁 衢州市江山市城南小学四(5)班
  14、螃蟹和浪花 史佳妮 舟山市普陀区六横中心五(2)班
  15、淘气包 李坤翔 台州市双语学校五(1)班
  三等奖:(20首)
  1、桶桶 李佳宁 杭州市下沙中学802班
  2、越老越红 吕胡杨 杭州市下沙一小401班
  3、蔬菜歌 李骏韬 杭州市上城区紫阳小学五(1)班
  4、我爱汉字 詹子杰 桐庐县高翔小学六年级
  5、半半 唐焱焱 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小学403班
  6、拥抱蓝天 任宛晨 宁波市翰香小学303班
  7、环保童谣 林孜轩 宁波市中原小学302班
  8、布老虎 鲁子键 余姚市市青少年宫五年级
  9、小火柴 谢安真 永嘉县瓯北中心小学二(1)班
  10、剪刀石头布 章彭源 湖州市南浔区泉生小学
  11、蜜蜂 吴田甜 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四(5)班
  12、抖空竹 朱宇迪 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植材502班
  13、百善孝为先 任书焓 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
  14、奥妙 朱梦轲 诸暨市暨阳小学四(8)班
  15、洗脚丫 邱意博 金华市西苑小学二(5)班
  16、小雨滴 李璧君 永康市堰头小学二(2)班
  17、小蚂蚁搬食物 傅宇欣 磐安县实验小学四(1)班
  18、养蚕 陶重宇 磐安县新渥小学四(3)班
  19、穿衣歌 施紫妍 磐安县新渥小学四(3)班
  20、藕娃娃 林雨泽 舟山市定海小学四(4)班
  成年组60首
  一等奖:(10首)
  1、虎头虎脑虎头鞋 田 垅 浙江省文联
  2、舞小龙的孩子王 钱建隆 浙江音乐家协会花港词刊部
  3、小刺猬问妈妈 屠再华 杭州市余杭区文联
  4、诚信谣 郁旭峰 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
  5、弯弯腰 徐松萍 温州市乐清市天成小学
  6、阿婆和白鹅 徐建新 湖州市旅游局
  7、豆荚 俞玉梁 湖州市科技局
  8、五星红旗把我抱 陶雪萍 嘉兴市洪兴实验学校
  9、豆豆 陈陆娟 绍兴市柯桥区裕民幼儿园
  10、孝心母亲 叶志寿 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中心小学
  二等奖:(20首)
  1、伞 金 华 杭州市西湖区金田花园
  2、升国旗 屠再华 杭州市余杭区文联
  3、小雨滴 朱丹丹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中心小学
  4、鸟和树 余长飞 慈溪市桥头镇小桥头村
  5、柿子红了 陈中苏 苍南县金乡二小
  6、莘莘学子心向党 陈介周 温州市鹿城区企业退休职员
  7、小袋鼠 朱华君 文成县实验小学徐村校区
  8、豌豆秧 俞玉梁 湖州市科技局
  9、金扇子 赵静 安吉县昌硕幼儿园
  10、新娘子 朱关良 嘉兴市海宁市文化馆
  11、光盘子 赵哲权 嘉兴市平湖市教育局
  12、家风 徐春雷 嘉兴桐乡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13、敬重大人 唐樟荣 新昌县史志办
  14、涛涛和陶陶 林隐君 兰溪市文联
  15、敲糖换鸡毛 骆有云 义乌市作家协会
  16、虾 丁志根 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街道
  17、小猫吃鱼 陈家香 岱山县岱中小学
  18、七彩音符 林 苑 衢州市龙游县
  19、画天安门 梁临芳 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文化站
  20、丰收谣 张谷清 天台县教育局退休干部
  三等奖:(30首)
  1、老师的礼物 陶轩之 杭州市无声诗社
  2、我们爱洗手 庞少兰 杭州市萧山区任伯年小学
  3、说说地铁那一出 范则威 杭州启正中学
  4、稻草娃 陈于晓 杭州市萧山区广播电视台新闻部
  5、画爸爸 梅 瑜 宁波北仑大港工业城莫干山路37号
  6、日行一善 林 莺 宁波市镇海区文明办
  7、风弟弟 林 蓝 余姚市青少年宫
  8、我们热爱党 范长江 温州市龙湾区永兴第二小学
  9、行孝吟 陈福荣 永嘉县桥头镇白云小学
  10、夏夜 胡巧云 文成县妇联
  11、共圆中国梦 黄荣平 洞头县大门镇中心小学
  12、爱学习 詹 凡 温州市潘桥一小教育集团华亭校区
  13、山里娃的中国梦 周 君 湖州市吴兴区妙西小学
  14、雨娃娃 徐 丽 德清县实验幼儿园
  15、搀奶奶过马路 程 枫 安吉县高级中学
  16、数星星 李 力 海宁市文联
  17、大烟囱 张力彬 平湖市当湖街道百花东村
  18、礼仪儿歌 俞象山 平湖市职业中专
  19、绍兴文化是瑰宝 何玉宝 绍兴市文化馆
  21、水 陈 瑜 嵊州市人民医院
  22、我是小龙人 陈运泉 义乌市作家协会
  23、小皮球 徐 迅 原兰溪市政协
  24、瓜与藤 陈 菁 磐安县环保局
  25、爱心奶奶 周宁宁 舟山市定海檀香小区
  26、小燕子 成余庆 舟山市普陀区公安分局
  27、滑滑梯 吴 飞 舟山市普陀区平阳蒲海洋渔业公司
  28、小小梦想 袁婷华 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
  29、小梳子 梁 英 台州市椒江人民小学
  30、中国梦多彩梦 李青燕 台州市椒江实验二小沿海校区
浙江文明网
扫一扫关注文明浙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家风的素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