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落梅精典美文书心得2000字

爱如禅 你如佛/白落梅作品-白落梅-图书-文轩网
定  价 : ¥28.00
文 轩 价 : ¥19.00 (6.8折)
配 送 至 :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中国 四川省 成都市 请选择
作  者 :
所属分类 :
促销活动 : 12.12年底惠购-纸质书及音像满66减5,99减10,168减20,398减50
购买数量 :
件 此商品已售出0本
服  务 : 由"文轩网"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购买最佳搭配 定 价:¥28.00 文轩价:¥19.00
¥19.00 (6.8折)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开 本:32开 页 数:246 印刷时间: 字 数:100.00千字 装 帧:平装 语  种:中文 版 次:1 印 次:1 I S B N:7
重磅推荐 文艺小说 少儿童书 经管励志 居家生活 科技考试
¥64.00¥80.00
¥31.50¥42.00
¥21.70¥32.00
¥27.70¥38.00
¥57.00¥85.00
¥23.70¥34.80
¥17.30¥29.80
¥62.40¥78.00
¥20.20¥32.00
¥56.90¥79.00
¥44.90¥59.90
¥31.40¥46.80
¥28.80¥39.50
¥22.40¥32.00
¥20.90¥29.80
¥64.20¥94.40
¥23.00¥32.80
¥17.50¥25.00
¥27.90¥39.80
¥16.40¥32.80
¥27.40¥45.00
¥18.20¥25.00
¥25.20¥35.00
¥28.80¥39.50
¥544.00¥680.00
¥68.20¥96.00
¥9.00¥12.50
¥27.10¥39.80
¥7.30¥10.00
¥8.60¥12.00
¥9.60¥16.00
¥15.40¥22.00
¥61.60¥88.00
¥10.20¥15.00
¥24.50¥35.00
¥41.60¥59.40
¥66.00¥88.00
¥52.90¥79.00
¥31.10¥42.00
¥44.90¥59.80
¥19.40¥29.80
¥25.90¥36.00
¥18.20¥28.00
¥16.80¥25.00
¥19.40¥29.80
¥21.40¥32.00
¥32.80¥49.00
¥26.30¥39.80
¥33.90¥49.80
¥28.70¥39.80
¥33.40¥49.80
¥6.90¥10.00
¥11.50¥16.00
¥26.60¥38.00
¥23.20¥38.00
¥27.50¥39.80
¥35.90¥49.80
¥23.80¥35.00
¥27.90¥39.80
¥46.90¥68.00
¥17.30¥25.80
¥36.90¥49.90
¥16.00¥23.80
¥53.90¥76.00
¥4.70¥6.80
¥11.90¥18.00
¥25.90¥39.80
¥6.80¥10.00
¥13.50¥19.80
¥17.40¥24.80
¥22.70¥32.00
¥33.80¥49.00
在35年的人生历程中,他一直都在出发,都在寻觅,却从来也没有找到归宿。他在情与禅、僧与俗、现实与理想、铭记与忘却之间辗转,备受着冰与炭的煎熬;在天堂与地狱中,百转千回。无论是钟鼓梵音,还是人间情爱,都无法真正安放他那颗孤独的灵魂;无论是革命,还是漂泊,最终都没能治愈他心灵的创伤。他的孤独无药可救。
隐藏全部&& 他是清末民初的一只红尘孤雁,他曾与大师比肩而行,却英年早逝 用35年的短暂人生抒写了一个永恒的传奇,还有人说他是第二个李叔同 (隐世才女白落梅 为世人真情抒写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 《爱如禅 你如佛》 迄今为止最唯美、最灵性、最禅意的苏曼殊全传 揭秘苏曼殊奇崛孤峭的宿命玄机 解读其佛禅、情爱、诗画、革命的云水生涯 他是一个僧人,披着袈裟,竹杖芒鞋在人间游走,莲台才是他最后的家。 他是一个情种,身着西服,风度翩然嬉笑于秦楼楚馆,红颜才是他心灵的归所。 他是一个志士,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下,惊起风云万丈。 他也是一个伶人,在人生这个色彩纷呈的舞台上,演绎着一场又一场阴晴圆缺的戏。 他叫苏曼殊,一个被世人称做诗僧、画僧、情僧、革命僧的传奇人物,用三十五年的光阴,换来一场红尘的孤独游历。
