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国移动扣费猫腻腻”你知道吗?

央视曝光中移动扣费猫腻 莫名消费如何产生?_山西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 &&&
央视曝光中移动扣费猫腻 莫名消费如何产生?
编辑:张文娟
&&&&&&来源:
  手机话费藏猫腻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现在,中国手机用户接近13亿,差不多人均1部了。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但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时自己的话费会比自己估计得要高一些。查看话费单也会发现一些不明不白的服务项目,被稀里糊涂扣了钱。那么,这些服务项目哪来的?这些不明不白的钱又是如何被扣掉的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曹先生,平时手机通讯费比较高,因为做生意,业务电话不少,所以一直也没怎么注意话费。不久前,他查了一下自己的通讯费用详单,结果让他气不打一处来:最近几个月的账单中,每个月都会有一些阅读包、视频包、娱乐包、手机电视之类的增值业务在按月扣钱。
  曹先生拨打中国移动客服电话10086投诉,第二天,这些包月的增值业务就被统统取消了,而且,客服还表示要把多扣的1000多元退还给他,但是,这些消费究竟是怎么来的,移动公司却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第二天下午,记者和曹先生的家人一起来到中国移动营业厅咨询,这些增值业务到底是怎么给订上的?来到柜台,工作人员还没问具体细节,首先就把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一个是人为的,一个是非人为的,就这两种可能,没有第三种。”
  按照这位工作人员的说法,这些增值业务,要么是机主订制上的,要么就是手机中病毒了。果真是这样吗?
  通过查询,日下午3点多,曾有人操作曹先生的手机号退订了几项收费的增值业务,而短短几分钟后,又订上了另外两个增值服务。这是曹先生自己操作的吗?通过查询这几次的操作记录发现,9月29日下午3点多,这些操作是在当地一个移动营业厅完成的,而操作的人则是这家营业厅的员工,工号显示caah01。曹先生回忆,9月29日当天,他确实曾打电话委托这家营业厅办理过话费变更业务,不过取消和开通增值业务的操作,并不是他本人要求办理的。那么这又是怎么订制上的呢?工作人员认为可能是当时曹先生把手机给了营业员请他帮忙操作订上的,但曹先生说,9月29这天,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去过营业厅。
  另外,在这个系统里,记者还看到10月21日曹先生的手机号又被莫名其妙地开通了好几项增值业务,但究竟是如何订上的,营业厅的工作人员表示查不到记录。
  全国各地许多移动用户都表示有过类似的经历。这些增值服务怎么订制的呢?一位移动公司的区域经理向记者透露,这极有可能是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在暗地里操作用户号码,给用户添加的。
  某移动公司区域经理王女士告诉记者:“我们每月、每季度、每年度都有任务,如果正常办理基本上没有网点能够完成。有一部分是通过给客户推销办理成功的,也有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开通的,还有一部分是没有经过客户的允许私自给办理的。”
  一位曾经在牡丹江移动公司工作过的员工也给记者看了一些内部资料,上面显示牡丹江移动公司2013年2月给各营业厅下达的推广任务中,光种类就有近20种,其中手机动漫杂志、视频、游戏、阅读等增值业务的任务量就有4万7千多笔,假如一个用户开通1项增值业务,这意味着,牡丹江移动各营业网点在二月份需要为4万多移动用户开通这些增值业务才算完成任务。而且每个月、每个季度移动公司还有考核,完成推广任务的就能得到加分奖励,完不成的则会被扣分。
  一般来说,如果要开通这类收费的增值服务,都需要手机用户的服务密码,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用户密码,他们又是怎么能给用户订制上收费的增值服务的呢?知情人表示,最早开卡的时候,用户一般都会留123456或者是手机的前6位或后6位等,都是非常简单的,轻易就进去了。
  开通增值服务后,一般情况下,系统会给用户发送订制成功的短信,知情人说,有的用户会投诉,但绝大部分用户不会追究。
  这位知情人还拿出了一沓过去她操作过的流水记录单,上面显示,她过去对许多号码的操作都是在短时间内连续重复操作的,开通某项增值业务,然后马上取消,开通和取消的操作只在分秒之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她告诉记者,这一开一关,移动公司当月就会收取用户费用,而她们当月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到下个月,还可以通过重复这样的操作来完成自己下月的任务。
  另外,据知情人介绍,有时为了批量推广某项业务,靠逐个输入服务密码给用户开通的方式效率不高,公司还会给各营业网点开通一批具有特殊权限、可以批量开通增值业务的“免密工号”,方便操作。
  知情人介绍,免密工号一般只掌握在少数业务管理人员手中,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客户办理普通营业厅无法办理的查询、退订、批量开通等业务。但牡丹江移动公司为了推广业务,却将免密工号下发到各营业网点,在未经用户认同的情况下批量操作。前不久,不少牡丹江移动手机用户都莫名其妙地“被开通”了一项名为“100元流量欢乐周”的服务,系统显示这就是移动公司为目标客户批量操作的。像这样批量开通的业务,虽然大部分说是免费的,但很多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变为收费的了。
