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中学生成长档案模板有何影响摘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方法探究-职称论文网
全站搜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方法探究
点击数:111&&&&日期: 20:20:32
摘要:如今,在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主体意识强、民主意识强、创新意识强,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网络化、信息化。通过分析,
      摘要:如今,在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主体意识强、民主意识强、创新意识强,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网络化、信息化。通过分析,探究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更好地实现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群英会
  如今,在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这些学生是改革开放转型的亲历者,改开放成果的受益者,面对&90&后大学生思想现状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有义务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探究。
  一、&90后&大学生思想现状
   &90后&大学生在追求多样化、网络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环境下成长,他们主体意识强、集体意识缺乏;民主法制意识强,享乐主义盛行;创新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
   第一,重视新媒体。新媒体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我们要增强新媒体宣传意识,建立、接受、掌握、运用、完善新媒体。
  第二,建立新媒体。我院探索、建立、完善了一套新媒
  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校园群英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基本思路(包括工作背景、工作目标等)随着大学生计算机、手机使用的普及化,QQ群飞信群成
  为大学生广泛运用的交流载体和沟通平台,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影响,我院团委根据QQ群飞信群的特点及作用,建立由一系列QQ群飞信群(以下简称校园群)组成&校园群英会&(如院系学生会干部校园群、学生党员校园群、班团干部校园群、社团校园群、班级校园群、贫困校园群、心理信息员校园群等),不断缩短了团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沟通效率,通过&校园群英会&发布各类消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青年成长需要的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与学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亲密接轨。&校园群英会&建立后,沟通更加快捷、便利,使手机、电脑之间可以自由的进行沟通,为学校管理人员服务青年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创新了服务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
   2.基本做法(包括建设过程、主要内容、运转模式及保障等)
   (1)建设过程。&校园群英会&是我院团委牵头首先在服装工程系分团委试行,以服工系师生为中心,营运一段时间,成熟后在其他六个系辐射开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以服装工程系分团委为例。&校园群英会&有QQ群、飞信群两个主要网络沟通软件构成,通过分团委发起,链接系学工办、专业老师等共同参与组成,将QQ群与近年网络流行软件之一手机飞信有机结合,给青年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探讨、日常生活交流、在线咨询、网络教育、发布活动信息、组织活动等网络平台。建设之初,首先有分团委召开负责人动员大会(如班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贫困生代表、党员代表等),讲解建立&校园群英会&的目的、意义及操作过程;接着收集各成员的手机号、QQ号等信息,将原有的QQ群飞信群更加细化、具体化,并指定相应负责人添加其他学生的信息,并对自己负责的群进行日常的管理与维护。
   (3)主要内容。&校园群英会&的主要内容分为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内容包括系学生会干部群、班团干部群、学生党员群,社团干部群,贫困生代表群、专业交流群等二级群构成,其中又包括各班级群、学生会各部门群等三级群所构成的群链,横向则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工作、生活休闲、在线咨询、组织活动、共享文件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在群内提出的各类问题,群主及时向上一级群反映,以便及时解决学生日常所遇到的各类问题,起到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目的。
  (4)运转模式及保障。①团委召集分团委,各系分团
  委通过定期召开校园群负责人会议等方式,了解群内学生动态及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向上级组织反映,申请得到院团委及系党总支的指导与帮助。
   ②积极邀请行政管理老师、专业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入驻&校园群英会&,为&群英会&的同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③加强对各个群负责人的培训,建立了科学的群主奖励机制,在每学期末,对群内学生反映良好及工作细致的群主进行表扬与奖励,并评比最佳&校园群英会&群主和综合测评加分等方式鼓励群负责人负责运行管理好群的日常工作。
  3.开展成效&校园群英会&的开展,在无形中加强了学院对学生思
  想教育的引导,在校园群英会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分享青年信息,通过校园群英会的引导协助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校园群英会上师生的交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并能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通过校园群英会的覆盖面,增加了学生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和效率性。另外,&校园群英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注重与现有的网站、新兴的微博等新媒体相结合,建立了学生思政工作新媒体教育模块,将网站模块刊载的新内容及时更新在校园群里,使广大团员青年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学校、班级、专业的动态。目前,&校
  园群英会&已成为全院学生思政治工作影响广大学生的重要
  载体。
   截止2011年9月下旬,全院上下&校园群英会&用户已超过7000余人,通过&校园群英会&,宣传并组织开展的活动效果明显,多次得到媒体的报道。以下是QQ群单独使用和QQ群飞信群联合成立&校园群英会&后我院学生的使用情况覆盖面的对比及统计分析表:&校园群英会&建立前和建立后QQ的
  使用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主要变化的是飞信群的使用,更加扩大了学生的覆盖面,也弥补了由于不及时登录QQ而错失信息的不足。&校园群英会&的建立将网络、QQ、手机飞信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了网络联系间的优势互补,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带来了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
   第三,组织新媒体&校园群英会&管理和使用的队伍建设。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优化,实质上是人才工作质量的优化。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一支既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又有新媒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新媒体
  队伍建设中,广大政工干部、学生干部是新媒体思想政治工
  作队伍的主体,在工作中他们不断提高技能,普及深化新媒体知识,学院提供必要设备,建立了一支优良的新媒体思政队伍。
   新媒体带来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变革,高度重视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价值,充分发挥其在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马永春,李洁.&80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10,(5).