隐藏全部&&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简单自持。心似兰草,文字清淡。 其散文在CCTV-3《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播出三十余篇。作品常见于《读者》等杂志。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已出版作品《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隐藏全部&&孤雁 001樱花 006佛缘 012潜修 017入世 023剃度 029尘缘 035际遇 041萍踪 047擦肩 053饶恕 058情花 064归去 070禅心 076情劫 082宿债 088批命 094沉沦 100展翅 106空相 112旅梦 118因果 125残缺 131忘机 136逝水 142送离 147莲事 152劫数 158归尘 164奇缘 170后记 一只红尘孤雁 176附录一 苏曼殊诗选 185附录二 苏曼殊年谱 225
隐藏全部&&人的一生会做许多不同的梦,我们在梦里畅想着美好的心愿,可现实往往与心相违。多少人生如逆旅,你热忱地沿着宿命的轨道行走,以为可以看到想要的风景,风景却总是将你辜负。当来时路已被落叶覆盖,你和我都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悲伤。沮丧的时候,不是选择继续匆匆赶路,只希望可以找寻一个客栈栖居疲惫的灵魂,躲到一个连自己也找不到的地方,或许才是真正的无争。 当苏曼殊从香港回来走进惠州一间破庙里,再次选择剃度时,或许没有几人可以认同他的做法。人生是一场牌局,而他是个不按规则出牌的人,倘若你与他对弈,往往会被他的思路弄得措手不及。他本就不是一个寻常的人,所以不能用寻常的眼目将其看待。不知是谁说过,对于一个才高气傲的人,他任何不按常理的所作所为都不为过。苏曼殊自问才高如许,他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给世人一个明白的说法。 20岁的苏曼殊已是三次出家,虽说每一次都有前因,可也太过频繁。第一次因为忍受不住家人的虐待被迫躲进寺庙,又因年纪幼小偷吃了鸽子肉被逐出寺庙。第二次为了偿还一段情感的债约,选择闭关修炼、离尘绝世,但终禁不起寂寞的蹉跎,在月黑之夜乘风而去,不留丝毫的痕迹。第三次则是在他意气风发、力图投身革命时,其所在的《国民日日报》被查封停刊。这对他来说,无疑又是一场判决,好比一只翱翔在天空的风筝突然断线,它的命运必定是坠落深渊。苏曼殊剃光了浓密的头发,披上袈裟,做回了和尚。他抛却了纷芜世事,重新选择在寺庙修禅受戒,不知道是一种回归还是一种逃离? 没有人知道,这一次苏曼殊将会在寺庙修行多长时间。以他的性情,如何耐得住青灯古佛、芒鞋破钵的寒苦岁月。让他彻底放下情爱、不食酒肉,等于是一种残忍的扼杀。也许他亦向往离群索居、孤寺独隐的生活,可骨子里总有微妙的情思撩拨他的心事。所以我们不能指望苏曼殊同许多僧者一样,循规蹈矩地在寺庙里做一个六根清净的和尚,也别去指望他回到红尘,会将自己彻底地交付给烟火。也许我们只需记住,他就是这么一个半僧半俗的人,既做不了真正的和尚,又做不了完整的凡人。如果不能容忍他的怪癖,就只好远远地祝福他,祝福他在那个乱世如何让自己做到收放自如。 很多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结合体,在愉悦之时会莫名地感伤,在喧闹之时会无由地失落。走过人生长长的一段路程,蓦然惊觉,多少悲喜其实都系住了前因。缘分是一把数据模糊的尺,任何时候测量都会有所偏差。你记得住昨天那段情缘的深浅,又无法丈量明天故事的短长。苏曼殊虽有过人的悟性,却终究无法屈算人事。日子像是一场无尽的等待,每一页空白的书卷都需要用真实去填满。 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苏曼殊也许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寄身于寺庙。他不知道自己哪一天又会厌倦这里寡淡的生活,望着桌案上那盏孤独的青油灯,生命就如同这灯盏,油尽时,一切都随之寂灭。