  这样开通的业务征求过用户同意吗?移动客服表示:“短信内容已经明确说明了,您要不参与的话可以回复否的,您没有回复否的话就代表您同意了。”
  不管愿意不愿意,知道不知道,反正是扣你没商量,好多不明不白的手机扣费就是这么来的。这不光让人生气,更让人觉得害怕。怕的是,这费说扣就扣,咱们可是防不胜防。本应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企业,却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和技术之长,给消费者下套,骗取钱财。而且,这还不是一两个人的个别行为,居然已经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消费者遇到这样的事就会想,这种行为和偷钱抢钱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如果小偷偷钱被发现,肯定要被绳之以法。那么,手机运营商的这种行为又该如何界定,如何处理呢?作为企业,信用是根本。如果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不仅谈不上发展,恐怕连生存都会成问题了。
  (央视网)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相关链接揭秘中国移动扣费猫腻 惊!业务不回复就是同意了(图)(3)-国内新闻-齐鲁晚报网
揭秘中国移动扣费猫腻 惊!业务不回复就是同意了(图)(3)
核心提示: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但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时自己的话费会比自己估计得要高一些。央视曝光中国移动私自给用户开增值服务。有时为了批量推广某项业务,还会给各营业网点开通一批具有特殊权限的“免密工号”,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客户办理普通营业厅无法办理的查询、退订、批量开通等业务。
但牡丹江移动公司为了推广业务,却将免密工号下发到各营业网点,在未经用户认同的情况下批量操作。前不久,不少牡丹江移动手机用户都莫名其妙地&被开通&了一项名为&100元流量欢乐周&的服务,系统显示这就是移动公司为目标客户批量操作的。像这样批量开通的业务,虽然大部分说是免费的,但很多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变为收费的了。
这样开通的业务征求过用户同意吗?移动客服表示:&短信内容已经明确说明了,您要不参与的话可以回复否的,您没有回复否的话就代表您同意了。&
央视曝光中移动扣费猫腻细节 中国移动通信成移动&收费&
不管愿意不愿意,知道不知道,反正是扣你没商量,好多不明不白的手机扣费就是这么来的。这不光让人生气,更让人觉得害怕。怕的是,这费说扣就扣,咱们可是防不胜防。本应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企业,却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和技术之长,给消费者下套,骗取钱财。而且,这还不是一两个人的个别行为,居然已经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消费者遇到这样的事就会想,这种行为和偷钱抢钱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如果小偷偷钱被发现,肯定要被绳之以法。那么,手机运营商的这种行为又该如何界定,如何处理呢?作为企业,信用是根本。如果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不仅谈不上发展,恐怕连生存都会成问题了。
【一点就知道:知身边事;一点就找到:找到你所在的城市最好吃最好玩的。】
壹点在你身边,欢迎下载体验
责任编辑:狄克红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海峡企业新闻网-海峡企业新闻门户网站-海峡企业独家新闻发布平台
央视曝光中国移动猫腻 不管愿意不愿意就是扣你没商量
文章来源:海峡企业新闻网综合责任编辑:无误
【中移动扣费猫腻】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但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时自己的话费会比自己估计得要高一些。央视曝光中国移动私自给用户开增值服务。有时为了批量推广某项业务,还会给各营业网点开通一批具有特殊权限的&免密工号&,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客户办理普通营业厅无法办理的查询、退订、批量开通等业务。查看话费单也会发现一些不明不白的服务项目,被稀里糊涂扣了钱。那么,这些服务项目哪来的?这些不明不白的钱又是如何被扣掉的呢?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曹先生,平时手机通讯费比较高,因为做生意,业务电话不少,所以一直也没怎么注意话费。不久前,他查了一下自己的通讯费用详单,结果让他气不打一处来:最近几个月的账单中,每个月都会有一些阅读包、视频包、娱乐包、手机电视之类的增值业务在按月扣钱。
央视曝光中国移动扣费猫腻
中移动扣费猫腻专题地址:
海峡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海峡企业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海峡企业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 注明"稿件来源"海峡企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海峡企业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 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海峡企业新闻网联系.