99期刊承诺发表不成功无条件退款!导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虚拟社会青少年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青少年自身四方面分析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 网络;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我们正处在一个舜息万变的网络时代。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吸引了成长中渴望&无拘无束&生活的青少年,他们对网络趋之若鹜,纷纷&触网&.这一方面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多帮助,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正确分析判断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影响,科学研究并制定相应对策,是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网络时代青少年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几点思考,以求抛砖引玉,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成瘾现象
网络具有娱乐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不受现实生活交流方式的限制,使很多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或幻想在网络中得到满足,特别网络游戏带来的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会反过来强化无限上网的欲望,造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青少年自制力比较差,自我保护和心里抵御能力弱,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很容易沉溺其中。加之有些由于家庭环境不良和学校压力过大产生逆反情绪和认知失调的青少年,会借助网络疏解压力,寻找安慰。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网络成瘾现象,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困扰和伤害。
由于过度依赖网络,导致青少年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有:正常的人际关系破裂,社交障碍,学习成绩下降,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严重的还会出现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二) 网恋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激情, 这是生理、心理的正常现象。而网络的开放性则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 但是由于他们与异性交往的经验较少, 而感情又比较热烈和纯真,容易轻信他人,导致上当受骗。有些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随意和陌生网友见面、交往,给青少年的人身安全构成很大威胁。生活中因为网恋引发的惨案以不在少数,而大多的受害者是情感单纯的青少年,血粼粼的事实一次次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怎样挽救被网络情感束缚的青少年?
(三)网络行为中道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使得在网络上不必为一定的言行负责任,不必担心他人和社会的监督和指责,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因此,青少年的法律道德意识在网上逐渐淡化。一部分青少年为寻求刺激肆意在网上交流或传播黄色内容、满口低俗下流之言、窃取他人QQ号码、攻击他人网络系统等,至社会道德于不顾,缺少羞耻感,给受害人带来经济和情感上的损失和伤害。更有些青少年利用精深的计算机技术以获取他人财产为目的进行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行为,情节严重者已构成犯罪。这样的事件也比比皆是: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计算机犯罪者年龄区段为18~46岁, 平均年龄约25岁,其中青少年占大多数。1998年我国第一例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 罪名逮捕的杨某就是国内一所著名高校研究生,而令计算机行业闻之色变的&CHI&病毒则是我国台湾地区一名大学生的玩笑之举。2006年在网络上肆虐达半年之久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俊只有25岁,其他几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的年龄也都在21-25岁之间。
(四)价值观扭曲
网络是一个全面开放性的系统,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和传播信息,因此网络上除了正面信息外还存在很多负面信息,良莠不齐,这些都会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没有形成深入分辨是非的能力,尚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而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长此以往势必对他们的人生价值观造成影响, 影响青少年的成才。例如,有些网站为提高点击率,充分利用青少年的求新、求异和叛逆心理,,传播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虚假的、低俗的价值观念,还有一些居心叵测之徒,利用网络进行文化侵略,向青少年灌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处世未深的青少年很容易被这些新奇观念诱惑,动摇自己原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之对策分析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共同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学校教育之对策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主要塑造者,在解决学生思想行为问题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青少年在网络中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根源在于对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缺乏应有的理解与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牢固,以至于在一些歪曲的思想观念的狂风暴雨式袭击中被俘虏。因此,学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武装青少年的头脑,牢固他们的思想堤坝,增强分辨是非丑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御&西化&、&分化&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侵蚀。
2、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青少年之所以沉迷网络,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情绪困扰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排解,缺乏情感疏通的渠道,只能借助于网络麻痹自己。因此,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及时发现异常状态,进行合理的教育和疏导,避免学生由于无人倾诉心声,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求助于网络上的陌生人排解负性情绪。另外,学校还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培养专业人员对青少年定期做心理测定,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加强网络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网络道德规范引导青少年正确地分析和对待网络信息, 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做到不抛垃圾,注意网络言行的规范化,强化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于缺乏社会和他人的网络社会来说,法律是很好的管理武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明确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怎样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在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上与青少年网络犯罪相关的案例,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4、开发切合青少年特点的健康网站,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