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和佛到底结下了几世的缘分,不然今生他为何会几次三番辗转走进寺庙。命里注定他会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人,所以他没有必要做着无谓的遮掩。住在庙里,和处在红尘中没有太多区别,他常常会喝酒吃肉,酩酊之时全然忘了佛教的戒律清规。 人生有太多的束缚,苏曼殊也常常身不由己,但他无法管住自己的心。他的心一如天上的云彩飘忽不定,你看他洒脱的时候,其实他是茫然的。因为茫然,才会这样散漫无羁。寺庙原本是这世间最安宁的归宿,可他却一如既往地如浮萍,无根地飘荡。禅坐的时候,苏曼殊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外面缤纷的世界,想起在某个小巷与他邂逅的女子,想起酒馆里那一坛高粱和大盘的卤牛肉,想起在戏院里他扮演的青衣。 人生真的是一场戏梦,我们在不同场地更换不同的舞台,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从出生下来就披上了戏服,直到人生落幕才可以回到最初的自己。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世间有那么多的人,感叹自己就像一个伶人,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装扮离合与悲欢。在庙宇,苏曼殊是一个年轻得道的僧者;在政界,苏曼殊是一个卓尔不凡的革命先驱;在情场,他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多情才子;在世俗,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狂人。每一个角色都是最真实的他,每一个角色又都濡染了虚无的色彩。 几个月的寺庙生活,让苏曼殊好像冬眠了一场。这个冬日,他每天煮茶赏梅,诵经坐禅,空落时到街巷买点酒肉,甚至夜不归宿。他向往的生活是没有任何羁绊的,宁做一片流云,也不做佛前的一盏圣水。他将灵魂寄存在这里,有一天还会像大雁一样展翅飞翔,或许无所依靠,老死在某个落叶纷飞的秋天里,或许还会回来,那时候就再也不会离开。 春暖花开的时候,苏曼殊的父亲苏杰生病逝于乡间,而苏曼殊却拒不奔丧。苏杰生临死也没有见到这个被他放逐的儿子,这个让他心怀愧疚的儿子,或许在死前,他想乞求得到苏曼殊的原谅。时过境迁,苏曼殊依旧无法忘记儿时所遭遇的屈辱,那道伤痕横在他的心口,时刻提醒着他不能忘记。人的心太脆弱,有些伤害需要用一生的时光来弥补。佛说,做一个心胸宽阔的人,忘记仇怨,记住恩情。可我们都不是佛,难以将所有的仇恨一笔勾销,难以禅坐于莲台上,拈花微笑,淡定平和。 缘生缘灭,只消刹那,苏曼殊不知道他和苏杰生的父子情缘也就一世,等到喝下了孟婆汤,来生谁还会记得谁。他不能原谅自己的父亲,是因了他无法忘记童年的伤,不是住进了寺庙,就可以放下,就可以不再迷惘。人生有太多的遗憾,错过的无法重来,破镜难以重圆,伤痕修复得再好,也还是会有印记。 这个春末,苏曼殊彻底地清醒,离开栖息一冬的寺庙,开始研习梵文,应聘于曼谷青年会。后又远赴锡兰,暂寄于菩提寺。再又从广州抵达长沙,聘于湖南实业学堂,与张继、黄兴同事,参与华兴会机密事务。苏曼殊承认自己是个静不下来的人,尽管他亦向往修篱养鹤、邀三五知己煮酒吟诗的闲逸生活。乱世里飞扬的烟尘无处不在,纵然你逃至世外桃源,也依旧会沾上一身的风尘。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苏曼殊就是这样,一个人徒步,一个人摇桨,一个人策马,将自己抛回红尘深处。他始终适合做一只飘飞的大雁,在不同的地方筑巢,来去匆匆,不需要为任何院落守护老旧的梦。都说风云乱世没有安稳,或许是因为儿时家庭的伤害,苏曼殊心里一直想有个温暖的家,又惧怕有一个家。所以他总是在行走,总是飘忽不定,像一个浪子,连行囊都是多余。今天在芦花似雪的岸边,明天又会在天涯的哪端? 【15】情劫 有这么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一生只爱一个人,一生只犯一种错……”然而谁的一生真的只爱一个人,谁的一生又只犯一种错?无论多么简单的人生,都会有无法抑制的风吹草动,就像阳光下纷飞的尘土,肆意张扬。生存在这世间,就不能寻觅到真正的安静,就算你有幸可以和自己相爱的人闲隐在某个人烟杳渺的深山,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那也该是过尽人世千帆之后的选择了,之所以遁世,是因为需要疗伤。 