2月14日,一组带有支付宝红包口令的品牌广告图片,在微信群和朋友圈扩散。小米、魅族、百事可乐、TheNorthFace、
宣布战略合并,否认会带来垄断!恋情公开的速度比预想的还要快。昨日恰逢西方情人节,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联合发布声明,正式宣布
除夕红包大战再度升级,上演第四季争夺战。支付宝方面证实,面对企业用户的品牌红包平台()已经正式
临近岁末,年终奖的发放让白领们的钱包都鼓了起来,众多P2P平台展开抢钱大战,以红包、“注册送钱”、“注册抽奖”等活动提高
分析人士认为,结构性牛市格局没有改变,春节长假过后机会大于风险,“春生”行情有望展开。上周,A股市场一举摆脱前期调整的局
十强房企1月份卖房价跌5%。买地楼面价暴涨近九成截至2月15日,在今年不足50天的时间里,仅北京的卖地收入就超过450亿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张弓待发”之际,地方电改早已借机涌动。控制着全国26个省区、88%以上...
同类的其他栏目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海峡企业新闻网海峡企业新闻网-海峡企业新闻门户网站-海峡企业独家新闻发布平台
中移动扣费猫腻全揭秘:未经机主允许私自操作各类扣费套餐
文章来源:中国网责任编辑:王晓
【中移动扣费猫腻】现在,中国手机用户接近13亿,差不多人均1部了。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但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时自己的话费会比自己估计得要高一些。查看话费单也会发现一些不明不白的服务项目,被稀里糊涂扣了钱。那么,这些服务项目哪来的?这些不明不白的钱又是如何被扣掉的呢?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但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时自己的话费会比自己估计得要高一些。央视曝光中国移动私自给用户开增值服务。有时为了批量推广某项业务,还会给各营业网点开通一批具有特殊权限的&免密工号&,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客户办理普通营业厅无法办理的查询、退订、批量开通等业务。查看话费单也会发现一些不明不白的服务项目,被稀里糊涂扣了钱。那么,这些服务项目哪来的?这些不明不白的钱又是如何被扣掉的呢?
中移动扣费猫腻全揭秘:未经机主允许私自操作各类扣费套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曹先生,平时手机通讯费比较高,因为做生意,业务电话不少,所以一直也没怎么注意话费。不久前,他查了一下自己的通讯费用详单,结果让他气不打一处来:最近几个月的账单中,每个月都会有一些阅读包、视频包、娱乐包、手机电视之类的增值业务在按月扣钱。
曹先生拨打中国移动客服电话10086投诉,第二天,这些包月的增值业务就被统统取消了,而且,客服还表示要把多扣的1000多元退还给他,但是,这些消费究竟是怎么来的,移动公司却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第二天下午,记者和曹先生的家人一起来到中国移动营业厅咨询,这些增值业务到底是怎么给订上的?来到柜台,工作人员还没问具体细节,首先就把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一个是人为的,一个是非人为的,就这两种可能,没有第三种。&
中移动扣费猫腻专题地址:
海峡企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海峡企业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海峡企业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 注明"稿件来源"海峡企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海峡企业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 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海峡企业新闻网联系.
2月14日,一组带有支付宝红包口令的品牌广告图片,在微信群和朋友圈扩散。小米、魅族、百事可乐、TheNorthFace、
宣布战略合并,否认会带来垄断!恋情公开的速度比预想的还要快。昨日恰逢西方情人节,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联合发布声明,正式宣布
除夕红包大战再度升级,上演第四季争夺战。支付宝方面证实,面对企业用户的品牌红包平台()已经正式
临近岁末,年终奖的发放让白领们的钱包都鼓了起来,众多P2P平台展开抢钱大战,以红包、“注册送钱”、“注册抽奖”等活动提高
分析人士认为,结构性牛市格局没有改变,春节长假过后机会大于风险,“春生”行情有望展开。上周,A股市场一举摆脱前期调整的局
十强房企1月份卖房价跌5%。买地楼面价暴涨近九成截至2月15日,在今年不足50天的时间里,仅北京的卖地收入就超过450亿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张弓待发”之际,地方电改早已借机涌动。控制着全国26个省区、88%以上...
同类的其他栏目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海峡企业新闻网央视曝光中移动扣费猫腻 员工暗地开通增值业务_公司_经济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央视曝光中移动扣费猫腻 员工暗地开通增值业务
文章导读:
在新增市场乏力的情况下,一些“不得已”的手段成为运营商员工保证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方法
央视曝光运营商员工&营造&业绩背后
那些业务是怎么订到我手机上的?
[在新增市场乏力的情况下,一些&不得已&的手段成为运营商员工保证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方法]
12月5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某市移动公司员工私自给用户开通增值业务,造成乱扣费情况。报道中称,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多项增值业务。
报道中,据一位移动公司的区域经理透露,这极有可能是工作人员在暗地里操作用户号码,给用户添加的。有时候,为了批量推广某项业务,靠逐个输入服务密码给用户开通的方式效率不高,个别营业网点甚至可以批量开通增值业务的&免密工号&特权,方便操作。
事实上,对于通信行业乱收费问题,国家早在2011年就出台过相关法规,要求订购必须由客户发起,不能由运营商&反向开通&,并且应及时通过短信、电子邮件、页面窗口等方式告知用户是否成功办理,但虽然整治不断,如今漏洞依然存在。
&由于长期以来运营商的KPI业绩考核都存在着较大的压力,特别是对基层员工来说,既要保增长又要求创新,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数据作假是时有发生的。&电信专家付亮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问题的产生并不是查和管就能解决的。他认为,运营商过去层级式的压力是从上到下传导的,这是管理方式的问题,对环境的变化,现在应该更加主动地出击,调整各类考核指标。
你的业务我来决定?