鉴于网络本身独有的魅力以及青少年对信息的强烈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有针对性的建立一些有正确导向的网站,占领网络新阵地。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宣传体系,弘扬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近些年,一些学校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名家讲坛、名人解读、人生修养、心理健康等内容为基础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性网站,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起到了良好效果。
5、培养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虽然网络已经普及化,很多年长的思想教育工作者由于接触时间晚,学习起来吃力,网络知识相当贫乏,以至于在网络教育问题方面缺少应有的关注,对青少年出现的很多新问题束手无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高校应培养一批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具有扎实思想的政治理论基础外,还要学习网络知识,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对青少年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能够很好的预防和应对,避免网盲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对青少年的网络言行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二)家庭教育之对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网络家庭化的发展使得家长在孩子的教育和引导问题上又多了一个责任,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1、&家长应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有效应对网络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化使很多青少年可以在家中上网,因此,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 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并尽量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积极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和思想状态,促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经常与青少年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青春期,会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感到困惑,情绪起伏变化大,自控能力弱,对很多事情感到好奇,但又缺乏深入辨别能力, 此时家长应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增加情感交流,帮助孩子排解困扰,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就能避免青少年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刺激与解脱而不能自拔。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沉迷网络, 不能一味地强行禁止和责骂,强制往往会适得其反,应该晓之以理,告诉孩子沉溺网络的危害并举出实例, 这样才能更有成效。
3、&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网络世界里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旅游散心,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带孩子去博物馆,感受科学的魅力;带孩子去图书馆,让他们通过读书来提高自身修养,等等。让孩子们真正活在现实世界里,而不是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三)社会组织之对策
1、网吧规范化管理
网吧是青少年与网络接触的重要场所,网吧的管理是否健全,经营是否合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身安全,只要稍有留心即可发现,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大多都是发生在网吧或因为沉迷网吧导致犯罪行为,究其原因,网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商业化了。网吧经营者只重视经济收入,忽视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虽然法律明确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业主仍置法律于不顾,以身试法,有的网吧为吸引网民开设凶杀、恐怖、淫秽、低级的网络内容,不断更新换代网络游戏,使更多的未成年人为了满足于对网吧的迷恋,进行偷盗自家财物、入室盗窃、结伙抢劫、变卖赃物等违法活动,走上犯罪道路,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
因此,网吧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不合格网吧坚决严惩不贷;监督部门要不定期督查网吧管理漏洞,并进行教育,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加强业主、网管人员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相关的知识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积极贯彻法律法规。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立法部门应高度重视由于网络引发的青少年问题,加强对网络的立法力度和执法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给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并对网络的规范发展和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也有部分法律法规本身就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有些法规相本身存在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还有些法律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也有欠缺。因此,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和改进,应进一步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除了要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还要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
3、加强网络信息监控
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人员要针对网络垃圾信息开发与之相对应的信息过滤软件,防止不良信息进入青少年视野。还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和监控,控制信息源头,发现违法网站和信息要及时报告法律部门,努力把网络垃圾扼杀在源头。
(四)青少年自身之对策
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是一种外部因素,要真正使这些因素发挥作用,还要青少年把这些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态度和信念,并持之以恒,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首先,青少年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强抗挫能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后,要坚强面对,不要逃避,要主动想办法调节情绪,并对事件作出理性分析,找出解决办法,而不是在网络中寻找安慰。
其次,青少年还要提高自身交往技能,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网,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丰富现实生活,经常和朋友谈心,交流情感,感受社会家庭的温暖,增强社会适应性。
最后,青少年要增强自控和自律能力,使其网络言行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自觉抵制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文化的侵蚀,确保浏览的信息科学、健康,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结束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关系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面对网络时代给青少年带来的各种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应该形成一个整体互动的系统,给予积极关注,并高度重视,运用各种手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让网络真正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3]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6)