都说人的情缘牵系了三生,甚至有万世不灭的缘分,这一世不能了断的债,会轮回到下一世,下一世无法清算,又会辗转到另一世,直到彻底缘尽,才算真正解脱。所以我们来到世上,不仅是完成个人的使命,更是来寻觅另一半的自己。有些人被许多段情缘缚身,终一生的时光来纠缠,耗尽心力,依旧无法挣脱宿命的网。我们是岁月的拾荒人,过往的时光都死了,如今所能做的只是打捞流光的碎片残骸,祭奠曾经有过的美好。 那一年的樱花已化作春泥,那一年的杜鹃还在啼血,那一年的柳枝已成了送别最完美的礼物。苏曼殊一世情缘就像传说,太美,亦太迷幻。他是一个行走在人间水岸的孤单男子,总是不慎溺于爱的河流,他谎称每一次失足都是意外,其实他甘愿一次次赶赴死亡。汹涌的波涛淹没不了他的热情,潮起潮落,那被海水打湿的衣衫又会烘干,连同他潮湿的心情。人生匆匆,看似短暂的光阴,却已经历了千山万水。一路感叹尘缘如梦,却将自己推向梦的深渊,每一次都是负伤而逃,如此轮回,他无悔。 我们看着苏曼殊从日本返回上海,以为风轻云淡,却不知他的心已经受过惊涛骇浪。苏曼殊这一次日本之行,并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因为发生了一段情感的奇遇,而这一段情感在他心底留下的痕迹,比以往那些都要真挚、深刻。都说命运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世间所有的暗室都是自我封闭。只有自己才可以将自己推向悬崖绝境,决绝之人会不留退路,玉石俱焚。 聪明如他,多情如他,又如何肯将自己的心牢牢封锁。心似冰河,只是再深厚的冰,冰底下的水也会湍流不息。所谓心如止水,只是说给那些经受了巨大打击的人听的,待到伤口修复,沉静之后的心湖又将泛起波澜。情感有如心跳,只要生命不断,就不会有停止的那一刻。所以当苏曼殊在东京一场小型音乐会上,邂逅一位登台弹筝的妙龄女子时,他本该平静的心湖再度掀起风浪。 一位美丽如蝶的女子,潺潺的筝音,似蝶翩然飞舞,将苏曼殊带离喧嚣,去一个无尘之境。那里有清流溪涧,鸟语花香,那里住着一位佳人,山林就是她的国。这位女子叫百助,日本弹筝女,有着轻盈的体态,动人的姿色,秀丽端雅、风情妖娆。苏曼殊心弦被她优美纤细的手指拨响,任由她动情地弹奏人间独有的天籁之音。有人说这是百助给苏曼殊设下的情网,可世间会有这么傻的女子,将自己一同捆缚进去,不留逃走的空间? 事实上,百助是多么无心,她只是一个沦落天涯的卖艺女子。每一天,用自己的筝音去取悦台下的看客,一个连自己都无法顾及的柔弱女子,又何来心思去设计别人?如果说有错,错在她过于美好,错在她不该动情。从选择卖艺的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她放弃从前的自己,戴上了华丽的面具,对着看客强作欢颜。她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害怕,害怕自己会在某一天,为某一个看客动情,害怕自己会坠落情网不能自脱。 苏曼殊不是一个平凡的看客,他甚至无须看清她的容颜,只在其流淌的筝音里就能读懂她的心事——一个寂寞伶人孤独无助的心事,她的琴音在怨叹那些不解风情的世间男子。然而深深吸引苏曼殊的,是百助身上所萦绕的冷艳气质。苏曼殊在中国一直流连于烟花柳巷,邂逅过无数才貌双全的歌妓,也曾爱过,也曾弃过,也曾拥有,也曾失落。但这位生长在樱花之地的日本女子所带来的别样风情,让他再一次陷入宿命的纠葛里。 因为爱慕,苏曼殊听完百助的演出,就匆匆去拜访她,阅人无数的百助亦从苏曼殊的举止和气韵里读出他的不凡。那个午后,苏曼殊和百助煮了一壶咖啡,静静地品尝,浓郁的芳香弥漫了整个东京。直到黄昏,直至黑夜,时光匆匆走远,余香还久久挥之不去。因为醇郁,所以铭心刻骨,不能忘怀。这份感觉,多年以后他们彼此想起时,心中仍难以抑止对美好的怀念。 这是一次漫长而深刻的交谈,百助第一次对一个看客讲述了自己悲情的身世。眼前这位年轻倜傥的男子让她倍感亲切,不曾握手,却可以感觉到他指尖的温度。一个人沦落天涯,尝尽了人情淡漠,她渴望温情和暖意,亦拒绝一些自己无法把握的关怀。或许是同为天涯沦落人,相似的遭遇让他们一见如故,认定此番邂逅是一段奇缘。苏曼殊想起了千年前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浔阳江畔所遇见的琵琶女。他和百助的今生,莫非就是他们的前世?在历史轮回的巷陌里,他们再度重逢,他还是当年的诗客,她亦还是那年的伶人。 这一晚,苏曼殊给这位日本女子朗读了《琵琶行》的诗句,讲述了一段在中国史册上流转千年的情缘。