&我这么抠的人怎么可能办这么多不实用的业务呢?它们怎么就自动在我这儿注册了?&报道中,虽然曹先生并未到营业厅进行过取消和开通增值业务的操作,但是他的手机最近几个月的账单中,每个月都会有一些阅读包、视频包、娱乐包、手机电视之类的增值业务在按月扣钱。
如果不是他本人要求办理的,那么这些增值业务又是怎么定制上的呢?
&关于发展增值业务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运营商客服部门通过短信或者电话方式推销给消费者,以免费的方式鼓励先用一段时间,但几个月后再进行收费。&付亮对记者表示,还有一种方式可能是营业厅或者代理商的承包,但是这里面的操作方式有很多种,虚假政策应对虚假指标,从监管角度来说,运营商很难做到完全监管。
而对于曹先生,央视报道中引用知情人士的观点:认为最早开卡的时候,用户一般都会设置123456或者是手机的前6位、后6位等数字作为密码,可以轻易进入操作,而开通增值服务后,一般情况下,系统会给用户发送定制成功的短信,有的用户会投诉,但绝大部分用户不会追究。
这种擅自开通增值服务的方式使得通信行业的乱收费问题一直高居消费者投诉前三;其他通信收费问题主要集中在收费模糊或多收、错收,格式合同制造&霸王条款&,虚假夸张广告&乱忽悠&等范围内。
事实上,关于电信增值业务收费的问题在相关法规上早有规定。
据记者了解,日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服务用户消费提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运营商做好用户电信服务消费提醒工作。其中明确提出,电信用户申请办理电信业务时,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在签订电信服务协议前,清晰、明确告知用户收费标准和协议有效期等特别注意事项。
上述通知同时强调,电信用户通过电信业务经营者网上营业厅、短信定制等电子渠道办理电信业务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及时通过短信、电子邮件、页面窗口等方式,清晰、明确告知用户所办理业务的收费标准、生效日期和服务时限,并告知用户是否办理成功。
业绩压力过大?
近年来,电信市场整体进入饱和时期,而运营商语音业务同时受到来自互联网公司的巨大冲击,下降明显。在新增市场乏力的情况下,一些&不得已&的手段成为运营商员工保证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方法。付亮表示,在现有考核机制下,运营商普遍制定了较高的增长指标。
上述报道中,一名曾经在牡丹江移动公司工作过的员工提供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牡丹江移动公司2013年2月给各营业厅下达的推广任务中,就有近20种增值业务,其中手机动漫杂志、视频、游戏、阅读等增值业务的任务量就有4.7万多笔,假如一个用户开通1项增值业务,这意味着,牡丹江移动各营业网点在2月份需要为4万多移动用户开通这些增值业务才算完成任务。而且每个月、每个季度移动公司还有考核,完成推广任务的就能得到加分奖励,完不成的则会被扣分。
&几年前这些问题就已经出现,运营商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特别是营改增、互联网公司OTT业务冲击下,运营商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转变业绩考核压力,控制造假数据增长。&付亮对记者说。
记者注意到,一些地市级的运营商几年前开始出台针对基层造假的措施。比如数据监控,如果有的区县公司为了月底的指标而批量开卡,这些只有数据而没有实际用户使用的卡自然不会是活跃用户,也会在下月大量销户,这样就会出现大进大出的异常数据,上级单位通过对此类数据进行监控从而发现基层单位造假。
但这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产生。有运营商基层员工表示,一方面公司还是重视所谓的数字,投入了大量的激励成本造成了一线销售、代理忙于拿发展任务奖,造成用户这个月开号、下个月撤号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反腐等原因,导致运营商决策谨慎性上升,管理权限一再上收,员工的时间基本泡在工作会材料上面,真正的基层市场数据并不清晰。
&这不是简单的查和管的问题,运营商压力一级级地往下压。&付亮对记者表示,现在运营商应该改变旧有体制下的指标考核方式。
但他同时坦言这其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说电商销售现在的指标考核强调的是全国一体化、全省一体化,但后向服务都是本地的,这里面指标考核怎么算?又如独立运营后的基地公司,和地市级的关系在减弱,这里面又怎么管理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付亮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正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知道吗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