[4]沈壮海,徐双好等:《学校德育问题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12)
[5]刘蔓,胡园:《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4),47-48
[6]朱成全,白冰:《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少年的消极行为及思想政治教育之对策》[J],《行政与法》,46-49
[7]伍兵:《网络文化对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教学研究》,2009(39),216-217
[8]张桂兰:《&网恋&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4),36-38
[9]陈红:《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研究》[J],《科教导刊》,2012,(1),39-40
[10]张小琏:《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7),65-71
[11] 罗明娟:《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10),249
文:任云红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作者简介:任云红(),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教育教学 编辑:珛姷
发表评论共有
ZCf8QRV7.&a href=&/wadwh/&&急性溶血性贫血治疗医院&/a&
12:25:43 支持:0
oRfHChn3.&a href=&/zlff/&&窦房传导阻滞治疗方法&/a&
03:13:51 支持:0
oRfHChn3.&a href=&/zlff/&&窦房传导阻滞治疗方法&/a&
03:05:04 支持:0
oRfHChn3.&a href=&/zlff/&&窦房传导阻滞治疗方法&/a&
02:37:22 支持:0
oRfHChn3.&a href=&/zlff/&&窦房传导阻滞治疗方法&/a&
01:46:01 支持:0
oRfHChn3.&a href=&/zlff/&&窦房传导阻滞治疗方法&/a&
23:57:45 支持:0
千客网热点推荐教育包含8个类别&共 100160 篇论文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互联网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网上交流更加便捷,社交网络应运而生,成为年轻人群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成为社交网络的流行载体。
大学生是站在时代潮流前端的群体,他们身心都处在一个巅峰发展阶段,接受网络知识快,理解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且他们渴望拓宽朋友圈,学习新的技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社交网络是他们维持现交际圈以及结交新朋友的随身利器。社交网络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了空前的便捷和低成本,每年新增注册各类社交网站的人数不下百万,同时附加产生的社交类应用也深受大学生欢迎。社交网络也逐渐演化成集合聊天、视频、分享文字、电影、音乐、图片、评论、转发信息、订阅其他资源信息等的综合类网络。时下国外风靡互联网的社交网站有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国内有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等。这类网站中分享的信息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还在成长中的大学生们在面对这些信息时并不能客观地区分这些信息,对他们的行为、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不仅增大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量,也大大提高了教育难度。
本文是从当前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出发,通过搜集有关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专著、期刊等,借鉴国外一些网络伦理建设方面的重要经验,结合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通过国内外网络道德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比来对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通过研究社交网站的功能、传播内容以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等方面的问题,以马斯洛需求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微观环境影响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解释和分析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社交网站的吸引力,改变传统的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研究为社会、学校、家庭、同辈群体、个人五位一体研究,力求能够找到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尽量减小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利用社交网络的影响来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高校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G641;G206【目录】:
摘要3-4Abstract4-101 引言10-20 1.1 研究背景10-12
1.1.1 社交网站的兴起11
1.1.2 社交网站的新发展11-12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4
1.2.1 研究目的12
1.2.2 研究意义12-1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0
1.3.1 国外研究现状14-16
1.3.2 国内研究现状16-202 相关概念释义及理论支持20-26 2.1 社交网站相关概念释义20-21
2.1.1 社交网站的定义20-21
2.1.2 分类和功能21 2.2 社交网站的魅力21-23
2.2.1 社交网站结构“三大法宝”21-22
2.2.2 社交网站是更加友善的大众网络22-23 2.3 相关理论支持23-26
2.3.1 六度分隔理论23
2.3.2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23
2.3.3 微观环境影响理论23-24
2.3.4 “三度影响力”原则24
2.3.5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4-263 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的表现及社交网站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26-32 3.1 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的表现26-27
3.1.1 大学生展示真实的自我26
3.1.2 大学生创造虚假完美自我26-27 3.2 社交网站对大学生行为的积极作用27-28
3.2.1 社交网站满足大学生的社会性需求27-28
3.2.2 降低社交成本,刺激社交需求扩张28 3.3 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28-30
3.3.1 社交网站拓宽大学生视野,满足多样知识需求28-29
3.3.2 社交网站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人格的完善29
3.3.3 社交网站提高大学生的群体归属感29-30 3.4 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教育的积极作用30-32
3.4.1 社交网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新的环境30
3.4.2 社交网站促进师生关系协调发展,转变传统教育模式30-324 社交网站对大学生的消极作用及解决对策32-50 4.1 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作用32
4.1.1 现实人际互动减少,造成人际情感远离32
4.1.2 沉溺社交游戏,浪费时间和金钱32 4.2 减少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消极作用之对策32-37
4.2.1 家庭与学校、社会的引导32-33
4.2.2 激发自我教育意识,提升自我素质33-35
4.2.3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校活动,提高综合能力35