这位弹筝女郎在梦幻中去了唐朝,看见了第一个为她写诗的男子。这位男子转世寻她而来,所以苏曼殊这一生为百助写的诗句最多。就在当夜,苏曼殊就为她写下一首诗“ 碧玉莫愁身世贱,同乡仙子独销魂。袈裟点点凝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一位多情的弹筝女,天涯海角觅知音,如今知音就在身边,触手可及的距离,她如何可以做到不为之倾倒? 苏曼殊是个传奇,已经不可否认,无论是他的身世,还是他的际遇,或是情感和命数,都不同于任何一个寻常人。这对于本就多情的百助来说,无疑就是梦的迷幻和诱惑。他用僧人的玄妙,诗客的情深,打动一个期待爱、渴盼爱的寂寞女人。在红尘深处,他们有太过相似的情怀,人人都向往繁华三千,只有他们想要追逐一缕浪漫的孤云。在雾里穿行,忘记所处的国度,忘记朝代,忘记是僧人,是伶人。 苏曼殊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叩开了百助牢牢尘封的心门,她用多年的冷漠装帧的门扉,被一个半僧半俗的男子毫不费力地推开,不知道是该欢喜还是该悲叹。她幼稚地以为,这一次交心的长谈是爱的开始。她傻傻地认为,第一个为他写诗的男子将是她此生最终的依托。却不知,戏还没开场,就已落幕。没等到百助卸下今日妆颜,做回昨天的自己,苏曼殊再度绝情地选择逃离。 当百助情真意切地打算以身相许,从此只为他一人弹筝,在樱花树下,在明月窗前,换来的却是苏曼殊无情的拒绝。他太坏了,明知道最终的结局是不会在一起,偏生要去惊扰她的平静。他拒绝的理由是那么的冠冕堂皇,甚至让人觉得他深情若许,有苦难言。就连拒绝,也用情诗代替,以为这样可以减轻别人的伤痛。了却尘缘,无以相投,于是含泪挥毫,写下一首诗:“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恨不相逢未剃时,就是这么一句诗,让百助无言以对,让世人原谅他的罪,并且为他感伤,为他落泪。苏曼殊反复地动情,反复地逃离,让人无法猜透他究竟真爱于谁。如若是世间绝代红颜,他又为何要一次次辜负?如若是灵山万千的佛祖,他又为何不静心参禅,而贪恋烟火人间?如若是他自己,又为何要在心口划上一道又一道伤痕? 他是云,是雁,爱上了流浪,恋上了漂浮。似乎在风中来往才美丽,在雨中穿梭才潇洒。所以他不能落地,只能飞翔,每一次别离,就删去前尘旧梦,让自己漫步在云烟里。 苏曼殊诗选: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偶成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未残时花已空。自是神仙沦小谪,不须惆怅忆芳容。本事诗十首一无量春愁无量恨,一时都向指间鸣。我亦艰难多病日,那堪更听八云筝。二丈室番茶手自煎,语深香冷涕潸然。生身阿母无情甚,为向摩耶问夙缘。三丹顿裴伦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朱弦休为佳人绝,孤愤酸情欲语谁?四慵妆高阁鸣筝坐,羞为他人工笑颦。镇日欢场忙不了,万家歌舞一闲身。五桃腮檀口坐吹笙,春水难量旧恨盈。华严瀑布高千尺,未及卿卿爱我情。六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七相怜病骨轻于蝶,梦入罗浮万里云。赠尔多情书一卷,他年重检石榴裙。八碧玉莫愁身世贱,同乡仙子独销魂。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九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十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 我本负人今已矣,任他人作乐中筝。
隐藏全部&&
好评 中评 差评 天猫评论
pi110954... 普通会员
... 普通会员
Wy199012... 普通会员
... 普通会员
pi110954... 普通会员
... 普通会员
Wy199012... 普通会员
... 普通会员
文轩网作为纸质出版物网络销售平台,所售图书均为全新正版,请放心购买。
文轩网图书/音像单笔订单满38元免运费(内蒙古、青海、海南、新疆、西藏、宁夏及海外地区除外)。未满38元全国运费5元/单。
与文轩网合作的物流公司有:申通/圆通/CCES/港中能达/邮政经济快递/邮政平邮等。(发货系统自动匹配,暂时无法指定快递)
没有解决您的问题?
钟林玉秀 铜牌会员
买书 我买大概五本,邮费怎么算啊,第一次在这里买书,不知道流程 文轩客服回复说:您好:当前本店举行单笔订单满38元包邮(不含内蒙古、海南、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订单),不满38元将收取5元运费,感谢您的关注!
回复 0/300
我想购买此书!爱如禅,你如佛 怎么样购买? 文轩客服回复说:您好:本店支持邮局汇款、银行电汇,网上银行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可在下订单时根据提示自主进行选择,感谢您的关注! 文轩客服回复说:您好,本店首页右上角有帮助中心您可以参考一下哦,谢谢惠顾!
回复 0/300
袁希 铜牌会员
我想选圆通快递 因为其它快递不能到我家,我可不可以选择哪个快递为我送这本书? 文轩客服回复说:您好:我们的合作物流有:申通/圆通/邮政快递/平邮等;四川三州/东北三省/西藏/新疆我们合作快递不到的区域会发平邮,系统自动按区域匹配。请您放心购买!
回复 0/300想了解更多关于读书心得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书心得排行榜
心得体会编辑推荐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2)
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2)
三、创新创业创优,歌舞团要努力在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上积极作为。
当前,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目标共同努力。实现目标需要我们艰苦创业,《创业的国度》为我们创新提供了一些借鉴和思考。歌舞团在实现目标、奋进创业中,要坚持不断创新。创新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文化战线更要创新。要坚持解放思想,围绕建设目标,用改革创新精神切实抓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要创新文艺表达方式,努力争取群众接受的最大化,更加广泛深入地发挥文艺的力量。要坚持艰苦奋斗。大力弘扬以创新创业创优为核心的新时期江苏精神,鼓励演职员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到最艰苦的地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搞创作。要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努力工作,多出精品、多出成绩、多演出。
篇四:读书心得体会
话说得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其意白见。但碍于《水浒》、《三国》等从牙牙学语起就阅读,再读已无多大意义。无奈之中,捧起那&石头&硬啃起来,倒别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几条真(天真)知拙(笨拙)见,以供茶余饭后消遣。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并不只是单单一本爱情小说所能概括。作者为写此书,寒窗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书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怪不得至今还有许多红学家专门研究此宝。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今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对于我精读此书是对吾之文学素养起巩固、提高,以致于升华之用,大有相见恨晚之情。
其次,这也是一部悲剧,我细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大凡流传下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全是悲剧。从卡西莫多到宝玉,从羊脂球到阿Q,以致于今日泰坦尼克中的杰克和露丝,都是悲剧人物。正义战胜邪-恶只能在动画片中存在,没有哪朝哪代的赞歌流传下来。特别是中国的《水浒》、《三国》、《红楼》都遵循着开业艰难后,强劲攀升,接着平稳走势,最后直线下跌的原则。这又恰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程中所描述的一般产品发展规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规律又仿佛与此紧密相连。一种文明当其跃上顶峰就必将走向衰亡。的确,照现在的环境发展,人类终究有个尽头,难道这是宇宙亘古不变的定理吗?难道这是继柏拉图哲学中&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一定&理论之后,又一种新模式。待以后
有时间再细细思考此问题,作个中国的苏格拉低。
第三,我以为程伟元、高鹗的续写不成功。虽基本符合上面的曲线原则,没有生搬硬套强加于前文之嫌,但终究是焊接产物。他俩根据原作的暗示,追踪前80回的情节,完成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安排了其他一系列人物的命运结局,使《红楼梦》成了一 部完整的书,从而推动了《红》在社会的传播,扩大了它的影响。可是,后40回写了宝玉中举和家业复兴,违背曹雪芹的原旨;在人物描写和情节构思方面有一些歪曲和庸俗的笔墨,和曹雪芹的原著有很大距离,近来又有人写了后40回,竭力鼓吹完美,但再怎么样也只能阿里基斯追乌龟,红楼梦的后40回将是一个永远的迷。