4.2.4 培养同辈群体核心人物,发扬楷模精神35-36
4.2.5 发展融洽的同辈群体的师生关系36-37 4.3 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消极作用37-38
4.3.1 社交网站网络文化垃圾损害大学生思想健康37
4.3.2 社交网站制度保障匮乏,造成学生对社会责任冷漠淡化37-38
4.3.3 沉迷社交网络,不思进取38 4.4 减少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消极作用之对策38-43
4.4.1 增强社交网络的法制监管力度38-40
4.4.2 大众传媒与法律共同作用40
4.4.3 积极进行“主动”的和“被动”的自我教育40-43 4.5 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教育的消极作用43-44
4.5.1 社交网络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43
4.5.2 社交网站不良信息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43-44 4.6 减少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教育消极作用之对策44-50
4.6.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校园网络思想政治社区建设44-48
4.6.2 加强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48
4.6.3 加强“诤友”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友观48-505 结语50-52致谢52-54参考文献54-58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纪振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左曙光;林曦;;[J];东南传播;2009年10期
刘春雪;;[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初青松;高明;;[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年04期
张丽璇;王同奇;;[J];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Z1期
齐纳纳;杨礼富;;[J];价值工程;2010年23期
姚锦秀;梅武成;郑定达;项甜美;沈陈庚;;[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徐美英;郭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4期
邓喻静;;[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6期
刘轶;柯江宁;;[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任钢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李文文;;[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李宝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段志英;;[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邓玉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任艳华;袁方;;[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梁世敏;孙理;张丽伟;;[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张辉;;[J];沧桑;2009年01期
宋思根;孟祥影;;[J];财贸研究;2009年06期
陈志兵;;[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施玉海;邹峰;王一梅;崔卫;;[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2年学术年会、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人才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张和平;;[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扬;;[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张棨;;[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余余;[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宋燕;[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何会宁;[D];西南大学;2011年
黄永宜;[D];西南大学;2011年
吕静锋;[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刘孙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周涛;[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徐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任钢建;[D];西南大学;2008年
韦冬雪;[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勇;[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陈鹤松;[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马冬青;[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王秋霞;[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杜保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陈志忠;[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程道光;[D];苏州大学;2010年
曾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屈杰;[D];西北大学;2010年
柏琦星;[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广学;李星野;;[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6期
金盛华,宋振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崔娜;盛斌;贾婉莹;;[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薛芳;;[J];出版参考;2010年Z1期
卓光俊;;[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梁世敏;孙理;张丽伟;;[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徐璐;曹三省;毕雯婧;成于庆;柴剑平;;[J];中国传媒科技;2008年05期
刘惠兴;伍勇;;[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刘一蓉;;[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张合斌;;[J];东南传播;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付海燕;[N];人民邮电;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闻菁;[D];长安大学;2009年
郝若琦;[D];西北大学;2010年
徐晓蕾;[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娜;盛斌;贾婉莹;;[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王玮玮;;[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徐琼;;[J];求索;2010年08期
杨坚争;秦亮;;[J];电子商务;2010年04期
廖福生;杜仕勇;;[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汪汉;丁松虎;马颖;;[J];兰州学刊;2010年05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元中;梁延刚;;[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周静;;[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慈;[D];厦门大学;2014年
孟祥萍;[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鲍娜;[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程颖;[D];北京大学;2005年
冯莹莹;[D];吉林大学;2009年
沈一超;[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董志辉;[D];厦门大学;2009年
陈宁;[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吴景;[D];湖南大学;2010年
杨子武;[D];中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