第四,也就是《红楼梦》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拿王熙凤这个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来说,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目光四射,手腕灵活日理万机,指挥若定。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特意邀请她去主持操办,她一去就看出宁国府的五大弊端,并提出一整套治理整顿措施。王熙凤威重令行,旁若无人,形成&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个是能人&的局面。这位王夫人的内侄女争强好胜、追慕虚荣,具有很强的权势欲。贾府这位年轻俊俏,素有&凤辣子&之称的女当家伶牙俐齿,处处讨贾母、王夫人的欢喜,曲意奉承,插科打浑,无所不至。总之,王熙凤是一个集漂亮、聪明。能干、贪婪、狠毒于一身的复杂形象。作者还按照生活的逻辑,表现人物,阐发主题的需要,对众多的辅助人物作了精心的安排,使每个辅助人物不但具有自身的意义,而且能体现出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刘姥姥的一进大观园安排在小说的第六回,当时情节尚未充分展开,作者借刘姥姥这一辅助人物,从社会最底层这样一个视角,来写贾府的显赫气派。通过刘姥姥这样一个乡下的穷老婆子的眼睛,写出了凤姐的虚骄、矜持。刘姥姥第二次进入大观园的时候,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正处在微妙的阶段,贾府在表面上正处于繁花似锦的时期。作者将刘姥姥和贾母这样两个地位悬殊的老太太作了巧妙的对比。贾母趁此机会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刘姥姥则为了讨得一些封赏,心甘情愿的出乖露丑,充当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的笑料。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大势已去,刘姥姥救了巧姐。这样,刘姥姥无意中成了贾府盛极而衰的见证人。
最后,还是说说它的艺术成就,鲁迅曾经指出:&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所谓的&都打破了&指的是&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红楼梦》没有把人物写某种思想或性格的化身,更没有把人物当作说教的工具。作者以细腻的笔墨展现了生活本身所固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关系为中心线索,同时展开贵族大家庭的其他人物、事件的描写。在紧紧抓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恋爱、婚姻悲剧的同时,展开广阔的社会环境描写,从而写出了产生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
其实,关于红楼梦中可论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才刚究出些皮毛而已。譬如今年《读者》第七期的丫鬟问题,还值得再好好深挖,但碍于自己阅历浅薄,知识贫乏,无奈只得就此搁笔。再不赘述,还恭请学姐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循循善诱,多多指教,吴达自当感激不尽!
篇五:读书心得体会
这本书说高尔基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东家的房子里和轮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玛尔戈皇后这些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以外,在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爱吵架、背地里说人坏话的小市民。
见识的浅薄,生活圈子的狭小让高尔基周围的人都不懂书籍的好处,总在抑制他看书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样,坚持看书,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我来到人间&,仿佛就暗示着这人间的媚俗和可憎可笑的面目;而普希金的诗集、阿克萨夫的《家庭记事》、著名的俄罗斯史诗《在森林中》等书籍构成了高尔基的天堂,这个&人间&里的天堂。
我佩服高尔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手不释卷,不理会别人的反对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高尔基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也阅读了许多,包括生活这本难&啃&的书。我羡慕高尔基灵活、流畅的文思,随时随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诗来抒发情感。当然,这自然是他的外祖母的功劳。 高尔基的勤勉、毅力和恒心,还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不也构成了一个天堂吗?天堂与人间只一线之隔,却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家有万卷书,却腹无点墨;有人做乞丐,却也能读好书,学到不少的知识。人间与天堂是人心的两个表现,被凡尘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间;反之高洁的心灵就如鸡群中的鹤,与众不同,成了天堂。 只要肯干,脚踏实地,人间也会变成天堂。
《在人间》是一本不同的小说,不是描写贵族舞会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贫民贴心的读物.跟着主人公去经历底层社会的种种.在无法抗拒的压力下,人们似乎只能选择堕落.每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经,懂得怎样去敷衍与游戏.在肮脏的环境与低俗的思想里,在狭隘的天地与无聊乏味的日子里,调情与淫荡似乎成了大家唯一有趣的嗜好.&大家都相互欺骗着,这里面没有爱,大家都只是胡闹而已.&爱情已经完全扭曲为一种简单的肉体上的依存,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大家不都过的很正常吗?谁叫社会所需要的只是他们能够提供简单的劳力而已.
就在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分明有一双犀利的双眼,,探寻着智慧的光芒.那就是主人公渴望出路与改变的双眼.他生活在他们中间,独立着,总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揣测生活的意义.他的思想被书引领着,生活在另一个广阔而自由的天地.书中的世界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也常使他苦恼,外祖母美好的心灵与玛戈尔王后高尚的情操成为日后回忆的主角.
对书籍的酷爱,开启了愚昧的头脑.一个用书籍填补思想贫瘠的人,反抗着周围的种种不协调.主人公,厌恶了身边的丑陋与粗俗,向往一种纯洁,美好的生活.&我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好的生活,不然我就会毁灭.&带着一种更高的追求,走上了去学校求学的道路.
书籍,始终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让人有所追求,给人崇高的信仰.何时何地最好都别忘了读书.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在小说中,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高尔基自传体小说部,写少年时他正式走上社会,工作阶段的生活。用细致的语言刻画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悲惨生活,描绘了一个半孤儿(阿廖沙父母双亡)怎样奋斗,在社会上艰苦生存,并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经历。
15岁以后,高尔基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便独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学,他以为&科学是无代价地教给那些愿意学习的人们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学,只好在面包店做工。起早贪黑,每个月仅有三个卢布的工钱。高尔基求学的尝试终于失败了。人世间的艰辛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他&大口地咀嚼着&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书,这是他在贫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1892年,他终于当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师拉宁的文书。这位律师曾给高尔基很多帮助,他的高度文化修养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高尔基曾说:&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比任何人都更要感激他。&&&
高尔基在他的大学里无情地吸吮着社会发展创造的各种财富。在病态社会里的毒瘤完全没有腐蚀掉他童年岁月里的思考着。
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今天读了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余秋雨先生认为,王圆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是历史的罪人。他从外国冒险家的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造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悲剧。
余先生说,&这是一干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向前的小丑&。这句话,我认为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它都是对的,王道士只是一个小配角,他没有权力没有势力去改变什么,余先生也承认&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论&。至于对石窟的破坏,暂且跟从余先生的说法。王道士用石灰把墙壁刷了一遍,但&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她再细细刷上第二遍&,接着,他又找帮手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雕塑&委曲&一下,结果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看到这,我不禁想为&认真&二字大笑,但那几下锤子仿佛捶在我的心坎上,痛得我想放声大哭。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我总算体会到了。文章快完结时,余先生发出感慨:&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蹋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地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俗话说:不知者不罪。王道士既然无知,那么就应该无罪。除了可能有破坏文物的罪行外,我认为也应该无罪。因为他无知呀,又不是他愿意这么无知。如果他不是农民,深知其价值却装作无知,把文物以高价卖出去,那么他是卖国贼,他无耻,他才有罪。但现在错不在他,可恶的是那些官员。可几遍官员们有一颗赤诚的心,运回宫中保存,那又怎么样呢?八国联军原来,还是抢的抢,烧的烧,损失将会更大。在这点上,我认为历史是很公平的,有它必然的发展。当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一切,就必定会失去自己的一切。外国冒险家&盗取&中国的宝物似乎也就成了必然,它们的精神应该受到赞赏,但当他们忘记一些极基本的前提,事实也不会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事实总会证明一切。说实话,我真的情愿它们存放在大英博物馆或者卢浮宫这些地方,因为人家保存得确实比我们好,在中国,博物馆被盗的事件时有发生,叫人怎么安心呢?至于耻辱嘛,这个不好说。不能因为自己得不到这个东西也不让别人得到,虽说文物是出自中国的。但我认为也可以这样想,科学、艺术都是无国界的,放在哪其实都一样,只要各方都享有同等权利。
与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2)相关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落梅本人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